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角度/平直度] 請教平板平面度檢驗的高人

 關閉 [復制鏈接]
151#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2-11-20 13:04:5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guī)矩灣錦苑 于 2012-11-20 13:21 編輯

回復 151# xqbljc

  正如老師所說的GB/T11336.11337-2004《直線度、平面度誤差檢測》存在著一定的不足,而我和老師的分歧點正是老師認為正確的地方恰恰我認為是它的不足,老師認為“檢測方法上分類、某些術語以及涉及面的深度等方面有所欠缺”的地方恰恰是我認為的該標準的獨到之處和高明之處。
  “將被測截面分成若干段,用角度測量儀器測量其相對于測量基準(自然水平或光軸) 的傾角變化,再經計算求得被測截面各測量點對兩端點連線的偏差,然后根據平面度評定方法,計算求得工作面各截面測量點對評定基準的偏差”。
  這段文字是JJG117-2005對“節(jié)距法”的解釋,它一方面準確地說出了“節(jié)距法”分為測量和評定兩個步驟,說出了第一步按同一個測量基準得到測得數據,第二步按評定基準評定出直線度誤差值,測量讀數可以先按兩端點連線評定出“近似”的直線度誤差,而要獲得規(guī)定的直線度誤差還需要進入第二步“根據平面度評定方法,計算求得工作面各截面測量點對評定基準的偏差”。
  另一方面,老師認為“基本到位的”“小角度”測量原理則正是我認為的不足之處。小角度測量原理是小角度測量儀的工作原理,并不是節(jié)距法的測量原理。這可以用溫度測量的例子來說明。熱處理爐溫度測量使用了傳感器熱電偶和讀數裝置顯示儀表共同組成新的測量系統(tǒng)。熱電偶作為新測量系統(tǒng)的感應器件感應到溫度變化產生電勢差(mV),顯示儀表作為新測量系統(tǒng)的讀數裝置則將mV值用顯示溫度值(℃)的形式讀出。同樣,節(jié)距法測量中,橋板和小角度儀共同組成新的測量系統(tǒng),橋板作為新測量系統(tǒng)的感應器件感應前后兩個受檢點的高度變化,小角度儀則作為新測量系統(tǒng)的讀數裝置將原來的角度分度值(角度秒或者mm/m)轉換為前后兩點的高度差(μm)讀出。把溫度變化轉換成電勢差變化是熱電偶的工作原理,不是“熱電偶+顯示儀表”組成的溫度測量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測量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則是直接檢測被測對象的溫度。同樣,節(jié)距法中小角度工作原理是小角度儀器(水平儀、準直儀等)的工作原理不是“橋板+小角度儀”組成的高度差測量系統(tǒng)的測量原理,測量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則是直接檢測兩個受檢點的高度差。
  所以,上述引用的平板規(guī)程說的節(jié)距法應更改為:“將被測截面分成若干受檢點,用橋板和角度測量儀器組成的測量系統(tǒng)測量各受檢點相對于其前一個受檢點的高度變化,再經計算求得被測截面各測量點對兩端點連線的偏差,然后根據平面度評定方法,計算求得工作面各截面測量點對評定基準的偏差”。
  對于GB/T11336的5.4.1和5.4.2水平儀法和自準直儀法的描述同樣也應該將“測出被測直線各相鄰兩點連線相對水平面(或其垂面)的傾斜角”和“測出被測直線各相鄰兩點連線相對主光軸的傾斜角”統(tǒng)一更改為“測出被測直線各受檢點相對其相鄰的前一點的高度差”。這一點在緊隨其后的“測量步驟”中說的最明白不過了,如果老師沒有注意到,現(xiàn)再次復制如下:
  “……,即:a1是第1點相對起始點在Z軸方向的距離,a2是第2點相對第1點在Z軸方向的距離,........,ai是第i點相對第(i-1)點在Z軸方向的距離;示值為正,繪在相對點之上,為負繪在相對點之下,由此可得各測得點的坐標值Zi(水平儀格值);
  各測得點坐標值Z,由下式計算:
  Zi=Z(i-1)+ ai=∑ak              (13)
  Z0 = 0,   (i= 1,2,……,n)”
  公式(13)中并沒有留下絲毫小角度測量的所謂“傾斜角”影子,就是平板檢定規(guī)程中介紹操作過程時又在哪里使用了“傾斜角”呢?就算是公式(6)和老師稱之為“唯一”公式的公式(8),有“傾斜角”嗎?其重要的計算公式(6)寫成正確的式子是:ai=τ·L·ai′,τ·L就是新的測量系統(tǒng)的分度值,計量單位μm,ai′就是儀器的讀數格數,格數乘以分度值就是受檢點相對其前一點的實際高度值(單位μm),這么簡單的問題還用得著用所謂的“傾斜角”領著大家繞圈子嗎?難道只有這樣繞了圈子才顯得節(jié)距法理論深奧嗎?
152#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2-11-21 00:25:23 | 只看該作者
  老師一再堅持“儀器直接讀取的應該也只能是‘傾斜角’,故‘節(jié)距法’進行的平直度測量,屬‘小角度’測量的說辭應該是唯一性的成立”,那就還可以看一下GB/T1958-2004《形位公差 檢測規(guī)定》的3.1條對形位誤差的定義,該條規(guī)定“形位誤差是指被測提取要素對其擬合要素的變動量”,其注1指出“提取要素”是指GB/T18780.1的定義,該標準說“提取組成要素是按規(guī)定方法,由實際(組成)要素提取有限數目的點所形成的實際(組成)要素的近似替代”。GB/T24631.1-2009直線度詞匯和參數的3.2.4條說“局部直線度偏差”是“直線度輪廓上的某一點到評定基線之間的垂直距離”,可見也是檢測“點”的高度數據,而不是“傾斜角”的數據。
  可見形位誤差測量的是“有限數目的點所形成的實際要素”。直線度檢測就是檢測“有限數目的點”的各自高度差,從而“形成的實際要素”,再將實際要素與評定基準相比較評定出(計算出)直線度誤差值。各點的高度差可以用“橋板+小角度儀”組成的測量系統(tǒng)直接得到,只不過得到的是相對于前一點的高度,還需要用累積法統(tǒng)一到同一個測量基準(起始點)上去而已。各點的高度都統(tǒng)一到起始點為測量基準時,再與評定基準比較,計算各點直線度偏差,最后得到直線度誤差值。所以說“節(jié)距法”是測量兩點連線與水平面(或光軸)的“傾斜角”是錯誤的,而應該是測量“受檢點”的高度。因此平板檢定規(guī)程后面講到檢測步驟和示例時都只講讀數“格值”和“線性值”而不得不回避“傾斜角”,壓根就不提“傾斜角”這個詞。
  各受檢點的“高度差”可以直接從測量系統(tǒng)中讀出,并不是“無”風撲影,GB/T11336說的“a1是第1點相對起始點在Z軸方向的距離,a2是第2點相對第1點在Z軸方向的距離,........,ai是第i點相對第(i-1)點在Z軸方向的距離”已經是再清楚不過了。“儀器直接讀取只能是‘傾斜角’”的說法是片面的和錯誤的,故“節(jié)距法”進行的平直度測量屬“小角度”測量的說辭也是錯誤的,更談不上是“唯一性的成立”。
153#
xqbljc 發(fā)表于 2012-11-21 12:42:5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xqbljc 于 2012-11-21 13:19 編輯

