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數(shù)據(jù)] 不確定度理論與誤差理論的關系您怎么看?

   關閉 [復制鏈接]
76#
njlyx 發(fā)表于 2014-5-4 18:36:0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74# 規(guī)矩灣錦苑


       如此是非不分的“測量過程控制”會有誰來撐腰呢? 勞動人民會厭惡、正直老板反感(不排除有老板會歡迎:利用你將不合格的東西忽悠成合格的!),靠“上級計量管理機關”嗎?....99.8%的領導也是‘精通業(yè)務’的明白人。
77#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5-4 22:45:1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76# njlyx

  1/3原則和Mcp的判定準則是國內(nèi)外計量界或測量界公認的基本規(guī)則,我所接觸過的上百家大中型企業(yè)的確也沒有一家敢使用違反1/3原則的測量結果和測量方案的,我也相信其它絕大多數(shù)正規(guī)的和現(xiàn)代化企業(yè)在完成測量過程設計后對測量過程進行確認時,會接受并堅持用這個基本原則判定測量方案和測量結果的可靠性,從而正確決策使用合適的測量方案。
  老兄所說的“人民”厭惡、“老板”反感,我不知道這個企業(yè)是什么樣的企業(yè),但其產(chǎn)品質量的誤判率可想而知。如果其老板堅持連1/3原則和Mcp的判定準則這個計量技術基本規(guī)則都不承認,堅持將違反1/3原則的測量結果和測量方案用于產(chǎn)品符合性判定的話,就足以判定該企業(yè)的計量(測量)管理工作薄弱到何等程度了,對這種企業(yè)的測量過程控制工作的確不敢恭維,這種企業(yè)只能由它自生自滅去吧,和這種固執(zhí)的企業(yè)老板也的確沒有討論此問題的必要。
78#
njlyx 發(fā)表于 2014-5-5 14:43:2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5-5 14:45 編輯

回復 77# 規(guī)矩灣錦苑


     在瞎扯了,誰反對“1/3原則"了? 唾棄的是不問是非、分明已經(jīng)驗證李四的那個‘不確定度’屬于扯淡了,還用它瞎套“1/3原則",胡說他‘可信’! 如此胡吹都可行,那還有什么是不可信的啊?
79#
285166790 發(fā)表于 2014-5-5 15:17:34 | 只看該作者
現(xiàn)在的企業(yè)對于計量的管理都是在糊,好多檢定人員也都是在糊,搞不清也不想搞清那么些理論上的東西,當然希望計量工作越簡單越好。所謂的不確定度反對者,大多都是出于這個原因吧。
80#
星空漫步 發(fā)表于 2014-5-5 15:42:0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79# 285166790


      看來閣下自認對不確定度的理解頗深,那就跟史老PK一下,看你能在理論上打敗他嗎?
我個人以為連把卡尺都要評一評不確定度,實在是扯蛋的厲害,趕明連鋼皮尺、家用體溫計等都評評,這不是吃飽了撐的嗎?且不說這個理論還很不健全......
81#
285166790 發(fā)表于 2014-5-5 16:12:1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285166790 于 2014-5-5 16:25 編輯

回復 80# 星空漫步


   我研究不深,但我認為是必要的,有些例子的不正確不能就此說明理論是錯誤的,例子本身只代表了那個人評定的方法罷了,再說任何理論都有使用的范圍,包打天下也是不可能的,不確定度評定方法除了GUM,還有MCM,使用范圍就是不同的,還有沒有其它方法,這我就不得而知了,但不能排除可能性,反正對于我們通常的工作來說就是用GUM對常規(guī)的儀器做一個常規(guī)的評定而已。對于我們檢定人員來說,如果只通過誤差來判斷合格與否,必須依據(jù)檢定規(guī)程,在沒有檢定規(guī)程的情況下,比如校準,在方法相對靈活的情況下,只給出一個測量數(shù)值,顯然信息是不全面的,至少測量數(shù)據(jù)的可信度是未知的,這個我不用多解釋,你看檢定規(guī)程里就包含了那么多的具體要求就知道了。至于不確定度理論有些不完善的地方是正常的,任何理論都不是完美的,但至少在目前還未出現(xiàn)更加科學合理的對測量結果可信度的評價方法,我們專業(yè)的計量人員,應該努力研究如何使理論與方法更加完善,研究出科學合理的方法,使計量水平不斷提高,而不是簡單的否定現(xiàn)有理論。
82#
星空漫步 發(fā)表于 2014-5-5 16:22:5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1# 285166790


       的確任何理論都有其適用條件和適用范圍,現(xiàn)在到處都評不確定度,就是不確定度試圖包打天下。

從GUM到VIM3,一個連概念定義描述都在不斷在變,(如果不抄襲的話)評定起來一個人一個結果的理論,也佩稱之為理論?也值得拼命推廣?至少當前階段我個人持反對意見。
83#
285166790 發(fā)表于 2014-5-5 16:28:4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2# 星空漫步


   只能說明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對于計量毫不重視,其實好多都是用來糊的,照這樣下去,別說什么不確定度了,就連檢定證書也就給出合格兩字就行了,研究什么理論。
84#
星空漫步 發(fā)表于 2014-5-5 16:35:3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1# 285166790


    計量理論研究是少數(shù)人的事,不可能要求大家都來搞!因此所謂“不確定度理論”的完善,也應該與搞日常檢定的廣大計量人員無關。
   
    能簡單的干嘛要搞復雜,復雜得一個人一個理解?

