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根量棒,一個用千分尺校準,一個用測長儀校準。得到千分尺校準100.006mm U=0.005mm 測長儀校準100.004mm U=0.002mm 難道用測長儀校準的值不比你千分尺校準的值準確嗎?!!!不是更加可靠嗎?!!! 自己所舉的例子是用兩根相同準確度等級的量棒A和B,來對同一被測對象C的同一被測量進行測量。現在又開始扯用不同準確度等級的計量標準(千分尺和測長儀),來對同一被測對象量棒進行校準。誰告訴你不確定度小,準確度就一定高,或不確定度大,準確度就一定低呀?看看GB∕T 27418-2017《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和表示》是如何表述的吧:
a.png (138.65 KB, 下載次數: 216)
下載附件
2022-7-21 20:11 上傳
b.png (142.63 KB, 下載次數: 189)
下載附件
2022-7-21 20:15 上傳
準確與可靠是一碼事嗎蠢貨? 在實際使用量棒過程中,不用量棒修正值,能得到更加可靠的測量結果嗎?!!! 不修正,不一定能得到準確的測量結果,但不準確不代表不可靠。只要不確定度小,誤差穩定,它就是可靠的。不準確可以通過修正的手段提高準確度。不可靠沒法修正,只能改善測量過程的人、機、料、法、環。 蠢貨,測量結果與不確定度 一起使用 才能更加準確,可靠。 真是蠢豬,“誤差”與“不確定度”一起,才能定量表征測量結果的“準確”與“可靠”程度。 只用U,而不使用修正值,能保證量值傳遞準確可靠?!!!! 我說過U能保證準確程度嗎?U啥時候有定量表征準確程度的功能啦? 而在現實中,很多儀器無法使用修正值,或不使用修正值也能保證量傳比的情況下,你這蠢貨依然使用U計算這種行為,光增大測量風險,卻不保證量值準確,U越小,風險越大,測量結果需更加準確才能保證。而你這個蠢貨,只提高測量風險把U變小,而不提高測量準確性,你得到的測量結果還能可靠嗎?!!!!
看看GB∕T 27418-2017《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和表示》是如何說的吧:
c.png (271.17 KB, 下載次數: 228)
下載附件
2022-7-21 21:09 上傳
d.png (481 KB, 下載次數: 232)
下載附件
2022-7-21 21:09 上傳
是我故意縮小U增大測量風險,還是你為降低所謂風險而過于謹慎放大了U啊?我引用通過校準溯源所獲得的“現實的不確定度”,過分增大了測量風險了嗎? “最大允許誤差”本就不是C.2.2條所說的“由現實的方法評定出的不確定度”。你懂個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