看了樓上的兩個帖子,不知大家感受如何?給我的感覺就是:毫無新意,也沒有個人獨立思考的見解,除了鸚鵡學舌般的“復制+粘貼”,再有就是沒什么論據且極其錯誤、空洞的私貨。總之,這樣水平的帖子,除了顯示出其自稱“擰種”的豪邁情懷外,應該就是毫無邏輯、東扯葫蘆西扯瓢、前后不搭、自相矛盾、一“擰”到底,醉死不認這壺酒錢的XX精神,為了挺錯、續(xù)錯、繼續(xù)錯,什么版主的身份、面子、理性全然不顧,任由論壇的量友們見笑也要破罐子破摔。對于如此低劣水平的帖子,確不應該再給以回復了,但為了論壇的廣大對平直度檢測有興趣的量友們,我就再給樓上一次其自己也不打算要的面子,回復一下,應該下不為例吧。由于本人時間寶貴,還有對爭議的論述等帖子需要整理及書寫,故今后不再陪樓上去玩了,還是其個人自言自語、自我欣賞的好。
    樓上對某些標準的使用、評議應該就是典型的實用主義,一會兒“我認為是它的不足”,一會兒又成了“該標準的獨到之處和高明之處”,說“繞口令”呢?!總之,符合自己觀點、口味嘛,就“獨到且高明”,反之則“不足”,一切皆以我為判斷準則。這樣樓上論述爭議的論據就是兩個字“自我”,但當一個人極其過分的“自我”的時候,應該也只能就是“自卑”,是人格缺陷了。
    樓上的“擰種”,應該是自己對自己唯一恰當的評價。但也確有說漏嘴的時候,樓上在對JJG117-2005對“節(jié)距法”的文字描述的解釋時,就無意中講出了給以認可的“第一步按同一個測量基準得到測得數據”這樣的話語,此話語“同一個測量基準”與其過去及現(xiàn)在依然無理堅持的“測量基準是許多不斷變化的點”的說辭,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出,應該是大相徑庭、背道而馳的。無意中、不經意間說出的話竟然才是正確、靠譜的東西,應該是無奇不有吧?!
    樓上對所謂的小角度測量原理和小角度測量儀器的工作原理的認識明顯是模糊不清的,甚至有故意混淆之嫌。在這里,簡單解釋一下這兩個原理,所謂小角度測量原理,簡單講就是當角度足夠小的時候,sinθ=tgθ=θ的近似描述或計算,而小角度測量儀器的工作原理應該是其結構、使用及基礎知識原理了,比如講水準泡中氣泡的“居高不下”,及其曲率半徑、刻線誤差,使用方法、原理等這些東西,再比如講,電子水平儀的角度傳感器(主流是電容式角度傳感器)將角度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給以輸出并顯示,以及自準直儀的光學結構及反射、成像原理、通過機械裝置給以瞄準及角度數據的讀取等,當然光電自準直儀還包括通過傳感器(光敏電阻)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給以機械或數字顯示方式的瞄準讀數或自動瞄準讀數。這些,考慮到時間及篇幅限制,也只能簡略的談這些,希望給論壇中廣大對此有興趣的量友能有所啟示及加深了解,當然對于樓上某位只能是無用功的“彈琴”,其基礎知識的淺薄及無知應該對這些一竅不通,當然不排除裝睡方式的故意混淆,個人希望是前者,如果是后者應該就是態(tài)度、行為不端的問題了。另外將“節(jié)距法”的測量原理給以溫度測量專業(yè)的解釋,做為外行的我應該說不出任何東西,不得不承認他人知識面的“寬廣”,但同時總有一種“穿越”的感覺,許多事情可以“穿越”,但幾何量、溫度兩個完全不同的計量專業(yè)間莫非也可以“穿越”?應該是極不恰當的“比喻”或“戲說”吧?大家及樓上還清醒嗎?反正我已經暈了。
   至于樓上所謂平直度測量的主標準器是什么莫須有的“橋板+小角度儀”,還給冠以“新的測量系統(tǒng)”等,依大家的心理接受和承受能力能接受并承受嗎?一個普通鋼件加工而成的輔助工具會是什么“感應器件”,還具有“感應”能力,這簡直太神奇了。聯(lián)想到樓上在某版塊23樓帖子所言,什么“節(jié)距法的要害是使用了橋板,......但卻不一定非要小角度測量儀器不可,只要能夠達到一個受檢點相對于另一個受檢點讀取高度差的目的,什么測量儀都可以”。我在這里質疑樓上,輔助工具鋼件橋板有那么神通廣大的“感受”功能嗎?不使用作為主標準器的小角度測量儀器,改用比如講電感測微儀這樣的線值儀器,能夠測出并讀出需計算后得到的所謂高度差嗎?小角度測量儀器和橋板的相互關系應該有主標準器和輔助工具之分吧?那你為什么非要主次不分、本末顛倒呢?即使為了掩蓋自己的錯誤觀點及某些歪理斜說,也不能就不計后果的去爬“光柱”啊?!說錯了話或進了“套”,退出來就是了,何必不把牛角尖鉆透誓不罷休呢?我現(xiàn)在完全體會到你當初自稱“擰種”的豪邁情懷了,但鉆牛角尖的傷感及痛苦只有你個人才能有所體會吧?!
     樓上提出要對“對于GB/T11336的5.4.1和5.4.2水平儀法和自準直儀法的描述”給以修改,這我不反對,編寫人與你在同一個城市,你可以很方便的去找他們理論,只要具有不怕自找沒趣的勇氣就行,只怕你是色厲內茬吧?
     樓上談到,標準中的公式(13)與規(guī)程中的公式(8)“ 并沒有留下絲毫小角度測量的所謂“傾斜角”影子”,疑問除了表現(xiàn)出你的無知和淺薄外,他人非常好理解,因為你對唯一性的兩端點連線計算公式的分析、推導、論證一竅不通,此公式中的Σai正是推導過程中的Σθi近似而來的,而θi也是由tgθi近似而來的啊,θi難道不是“傾斜角”的影子嗎?這些才是我前面帖子經常談到的小角度測量原理,簡單的sinθ=tgθ=θ的近似描述或計算。其與什么小角度測量儀器的工作原理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一個人無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無知前提下的無畏啊!所以沒人領著大家去“轉圈子”,也沒人去“顯得節(jié)距法理論深奧”,只是你自己無知前提下淺薄罷了。俗語說聽人勸吃飽飯,還是多學點東西的好。
     盡管多次講過,對毫無意義的爭議不想再介入了,還是深思熟慮后給出了上述回復。提請樓上注意,再發(fā)這樣無聊的帖子,本人恕不奉陪你去“玩”了,因為自己還有他人翹盼的未寫完的草稿需要整理編寫呢,樓上就自己先“玩”會兒。

154#
xqbljc 發(fā)表于 2012-11-21 14:38:14 | 只看該作者
前個帖子回復的匆忙,竟然漏下153樓,這對同一個人應該就是某人講的“厚此薄彼”吧,那就簡單回復補一下。
     樓上不僅是對GB/T1958-2004《形位公差 檢測規(guī)定》標準的“復制+粘貼”,還有其“曲解+誤解”前提下參雜的“私貨”,但這些鸚鵡學舌般的東西并得不出“可見也是檢測“點”的高度數據,而不是“傾斜角”的數據”這樣的錯誤解讀啊,應該也只能按曲解+誤解的窮顯擺來評議了。標準對最后經計算得出的結果性質的直線度誤差的文字描述,應該也只能是按線值而非測量讀數起始階段的傾斜角來描述,這是正常也是正確的,但樓上做出曲解+誤解的私貨解讀就應該完全是錯誤的了。所以,以其淺薄+無知+裝睡怎么會正確理解標準中的文字描述呢?!標準就是標準,它可以給心態(tài)正常的人以依據,但不會給態(tài)度、行為不端的人以掩蓋和解救。所以做人的話,還是“三老”的好。
     多次告誡樓上,要原話引用,要原文“復制+張貼”,可是,樓上依然我行我素,“復制+張貼”的標準被斷章取義的話,形位誤差測量的是“有限數目的點所形成的實際要素”,在這里提請樓上把此話后面的四個字補齊,那就是原文有限數目的點所形成的實際要素的“近似替代”,由于長時間的觀察和了解,對樓上習慣性的小伎倆已經保持很高的警惕及防備,所以告誡樓上,今后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
     后面的東西不想去細談了,沒有任何新意的扯皮,沒必要奉陪,樓上就是想浪費他人的寶貴時間和賺取大家的眼球。
155#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2-11-22 02:03:24 | 只看該作者
  說了一大堆廢話,不知道老師所以然,除了諷刺挖苦的話,難道就不能講點科學道理嗎?直線度誤差的定義和計算公式都說明是以各受檢點以評定基準評定的高度差來確定直線度誤差,請問老師又有哪一個標準說“傾斜角”了?除了節(jié)距法那個所謂定義中提到而外,請再提供第二個證據證明測量的是“傾斜角”。
  即便是平板檢定規(guī)程,定義說小角度測量,而后面的內容沒有一處提到“傾斜角”,其6.3.4.5條也是清清楚楚地寫著“以工作面上各測量點對理想平面偏差值中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作為平板工作面平面度”,“Σai正是推導過程中的Σθi近似而來的”依據從何而來?Σai的計量單位明明是μm,是高度值,Σθi按老師所說是角度累計值,計量單位必是弧度、角度秒等,小角度范圍sinθ=tgθ=θ是對的,可是Σai≈Σθi,一個長度值居然可以由角度值“近似而來”,不覺得可笑嗎?
  再看看JJG117-2005的6.3.4.5.1的評定步驟吧,“根據被測截面上各點讀數ai′(格數),可按式(6)或(7)換算成線值ai(μm)。”應該是搞清楚了吧,ai是各點的讀數,要么是“格”,要么是把格換算成“微米”,各點讀數ai是傾斜角嗎?什么地方說讀數ai是角度值了?以規(guī)程中表A.1為例,用分度值τ= 0 .005mm/m的電子水平儀,橋板跨距為Ld = 180mm,根據GB/T11336給出的公式(27)分度值換算公式K = τ·L ( μm ) ,組合起來的測量系統(tǒng)分度值就是K=0.005×180=0.9μm。如若你還不相信是高度值,你可以將每一點從水平儀上的讀數格數乘以新的分度值0.9μm直接讀取高度值,做一次計算驗證最終結果呀。
  另外請老師解釋一下國家標準說的“用水平儀將被測直線大致調成水平,沿被測直線等跨距首尾銜接地拖動橋板,同時記錄各點示值ai(i=1,2.......n);……,a1是第1點相對起始點在Z軸方向的距離,a2是第2點相對第1點在Z軸方向的距離,........,ai是第i點相對第(i-1)點在Z軸方向的距離;示值為正,繪在相對點之上,為負繪在相對點之下,由此可得各測得點的坐標值Zi”的含義吧,到底是在測量“角度”還是在測量“距離”?是測量的點,還是測量的兩個點的連線與水平面夾角?
156#
xqbljc 發(fā)表于 2012-11-22 10:57:16 | 只看該作者
爭論的問題應該基本有眉目了,因為樓上終于發(fā)出了“難道就不能講點科學道理嗎?”悲哀祈求,但在錯誤泥潭里陷得如此深,且也“臨秋末晚了”,加之樓上唯一性的特質“擰”,在此質疑樓上:樓上尊重過“科學道理”嗎?自己丟棄的面子“科學道理”還能幫你挽回嗎?陷得如此之深“科學道理”還能拉你出泥潭嗎?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實話告訴樓上,你前期“言行舉止”,應在“痛打”之列,假設你懂得“浪子回頭”的道理,并從此能夠真正尊重“科學道理”,或許“科學道理”還會再給你一個“赦免”的機會,自己把握吧。
     樓上談到“又有哪一個標準說“傾斜角”了?除了節(jié)距法那個所謂定義中提到而外(規(guī)程),請再提供第二個證據證明測量的是“傾斜角””。樓上來論壇到底是做什么來的?應該不是閉目養(yǎng)神吧?你承認的規(guī)程中“節(jié)距法那個所謂定義中提到而外”,這應該算第一個提到“傾斜角”,我在151樓“原汁原味”的復制標準中5.4.1水平儀法及5.4.2自準直儀法就兩處提到“傾斜角”,這可不可以作為“第二個證據證明測量的是“傾斜角””呢?另外,樓上從來不看書吧?,大量的平直度測量參考書籍中,多場合、地點的提及“傾斜角”測量,你莫非視而不見嗎?也許,你從不看書,這就應該是“淺薄+無知”的根源吧。
      對于我在前一個帖子談到的“Σai正是推導過程中的Σθi近似而來的”,樓上發(fā)出了“依據從何而來?”的質疑,此質疑,我相信樓上絕不是在裝睡,因為明顯是“無知”的腔調嗎,一個對兩端點連線計算公式分析、推導、論證過程一無所知的淺薄之人,怎么會知道此公式中的Σai正是推導過程中的Σθi近似而來的呢,而θi也是由tgθi近似而來的啊,θi難道不是“傾斜角”嗎?這些才是我前面帖子經常談到的小角度測量原理,簡單的sinθ=tgθ=θ的近似描述或計算啊。對于樓上后面自我嘲笑的話“可是Σai≈Σθi,一個長度值居然可以由角度值“近似而來”,不覺得可笑嗎?”我實在不想再給以解釋了,就“復制+粘貼”其個人在109樓的原話,讓自己的手煽自己的臉吧,全文引用其原話如下:“我們還可以逆向思維思考這個問題。在小角度檢測中,常常遇到這樣一句話,“當某個角度非常小的時候,其正弦函數值和正切函數值約等于角度值”,這里的ai是由跨距L×tgθi而來,常數L為方便推導,在給以提取公因式后先放在一邊,∵tgθi=θi,此時θi≈ai是不是應該成立?!提請樓上不要瞎鉆空子,此處的ai是格值,簡單的換算是放在規(guī)程中的公式(6)的,試問樓上,自己的手煽自己的臉是一種什么感受,奉勸樓上,今后不要再“自虐”了,下點功夫。自己把兩端點連線計算公式分析、推導、論證一下,難道真正學習、掌握點東西,不比時不時用自己的手扇自己的臉,要感受更好些嗎!即使你由于淺薄,確實推導不出來,也不必這樣,我肯定會在后面的貼子里專門來論述這些的,即“擰”又“急”,吃不得熱飯的。
     樓上既然認可“ai是各點的讀數,要么是“格””,另外儀器分度值τ肯定應該是角度值吧,那換算公式中的τ·ai不是傾斜角又還能是什么?至于所謂“新的測量系統(tǒng)”的說辭,還是做“狡辯”物丟棄吧,別自欺欺人了。
     樓上帖子末尾提出的疑問:“,到底是在測量“角度”還是在測量“距離”?是測量的點,還是測量的兩個點的連線與水平面夾角?”我已經懶得再給以重復性回復了,就“原汁原味的復制+粘貼被你當做圣旨,救命稻草的GB/T11336原話來給你看一下,并由你自己去認識并判斷吧:

