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概念] 論不確定度理論與誤差理論的關系

  [復制鏈接]
226#
草根在起航 發表于 2014-6-27 21:06:3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根在起航 于 2014-6-27 21:46 編輯

回復 217# njlyx


   總體均值指無限次測量的平均值,就是期望,當然不可能無限次測量而求得!   樣本均值就是有限次測量的平均值是預測值(類似于回歸分析,是總體均值的無偏估計)!
227#
285166790 發表于 2014-6-27 21:18:0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27# 規矩灣錦苑

你說檢定方法能任意選擇,那我問題,我送檢一個一等的量塊,你能用二等的量塊作為標準量塊來給我檢定嗎?你不用檢定一等量塊的方法無論你也檢不出一等的結論吧?其次,檢定方法必須按照檢定規程,規程中對每種等別的檢定方法都有明確的規定,是你能隨便選的?
228#
285166790 發表于 2014-6-27 21:23:5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19# njlyx


   量具在出售時是有標稱的指標,但是 廠家不能保證它賣出的儀器一定百分之百是合格的,更不能保證一輩子指標的準確性。 所以在使用周期中就要靠我們計量人員定期來分析了,這不就計量工作的價值體現嗎?
229#
草根在起航 發表于 2014-6-27 21:24:2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29# 星空漫步


   你說的很對沒有誤差哪來的誤差范圍,所以用不確定度就解決問題了!這個東西重在理解,跳不出思維怪圈就很難去換種方式思考!
230#
wjyiscool 發表于 2014-6-27 21:49:34 | 只看該作者
辯論專家都到這兒聚會了
231#
星空漫步 發表于 2014-6-27 22:35:0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35# 草根在起航

  結論:“真值不可知,誤差不可求”,按我的理解這里說的應該是“測量誤差”不可求,而這個“測量誤差”不可求指的是一個確定的值而不是“測量誤差范圍”。
          不確定度的誕生不僅解決了“測量誤差”既代表一個確定值又表示一個范圍的矛盾說法,還解決了理論上的“測量誤差”不可求的確切現實。
          不確定度有時是一個大家所認為的“測量誤差范圍”,不過用“不確定度”來表述更科學!
          因此不確定度是一個更加規范的東西,它并沒根本的否定誤差理論,相反它繼承了誤差理論的思想方法,它更“漂亮”了。
      我那段話其實是對你在213樓所做的結論所說的。不確定度論既然認為誤差不可求,那當然也就不能把一個大家所認為的“測量誤差范圍”再叫做誤差范圍,而要另外起一個名字,叫做”不確定度“了。雖然計算的都是所謂”可能的誤差范圍“,但”可能的誤差范圍“不能叫”誤差范圍“,這就是不確定度的邏輯!
雖然干的事一樣,但換個牌匾,不確定度就成了某種”首創“。”首創“不是繼承與發展,它比繼承與發展來得高,如此必須有自己的名字以顯示與誤差理論的不同。不確定度論者玩得這個文字游戲,實在沒啥意思,想回歸真值可知、誤差可求還羞答答的,死不認賬。

也不知這個壇子里,能有幾個人會認為或者接受”不確定度理論是誤差理論的發展“之說。要我說它既然壓根兒就不認為真值可以測得,誤差可求,還談什么誤差理論的發展,分明是重打爐灶另開張。

在我看來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只需知道相對真值就可以了。
本人所說的真值都是指可以滿足需求的相對真值。一定要求知道絕對真值的人就是徹頭徹尾的神經病!
232#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6-27 22:55:2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33# 285166790

  實際上,你所謂的“送檢一個一等的量塊”,并不是送檢的那個量塊是1等,而是你送檢了一個其它參數滿足K級要求的量塊。實際上你就是向檢定機構提出了其使用的檢定方法的不確定度要求。
  假設送檢的是10mm量塊,在其它參數滿足K級要求的前提條件下,哪怕量塊中心長度偏差已達4μm,準確度級別連3級都相差很遠(3級中心長度偏差要求為不超過±1μm),但只要檢定方法的不確定度U≤0.020μm+0.2×10^(-6)L,該量塊“等別”仍可定為一等。
  因此,你說“不用檢定一等量塊的方法無論怎樣也檢不出一等”量塊的說法完全正確。這句話的含意是無論你的量塊中心長度準確度級別多好、多差,量塊的“等別”并不由量塊本身的準確度固有特性來確定,而是由檢定方法的不確定度高低來確定,檢定方法的不確定度決定了被檢量塊的等別。量塊的等別是你根據實際需要主觀意愿確定的,這個主觀意愿決定了對檢定方法不確定度的要求,檢定機構的檢定方法不確定度最終決定了你的送檢量塊的“等別”。
233#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6-27 23:17:2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37# 星空漫步

