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214# njlyx
“誤差”與“誤差范圍”是兩碼事,前者表示測量結果偏離真值(或參考值)的大小及方向,在坐標上是一個具體的點的概念。后者是表示誤差波動的區間大小,在坐標上是一個區域的概念。所有的《檢定證書》都無一例外的給出了測量結果的誤差(當然按現在最新的術語應該叫“儀器偏移”),這個誤差當然只是一個系統誤差的最佳估計值。正是因為真值不可獲,但又確定在某一范圍內存在(這也是眾人的共識),所以才有學者專門去研究這一概率事件,不確定度論也就應運而生。 測量準確當然是人們追求的目標,由于真值不可獲,測量結果也只能是無窮的接近它。準確度也隨著誤差的減小而提高,高昂的測量成本也隨著準確度的提高而陡增。人們也只能根據自身的需求與承受能力,去對測量方法和測量設備進行可行性分析和選擇。 在滿足了準確度的前提下,人們又對測量數據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誤差解決了準確度的問題,卻表達不出可靠度的信息。于是提出了定量表征不同意義的技術指標,如:“重復性”、“穩定性”、“漂移”、“不確定度”等。這些指標都有共同的特點,它們都是數據離散程度的定量表征,都是表示區間大小的非負參數,在數據可靠性的應用方面,具有很好的可比性,這些方面的功能是誤差所不具備的。 人們的追求是無止境的,技術理論也是隨著人們的追求在不斷地完善與提升。在獲取了準確度和可靠度的信息后,人們又對數據的可信度產生了質疑。如何才能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呢?“重復性”和“穩定性”都不是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研究出的產物,因此它們不具有定量表征可信程度的功能。不確定度論的理論基礎是概率論,因此它能以概率的形式定量表征信息的可信程度。 以上是我個人對誤差理論與不確定度理論的感悟。不確定度論是個新生事物,盡管還有許多地方不完善,應用方面也存在著許多不規范的地方,評定人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這也屬于在所難免的正常現象。任何理論都有一個從提出到發展到完善的過程,不能因此而否定,也不必強求一步到位。學術問題可以討論,可以辯論,只有這樣才能發展與完善,亦或消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