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概念] 誤差范圍(U99)的計算—— 測量計量理論與實務(wù)探討(2)

[復制鏈接]
126#
csln 發(fā)表于 2015-11-27 15:18:0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27 15:43 編輯

對于一個“測量儀器”,它的【所謂“測量結(jié)果”(測得值)的“不確定度”】與它的【所謂“測量誤差”的“不確定度”】通常應該是同一個東西。

贊成

但是,對“測量儀器”實施“校準”前、后,相應的“不確定度”是不一樣的!....

贊成,測量儀器被校準前,其測量不確定度是無法證實的,校準之目的之一就是要證實這個“儀器不確定度”(不修正)是否同廠家宣稱的一致

“校準”報告“給出”的顯然應是“校準”后的“不確定度”,

不贊成,校準報告給出的是這次校準時“校準”的測量不確定度

它只能與“依據(jù)校準結(jié)果”修正后的“測量儀器”“測得值”攀親——“校準”后的“測得值”=1.006-0.006=1.000V,“不確定度”=0.003V——和都成先生的表述

不贊成,這一般不是校準者該干的事,這是使用者使用的時候根據(jù)期望的目的可以選擇干的事,您這里的表述同都成先生的0.003V屬于1V是完全不同的

校準者只應該給出:標準值(參考值)   測量值(測得值、測量結(jié)果)     不確定度      之類對應關(guān)系的測量結(jié)果  

但“0.003V”并不屬于“xxx”,而是屬于“校準”后的“數(shù)字表”....

贊成
127#
njlyx 發(fā)表于 2015-11-27 16:20:0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5-11-27 16:41 編輯
csln 發(fā)表于 2015-11-27 15:18
對于一個“測量儀器”,它的【所謂“測量結(jié)果”(測得值)的“不確定度”】與它的【所謂“測量誤差”的“不 ...


其實,您指出的兩個“不贊成”,本人也十分不贊成!  

校準報告就應該只對本次校準所獲的“客觀值”(測得值)負責——【給出完整的“測得值”序列,并負責合理“評估”這些“測得值”與對應“真值”樣本之間的“可能差異”】或者【 給出“測得值”的“均值”、“標準偏差”、...,并負責合理“評估”它們與對應“真值”樣本序列的“均值”、“標準偏差”、...之間的“可能差異”】,不應該對被校“儀器”的那些未被“校準”實驗的可能“散布”特性做出“評估”這些“評估”應該由“儀器”的提供者負責】。

但現(xiàn)有“校準報告”中的“測量不確定度”似乎包括:
       1【“測得值”的“均值”作為對應“真值”樣本序列的“均值”的“不確定度”分量】
    + 2【 “測得值”序列的“標準偏差”對應的“不確定度”分量】
    + 3【 其它的“不確定度”分量】??.
其中的【 其它的“不確定度”分量】諸如:被校“儀器”的分辨率影響、....顯然這是為難“校準者”【對被校“儀器”的那些未被“校準”實驗的可能“散布”特性做出“評估” 】,儼然就是要求“校準”者在“校準報告”中給出【被校“儀器”在校準后的“測量不確定度”】,真的不應該!

如果您給的那個“0.003V”只包括了上述1、2兩方面的“分量”,那本人前貼的相應表述顯然是不恰當?shù)摹?br />
128#
 樓主| 史錦順 發(fā)表于 2015-11-27 17:35:2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5-11-27 18:06 編輯
csln 發(fā)表于 2015-11-27 08:26
也談未定系統(tǒng)誤差的隨機性,與史先生商榷

仍以最簡單5520A 輸出1V指標為例,絕對不確定度  90天指標:  9+ ...