  237樓所說的“真值不可知,誤差不可求,……應該是測量誤差不可求,而這個測量誤差不可求指的是一個確定的值而不是測量誤差范圍”,“真值都是指可以滿足需求的相對真值。一定要求知道絕對真值的人就是徹頭徹尾的神經病”,的確這是個真理(不過計量基準的研究者例外,呵呵,追求絕對真值是他們的本職工作)。因此除了基準研究者外,我們平時所說的的“真值”其實都是相對的或約定的,也可以叫參考值。在量值“溯源”系統中,處在“上游”位置的測量結果都可以約定為“下游”測量結果的“真值”。
  但,我反對“不確定度有時是一個大家所認為的測量誤差范圍,不過用不確定度來表述更科學”這句話,這句話仍然是在混淆不確定度和誤差范圍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誤差范圍限定的是測量結果的分散性,不確定度限定的是被測量真值的分散性,對象不同如何畫等號?“壓根兒就不認為真值可以測得,誤差可求,還談什么誤差理論的發展,分明是重打爐灶另開張”的提法非常到位,點明了不確定度與誤差及誤差范圍永遠不可能混為一談。
234#
路云 發表于 2014-6-28 09:05:52 | 只看該作者

一直在場外觀戰,本無欲望參與,看到大家如此辯下去,即便是辯到一萬樓,估計也是無果的結局。相信沒有一個人能說服史樓主和規版主,因為整個討論過程都是將不同的概念攪混在一起說事。如:將“誤差”與“不確定度”放在一起PK,或將“誤差范圍”與“不確定度”相互比較,或將“真值”與“不確定度”揉在一起與“誤差”或“誤差范圍”進行比較,等等等等。如此下去,即使爭辯到口舌生瘡,最終也是兩敗俱傷的結局。

“誤差”是偏移指標,是準確程度的定量表征。“不確定度”是離散指標,是可靠程度的定量表征。兩者非同種量,無可比性。將兩者放在一起比較,其結果不言而喻。“誤差范圍”(如:“±1.0 mm”)是將“誤差”與“范圍”兩個概念組合在一起,前者表示偏移(區間的位置信息),后者表示離散(區間的大小信息),而“不確定度”則是非負參數,沒有偏移信息,只有離散信息。因此,只能將“誤差范圍”中的“范圍”抽出來與“不確定度”去比較分析它們的區別于異同。“誤差的絕對值”盡管也是非負參數,但其本質仍然是偏移程度的定量表征(只是忽略了方向而已),仍然不能與“不確定度”相提并論。“不確定度”如果與“誤差”關聯,則應稱為“誤差的不確定度”,由于“不確定度”的性質決定了它不能與關聯對象組合在一起,像“誤差范圍”的表達方式那樣去表達(如:“±1mm”或“0mm~+2mm"),它只能用“誤差±U”的形式表達。所以對于剛才所說的“誤差范圍”來說,我們只能將其理解為“0mm±1mm”或“+1mm±1mm”(即“誤差平均值”+“誤差波動范圍”),后面的紅字部分即表示區間寬度(離散信息),可以將其抽出來與不確定度U進行分析比較,因為前面所關聯的對象“誤差”,大家的認識都是一致的。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討論得下去。總的一句話,不要將“誤差”的概念混入來與“不確定度”討論,這樣只會越添越亂。“誤差”就是“誤差”,“范圍”就是“范圍”,“不確定度”的功能僅與后者相當,同種功能的量放在一起分析,才能理清頭緒。

235#
 樓主| 史錦順 發表于 2014-6-28 10:00:0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4-6-28 10:11 編輯

回復 239# 規矩灣錦苑


   


    規矩灣的最新論述,說:

“我反對不確定度有時是一個大家所認為的測量誤差范圍,不過用不確定度來表述更科學這句話,這句話仍然是在混淆不確定度和誤差范圍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誤差范圍限定的是測量結果的分散性,不確定度限定的是被測量真值的分散性,對象不同如何畫等號?壓根兒就不認為真值可以測得,誤差可求,還談什么誤差理論的發展,分明是重打爐灶另開張的提法非常到位,點明了不確定度與誤差及誤差范圍永遠不可能混為一談”。