   正確的理論,就人人能理解嗎?顯然不是。要求大家都來理解這個不健全的“理論”,更加不現(xiàn)實。

   所以我覺得你79樓所提的質疑不太合適。
85#
星空漫步 發(fā)表于 2014-5-5 16:45:4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3# 285166790


    國家不重視計量,糊弄事的人也多,所以中國的產(chǎn)品質量比不了德國、日本。
86#
njlyx 發(fā)表于 2014-5-5 22:23:1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5-5 22:27 編輯

回復 82# 星空漫步


       “不確定度”實際是認識主體(人等)對認識對象( 量值等)‘不能確定’的程度,具有不可回避的主觀性,‘測量不確定度’是萬千“不確定度”中的一種,本來就會是一人評的一個樣----‘專家’評估的結果如果與‘徒工’評估的完全一致,那是違反常識的夢想! 所謂某個測量方案(或某個測量儀器)的“測量不確定度”實際是相關責任者(明確的人或機構)對此測量方案(或測量儀器)的一種承諾‘指標’! 是一張‘合理’吹起來的‘牛皮’!沒有責任者的“測量不確定度”是沒有意義的!
         而“測量不確定度”的物理含義就是史先生表述的“測量誤差范圍(半寬,說明包含概率)”,可以計量‘核查’其‘牛皮’是否吹破了?(除了最高基準的‘不確定度’),不是什么‘漂浮的’‘離散性’!
87#
 樓主| 都成 發(fā)表于 2014-5-7 11:13:4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都成 于 2014-5-7 11:17 編輯

回復 61# 史錦順

史老似乎對我63#和64#的回復沒有反應。在不否定不確定度的前提下,您能簡單談談不確定度理論是從誤差理論中的哪部分內(nèi)容發(fā)展過來的,或者說要代替哪部分內(nèi)容。

我仍然認為計量不屬于您定義的統(tǒng)計測量,更像是基礎測量。請三思。
88#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5-7 21:44:1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78# njlyx

  關于有人反對“1/3原則"是不是在瞎扯這個話題來自于所謂張三李四的例子,既然你認為有人反對“1/3原則"是在瞎扯,我們不妨再重溫一下這個例子:圖紙要求123.10±0.01。張三檢測報告為123.10mm,U=0.01;李四檢測報告為123.130mm,U=0.005;送溯源鏈的“上游”測量,測量結果為123.109。
  此例中,圖紙要求123.10±0.01,控制限為T=0.02。李四檢測報告的U=0.005,U/T=0.005/0.02=1/4<1/3;張三的檢測報告U=0.01,U/T=0.01/0.02=1/2。難道說1/2還不足以大于1/3嗎?就因為張三的測量結果123.10mm與“上游”的測量結果123.109比李四的測量結果123.130mm更準確,更接近于“真值”,我們就相信明顯違背1/3原則的張三檢測結果,難道還不足以說明我們在反對“1/3原則"嗎?
  因為可信性問題(不確定度U過大)首先遭到否決或者淘汰的檢測報告是張三的檢測報告,在否定了張三檢測報告的基礎上,才能討論符合1/3原則的李四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問題。李四報告會不會遭到淘汰命運,就看其與上游測量結果的差(準確性)能不能被人們所承受。
  總之,如果對于同一被測對象,獲得了數(shù)個檢測結果,我們應該首先用不確定度淘汰那些不可信的測量結果,再用誤差淘汰那些準確性太差的測量結果,最后剩下可信性高,準確性好的達到質量指標的合格測量結果“產(chǎn)品”,再用這個合格測量結果去完成對被測對象合格與否的判定,可信性是始終擺在第一位的,準確性是擺在第二位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杜絕對被測對象的誤判風險。
89#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5-7 22:28:03 | 只看該作者
對88樓帖子的補充:
  因為張三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U=0.01mm,U/T=1/2>1/3,因此遭到否決的不僅僅是其測量結果,更是其測量方案,即張三的測量方案是不可信的,必須更換方法重新測量。如果U=0.01mm是該實驗室本項檢測的最佳能力,那么遭到否決的還應該包括該實驗室,而不僅僅是張三的測量方法和張三的測量結果,要求送檢人員不準再向張三所在的實驗室送檢。
  如果因為李四的檢測結果誤差大而被否決,因為其U=0.005,U/T=1/4<1/3,被否決的僅僅是這個測量結果,而不是李四的測量方法和李四所在實驗室。換句話說很可能是測量設備的零位出了問題,或者是李四的偶然操作失誤,李四的方法和李四所在實驗室的檢測能力是合適的。如果是零位問題,也就是系統(tǒng)誤差的問題,我們可以用修正值的方法加以解決,修正后的檢測結果仍然是可信性和準確性均滿足要求的測量結果。因為張三的U過大,即便是采用了修正值對檢測結果加以修正,如果不更換測量方法,其檢測結果仍然是不可信的,我們?nèi)匀槐仨毥o予淘汰出局的處置。
90#
njlyx 發(fā)表于 2014-5-8 09:41:5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5-8 09:47 編輯

回復 88# 規(guī)矩灣錦苑


      請你看明白我對你此例的原回帖(劉彥剛先生“你去細細體會過葉老師講座中不確定度與真值的關系嗎?”貼 157#)再說吧!

