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概念] 聽老師經常說萬分之五標準器最高可以檢測千分之幾的被...

 關閉 [復制鏈接]
51#
路云 發表于 2018-3-14 23:11:4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8-3-14 03:17 編輯

49樓某人胡編臆造編故事的水平都會如此的蹩腳,除了他自己語無倫次前后矛盾的胡亂瞎解之外,估計沒人能夠聽懂他在說什么。一會兒說三分之一原則是“U/MPEV1/3,一會兒又說三分之一原則是“U/T1/3,現在又說U/MPEV1/2”也符合三分之一原則。一會兒用半區間做分母,一會兒用全區間做分母。看到JJG875-2005《數字壓力計檢定規程》中“MPEV(計量標準)/MPEV(被校對象)1/2”的事實不滿足三分之一原則,便又開始施展移花接木偷梁換柱之伎倆,將其改編成“U/T1/4,仍然滿足三分之一原則。”意思就是說U/T1/4”比“U/MPEV1/3”還要小。你規矩灣以為這里是識字班啊,想忽悠誰呀?計量界啥時候有“U/T1/3”這么一個“規氏三分之一原則”呀?你千分之一點五的電阻計是根據哪個三分之一原則導出來的呀?

52#
oldfish 發表于 2018-3-15 10:20:30 | 只看該作者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8-3-13 18:28
  第一,用JJF1094規定的1/3原則來判斷檢定/校準方法的可行性,的確不會也沒有造成重大誤判,這是事實 ...

對于第三,我覺得您理解錯了,U和MPEV相比的1/3原則里,U和MPEV都是半寬。

MPE的表示大多都是帶正負號的,大多也都是對稱的,1094中寫的很清楚,MPEV是最大允差的絕對值,也就是說,MPEV是去掉MPE正負號的那個值,是半寬。

對應您回帖里說的T,T就是MPEV,而不是2倍MPEV。
53#
劉耀煌 發表于 2018-3-15 11:00:28 | 只看該作者
oldfish 發表于 2018-3-15 10:20
對于第三,我覺得您理解錯了,U和MPEV相比的1/3原則里,U和MPEV都是半寬。

MPE的表示大多都是帶正負號的 ...

T是tolerance(公差)。
54#
路云 發表于 2018-3-15 11:40:44 | 只看該作者

U/T1/3

計量界什么時候冒出了這么一個“測量設備的半寬度區間與被測對象的全寬度區間之比要不大于三分之一”這么一個“規氏三分之一原則”呀?還成天在這里不拿出任何證據無休無止的嘮叨個沒完,說別人不懂,參與本主題討論的量友,也只有他一人“懂”,純粹就是在這里“攪屎”。

55#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8-3-15 11:53:0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矩灣錦苑 于 2018-3-15 11:59 編輯
oldfish 發表于 2018-3-15 10:20
對于第三,我覺得您理解錯了,U和MPEV相比的1/3原則里,U和MPEV都是半寬。

MPE的表示大多都是帶正負號的 ...


  53樓的理解是正確的,T在幾何量計量中是最大尺寸減去最小尺寸,或上偏差減去下偏差,學名稱為“公差”,因此國際上用IT表示“國際公差”的公差帶寬度,IT1、IT7、IT10等分別表示1級、7級、10級國際公差。在其它計量專業領域,沒有“公差”和“公差帶”的概念,只有允許的最大值與允許的最小值之差,這個差值可用“控制限”表述,因此“控制限”這個術語可以適用于所有十大類計量專業領域,T就是被測量允許變化的區間“全寬”,而最大允差絕對值MPEV則是控制限T的一半。
  你說“U和MPEV都是半寬”,“MPE的表示大多都是帶正負號的,大多也都是對稱的,1094中寫的很清楚,MPEV是最大允差的絕對值,也就是說,MPEV是去掉MPE正負號的那個值,是半寬”,非常正確。但如前所述,T是控制限“全寬”不是“半寬”。當某個被測量允許變化的區間上下極限不對稱(絕對值不相等)時,例如JJF1099-2003就規定表面粗糙度樣塊的“Ra值對其標稱值的偏差不得超過+12%至-17%的范圍”。此時T等于上極限減去下極限((+12%)-(-17%)=29%),控制限半寬是(上極限-下極限)/2=14.5%,而不是允差的最大絕對值:MPEV=丨-17%丨=17%。
  對于54樓完全不懂三分之一原則,自己不虛心學習,還要在這里天天罵人,“純粹就是在這里攪屎”的“技術流氓”的帖子,就屬我不予理睬了。
56#
csln 發表于 2018-3-15 13:46:3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8-3-15 13:54 編輯

規矩灣所謂三分之一原則的來源?