-

我表態:總體上稱贊。再談些具體看法。

1 現在確實有人在用“不確定度”表示“誤差范圍”,這種作法是不對的。

2 誤差范圍有明確的定義,由實測決定,是客觀的。可求、可檢驗,能溯源。能證實也能證偽,是科學的、實用的概念。測量計量工作,必不可少。

不確定度,定義多變,意義含混;人為評估,主觀性很大。不能檢驗,不能溯源。不能證偽,因而不是科學概念。

說“不確定度”比“誤差范圍”更科學,毫無道理,是顛倒黑白。不確定度的提出,造成許多人認識上的錯位;更造成很多實際工作的錯誤。這是人們必須面對的事實,是回避不了的。

3 說:不確定度限定的是被測量真值的分散性,這是符合VIM3 的主定義的李慎安先生的解釋的。

第一,這個認識表明,規矩灣的思路已開始脫離那云里霧里的“可信性”,走向了務實的道路。把兩個概念的對象區分開,思路是對的,結果不夠準確。

第二,說“誤差范圍限定的是測量結果的分散性”不全面。誤差范圍既包含測得值的分散性(隨機誤差),更包括測得值的偏離性(系統誤差)。說誤差范圍表明準確性,就完全了。

第三,說“不確定度限定的是被測量真值的分散性”,這是符合VIM3 的主定義的李慎安先生的解釋的。

我把測量分成兩類:基礎測量(常量測量與慢變化量測量);講究的是測量的誤差,經典的誤差理論就是處理這類問題。統計測量(快變量測量),條件是測量誤差遠小于被測量的變化,阿侖方差理論就是專門處理這類問題。

如果不確定度理論就是研究被測量的分散性,那就是極好的、確實需要的理論,那它就不搶誤差理論的地盤了(經典誤差理論只研究常量測量,慢變化量也當常量處理);倘如此,老史就歡呼、擁護了。

實際情況不是這樣。不確定度理論是包打天下,既要處理誤差理論不能處理的統計測量(快變量測量)問題,又要取代誤差理論去處理基礎測量問題。

把兩類測量混淆,于是,不確定度理論便一片混亂。不確定度理論的錯誤,不確定度評定的弊病,大都來源于此。

我反復講解我的兩個學術主張:(1)誤差是泛指概念,具體應用要分為誤差元與誤差范圍。(2)測量有兩個領域,一個是常量測量,一個是統計測量,這是性質不同的兩類測量。兩類測量的劃分,對測量計量的理論與實踐都十分重要。其實,在時頻界,早就這樣做,我不過起個名而已。對我這兩個主張,先生都表示過反對或說沒必要。而如今先生的表達,恰恰體現了兩類測量的劃分。哈哈!

所引用的星空漫步的一句話:“壓根兒就不認為真值可以測得,誤差可求,還談什么誤差理論的發展,分明是重打爐灶另開張”我也十分贊成。

-


-

236#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6-28 10:55:2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40# 路云

  路兄240樓的建議很好。
  1“誤差”是偏移指標,是準確程度的定量表征。“不確定度”是離散指標,是可靠程度的定量表征。兩者非同種量,無可比性。
  2“誤差范圍”是將“誤差”與“范圍”兩個概念組合在一起的概念,前者表示偏移(區間的位置信息),后者表示離散(區間的大小信息)。而“不確定度”則是非負參數,沒有偏移信息,只有離散信息。因此,只能將“誤差范圍”中的“范圍”抽出來與“不確定度”去比較分析異同。“誤差的絕對值”盡管也是非負參數,但其本質仍然是偏移程度的定量表征(只是忽略了方向而已),仍然不能與“不確定度”相提并論。我的一點補充意見是,不確定度所說的分散性只指分散性的“寬度”,并無“范圍”含意,因此誤差的“范圍”也不能與不確定度相比較,如若相比較還需舍棄“范圍”只將誤差的范圍“寬度”抽出來與不確定度相比較。
  3路兄所說,“不確定度”如果與“誤差”關聯,則應稱為“誤差的不確定度”,此觀點非常科學。因為被測量和誤差(如儀器的示值和示值誤差)均可以作為被測對象,對其測量便有測量結果。不確定度是測量結果的屬性,不能測量只能估計,無法產生不確定度的測量結果。如果把誤差作為被測對象,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就是誤差的不確定度。
  因此,我贊成路兄所說的:總的一句話,不要將“誤差”的概念混入來與“不確定度”討論,這樣只會越添越亂。“誤差”就是“誤差”,“范圍”就是“范圍”,范圍的寬度就是個“寬度”,不確定度也只是個“寬度”,“不確定度”的功能僅與后者相當,同種功能的量放在一起分析,才能理清頭緒。(注:“范圍的寬度就是個寬度,不確定度也只是個寬度”,是我的補充。)
237#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6-28 11:28:2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41# 史錦順