      按 “ 1/3 ”原則——

       一開始就不應該請張三承擔此項‘檢測’任務。
       在‘驗證’表明他已完成的‘檢測’‘誤差’很小后,也不能再讓他繼續(xù)‘檢測’,因為他不能保證以后的‘檢測’是否能繼續(xù)這么‘誤差’?。?-- 已完成的‘檢測’‘誤差’小是‘應該的’,‘檢測’‘誤差’就應該在其所申明的‘測量不確定’范圍內(nèi),小無禁忌! 不能超越,偶爾超越或算‘小概率事件’,但要用很多次不超越的結果‘證實’(如果'包含概率'95.4%,那么發(fā)生一次超越,就須用接連約22次的不超越結果來證實),否則,所申明的“測量不確定度”就是‘吹破牛皮’了!
      現(xiàn)有的‘驗證’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張三申明的“測量不確定度”‘吹破牛皮’了,他完全有資格承擔符合“ 1/3 ”原則的相應“檢測”任務,‘封殺’他是蠻不講理的行為!

       一開始請李四承擔此項‘檢測’任務是符合‘規(guī)定’的。
       在‘驗證’表明他已完成的‘檢測’‘誤差’大大超越所申明的‘測量不確定度’范圍內(nèi)時,便表明李四所申明的“測量不確定度”很可能‘吹破牛皮’了(除非再用很多次不超越的結果‘證實’這是‘小概率事件’)! 此時,他已完成的大‘誤差’‘檢測’結果當然不可用--這是只要腦子正常的人都會做的事,不需要初中畢業(yè); 如果已‘證實’已完成的‘誤差’過大是‘小概率事件’,理論上是可以讓他繼續(xù)‘檢測’,只是有點風險,聰明人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這么做;如果未能‘證實’已完成的‘誤差’過大是‘小概率事件’,那合理的結論就是“李四所申明的‘測量不確定度’‘吹破牛皮’了”!當然不能讓他繼續(xù)此項‘檢測’任務了!同時有理由質疑其技術及道德信用---‘封殺’他也許不冤枉?
91#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5-8 11:33:2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guī)矩灣錦苑 于 2014-5-8 11:35 編輯

回復 90# njlyx

  其實,我們正是站在對張三李四公平公正的信任角度來考慮如何在兩個測量結果或兩個服務供方中加以選擇的,我們應該相信兩人給出的測量結果和不確定度都是他們檢測能力的真實狀況,張三和李四對自己的不確定度都沒有吹牛皮。在這種情況下,張三的不確定度結果確實已經(jīng)證明他的測量方案不滿足1/3原則,即便上游測量結果證明了其測量結果誤差小、準確性高,也是“瞎貓碰到死老鼠”,是不足為信的。1/2>1/3這是任何人無法否定的客觀事實,這足以證明其不符合“ 1/3 ”原則,證明其測量結果可信性(不是指人品的可信性)不能滿足±0.01mm被測參數(shù)允差的測量要求,證明不能承擔本項目“檢測”任務,必須首先被封殺。
  李四的不確定度證明其測量方案滿足1/3原則,是滿足本項目檢測任務的,其不確定度也沒有吹破牛皮。不確定度與大事件小事件無關,只與包含因子k有關,李四和張三的包含因子均為k=2,兩人都不存在吹牛皮的問題。上游測量結果證明李四的結果誤差較大,這種誤差大的現(xiàn)象也有可能是常態(tài),但這種常態(tài)因其不確定度滿足1/3原則,可信性強,可采用修正“系統(tǒng)誤差”的方法加以解決。張三的結果因不確定度違背1/3原則,是絕對不可信的,即便采用修正方法也解決不了問題,必須要求其更換檢測方法。因此如果在張三和李四兩個實驗室檢測方法不變的情況下選擇一個作為本項目檢測的合格供方,選擇李四的實驗室而封殺張三的實驗室才是必然的正確選擇。
92#
史錦順 發(fā)表于 2014-5-8 12:02:5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4-5-8 12:05 編輯

回復 87# 都成


   

