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幾何量儀器] 平直度檢查儀的疑惑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qingqing_0610 發表于 2014-2-7 10:11: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請版主幫忙解答一下,應用平直度檢查儀測量平面度或者是直線度,測量結果和平面反射鏡的角度有沒有關系呢?或者說,平直度檢查儀是經過檢定合格的,如果把平面反射鏡的角度調一下,測量的結果還準確可靠嗎?
2#
xqbljc 發表于 2014-2-7 12:03:4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xqbljc 于 2014-2-7 12:13 編輯

被你稱作平直度檢查儀的的儀器,估計應該是哈量生產的分度值為0.005mm/m的自準直儀,一般只有哈量與前北量將分度值為0.005mm/m的自準直儀稱為平直度檢查儀或平面度檢查儀。

     一般來講,使用自準直儀測量平面度或者是直線度,測量結果和平面反射鏡的角度應該沒有關系,也就是一般不會影響你的使用,畢竟自準直儀是經檢定合格的,但反射鏡的反射面平面度,目前,省一級計量技術機構絕大部分還不具備非接觸測量的手段和能力。但“把平面反射鏡的角度調一下”的調整,應該在測量之前,而不是在某個截面的測量中間過程中。

      在調整平面反射鏡的角度時,應該注意下述幾個方面:

      1.反射鏡后面的四個螺釘,中間的一個是緊固反射鏡金屬套的,其余三個是用來調整反射鏡角度的(反射鏡與金屬套為一體);

      2.調整時應調整到反射成像位于視場的中間位置,即固定刻線分劃板5~15刻度的10刻度位置,讀數鼓輪大致處于500分度位置。此時,應目力觀察反射鏡面與自準直儀物鏡平行;

      3.調整完畢后,擺動反射鏡(或自準直儀)使成像位于視場內兩端的邊緣位置,觀察成像與指標線是否平行?如果平行,則調整完畢,如果有明顯的傾斜,則可能是反射鏡后面的四個螺釘用力不均,造成反射鏡金屬套變形(反射鏡也隨之變形),或者自準直儀燈源前的十字像分劃板傾斜,這就需要重新調整四個螺釘或調整自準直儀燈源前的十字像分劃板了,這將會非常麻煩了;

     4.調整或緊固反射鏡后面的四個螺釘,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三個調整螺釘受力均勻,調整完畢后,應將三調整螺釘的備帽固緊,另外中間那個緊固反射鏡金屬套的螺釘,也應該均勻受力,千萬注意,四個螺釘受力不均或受力過大,最嚴重的后果或導致反射鏡金屬套變形(反射鏡也隨之變形),甚至反射鏡的碎裂,那將比較難以補救了。

      不知你為何要“把平面反射鏡的角度調一下”,如果僅是反射鏡豎直面傾斜過大,反射成像跑出視場,調整不出,那么,哈量的自準直儀附件有一個自準直儀底部的調整座,應該是調整范圍比較大,可方便的用來找像。總之,調整反射鏡的角度,并不是一件比較簡單的事,如果你沒多大把握,最好還是由熟悉該儀器的同志來做這項工作。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3#
 樓主| qingqing_0610 發表于 2014-2-7 14:40:0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xqbljc


謝謝老師詳細的解答!
我說的平直度檢查儀就是哈量生產的分度值為0.005mm/m的自準直儀。
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將自準直儀送檢后,得到的檢定結論是合格,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平面反射鏡豎直面稍有傾斜,反射成像還在視場中,不知道這樣會不會影響儀器測量的準確度。我知道反射鏡后面的螺釘是可以調整反射鏡的角度,想把反射鏡的豎直面調平,所以想請教老師,是否可以自己調整過來。
通過您的解答,我現在已經明白了,謝謝!
4#
xqbljc 發表于 2014-2-7 15:23:4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 qingqing_0610


    經檢定合格的自準直儀,其反射鏡95%的可能是被遺忘了,畢竟絕大部分省級計量機構不具備手段和能力,本人在檢自準直儀的過程中,都是同時對反射鏡給以必要的清洗和調整。

    你提出的問題,已經自己動手解決了,我很高興。
5#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2-7 22:28:2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qingqing_0610

  關于“用平直度檢查儀(自準直儀)測量平面度或者是直線度,測量結果和平面反射鏡的角度有沒有關系,或儀器經過檢定合格,如果把平面反射鏡的角度調一下,測量的結果還是否準確可靠”的問題,我的看法是:
  首先要搞清楚你的平直度檢測選擇的方法是“直接測量法”還是“間接測量法”。平面度檢測方法分類請見GB/T11337-2004的5.1條。其中“直接測量法”見5.4條,“間接測量法”見5.5條,使用自準直儀的直接測量法是5.4.3條,使用自準直儀的間接測量法是5.5.2條。
  你看過標準后,自然就會得到答案是:使用自準直儀的直接測量法時平面反射鏡的角度對測量結果將產生影響。使用自準直儀的間接測量法時,只要“將自準直儀送檢后,得到的檢定結論是合格,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平面反射鏡豎直面稍有傾斜,反射成像還在視場中”,平面反射鏡的角度無論怎么樣,對測量結果都不會產生影響。
  既然你“知道反射鏡后面的螺釘是可以調整反射鏡的角度,想把反射鏡的豎直面調平”,有這個美好愿望就可以去試著調。因為這種調整沒有那么復雜和高深的技術,只要你注意用力不要過猛,慢慢試著調整總是可以調好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大多數情況下自準直儀都是與橋板組合在一起用于平直度間接測量法的,前面已經說過,只要在視場中還能夠看見反射回來的影像,就不影響測量結果的準確性(當然在測量過程中邊測量邊調整不行哦,呵呵)。因此,我鼓勵你大膽地學習和鍛煉,不用怕。
6#
 樓主| qingqing_0610 發表于 2014-2-8 09:45:5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 規矩灣錦苑