看看到底有沒有這樣一個“規矩灣原則”

Mcp=T/2U         (T是被測量參數的加工或控制的公差范圍)

57#
劉耀煌 發表于 2018-3-15 15:37:58 | 只看該作者
估計規矩灣和我一樣,讀的是這樣的

1.jpg (189.35 KB, 下載次數: 752)

1.jpg
58#
路云 發表于 2018-3-15 17:10:47 | 只看該作者

參與本主題討論的眾多量友,在規某人的眼里,可以說沒有人懂他所謂的“規氏三分之一原則”。拿不出證據,理屈詞窮,無言以對。從頭至尾看看所有參與討論的帖子,看看大家都在說誰不懂裝懂,誰在大家提供的證據事實面前仍死不認錯的強行狡辯。自己滿口污言穢語,天天無理攪三分的找罵招罵,還要整天抱怨別人罵人。

JJF1094-2002根本就沒有任何條款規定了必須滿足“U/MPEV1/3”的要求,只是說如果滿足該要求,則可不考慮示值誤差評定的測量不確定度的影響,即直接根據測量所得結果進行合格判定。當不滿足該要求時,不能直接對測量所得結果進行合格判定。更沒有規某人所說的所謂“U/T1/3”這一“規氏三分之一原則”,這純粹就是胡說八道。

57樓量友曬出的截圖也清楚的表明,計量領域所說的三分之一是指計量標準與被檢器具的準確度之比,可以認為是“MPEV(計量標準)/MPEV(被校對象)≤1/3”,或者“U(計量標準)/MPEV(被校對象)≤1/3”,也有的標準說不確定度之比“U(計量標準)/U(被校對象)≤1/3”。總而言之,都是半寬度之比。從來沒有哪個標準里說“U/T1/3”叫三分之一原則,也只有這位學術無賴,才能夠想得出這種奇葩怪論,并且還要不知羞恥的信口開河、無休無止的百般狡辯。

59#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8-3-15 23:09:16 | 只看該作者
  “參與本主題討論的眾多量友,在規某人的眼里,可以說”像58樓這樣只會罵街不學無術的人的確不懂得三分之一原則。
  57樓量友拷貝的教材資料說得再清楚不過,上世紀八十年代原國家計量局推薦的測量能力指數Mcp的值也是來源于1/3原則。那個年代“測量不確定度”的概念尚未傳入我國,廣泛使用的是“極限誤差”,因此資料里提出了“精度系數”的概念。資料將“精度系數”定義為“測量極限誤差與公差的比值”,并指出1/3原則是“精度系數通常要保持在1/3~1/10范圍內”,強調這個1/3原則是“測量領域通行的慣例原則”。
  57樓資料顯示對于一般精度的檢驗與監控等測量過程,基本滿足要求的測量能力指數,原國家計量局推薦的是Mcp≥1.5,明確告訴我們控制限T是“公差”,是“允許誤差的范圍(全寬)”。很明顯Mcp=T/(2U)≥1.5轉換成U/T,就是U/T≤1/3。當取Mcp≥5時,就是U/T≤1/10,所以原國家計量局的Mcp推薦表告訴我們當Mcp≥5時,測量能力配置太高。因此測量能力指數與三分之一原則是同一個原則的兩種不同說法,作用完全相同,都是用來評判測量方案的可行性、可信性的。
60#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8-3-15 23:56:31 | 只看該作者
  56樓復制粘貼的所謂“計量檢測能力評價表”,不知道從哪里弄的,且不說連符號≥都錯誤地寫成≤,造成南轅北轍,這個評價表的數據也是非常不靠譜的,它絕不是原國家計量局推薦的“測量能力指數評價表”。
  估計56樓的這張表很可能是“過程能力指數Cp推薦表”,或稱“工藝能力指數表”,是用來評價工藝設計方案能不能用于產品加工的評價指標。即便是“工藝能力指數表”,其數據也是錯誤的,不妨大家可以查一下大中專教材《機械制造工藝》加以驗證。
  測量過程是用來評判產品質量或加工質量,用來評判生產工藝控制是否正常的,因此1/3原則不是生產領域的原則,而是測量領域的基本原則。人們要通過測量來評判生產能力,評判產品質量,測量過程的能力就一定要高于生產加工能力,因此即便工藝能力指數Cp≥1~1.1可“基本滿足”生產要求,而測量能力指數必須比它高一個等級。
  原國家計量局推薦測量能力指數Mcp≥1.5~2時為“配置尚可”,Mcp≥1~1.5時為“配置不足”,Mcp<1時“配置嚴重不足”。56樓能力在“基本滿足”時的最大指數是1.1,國家局推薦“配置尚可”的測量能力指數最小時1.5,1.1<1.5,這種測量能力指數的測量過程是絕對不可信、不可靠的,無論如何誤判風險都不能承受,Mcp≥1~1.1,連同56樓認為能力“合適”的Mcp≥1.1~1.3的測量方案,都必須廢止。
61#
oldfish 發表于 2018-3-16 10:32:54 | 只看該作者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8-3-15 11:53
  53樓的理解是正確的,T在幾何量計量中是最大尺寸減去最小尺寸,或上偏差減去下偏差,學名稱為“公差 ...

