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2-7-13 20:09 編輯
您總是說“測量儀器實際復現量值的不確定度”,何為實際復現量值?您使用實際值的不確定度去進行評定,卻使用儀器的標稱值/顯示值,這叫實際復現量值么?這時候標稱值復現了什么值??? “測量儀器實際復現量值的不確定度”其實就是被校儀器“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這個“校準結果”可以是該儀器的“示值誤差”、“修正值”、“未修正的示值平均值”、“已修正的示值平均值”中的任何一個。 為什么用標稱值時使用允差δ來評定?合格的儀器,其復現的實際值就在(標稱值±δ)范圍內。 我覺得不修正測量時,復現的實際值是在(“標稱值y+示值誤差E”±U)范圍內。δ是對E(一組誤差的平均值)的落點要求,而不是對這組誤差離散程度R的要求。比方說,某儀器的標稱示值y為100,最大允差δ=±1,實際誤差E(誤差的平均值)=+0.5,誤差的波動范圍R=1.6(從-0.4~+1.2)。那么用該儀器進行測量時,由于示值不穩定引入的不確定度區間半寬度(注:這里不是指“誤差引入的不確定度”,示值不穩定在修正測量與不修正測量中都存在,并且波動區間寬度一致)就應該是1/2R(0.8)(因不同器具而異),而不是|δ|(1)(不因器具而異)。 為什么用標稱值y的實際值ys(修正后)時使用實際值ys的U來評定?其復現的實際值y0在一定概率下就在(ys±U)范圍內,而不是(y±U)范圍內。您使用y,到底復現了誰啊。 這又是我們分歧之處。我認為此時的實際值y0應該在(“標稱值y-示值誤差E”±U)范圍內。與前者相比,區別就是“測量結果”(引號部分)的準確程度不同。前者(標稱值y+示值誤差E)為“未修正的測量結果”,后者(標稱值y-示值誤差E)為已“修正的測量結果”。
更正:倒數第三段以及最后一段中的“標稱值y+示值誤差E”,應更正為“標準值ys+示值誤差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