謝謝版主的講解與鼓勵!
7#
 樓主| qingqing_0610 發表于 2014-2-8 09:49:5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 規矩灣錦苑


謝謝版主的講解與鼓勵!
8#
xqbljc 發表于 2014-2-8 12:56:2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 qingqing_0610


    我過去多次講過:GB/T11337-2004是個面面俱到,但又極不甚解的技術文件。首先GB/T11337-2004對測量方法的分類就是這樣,涉及面廣,示意性質的圖或文字描述多,我們來看一下其對所謂的直接測量法是如何描述的吧:

   
   
     
    從所謂“光軸法”示意圖及文字描述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以幾何光軸建立測量基面”說明了測量基準是儀器的主光軸;“該方法適用于一般精度大平面的平面度誤差測量”說明了其不適用于高準確度的平面度測量;由示意圖21及后面的注釋再來看一下:“瞄準靶”的注釋說明不是自準直儀的反射鏡,而是帶刻度的測繪儀器附件光靶,從準直望遠鏡的注釋可以看出,測量儀器不是樓主談到的哈量自準直儀,而是象我們經常使用的精密測角儀的平行準直望遠鏡類別的計量儀器,或者帶讀數裝置的測繪專用平行光管、經緯儀、準線儀、全站儀等,由后面的文字注釋“測量基面由平面掃描儀形成”,以及示意圖21儀器上方的旋轉指示線可以斷定,使用的測量儀器絕不是LZ所談的自準直儀,畢竟,自準直儀無法讀出“直接獲得測得平面各點坐標值”,再者自準直儀也不具有旋轉功能;所以,我們從示意圖及文字描述中可以清楚的判斷到,使用的測量儀器是平行準直望遠鏡類別的計量儀器,或測繪儀器,或某些測繪儀器的組合裝置,與樓主提到的哈量自準直儀毫無瓜葛。

     綜上所述,使用所謂的“直接測量”方法,“平面反射鏡的角度對測量結果將產生影響”的說辭,相對樓主提出的問題,完全就是張冠李戴。

     自準直儀的附件反射鏡的調整到底是“沒有那么復雜和高深的技術”,還是我所談的各種分析狀況及注意事項,由樓主自己去認識和體會,親自動手調整一下,增強自己的動手能力,與考慮的盡可能周全一下,并不矛盾。樓主自己已經“明白了”,這就好。

     GB/T11337-2004的前身是GB/T11337-1989,是由成都工具研究所編寫的,其隸屬于原機械工業部。現在與自己多次合作,也非常熟悉的計量人士也參與其中,我只能表示遺憾,不多說什么。
9#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2-8 17:19:4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 xqbljc

  說GB/T11337-2004的前身是GB11337-1989(樓上多了一個T)是對的,但說“是由成都工具研究所編寫的”完全是違背事實的瞎說一氣,工具研究所與中國計量院歷史上是從同一個研究機構分離出來兩個兄弟單位,具有極高的科研和技術水平,但它的的確確壓根就沒有參加過該標準的起草工作。既然該研究所現在仍然與你“多次合作”,我相信只要你直接問問合作者他們研究所是否真的參與過GB11337-1989的起草工作,就萬萬不會講出你的這個謠言了。你說的這個謠言目的是什么?難道說工具研究所沒有水平?因為工研所起草的標準水平就低嗎?其實根本就沒有必要糾結是哪個研究機構組織的國家標準起草工作,無論哪個研究院組織的起草工作,都改變不了GB11337作為國家標準的地位,都改變不了GB11337-1989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填補了形位公差國際標準中的一項空白的作用,低估該國家標準作用的情緒并不是一個科技工作者所應有的正確的態度。因此,“表示遺憾”的不是老師您,而應該是作為學生的我們普通計量工作者。
  從8樓的帖子可以看出,老師您并沒有真正理解什么是直接測量法什么是間接測量法,對什么是直接測量法中光軸法也并不了解其真實內涵,所以才會發出“瞄準靶不是自準直儀的反射鏡”,“測量儀器不是哈量自準直儀,而是精密測角儀的平行準直望遠鏡類別的計量儀器,或者帶讀數裝置的測繪專用平行光管、經緯儀、準線儀、全站儀等”,“自準直儀無法讀出測得平面各點坐標值”等等感慨。豈不知自準直儀的反射鏡本身雖然沒有刻線(“靶”),“靶”卻在儀器內的分劃板上,儀器刻線會自動通過反射鏡反射回儀器視場中。老師只知道自準直儀沒有辦法“旋轉”360°“掃描”整個平面,卻不知可以借助于其各種反射鏡、棱鏡等附件改變光束路線瞄準平面上的各個方位以實現平面度測量。
10#
xqbljc 發表于 2014-2-8 22:01:23 | 只看該作者
樓上某位真無聊,將歷史上某個時期的“機械電子工業部機械標準化研究所”,稱為歷史上某個時期的成都工具研究所又有什么錯?這又怎么是瞎說一氣呢?你既然發現了網絡謠言,可以報警追查造謠者啊?用的著如此氣急敗壞嗎?與研究所的所謂合作應該沒有,本人也從未提及過與其有何合作,那只是你看不懂別人的文字描述罷了。要說有所接觸,僅是為了GB11337-11336-89的起草,湊巧1988年在山東的青島參加過他們召開的技術座談會。本人從未說過工具研究所沒有水平這樣的話,包括座談會上本人也沒有多講什么,畢竟那是搞標準的人的事,標準與規程在適用范圍、技術內容、側重點等各個方面差異很大,這些與我毫不相干,本人也沒有任何興趣。