在學術問題上,討論必須本人愿意,誰也不能強求。你我意見不一致,立此存照就可以了,一個觀點反復說,沒意思。

你讓我在不否定不確定度的前提下說事,這是不可能的。

國家計量院的一位副院長說:不確定度是瞎扯淡 1993年我女兒春節(jié)回家告訴我的);計量院的名家馬鳳鳴在全國時間頻率計量講習班(1994,北京)上說:不確定度是國際計量委員會的委員們吃飽撐的,沒事干,給大家找麻煩;計量院的一位名家錢鐘泰著文指出不確定度的錯誤并代表計量院向國際計量局上書(網(wǎng)上有);計量院原院長潘必卿,曾在國際會議上強烈指謫真值不可知的觀點,此事導致VIM3真值概念的折中表述(網(wǎng)上有介紹)。

從以上情況看,不承認“不否定不確定度”這個前提,是大有人在的。而且有幾位是名家,他們?nèi)绻床粶剩遣粫心敲磸娏业姆磳袈暤?。就拿現(xiàn)在和你討論的老史來說,你可以問問席德熊,老史一向以謹慎著稱,不考慮再三,不考慮成熟,不形成定見,是不會輕易表態(tài)的。

提起席德熊,我想起我的第一項學術活動。

1964917日,年僅26歲的室主任席德熊,主持計量院無線電處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學術報告會,作學術報告的,正是本人。學術報告題目是“波導特性阻抗的新概念”。老史比席德熊大一歲,卻晚畢業(yè)一年。一參加工作,就被稱為“老史”,可見那時的無線電處,人員多么年輕。參加工作剛一年,尚未轉正,在學術報告中競斷言說:大學微波教科書中的波導特性阻抗概念是錯誤的,于是提出新的特性阻抗概念。與會者大都感到奇怪,會上提出一些異議,唯獨沒人表示贊成。和我關系不錯的方嚴同志晚上在宿舍對我說:聽你講,還有些道理;不過我就覺得,你嘻嘻哈哈的,和我一樣的人,怎能推翻教科書上的基本概念?計量院的李樂山院長知道此事后,寫信介紹我到中國科學院電子所去討論。我還為此拜訪過北大郭汝松教授、成電林為干教授、科技大學李密教授,并把打印稿請王育竹(現(xiàn)在是院士)送黃宏嘉教授審閱(后來王育竹告訴我:黃教授未表態(tài))。其中反對最強烈的是林為干教授。他在我的手寫稿本(第五稿)的背頁作了幾處推演。他向我提出幾項質疑,我當時的回答,似乎不得要領;我把問題都認真記下了,事后進行了認真思考,更堅定了自己的觀點。經(jīng)過這次考驗,以后的幾次答辯,就一路順暢了。文革起,交流暫停。

1972年初,席德熊到國防科委開計量工作會議(當時無線電與時間頻率建制在國防科委十院),把我那篇《波導特性阻抗的新概念》與我寫的一封信,通過秘書,上報給錢學森(時任國防科委副主任)。錢先生于197272日在我致他的信上,用鉛筆寫了給我的批復,轉給我七機部張履謙(后為院士)報給錢先生的他們研究所(23所)對這篇文章的討論意見。那時,正實行軍管,騎摩托的國防科委送文件的戰(zhàn)士一到,本單位軍管組得知錢學森給史錦順來信了,可當成了大事。一時在單位內(nèi)傳為佳話。軍管組長(坦克團長)認為:史錦順“主席思想學得好,敢于指出外國人的錯,敢于破舊立新”,于是把我的文章報給十院,備選“學毛著積極分子”。積極分子沒評上,文章轉到了十院科技部。就在此時,機遇到了。

當時,我國衛(wèi)星地面站工程正在攻堅階段。我國最大的雷達研究所,南京十四所八室主任林守遠(后來是我國微波學會的領軍人物)在1973年告訴我說:“我們所承擔人造衛(wèi)星地面站的研制任務,天線饋線的‘波導過渡’反射系數(shù)大,能量損失大,直接影響雷達作用距離,反復檢查設計數(shù)據(jù),是嚴格按教科書的特性阻抗計算、設計的,反復檢查,都沒錯,幾經(jīng)反復,就是產(chǎn)品不合格。找不到原因。又是國家重點任務,大家很著急。有人出差,從十院科技部得知,有人提出阻抗新概念,便帶回來。說實在的,大家對你的理論還不甚理解,但沒有別的辦法,就決定用你的新概念計算、設計、加工,試試看。加工出來,一測,哇,反射系數(shù)很小,大家十分高興,于是就正式投產(chǎn)。產(chǎn)品性能都很好。我們很佩服你。我們把新概念編進工大教材,請你看看寫得怎樣?!笔畮啄旰螅撌业耐醯涑桑巡▽匦宰杩剐赂拍顚懭胨拇笾峨姶艌隼碚撆c微波技術》一書中。

我的“波導特性阻抗新概念”被十四所微波室的專家們重視,并有幸在我國重點工程人造衛(wèi)星地面站的研制中發(fā)揮作用,這不僅肯定了我這個概念是正確的;也是我學術活動的一個里程碑。人生何為?創(chuàng)新、成就,貢獻就是快樂!