  我很贊成史老師241樓的觀點。我的贊成意見復述如下:
  1 現在確實有人在用“不確定度”表示“誤差范圍”,這種作法是不對的。
  2誤差范圍有明確的定義,由實測決定,是客觀的。可求、可檢驗,能溯源。能證實也能證偽,是科學的、實用的概念。測量計量工作,必不可少。
  3 說:不確定度限定的是被測量真值的分散性,這符合VIM3 的主定義,符合JJF1001的注解,也符合李慎安先生的解釋。
  4不確定度理論就是研究被測量(真值)的分散性,并不研究被測量測量結果的準確性,不可能也沒有本事去搶誤差理論的地盤,不確定度理論與誤差理論各有各的理論系統,各有各的作用。不確定度理論與誤差理論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而不是你死我活的關系。誤差理論已經誕生和發展了數百年,相對而言已非常成熟和非常科學。不確定度理論還太年輕,不確定度理論將不斷成熟和發展。不確定度理論將和誤差理論長期并存。
  5我認可史老師關于誤差理論的研究成果,包括史老師反復強調的誤差元和兩類測量的劃分的科學性。但我還是認為既然國家已經定義了“誤差”,大家也已默認了“誤差范圍”的含義,因此我反對的是另立術語“誤差元”和修改國家的“誤差”定義而把“誤差”定義擴大化為“泛指”。請史老師恕我直言,我理解您的“誤差元”就是國家定義的“誤差”,我理解您的“誤差”是國家定義的誤差與人們所說的誤差范圍合稱。
238#
星空漫步 發表于 2014-6-28 12:32:01 | 只看該作者
非常認同240樓路云的高論!

規版的認識似乎也有一些改變,雖然和稀泥的習慣仍然有所保留,......
239#
njlyx 發表于 2014-6-28 14:33:4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34# 285166790


    是有指標,但沒有彰顯個性的綜合誤差指標!--正解的“測量不確定度”可為此用。

    即便以后“測量不確定度”用順了,那它也只是“提供者”的一個‘承諾’指標,是否真的靠譜? 也需要計量測試檢定機構來“查核”--證偽。

    量具廠商‘承諾’的“測量不確定度”當然會有“期限”,過期需要重新校正、評估“測量不確定度”,以后的“測量不確定度”‘承諾’者便應是允許再使用的后續“提供者”了【總要有責任者,應為相關獲益者,不宜由‘國家’擔此責任】。
240#
njlyx 發表于 2014-6-28 15:11:2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6-28 15:29 編輯

回復 240# 路云


       如果不加“測量”的前綴,所謂的“不確定度”就是表達一個“不確定量”【也就是“隨機量”】的‘散布寬度’的‘指標’,與大家熟悉的‘標準偏差’的物理含義一致【所謂“標準不確定度”就是‘標準偏差’】。

      加上“測量”的前綴,構成“測量不確定度”,其含義便是針對一個特定的“不確定量”【“隨機量”】了---最終遺留于“測量結果(測得值)”中的“測量誤差”!--這個最終遺留于“測量結果”中的“測量誤差”是“測量者”竭盡己力以后的“結果”-- 可以補償的已經予以補償,剩下的都是我這個“測量者”當前無法‘確定’的‘隨機量’:均值為零的‘隨機量’-- 如果它有不為零的‘均值’,我這個“測量者”會予以修正,不會再讓它遺留在我提供的“測量結果(測得值)”中!-----“測量不確定度”是“測量者”用以表達這么一個最終遺留于“測量結果(測得值)”中的“測量誤差”--一個均值為零的“不確定量”的‘散布寬度’的‘指標’。........ 由于這個“測量誤差”的均值為零,‘散布寬度’值與“范圍”值同一;這個所謂的“測量不確定度”是我這個“測量者”的認識,并不是一個純客觀的“指標”;“測量不確定度”‘評估’是整個“誤差分析”工作的‘總結工程’,經過前期的“誤差分析”與處理,“測量者”【或者他委托的分析師】能確定的“誤差”都已得到合理修正或補償,剩下的便用“測量不確定度”表達其“可能的取值范圍”---不能將“測量不確定度”與籠統的“測量誤差”糾纏不清。