-
                                   不確定度的歸屬
                                               —— 回復csln先生(一)
-
                                                                                                                史錦順
-
(一)計量中所評的不確定度,是確定系統(tǒng)誤差時的誤差
       標準的標稱值B=1 V(標稱值,視為定義值,有效數(shù)字位數(shù)沒有限制),標準的真值為Z。
       用被檢電壓表測量標準的電壓,測得值M=1.006V。
       按不確定度評定方法評出的不確定度為U=0.003V。(按當前的通用方法,包括標準的誤差和被檢儀器的重復性、分辨力等隨機誤差。)
-
       被檢電壓表的系統(tǒng)誤差用β表示;系統(tǒng)誤差的認定值為β(測)。
       被檢電壓表的重復性、分辨力等隨機誤差用ξ表示。
       關(guān)系1 電壓標準
                B=1.000V                                                                     (1)
       關(guān)系2 測得值等于真值加系統(tǒng)誤差加隨機誤差(+號表示合成)
                M= Z+β+ξ                                 
       測得值M為1.006V,即有
                Z+β+ξ= 1.006V                                                             (2)
       式(2)減式(1)
                Z-B+β+ξ=1.006V-1.00V                                                  (3)
       式(3)的右側(cè),是系統(tǒng)誤差的認定值β(測),即有
                Z-B+β+ξ=β(測)                           
                Z-B+ξ=β(測) -β                                                              (4)
       (4)式中Z-B是電壓標準的誤差范圍(U99=0.000013V.福祿克公司聲明,該公司的不確定度包含概率99%),而ξ是重復性、分辨力等隨機誤差,因而(4)式左側(cè)就是評定的不確定度U(0.003V),它包括計量標準的誤差范圍,以及被檢儀器的重復性、分辨力等隨機誤差;(4)式右側(cè)是確定系統(tǒng)誤差時的誤差。
-
        結(jié)論1,不確定度0.003V是系統(tǒng)誤差的測得值0.006V[β(測)]的誤差。就是說,區(qū)間[0.003V,0.009V]中包含所求系統(tǒng)誤差的真值。
-
(二)測量儀器測得值的誤差
       關(guān)系1 電壓標準
               R=Z-B                                                                       (5)
       關(guān)系2 測得值等于真值加系統(tǒng)誤差加隨機誤差
               M = Z +β+ξ                                                              (6)                                 
       由式(5),Z=B+R。 代入(6)
               M= B+R+β+ξ
               M-B=(R +ξ)+β                                                       (7)
       式(7)的左側(cè)是儀器誤差的認定值,右側(cè)的(R +ξ)是計量中評定的不確定度U,而β是系統(tǒng)誤差。因此,說U是儀器的誤差范圍(測得值的誤差范圍)是不對的。(7)式右端的不確定度(R +ξ=0.003V)與系統(tǒng)誤差(β=0.006V)合成結(jié)果(按主帖,一個系統(tǒng)誤差與隨機誤差合成取“方和根”)約0.007V,這才是被檢儀器的認定的誤差范圍(等于(7)式的左端)。
-
       結(jié)論2  認為計量評定的不確定度是被檢儀器測得值的誤差(不確定度),是錯誤的。因為缺系統(tǒng)誤差項。
-
(三)計量誤差
       被檢儀器的視在誤差是Δ(視在)
               Δ(視在)=M-B                                                                (8)
       被檢儀器的真誤差是Δ(真)
               Δ(真)=M-Z                                                                   (9)
       計量的誤差為
               Δ(計量)=Δ(視在) -Δ(真)
                          =Z-B
                          = R(標)                                                             (10)
       R(標)是計量中所用計量標準的誤差范圍。
       公式(10)表明:計量(包括檢定的合格性判別與校準的合格性判別)的誤差僅僅由所用的計量標準的誤差范圍(擴展不確定度)決定。
-
       結(jié)論3  認為計量中評定的不確定度是計量的誤差,是錯誤的。因為多計了被檢儀器的重復性、分辨力等隨機誤差項。
-
       國家計量規(guī)范《JJF1094-2002 測量儀器特性評定》,受不確定度理論的影響,評定的不確定度包括標準的誤差范圍,這是必要的;但還包括被檢儀器的重復性、分辨力等隨機誤差,這是不應該的,是錯誤的。于是導致合格性判別與對計量標準的考核,所依據(jù)的判別式錯了[U95應為R(標)]。這是個嚴重錯誤。
       說明:葉德培先生在不確定度錄像講課(優(yōu)酷網(wǎng))中,指出過這個錯誤。
-


129#
tigerliu 發(fā)表于 2015-11-27 18:24:27 | 只看該作者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5-11-27 11:34
  1.“參考值±U一定包含真值,包含真值的區(qū)間位置必須由參考值(真值最佳估計值)確定”,這個真值最 ...

1.“這個真值最佳估計值一定是檢測報告給出的測量結(jié)果所用測量過程的“上游”測量過程給出”,那么這個結(jié)果我從上級給的證書中就可查到了,就是我手里的標準器示值+修正值=最佳估計值,是嗎?那這個真值就在最佳估計值±不確定度范圍內(nèi)了,但是您不是說不確定度是屬于每次測量的測量結(jié)果嗎?現(xiàn)在把我用標準器測量一個被測件的測量結(jié)果不確定度去賦予這個最佳估計值,這樣也可以嗎?如果這次真值以95%概率落在最佳估計值±U95范圍內(nèi),而測量結(jié)果不確定度與每次測量的被測件也有關(guān)系,如果我下次換個計量性能更好的被測件,減小了不確定度(假設(shè)為U‘95),那現(xiàn)在真值又是以95%概率落在最佳估計值±U‘95范圍內(nèi),同樣的概率,現(xiàn)在的范圍卻減小了,是否有些矛盾呢?
2.您說“從這兩個區(qū)間的描述可以看出,無論對稱中心和區(qū)間半寬度都不相同,因此它們可能交叉,也可能不交叉,甚至可能完全重疊”,兩個區(qū)間都包含真值,怎么可能會不交叉呢?
130#
何必 發(fā)表于 2015-11-27 22:00:53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何必 于 2015-11-27 22:06 編輯
史錦順 發(fā)表于 2015-11-27 17:35
-
                                   不確定度的歸屬
                                                ...


“結(jié)論1,不確定度0.003V是系統(tǒng)誤差的測得值0.006V[β(測)]的誤差。就是說,區(qū)間[0.003V,0.009V]中包含所求系統(tǒng)誤差的真值。”

        嚴格意義上講,這個不確定度0.003V還不能恰如其分地表征“遺留”在系統(tǒng)誤差的測得值0.006V[β(測)]中的隨機分量,因為這個不確定度0.003V沒有包括“抽樣誤差”。
131#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5-11-28 01:09:49 | 只看該作者
tigerliu 發(fā)表于 2015-11-27 18:24
1.“這個真值最佳估計值一定是檢測報告給出的測量結(jié)果所用測量過程的“上游”測量過程給出”,那么這個結(jié) ...