-

  一提席德熊,引出我這段回憶。不僅僅是老史的自我表現(xiàn),主要是告訴網(wǎng)友,老史的見解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切莫輕易認為老史錯了;那樣,有損失的是你自己。

-

我國推廣不確定度論的名家葉德培先生,在錄像講課(優(yōu)酷網(wǎng))中,尖銳地指出:在計量評定中,把被檢儀器的性能,混入檢定裝置的能力,這種作法,是錯誤的。否定當今的不確定度計量評定,就是否定了不確定度評定的絕大多數(shù),也就從根本上否定了不確定度本身。當然,葉先生自己并沒有意識到這個錯誤是不確定度A類評定的致命傷。由于這個批評出自宣揚不確定度論的葉先生之口,更說明這個錯誤是鐵的事實。你既愿意和我討論,就該說明你的那些例子為什么是對的,為什么葉先生的批評不是針對你那些例子。你卻說過去要求怎樣,現(xiàn)在要求怎樣,說明你只管滿足要求,照章辦理,而不管對與錯。這不是一個學者討論學術的態(tài)度。唯規(guī)定是從,就沒必要論學術了。

-

對你第一個問題的回答:不確定度論目的是取代整個的誤差理論,可惜它本身無能、無用,什么也取代不了。

第二個問題,是我的兩類測量理論的重要結論之一。對計量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由此,計量不能除以根號N、不能剔除異常數(shù)據(jù)。此乃本人五十年研究之結晶,何止“三思”?你有不同看法,可以說明道理;只說讓我三思,我只能說:我三思了,堅信“計量是統(tǒng)計”,乃真理也。本欄目有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國家計量院出的一本大書,全部不除以根號N,這是對老史理論的旁證,說明國家計量院的作者們,早已認識到不能除以根號N。真理是可以認識的,真理終究會被認識。

-

評分

參與人數(shù) 1金幣 +12 收起 理由
上帝 + 12

查看全部評分

93#
 樓主| 都成 發(fā)表于 2014-5-8 12:05:4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都成 于 2014-5-8 12:08 編輯

回復 88# 規(guī)矩灣錦苑

關于有人反對“1/3原則"是不是在瞎扯這個話題來自于所謂張三李四的例子,既然你認為有人反對“1/3原則"是在瞎扯,我們不妨再重溫一下這個例子:圖紙要求123.10±0.01。張三檢測報告為123.10mm,U=0.01;李四檢測報告為123.130mm,U=0.005;送溯源鏈的“上游”測量,測量結果為123.109。
  此例中,圖紙要求123.10±0.01,控制限為T=0.02。李四檢測報告的U=0.005,U/T=0.005/0.02=1/4<1/3;張三的檢測報告U=0.01,
 [quote] 

  你確認控制限為T=0.02嗎?按照JJF1094規(guī)定的“1/3原則" T應該為0.01,即允差的半寬。這樣李四也不滿足“1/3原則"。請考慮。
94#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5-8 13:39:4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93# 都成

  是的,我確認控制限為T=0.02。控制限的定義是控制區(qū)間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在幾何量計量中公差帶寬度就是控制限,在其它專業(yè)領域中控制限是最大值減最小值。
  按照JJF1094規(guī)定的“1/3原則" T應該為0.01,應該說0.01不是“控制限”而是我們常說的“允差”,控制限是允差的兩倍。
  眾所周知所謂的1/3原則是k=U/T=1/3~1/10。什么時候k取1/3,什么時候取1/10或1/6、1/8,需要和因使用該測量結果產(chǎn)生誤判的風險緊密相關的,風險小k的取值向1/3傾斜,風險大k的取值向1/10傾斜。計量檢定和校準的測量對象是測量設備,測量設備的誤判不僅僅是對其本身的風險,也對使用它實施測量的一系列產(chǎn)品產(chǎn)生風險,因此其風險大于一般的測量過程。JJF1094規(guī)定的“1/3原則"其實是考慮到檢定/校準這個特殊測量過程風險較大,在1/3原則中k的取值向1/10傾斜,取k=1/6,其中壓力表的檢定還更傾向1/10,取k=1/8(即檢定規(guī)程說的1/4)。
  原國家計量局推薦的測量能力指數(shù)Mcp規(guī)定一般檢驗與監(jiān)控基本上滿足要求時Mcp≥1.5,當Mcp>5時為測量設備配置過度,即測量設備配置過于奢侈。其實測量能力指數(shù)和1/3原則是同一個原則的正反兩個說法,只要稍加推導就可以得出:Mcp=(1/k)/2=1/(2k),或k=1/(2Mcp)。
  因此,無論用1/3原則還是測量能力指數(shù)Mcp來評判張三李四的測量結果和測量方案,張三都是必須首先淘汰出局的,只能選擇李四。如果認為李四的測量結果誤差過大,可以對其測量結果用修正值進行修正,其測量方法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張三的測量方法的不確定度違背1/3原則是肯定不滿足測量要求的,無論他的測量結果多么準確都不能相信他。
95#
njlyx 發(fā)表于 2014-5-8 13:50:0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5-8 14:08 編輯

以下是本人在另一相關論壇與一位“流星”先生爭辯的文字,作為對91#的回應,其中【】內(nèi)有色的是“流星”先生‘觀點’。本來另寫了回應的,不知為何被“消滅了"???

