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概念] 誤差范圍(U99)的計算—— 測量計量理論與實務探討(2)

[復制鏈接]
76#
thearchyhigh 發表于 2015-11-21 18:54:33 | 只看該作者
csln 發表于 2015-11-21 16:20
不知您想說明什么?從您的發帖,知道你統計理論功底深厚,讓人敬佩,猜測您是學院派,猜錯了您也別介意, ...


謝謝,其實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事。既然您讓我找出邏輯錯誤,我就引用您的二句原話,和公認的砝碼校準時誤差計算公式。您再看看。
1、您的原話:“誤差=測量結果-真值”
2、”誤差=砝碼的標稱值1kg-標準天平示值“,由1和2可得砝碼校準的測量結果為”砝碼的標稱值“
3、您的原話:”用高等級天平校準砝碼,天平的測得值是測量結果“。


您舉的”體檢“例子說到點上了。體檢時某一項目不管是”病人“主動說出還是”醫生“檢查出(等同于校準時,被校示值和標準示值),觀注的焦點都是”醫生“的結論吧。就比如說,病人的顯示值是”頭暈“,”醫生“檢查結論是血糖低,頭暈的誤差就很大可能有很多原因,體檢結果是血糖低更接近真值。最后,當然此問題不好說清楚,不然就不會有爭議了,個人表達能力也有限,自己的觀點有時都說不清楚更別說說服別人了,繞來繞去如果看不明白我在說什么就算了。
77#
csln 發表于 2015-11-21 19:04:2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21 19:20 編輯
thearchyhigh 發表于 2015-11-21 18:54
謝謝,其實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事。既然您讓我找出邏輯錯誤,我就引用您的二句原話,和公認的砝碼校準時誤差 ...


1、您的原話:“誤差=測量結果-真值”

您得尊重最最基本的事實,這不是我的話,是GUM中的話

2、”誤差=砝碼的標稱值1kg-標準天平示值“,由1和2可得砝碼校準的測量結果為”砝碼的標稱值“
3、您的原話:”用高等級天平校準砝碼,天平的測得值是測量結果“。

同原問題的相關系數是0,我說過未做過天平計量,但知道最最基礎的知識是法碼是用偏差表示的


78#
thearchyhigh 發表于 2015-11-21 20:14:0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thearchyhigh 于 2015-11-21 20:18 編輯
csln 發表于 2015-11-21 19:04
1、您的原話:“誤差=測量結果-真值”

您得尊重最最基本的事實,這不是我的話,是GUM中的話

我再對整齊一點看看。之所以我強調用您原話的原因是我知道這樣推理是不對的,但按您的表述確實會這樣。
誤差=            測量結果           -     真值
誤差=    砝碼的標稱值1kg      -     真值            (標準天平示值)

推出==》》測量結果= 砝碼的標稱值1kg

如果還是看不清楚,就把砝碼想成是電壓源吧,電壓源的標稱值1V,標準電壓表的示值1.000022V(真值),然后電壓源的誤差.
79#
csln 發表于 2015-11-21 20:38:3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21 20:45 編輯
thearchyhigh 發表于 2015-11-21 20:14
我再對整齊一點看看。之所以我強調用您原話的原因是我知道這樣推理是不對的,但按您的表述確實會這樣。
誤 ...


偏差=測得值-標稱值=-誤差

您還是在原問題上找錯誤吧,對自己不了解的東西別亂比著葫蘆畫瓢了

你們這些專家就是太自信,告訴您是用偏差表示的,您倒是去看一下什么是偏差啊

說多次了,用表校準源同用源校準表是不同的

如果您再糾纏原問題之外的東西,沒有必要繼續討論,一個問題沒弄清楚糾纏別的只能亂上加亂
80#
 樓主| 史錦順 發表于 2015-11-21 20:54:1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5-11-21 21:28 編輯

-
                               評不確定度的三個定義
                                           —— 兼論葉德培的示意圖2
-
                                                                                                  史錦順
-
1 不確定度的三個定義     