  你從上級給的證書中查到的是你的計量標準器的示值誤差,如果有修正值也是你的標準器示值的修正值,這個修正值是提供給你計算你的檢定測得值用的,它是用來修正你的測得值的,但修正后的測得值還是你給出的測得值,不是你的測得值的真值,也不是你的真值最佳估計值。
  要獲得真值最佳估計值,必須將你測的被測對象(而不是你用來檢測被檢儀器的計量標準)送“上游”測量過程檢測。這實際上是兩個上下游測量過程對同一個被測量進行測量,兩個實驗室的測得值的對比。同一被測對象的上游測得值作為評判下游測得值的“約定真值”,這個約定真值就是“真值最佳估計值”的概念。因為對同一個被測量測量,上游測得值的不確定度遠比你的測得值的不確定度小,誤差也會比你的小,意味著它的測得值比你的測得值更可信,準確性也更好,所以盡管你用計量標準檢定證書的修正值修正了你的測量結(jié)果,你的仍只能是測得值,它的測得值卻可以作為“真值”,用來對你的測得值品質(zhì)評判。
  如果你認為兩個區(qū)間都包含真值就一定會交叉,這也不無道理,但這種交叉也可能是真值在一個區(qū)間的上邊緣,在另一個區(qū)間的下邊緣,是一個點的重疊,而不是兩個區(qū)間的一部分相重疊。也就是說因為兩個區(qū)間對稱中心和半寬都不相同,就如兩個圓可能相切,可能相交,也可能小圓在大圓之中,但不會兩個圓相離。
132#
csln 發(fā)表于 2015-11-28 09:47:5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28 10:22 編輯
史錦順 發(fā)表于 2015-11-27 17:35
-
                                   不確定度的歸屬
                                                ...


結(jié)論1,不確定度0.003V是系統(tǒng)誤差的測得值0.006V[β(測)]的誤差。就是說,區(qū)間[0.003V,0.009V]中包含所求系統(tǒng)誤差的真值。

有限贊成

改成:不確定度0.003V是系統(tǒng)誤差的測得值0.006V[β(測)]的可能的誤差度量或可疑程度。就是說,區(qū)間[0.003V,0.009V]中包含所求系統(tǒng)誤差的真值。

則贊成

由其物理意義,由  誤差=測得值(測量結(jié)果)-真值   可得,測量結(jié)果=誤差+真值=0.006V+1V=1.006V,測量結(jié)果區(qū)間為0.003V+1V=1.003V至0.009V+1V=1.009V,即測量結(jié)果為1.006V,測量結(jié)果區(qū)間為[1.003V,1.009V]
133#
csln 發(fā)表于 2015-11-28 09:58:5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28 10:37 編輯

結(jié)論2  認為計量評定的不確定度是被檢儀器測得值的誤差(不確定度),是錯誤的。因為缺系統(tǒng)誤差項。

不贊成

評定的是被校儀器測得值的可疑程度,物理意義是測量結(jié)果以較高概率存在的區(qū)間。

因為缺系統(tǒng)誤差項。說法混淆了測量不確定度和儀器不確定度,儀器的系統(tǒng)性偏離修正后儀器不確定度同被校準時測量不確定度一致

先生有點不講理了喲,明明就是按104#的測量模型評定的測量結(jié)果的不確定度,用誤差不確定度占了也就占了,怎么還不認正主了呢

測量結(jié)果=1.006V,U95=0.003V,物理意義是測量結(jié)果以95%的概率存在于[1.003V,1.009V]區(qū)間內(nèi)

若特別喜歡計算誤差,由  誤差=測量結(jié)果-真值,可得,本次校準的  測量誤差=1.006V-1V=0.006V,誤差區(qū)間為1.003V-1V=0.003V至1.009V-1V=0.009V,即誤差存在的區(qū)間為[0.003V,0.009V],但這不是校準該干的事,這只是檢定時或需要做合格性評定時有時才干的事

樓上已2次證明    測量結(jié)果不確定度=誤差不確定度,njlyx先生119#也得出了同樣的結(jié)論

1、3(按先生原排序)是測量結(jié)果的兩種表示方式,物理意義是一致的,只是結(jié)論1不是用于校準中

測量不確定度=誤差不確定度    是一個近乎公理的東西,若這個不成立,合格性評定根本就不成立
134#
csln 發(fā)表于 2015-11-28 10:39:3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28 10:50 編輯

結(jié)論3  認為計量中評定的不確定度是計量的誤差,是錯誤的。因為多計了被檢儀器的重復性、分辨力等隨機誤差項。

不贊成

這個沒法討論

逆水行舟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水的阻力同船的動力都需要考慮
135#
njlyx 發(fā)表于 2015-11-28 10:41:1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5-11-28 11:22 編輯
史錦順 發(fā)表于 2015-11-27 17:35
-
                                   不確定度的歸屬
                                                ...


