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4-7-13 07:46 編輯
- 比較誤差大小要看絕對值 - 表達一個人的經濟情況,在錢財的數軸上,正表示積蓄,負表示負債,這時,正負號有意義。甲+100萬元;乙+10萬元;丙-50萬元。財富排行榜:1甲,2乙,3丙。甲的錢最多,丙的錢最少,乙的錢居中。正負符號起重要作用。 - 現在比較他們財富的差距。1號統計員讓每人以自己為標準。于是得他人與自己之差,清單如下: 甲:乙―甲 -90萬元 丙―甲 -150萬元 乙:甲―乙 +90萬元 丙―乙 -60萬元 丙:甲―丙 +150萬元 乙―丙 +60萬元 - 2號統計員,著眼點是一個人與其他人之差,于是得另一清單。 甲:甲―乙 +90萬元 甲―丙 +150萬元 乙:乙―甲 -90萬元 乙―丙 60萬元 丙:丙―甲 -150萬元 丙―乙 -60萬元 - 各次計算差值的結果,列在數軸上,為: -150萬元,-90萬元,-60萬元,+60萬元,+90萬元,+150萬元 說三人財富的最小差值是-150萬元,這顯然是錯誤說法。 正負號的不同,不說明差值的大小,僅能說明以哪方為參考點。 差值的絕對值才表明差值的大小。+150萬元是最大差值,-150萬元的絕對值是150萬元,它就是最大差值。在這個題目中,就表現差值的大小來說,-150萬元與+150萬元的意義相同,作用等效。有個正號、負號,毫無意義;因此要取絕對值,即去掉正號與負號。 - 表明財富差大小的是財富差的絕對值。甲和丙的差距最大,以自己為比較標準,在甲看來是-150萬元,在丙看來是+150萬元。而當以對方為標準時,在甲看來是+150萬元,在丙看來是-150萬元,這里的正負號只表明以誰為標準,富與貧,不只取決于正負號,還有以哪方為標準。以自己為標準,負號表示別人貧,而自己富;以對方為標準,負號表示自己貧而別人富。 可見,表明差距大小的是絕對值,不能單看符號,只憑符號論差值大小,必然出錯。上例,不論表成-150萬元,還是表成+150萬元,都是最大差距。-150萬元與最小差無關。 用絕對值表達財富差,簡單而明確。三人間的財富差分別是150萬元(甲丙間)、90萬元(甲乙間)、60萬元(乙丙間)。財富差距的最大值是150萬元,最小差距是60萬元。 - 回到誤差問題。 誤差的概念,是個泛指概念。包括誤差元與誤差范圍的概念。這既是誤差概念的歷史,也是誤差概念的現實。 誤差元定義為測得值減真值的差值,它是誤差概念的物理基礎,也是分析計算的基礎。誤差元可正,可負,也可以是零。。 由誤差元構成誤差范圍。 誤差范圍是誤差元的絕對值的一定概率(99%)意義下的最大可能值。恒正。 誤差范圍是區間,誤差元是區間中的點;誤差范圍是集合,誤差元是集合的元素。 計量中有標準。標準的標稱值代表標準的真值。用被檢儀器測量計量標準,示值與標準標稱值之差就是示值誤差元,可正可負,也可以為零。 計量時的區間是示值的區間。以標準標稱值為中心的、以測量儀器誤差范圍的指標值為半寬的示值區間必定包含示值。也就是說,實測的示值在示值區間中,則測量儀器合格;如果有示值出現在區間外,則儀器不合格。 誤差量的大小,取決于誤差元的絕對值,而與誤差元的符號無關。 有兩個誤差元,+2mm和-10mm。有資深計量專家說:-10mm誤差小,而+2mm誤差大。這是錯話。該專家忘了誤差是差值,而差值的正負號,只表明計算差值的那甲乙二量,以哪個為標準,正負號與甲乙二量差別之大小無關。差值的絕對值才表明甲乙二量差別的大小。誤差量的大小,要看誤差元的絕對值。因此那項標有-10mm的誤差是大誤差,而標有+2mm的誤差是小誤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