        什么是“不確定度”?在基本文件GUM、VIM中有三種說法。這三種說法的內容與筆者的評價如下。
-
1.1 可信說
       說不確定度是“可信性”。實際未見應用。有人說誤差表明準確性,不確定度表明可信性,各說明一個方面的性能。如是,測量儀器與測量結果應該有誤差范圍與不確定度兩個指標。但世界上沒出現過兩個指標同時給出的情況。說明:“可信說”本身不可信。不過是為避開“誤差”概念,而用的搪塞之詞。
-
1.2 分散說
      “分散”一詞,在中文、英文中都是散開、離散、不集中的意思。GUM、VIM給不確定度下的主定義就是“不確定度是分散性”。在測量計量中,系統誤差是恒值,量值不分散;量值分散的是隨機誤差。不確定度的主定義,本質就是說:不確定度是隨機誤差。
       測量結果的誤差、測量儀器的誤差,絕大多數是以系統誤差為主的。隨機誤差是有的,但在總誤差中,所占比重一般較小。通用測量儀器,如電子秤、卡尺、電壓表,測量時示值基本不變,隨機誤差很小。如果不確定度僅僅表明隨機誤差,則用途很小。
       測量與測量儀器的性能,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偏離性與分散性,以偏離性為主。作為性能表征量的不確定度,定義為表明分散性,而不提偏離性,那就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因此,這個定義是個蹩腳定義。
-
1.3 真值區間說
       VIM3定義不確定度是包含真值區間的半寬。這是個新定義。“半寬”一詞用得好,值得推廣。
       這個定義實際上就是誤差理論中的誤差范圍(又稱極限誤差、最大允許誤差、準確度、準確度等級)。
       不確定度的這個定義是正確的。但在基本觀念上卻背離了不確定度論炮制者的初衷。不確定度論的提出,立基于兩個觀念:真值不可知、誤差不可求。“包含真值”本質是真值可知,如果真值不可知,怎么能知道被包含了?既然真值包含在區間中,而區間可以無限地縮小(根據量子物理,單值測量,準確度沒有門限),根據極限理論,區間的極限是個點,這個點不就是真值嗎?而求區間半寬要用誤差。這樣,不確定度論出世的前提“真值不可知、誤差不可求”就被否定了。于是不確定度論的新定義否定了不確定度論出世的前提,那不確定度也就沒有存世的必要了。
-
2 重要應用中的不確定度
2.1 把不確定度叫做不準確度
       美國NIST(相當于國家計量院)的大銫鐘的性能指標,1993年前稱“準確度”,1993到2007年稱“不確定度”,2007年以后稱“不準確度”。同樣的含義,不同時期稱“準確度”、“不確定度”、“不準確度”,說明:NIST(推出不確定度論的單位)的頂尖部門時頻部(大銫鐘指標1E-16,出過幾個諾貝爾獎得主)把世界最高水平的大銫鐘的性能指標叫“不準確度”,等同于1993年以前的老稱呼。這說明:折騰多時的“不確定度”,原來就是“不準確度”,就是人們熟知的“準確度”。這符合1.3的真值區間說。
-
2.2 把準確度叫做不確定度  
       美國的福祿克公司是個大型跨國公司,是世界著名的測量儀器生產廠家。該公司聲明:認為不確定度就是準確度。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產品的指標仍然標為“準確度”;近幾年,一些儀器又把原來的“準確度”字樣,換成“不確定度”,但內容不變。說明:該公司就把“不確定度”這個術語,就當成老術語“準確度”。
-
2.3 判別合格性條件的不確定度
       我國現行國家計量規范《JJF1094-2002 測量儀器特性評定》規定的合格性判別條件為
                   |Δ| ≤ MPEV – U95                                                         (1)
      這個U95是擴展不確定度,包括內容有:(1)標準的誤差范圍;(2)被檢儀器的重復性、分辨力等。
      其實,計量中的計量誤差等于所用標準的誤差范圍。合格性判別公式應為
                   |Δ| ≤ MPEV – R(標)                                                       (2)
      現用的判別式(1)中的U95,包含被檢儀器的隨機誤差(重復性),這就重復計算了,因為隨機誤差必然體現在|Δ|中。因此不確定度在計量中的這項應用是不合理的、錯誤的。
-
2.4 計量標準考核的不確定度
       計量標準考核中,要求評定U95,而U95中包含被檢儀器的性能(重復性、分辨力等)。用不確定度U95來要求、考核檢定裝置與計量標準,是錯誤的。
       我國宣傳、推行不確定度的No.1,兩大基本文件《JJF1001-2011》《JJF1059.1-2012》的第一起草人葉德培先生,在錄像講課(優酷網)中,嚴厲指出:用被檢儀器的性能考核計量標準是錯誤的。我評價葉先生這個觀點時,曾說:“鏗鏘質疑,振聾發聵;金玉之言,擲地有聲”。
       我本人身微言輕,批評不確定度的言論得不到上級重視,可以理解——因為本來網上反對的人就很多,領導也難抉擇。而葉先生呢,那么受國家質檢總局的重視與重用,極其重要的意見,卻沒人聽。可見,人們對洋人的迷信是多么深,不確定度的枷鎖是多么牢!但再觀老史的志氣與勇氣,硬是要批倒不確定度論,真乃“愚公移山”也。
-
3論葉德培的示意圖2
3.1  葉德培原圖
       本欄目有網友為論證問題,引葉德培先生的一張圖為根據,說明此圖有一定影響力,故本文予以評論之。此圖載于《中國計量》2013.8 《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系列講座 《第二講 測量不確定度評定中的一些基本術語及概念(一)》。