    有關零件尺寸合格性檢測的爭論  {說明:零件尺寸的圖紙要求d±δ; 文中T=2δ

首先是“不確定度”發(fā)揮作用:這就是看測量結果a的可信性,即看a的不確定度U的大小。如果U/T≤1/3,或者T/U≥3,或者Mcp=T/(2U)介于1.5~2之間,都可以說明檢驗站的測量結果a是可信的,a直接可以用于被測件合格與否的判定。當然Mcp>2時a的可信性更好,只不過是投入的檢測成本似乎有過于奢侈的嫌疑而已?!?nbsp; 
     這個判定工作是應該做的! 但為什么呢? 為什么滿足這個所謂的“可信性”條件時,測量結果a就可信呢?——那就是對應測量結果a的實際尺寸有99.7%(是k=3的擴展不確定度吧?)把握落在(a-U)~(a+U)范圍內(nèi),此時若檢測結果a落在d±δ范圍的邊沿,實際尺寸的超差量有99.7%的把握不會超過U——這可能是零件合格允許的超差?(嚴格說來,檢測結果a應落在d±(δ-U)范圍內(nèi)才能保證符合圖紙的要求——但這對于零件加工者來說是不公平的!站在加工者的角度,檢測結果a只要能落在d±(δ+U)范圍內(nèi)就應該算符合加工要求!解決這個矛盾的實用方案就是一方面要求U適當小--具體界限取決于行業(yè)約定,同時在圖定δ時考慮測量不確定U的因素。然后,就按檢測結果a落在d±δ范圍內(nèi)算合格——似對雙方都公平)。

然后是“誤差”發(fā)揮作用:當不確定度U的大小不滿足上述條件時,就說明了檢驗站給出的測量結果a是“不可信”或者“不可靠”的。此時必須送更高準確度的計量室檢測找出a的誤差Δ,從而確定“修正值”c,然后用D=a+c這個修正后的測量結果與圖紙要求相比較,判定被測件的合格性。
     這應該是比較不靠譜的說法! 當判定U不合要求時,就應該換用滿足要求的工具檢測! 通常不會、也不應該拿不合要求的工具測量了再作修正——事實上除了非常特殊的情形,不合要求的測量儀器或方案的U是不可能通過“修正”減小到符合要求的!
     正常情況下,并不需要費力“尋求”測量結果a之誤差Δ的具體值,知道它有XX.X%的概率不超過-U~+U,而且U滿足應用要求就可以了。 只有出現(xiàn)異常了——按你評估的U,確認可用,但“檢驗”結果出現(xiàn)了大量的“誤判”!--- 你評估的U很可能不靠譜! 才會由“上級”用不確定度U0<U/n的測量器具或方案測量出一個d,得到測量結果a的誤差Δ=a-d,然后根據(jù)Δ的值“判定”你評估的U是否靠譜? 具體“判定”時是應該注意到此誤差Δ也是有“不確定度”的,那就是U0。 如果“上級”比較強勢,就會以{Δ<U-U0}作為你評估的U合理的界限;如果你比較強勢,會要求以{Δ<U+U0}作為你評估的U合理的界限;比較公平的是以{Δ<(U與U0的方和根)}作為你評估的U合理的界限。   當U0<U/3時,(U與U0的方和根)≈U。
96#
 樓主| 都成 發(fā)表于 2014-5-9 11:04:4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都成 于 2014-5-9 11:07 編輯

回復 92# 史錦順

  席德熊老師不但是不確定度的支持者,而且在CNAS這方面有一定的發(fā)言權。

  您認為“不確定度論目的是取代整個的誤差理論,可惜它本身無能、無用,什么也取代不了。”這讓我很是吃驚,這就難怪您這么反對不確定定論,您提及的國家計量院的那些名人是否與您有相同的觀點?要是這樣的話就有點意思了!

  不確定度理論只是要取代誤差理論中描述測量結果質量的那部分內(nèi)容,即隨機誤差和未定系統(tǒng)誤差部分的處理,這些是誤差理論的核心,也是難點。至于已定的系統(tǒng)誤差部分它是無法取代的。

  測量不確定度理論只是采用了“不確定度”的概念,在誤差理論的基礎上進行了發(fā)展和細化,詳細給出了一套如何計算描述測量結果質量的參數(shù)。這種方法適合于簡單的直接測量、復雜的間接測量以及儀器的檢定校準等的結果質量的評估。在此之前這個表示結果質量的參數(shù)我們很少用,儀器在中國是清一色的檢定,要么出檢定證書、要么出測試報告(只給數(shù)據(jù)不給結論),其中都不給描述結果質量的參數(shù),一般的檢測就更不用說了。1992年之前的計量建標我沒趕上,可能也沒那么多事,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正趕上1992年的考核規(guī)范,要求分析計量標準的不確定度,不要求包括被檢儀器的性能等,只分析標準的;2001和2008年版的考核規(guī)范要求分析檢定或校準結果的,這樣就應該包括被檢儀器的性能等,規(guī)范也是這樣明確要求的。前后兩個要求不同,做法自然也不同,按考核規(guī)范做何錯之有?請問史老讓您來干這活,您不按考核規(guī)范的要求做嗎?這點事上升不到學術。理不清不確定度理論與誤差理論的關系才是學術問題。