    歷史上某個時期的成都工具研究所不僅參加了GB11337-11336標準的編寫,而且全國量具量儀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32)1988年成立就設在那里,歷史上的地址和郵編為:四川省成都市府青路二段24號 郵 編:610051,提醒樓上某位,新的網絡謠言又出現了,你應該也可以報警了。

     上述事情不想多說了,沒人去“糾結”標準的什么起草單位,也沒人去“改變”標準的什么地位,更沒人去“低估”標準的什么作用,是某個人太神經質了,太不了解歷史的演變了,還是我帖子中開始的那句話:真無聊!

     本人水平有限,確實不夠了解GB11337-11336標準中的什么“直接測量法”和“間接測量法”,只是看到標準中將“直接測量法”是以方法的名稱來淺嘗輒止的描述的,而“間接測量法”是以使用的主標準器名稱來淺嘗輒止的描述的。但是,盡管是示意圖,但標準沒有象某位人士那樣,將自準直儀與測微準直望遠鏡混淆起來,也沒有將自準直儀附件(反射鏡)與測繪儀器附件瞄準靶(光靶)混淆起來,示意圖中的這些,包括文字描述是非常清楚的,示意圖見下面:

      
      光軸法的示意圖及文字注釋
     
      自準直儀法的示意圖及文字注釋、

      上面的示意圖不是我的謠言,而是標準原汁原味的復制粘貼。

       我們再通過樓上某位自己的文字描述來看其不懂裝懂實質的:首先粘貼其原話“豈不知自準直儀的反射鏡本身雖然沒有刻線(“靶”),“靶”卻在儀器內的分劃板上,儀器刻線會自動通過反射鏡反射回儀器視場中”,首先自準直儀內部有固定刻線分劃板,有指標線分劃板,還有十字像分劃板,當然還有各種物鏡、物鏡組、轉向棱鏡、目鏡等,其通過反射鏡反射回來的象,在視場中就是一個綠色的十字像(俗稱小飛機),它是由燈源前的十字像分劃板反射成像在視場中,而絕沒有什么“儀器刻線會自動通過反射鏡反射回儀器視場中”,不多說什么了,我為與一個不懂裝懂的某位來談這些常識性的東西替自己感到悲哀。所以,不再去多談什么了,還是那句話:真無聊!

      某些人終于知道自準直儀沒有“旋轉”360°“掃描”的功能,但是卻不知道被稱作測微準直望遠鏡的測繪儀器(經緯儀、準線儀、全站儀包括某些計量、測繪儀器的組合裝置)確可以旋轉掃描,所以GB11337-11336標準中的示意圖,自準直儀與測微準直望遠鏡的示意圖是有區別的,文字注釋也是有所區別的。經常誤導他人的樓上某位,自己卻被自己的不懂裝懂誤導到了,應該是可悲且無聊的一件事情。

      不多講什么了,嗡、嗡、嗡的追身聲音讓人煩,大家包括自己都清凈一下多好!
11#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2-9 00:15:0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矩灣錦苑 于 2014-2-9 00:27 編輯