    現行定義中可見的“真值的散布寬度”在一般情況下的對應或宜稱之為“量值不確定度”。 只有在量值對象為‘恒定個體’的條件下,所謂“真值的散布寬度”才可對應“測量不確定度”,“真值的散布寬度”中由于量值自身“隨機變化”貢獻的成份不應歸咎于“測量”。
241#
草根在起航 發表于 2014-6-28 15:41:4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根在起航 于 2014-6-28 15:47 編輯

測量誤差與測量不確定度的主要區別(一個PPT總結的,我覺得總結的不錯)


  

序號

  
  

內容

  
  

測量誤差

  
  

測量不確定度

  
  

1

  
  

定義的要點

  
  

表明測量結果偏離真值,是一個差值

  
  

表明測量結果的分散性、是分布區間的半寬

  
  

2

  
  

分量的分類

  
  

按出現于測量結果中的規律分為隨機誤差與系統誤差,都是無限多次測量時的理想化概念

  
  

按評定的方法劃分為A類和B類,兩類不確定度分量無本質區別,都是標準不確定度

  
  

3

  
  

可操作性

  
  

由于真值未知,只能通過約定真值求得其估計值

  
  

按實驗、資料經驗評定,實驗方差是總體方差的無偏估計

  
  

4

  
  

表示的符號

  
  

非正即負,不要用(±)號表示

  
  

為正值,當由方差求得時取其正平方根

  
  

5

  
  

合成的方法

  
  

為各誤差分量的代數和

  
  

當各分量彼此獨立時為方和根,必要時加入協方差

  
  

6

  
  

結果的修正

  
  

已知系統誤差的估計值時,可以對測量結果進行修正,得到已修正的測量結果

  
  

不能用不確定度對測量結果進行修正,在已修正結果的不確定度中應考慮修正不完善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

  
  

7

  
  

結果的說明

  
  

屬于某給定的測量結果、不同結果誤差不同

  
  

合理賦予被測量的任一個值,均具有相同的分散性。不同測量結果,不確定度可以相同

  
  

8

  
  

測量標準的偏差

  
  

來源于給定的測量結果,不表示被測量估計值的隨機誤差

  
  

來源于合理賦予的被測量值之值,表示同一觀測列中任一個估計值的標準不確定度

  
  

9

  
  

自由度

  
  

不存在

  
  

可作為不確定度評定是否可靠的指標

  
  

10

  
  

置信概率

  
  

不存在

  
  

當了解分布時,可按置信概率給出置信區間

  
242#
草根在起航 發表于 2014-6-28 15:46:24 | 只看該作者

誤差和不確定度是兩個完全不同而相互有聯系的概念,它們相互之間并不排斥。

誤差僅與測量結果及被測量的真值或約定真值有關。對同一被測量,不管測量儀器、測量方法、測量條件如何,相同測量結果的誤差是相同的。

在重復性條件下進行多次重復測量,得到的測量結果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它們的測量誤差也不同。



測量不確定度和測量儀器、測量方法以及測量條件有關。在重復性條件下進行測量時,不同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是相同的,但它們的誤差肯定是不同的。

知道了測量誤差以后,可以對測量結果進行修正,得到已修正的測量結果。而不確定是不能用來對測量結果進行修正的。

243#
njlyx 發表于 2014-6-28 15:48:49 | 只看該作者
“測量不確定度”是一種“測量誤差范圍”,并不能反過來說“測量誤差范圍”就是“測量不確定度”!

“測量誤差范圍”有很多種,有規范或標準‘允許’的“測量誤差范圍”; 有通過抽樣檢測,實驗‘檢定’出的“測量誤差范圍”--- 以往的測量器具就是給出這種‘指標’,它是很客觀,但是‘抽樣’結果,實驗條件也不一定與您使用時完全一樣,相應的風險可能是您使用者承擔; 還有就是作為相關結果或器具‘提供者’的我‘承諾’的“測量誤差范圍”,它要適應我所說明的所有‘應用范圍’,風險要由我來承擔。.......所謂的“測量不確定度”是這最后一種“測量誤差范圍”。
244#
njlyx 發表于 2014-6-28 15:56:1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6-28 16:05 編輯

