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5-9-21 09:11 編輯
不確定度是什么
——也談誤差理論與不確定度論(3)
史錦順
在主帖中,都成說:"其實測量不確定度就是被測量估計值的可能誤差的度量",并說明引自梁晉文的《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
我認為:“測量不確定度就是被測量估計值的可能誤差的度量”是對不確定度概念的比較準確的解釋。其中“估計值”是受GUM影響的語言,應為“測得值”。在測量計量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操作中,不存在“估計值”。中國人要說符合中國人習慣的話。科學不能憑主觀想象,不能“估計”。測量計量要靠實際測量,按公式進行計算,不許“估計”。要稱“儀器示值”、“計算值”、“平均值”、“測得值”、不準有“估計值”。“估計”進不了科學的殿堂。因此這句話,可簡化為“不確定度是測得值的誤差的量度”。 - 誤差是測得值與真值的差距。誤差是個泛指的概念。誤差的量度,就是誤差大小的定量表達。 測得值減真值是誤差元。誤差元的絕對值的一定概率(99%以上)意義上的最大可能值是誤差范圍。誤差范圍又稱極限誤差,誤差限,準確度,準確度等級,最大允許誤差等。 - 不確定度是什么? 就常量測量來說,已有完整的表達方式,已經沒有不確定度的插足之地。但不確定度來者不善,不是要改進什么,而是要整個取締誤差理論,而由它一統天下。什么發展,沒那回事。且看不確定度論的主要觀點: 1 真值不可知 近代科學的哲學基礎是可知論。經典測量學的基本觀點是真值可知。誤差是測得值與真值的差距,真值可知,才有誤差可言。真值不可知,誤差理論就失去根基。 炮制不確定度論的基本點是“真值不可知”。這是殺向誤差理論的利劍,是對誤差理論的挖根戰術。 2 誤差不可求 基于真值不可知的哲學觀念,說:“由于真值不知,不能求誤差”。如果當真誤差不可求,那誤差理論就沒有用途,誤差理論就是什么都不能處理的無用理論、該廢棄的理論。 3 準確度定性說 不確定度論出世,在叫嚷“真值不可知、誤差不可求”的同時,又說“準確度是定性的”。三百年的近代計量歷史,都是講定量的準確度。準確度定量,才能說明測量儀器的性能,才是有用的量。說準確度是定量的,等于說誤差理論的表達是空的。 以上三條,是不確定度論否定誤差理論的三大理由。是根本性的否定。 - 誤差理論的根基是真值可知、誤差可求、準確度定量。而不確定度論的基本主張是不可知論。“真值不可知”,你誤差理論沒有根基;誤差不可求,你誤差理論沒有方法;準確度定性,你誤差理論的表達是沒有數量的,是空的。如此攻擊,明明是徹底否定嗎,還談什么發展! - 然而,不確定度出世時宣布的基本觀念,事實上卻沒法貫徹。說“誤差不能求”,那就該給出能求的新方法。但可惜,除去誤差的概念,竟找不到其他的表達方式。于是,還得用不確定度論自己認為“不可求”的誤差。說別人不能求,卻把別人求得的誤差拿來自己用,這就是不確定度論的特有風格——不顧臉皮,偷。 不確定度論的理論落實到操作方法上,那就是不確定度評定。不確定度論的兩類評定,是些什么貨色呢? A類評定,不過是最為平常的幾次重復測量,而公式不過是十九世紀初提出的貝塞爾公式。這有一點新意嗎?沒有,人們早已熟知。 B類評定,更糟糕;GUM與VIM各列截然不同的若干條;大多數是廢話。“以前的測量數據”能代表現實的測量嗎?“手冊的數據”是通用的常識,那種一般的知識能代表特定的被測對象嗎?簡直是亂彈琴。可用的話,只有“看說明書”。“看說明書”也能算“評定方法”?計量的業務就是檢查測量儀器的實際性能是否符合說明書的規定,這要有計量標準,要靠實測數據;憑白地相信說明書,還要計量干甚么?說明書的規定,當作評定性能的依據,所謂的B類評定,簡直就是胡扯淡。 不確定度評定的實際操作,是拋開B類評定的,而按GUM的一套方法。講分布、取方和根,轉來轉去,也只能在別人已給出的誤差范圍上打主意。用誤差能算出什么?不過是誤差范圍,也就是以測得值為中心的以誤差范圍為半寬的以一定概率包含真值的區間。U95是什么?那個以95%概率包含真值的以測得值為中心的區間,就是測量結果。這個區間的半寬就是U95. 在誤差理論中,有兩個區間。第一區間是測得值區間,用于研制與計量中。該區間以真值為中心、以誤差范圍為半寬。第二區間,是被測量的量值(真值)區間,用于應用測量中。該區間以測得值為中心、以誤差范圍為半寬。第二區間又簡寫為測得值加減誤差范圍,被稱作測量結果。第一區間由研制者提出,而在計量中依靠計量標準而得到確認。第二區間可以由第一區間嚴格推導出來。經計量公證成立的第一區間,確保第二區間的成立。由此,必有:測量結果中包含被測量的真值。只要測量儀器誤差范圍足夠小,人們的測量就得到了誤差范圍滿足實用要求的被測量的量值,就達到了測量的目的。 - 不確定度論的表達,有新內容嗎?沒有,不過是類比地給出誤差理論的第二區間。誤差理論有其單元(誤差元),從而能嚴格推導出兩個區間。不確定度論沒有單元,不能推導,因此僅能參照誤差理論進行仿造。沒有新內容的不確定度,難道不是多余的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