     下面是GB/T11336-2004《直線度誤差檢測》標準的原話:

      5.4.1 水平儀法
                將固定有水平儀的橋板放置在被測直線上,等跨距首尾銜接地拖動橋板,測出被測直線各相鄰兩點連線相對水平面(或其垂面)的傾斜角,通過數據處理求出直線度誤差值的方法,見圖31。
      5.4.2 自準直儀法
                將固定有反射鏡的橋板置于被測直線上,等跨距首尾銜接地拖動橋板,測出被測直線各相鄰兩點連線相對主光軸的傾斜角,通過數據處理求出直線度誤差值,見圖33。

      提請樓上注意,審核一下上述引用的原文是否有斷章取義的事情,并類比一下自己。
157#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2-11-23 00:30:0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guī)矩灣錦苑 于 2012-11-23 00:49 編輯

  說了一大堆廢話,總算有不到20%的文字涉及到了技術問題,這不到20%的文字也不過是“復制”了一下標準的定義。搞了半天也還是我指出的“定義”錯誤,并沒有回答為什么讀數不是角度值而是長度值。引用的文字無非說明了過去在傳統(tǒng)小角度測量原理的約束下提出的“節(jié)距法”定義影響到了所有與節(jié)距法有關術語的定義錯誤。
  我之所以說它是國家標準的定義性錯誤,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平直度檢測的國家標準擺脫這個怪相:定義說是測量“傾斜角”、“小角度”、“角度”等,而在具體描述檢測方法時卻沒有一個標準說測得的讀數是“傾斜角”,都說是“距離”、“高度”,都說是受檢點與評定基準的偏差,沒有一個說是受檢點的角度(我想,如果說一個點到一條線或一個面的距離變成了角度也的確是滑天下之大稽了),每個標準的測量方法實施無一不與自己的測量方法“定義”唱反調。
  GB/T11336-2004《直線度誤差檢測》給“水平儀法”和“自準直儀法”的定義是“測出被測直線各相鄰兩點連線相對水平面(或其垂面)的傾斜角”和“測出被測直線各相鄰兩點連線相對主光軸的傾斜角”,而在描述具體檢測方法時是唱反調的:“用水平儀將被測直線大致調成水平,沿被測直線等跨距首尾銜接地拖動橋板,同時記錄各點示值ai(i=1,2.......n);……,a1是第1點相對起始點在Z軸方向的距離,a2是第2點相對第1點在Z軸方向的距離,........,ai是第i點相對第(i-1)點在Z軸方向的距離;示值為正,繪在相對點之上,為負繪在相對點之下,由此可得各測得點的坐標值Zi。”
  JJG117-2005《平板檢定規(guī)程》在給“節(jié)距法”下定義時說“將被測截面分成若干段,用角度測量儀器測量其相對于測量基準(自然水平或光軸)的傾角變化”,同樣在描述具體檢測方法時不談“傾角變化”,而描述成“根據被測截面上各點讀數ai′(格數),可按式(6)或(7)換算成線值ai(μm)。”后面在給出測量示例時,更是只說讀取的是“格數”和換算成的長度值,完全回避測量得到的是角度值。
  眾所周知所有的測量儀器的讀數要么讀取格數,要么直接讀取“測得量值=分度值×格數”。就以上兩個標準來看,節(jié)距法(包括水平儀法和自準直儀法)測量中,讀得各受檢點的讀數單位要么是格數,要么是格數乘以測量系統(tǒng)分度值τ·L,計量單位只認長度單位μm。即便是為了計算方便先按格數計算,最后的結果也還是要將格數乘以測量系統(tǒng)分度值變成長度單位,有誰是或者聽說過是用角度值了嗎?這么明顯地測量方法實施與測量方法定義的對抗,我不相信老師竟然會看不出來。誰在“裝睡”一目了然。
158#
xqbljc 發(fā)表于 2012-11-23 09:56:26 | 只看該作者
樓上顯露真面目,開始爆“粗語”了,別人講的都是“廢話”,就自己東扯葫蘆西扯瓢、前后不搭、自相矛盾的說辭是具有技術價值的話語,太自不量力了吧。恬不知恥的講什么“還是我指出的“定義”錯誤”,先不說是什么“定義”還是標準對某種測量方法的文字描述或說明,試問,他人在149樓、151樓就談到的你所言的“定義”,你在幾樓才給以涉及呢?過去只是正確、錯誤不分,現(xiàn)在“前”、“后”也不曉得,樓上的精神狀態(tài)莫非出問題了?“小角度測量原理的約束下提出的“節(jié)距法”定義影響到了所有與節(jié)距法有關術語的定義錯誤”,樓上打擊面太大了吧?眾人皆醉我自省,他人都錯唯我正確、唯我獨尊,樓上還有一點點自知之明嗎?明顯的人格缺陷吧?!
        樓上所言“國家標準的定義性錯誤,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平直度檢測的國家標準擺脫這個怪相”,其打擊面可太大了,樓上四處樹“敵”,狂言亂語,自我孤立,就不怕被“群毆”嗎?
        JJG117-2005《平板》規(guī)程和GB/T11336-2004《直線度誤差檢測》國標,在準確描述使用小角度測量儀器,以“節(jié)距法”進行的平直度測量時,均是從最基礎的小角度測量原理開始,一筆帶過,簡潔的進入后期數據處理中計算、換算、評定所得的線值部分,這個思路應該是很好的。因為規(guī)程或標準均是法規(guī)性技術文件,它們都是起指導、規(guī)范檢測、生產等法規(guī)技術作用的,是寫給從事這些有關技術工作,具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技術人員看的,所以規(guī)程或標準不是也不應該是“掃盲學習班”的資料,它不可能滿足樓上如此淺薄+無知層次“盲”的細化再細化無理要求的,何況還不僅是層次低的問題,“擰”的特質就更不是規(guī)程或標準所能應對的了。還是自我反省的好,怨天尤人的把莫須有的責任往無辜的規(guī)程或標準上推或宣泄牢騷,做為傍觀者清的論壇廣大量友會恥笑你的。
        再有我過去曾給樓上建議,GB/T11336-2004標準的編寫人員與你在同一個城市,你可以很方便的去那里與他們商榷嗎,他們已經由工具研究所改研究院了,高水平、高素質技術人員應該不在少數,不管其是企業(yè)還是事業(yè)性質的科研單位,總之其承擔了某些社會公益性技術工作,那他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接待你,并對你的指責或疑問給出合理的解答。當然根據我與你探討問題的爭執(zhí)過程中的感受,,由于你的知識、技術層次太低的緣故,應該在登門后不到5分鐘就被轟出來,所以結局很可能是自尋沒趣,大家都不和你玩,你也該消停了。
        樓上又一次不經意間說出還算靠譜的話,“所有的測量儀器的讀數要么讀取格數,要么直接讀取“測得量值=分度值×格數””,上半句“讀取格數”,正確無誤。后半句“測得量值=分度值×格數”,拋棄那個莫須有的“測量系統(tǒng)分度值”歪理斜說,不就是我前面談到的“換算公式中的τ·ai不是傾斜角又還能是什么?”此公式中的τ貌似英語T,實則希臘語的τ(音:tao),是習慣性有約定專門表示角度儀器分度值的,就憑這一點,所謂“測量系統(tǒng)分度值”也應該就是癡人亂語。不講什么了,希望樓上一貫或多多“不經意間”,只有這樣,其說出的話才能靠譜。
159#
xqbljc 發(fā)表于 2012-11-23 12:25:42 | 只看該作者
樓上是否應該休息一下呢?你的思維已明顯處于混亂狀態(tài)。“直接讀取“測得量值=分度值×格數””與“讀數....格數乘以測量系統(tǒng)分度值τ·L”,在“分度值”τ應該也只能做小角度儀器的分度值給以解讀時,什么時候,“格數”ai又與跨距L等價了呢?你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挖坑嗎?原來只是前后不搭,現(xiàn)在竟然瞬間自相矛盾了,讓他人替你擔這個心,所以,還是休息一下的好,你實在太累,太疲勞了。長此以往,狀態(tài)會出問題的,希理解他人的擔憂,并好自為之。
160#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2-11-23 18:46:2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guī)矩灣錦苑 于 2012-11-23 21:12 編輯