回復 10# xqbljc

  是誰“無聊”我并不想直接點出來,我只是希望不要說瞎話,不要歪曲事實。大家都可以查一下上世紀八十年代甚至更早一點的“機械電子工業部機械標準化研究所”,和“成都工具研究所”是一個單位嗎?
  機械工業部機械科學研究院、機械電子工業部機械科學研究院、機械委機械科學研究院等都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同一個單位,其下設機構有個機械標準化研究所,該單位地點在北京,成都工具研究所地點在成都,什么時候成都工具研究所也和機械標準化研究所變成一個單位了?什么時候成都工具研究所參加了GB11337-1989的起草了?你說的是事實嗎?既然你“從未說過工具研究所沒有水平這樣的話”,那么“多次講過:GB/T11337-2004是個面面俱到,但又極不甚解的技術文件”后,又說“是由成都工具研究所編寫的”,這些話是誰說的?意思是什么?難道成都工具研究所起草的標準就“是個面面俱到,但又極不甚解的技術文件”,就那么沒水平?
  盡管老師是平直度檢測知名的老專家,但能夠承認“不夠了解GB11337-11336標準中的什么直接測量法和間接測量法”也算是難能可貴,值得我們學習。既然如此就應該本著科學的精神和虛心的態度認真了解一下標準的內涵,而不是在尚“不夠了解”的情況下對國家標準妄加批評。只要你仔細分析一下標準的詳細描述,就會發現平直度檢測方法的分類界限與使用的測量設備根本無關,無論使用什么已知的或未知的測量設備,檢測方法分類都只在于測量基準的建立和使用方法上。
  直接測量法的測量基準一定是統一的,唯一的,即各受檢點相對同一個基準線(或者是同一個基準點、基準平面)讀數,因為是一個一個的受檢點直接相對于同一測量基準讀數檢測,形位公差標準頒布初期曾有平直度檢測老專家稱其為“一點法”;
  間接測量法的測量基準一定是變動的,每個受檢點的讀數基準都是不同的:
  以受檢點前面相鄰一個點為測量基準讀數的就是常說的“節距法”。標準上的水平儀法和自準直儀法借助于橋板的測量方法都屬于這種方法。這種測量方法必須包含一個受檢點和一個基準點,因此過去的一些平直度檢測老專家們稱其為“兩點法”;
  以兩側相鄰兩點連線為測量基準讀數的為表橋法和平晶法,以同一側相鄰兩點連線為測量基準讀數的為跨步儀法。這些方法因為離不開一個受檢點與兩個基準點,所以過去曾被平直度檢測的一些老專家稱為“三點法”。
  三種消差法則劃歸為“組合方法”。最后一種就是使用綜合量規的“量規檢驗法”(注:平面度檢測不存在量規檢驗法)。
  也許我“不懂裝懂”,但既然你知道“通過反射鏡反射回來的象,在視場中就是一個綠色的十字像”,那個“十字像”(當然并不僅限于十字像,也還有其他形式的刻線)不就是所謂的“靶”嗎?難道就不能對準這個“靶”讀數嗎?
  既然老師感到“嗡、嗡、嗡的追身聲音讓人煩”,想自己“清凈一下”,大可不必在這里表白。論壇從來都沒有強制哪個人必須閱讀。每個人都有閱讀和不閱讀的自由,每個人也都有自由平等發表個人觀點的權力,唯一不允許和不希望對別人不尊重,對別人挖苦諷刺,哪怕他的觀點是錯誤的,也應該善意地指出。我認為理不辨不明,通過大家充分發表意見共同討論才能夠提高認識,共同進步。我的態度仍然一如既往,對于我經歷過的,看到過的,聽說過的,以及我持有不同意見的問題,我肯定會毫不保留地提出來供量友們參考。
12#
xqbljc 發表于 2014-2-9 13:18:41 | 只看該作者
樓上某位口是心非,在喊著“其實根本就沒有必要糾結是哪個研究機構組織的國家標準起草工作”的同時,卻在標準起草單位這個問題上做足了文章,什么“說瞎話”了,什么造“謠言”了,并煞有其事的要追究所謂造“謠言”的目的,大張聲勢的落腳點,不就是要回避在技術問題上不懂裝懂、亂講一氣的尷尬嗎!不多講什么,樓上某位真無聊。

     做為標準的起草單位,就是歷史上某個時期的機械電子工業部機械標準化研究所,歷史上某個時期的成都工具研究所的同志也參與了起草,由于歷史的變遷,單位及人員的變更和調動,從現在的時期來講應該是機械研究院起草,1988年在青島某企業由他們召開的技術調研座談會上,座談牽扯的標準分別為GB4986和GB11337、GB11336,這些歷史本不想多講,畢竟對某個人來講就是“彈琴”,習慣于信口開河、瞎講一氣的某位是極不尊重歷史和事實的。另外需要說清楚一點,歷史上某個時期的成都工具研究所,現在的名稱為研究所有限公司,他們的行業地位為:機械工業量具量儀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全國量具量儀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SAC/TC132)、ISO/TC213《產品的幾何和技術規范及檢驗》P成員國內歸口單位......。至于樓上某位在9樓所言“工具研究所與中國計量院歷史上是從同一個研究機構分離出來兩個兄弟單位”的說辭,完全就是不顧事實和歷史的瞎講一氣。畢竟歷史上,工具研究所創建于1956年,1965年從哈爾濱遷至成都,隸屬于歷史上某個時期的原國家機械工業部,是我們國家工具行業惟一的綜合性科研機構......。“分離出來兩個兄弟單位”的說辭,也有其一定的道理,四海皆兄弟嗎。說到這里,我倒是反問樓上某位一句,“分離出來兩個兄弟單位”的說辭,是不是確切的符合歷史?是不是應該歸類至你所熱衷談論的“謠言”?應不應該追究該“謠言”的“目的?不多問了,樓上某位可對號入座了。鑒于糾結是哪個研究機構組織的國家標準起草工作,是樓上某位掩蓋其不懂裝懂、瞎講一氣、回避技術問題尷尬的遮布,本人不再參與其沒完沒了的“糾結”。

     基礎性的標準GB/T11337“是個面面俱到,但又極不甚解的技術文件”,這樣的看法有什么錯?畢竟是基礎性的東西,至于莫須有的“就那么沒水平”說辭,是樓上某位的肆意強加,本人沒有興趣,也從不評論標準,標準編寫的水平如何,是搞標準的人的事情,與我沒有一點關系,我只是提醒樓上某位要自重!自愛!