       說明:
       Yo:被測量的真值
        y:  測得值
       U: 擴展不確定度
       y-U: 區間下界
       y+U: 區間上界
       Δ: 系統誤差(測得值減真值)
-
3.2  圖2的來源
       此圖不是葉先生的獨創,其根源來自GUM(D6圖解說明)。葉先生畫得易懂些。本文的否定性評論,針對的是GUM,不是只限于葉先生。
-
3.3 論圖2
       1 原圖2是分散性的圖解
       不確定度的主定義說:不確定度是分散性。這張圖體現了這一點。不確定度區間是
                 [y-U,y+U]                                                                    (3)
       這個區間的范圍,僅限于隨機誤差。不包括被測量的真值。
       2 原圖2違背VIM3的定義
       圖2的區間不包含真值,區間就毫無意義。這個圖解,違背了VIM3的不確定度為半寬的區間包含真值的正確說法,因而圖2 是個有嚴重錯誤的錯圖。
       3 正確的區間與畫法
       圖中的U僅是擴展不確定度的一部分,要記為U(隨機),而Δ是系統誤差。因系統誤差僅有一個,與隨機誤差U合成U95,用“方和根法”(參見主帖)。有
                    U95 =√(U^2+Δ^2)                                                      (4)
       這樣構成的區間[y-U95,y+U95],必然包含被測量的真值,就是有意義的區間了。且看圖中紅字,那才是真正的不確定度區間。

      

81#
thearchyhigh 發表于 2015-11-21 21:09:0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thearchyhigh 于 2015-11-21 21:11 編輯
csln 發表于 2015-11-21 20:38
偏差=測得值-標稱值=-誤差

您還是在原問題上找錯誤吧,對自己不了解的東西別亂比著葫蘆畫瓢了


和“偏差”有關系嗎?就又按您的原話:
“偏差=測得值-標稱值=-誤差”
可得,           誤差=標稱值-   測得值
還是您原話: “誤差=測量結果-  真值”

然后,我們要思考為什么會這樣,而不是“糾纏原問題之外的東西,沒有必要繼續討論”。這些也不是問題外的東西,說這些主要是為了證明個人觀點(校準的測量結果之一是“標準儀器的示值”),同時也為了回復您的要求(找出您的邏輯錯誤)。
82#
csln 發表于 2015-11-21 21:26:0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21 21:29 編輯
thearchyhigh 發表于 2015-11-21 21:09
和“偏差”有關系嗎?就又按您的原話:
“偏差=測得值-標稱值=-誤差”
可得,           誤差=標稱值-  ...


法碼用偏差表示,僅有對應關系,你喜歡弄一個法碼誤差耍著玩就自己玩吧

學院派作風,拋開原問題本質不談,不停糾纏,想引出別人錯誤,沒用的,省省吧

您這問題找一個干過幾天質量計量的就可以回答您

最后一次回您這無聊的話題,恕不奉陪

83#
csln 發表于 2015-11-21 22:09:2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21 22:19 編輯

實物量具

偏差=測得值-標稱值=-誤差

測得值=測量結果

誤差=標稱值-測量結果

標稱值=紙面值

紙面值不確定度=0

測量結果不確定度=偏差的不確定度=誤差的不確定度

專家的糾纏水平實在讓人無語
84#
何必 發表于 2015-11-21 22:24:28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何必 于 2015-11-21 22:49 編輯
史錦順 發表于 2015-11-21 20:54
-
                               評不確定度的三個定義
                                           — ...