回復 160# xqbljc

  真搞不清楚是誰“思維已明顯處于混亂狀態(tài)”了。反正我的話一直有條有理清清楚楚,呵呵。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人們在讀取測量儀器的顯示值時本來就存在兩種方法:
  第一種是讀取顯示格數,讀取的格數直接參與數據處理計算,計算結果最后再乘以儀器分度值得到最終測量結果。
  第二種是直接讀取“顯示格數×分度值”,通過數據處理計算出的結果就是最終測量結果。
  不管用哪種方法讀數,最終數據處理結果肯定是完全相同的。那么何時用第一種方法讀數,何時用第二種方法讀數呢,這就看怎樣更方便后面的數據處理。以平直度節(jié)距法檢測為例,如果是等跨距檢測,第一種讀數方法因為是整數(最多可估讀到小數點后一位),將更方便于數據處理。如果是非等跨距檢測,當然應該以第二種讀數方法讀取數據才能確保數據處理不出差錯。
  從來沒有人說“格數ai與跨距L等價”,估計老師自己“混亂”的原因是把小角度儀的讀數和橋板跨距畫等號了,或者與組合測量系統(tǒng)的分度值畫等號了。小角度測量儀的分度值是 τ ,計量單位是角度單位mm/m或者角度秒(″)。可是小角度測量儀與橋板組合成新的測量系統(tǒng)后,小角度測量儀已變成新測量系統(tǒng)的讀數裝置,而不是獨立的小角度儀了。新測量系統(tǒng)的分度值是以長度μm為計量單位的K,K=τ·L,而不是原來的以角度(″)或mm/m為單位的 τ,這有絲毫值得大驚小怪的嗎?
  如果老師不習慣于用我以前用熱電偶和顯示儀表組成的測量系統(tǒng)把本來應讀取電勢差mV值的分度值變成了以溫度℃為單位的分度值的話,長度計量也有大量儀器可以為例。電感測微儀由傳感器電感測頭和顯示器電感儀組成,電感測頭感應了長度變化量,變成了電感變化量被電感儀所接收、放大和顯示,顯示的分度值本來應該是電感量,計量單位是亨利,可是正因為使用了電感測頭,感應的是長度變化,因此由電感測頭與電感儀組合的測量系統(tǒng)電感測微儀就把本來在電感儀上以電感量H為計量單位的分度值變成了以長度量μm為計量單位的分度值了。
  同樣高度差測量系統(tǒng)由傳感器橋板和顯示儀器小角度儀組成,橋板感應了前后兩受檢點的高度差,因其固定跨距而形成的角度信號被小角度儀接收、放大和顯示,顯示的分度值本來應該是角度量,計量單位是角度(″)或mm/m,可是正因為使用了橋板,感應的是高度差變化,因此橋板與小角度儀的組合測量系統(tǒng)就把本來在小角度儀上以角度(″)或mm/m為計量單位的分度值變成了以長度μm單位的分度值,小角度儀顯示的不是小角度而是長度值了,小角度測量原理是儀器的工作原理而不是節(jié)距法的測量原理。節(jié)距法測量的原理是直接測量各受檢點相對于與其相鄰的前一點的高度差,通過數據處理得到平直度誤差的原理。
161#
xqbljc 發(fā)表于 2012-11-23 22:52:18 | 只看該作者
爛醉如泥的人,依然滿嘴噴著酒氣的在那兒嚷嚷著“我沒醉”,思維已明顯處于混亂狀態(tài)的人,也依然神志不清、磕磕絆絆的在那兒嚷嚷著“我的話一直有條有理清清楚楚”,前一種狀態(tài),大街上經常可見,后一種狀況,我包括大家在論壇中開眼了。如果樓上確實條理清晰的話,發(fā)出的帖子應該不會像這樣漏洞百出、缺乏邏輯思維吧?!
      樓上談到的“讀取測量儀器的顯示值時本來就存在兩種方法”,其第一種方法,“讀取的格數直接參與數據處理計算,計算結果最后再乘以儀器分度值得到最終測量結果”,上述話語,在測量平面度時,需要按方格布線布點方式,且需要各個被測截面都使用等跨距測量才行得通啊,樓上有提到這個前提了嗎?這還不是思維混亂導致的嗎?再說“計算結果最后再乘以儀器分度值得到最終測量結果”,那么請問,橋板跨距L及換算系數就都不需要了嗎?那樣得到的是“最終測量結果”嗎?樓上豈止是思維混亂,基礎理論邏輯也不通吧?我們再看樓上談到的第二種方法,所為的“直接讀取“顯示格數×分度值””,這“顯示格數×分度值”不就是本人前面談到的小角度測量儀器分度值τ·ai嗎?我們再來看樓上以“平直度節(jié)距法檢測為例”所談到的情況,“如果是等跨距檢測,第一種讀數方法因為是整數(最多可估讀到小數點后一位)”,我在此請教樓上,如果使用的是數顯式電子水平儀(主流:電容傳感器)來檢測,你如何估讀到小數部分?總不能猜測著來“估讀”吧?后面的“如果是非等跨距檢測”,請問樓上,同一個被測截面,可以使用非等跨距檢測嗎?這還是使用小角度測量儀器以“節(jié)距法”進行的測量嗎?大家?guī)椭鴺巧戏治鲆幌拢绻壿嬘行颉⑺季S清晰的話,會這樣前言不搭后語、前提交代不清、文字描述毫無條理、缺乏嚴謹、自相矛盾的胡言亂語嗎?所以,還是奉勸樓上,識時務的暫且休息一下,待極度疲勞感消失,再來論壇理論,盡管那時依然淺薄+無知,至少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顛三倒四、語無倫次了吧,起碼,身體為重嗎。
       樓上“新的測量系統(tǒng)”和“角度單位mm/m”的歪理斜說,就不要再去反復絮叨了,既無技術文件做依據,又沒有正確的理論根據作支撐,就扔到垃圾箱里得了,正是由于這些東西,使你不顧一切的去鉆牛角尖,才導致了你目前思維明顯已處于混亂狀態(tài)啊,那就是病根吧!
       樓上談到的電感測微儀工作原理,應該講還是處于一種思維混亂狀態(tài),所謂的電感測微儀是由內有位移傳感器的電感測頭及電表箱兩部分組成,電表箱除內部的電子線路部分外,主要就是指示表顯示或數字顯示,使用時,由內有位移傳感器的電感測頭與被測物體直接接觸,通過電感測頭的軸向或旁向受力壓縮或改變,將位移量轉換為電信號,輸入到電表箱的線路放大及一系列處理后,再重新轉換為長度位移量單位數值由電表箱給以指示或數字顯示。可是這些與探討的問題有關嗎?應該是那些對位移傳感器原理及線路原理更熟悉的人才更有發(fā)言權,樓上與我只可看做在更有發(fā)言權人面前窮顯擺或班門弄斧了,你可真能忽悠,我也被你“誤導”,因你而做了違心的事情,所以,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后面樓上又談到的新名詞“高度差測量系統(tǒng)”,應屬新瓶裝舊酒吧,一件普通鋼材加工而成的橋板竟然具有了神奇的“感應”功能,告知樓上,這與電感測微儀是不能類比的,前者,橋板就是單一材料鋼加工制作的輔助工具,角度傳感器在水平儀的“心臟”里呢,計量主標準器理所應當的是水平儀,后者;電感測微儀的電感測頭內部有位移傳感器,電表箱與內有位移傳感器的電感測頭是通過電纜連接為一體的。不說什么了,這一切對不僅裝睡,且思維混亂的人應該毫無作用,他只會無休無止的念叨:高度差.....高度.....差......。
162#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2-11-24 01:35:40 | 只看該作者
  看來老師迷糊到看帖子都看不清楚了,自己迷糊還說他人處于混亂狀態(tài),呵呵。
  讀取的格數直接參與數據處理計算,計算結果最后再乘以儀器分度值得到最終測量結果,難道只能在測量平面度時,需要按方格布線布點方式,且需要各個被測截面都使用等跨距測量才行得通嗎?直線度檢測的例子還少嗎?不會迷糊到直線度檢測也需要按方格布線布點方式吧?