第三,“若當前某領域測量技術確保≤1/3(全寬≤1/6)”,這個“全寬≤1/6”是什么意思?怎么來的?
  答:其實我已經在論壇里多次解答過,現在就再簡單重復一下。
  所謂三分之一原則,可用不等式表達為U/T≤1/3,其中T為被測參數控制限(允許的最大值減去允許的最小值),U是所設計的測量方法擴展不確定度。在計量檢定中,測量設備的允差往往是相對于0對稱,常用允許誤差±MPEV表示。那么控制限T=(+MPEV)-(-MPEV)=2MPEV,代人JJF1094的U/MPEV≤1/3,即可推導出U/T≤1/6。這就是我說的JJF1094是用“半寬”描述三分之一原則在本領域的應用,換算為“全寬”選擇的比值適當向1/10傾斜的1/6。這是因為這種測量過程的風險大于一般產品的測量過程,因此選擇比值適當向1/10傾斜。

以上是您在46樓的回復,您看看紅色部分是不是自相矛盾了?

另外,1094中的1/3原則,是用U和MPEV相比,兩個都是半寬的概念,您的“全寬1/6”里為什么用半寬與“全寬”相比呢?為什么不是“全寬”與“全寬”相比呢?請問邏輯在哪兒呢?

62#
劉耀煌 發表于 2018-3-16 11:13:21 | 只看該作者
半寬與半寬比或者全寬與全寬比都是1/3,半寬與全寬比就是1/6了
63#
oldfish 發表于 2018-3-16 13:31:42 | 只看該作者
劉耀煌 發表于 2018-3-16 11:13
半寬與半寬比或者全寬與全寬比都是1/3,半寬與全寬比就是1/6了

半寬與全寬相比的道理在哪兒呢?
64#
劉耀煌 發表于 2018-3-16 13:58:49 | 只看該作者
oldfish 發表于 2018-3-16 13:31
半寬與全寬相比的道理在哪兒呢?

只不過是換算關系而已,純數學
65#
csln 發表于 2018-3-16 15:05:1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8-3-16 15:08 編輯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8-3-15 23:56
  56樓復制粘貼的所謂“計量檢測能力評價表”,不知道從哪里弄的,且不說連符號≥都錯誤地寫成≤,造成南 ...


56#提供的表是一個公共知識,在百度里搜測量能力指數就可以找到

多說無益,要用證據證明你說的對,而不是光用你自己的嘴證明,用你自己的嘴說一萬遍也沒用

要證明你所謂三分之一原則不是你杜撰的,很簡單,拿來證據,什么地方?什么文件、什么標準規定過?關于計量的而不是生產的半寬比全寬的三分之一原則?
66#
劉耀煌 發表于 2018-3-16 15:26:55 | 只看該作者
csln 發表于 2018-3-16 15:05
56#提供的表是一個公共知識,在百度里搜測量能力指數就可以找到

多說無益,要用證據證明你說的對,而不 ...