史老,圖中的U是否應該是確定系統誤差時的不確定度,而不是y的不確定度?
GUM評定的不確定度往往不是我們需要的那個不確定度。
85#
崔偉群 發表于 2015-11-21 22:54:1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崔偉群 于 2015-11-21 22:55 編輯
史錦順 發表于 2015-11-21 20:54
-
                               評不確定度的三個定義
                                           — ...


個人認為chuxp網友上傳的葉老師的圖不算錯圖。這是因為真值不必然包含在給定的不確定度區間內,這是不確定度理論與過去誤差理論的明顯區別。
此圖用來解釋誤差和不確定度的區別非常合適
86#
285166790 發表于 2015-11-21 23:54:36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圖從理論上不能說是一定錯的,真值不一定在包含區間是不錯。但是它的描述跟校準工作不是一回事,校準工作中真值是未知的,誤差是由被校儀器標稱值-最佳估計值y所得,被校儀器的標稱值圖中并沒有反映出來,所以這個圖用來說明校準工作的情況是誤導
87#
csln 發表于 2015-11-22 09:06: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22 09:33 編輯
史錦順 發表于 2015-11-21 20:54
-
                               評不確定度的三個定義
                                           — ...


如果先生給出的圖是自己對不確定的解讀,那離現行GUM、VIM的定義遙遠了(先生稱的VIM3是現行的嗎?云端專家看到的東西普通老百姓看不到,先生可否貼出VIM3定義原文)

先生的公式  誤差元=測得值-真值(公式記不太真了,大致意思應該不錯)

GUM的不確定度是測得值即測量結果不確定度,先生說誤差元的不確定度也行,是相同的

先生把測量不確定度(儀器不確定度未定義前只有測量結果才有不確定度)同儀器的不確定度(而且是未修正前的不確定度)搞混了

88#
何必 發表于 2015-11-22 11:20:2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何必 于 2015-11-22 11:44 編輯

在校準檢定領域,有標準值,被校儀器示值,示值誤差,到底以哪個作為測量結果的測得值,這是需要明確的。因為不同的值對應著不同的不確定度。贊同史老表述中的觀點3,但不認同以被校示值作為測量結果的測得值!

GUM說的不確定度強調的是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如果以示值誤差作為測量結果的測得值,那GUM說的和評的不確定度是一致的;如果以被校示值作為測量結果的測得值,那GUM說的和評的不確定度就不一致了。因為GUM往往評定的是示值誤差的不確定度(現行很多GUM不確定度評定樣板都是這樣做的),不是被校示值的不確定度。除非被校示值的不確定度與示值誤差的不確定度是相同的?
89#
 樓主| 史錦順 發表于 2015-11-22 12:00:5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5-11-22 12:14 編輯
崔偉群 發表于 2015-11-21 22:54
個人認為chuxp網友上傳的葉老師的圖不算錯圖。這是因為真值不必然包含在給定的不確定度區間內,這是不確 ...

-
      【崔偉群質疑】
       個人認為chuxp網友上傳的葉老師的圖不算錯圖。這是因為真值不必然包含在給定的不確定度區間內,這是不確定度理論與過去誤差理論的明顯區別。
       此圖用來解釋誤差和不確定度的區別非常合適



      【史辯】
       葉德培先生的圖2,符合不確定度的分散性定義。但卻不符合實際應用的需要。甚至不符合VIM3的規定。如果沒有VIM3的規定,誰愿意說葉德培的圖有錯?如果有人說了,必將受到譴責。說你沒學好不確定度,冤枉了葉先生。到底這個圖錯還是不錯?史錦順認為:不確定度既然是測得值的表征量,是測量結果的一部分,它所代表的區間就必須(以95%的概率)包含真值。如果區間與真值無關,就是沒用的區間;測量結果(測得值加減表征量)不包含真值,這個測量結果就是個廢結果,無用的結果,錯誤的結果。
-
       1 不符合VIM3的規定
       VIM3明確規定:以擴展不確定度為半寬的區間,以給定概率包含真值。參見《JCGM 200:2012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VIM) 3rd edition》之2.26、2.36、2.37各條款(附錄)。
       有了VIM3的這些規定,再說不確定度區間可以不包含真值,那就錯了。
-
       2 與不確定度合成的GUM法相悖
       不確定度評定的GUM法,就是把隨機誤差與系統誤差等等都合成在一起。因為是取“方和根”,U95必定大于系統誤差的絕對值。葉先生的圖2,顯眼不包括系統誤差。不包括系統誤差,當然就違背GUM法。不符合不確定度評定的規矩,當然錯誤。本人的最后的圖,與GUM法的評定結果是一樣的(只有一項系統誤差,史法與GUM法處理公式相同)。
-

