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4-4-14 08:46 編輯
回復 6# 都成
討論發起人都成先生在帖中提到我,我想說明幾點:
1 都成先生說“史老很欣賞和崇拜這個理論,不過他老人家又覺得有些不妥,又創造性地提出了“誤差元”和“誤差范圍”的概念”。 在當前國際性的誤差理論派與不確定度論派(VIM3提到這種分歧)的辯論中,老史堅定地站在誤差理論派一方,堅決反對不確定度論。但站在誤差理論派這一方,并不能說就是“欣賞和崇拜”。 - 2 說老史“欣賞和崇拜”誤差理論,是不妥的。 我認為,誤差理論的基礎與基本內容是正確的,誤差理論來自實踐,經過了長期的歷史考驗。特別是近代工業、近代科學技術的成功,誤差理論功不可沒。誤差理論有廣泛的社會基礎與群眾基礎。整個測量計量領域,包括測量儀器的研究與制造、計量標準的建立與計量體系的運轉,各種行業與各種場合的測量,所有這些,都離不開誤差理論的指導。誤差理論體現在大量規范與常規(包括人們的測量知識與習慣)中。 但是,老史一向認為誤差理論是有不足的、有缺點的。在年輕時就立下志愿:努力奮斗,發展誤差理論。寫于1964年到2004年的十幾篇學術論文,形成《新概念測量學》(2004年網上發表),加進“誤差方程”一章后,2011年又寫了《新概念測量計量學(上卷基礎理論)》(本欄目中有)。上述兩個版本,及本人在網上發表的約四十篇對新理論的解釋,都說明:老史既肯定誤差理論的基本正確,也認識到了誤差理論的不足與缺點,從而做了點發展誤差理論的工作。 - 3 不確定度論不是對誤差理論的發展,而是否定誤差理論的基礎。要點是“真值不可知,誤差不可求,準確度不是定量的”。 1993年出世的GUM與以及各版VIM,明顯的表明,不確定度就是代替誤差理論的。GUM明確地說,“完全不必提及誤差”(GUM E.5.4);VIM3之2004版,正文講不確定度論的概念,而把誤差理論的基本概念都放在附錄中,這是歧視,明顯地表明將淘汰誤差理論,哪里是“整理與細化”?是取而代之嗎!至于到VIM3之2008版、2012版又把誤差理論的概念重新列為正文,而且重提不確定度論最忌諱的“真值”,不過是表明,誤差理論派取得保留誤差理論的局部勝利,也說明不確定度論派的無奈:不提真值,就說不清不確定度本身到底是什么東西。至于能否說清,還得另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