結(jié)論1,不確定度0.003V是系統(tǒng)誤差的測得值0.006V[β(測)]的誤差范圍。就是說,區(qū)間[0.003V,0.009V]中很可能包含所求系統(tǒng)誤差的真值。】{紅字是揣測擅加}——

從“數(shù)值”的大小推測,“0.003V”應該不僅僅是被校數(shù)字表的“系統(tǒng)誤差”的“誤差范圍”! 此 “0.003V”很可能是【在一定時空范圍(譬如:“校準”實驗所占的那若干時、空點? 或“校準”后的一段有限、時空區(qū)間?..)內(nèi),被校數(shù)字表的整個“測量誤差”(包括所謂“系統(tǒng)誤差”分量和所謂“隨機誤差”分量“)的“誤差范圍”】? 也就是說【在一定時空范圍(譬如:“校準”實驗所占的那若干時、空點? 或“校準”后的一段有限、時空區(qū)間?..)內(nèi),被校數(shù)字表的“測量誤差”的真值(不是唯一的)很可能都落在區(qū)間[0.003V,0.009V]中。】。

被校數(shù)字表的“系統(tǒng)誤差”的“校準”測得值[β(測)]是0.006V,但該測得值的“誤差范圍”【 [β(測)-β]的“可能最大值”】可能沒有“0.003V”這么大??

136#
csln 發(fā)表于 2015-11-28 10:48:5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28 11:01 編輯
njlyx 發(fā)表于 2015-11-28 10:41
【結(jié)論1,不確定度0.003V是系統(tǒng)誤差的測得值0.006V[β(測)]的誤差范圍。就是說,區(qū)間[0.003V,0.009V]中 ...


先生有點挑理了喲,不確定度物理意義本來就是測量的此時此刻測量結(jié)果以較高的包含概率(一般95%)存在的區(qū)間,按您說的當然是更嚴密了,時空改變后肯定會有所不同,只是我們可以根據(jù)改變的時空同校準時的時空比較大致知道使用時的大致特性(肯定不會差別太大),否則校準就失去了意義
137#
njlyx 發(fā)表于 2015-11-28 10:56:19 | 只看該作者
csln 發(fā)表于 2015-11-28 10:48
先生有點挑理了喲,不確定度物理意義本來就是測量的此時此刻測量結(jié)果以較高的包含概率(一般95%)存在的 ...

“時空”說明不是回史先生貼的焦點。主要是想切磋:0.003V是只管“系統(tǒng)”分量,還是管“全部”?
138#
csln 發(fā)表于 2015-11-28 10:56:5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28 11:00 編輯

被校數(shù)字表的“系統(tǒng)誤差”的“校準”測得值[β(測)]是0.006V,但該測得值的“誤差范圍”【 [β(測)-β]的“可能最大值”】可能沒有“0.003V”這么大??

您說得對,正常情況下不可能有這樣大的散布,這是把問題放大了,是為了討論方便,設(shè)計U95接近MPEV/3,您想,若U95=0.001V,是不利于說明問題的

但這不影響問題的性質(zhì),表性能不好時這種情況也是會出現(xiàn)的,不在少數(shù),這問題也不是杜撰
139#
njlyx 發(fā)表于 2015-11-28 11:10:1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5-11-28 11:12 編輯
csln 發(fā)表于 2015-11-28 10:56
被校數(shù)字表的“系統(tǒng)誤差”的“校準”測得值[β(測)]是0.006V,但該測得值的“誤差范圍”【 [β(測)-β]的“ ...


那要看您這“0.003V”的具體構(gòu)成情況了—— 如果基于多次“校準”測量,其中包含了“各單次‘測得值’所成序列的‘標準偏差’對應的成份”,那就不單是“系統(tǒng)誤差”的事了。
140#
 樓主| 史錦順 發(fā)表于 2015-11-29 08:27:2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5-11-29 08:46 編輯