       3 與葉先生的自己的例子相悖
       在圖2的同一節,葉先生寫到:
       “賊(賦)予被測量的量值就是我們通過測量給出的被測量的估計值。測量不確定度是說明測量結果的不可確定程度或可信程度的參數,它可以通過評定得到。例如:當得到的測量結果為 m=500g ,U=1g(k=2) 時,就可以知道被測件的重量以約95% 的概率在(500士1)g區間內,這樣的測量結果比僅給500g給出了更多的可信度信息”。
-
       給出測得值是500g,且k=2的U95是1g,就知道被測件的重量(真值)以約95%的概率包含在500g士1g的區間內,這不就是區間包含真值嗎?
       葉先生的例子是對的;但她的圖2卻違背了這個例子說明的道理。
-
       4 與測量儀器指標意義相悖
       如果說區間可以不包含真值,那給出的區間還有什么用?
       國家規定高于100元/kg 的食品,m≤500g,負偏差的絕對值不許大于1g.
       此種商品用電子秤測量,測得值500g,U95為1g,則區間是499g到501克。若區間包含真值。此商品不會小于499g,符合國家規定。
       如果區間可能不包含真值,就是說不確定度指標為1克的電子秤稱出的500g此種商品,重量可能是497克,也可能是495g。那還了得?秤也不敢用了,懲罰缺量的法規制度也沒法執行了。
       總之,區間不包含真值不行啊!
-
       5 害人的分散性
       不確定度的主定義是“分散性”。葉先生圖2的出錯,就是來自“分散性”的說教。
       我遺憾的看到,崔先生的著作,核心概念就是“分散性”。不確定度強調“分散性”而忽視系統誤差,不能不四處碰壁,舉步維艱,錯誤多多,弊病多多。望崔先生警惕。
-
附錄
《JCGM 200:2012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VIM)》 3rd edition
-
2.26 (3.9)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NOTE 2 The parameter may be, for example, a standard deviation called standard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or a specified multiple of it), or the half-width of an interval, having a stated coverage probability.
-
2.36
coverage interval interval containing the set of true quantity values of a measurand with a stated probability,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
2.37
coverage probability
probability that the set of true quantity values of a measurand is contained within a specified coverage interval
-


90#
何必 發表于 2015-11-22 12:36:4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何必 于 2015-11-22 12:39 編輯

          現實中用戶是不單獨關注被校儀器示值是多少的,關注的是被校儀器示值所對應的實際值是多少!或者進一步說關注的是被校儀器示值超不超差!

          可能有人會說校準是不做合格與否的判斷的,但是校準CNAS是允許做符合性聲明的。一份不做符合性聲明的校準證書對用戶來說是很苦惱的一件事,因為用戶不知道校準完后儀器能不能用,他自己還得去做計量確認,對用戶來說是很不方便的。用戶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只能聽計量機構“忽悠”,一旦用戶有選擇,肯定選擇服務好的機構,這一點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尤其明顯!當然這與本貼主題無關但卻是很現實的問題。

補充內容 (2015-11-22 13:42):
關注的是被校儀器示值所對應的實際值是多少!改成“關注的是被校儀器示值與對應參考值之間的關系”
91#
何必 發表于 2015-11-22 13:34:2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何必 于 2015-11-22 13:57 編輯
csln 發表于 2015-11-19 22:04
致史先生:

CNAS有明文規定,誤差是不能作為參數申請認證的,所以您的觀點3按規則是不可以出現在有CNAS標 ...


csln老師說的這個問題也是我們面臨比較尷尬、疑惑的問題,CNAS規定申報項目必須以參量申報,不能以參量的示值誤差申報。但現實情況是:一方面以參量申報,不確定度評定卻以參量示值誤差做為不確定度評定的測量模型,這參量的不確定度和參量的示值誤差不確定度是一樣么?(本人比較疑惑);另一方面,電學專業(其他專業我不太清楚)開展檢定或校準的依據(檢定規程或校準規范)中檢定/校準項目基本上都是某某參量的基本誤差/某某參量的示值誤差作為檢定或校準的對象,這似乎與CNAS規定有點背離。
92#
csln 發表于 2015-11-22 13:58:0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22 14:44 編輯
何必 發表于 2015-11-22 11:20
在校準檢定領域,有標準值,被校儀器示值,示值誤差,到底以哪個作為測量結果的測得值,這是需要明確的。因 ...


