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要證明那個沒有給出包含因了的不確定度由那兩個分量合成前提下包含概率是約95 %且k=2就行了。本來就應該是Up給成了U,你又自證了一條瑕疵 你不覺得你問錯了對象嗎?《檢定證書》又不是我出具的,你應該去問該《檢定證書》的出具機構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憑什么你說“本來就應該是Up”就是Up啦?我為什么不可以相信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非要相信你呀?你以為你是誰呀。 是可以假設為梯形分布還是有一個分量占優勢時接近均勻分布,什么是大小不同,什么是有一個占優勢,弄明白了再來理直氣壯否定 什么是大小不同?什么是有一個占優勢?怎么定量界定?你不丟人現眼你到是說啊! 當然不是僅限于修正使用,所以他給出修正和不修正的不確定度 說了跟沒說一樣,與放P無異。 李慎安先生的例5(112樓截圖)給出了兩種計算砝碼標準不確定度的B類評定方法:第一種方法是用最大允差絕對值MPEV套算的方法,其前提是不知道砝碼的具體實際誤差(或修正值,下同),也不知道誤差的不確定度,只知道砝碼是經檢定合格的。你告訴大家,這種情況下,用戶如何去修正使用?這個用最大允差套算出來的所謂“標準不確定度”,是通過校準溯源獲得的,還是人為規定的、全世界都一樣的、合格計量器具不確定度的極限要求?與哪家檢定機構的人、機、料、法、環有嚴格地關聯綁定關系? 第二種方法是在砝碼的《檢定證書》中,已經給出了砝碼的“實際誤差”和“檢定結果的不確定度U”及包含因子k。直接用公式“u=U/k”進行B類評定,求得標準不確定度分量。 請問,第二種方法哪個標準里或哪本教科書里,規定了僅用于修正測量,不得用于不修正測量的限制性說明?JJF1059.1附錄A第A.1.1條和第A.1.2條的示例,說了這種B類評定方法僅限于用于修正測量,不得用于非修正測量嗎?
g.png (225.32 KB, 下載次數: 587)
下載附件
2024-4-16 17:47 上傳
李慎安先生的這段表述清楚地表明,修正僅僅是提高了測量結果的準確度(相當于將每次的測量結果在坐標軸上平移了修正值個單位),對測量結果的不確定離散區間的大小,不會有絲毫改善。更不可能有不修正的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必大于修正后的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的荒唐意思。 你有勇氣理直氣壯說出檢定證書不需要進行你所謂包括b)款至d)款所說的“計量確認”的確認 算你發出的檢定證書還需要確認什么?的驚世之問不算無知得理直氣壯 問你:是確認經檢定合格的計量標準器具不允許使用,還是確認經檢定不合格的計量標準器具可以繼續使用?這是哪家的計量標準?這已經是第三次問了吧,聽不聽得懂人話呀? 我們從來不對以檢定方式溯源的《檢定證書》進行計量確認。因為測量設備的“預期使用的計量要求”,與“法定計量要求”一致,所以才能以“檢定”方式溯源,否則就應該以“校準”方式溯源。所以“檢定結論”就是“計量確認結論”。在這種情況下,你愿意脫了褲子放屁做這種所謂的“計量確認”那是你的自由,沒有人會限制你。我就想看到有沒有經檢定合格不滿足使用要求,或經檢定不合格仍滿足使用要求的實際案例。有就直接把“計量確認記錄”曬出來給大家看看,無休止地癆談,有什么意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