-
                            不確定度就是誤差范圍及相關(guān)推論
                                          —— 回復csln先生(二)
-
                                                                                                                史錦順
-
       先生在115#帖中,語氣謙和,我才寫了回復(一),表明我的看法。名義上是回帖,實質(zhì)是公開論述。我本就估計到你不會贊成。你不贊成,我不會責備你,因為大多數(shù)人的認識和你差不多,不確定度的一套正時興嗎!你不應該的是,竟然說老史不講理。觀點對錯,可以討論;說別人不講理,就不應該了。看在你不久前曾檢討自己的面子上,這次我就忍了。下不為例,再出口傷人,我就將不再同你討論了。
-
       從你帖中,我看出需要明確的幾個問題,本次討論如下。
-
(一)不確定度就是誤差范圍
       不確定度是什么?  1 GUM說是可信性,到底這個“可信性”是指置信度(95%)還是指“準確性”,是很含混的,沒法應用。2 不確定度主定義是分散性,但分散一般是指對平均值的離散。不講“偏離性”而只講分散性,就意味著不要系統(tǒng)誤差,這就沒法談?wù)摐y量的水平問題。3  VIM3說不確定度是包含真值區(qū)間的半寬,這才回歸正題,原來U99就是誤差理論的誤差范圍。U95不過是包含概率低些,而物理意義是與誤差范圍一樣的。
-
       誤差理論的測量結(jié)果是測得值M加減誤差范圍R。以測得值M為中心、以誤差范圍R為半寬的區(qū)間包含被測量的真值。
       不確定度的測量結(jié)果是測得值M加減不確定度U。以測得值M為中心、以不確定度U為半寬的區(qū)間包含被測量的真值。
       比較如上兩個測量結(jié)果的物理意義,我認為:擴展不確定度就是誤差范圍。誤差理論的誤差范圍是集合的概念,它的元素是誤差元,即通常所說的系統(tǒng)誤差與隨機誤差。不確定度也是集合的概念,可惜沒有明確的“元素”,從實際應用來看,不確定度的元素也是誤差元。不確定度哪兒來的? 也是用系統(tǒng)誤差元、隨機誤差元,或用它們的小集合(如儀器的誤差范圍)算出來的大的集合。說到底,不確定度的元素就是隨機誤差與系統(tǒng)誤差。
-
       由此,剖析不確定度應用中的問題,要把不確定度換成誤差或誤差范圍,一看,對錯就很明白。如果把誤差與不確定度混用,很容易形成謬誤。
       反正我認為不確定度就是誤差范圍,它是誤差元構(gòu)成的。贊成這一點,我們深入討論,認為不是,就再見吧,名稱概念沒有共識,沒法討論。我和規(guī)矩灣錦苑先生討論五年多了,他認為我混淆概念,我認為他違背GUM,不懂VIM3,現(xiàn)在幾乎沒法討論了。
-
       這里順便說一下關(guān)于VIM的版本。因為先生已有微詞,曾說2008版就有關(guān)于區(qū)間包含真值的內(nèi)容嗎。是的,不矛盾,2008版也是VIM3,該版在前言中說是第3版;而VIM的2012版,在封面上印有“第3版”字樣。
-
       VIM 第1版  1984年 。我國有相同幾位譯者的兩種中譯本。(用得最多的英文單詞measurement第1種譯本譯為測量,第2種譯本譯為計量。)
-
       VIM 第2版   1993年
-
       VIM 第3版有三個版本:
             VIM 第3版  2004年版(試版)
             VIM 第3版  2008年版
             VIM 第3版  2012年版
-
       其中以《VIM 第3版  2004年版(試版)》最為激進,不確定度論猖狂到頂峰,把全部誤差理論的概念、術(shù)語放在附錄中,似乎下一次就可抹去誤差理論的一切詞語了。網(wǎng)上有網(wǎng)友介紹過,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潘必卿院長(已故)曾對國際計量局大鬧一番,主要是針對“真值可知與否”的哲學問題,以及該不該否定誤差理論的問題。
       2008年的VIM3,否定2004年試版的總安排。不僅把誤差理論的術(shù)語、概念,全部請回正文,還一反不確定度論的初衷(GUM說不提真值與誤差,只著眼于測得值),幾處寫入“真值”。承認一些條件下的真值可知,特別是寫入“不確定度區(qū)間包含真值”的概念。我理解這是向誤差理論的回歸。也更堅定了我的認識:1 不確定度就是誤差范圍;2 不確定度論終將被誤差理論同化。
      至于第三版的2012版,與2008版內(nèi)容差別甚微。一般所說的VIM3就是指這兩個版本,也可能是其中的任何一個。至于2004版,既是試版,又遭誤差理論派的詛咒,就只當是不存在了。說“不確定度論是誤差理論的發(fā)展”的人們,該看看那個版本。什么發(fā)展,明明是要取消誤差理論
嗎!達不到目的,只怪它自己無能。不確定度論一錯再錯、錯上加錯,它的本質(zhì)總會大白于天下。
-
(二)“測得值的誤差”與“測得值誤差的誤差”
       先生說:
       “測量不確定度=誤差不確定度是一個近乎公理的東西,若這個不成立,合格性評定根本就不成立”。
-
       先分析一下先生給出的公式
                 測量不確定度=誤差不確定度                                            (1)
       公式(1)需要改變一下,以使后續(xù)討論順暢。按漢語習慣,兩個名詞相連表示后者屬于前者,中間可以加個“的”字,而含義不變。例如
                  人腦=人身控制器
可以變成:
                  人的腦=人身的控制器
先生的公式(1)可寫成
                 測量的不確定度=誤差的不確定度                                       (2)
-
      都成、崔偉群、njlyx、史錦順在以前的討論中都表示過,認為不確定度就是誤差,或嚴格點說是誤差范圍。好,把(2)式變成純誤差理論的術(shù)語,有:
      元素的形式:
                 測量的誤差=誤差的誤差                                                    (3)
      集合的形式:
                 測量的誤差范圍=誤差的誤差范圍                                        (4)
      先生認為公式(1)是近乎公理的東西,是當然成立的。而老史經(jīng)過變換得到的(3)式,左側(cè)是一階差值:
                 ΔL=測得值-真值                                                                (5)
而右側(cè)是二階差值:
                 Δ(ΔL) =誤差的誤差
                          =(測得值-標稱值)的誤差
                          =(測得值-標稱值)-(測得值-真值)
                          = 真值-標稱值                                                          (6)
       式(5)表明,(3)式的左側(cè)是ΔL,是測量儀器誤差;式(6)表明,(3)式的右側(cè)是Δ(ΔL),是測量誤差時的誤差,等于所用標準的誤差。(3)式的左右兩側(cè)不相等,因而(3)式是不成立的。(3)式由(1)式而來。(3)式不成立,說明(1)式是不成立的。
-
       結(jié)論1   先生給出的公式(1)不成立
-
       推論  Δ(ΔL)是測量儀器誤差的誤差。對(6)式兩遍取絕對值的恰當大值,就是取“方根”的大值,則計量的誤差范圍是:
                  R(計)=R(標)                                                                          (7)

-
        結(jié)論2   計量的誤差范圍等于計量所用標準的誤差范圍。
-
       現(xiàn)行計量規(guī)范《JJF1094-1002 儀器特性評定》的合格性判別式中的U95,應該是計量中所用計量標準的誤差范圍R(標)。
-
       先生說:“測量不確定度=誤差不確定度是一個近乎公理的東西,若這個不成立,合格性評定根本就不成立”。這句話,前半句不對;后半句言中了。
       現(xiàn)已證明,那個似乎是公理的東西,是不成立的。于是,不得不說:“(不確定度論的)合格性評定根本就不成立”。