  不知是誰強加的“除以根號N”,10591059.1中明確表明,測量如果進行了N次,取平均值做結果,則應取平均值的標準偏差,即求得的S除以根號N。對于常規(guī)的測量如檢定或校準,可采用重復性試驗(預評估)或獲得合并樣本標準差sp,之后的測量如果只是單次測量,則標準差直接取sp,如果是測2次取平均值,則標準差等于sp除以根號2,如果是測4次取平均值,則標準差等于sp除以根號4等等,如此而已。這一點都不稀奇,不只計量院出的書是這樣做的,懂的都這么做。

  關于計量是不是您定義的“統(tǒng)計測量”,您拿量塊、標準電阻等量具做被測對象再來理解一下就知道了,它是符合Δ()<<Δ()----基礎測量(常量測量)的,類推至指示類儀器也是如此,如果還不能得到理解,只能留待網(wǎng)友甄別吧。

97#
 樓主| 都成 發(fā)表于 2014-5-9 11:08:1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討論已有1月,非常感謝各位來光顧,尤其感謝那些回帖的網(wǎng)友。根據(jù)大家的討論今做一小結供參考:首先誤差理論在先,不確定度理論在后。誤差理論主要研究了隨機誤差和系統(tǒng)誤差的性質與處理,對于已定系統(tǒng)誤差的產(chǎn)生原因、特征、發(fā)現(xiàn)方法、減小和消除方法當下依然可用。誤差理論用隨機誤差和未定系統(tǒng)誤差的合成結果來表示測量結果的質量,自提出“不確定度”后,這一部分內(nèi)容經(jīng)過發(fā)展和細化,逐漸成為不確定度理論,并上升為國際標準。也就是不確定度理論是誤差理論的發(fā)展和應用,它只是部分取代誤差理論。
      也有觀點認為:“不確定度論目的是取代整個的誤差理論”。
      有觀點認為誤差理論簡單實用。其實不然,如果讓你用誤差理論給出表述結果質量的參數(shù),它同不確定度評定一樣的麻煩,去瀏覽一下誤差理論,評估這一參數(shù)時,分布的估計、靈敏系數(shù)、相關性等都少不了。
      誤差的定義:測量結果減真值(參考值)。對于特定量的測量是得不到的,對于儀器的校準是可以得到其示值誤差。于是針對儀器有一系列的誤差概念:示值誤差、固有誤差(基本誤差)、零值誤差、基值誤差、引用誤差、相對誤差、最大允許誤差等,這些概念是無法用不確定度來代替的。
      不確定度理論只是提供了一種定量描述測量結果質量參數(shù)的方法,至于哪些測量結果的質量必須用它來描述,這取決于測量的重要性以及政府管理者的要求,也就是用與不用不是不確定度理論的事??己艘?guī)范讓我們做,我們就得做,不做你過得了關??!政府出了兩批簡化考核的目錄,說可以不用做,OK,不做,誰愿意做??!以后可能還出,歡迎。在中國看來上書推翻不確定度理論有點難,感興趣的可上書多出些簡化考核的目錄到是有用。既然推翻難,那感興趣的可以研究一下如何簡化而又不失偏頗。
      再次感謝給位的回帖!
98#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5-9 12:21:1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guī)矩灣錦苑 于 2014-5-9 12:23 編輯

基本贊成都成兄的總結發(fā)言,總結簡練而全面。我認為對現(xiàn)今對不確定度存在的觀點可做一點點補充:
  1.不確定度論目的是取代整個的誤差理論,不確定度的誕生純屬添亂,應該扼殺在搖籃中;
  2.不確定度是當前世界測量科學發(fā)展的一個新鮮事物,科學而實用,應該用這個新理論淘汰原有的誤差理論;
  3.不確定度理論是誤差理論研究中隨機誤差和未定系統(tǒng)誤差研究“發(fā)展和細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理論,因此不確定度本質上是“部分取代誤差理論”,它仍然是誤差理論的發(fā)展和應用,屬于誤差理論范疇;
  4.不確定度和誤差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它們從不同側面定量評價測量和測量結果的品質,他們相輔相成形同姐妹,誰也消滅不了誰,誰也不是誰的一部分,不確定度理論和誤差理論將長期共同作為測量領域的理論基礎并存。
99#
chuxp 發(fā)表于 2014-5-9 13:22:3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uxp 于 2014-5-9 13:31 編輯

贊同 都成 網(wǎng)友在小結中表明的觀點。
唯一剩下一點點的疑問是“誤差的定義:測量結果減真值(參考值)。對于特定量的測量是得不到的”。。。
   
我們?nèi)粘5母鞣N測量,一般都默認一個事實,就是測量裝置和被測量值的精確程度不同,卡尺測量一個墊塊,或量塊檢驗一個卡尺,總是存在更加準確的一方,然后忽略其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得到被測量值,繼而得到被測量的誤差。根據(jù)誤差理論,在多個誤差合成時,微小誤差是可以忽略的,這個其實也是著名的 1/3Δ 的理論基礎,因為大多數(shù)都用方和根來合成,1/3 被方和根后,影響約為10%,就認為可忽略了。大家不妨考慮一下,測量設備滿足1/3的情況,在現(xiàn)實的測量活動中占到多大的比例?在這種情況下,繼續(xù)評估不確定度是否有必要?在承認存在約定真值或參考值的前提下,根據(jù)誤差理論,誤差總是可以得到的。實在不行,再退一步,認為可以得到誤差的估計值!