     針對樓上某位“平直度檢測方法的分類界限與使用的測量設備根本無關”的說辭,我們看一下GB/T11337,其在間接方法中,明確寫道為水平儀法、自準直儀法、
跨步儀法等,此問題,本人不屑于與其爭論,請樓上某位找標準起草人員糾纏。至于“檢測方法分類都只在于測量基準的建立和使用方法上”的說辭,本人根本就聽不懂這樣的天方夜譚話語,更不屑于說什么了,樓上某位繼續“夢話”。

    樓上某位“間接測量法的測量基準一定是變動的,每個受檢點的讀數基準都是不同的”的說辭,這與其過去的“以中間點為測量基準”的說辭,明顯就是自抽自臉的“自虐”行為,一個中間點怎么會“不同”?又怎么會“變動”?還是天方夜譚吧?!

     至于樓上某位沒臉正面回復其將自準直儀與測微準直望遠鏡、自準直儀附件反射鏡與測繪儀器附件瞄準靶,不懂裝懂混淆的事情,我也不想繼續揭短了,繼續其“一貫正確”好了,大家心知肚明也就罷了。

     樓上某位將哈量自準直儀反射回來的綠色十字象辯稱為“不就是所謂的“靶”嗎”,對這“靶”的稱謂本人表示理解,即使你稱謂十字象為“神七”也是你的自由,因為你從來不愿意好好講句正常人的話,請繼續“首創”。樓上某位所言“反射回來的象,在視場中就是一個綠色的十字像”,“(當然并不僅限于十字像,也還有其他形式的刻線)”,其在繼續著不懂裝懂,告知一下大家,“綠色的十字像”是特地針對樓主談到的哈量自準直儀來講的,包括北量、上機的自準直儀也是如此,如果是長光、蘇四光的自準直儀(平行光管),就是黑色的十字像了(細十字像),當然其指標線也就為雙刻線了;對于進口的自準直儀,反射回來的十字像也有紅色的,指標線為黑色的,這些與明視場還是暗視場有關,當然也有反射回來的不是什么十字像,而是充滿視場的明光......,不多去“買弄”了,大家了解一下即可,對某位來講,依舊是“彈琴”。所以,樓上某位,絕不是“也許我“不懂裝懂””,而是不僅不懂裝懂,且信口開河、敢于亂講一氣,本人依舊表示鄙視。
13#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2-9 22:54:2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矩灣錦苑 于 2014-2-9 22:56 編輯

回復 12# xqbljc

  北京的機械標準化研究所和成都的工具研究所是同一個單位的謠言被戳穿后,還要另提出“歷史上某個時期的成都工具研究所的同志也參與了起草”的謊言,讓我怎么說你呢?請不妨說說是哪位同志參與了起草呢?
  只要略加回顧歷史就可以戳穿這個謊言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形位公差系列標準陸續誕生,在國內國外計量界立即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形位誤差檢測方法研究熱。為了規范和指導形位誤差測量行為,國家隨后陸續組織了相關標準的制定,GB11336和11337平直度檢測標準的制訂當然也沒例外。平直度檢測標準的制訂班子由研究機構、大專院校和企業中從事標準化、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研究與教學和幾何量檢測的人員共同組成。眾所周知平直度檢測在當時并不是工研所的主研方向,因此兩個檢測標準的起草班子中并無工研所及其一兵一卒。有人睜著眼睛說瞎話還反誣他人“不懂裝懂、亂講一氣”,是“無聊”,實在令人瞠目結舌,真不知道這種行為算不算“不懂裝懂、亂講一氣”和“無聊”。
  兩個標準集中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當時的中國計量院、中國測試院、北京計量所等著名平直度檢測專家及著名大專院校和國內重點平直度測量設備制造廠的專家們給予了大力支持,大家不計名利和報酬,甚至有的全國著名專家不惜貢獻出自己的手稿,為的就是追趕被文化大革命耽誤了十多年的國際水平的共同夢想。由于該標準的先進性并填補了當時國內外同類標準的空白,因此獲得了國家部委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作為一個標準能夠獲得如此高的榮譽,恐怕國內并不多見吧?就憑你一句“是個面面俱到,但又極不甚解的技術文件”是絕然否定不了的。
  我說過標準由誰組織起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該標準是國家標準,代表了當時國內外的先進水平。至于工研所和計量院的發展史,還是由他們自己書寫吧。如果你實在感興趣,可以去追溯工具研究所和計量院包括國家計量局的前身是什么,它們是什么時候和怎么建立的。相信只要你認真查一下歷史,你一定會得到準確的答案,因為不是本主題帖的主要問題,恕我不多說了。
  至于我告訴你“檢測方法分類都只在于測量基準的建立和使用方法上”,你還是“聽不懂”,認為是“天方夜譚”和“夢話”,那就堅持你的意見吧。我覺得連什么是“測量基準”這個幾何量檢測最基本的術語都不清楚的老專家,又聽不得半點不同意見,拒絕接受科技發展的新觀念、新理論、新觀點,我只能無語。我只是提醒老師,科學技術總是在原有基礎上不斷發展的,遠古時期不能說“地心說”不對,但發展到“日心說”時代就必須糾正地心說中的錯誤,但發展到今天還能夠說“日心說”100%沒問題嗎?
  自準直儀顧名思義是自己發出“靶”的影像,“靶”也會自動反射回來,去掉最前面的“自”字的其它同類儀器就必須在儀器本體之外另有“光靶”。其實它們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均大同小異,這是從事幾何量計量最基本的常識之一。難道老師從事幾何量計量幾十年都不知道嗎?非要我點明嗎?
  正因為“間接測量法的測量基準一定是變動的,每個受檢點的讀數基準都是不同的”,所以才必須把某個受檢點為測量基準來統一各受檢點的測得值。對角線布點“以中間點為測量基準”對變動的測量基準加以“統一”,這是多么簡單的道理!難道老師為了自己的那點尊嚴也以“天方夜譚”為借口裝糊涂?
  至于準直儀、自準直儀一類的儀器,只要老師承認我在11樓指出的它們的“靶”的形式“不僅限于十字像,也還有其他形式的刻線”就行了,我并不與你在這種問題上爭高下,你愿意自己怎么“買弄”都行,畢竟其它形式還有很多,但本人決不“表示鄙視”,你完全可以繼續。唯一的希望是老師不要將這樣的惡言穢語強加于他人,技術討論還是應該心平氣和。
14#
xqbljc 發表于 2014-2-10 08:01:2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xqbljc 于 2014-2-10 08:25 編輯