-
       1993年以前,誤差理論當家的時候,合格性判別的公式中,形成待定區(qū)(1964年IEC標準)的量就是R(標)(如今錯用為U95)。筆者的推導結(jié)果,不是新東西,歷史上本來就有。老史的作用僅僅是“識別真?zhèn)巍倍选?br /> -


141#
njlyx 發(fā)表于 2015-11-29 12:11:2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5-11-29 12:21 編輯
史錦順 發(fā)表于 2015-11-29 08:27
-
                             不確定度就是誤差范圍及相關(guān)推論
                                       ...


對于一次測量結(jié)果:有一個“確定”的“測得值”m,一個“不確定”的被測量“真值”z,和一個同樣“不確定”的“(測量)誤差”ε,三者的關(guān)系為
z  =  m - ε            ( 1 )
相應于“確定”的“測得值”m,由(1)有
U{z}  =  U{ε}         ( 2 )
此所謂【“測量不確定度”=“(測量)誤差不確定度”】,它顯然是要針對“同一個‘測量’”(相應于同一個“測得值”)而言。其中的【“測量不確定度”】大致可解讀為{以“測得值”m為中心的被測量(真)值z的可能散布(半寬)},而【 “(測量)誤差不確定度”】則大致可解讀為{“(測量)誤差”ε的可能散布范圍(半寬)},兩者自然應該一致。

對“測量儀器”的“校準”應該涉及到對同一被測量(真)值z的“兩個”測得值:“標準”器的“測得值”mb、被校“測量儀器”的“測得值”m,以及各自的“(測量)誤差” εb= mb-z、ε= m-z——并由此形成一個【對被校“測量儀器”之“(測量)誤差”ε】的“測量”
ε = e – εε  (3)
其中,【e = m- mb 】是“(測量)誤差”的校準“測得值”,相應的“(測量)誤差”的校準“(測量)誤差”
εε= e –ε=[m- mb]-[ m-z]= - εb    (4)
相應于“確定”的校準“測得值”e,由(3)、(4)可得
U{ε}  =  U{εε}  =  U{εb}        ( 5 )

需要特別強調(diào)的就是:上述(5)式中的U{ε}與(2)式中的U{ε}并不是同一回事!….前者是“校準”前對【“(測量)誤差”以0為中心的“可能散布范圍(半寬)”】的“估計量”,后者是“校準”后對【“(測量)誤差”以校準“測得值”e為中心的“可能散布范圍(半寬)” 】的“估計量”。

說明:上述關(guān)系僅限于單次測量(校準)的情況。
142#
csln 發(fā)表于 2015-11-29 15:17:21 | 只看該作者
先生有點不講理了喲,明明就是按104#的測量模型評定的測量結(jié)果的不確定度,用誤差不確定度占了也就占了,怎么還不認正主了呢

感覺只是略帶玩笑口氣的一句話,但不管怎么說,讓先生感覺到了不快,是我的不是,先生斥責得有理
143#
csln 發(fā)表于 2015-11-29 15:25: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29 15:36 編輯

測量不確定=誤差不確定度

即   測量結(jié)果不確定度=測量誤差不確定度

已經(jīng)說明過了,是在檢定或校準中,參考量值(標準值、約定真值、約定量值、標準器值)已知,同一次測量(包括單次、重復測量的結(jié)果)成立,樓上已描述很清楚了,再多說也無益


先生的變換:

測量的誤差=誤差的誤差                                                    (3)
      集合的形式:
                 測量的誤差范圍=誤差的誤差范圍                                        (4)
      先生認為公式(1)是近乎公理的東西,是當然成立的。而老史經(jīng)過變換得到的(3)式,左側(cè)是一階差值
                 ΔL=測得值-真值                                                                (5)
右側(cè)是二階差值


先生自己都已經(jīng)說了,等式兩端量的性質(zhì)都已改變了,再推理還有什么意義

測量的誤差≠測量結(jié)果不確定度            測量的誤差≠測量結(jié)果的誤差  

確實是分歧太大
144#
csln 發(fā)表于 2015-11-29 15:57:5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29 16:09 編輯

先生質(zhì)疑的JJF 1094的公式

U95≤PMEV/3    | Δ|≤MPEV-U95   

U95換成先生說的R(標),對錯是顯而易見的

用簡單例子說明,假定負載能力能符合要求(不行就加功放)

用1.018V的標準電池檢定  MPEV  1%  指針式直流電壓表1V點左右可否判斷合格與否?

銫鐘標頻分頻至50Hz檢定指針式頻率表50Hz點能否判斷合格與否?
145#
 樓主| 史錦順 發(fā)表于 2015-11-30 11:47:1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5-11-30 12:01 編輯
njlyx 發(fā)表于 2015-11-29 12:11
對于一次測量結(jié)果:有一個“確定”的“測得值”m,一個“不確定”的被測量“真值”z,和一個同樣“不確定 ...

