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2-10-31 07:22 編輯
真值的現(xiàn)實性和可知性-評VIM第3版(4) - 史錦順
- 當前,國際計量界有兩大學派。 一派是誤差理論派,認為量的真值是客觀存在,真值是可知的。誤差理論是該派的基本理論。誤差理論已有三百年歷史。 另一派是不確定度論派,其代表是GUM與VIM。基本觀點是真值不可知,因而誤差不可求,要用不確定度來表達測量結(jié)果。不確定度理論由美國NIST提出,1993年國際計量委員會通過。隨后由八個國際學術(shù)組織聯(lián)合推薦,如今是國際計量界的當家理論。 真值概念是測量計量領(lǐng)域兩大學派根本分歧點,是誤差理論與不確定度論的分水嶺。筆者是誤差理論派,強烈反對不確定度論,認為不確定度論是錯誤的。多輪系列評論的目的是為誤差理論辯護,并尖銳地揭露不確定度論的弊病。本輪評論,從正面再論幾次真值概念,既是對誤差理論的宣傳,也是對不確定度論的“真值不可知論”的間接批評。 - (一)真值的現(xiàn)實性 量是空間、時間、物質(zhì)、物體、現(xiàn)象的可定性區(qū)別和定量確定的屬性。 真值是基礎(chǔ)測量(常量測量)的概念。真值就是被測量的實際值、客觀值、準確值。 客觀存在的量是真值;人對量的認識是測得值。 - 人通過認識事物的作用來認識事物的性質(zhì),感知事物的存在,認識事物本身。 量值是事物的屬性,量值是客觀存在。量值是真實的,真值是現(xiàn)實的。 人們認識量的方式是比較。比較的一個重要方法是平衡。平衡態(tài)是真值的作用。稱重,靠杠桿原理的平衡。平衡是真實的物理狀態(tài),表明的是被比較二量真值的相等。 溫度100℃,水沸騰。在標準壓力下,水沸騰了,水溫必是100℃。水沸騰是真實的物理現(xiàn)象,100℃是水的真實的溫度。100℃是水沸騰溫度的真值。 量值是變化的。變化前后量值不同。變化是真變化,說明變化前后的量值是真量值。 真值的作用,真值的變化,表明真值的客觀存在。真值存在著,真值作用著,真值變化著,這就是真值的現(xiàn)實性。 - (二)真值的可知性 人們測量的目的是求得真值。由于測量儀器不可避免地存在誤差,測量者得到的是接近真值的測得值。測得值與真值的差距是誤差。測得值減真值是誤差元,誤差元的絕對值的最大值是誤差范圍。 測量得到測得值,又知道了誤差范圍,便知道被測量的真值存在的范圍。 測量結(jié)果是: L= M±R (1) L是被測量,M是測得值,R是誤差范圍。 表達式(1)是測量計量領(lǐng)域最基本的公式。其意義可解讀如下: 1 L是被測量的真值Z,真值在以測得值M為中心的以誤差范圍R為半寬的對稱區(qū)間內(nèi)。 2 L是個真值群。測得值M加減誤差范圍,表征一個量值群,即真值群。 3 客觀存在的是真值Z,測量得到的是測得值M,誤差范圍是二者之間的差距。在已知真值和測得值的條件下,可以確定誤差范圍。 - (接下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