不確定度評定指南的不完善顯而易見。大家可以去翻翻各種不確定度評定范例,對一大堆不是一個數(shù)量級的量,去估計分布情況、計算自由度、猜測相關系數(shù)、最后計算方和跟,實在是有點可笑。最后給出擴展不確定度數(shù)據(jù),規(guī)定取兩位有效數(shù)字,比如U=1.1,大家看看,僅僅U的數(shù)據(jù)修約,又一次引入了多少不確定度啊??。?!
100#
 樓主| 都成 發(fā)表于 2014-5-9 14:33:4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都成 于 2014-5-9 14:49 編輯

回復 99# chuxp
            本來總結完打算不再回帖,可看了98#、99#的帖子還是再回一帖。

      首先是98#思維有點混亂。從補充的第1條看,認為不確定度論是取代整個的誤差理論,純屬添亂,應該扼殺。第2條又認為是新鮮事物,科學而實用。第3條又認為是“部分取代誤差理論”。至少意志不堅定。

      99#提到:“我們?nèi)粘5母鞣N測量,一般都默認一個事實,就是測量裝置和被測量值的精確程度不同,卡尺測量一個墊塊,或量塊檢驗一個卡尺,總是存在更加準確的一方,然后忽略其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得到被測量值,繼而得到被測量的誤差?!边@好像是受“上游測量”思想的影響。給你把尺子讓你去測量一個桌面的面積,你不但給出了桌子的面積,還給出了這個面積的誤差,誤差是怎么給的,給的出來嗎?如果讓我測,我只能給出面積及其不確定度。

      99#還提到“根據(jù)誤差理論,在多個誤差合成時,微小誤差是可以忽略的,這個其實也是著名的 1/3Δ 的理論基礎,因為大多數(shù)都用方和根來合成,1/3 被方和根后,影響約為10%,就認為可忽略了。大家不妨考慮一下,測量設備滿足1/3的情況,在現(xiàn)實的測量活動中占到多大的比例?在這種情況下,繼續(xù)評估不確定度是否有必要?”這里“著名的 1/3Δ”的1/3和微小誤差準則中的1/3并不是一個意思,前者是說當測量設備的允差或U小于等于MPEV的1/3時,作合格判定可不考慮不確定地區(qū),即只要結果在允差內(nèi)即判為合格。后一個1/3是說如你所說。測量設備滿足1/3的情況,要不要評估不確定度看需要,需要就評,沒人需要這個不確定度數(shù)據(jù),我們?nèi)ピu不是吃飽了撐的嗎?相反,從技術上必須知道結果的不確定度,此時即便是政府和管理者沒要求,我們也應該去評。將是否需要理清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有當權者可能在那里瞎指揮。

       “在承認存在約定真值或參考值的前提下,根據(jù)誤差理論,誤差總是可以得到的。實在不行,再退一步,認為可以得到誤差的估計值!”還是那句話,對于特定量的測量誤差是得不到,也沒有必要得到。對于測量儀是可以得到其示值誤差,這個示值誤差的本質對實驗室來說仍然是測量結果。再說這點事也上升不到誤差理論。

        與“微小誤差準則”對應著有個“微小不確定度準則”,對一大堆不是一個數(shù)量級的量,應該忽略掉一些,只考慮主要的,這與誤差合成是一樣的,有的做的是有點好笑,好笑的事多了,怪誰呢?自己搞不清楚。不確定度規(guī)定取兩位有效數(shù)字已經(jīng)夠多了,比如U=1.1,U的數(shù)據(jù)修約不超過5%,即不超過1/20,可以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wǎng)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3 07: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在线国产视频| h无遮挡男女激烈动态图|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一区| 特级毛片www|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成人午夜福利电影天堂|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 yellow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法国性经典xxxxhd| 国色天香论坛视频高清在线| 亚洲成a人不卡在线观看| 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45分钟| 欧美xxxx做受性欧美88| 国产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三级毛片在线看| 美女被羞羞在线观看| 天堂AV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 久久精品青草社区| 老子的大ji巴cao死你| 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99re在线观看| 最新版天堂中文在线官网| 啊灬啊别停老师灬用力啊视频|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 天堂中文www资源在线| 无码天堂va亚洲va在线va| 人人妻久久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欧美欧洲性色老头老妇| 成人午夜看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草莓视频在线免费|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区| 久久久精品2019免费观看|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吗综合|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久久伊人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