您說:因為GUM往往評定的是示值誤差的不確定度(現行很多GUM不確定度評定樣板都是這樣做的)

我說:不可能

請您指出GUM文件中那個評定樣板的被測量是誤差(除非原始、終級被測量就是一個誤差性質的東西,不存在  誤差=測量結果-真值  式中測量結果對應的那個物理量),您可以在GUM原文、JJF 1059、JJF 1059.1 中找,您要找出來了算我胡說八道
93#
csln 發表于 2015-11-22 15:45:3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22 15:50 編輯
何必 發表于 2015-11-22 11:20
在校準檢定領域,有標準值,被校儀器示值,示值誤差,到底以哪個作為測量結果的測得值,這是需要明確的。因 ...


稍稍動點腦子思考一下就能明白,不確定度是基于真值不可知才產生的,誤差從什么地方得到,GUM怎么可能以誤差為被測量,不確定度怎么可能是誤差的不確定度
94#
csln 發表于 2015-11-22 17:13:1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22 17:23 編輯

《JCGM 200:2012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VIM)》 3rd edition
-
2.26 (3.9)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NOTE 2 The parameter may be, for example, a standard deviation called standard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or a specified multiple of it), or the half-width of an interval, having a stated coverage probability.
-
2.36
coverage interval interval containing the set of true quantity values of a measurand with a stated probability,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
2.37
coverage probability
probability that the set of true quantity values of a measurand is contained within a specified coverage interval


先生何不貼出VIM不確定度主定義,貼出的這些好象同VIM2007版沒什么本質不同
95#
何必 發表于 2015-11-22 17:16:3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何必 于 2015-11-22 17:17 編輯
csln 發表于 2015-11-22 13:58
您說:因為GUM往往評定的是示值誤差的不確定度(現行很多GUM不確定度評定樣板都是這樣做的)

我說:不可 ...


也許我的表達不是很清晰,讓 csln老師誤解!
我是想表達不確定度評定時用的測量模型問題!
比如你說的例子里面,以被校電壓表示值1.006V作為測量結果的測得值,測量不確定度為0.003V,請問你在評定時用的測量模型是什么?
96#
csln 發表于 2015-11-22 18:30:5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22 18:44 編輯

在論壇的另一主題找到了好象是史先生稱的VIM3 不確定度主定義

2.26 uncertainty
the half-width of an interval, having a stated coverage probability.

如果是主定義,好象同VIM2008版沒有本質上不同,似乎并不象史先生聲稱的

VIM3明確規定:以擴展不確定度為半寬的區間,以給定概率包含真值。參見《JCGM 200:2012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VIM) 3rd edition》之2.26、2.36、2.37各條款(附錄)。
有了VIM3的這些規定,再說不確定度區間可以不包含真值,那就錯了。
97#
崔偉群 發表于 2015-11-22 18:33:4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崔偉群 于 2015-11-22 18:53 編輯
史錦順 發表于 2015-11-22 12:00
-
      【崔偉群質疑】
       個人認為chuxp網友上傳的葉老師的圖不算錯圖。這是因為真值不必然包含在給 ...

【崔偉群質疑】
       個人認為chuxp網友上傳的葉老師的圖不算錯圖。這是因為真值不必然包含在給定的不確定度區間內,這是不確定度理論與過去誤差理論的明顯區別。
       此圖用來解釋誤差和不確定度的區別非常合適

      【史辯】
       葉德培先生的圖2,符合不確定度的分散性定義。但卻不符合實際應用的需要。甚至不符合VIM3的規定。如果沒有VIM3的規定,誰愿意說葉德培的圖有錯?如果有人說了,必將受到譴責。說你沒學好不確定度,冤枉了葉先生。到底這個圖錯還是不錯?史錦順認為:不確定度既然是測得值的表征量,是測量結果的一部分,它所代表的區間就必須(以95%的概率)包含真值。如果區間與真值無關,就是沒用的區間;測量結果(測得值加減表征量)不包含真值,這個測量結果就是個廢結果,無用的結果,錯誤的結果。
-      
         【回應】
           您這句話的等價表述為:不確定度既然是測得值的表征量,是測量結果的一部分,它所代表的區間就必須(以5%的概率)包含真值。      