-
       不確定度的符號U(X),表示不確定度U是X量的一階改變量的集合,就是X的一階微分的集合。在基礎(chǔ)測量中,U95是測得值M的不確定度,U95就是U(M)。U(M)是計量中測得值的不確定度。U(Z)是測量中真值的不確定度。U(Z)等于U(M)。測得值M與真值Z平級,是零階量。U(M)與U(Z)同級,是一階量。值得注意的是,U(M)是可以直接求得的,就是可以求測得值的差分,但U(Z)是間接推導的結(jié)果,直接對Z微分就是零了。這是物理公式的“構(gòu)成性”決定的,通常,人們不注意,常常出錯。
-
       求改變量的集合,有兩層意思,第一步求改變量,第二步求集合。第一步是求差,第二步是求差值的絕對值的最大值。第二步有兩種方法,甲求絕對值的最大值,就是“絕對和法”;乙 求方根。在第二步的乙中,由于交叉系數(shù)的不同,導致主帖的“方和根”與“絕對和”的“組合法”。
-
       現(xiàn)在,最嚴重的分歧出現(xiàn)在第一步的改變量的意義與求法上。為使問題簡化、物理意義明確,現(xiàn)集中討論第一步。這樣U的基本意思就是取差。
       U(M)是測得值的不確定度,基本意思是對M取差。此差就是M-Z.
       同理,寫成U(ε),是誤差ε的不確定度,其基本意思是對ε取差。ε本身是一階差分,再取差是二階差分。
       U(M)是測得值M的一階差分,U(ε)是M的二階差分,說二者相等,是不符合物理意義的。因此公式(2),不成立。
-
       先生得出公式(2)不是嚴格的推導,而是一種大約的觀察、推測。
       公式(1)是基本定義,當然對。如果把U看成是算符加給(1)式,要注意三點:1 定義算符所代表的算法,應為:求差;2此改變量,不是一般的微分;微分的標準值是改變前的原值,而測量計量的標準量,對測得值求差的標準量是真值,而對誤差(測得值減標準的標稱值),求差的的標準是真誤差(測得值減標準的真值)。注意基本公式(1)的結(jié)構(gòu)性,不能隨意移項。
-
-
      后半段,相當于對計量(檢定與判別合格性的校準)的誤差分析(不確定度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件理論研究工作。其所以重要,是因為推行不確定度理論以來,在所有計量工作中的U95評定都弄錯了。這是個極其嚴重的問題。現(xiàn)在評定的U95,包括所用計量標準的誤差范圍R(標),又包括被檢測量儀器的重復性、分辨力等隨機誤差。計量誤差中有標準的誤差范圍(或稱標準的不確定度)是對的;但包括被檢儀器的性能則是錯誤的。
       這后半段的推導,直到公式(4),我認為思路是正確的,方法對,結(jié)果也對。結(jié)果是:
                   εε= [m- b]-[m-z]=εb                                                       (4史)
       εε是誤差的測量誤差, [m- b]是視在誤差,[ m-z]是真誤差。而

                   εb = z-b
是計量標準的誤差。我給出的(4史)與你的原式(4)差個負號,是因為你以真值為標準(常規(guī)),我以標稱值為標準(根據(jù)《JJF1081-2007》),不過這一點對最終結(jié)果無影響,因為要進行絕對化處理。
-      
       關(guān)于公式(4)以下的處理方式,既然U代表一次取差(一次微分),因此應該是用U換掉一個ε,于是該有
                   Uε= Ub                                                                          (5史)
-
       先生給出了公式(4)[(5史)是(4)式的變形,而含義不變]  。公式(4)的意義是:計量的不確定度,等于所用計量標準的不確定度。
       這和現(xiàn)行的不確定度理論的認識截然不同。現(xiàn)行的作法,評定的U95包括:1 標準的不確定度;2被檢儀器的重復性分辨力等隨機誤差。通常1很小,易于滿足要求(小于被檢儀器指標的1/3);而2通常較大。例如不久前討論的電壓表校準,標準的不確定度是0.000013伏,而所評定(按通常方法)的不確定度卻是0.003伏,二者相差二百多倍!包含1是必須的,是對的;而包含2是錯誤的,是不該包含的。不該有的包含2,給計量的合格性判別與計量標準的資格認定,造成很大困擾,是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
       先生在(4)式以后的表達,出了些問題。(5)式右側(cè)多了個ε。但計量的誤差僅僅取決于計量標準這一點是正確的,基本意思與(4)式是相同的。
-
       結(jié)論:先生的公式(4)是正確的,是重要的。它是對現(xiàn)行計量界的計量中求U95的方法與所含內(nèi)容的有力的否定。
-
       望先生進一步完善表達,并進一步認識這一推導結(jié)果對計量工作的指導意義。
-
146#
njlyx 發(fā)表于 2015-11-30 12:33:3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5-11-30 12:49 編輯
史錦順 發(fā)表于 2015-11-30 11:47
-
       不確定度的符號U(X),表示不確定度U是X量的一階改變量的集合,就是X的一階微分的集合。在基礎(chǔ)測量 ...


對于單次的測量(校準),(1)式中的“m”及(3)式中的“e”都是一個已知的“確定量”,也不存在什么“散布”,其“不確定度”為零——U{m}=0、U{e}=0,因而才有(2)式和(5)式。

“不確定度U{x}”與“差分(或微分)Δx”是有關(guān)系,但大致是:U{x} =“若干 Δx”的均方根,只有x出現(xiàn)“散布”(對應所謂“不確定性”)才會有“若干 Δx”,從而也才會有不為零的U{x}。

對于多次測量(校準)的情形:會有一些列“測得值” m={m1,m2,....,mN}及e={e1,e2,....,eM},相應便會有不為零的U{m}、U{e},(2)式和(5)式便不再成立!----

此時,(2)式的大致替代為:
        U{z} =√[ U{m}^2+ U{ε}^2-2r U{m} *U{ε}]       (2b)
           其中r為m與ε的相關(guān)系數(shù),它肯定不會等于零!

