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徑千分尺零位誤差是指被測量為零值時千分尺偏離零位示值所造成的誤差。當千分尺示值誤差一定時, 零位誤差越大, 則測量結果的示值誤差就越大。千分尺的零位誤差是千分尺示值誤差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見, 只有正確調整千分尺零位, 才能確保測量準確無誤。產生千分尺零位誤差的原因很多, 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使用千分尺時, 一般用手握住隔熱部位, 如果手直接握住支架或校對量桿, 就會因溫度的變化而增大零位誤差。
2.校對零位時, 要使用測力裝置而不可轉動微分筒, 千分尺測量軸的中心線要與量桿的長度方向一致, 不可傾斜; 用量桿校零時要處于靜態;
在校零時要緩慢地轉動測力裝置。
3.千分尺校對量桿直接參與千分尺的零位調整, 所以量桿本身的誤差直接影響千分尺零位誤差的大小。在實際工作中, 千分尺調整零位使用的校對標準是采用量塊和校對量桿, 而這兩種方法造成的零位誤差是不同的, 兩者之間的準確程度相差很大。用量塊調整零位時, 檢定某尺
寸的示值誤差為+2μm, 而用量桿對零時, 示值誤差就可能為+0.4μm, 甚至更大。因此, 在檢定千分尺時為了保證受檢千分尺檢定與使用的一致性,對于使用者用量塊校零的千分尺, 檢定時也要用量塊調整零位; 對于使用校對量桿校零的千分尺, 則先要檢定配套使用的校對量桿, 使其在合格的范圍內, 再用來調整千分尺的零位。千分尺在使用前, 一般要校對零位, 對于測量范圍為( 0~25)mm的千分尺, 在校對零位時, 應使兩測量面輕輕緩慢接觸; 對于測量范圍大于25mm的千分尺, 在校對零位時, 應在兩測量面之間放上尺寸為其測量下限的校對標準量塊或校對合格后的量桿進行校對。如果零位不準可進行調整,首先要使用測力裝置, 轉動測微螺桿, 使其兩個側面接觸后, 鎖緊測微螺桿; 若偏零線過大, 就需要用小起子將固定套管上的緊固螺釘松開, 并使測微螺桿與微分筒松動, 再轉動微分筒, 就能進行初步調整, 然后再用千分尺的專用小扳手, 插入固定套管的小孔內, 扳轉到固定套筒, 使固定套管縱刻線與微分筒上的零線對齊即可。此外還應注意, 調整零位時必須使微
分筒的棱邊與固定套管上的“O”線重合, 同時要使微分筒上的“O”線對準固定套管上的縱刻線。另外, 在使用量塊或校對量桿調整千分尺零位時, 應注意各自所用尺寸是不一樣的, 按等使用量塊,是用其實際尺寸, 若使用名義尺寸,應對零位進行修正。按級使用量塊是用名義尺寸。在使用校對量桿時,由于檢定規程中不要求有明確的檢定數據, 只要求尺寸在允許誤差范圍之內, 所以使用量桿校對零位是用名義尺寸。
作者單位【安徽省淮北市計量測試研究所 高燕】轉載于計量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