1 不符合VIM3的規定
       VIM3明確規定:以擴展不確定度為半寬的區間,以給定概率包含真值。參見《JCGM 200:2012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VIM) 3rd edition》之2.26、2.36、2.37各條款(附錄)。
       有了VIM3的這些規定,再說不確定度區間可以不包含真值,那就錯了。
-      
       【回應】
       以給定概率包含與    不確定度區間包含   或   不包含   真值 本身并不矛盾
       2 與不確定度合成的GUM法相悖
       不確定度評定的GUM法,就是把隨機誤差與系統誤差等等都合成在一起。因為是取“方和根”,U95必定大于系統誤差的絕對值。葉先生的圖2,顯眼不包括系統誤差。不包括系統誤差,當然就違背GUM法。不符合不確定度評定的規矩,當然錯誤。本人的最后的圖,與GUM法的評定結果是一樣的(只有一項系統誤差,史法與GUM法處理公式相同)。
-        【回應】
    不確定度給出的U95必定大于系統誤差的絕對值。   
   3 與葉先生的自己的例子相悖
       在圖2的同一節,葉先生寫到:
       “賊(賦)予被測量的量值就是我們通過測量給出的被測量的估計值。測量不確定度是說明測量結果的不可確定程度或可信程度的參數,它可以通過評定得到。例如:當得到的測量結果為 m=500g ,U=1g(k=2) 時,就可以知道被測件的重量以約95% 的概率在(500士1)g區間內,這樣的測量結果比僅給500g給出了更多的可信度信息”。
-
       給出測得值是500g,且k=2的U95是1g,就知道被測件的重量(真值)以約95%的概率包含在500g士1g的區間內,這不就是區間包含真值嗎?

         
       葉先生的例子是對的;但她的圖2卻違背了這個例子說明的道理。

      【回應】

       給出測得值是500g,且k=2的U95是1g,就知道被測件的重量(真值)以約5%的概率包含在500g士1g的區間內,這不就是區間包含真值嗎?
-
       4 與測量儀器指標意義相悖
       如果說區間可以不包含真值,那給出的區間還有什么用?
       國家規定高于100元/kg 的食品,m≤500g,負偏差的絕對值不許大于1g.
       此種商品用電子秤測量,測得值500g,U95為1g,則區間是499g到501克。若區間包含真值。此商品不會小于499g,符合國家規定。
       如果區間可能不包含真值,就是說不確定度指標為1克的電子秤稱出的500g此種商品,重量可能是497克,也可能是495g。那還了得?秤也不敢用了,懲罰缺量的法規制度也沒法執行了。
       總之,區間不包含真值不行啊!
-
       5 害人的分散性
       不確定度的主定義是“分散性”。葉先生圖2的出錯,就是來自“分散性”的說教。
       我遺憾的看到,崔先生的著作,核心概念就是“分散性”。不確定度強調“分散性”而忽視系統誤差,不能不四處碰壁,舉步維艱,錯誤多多,弊病多多。望崔先生警惕。
         
【回應】
          多謝您的建議 ,我想您沒有看過《測量誤差與不確定度數學原理》才有此一說。我和您有很多相同的觀點,但任何觀念的改變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來。



98#
thearchyhigh 發表于 2015-11-22 21:41:0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thearchyhigh 于 2015-11-22 21:44 編輯
csln 發表于 2015-11-21 22:09
實物量具

偏差=測得值-標稱值=-誤差

     請不要動不動就說氣話好嗎?請看明白別人說的什么再回復好嗎?都成已經不發言了,再這樣,我勸何必也別發言了。


    誰不知道:     實物量具:“誤差=     標稱值                                       -            標準示值(測量結果)”?
    誰又不知道:     電壓表:“誤差=     被校示值(你認為的測量結果)-           標準示值”                      ?