樓上某位越來越無聊,表面看,帖子的文字不少,,實際上95%以上的篇幅就是在那里胡言亂語的編造歷史,以及無聊也莫須有的誣陷謠言。即使很少的篇幅涉及到測量技術問題,也是在那里胡攪蠻纏,不懂裝懂。鑒于95%以上的內容毫無回復的價值,本人不再參與糾結,不屑于搭理就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對很少篇幅涉及到測量技術問題,據理駁斥如下:

     到底是誰對“測量基準”這個術語自始至終都搞不清楚?相信大家應該會心知肚明的,按照樓上某位過去的說辭,"測量基準是儀器讀數的參考線",那么,這個“參考線”就應該是測量儀器固有的,或者是針對測量儀器來講的,既然如此,樓上某位“檢測方法分類都只在于測量基準的建立和使用方法上”,請問,測量儀器固有的東西還要再去“建立”?這是不是天方夜譚的胡言亂語?是不是不懂裝懂的歪理胡說?認為測量基準(參考線)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拍著腦袋瓜亂講胡解釋嗎?測量基準與什么“地心說”、“日心說”有絲毫瓜葛嗎?你正事不干,正常人的話不說,什么“新觀念、新理論、新觀點”,你還能扯到哪里去?還能繞到哪里去?這些不是不懂裝懂的無聊又是什么?!

     為了據理駁斥的方便,現將樓上某位談到測量基準的原話復制如下:
    正因為“間接測量法的測量基準一定是變動的,每個受檢點的讀數基準都是不同的”,所以才必須把某個受檢點為測量基準來統一各受檢點的測得值。對角線布點“以中間點為測量基準”對變動的測基準加以“統一”,這是多么簡單的道理!

      大家應該認真看一下上面這段話。“測量基準是儀器讀數的參考線”是樓上某位的原話,我們再看一下GB11336對“測量基準”是如何給以文字定義的:
      
      標準中的測量基線(測量基準)的定義,清楚的表明了測量基準是“在測量過程中”這個時期存在或使用的,與測量過程結束后的數據處理(評定)毫無關系,也就是講,測量過程結束后的評定已經不再存有或需要測量基準了;“獲得測量值的參考線”的文字描述,則進一步表明:測量值是由使用的測量儀器讀取并記錄的,那么測量基線(測量基準)只能與測量儀器有關或為測量儀器固有,與其它的什么“方法”或什么“受檢點”也是毫無關系。

      通過上面我們對測量基線(測量基準)的定義的解讀,對照樓上某位的胡言亂語來給以據理駁斥:“間接測量法的測量基準一定是變動的,每個受檢點的讀數基準都是不同的”,既然測量基準是測量儀器固有的,“在測量過程中”,當儀器保持相對固定(未在測量過程中給以調整)的情況下,測量基準怎么會因測量方法而“一定是變動的”呢?獲得的測量值是由使用的測量儀器讀取的,這應該沒有異議吧,那么,測量儀器固有的測量基準又與“受檢點”怎么會有一點點關系呢?既然沒有關系,應該是測量儀器的參考線(測量基準)又怎么會成為“某個受檢點為測量基準”呢?莫非“受檢點”也是測量儀器,且具有讀數的參考線和讀數的功能?這可太奇葩且不可思議了吧?!后面“對角線布點“以中間點為測量基準”對變動的測基準加以“統一””的話,就更加不靠譜了,“在測量過程中”,“中間點”也是測量儀器?也具有讀數的參考線和讀數的功能?“以中間點為測量基準”對大量的“變動的測量基準加以“統一”,這不就是講用測量基準來統一測量基準嗎,如此的說辭即使不繞嘴,但有這樣的事情嗎?測量基準是儀器讀數的參考線,“在測量過程中”,它只與使用測量儀器“獲得測量值”有關,它又怎么會有什么莫須有的“統一”功能呢?