  “計算結果最后再乘以儀器分度值”得到最終測量結果還需要“橋板跨距L及換算系數”嗎?看來老師仍然沒有弄明白水平儀分度值與橋板和水平儀的組合測量系統(tǒng)分度值的差別,請老師看清楚了,我說的是“小角度測量儀的分度值是 τ ,計量單位是角度單位mm/m或者角度秒(″)。可是小角度測量儀與橋板組合成新的測量系統(tǒng)后,小角度測量儀已變成新測量系統(tǒng)的讀數裝置,而不是獨立的小角度儀了。新測量系統(tǒng)的分度值K是以長度μm為計量單位的,K=τ·L。”這“顯示格數×分度值”怎么競成了你說的小角度測量儀器分度值τ·ai呢?
  我說的是“第一種讀數方法因為是整數(最多可估讀到小數點后一位)”,如果使用的是數顯式電子水平儀還用估讀到小數部分嗎?我清清楚楚地說是“整數”,括號內無非是一種補充,人人皆知只有模擬式儀器是可以估讀的,最多也只能估讀到1/10格,我不相信老師會看別人的帖子如此馬馬虎虎,斷章取義。
  看來老師沒有遇到過“同一個被測截面使用非等跨距檢測”的情況,所以才發(fā)出“同一個被測截面,可以使用非等跨距檢測嗎?”的疑問。在不規(guī)則被測表面以及長導軌、大平面檢測時,遇到某些按均勻分布計算得到的受檢點不是一個大孔,就是一個凸臺的情況還少嗎?在這情況下還一定要堅持等跨距檢測可能嗎?
  老師可以保守著小角度檢測原理的舊思維,不接受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測量設備組合后不能形成一個整體的測量系統(tǒng),仍然停留在按孤立的、分離的測量設備來分析測量過程的死板理念,的確也沒有人能夠改變你,繼續(xù)堅持就是了。不管老師如何對我,我的觀點是向老師說清楚了,甚至到了不厭其煩,討老師罵的程度,我應該算是盡到我的責任了,我的觀點只不過供你參考而已,接受還是拒絕是老師的自由。
  電感測微儀工作原理,老師說得沒錯。你說“電感測頭與被測物體直接接觸,通過電感測頭的軸向或旁向受力壓縮或改變,將位移量轉換為電信號”,電感測頭的輸出是不是“電信號”?你說的“電表箱的線路放大及一系列處理”處理的是不是電信號?“電表箱”的輸出是不是“電信號”?為什么“電表箱”輸出的電信號變成了“位移”量,不就是因為“電感測頭”的輸入是“位移量”嗎?同樣,“橋板”的輸入是高度差信號,輸出角度信號,小角度儀經過“放大及一系列處理”的也是角度信號,小角度儀的輸出本來應該是角度信號,為什么變成“高度”量了呢,不就是因為“橋板”的輸入是“高度差”量值嗎?難道這么淺顯的道理也是“忽悠”和“誤導”?只有死抱著小角度檢測原理教條和孤立看待測量系統(tǒng)里每一個組成部分才不是忽悠和誤導?
  老師把“橋板”看成“單一材料鋼加工制作的輔助工具”,殊不知簡單的東西飽含著科學道理。節(jié)距法能夠離開橋板嗎?離開了橋板就無從談起平直度的節(jié)距測量法。一個測量過程所必須的東西就是“測量設備”,它和小角度測量儀都屬于“測量設備”的一種。兩個和兩個以上的測量設備相組合就是“測量系統(tǒng)”,測量系統(tǒng)同樣也是一個完整的“測量設備”。測量系統(tǒng)的分度值和組成測量系統(tǒng)的子測量設備的分度值雖然在同一個窗口顯示,它們顯示的量值和計量單位則完全不同。一個電壓表只能顯示電壓值,當它與其它測量設備相組合,顯示的是測量系統(tǒng)的量值很可能不是電壓值,可以是長度m,可以是溫度℃,也可以是壓力Pa,或者是其它量值,這就取決于與其組合的另一個(套)測量設備輸入量是什么。由橋板與小角度儀組合的測量系統(tǒng),由于橋板這個測量設備的輸入量是高度差,因此作為組合測量系統(tǒng)顯示裝置的小角度儀也就顯示了高度差,稱新的測量系統(tǒng)為“高度差測量系統(tǒng)”或“高度差測量裝置”并沒有什么錯。
163#
xqbljc 發(fā)表于 2012-11-24 12:05:22 | 只看該作者
樓上思維混亂狀態(tài)越發(fā)嚴重,也越來越無聊了。
      其發(fā)出的“不會迷糊到直線度檢測也需要按方格布線布點方式吧?”的無聊質疑,是在自己表述問題前提不明、論據空洞、結論可做多種解釋,遭他人質疑后一種惱羞成怒、撕扯硬拽般情緒宣泄,這種做法的無聊,表現(xiàn)的是樓上人格的缺失,精神狀態(tài)混亂后的進一步“墮落”,與這種缺失、混亂、墮落的人繼續(xù)爭執(zhí),無形中也會降低自己的人格。就由他去好了。
     所謂“新的組合測量系統(tǒng)”、“高度差測量系統(tǒng)”或“高度差測量裝置”這樣的說辭,仿佛給人一種夢幻中所謂“新”的感受,可是大家清楚地看到,所有東西相對過去都沒有任何改變,只是嘴的無聊瞎扯,怎么就會“新”了呢?它與“皇帝的新衣”有區(qū)別嗎?這種“新”是不是在“變嘴”、“變臉”的過程中有了一種“奇”的感受,這“新”與“奇”與“稀奇古怪”還有什么區(qū)別呢,是不是應與“不靠譜”等價。總之,這些就是自己過去所講過的語不驚人死不休嗎。
     樓上所謂“模擬式儀器是可以估讀”的說辭,請問,懂得什么是“模擬式儀器”嗎?不斷窮顯擺的自創(chuàng)那些不靠譜的術語,不怕遭拍磚嗎?告知樓上,SDS系列電子水平儀就是模擬數字線路的角度儀器,你來估讀一下看看,你什么時候才能“脫盲”且“靠譜”呢?
     電感測微儀的事情你就不要揣著糊涂再糊涂了,一會兒電感測頭輸入,一會兒電感測頭輸出,其是雙向的嗎?語無倫次到了如此地步,還依然講自己是思維不混亂,是“條理清楚”,所以,基礎知識的東西不像繞口令那樣的,前者必須正確才行,后者只要“繞”,那就說什么都可以了。樓上后面又繞到了橋板的的所謂“輸入”、“輸出”,一個做為輔助工具的金屬鐵塊也會雙向的“輸入”、“輸出”,就不像僅是繞口令那樣新奇古怪了,簡直與天方夜譚的神話無異吧。佩服樓上,總是在接連不斷的制造奇聞怪事,想象力的豐富及胡言亂語的膽大確實讓人自嘆不如。樓上所謂“簡單的東西飽含著科學道理”,這科學道理就是那橋板嗎?主次都分不清楚,還妄談什么科學道理,太空虛、空洞了吧!
     樓上在許多許多的場合大談什么“測量設備”、“測量系統(tǒng)”、“組合測量系統(tǒng)”、“高度差測量系統(tǒng)”或“高度差測量裝置”,給人一種厭倦了且鸚鵡學舌般的感覺,當教條至只會喋喋不休的喊叫這些其自己也不知是說了什么話,且沒有任何論據的時候,應該就是精神狀態(tài)的一種錯亂、幻覺,希望不要再繼續(xù)發(fā)展、加重下去,那很危險的。
     樓上習慣也樂意談什么“高度差”,請教一下,所謂“高度差”術語應該從字面和實際測量中上如何來解讀?此名詞能否交代一下其來由,也就是它從哪里引申而來?在平直度測量中其數、形含義是什么?少些喊叫,多了解一些所以然的東西對幾乎病入膏肓的樓上“治療”還是有好處的,所以,樓上不要僅以賣弄術語為生,你缺乏的是知其所以然啊。
164#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2-11-24 18:01:5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guī)矩灣錦苑 于 2012-11-24 20:01 編輯

