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4-4-30 23:59 編輯
回復 62# 規矩灣錦苑
根據資料的介紹,上表是評定示值的不確定度,下表是評定示值誤差的不確定度。那么錯誤就出在上表只能作為該規格型號測量設備的重復性或一致性分析使用,不能用作示值的不確定度評定結果,也不能作為示值不確定度的一個分量。因為示值的測量模型已經清清楚楚告訴我們只有一個輸入量x,這個x只與計量標準有關,與被檢對象無關。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4-25 16:20
這與我所表達的意思又有偏差,上表中的實測示值都是從被校器具上讀取的,與它同時讀取的還有另一個值,那就是從標準裝置上讀取的參考值100。所以它并不是與被校對象無關。同一個參考值得到10個不同的測量結果,恰恰是由于被校對象的重復性所致(例如用標準砝碼去校準電子天平)。其實上下兩個表所表示的意思是一樣的,只不過下表是以示值誤差的形式表達而已。 我說示值測量模型y=x是誤差測量模型Δ=x-x0,當Δ=0時的特例。但同時還指出了,前者只適用于被測對象的量值是未知的,且被測對象也沒有示值輸出的情況。我們將后者轉換成示值的形式:x=x0+Δ,這個測量模型適用于標準裝置和被校對象兩者都有示值輸出的情形,盡管有可能出現Δ=0的情形,但仍與前者是不同的。不確定度本身就是與誤差大小無關的量,并非向您所說的“Δ=0時,意味著Δ不存在不確定度。”Δ等于零,它的不確定度仍然存在。不確定度是一個離散性指標,并不會隨誤差的大小而改變,也不會隨著誤差的修正而減小或消失。Δ=0,并不意味著等號兩邊的不確定度會相等,這就是兩者的根本區別。前者由于被測對象的量值未知,且被測對象上也沒有示值輸出,所以只能在標準裝置或測量設備上讀數,因此它評出的不確定度是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而后者的被校對象有示值輸出,且需同時在標準裝置和被校器具上讀數,因此它評出的不確定度不是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而是被校對象在該被校點(示值)處的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或稱復現量值的不確定度,類似于CMC,但不完全相同),與誤差的不確定度應該是一致的。它與誤差的大小沒有任何關系,它只表示被校器具在該示值處所復現的量值(或誤差值)所不能確定的區間半寬度,與誤差的大小或是否修正無關。舉一個通俗形象的例子或許更有助于理解:用電子天平對一未知重物進行稱量,所得到的是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而用標準砝碼對該電子天平進行校準,雖然操作過程相同,但后者得到的是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或者叫該電子天平在該被校示值處復現量值的不確定度)。前者如果電子天平未經檢定/校準,則無法獲知測量誤差,從而也就無法對測量結果進行修正。但并不能因為測量誤差不確定,就說不確定度也不能確定。那是準確度的事,與可靠性不可混為一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