     本人不想再談下去了,自稱資深計量人士信口開河、胡言亂語的解讀“測量基準”,表現出的完全就是不懂裝懂,不懂且口無遮攔敢編、敢造,還自譽為什么是“新觀念、新理論、新觀點”。正事的測量技術問題基本回避或托詞“不重復”、“不多說了”,無聊且胡攪蠻纏的話語是沒完沒了。這樣的什么管理團隊成員,確實給論壇抹黑丟臉!

     被樓上某位稱作“簡單的道理”確實并不復雜,但就是有人在不懂裝懂,在胡言亂語的誤導大家,還以此為榮講什么,是“三新”,應該是太缺乏自知之明了吧?!如此這樣,讓人鄙視,不受待見還有什么可唧唧歪歪的去抱怨呢?!

     樓上某位關于“自準直儀顧名思義是自己發出“靶”的影像,“靶”也會自動反射回來”的說辭,讓人真是受不了,自準直儀是由于其自準直原理而得名,怎么會“顧名思義是自己發出“靶”的影像”呢?把反射像改稱什么“靶”?或稱什么“其他形式的刻線”,本人就想知道,某位到底還會不會說正常人的話?如果你確實不會也不愿意像正常人那樣講話,大家沒有必要在這里無謂的耗費時間。

     下面將哈量生產的自準直儀光路示意圖粘貼如下,幫助大家認清樓上某位是如何在自準直儀與測微準直望遠鏡,以及自準直儀附件反射鏡與測繪儀器附件光靶之間搞不懂裝懂或蓄意混淆的,也由樓上某位自己告訴大家,那個自動反射回來的“靶”或什么“其他形式的刻線”在那里?以及分劃板和棱鏡等的區別都有什么?包括其各個零部件按正常人的稱謂應該是什么?........................

     
15#
xqbljc 發表于 2014-2-10 16:41:04 | 只看該作者
我在14樓的帖子,應該講已經對測量基準的定義給予了詳盡的解讀,并對某位不懂裝懂的瞎說一氣的歪理胡講給予了逐字逐句的據理駁斥,考慮到某位繼續胡攪蠻纏的詭辯,為了盡可能的不留下任何漏洞,再次對測量基準定義及理解 作如下解釋和說明的補充:

     GB113376標準中關于測量基線(測量基準)的定義,在文字描述上還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在測量過程中”,應該是指對被檢平面各個截面,使用測量儀器進行實際測量操作的過程,并在過程中,對獲得的“測量值”(儀器原始讀數值)給以記錄在案的這樣一個過程,也就是講,只有在這個“過程中”存有并使用過測量儀器,也存有并使用過測量儀器固有的測量基準;測量的實際測量操作過程結束后,后期的對記錄在案的“測量值”(儀器原始讀數值),給以必要的數據處理(評定),是根據某些準則或規定選定的評定基準進行評定的另一個過程,此后期過程,由于不再存有使用測量儀器獲得“測量值”這樣的實際測量操作,故:也就不再存在什么測量基準和莫須有的“統一”的說辭了。實際測量操作過程結束后的,對“獲得的測量值”(儀器原始讀數值)給以必要的數據處理(評定),,此后期過程只與評定基準有關,而與前期的測量基準沒有什么關系,提醒樓上某位不要在這里做測量基準與評定基準的不懂裝懂或蓄意的混淆,那樣做,沒有任何意義,也絕不會黑白顛倒,大家總歸會搞清楚的。

     測量基準是“在測量過程中”(實際測量操作測量儀器的過程),測量儀器固有的東西,該測量基準不會因什么測量方法或大量的“受檢點”而發生莫須有的改變;而評定基準是在“在測量過程中”結束的后期,對記錄在案的“測量值”(儀器原始讀數值),給以必要的數據處理(評定)另一過程中,根據某些準則或規定,確定評定基準的位置,此“位置”將因某些準則或規定的不同而發生改變,故:測量結果數值也會由于評定基準位置的改變而有所變化,該變化只與評定基準的位置改變有關,而與后期根本不存在的所謂測量基準沒有任何一點關系。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當大家對測量基準的定義真正搞清楚了,也理解了,那么,不懂裝懂的胡言亂語也好,胡攪蠻纏的詭辯也罷,即使故意的“攪混水”也無法得逞,上述的這些極其惡劣也不正常的東西,將統統不會再有任何市場。
16#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2-10 17:55:1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矩灣錦苑 于 2014-2-10 18:12 編輯