    但你沒發現這樣數學模型(在引入測量結果時)有點亂嗎,一會測量結果在前面,一會在后。
     所以我贊同都成先生,以標準示值為測量結果。這樣不管是源校表還是表校源,數學模型都統一了:

                      誤差=       被校示值或標稱值或名義值等      -        (校準的)測量結果

  你可以不贊同我們的觀點,但不要說一些莫明其妙的話。
99#
何必 發表于 2015-11-23 08:56:1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何必 于 2015-11-23 09:14 編輯

稍稍動點腦子思考一下就能明白,不確定度是基于真值不可知才產生的,誤差從什么地方得到,GUM怎么可能以 ...[/quote]



稍稍動點腦子思考一下就能明白,不確定度是基于真值不可知才產生的,誤差從什么地方得到,GUM怎么可能以誤差為被測量,不確定度怎么可能是誤差的不確定度


1、GUM怎么可能以誤差為被測量

答:請看《實用測量不確定度評定》(作者:倪育才,第3版,中國計量出版社)一書中第十二章 測量不確定評定實例 實例J :“手提式數字多用表100V DC 點的校準”。看看該例中是不是以“示值誤差”作為被測量,其相應的不確定度是不是“示值誤差”測量結果測得值的不確定度!(注:倪老師一書中的例子來自:歐洲認可合作組織提供的例子。)  電子檔: 手提式數字多用表100V DC點的校準.pdf (293.92 KB, 下載次數: 3)

2、不確定度怎么可能是誤差的不確定度

答: 請看《術語“不確定度”定義的剖析》(《中國計量》雜志2006.11期作者:王春艷、陸梅、高蔚、錢鐘泰)一文的剖析。文章比較長,我把文章中相關內容截下來,具體的你可以看看該文章的剖析!(附件為該文章的電子檔: 術語_不確定度_定義的剖析_上_.pdf (123.28 KB, 下載次數: 0) 術語_不確定度_定義的剖析_下_.part3.rar (793.16 KB, 下載次數: 0) 術語_不確定度_定義的剖析_下_.part1.rar (976.56 KB, 下載次數: 0) 術語_不確定度_定義的剖析_下_.part2.rar (976.56 KB, 下載次數: 0)


100#
csln 發表于 2015-11-23 09:13:3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5-11-23 09:56 編輯
何必 發表于 2015-11-23 08:56
稍稍動點腦子思考一下就能明白,不確定度是基于真值不可知才產生的,誤差從什么地方得到,GUM怎么可能以 .. ...


正準備回復您95#問題,索性一塊

您似乎忘記自己說的話了:因為GUM往往評定的是示值誤差的不確定度(現行很多GUM不確定度評定樣板都是這樣做的),不是被校示值的不確定度,也沒在意我說了什么,您給的這些東西都不是GUM不確定度評定的樣板,只能算不確定度評定例子,不能強加到GUM頭上,您要是不管那里找個東西、或者那個專家說句話就說成是GUM的樣板,您覺得合適不,只有GUM、JJF 1059、JJF 1059.1中的樣板才能算是GUM的評定樣板吧,其他的只能算某個組織或某個專家或某個人的觀點,不管這個組織、這個專家級別有多高,史先生就從來不迷信這些專家

誤差思維的慣性,以誤差為被測量評定不確定度在檢定、校準中是可以的,這種情況下測量結果不確定度與誤差的不確定度是一致的,但不能以此否定GUM,不能以此否定真正的測量結果,您的這些例子能作為CNAS的CMC嗎?

那么著急干嗎,咱不是斗氣的,不是爭輸贏的,誰對誰錯不重要,澄清問題是關鍵,等我說完再回復可好

JJF 1059.1 中有大量評定樣板  4.2是測量模型的建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4 13: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ⅴ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高清免费观看| 伊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h视频在线免费| 狠狠综合亚洲综合亚洲色| 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中文字幕乱理片免费完整的| 美女露隐私全部免费直播| 手机在线看片你懂得| 成人福利视频导航|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中文字幕视频在线播放| 美女跪下吃j8羞羞漫画| 很狠干线观看2021| 免费久久一级欧美特大黄| eeuss影院免费直达入口| 香蕉网在线播放| 日本www在线观看| 午夜DV内射一区区| fc2成年免费共享视频网站| 热热色原原网站 | 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看|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四虎免费影院ww4164h| 日本精品一卡2卡3卡四卡|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视频|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 美女和男人免费网站视频|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亚洲妓女综合网99| 韩国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777777被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