此時,(5)式的大致替代為:
        U{ε} =√[ U{e}^2+ U{εb}^2-2ρ U{e} *U{εb}]       (5b)
           其中ρ為e與εb的相關(guān)系數(shù),它也肯定不會等于零!

原(5)式中的“εε”是一個“組合符號”(因貼中不便用下標),由(4)式定義為:εε= e –ε,即所謂【“誤差”之“測量結(jié)果”的“測量誤差”】。

147#
njlyx 發(fā)表于 2015-11-30 13:46:39 | 只看該作者
史錦順 發(fā)表于 2015-11-30 11:47
-
       不確定度的符號U(X),表示不確定度U是X量的一階改變量的集合,就是X的一階微分的集合。在基礎(chǔ)測量 ...

【...U(Z)是間接推導的結(jié)果,直接對Z微分就是零了。這是物理公式的“構(gòu)成性”決定的,通常,人們不注意,常常出錯】——

按照多數(shù)人對“不確定度”U(Z)的理解——不能完全“確定”Z的值【它的各個“樣本”的“具體取值”】的“程度”——包含兩方面:(1) 不能“確定”Z的“均值”究竟是多少? (2) Z的“樣本”有不可忽略的“散布”。對于某些量值對象,可能二者兼有;而對于另外一些量值對象,則可能二者據(jù)一。

對于“常量”被測對象Z,不能“直接對Z微分就是零”而認定U(Z)=0!......只盯著“分散性”的“不確定度定義”或許“支持”了此U(Z)=0?
148#
何必 發(fā)表于 2015-11-30 14:09:55 | 只看該作者
njlyx 發(fā)表于 2015-11-30 12:33
對于單次的測量(校準),(1)式中的“m”及(3)式中的“e”都是一個已知的“確定量”,也不存在什么“ ...

此時,(2)式的大致替代為:
        U{z} =√[ U{m}^2+ U{ε}^2-2r U{m} *U{ε}]       (2b)
           其中r為m與ε的相關(guān)系數(shù),它肯定不會等于零!

此時,(5)式的大致替代為:
        U{ε} =√[ U{e}^2+ U{εb}^2-2ρ U{e} *U{εb}]       (5b)
           其中ρ為e與εb的相關(guān)系數(shù),它也肯定不會等于零!



njlyx 老師請問: 1、(2b)中右邊的“ U{ε}”與  (5b)式中左邊的 “ U{ε} ”是同一個“東東”么?



149#
csln 發(fā)表于 2015-11-30 15:19:3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30 15:26 編輯

誤差=測得量值(測量值、測量結(jié)果)-真值(參考量值)
   
以Δ=Y-z表示

考慮不確定度   Y=y±U

有Δ+?= y±U-z  

無論z是惟一真值還是真值集合還是具有不確定度的參考量值、約定量值

?的分量、合成方式與U一致,必然有?=±U,否則誤差公式還怎么成立

即  誤差不確定度=測量不確定度
150#
njlyx 發(fā)表于 2015-11-30 15:40:37 | 只看該作者
何必 發(fā)表于 2015-11-30 14:09
此時,(2)式的大致替代為:
        U{z} =√[ U{m}^2+ U{ε}^2-2r U{m} *U{ε}]       (2b)
            ...

要看情況而論。

如果(2b)所論的“測量”是在(5b)所論的“校準”之后,且“測量結(jié)果”已按(5b)“校準”的“結(jié)果”加以“修正”,那在“一定的時、空范圍內(nèi)”,兩者是一回事【若超出“一定的時、空范圍內(nèi)”,(2b)右邊所需便應該在(5b)左邊所給的基礎(chǔ)上,考慮“校準”實驗未及的那些影響因素“適當”放量。】

若(2b)所論的“測量”是在(5b)所論的“校準”之前,兩者便不是一回事——(5b)左邊所給應該明顯小于(2b)右邊所需。


需要說明的是: (2b)、(5b)式都只是表達與(2)、(5)式所論情形不同的“大致”說明式不是“實際可用的關(guān)系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wǎng)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2 14: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月天丁香婷婷| 最刺激黄a大片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久久网| 谷雨生的视频vk|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综合视频| 99久久综合精品国产| 内射少妇一区27P| 最新国产在线播放| 91麻豆最新在线人成免费观看 | 欧美高清一区二区三|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妞干网在线观看| 色狠狠狠狠狠香蕉|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爽夜夜叫夜夜高潮漏水|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一级淫片a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交换乱理伦片120秒| 八区精品色欲人妻综合网| 菠萝蜜视频入口| 亚洲视频一二三| 成人免费v片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乱码免费卡1卡二卡3卡四| 日本牲交大片无遮挡| 欧美综合婷婷欧美综合五月| 三级伦理在线播放| 亚洲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999国产高清在线精品| 欧美日韩一二区| 国产欧美亚洲专区第一页|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中韩乱码亚洲大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天堂| 天天5g影院永久免费地址| 啦啦啦手机完整免费高清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