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6-9-27 10:45 編輯
我說這話并不是隨便說的。與你打交道并不是一次兩次了,也不是一個月兩個月了。從與你交流的情況看,感覺你并沒有參與過涉足CNAS的工作,包括管理工作與技術工作。對CNAS的那套體系并不熟悉,也不熟悉CNAS眾多的準則、規則、要求、指南等標準。僅僅是回復量友提出的有關CNAS的問題時,憑自己的經驗與想象作一些簡單的回復。有的觀點與理解可以說是完全錯誤的,你不僅不會接受別人的觀點,也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豈不知你的這種行為對初涉計量的量友來說,起到了嚴重的誤導效果。就如同有的量友說你是“不撞南墻不回頭”,我感覺你是撞了南墻也不會回頭。 為什么說你不懂裝懂呢,你對CMC的實質根本就沒有完全理解,所以才會說出對每一種型號的被校對象都要評一個CMC這種外行話。CMC的實質就是校準實驗室在常規條件下所能獲得的最小的“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一項測量標準的建立,其人員、設備、方法、環境這四個方面的不確定度分量已經固定下來了,決定“校準結果不確定度”大小的唯一分量,就是取決于被校對象自身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了。這就是為什么要選擇一臺可獲得的(即“現有的”)“最佳儀器”來進行CMC的評定的原因與理由。所謂“最佳”當然是指計量性能最佳,準確度等級當然也包括在計量性能的范疇之內。盡管CNAS-CL07∶2011《測量不確定度的要求》第7.2條b)款的注中沒有提到準確度等級,但是在被校對象的重復性和穩定性都好的情況下,準確度越高的被校對象,所獲得的“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越小,這是大家一致公認的常識性問題,無需在此提及。例如:一臺扭矩扳子檢定裝置,可校準的被校對象有1級、2級、3級、4級、5級、6級、10級七個準確度等級的扭矩扳子,你評定扭矩參量的CMC時,理所當然的要從1級扭矩扳子里去選“最佳儀器”(除非你無法獲取,即使無法獲取,你也應當從準確度盡可能高的被校對象中去選取),總不可能從10級扭矩扳子里去挑一件“最佳儀器”吧,這種CMC能代表你的能力嗎? CNAS-EL-03:2016《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認可能力范圍表述說明》4.5.1條規定“擴展不確定度的表示方式應符合CNAS-CL07第7.1條的規定,且覆蓋校準參量的測量范圍。”4.5.4條規定“多個校準參量時,對應每一個參量應分別給出擴展不確定度。”,這都是在提示我們實驗室的能力CMC應該覆蓋所有的測量范圍和所有的參數,通篇都沒有提及需要用“準確度等級最高”的被校儀器來評定不確定度。 這又是理解上的偏差。這份標準是說能力范圍的表述,4.5.1條是說表示方式應符合CNAS-CL07第7.1條的規定,這是指表示形式有多種;4.5.4條是說有多參量校準的測量標準,對每一參量都應當評定CMC。如:多功能校準源,可以校準電壓、電流、功率等參量,對每一參量都應當選擇一臺“最佳儀器”來評定CMC。這個“最佳儀器”怎么選,我前面已經說了,不再贅述。 “即使其具有特殊的性能(比如穩定性)或經過長期的校準”應該理解為不僅僅是“比如穩定性”,“特殊的性能”也應該包括準確度高低,但即使其性能再好、再差,準確度等級再高、再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對客戶有效的被校儀器”,“‘‘現有的最佳儀器’可理解為是對客戶有效的被校儀器”,因此對客戶有效的儀器就是“最佳儀器”。 什么叫不重要啊,這相當重要。什么叫“對客戶有效的被校儀器”呀?就是你這么理解的嗎?前面所說的扭矩扳子檢定裝置,那七個準確度等級的扭矩扳子都是對客戶有效的被校儀器,應從這里面選擇計量性能最佳的被校對象來進行CMC評定,也就是說你怎么來獲得最小的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這才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如果你超出了這一范圍,選擇一把高于1級的扭矩扳子(或扭矩儀器)來進行CMC評定,盡管評出的“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更小,但這個被校對象就是對客戶無效的被校對象,因此這個更小的“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不能作為CMC向CNAS申請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