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1# 3#
規矩灣錦苑先生的答復,基本上是VIM的內容。代表了不確定度論的觀點。- 我認為,不確定度論對待真值概念,有些太嚴,有些又過寬。第一,把真值過于理想化,絕對化,說“真值不可知”,不允許相對地看待真值。第二,定義“約定真值”,又過于寬松,似乎一個單位可以有一個單位的約定真值,一個小組可以有一個小組的約定真值。按第一種觀點,真值概念被神秘化,于是必將被束之高閣,成為沒人敢用的概念,客觀上等于取消真值概念。而按第二種觀點,真值又太庸俗化,什么人“約定”一下,就可以成為約定真值,那樣必將嚴重破壞量值的一致性,造成混亂。況且,怎樣約定才算數,是該有書面協議,還是口頭認定就行,都沒譜;于是,此概念便成了“剪不斷、理還亂”的多余,在實際工作中,包括理論分析上,難見“約定真值”一詞,因為它沒法用。語言要約定俗成,大家有共識才可用,才可交流。你有那么多條定義,人家就不知所指的是哪一條。推廣不確定度二十多年來,把約定真值這個概念弄亂了。 - 憑我的記憶,三十年前可不是這樣說的。 現查到1980版的“實驗誤差估計與數據處理”(肖明耀),內稱:“約定真值:國際計量大會決議的值。” 這代表了不確定度論出世前的誤差理論的觀點。約定是指世界各國的約定,這就保證了計量的全世界的一致性。定義了約定真值,也就達到了“真值”概念現實化的目的。 請用到“約定真值”的網友,慎思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