             老資料

1.jpg (239.21 KB, 下載次數: 830)

1.jpg
67#
csln 發表于 2018-3-16 15:43:48 | 只看該作者

問的是關于計量的而不是生產的,論壇里關于計量大家理解的內涵應該差別不大,就是指計量檢定/校準,不是生產,不是企業計量定級
68#
路云 發表于 2018-3-16 15:58:42 | 只看該作者

我已在51樓、54樓、和58樓,三度戳穿了規某人用生產檢測領域的“U/T1/3”(半區間與全區間之比),來曲解計量領域的“U/MPEV1/3”(半區間與半區間之比),以達忽悠之目的。其水平之低下、手法之拙劣、學風之惡劣、道德之敗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將“U/T1/3”這么一個“規氏三分之一原則”,拿到專業計量論壇里來兜售,既拿不出證據,又難以自圓其說,不懂裝懂,濫竽充數,企圖魚目混珠。

69#
劉耀煌 發表于 2018-3-16 16:13:5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劉耀煌 于 2018-3-16 16:26 編輯
路云 發表于 2018-3-16 15:58
我已在51樓、54樓、和58樓,三度戳穿了規某人用生產檢測領域的“U/T≤1/3”(半區間與全區間之比),來曲解計 ...


生產領域的 U/T<=1/3 并不是半區間與全區間之比!

2.jpg (74.87 KB, 下載次數: 696)

2.jpg
70#
劉耀煌 發表于 2018-3-16 16:48:44 | 只看該作者
三分之一原則來源的理論基礎

2.jpg (298.08 KB, 下載次數: 759)

2.jpg

2.jpg (287.18 KB, 下載次數: 773)

2.jpg

2.jpg (172.72 KB, 下載次數: 700)

2.jpg
71#
路云 發表于 2018-3-16 16:55:04 | 只看該作者

這張截圖從哪里能看出“U/T"不是半區間與全區間之比?

72#
劉耀煌 發表于 2018-3-16 17:02:5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劉耀煌 于 2018-3-16 17:07 編輯
路云 發表于 2018-3-16 16:55
這張截圖從哪里能看出“U/T"不是半區間與全區間之比?


測量極限誤差U與公差T的比值,U是全寬,T也是全寬

2.jpg (57.55 KB, 下載次數: 696)

2.jpg
73#
xqbljc 發表于 2018-3-16 17:12:44 | 只看該作者

        由上傳的某資料可以看出,所謂的“1/3基本原則”,就是“標準器同被撿計量器具準確度比值應保持1/3比例”,這個“1/3比例”是“通常”一般情況下的簡化選擇,所以將“1/3比例”人為上升拔高至什么“1/3基本原則”,而同阿貝原則、最小變形原則以及封閉原則相提并論,就完全錯誤且不倫不類了。大家還可以看出,“1/3比例”適用于“機械行業零件檢驗中”,胡言亂語的“適用于所有十大類計量專業領域”、“放之四海而皆準”完全就是不靠譜的屁話!
74#
劉耀煌 發表于 2018-3-16 17:20:40 | 只看該作者
xqbljc 發表于 2018-3-16 17:12
由上傳的某資料可以看出,所謂的“1/3基本原則”,就是“標準器同被撿計量器具準確度比值應保持1 ...

對于低精度測量、計量,測量儀器與被測量或者標準器與被檢計量器具準確度比值可以遠小于1/10,對于高精度測量、科學計量領域,測量儀器與被測量或者標準器與被檢計量器具準確度的比值可能連1/2都不一定能保證。
75#
路云 發表于 2018-3-16 17:26:25 | 只看該作者
劉耀煌 發表于 2018-3-15 21:02
測量極限誤差U與公差T的比值,U是全寬,T也是全寬

規某人所說的“U”可沒有“測量極限誤差”的意思,討論中也沒有誰將其視為“測量極限誤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16 03: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 国产成人教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不卡久久| 黄色91香蕉视频| 无翼乌全彩里番蛇姬本子| 内射老妇BBWX0C0CK| 99久久国产免费福利|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国产| 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 一边摸一边桶一边脱免费视频| 特级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精华av午夜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男男全肉高h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专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国产经典三级在线|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直播 |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小草|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神宫寺奈绪jul055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小说| 田中瞳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a在线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app| 毛色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koreanbjneat| 曰韩无码二三区中文字幕| 刚下班坐公交车被高c怎么办 | 波多野结衣一区| 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www.91亚洲|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网站| 免费看黄a级毛片|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好紧好爽欲yy18p| 久久综合欧美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