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0-3-6 23:24 編輯
大家看看11樓的規某人是怎么信口開河自拍腦袋胡編臆造的,讓我們來逐一揭穿他那不學無術的忽悠伎倆。 1、因此數字式儀器的讀數裝置有“分辨力”而沒有“分度值”的,模擬式儀器的讀數裝置有“分度值”而沒有“分辨力”。 JJG539-2016對象是“數字”指示秤,不存在“分度值”。但因為過去只有模擬式指示秤,大家習慣了使用“檢定分度值”,這個規程也就借用了這個術語,這個“檢定分度值”其實應該稱呼檢定時使用的“分辨力”。 那我們就拿JJF 1181-2007《衡器計量名詞術語及定義》來對照一下吧:
a.png (45 KB, 下載次數: 758)
下載附件
2020-3-6 23:09 上傳
b.png (22.32 KB, 下載次數: 783)
下載附件
2020-3-6 23:10 上傳
數字式儀器有“分度值”還是沒有“分度值”???說模擬式儀器的讀數裝置有“分度值”而沒有“分辨力”,不知道從哪搜出來的依據出此狂言??纯?/font>JJG 144-2007《標準測力儀檢定規程》是怎么表述的吧(注:這是我現在所能找到的比較全面的解釋,如果有那位量友有更好的資料,可以曬出來共享):
c.png (1.06 MB, 下載次數: 809)
下載附件
2020-3-6 23:12 上傳
模擬儀器有沒有分辨力呀?是不是規程起草人和審核人的天門都沒你規矩灣高???無論哪本檢定規程/校準規范,也無論是模擬儀器還是數字儀器,所簡稱的“分辨力”通常都是指JJF1001-2011第7.15條所說的“顯示裝置的分辨力”(即:能有效辨別的顯示示值間的最小示值差,也就是“測量儀器的分辨力”)。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指示表] 指示表估讀問題請教?主題欣賞一下規某人的丑陋表演。 第二,是“鑒別閾”與“分度值”或“分辨力”會不會相等的問題。因為“分度值”或“分辨力”是規定的固定不變的值,“鑒別閾”是隨不同個體或不同時間變化的,因此一般來說不相等,但也不排除有相等的可能性。因此JJG539的5.2條規定了“檢定分度值”的序列,這個大小不允許隨意更改,因為不需要檢定,后面就不會再規定對它的檢定方法。提出“鑒別閾”要求的是5.8條,要求被檢指示秤的“鑒別閾”不能大于1.4個“分度值”,即不大于1.4d。這就告訴我們“鑒別閾”與“分度值”(注:數字式儀器實際上是分辨力)是不同的概念,每臺被檢秤的“鑒別閾”都不相同,但無論怎么變都不能>1.4d。因此在7.5.13條詳細規定了對“鑒別閾”的檢定方法。 第三,“鑒別閾”的檢定方法。用逐次添加,再逐次減少“分辨力”(規程稱“分度值”)的1/10(即0.1d),同時觀察指示秤,一旦發生變化,這個值就是其“鑒別閾”檢定結果。需說明的是:為節省檢定員工作量,規程給了個簡單方法,檢定時只需用(1-0.1)d和(0.9+0.1)d調整好1d的顯示值,再直接用1.4d的砝碼觀察指示秤,只要讀數發生變化,就判其“鑒別閾”合格,否則判為不合格,不必逐個添加或減少0.1d。 看看這位不懂裝懂的人在這里正經歪念。誰告訴你JJF1001第7.14條定義的“分辨力”是固定不變的呀?該條定義的注釋,你有沒有看懂???能固定不變嗎? JJG539第5.2條是“鑒別閾”的技術要求(極限允許值),第7.5.13條“鑒別閾”的檢定方法也根本不是他所說的開始用逐次添加的方法,而是逐次遞減的方法尋找向下的跳變點。規程的完整表述是:
d.png (599.92 KB, 下載次數: 780)
下載附件
2020-3-6 23:11 上傳
從規程的操作方法可知,他是采用向下逐級遞減附加砝碼的方式,向下尋找并確定跳變點,然后從跳變點直接用極限值(1.4d質量的砝碼)去驗證“鑒別閾”是否滿足≤1.4d的要求(相當于用止通規去檢測孔徑大小是否合格),屬定性的檢測,并沒有檢測出實際的“鑒別閾”值(與題目所描述的方法完全不同)。也許最后施加1.1d或1.2d的砝碼,示值同樣會跳變到210g。規某人企圖用這種定性檢測的操作,來取代定量檢測的“鑒別閾”概念,可見其忽悠之心用到了極致。 樓主的題目明顯是標準的“鑒別閾”檢定方法,用1.6d檢定顯示值才變化,可認為用1.1d至1.5d檢定均無變化,因此其“鑒別閾”檢定結果就是0.6d=60mg。 你從題目的哪一點信息,斷定人家是用1.6d檢定顯示值才變化???題目說了用1.6d的砝碼嗎?純粹就是不懂裝懂的胡說八道。是我沒有誠心參與技術討論,還是你承心惡意的在這里忽悠誤導??? 順帶提一句,10樓除了挖苦諷刺和謾罵,學習態度惡劣,也沒有參加技術討論的真心,此人的很多計量基本術語都習慣于概念混淆,對其許多概念錯誤我都給予了指正,10樓的概念混淆錯誤,我也指正過了,只是此人心里充滿惡意,死不認賬罷了,因此,由他去罷,恕我不再重復指正他了。
e.png (166.4 KB, 下載次數: 699)
下載附件
2020-3-6 23:13 上傳
f.png (191.57 KB, 下載次數: 772)
下載附件
2020-3-6 23:13 上傳
這都是出自誰的口啊?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我不以截圖方式貼出來,指不定就會說是我捏造的。到底誰概念混淆啊?你大糞澆(教)屎還好意思在這里指正別人,自臭不覺吧。 實際上,根據樓主題中操作過程的表述,個人認為四個選項都不是。根據JJG539-2016《數字電子秤檢定規程》的表述(見下圖),實際上是為了獲得500g測量點的化整前的示值P(500g+0.5×0.05g-0.06g=499.965g,只不過他用的是0.2d(10mg)的附加砝碼),據此可求得該檢測點化整前的“示值誤差E”(E=P-L=499.965g-500g=-0.035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