回復 164# xqbljc

  任何過程,任何測量過程,任何測量設備在測量過程中都存在著輸入和輸出兩個端點,如果老師真的連這么淺顯的道理都不知道,卻又抱著堅決拒不接受新鮮事物的僵硬態(tài)度,那就實在沒有辦法了。測量設備接受的是被測參數輸入,測量設備的輸出是測量結果或顯示值。
  首先,隨著科技發(fā)展,肯定會不斷涌現(xiàn)出更“新”更“奇”的新理論、新思維、新理念、新鮮事物。恕我直言,拒不接受科學發(fā)展的新思想、新理念肯定會使自己處于“夢幻”之中。我認為老師錯誤的根源之一就是不愿意接受新理論、新理念,不愿意接受現(xiàn)代計量術語“測量設備”的概念,因此嚴重輕視了橋板的測量設備作用,非常可笑和幼稚地把橋板等同于無足掛齒的“金屬鐵塊”,更拒絕承認兩個和兩個以上測量設備的“組合”也是一個(或一套)完整的測量設備這個現(xiàn)代計量技術的新觀點。
  “橋板”看似簡單,卻具備了測量設備所有的特性,絕對不能簡單視同于一般的“工裝”和“金屬鐵塊”。如果把橋板和水平儀看成為獨立的測量設備,則橋板通過兩個支撐點底面與被測對象相接觸,感應并輸入了被測對象兩個相鄰受檢點的高度差信息,通過其固定的跨距轉換為角度信息而輸出。橋板輸出的角度信息被另一個角度測量設備(例如水平儀)所接受,成為水平儀的輸入信息,經過放大處理,變成輸出顯示在水平儀讀數裝置上。水平儀沒有量值轉換功能,輸出仍然是角度值。
  但是當橋板與水平儀組合后也就形成了一個新測量系統(tǒng),或者說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新測量設備,橋板和水平儀再也不是可任意分割的獨立的測量設備,而應看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國家標準和檢定規(guī)程都一再強調,節(jié)距法測量過程中絕對禁止作任何調整。這個測量設備叫什么名字無所謂,但它的功能不變,就是測量兩點的高度差。新測量設備的輸入是被測兩個受檢點的高度差,通過其各元器件和零部件(包括橋板兩個支撐點跨距、上工作面、水平儀放大系統(tǒng)等)的轉換、比較、放大處理,最后將輸出顯示在讀數裝置上。此時的水平儀讀數裝置已再不是水平儀的讀數裝置,而是新測量系統(tǒng)的讀數裝置,每一格代表的分度值已不是原來的角度單位mm/m,而是高度差的計量單位μm。
  如果老師拒不接受現(xiàn)代計量最基本的概念“測量設備”,拒不接受輸入和輸出的觀念,不承認測量設備其實就是“輸入”被測參數信號,經過量值轉換、比較、放大處理,然后通過讀數裝置“輸出”測量結果,這個簡單到無法再簡單的道理。對這個主題那我就無話可說了。
  平直度檢測評定時,每個標準都說高點、低點、最高點、最低點,說明兩個點在Z軸方向的坐標值可視為高低的程度,Z軸坐標值的差可以稱為高低之差,因此我認為用“高度差”來表述“兩個受檢點在Z軸方向坐標值的差”簡單易懂。老師不愿意用“高度差”,不嫌麻煩的話那就用“兩個受檢點在Z軸方向坐標值的差”,會更符合標準用語。畢竟這個名稱的使用并沒有影響到我們討論的問題核心,我也不想在這方面過多占用量友們的時間。
165#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2-11-24 19:54:21 | 只看該作者
  眾所周知測量設備可分為模擬式測量設備和數字式測量設備,我不相信老師會不清楚模擬式測量設備和數字式測量設備的區(qū)別,竟然把“SDS系列電子水平儀”這種典型“數字式”的測量設備稱為“模擬式”測量設備。
  模擬式測量設備的顯著特征是都存在著“標尺”(或圓刻度即表盤刻度尺,或直線刻度尺)。當“指示器”(因為老師不愿意稱指針,就用標準術語吧)指向“標尺”刻度時需要人來估讀,勢必產生估讀誤差,“模擬式儀器是可以估讀”的說辭有錯嗎?試問數字式測量設備如何估讀?把數字式測量設備的“電子水平儀”說成是模擬式測量設備,再反譏別人什么時候才能“脫盲”且“靠譜”,還是先反問一下自己為好。
166#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2-11-25 01:13:0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guī)矩灣錦苑 于 2012-11-25 01:23 編輯

  為了讓我們的xqbljc老師了解什么是測量設備,我想還是把測量設備的定義引用一下吧。
  GB/T19022-2003(idt ISO10012:2003)給出了術語“測量設備”的定義:
  3.3  測量設備measuring eqipment
  實現(xiàn)測量過程所必須的測量儀器、軟件、測量標準、標準樣品(標準物質)或輔助設備或它們的組合。
  我國《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最新版本同樣給出了術語“測量設備”的定義:
  6.6  測量設備measuring eqipment
  實現(xiàn)測量過程所必須的測量儀器、軟件、測量標準、標準物質、輔助設備或其組合。
  GB/T19022就是國際標準ISO10012,和JJF1001-2011一起,兩個標準都定義了“測量設備”,除了個別文字的差異外,兩個標準的定義并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其中與傳統(tǒng)的術語“計量器具”最重要的區(qū)別是,擴展到為了實現(xiàn)測量過程所必須的“軟件”也是測量設備,為了實現(xiàn)測量過程所必須的“輔助設備”還是測量設備,為了實現(xiàn)測量過程所必須的由“測量儀器、軟件、測量標準、標準物質、輔助設備”中任意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東西“組合”在一起的系統(tǒng)同樣也是測量設備。
  由測量設備的定義,自然而然、非常容易地可以斷定某老師看不上眼的那個“做為輔助工具的金屬鐵塊”的橋板必然是測量設備,由作為測量設備的“輔助設備”橋板和作為測量設備的“測量儀器”水平儀共同“組合”的測量系統(tǒng),當然也必然是一個全新的、完整的測量設備。這難道就是某老師所諷刺的“精神狀態(tài)的一種錯亂、幻覺”嗎?希望在討論技術問題時不必使用不應該使用的語言,這不利于技術討論,也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
167#
xqbljc 發(fā)表于 2012-11-25 13:29:05 | 只看該作者
看了165樓、166樓兩個帖子,給人感覺樓上某位除了欺騙大家外,應該是把其自己也騙暈騙慘了。
     “輸入和輸出”一般情況下,應該是針對電子設備、儀器來講的,竟然被樓上演繹、擴散至“任何測量設備在測量過程中都存在著輸入和輸出”,把一個金屬材料制作的輔助工具橋板也“戲說”成有什么魔力般的“感應”功能,有什么“輸入和輸出兩個端點”,“具備了測量設備所有的特性”,還能夠“輸入、輸出信息”......,大家都見過,也都使用過的輔助工具橋板,現(xiàn)經樓上給以癡人說夢、神乎其神般的描述,那還是一個工具嗎?豈不成了神話故事中法力無邊、神奇魔幻的“寶葫蘆”了嗎?!大家設想一下,樓上如此天方夜譚般的胡言亂語,如果其精神狀態(tài)還正常的話,有可能講出如此不靠譜的話嗎?!
       樓上盡管自稱只是一個企業(yè)分管幾何量計量的小頭目,口氣及做派卻霸道的很,別人不接受其毫無論據的所謂觀點,那就是什么“拒不接受新鮮事物的僵硬態(tài)度”、“不愿意接受新理論、新思維、新理念、新鮮事物,不愿意接受現(xiàn)代計量術語”、“拒不接受科學發(fā)展的新思想”.......,帽子之大、之隨意,仿佛握有生、殺大權似的,還知道自己姓啥名誰嗎?這樣素質的人竟然還是本論壇的什么版主,真是給聲譽相當好的論壇抹了黑。
       看到樓上關于“國家標準和檢定規(guī)程都一再強調,節(jié)距法測量過程中絕對禁止作任何調整”的說辭,懇請樓上把此原文給出原汁原味的“復制+粘貼”,因為大家都知道,對說實話會臉紅的樓上講過的話要打個問號,要有所警惕和防備的,其習慣性的說瞎話會臉不變色心不跳的。在此質疑樓上,那一個規(guī)程或標準在那個條款中有上述規(guī)定?規(guī)程或標準會使用“絕對禁止”這樣的術語嗎?規(guī)程或標準會在不給出“測量同一個被測截面時”這樣的前提條件下,做出上述規(guī)定或說辭嗎?樓上不要再拉大旗做虎皮,包著自己,嚇唬別人了,我已經,大家也會逐漸看透你的。
      至于樓上在帖子中胡言亂語的大談什么“測量設備”、“測量系統(tǒng)”、“組合測量系統(tǒng)”、“高度差測量系統(tǒng)”或“高度差測量裝置”這樣神話般的說辭,本人在今后將一概不予回應,由其自己在神話傳說的夢境中酣睡且夢游好了。
      對于樓上所謂“模擬式測量設備和數字式測量設備”的說辭,我準備從非技術層面和技術層面兩個角度來談,因為樓上先入為主、移花接木式的造謠惑眾是不能被允許的,也是應該讓大家看清其一貫造謠生事本質的,所以我首先從非技術層面將原文復制+粘貼自己和樓上的原文如下,供大家分析、參考、鑒賞:

      我在164樓關于模擬或數字儀器所談原話復制+粘貼如下:
      “SDS系列電子水平儀就是模擬數字線路的角度儀器”。

      樓上在166樓先入為主、移花接木式的造謠惑眾的原話復制+粘貼如下:
      “竟然把“SDS系列電子水平儀”這種典型“數字式”的測量設備稱為“模擬式”測量設備。......把數字式測量設備的“電子水平儀”說成是模擬式測量設備”。

     上面的兩個原話復制+粘貼,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樓上是如何將正確的描述“模擬數字線路的角度儀器”,給以先入為主、移花接木式的造謠惑眾“模擬式測量設備”的,在此質疑樓上:我有說SDS系列電子水平儀是什么“ “模擬”測量設備”這樣無知的話語嗎?這是否應屬大眾廣庭之下公然說瞎話呢?“數字顯示方式的數字式”與“模擬數字線路”有可比性嗎?你懂何謂“數字線路”,何謂“模擬數字線路”嗎?當大家都看清楚你從前所謂道貌岸然的表像后,這是否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呢?你是否應為自己經常性、習慣性的說瞎話有所自責,并公開道歉呢?我料定你不會也不敢正面回答上述質疑,因為你的個人素質太低,態(tài)度不端、學風歪劣,且“擰種”般的豪邁情懷決定了你實質上的自卑,和人格上的缺失。