回復 247# 草根在起航


     拿“測量誤差”與“測量不確定度”對比是非常不恰當的事!.....說的不客氣點,是荒謬的對比!.....“測量不確定度”是一種‘特定’“測量誤差”【最終不得已遺留于測量結果(測得值)中的測量誤差】的一個“特征值”,兩者根本不在一個層面,比什么?!
245#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6-28 16:31:1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50# njlyx

  如果大家都能認識到測量不確定度不能與誤差范圍相混淆那就對了,不確定度絕不是一種“測量誤差范圍”,測量誤差范圍當然也絕不能說成是不確定度。
  因此,我贊成你說的“測量不確定度”是測量誤差的一個“特征值”,此時的誤差是被測對象,是測量結果,根據凡是測量結果均有不確定度的說法,誤差作為測量結果也有自己的不確定度。但如果說“測量不確定度”是一種“測量誤差范圍”那就肯定混淆了不確定度和測量誤差范圍。
246#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6-28 16:43:09 | 只看該作者
  我在不確定度理論和誤差理論上,從來不和稀泥,這兩者必須加以嚴格區分。240樓列舉了10項不確定度與誤差的界限,當然還可以列舉很多,僅這10條已經足以將不確定度與誤差相區分。例如,248樓說“在重復性條件下進行多次重復測量,得到的測量結果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它們的測量誤差也不同”,但重復測量條件下的測量過程是相同的,雖然得到的每個測量結果誤差不同,但每個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則是完全相同的。這也可以說是不確定度與誤差的區別之一。所有這些區別和不同都指向“測量不確定度是一種測量誤差范圍”的論斷不能成立。
  不確定度與誤差的不同雖然有很多,但本質上的不同就是定義和用途的不同,抓住了定義的不同和用途的不同(分別應用于準確性和科學性的評判),其他的不同就可以找到許許多多。
247#
njlyx 發表于 2014-6-28 16:44:3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51# 規矩灣錦苑


    我們沒有共識的,各表吧。
248#
草根在起航 發表于 2014-6-28 16:53:3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52# 規矩灣錦苑


   測量不確定度不是“測量誤差”,也不是“測量誤差范圍”,它類似于“測量誤差范圍”,但是測量不確定度的說法更準確了!這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為如果我說“測量不確定度”是你們“所認為的測量誤差范圍”的話,你們又可以以“測量誤差既然不可求,那測量誤差范圍也不可求”來反駁。所以測量不確定度要用誤差來表述的話永遠也表述不清楚,因為誤差的確不可求!
249#
都成 發表于 2014-6-28 17:16:4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都成 于 2014-6-28 17:49 編輯

回復 247# 草根在起航
測量誤差與測量不確定度的這十項主要區別,在很多不確定度的專著中都有出現,它強調的是測量不確定度與(測量結果-真值 這個測量誤差的區別,學過誤差理論的人可以將測量不確定度與未定的系統誤差比較一下,看看他們兩者在這十項不同中有多少相同,沒有學過誤差理論的,可找本書來仔細看看,會有益處。體會一下不確定度理論與未定的系統誤差有多少關系。
250#
星空漫步 發表于 2014-6-28 17:25:0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星空漫步 于 2014-6-28 17:30 編輯

回復 254# 草根在起航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太“深奧”了吧! 這種“深奧”的離譜的東西會有多大生存空間?    可以被多數人接受、領會、認可并能夠正確使用的東西不可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3 03: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在线最新永久免费| 在线a免费观看最新网站| 免费人成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冫| zoosk00lvideos性印度| 爱穿丝袜的麻麻3d漫画免费| 国产麻豆天美果冻无码视频| 亚洲av无码片区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伊思人在线精品| 成人18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h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日本国产中文字幕| 八戒八戒www观看在线|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 桃子视频在线官网观看免费| 国产中年熟女高潮大集合| yy22.tv夜月直播|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三上悠亚伦理片| 欧美日韩综合网| 国产免费小视频| www.天天射| 欧美乱xxxxx| 四虎最新地址在线观看1080p| FREEXX性黑人大战欧美| 最强yin女系统白雪| 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在线看| 91精品国产人成网站| 日韩欧美国产亚洲| 北岛玲在线精品视频|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日本漫画大全彩漫| 免费日本黄色网址| 欧美日韩第一页| 帅教官的裤裆好大novels|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色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精品一区| 丰满饥渴老女人hd| 欧美粗大猛烈水多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