     下面我再從技術層面對樓上所謂模擬式測量設備”這樣無知說辭給以解讀和評議,首先對樓上“模擬式測量設備的顯著特征是都存在著“標尺”(或圓刻度即表盤刻度尺,或直線刻度尺)”表示嚴重質疑(國外許多水平儀是指針+刻度盤讀取數據的)。我不想去說什么,請樓上將這樣所謂“特征”的技術依據給以原文不加篡改的明示,一句話,信不過你。
     所謂“模擬”或“數字”的對象一般情況下,應該是針對電子儀器或設備的電子線路來講的,淺嘗輒止來講述也應該比較簡單,信號接收和處理都是這樣,而數字電子線路(簡稱數字線路)應該相對比較復雜,功能比較齊全且先進,應該是“模擬數字線路”產品的替代產品。由于這些屬高等院校的專業(yè)課程,加之從事專業(yè)的區(qū)分,我不可能也沒能力談的過深,以免讓電子方面的專家恥笑,因為沒人像樓上那樣缺乏自知之明。
     下面使用一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也是工作、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手機來說明所謂“模擬數字線路”與“數字線路”的表像區(qū)別。我們國家1987年由南方某城市首先開始建立并使用手機(俗稱:大哥大),就是模擬數字線路的第一代手機(模擬制式),其功能主要就是通話;而后,該“大哥大”手機被普遍使用的2G手機替代,現(xiàn)在3G手機也進入市場及用戶手里,它們基本都是數字電子線路的手機(數字制式,GSM模式(2G)、WCDMA(聯(lián)通3G)、CDMA(電信3G)、TD-CDMA(移動3G)),其功能也由簡單的通話擴展為短信、接發(fā)郵件或瀏覽網頁、傳輸聲音和數據的速度提升、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總之,數字電子線路的手機相對于模擬數字電子線路的手機在智能化方面得到了極大地提升。
     我們再來看電子水平儀,國產SDS系列的第一代產品,其主要功能就是測量小角度和讀取有關的測量數據;而國產DL系列的就屬于非“模擬數字線路”的純“數字線路”電子水平儀,它除了具有SDS系列第一代產品的功能外,還具有存儲、調取、輸出數據、在rad及角秒單位間的改換、任意位置的置零、自動調整絕對水平零位、環(huán)境溫度顯示及期待的修正、測量數據手動或自動采集、測量數據遠距離的藍牙輸出和顯示(有線或無線)、示值誤差的自動校正等功能。我們國家在電子水平儀產品上是“模擬”和“數字”共存,著名的瑞士WEILE公司早在10年前,就淘汰了模擬數字線路的,而全部改由純數字線路的電子水平儀給以了替代。由于水平問題,我也只能談到上述這些,就是這些簡單的東西,毫不客氣的質疑樓上,你懂嗎?無知+無畏,造成樓上具有沒有不敢說的話的勇氣(傻氣),莫非其身上真就沒有“羞愧”的元素?所以,樓上應該反省并真正懂得“無知+淺薄+無畏”是丟人且恥辱的東西,盡管其可能會永遠“以恥為榮”。
168#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2-11-25 17:14:2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68# xqbljc

  鑒于某老師嚴重偷換概念,用“模擬數字線路的××儀器”偷換成我說的“模擬式測量儀器”,并且連最基本的術語都不清楚的情況,我不得不再浪費一點量友們的時間引用國家標準的術語。JJF1001-1998關于模擬式測量儀器和數字式測量儀器的定義如下:
  6.11 模擬式測t儀器是指:其輸出或顯示為被測量或輸入信號連續(xù)函數的測量儀器。
  注: 此術語只涉及輸出或顯示的表示形式,而與儀器的工作原理無關。
  6.12 數字式測量儀器是指:提供數字化輸出或顯示的測量儀器。
  注:此術語只涉及輸出或顯示的表示形式,而與儀器的工作原理無關。
  6.13 顯示裝置或指示裝置是指:測量儀器顯示示值的部件。
  注:2. 模擬顯示裝置提供模擬顯示,數字顯示裝置提供數字顯示。
    3. 由末位有效數字的連續(xù)變動進行內插的數字式顯示,或由標尺和指示器補充讀數的數字式顯示稱為半數字式顯示。
  上面三個術語明確指出模擬式測量儀器和數字式測量儀器“與儀器的工作原理無關”,只和“顯示”方式有關。模擬式測量儀器的輸出必然是“連續(xù)”的信息,數字式測量儀器的輸出必然是“數字化”的,因此是以末位數字為單位“間斷”的。提供模擬顯示的稱為模擬式測量儀器,提供數字顯示的稱為數字式測量儀器,提供數字顯示的同時又“由標尺和指示器補充讀數的數字式顯示”的稱為“半數字式顯示”的測量儀器。
  當有人說模擬式測量設備會產生估讀誤差時,某老師用“模擬數字線路”工作原理的儀器偷換成“模擬式儀器”,然后向別人提出“電子水平儀就是模擬數字線路的角度儀器,你來估讀一下看看”的無理要求,反譏別人“什么時候才能‘脫盲’且‘靠譜’呢?”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如果某老師真的不明白模擬式儀器和數字式儀器的區(qū)別,我當時認為需要“脫盲”和“靠譜”一點的倒應該是老師自己。
169#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2-11-25 17:53:0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guī)矩灣錦苑 于 2012-11-25 18:12 編輯

  關于“輸入”和“輸出”,我建議老師應該學習一下ISO9000和ISO10012的基本常識。
  9000族標準把過程方法納入我們各項工作的最重要的方法。ISO9000給“過程”的定義是“將輸入轉換為輸出的相互關聯(lián)或相互作用的一組活動”,其注1還說“一個過程的輸入通常是其它過程的輸出”。測量過程也是一種過程,是使用測量設備對被測對象實施檢測的過程,毫無例外也有其“輸入”、“輸出”、“轉換”。
  而測量過程的“輸入”、“輸出”、“轉換”正是通過測量設備來實現(xiàn)的。因此所有的測量設備毫無例外都存在著輸入單元(元器件、部件或結構)、轉換單元、輸出單元。在我169樓引用的模擬式測量儀器和數字式測量儀器的定義中,就非常科學地使用了“輸入”、“輸出”的術語。某老師只知道電學中的信號有輸入輸出,卻不明白所有的過程、所有的活動、所有的工作、所有的測量設備都有自己的輸入和輸出。卻反譏別人提出測量設備的輸入和輸出時是“無知+無畏”,甚至把作為測量設備的橋板蔑視到只是個“金屬材料制作的鐵塊”,把橋板對被測量信息的輸入、轉換和輸出嘲笑成“魔力”、“癡人說夢”、“神乎其神”、“天方夜譚”、“胡言亂語|”、“精神狀態(tài)不正常”、“不靠譜”,是不是某老師的確該進行一點……了。
  補充一點:JJF1001中定義的“敏感器”是測量設備的輸入單元,“顯示裝置”是測量設備的輸出單元。
170#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2-11-25 18:06:42 | 只看該作者
  關于術語“測量設備”的定義,我認為我在167樓定義的引用和解析已經非常清楚了,如果某老師仍然認為我說的“測量設備”、“測量系統(tǒng)”、“組合測量系統(tǒng)”、“高度差測量系統(tǒng)”或“高度差測量裝置”、“橋板也是測量設備”等是“胡言亂語”,并譏諷為“神話般的說辭”,“在神話傳說的夢境中酣睡且夢游”,那就由你吧,我不想再多說什么。
  本著誠心誠意、坦誠相待和有啥說啥的態(tài)度,最后我還是重復在165樓的那句話勸一下老師,聽不聽就是您的自由了:如果老師拒不接受現(xiàn)代計量最基本的概念“測量設備”,拒不接受輸入和輸出的觀念,不承認測量設備其實就是“輸入”被測參數信號,經過量值轉換、比較、放大處理,然后通過讀數裝置“輸出”測量結果,這個簡單到無法再簡單的道理。對這個主題那我就無話可說了。
171#
xqbljc 發(fā)表于 2012-11-26 09:04:59 | 只看該作者
大家看了樓上的3個帖子,不知道會是什么感覺,給我的感覺就是,除了空洞無味、色厲內茬、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幾個質問外,就是抄錄+抄錄某些文件,也不管這些抄錄是否與爭執(zhí)的問題相關聯(lián),應該是膽怯的原因,參雜的私貨越來越少,略有收斂,完全沒有什么個人的見解。原來,自己長時間在與一個無頭腦或有也不知道用其給以思維的人在爭執(zhí)啊。不應以樓上無頭腦或有也不會用其思維來給以“持強欺弱”,盡管這個“弱”與“腦殘”還是有所區(qū)別,但回復確實沒什么意義,由其“夢游”好了。
       對樓上3個帖子,兩處談到的“我不想再多說什么.......。我就無話可說了”的說辭。給他人感覺很可笑,不著邊或無關聯(lián)的話應該講了不少,有內容,有思維的話樓上由于水平原因也不會說。只是故作深奧狀的“我就無話可說了”的說辭,是否應做下述解讀:講粗話嗎論壇不允許,講實話嗎自己不習慣,講個人見解嗎自己沒有思維能力,講瞎話嗎基本都被人識破,繼續(xù)破罐子破摔今后在論壇也不好混了,所以,由于話多必失的緣故,”我就無話可說了”。
       盡管樓上在論壇散步了不少歪理斜說,但大家都有眼睛或頭腦,會識別也懂得思考,應該講某些人所期待的攪渾或誤導,應該也不會得逞。再繼續(xù)回帖,可就是得理不讓人了。
172#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2-11-27 01:09:3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guī)矩灣錦苑 于 2012-11-27 01:15 編輯

  好了,老師聲稱下一個帖子講述自己的理論好多天了,可是至今吾等仍不見蹤影,看得到除了諷刺、挖苦、謾罵之語有實際價值的東西實在是鳳毛麟角,這樣討論實在是沒有什么價值了。我的觀點也講得差不多了,聽不聽,采不采納,請老師自便吧,我該盡的心已經盡了。我還是用以前那個小故事的寓意,老師的“禮物”我一個不收,請自己處理吧。
  帖子量的確有點多,為了節(jié)省量友們看帖子時間,我把我和某老師在這個主題中170多個帖子的主要分歧點匯總如下,以方便量友們閱讀和分辨。此后如果xqbljc老師沒有什么新的有價值的意見,我將不再回復,也請老師諒解。關于這些分歧點其他量友有需要和我共同討論的,我仍舊一如既往,毫不保留,無話不說。

序號     分 歧 點 問 題              規(guī)矩灣錦苑的觀點              xqbljc的觀點

1   JJG117-2005公式(6)的系數1000該不該要?    已經錯了20多年了,應該取消          乘以1000是正確的,應該保留

2   直線度誤差檢測的節(jié)距法測量的是什么?      是某一受檢點相對前一個受檢點的高度      是兩個點的連線相對于水平面的傾斜角

3   節(jié)距法的測量基準是怎樣的?          前一受檢點是后一受檢點的測量基準,因此不統(tǒng)一   都是水平面,都是同一個測量基準

4   節(jié)距法為什么要對讀數值累計?         因測量基準不統(tǒng)一所以才用累計方法統(tǒng)一到起始點  反對規(guī)矩灣錦苑觀點,但至今未見說出原因

5   節(jié)距法使用的橋板是什么性質的東西?      屬于節(jié)距法必不可少的東西,因此屬于測量設備    只不過是測量輔助用的一個鐵塊

6   橋板與小角度儀的組合是什么?         兩個測量設備組合為測量系統(tǒng)仍是完整的測量設備  是各自獨立的,只有小角度儀是測量設備 

7   節(jié)距法在小角度儀上讀取的值分度值是啥?     分度值變?yōu)镵=τ·L,因此計量單位是μm      仍然是小角度儀原來的分度值沒有變

8   小角度儀(水平儀)分度值計量單位mm/m是啥?  是角度計量單位,與毫弧度(mrad)完全相同   什么單位也不是,只是個純數字1/1000

9   測量設備是否有輸入輸出單元?          所有測量設備包括橋板均具有輸入輸出單元    只有電子儀器有輸入輸出之說,橋板不可能有

10  “模擬式”數字式”儀器針對什么而言?   模擬式和數字式儀器是針對儀器顯示方法而言的     是針對電子儀器或電子線路而言的

11  模擬式測量設備的數據是可以估讀的嗎?       是的,可以估讀,因此存在著估讀誤差      不是,例如SDS系列電子水平儀不能估讀

12  符合最小條件的直線度誤差評定基準是什么?  評定基準只能有一條,是符合最小包容條件中的一條    是符合最小條件的一組平行的包容線

173#
xqbljc 發(fā)表于 2012-11-27 19:37:4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xqbljc 于 2012-11-27 19:40 編輯

樓上終于在為數不多的“不經意間”又一次講出還算靠譜的一句實話,“我的觀點也講得差不多了”。

     所謂“也講得差不多了”明顯就是言窮詞盡嗎!再繼續(xù)講下去,“無知+淺薄”的實質會讓大家看的更清楚,老是重復性的“復制+粘貼”也會更加暴露腹中的空空如也,習慣性的瞎話、先入為主的移花接木、爭執(zhí)問題的改頭換面、私貨的參雜以及裝模作樣的表象都將會暴露無遺,今后在論壇可怎么混呢?識時務者為俊杰,樓上選擇恰到好處的時機,虛晃一槍“不再回復”的離去,是聰明之舉,是恰當保留面子的唯一做法,說明其在論壇混了這樣長的時間,還是有其“訣竅”的。但是,人的離去,敲鍵盤留下“歪理斜說”的東西并不會抹去,那是個人的言談及行為軌跡(劣跡),所以,網絡是虛擬但也是實際的空間。

     對于樓上“不再回復”的離去,我十分贊賞和欣賞,不用再被其搔擾,可以有時間做自己喜歡且有價值的事了,也有時間靜下心來寫下面的帖子,以免被不懂也不會深究測量原理的他人“吾等仍不見蹤影”的說辭以借口。下面自己的帖子遲遲沒拿出來,除去被打擾外,應該就是論壇書寫數學公式的不便,及論壇無法描點作圖的困難。使用數學工具給以小角度測量原理分析、論證及推導,大家應該都記得數學課中一句話,“數缺形時少直觀,形離數時難入微”,當然身處異地,查找資料的困難也是一種制約,困難是有,但為了論壇中廣大對平直度測量有興趣的量友(與樓上的某個人及其無知、激將無關),自己會克服某些困難寫出并寫好后面的帖子。我可以斷言,樓上對測量原理性的基礎知識,由于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緣故(包括以顯擺為唯一目的),是無能力,也永遠不會去做這些基礎性扎實技術工作的。

     樓上在無聊的列出加序號的12個分歧點問題,及其雙方各自觀點的獨撰,應該講有些分歧點是客觀存在的,但大部分都是有文字修飾,掩蓋其歪理斜說實質的,還有就是先入為主、移花接木式的造謠惑眾,及無所謂什么分歧點,可做多種解釋或方便其詭辯的。雙方各自觀點的獨撰,對自己的進行文字美化、掩蓋等修辭,對他人的給以文字丑化、篡改等修辭,樓上應該講年齡并不大,但做文字游戲顯然是老手了,態(tài)度、學風不端釋然。我不想給以細說解釋或戳穿什么,相信大家眼睛可以看清,另外我在后面帖子的草稿中也恰巧談到了這些內容的部分,所以,樓上的歪腦筋或小兒科伎倆是不會如愿的。

     我堅信,樓上正、反兩方面的能力,除了暴露自己無知+淺薄+自卑.......外,都無法把論壇中此譚水攪渾。
174#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2-11-27 20:24:03 | 只看該作者
  對于老師一大堆毫無意義的言語,我不予回復,請諒解。因為我覺得我回復后,老師會有更多的低俗語言講出來,這太有損于老師在我心目中的“專家”和“老師”的形象,還是就此打住為好。
  為了有利于大家看帖子方便,有利于量友們探討這個主題,當然也有利于證明老師的確沒有任何“歪腦筋或小兒科伎倆”,證明老師的確不是“無知+淺薄+自卑.......”,有利于把“此譚水”澄清,如果老師認為我總結的12點分歧有誤,請老師把自己對這12點的看法直截了當表達出來,如果我總結的有遺漏,老師也可以加以補充。
  在此我只能期盼能直截了當,不必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以至于大家翹首以盼良久,老師也承諾“下一個帖子”要講述的大道理,已經N個下一個帖子了,至今仍鳥無音信,現(xiàn)在能夠看到的老師發(fā)表的帖子除了無意義的諷刺挖苦和謾罵以外,幾乎具有技術討論價值的語言寥寥無幾,實在是與老師的身份相差甚遠,令人失望。我重申如果老師沒有發(fā)表具有實際價值的帖子,我不再回復老師的帖子,這就算最后一個回復吧。
175#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2-11-27 20:44:12 | 只看該作者
  老師承諾許久的大作遲遲處在難產之中,有一大堆理由,這歸罪于別人的激將,歸罪于別人騷擾,是毫無道理的。我認為我們該都不是三歲孩童吧,還受別人騷擾和激將嗎?更何況下一個帖子即將發(fā)表是自己主動的承諾,并不是別人的要挾吧,歸罪于別人會讓人笑掉大牙的。
  至于論壇書寫數學公式的不便,及論壇無法描點作圖的困難,使用數學工具給以小角度測量原理分析、論證及推導有點難,等等一系列“原因”,也可能是事實,但也應該是早已預料到的,本不該說大話下一個帖子就拿出來。吾等只有耐心等待老師的大作問世了,希望能夠一周內,一個月內,最好不要一年后再問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2 14: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刘敏涛三级无删减版在线观看| 嘟嘟嘟www免费高清在线中文| 91在线亚洲综合在线| 成人自慰女黄网站免费大全| 九九热香蕉视频| 欧美综合成人网| 午夜男女爽爽影院网站| 青青青爽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无打码在线播放| а√天堂中文最新版地址bt| 日本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精品三级av无码一区| 国产午夜电影在线观看不卡| 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在线黄视频网站| 一道本在线观看| 日产精品一二三四区国产|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 三级黄色在线视频中文|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国产乱人伦真实精品视频| 91香蕉视频污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视频在线| 女人18毛片水最多| 三上悠亚伦理片| 我要看一级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 极端deepthroatvideo肠交| 亚洲明星合成图综合区在线|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在线看亚洲十八禁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果冻传媒| 日韩亚洲欧美综合| 久久综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最近日本中文字幕免费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