回復 14# xqbljc

  北京的機械標準化研究所和成都的工具研究所“是同一個單位”,和成都工具研究所的同志“也參與了起草”GB11336、11337標準的胡言亂語被戳穿后,其人在做了一番謾罵之后也就只能“不再參與糾結,不屑于搭理”而偃旗息鼓。
  “測量基準是測量時讀數的參考對象”這是眾所周知的,任何一個點、一條線、一個平面均可以被選作測量基準使用。從事幾何量計量幾十年的某專家把“測量基準”術語的解讀僅限于“測量儀器固有的參考線”,解讀狹隘到如此地步著實令人吃驚。如果解讀為測量基準就是“測量儀器固有的參考線”那么狹隘,當然勿需“再去建立”測量基準了。
  某老師說我說過“測量基準是儀器讀數的參考線”,請問“儀器讀數的參考線”與“儀器固有的參考線”是一個意思嗎?“測量儀器固有的參考線”顧名思義是固定在儀器上,或由儀器自身確定而不可更改的參考線。“儀器讀數的參考線”卻廣泛存在于宇宙三維空間,可以是一束光線,可以是一條水平線,可以是拉直的鋼絲,可以是任意兩個平面的交線(若刀口尺的刀口),……。
  “獲得的測量值是由使用的測量儀器讀取的”沒人會有異議,可是相對什么測量基準讀取的測量值卻大不相同。道理非常簡單,火車上某個座位相對于火車頭讀取距離測量值是多少米,相對于各火車站讀取距離就是不同(變動)的多少公里。放在橋板上的水平儀讀取的是橋板支撐點所在兩個相鄰受檢點的相對高度差,即其中一個受檢點以另一受檢點為測量基準的高度值。受檢點不斷改變,測量基準必然也不斷變化。“節距法”平直度檢測在實現了第一步布點采樣后,第二步的重要工作就必須將各受檢點讀數統一測量基準,以同一個測量基準計算出各受檢點的“高度”值,然后才能進行第三步平直度誤差的評定,這就是我一直強調的平直度檢測三部曲。
  既然老師認為我說的“簡單的道理”“確實并不復雜”,的確我就沒必要再把其中的道理簡單到什么程度了。還是重復那句老話,敬請老師遠離那些惡言穢語,惡言穢語不是討論技術問題的手段,也有損從事計量工作幾十年的老專家形象,而且最終證明自己確實錯誤的時候,這些惡言穢語也會自動回到自己身上。
  自準直儀之所以多了一個“自”字,大家都知道只不過其工作原理是建立在準直儀的基礎上,是準直儀的換代產品。兩者區別就在于光標或“靶”的刻線放在本體之外(例如放在反射鏡上)還是集成于儀器本體之內的分劃板上,其實它們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并沒有本質上的差別。既然是換代產品,自準直儀當然比準直儀更為方便。不同廠家生產的準直儀和自準直儀名字可能有不同,當然還會有不同的外觀,不同的靶,不同形式的分劃板刻線,但其工作原理卻大同小異,作為使用者并不從事儀器生產,沒必要去細研究。測量者手中有了自準直儀,也沒誰愿意再使用準直儀。至于類似于分劃板和棱鏡的區別,“靶”的“其他形式的刻線”還有什么樣式等,簡單到不能再簡單而且絲毫也不影響使用的問題,就留給想研究的人去研究吧。
17#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2-10 18:40:2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5# xqbljc

  我在16樓已經告訴你測量基準不一定是測量儀器所固有,如果你仍然認為測量基準就只能是測量儀器固有的參考線,那你就永遠也解不開“節距法”測量平直度的測量基準是變動的這個結。
  老師說“測量結果數值也會由于評定基準位置的改變而有所變化,該變化只與評定基準的位置改變有關,而與后期根本不存在的所謂測量基準沒有任何一點關系”,這一點還是基本上說到點子上了的。“評定基準”和“測量基準”本來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評定基準是規定的,測量者無權更改的,必須照辦的,測量基準則是測量者自行選擇的。評定基準是第三步平直度誤差評定時使用的,測量基準是第一步布點采樣時使用的,統一測量基準是第二步必須做的工作。最終測量結果必須使用經第二步統一測量基準后的測得值,再進行第三步用規定的評定基準加以評定才能獲得。“統一測量基準”和“用規定評定基準評定”是平直度檢測的兩個工作要點,缺一不可。實現統一基準后的“后期”,的確測量基準已經完成使命而不再“存在”了,即與“所謂測量基準沒有任何一點關系”了,只與評定基準密切相關。
  你說的好,“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當大家對測量基準的定義真正搞清楚了,也理解了”,只要你靜下心來認真研讀一下國家關于平直度檢測方面的標準,那么,“不懂裝懂的胡言亂語也好,胡攪蠻纏的詭辯也罷,即使故意的攪混水也無法得逞”,至于“極其惡劣也不正常的東西”,也就會“統統不會再有任何市場”了。
18#
深圳漁民 發表于 2014-2-12 14:47:09 | 只看該作者
版主和資深會員,有意思嗎?求你們給晚輩們留點兒好印象!
版主:標準中的光軸法所用的儀器確實不是自準直儀,你一定要在下面做一個轉臺也不是不可以。歷史上成都工具所不是從中國計量院分出來的,你可以去考證。
資深會員:GB/T11337歸口TC240,秘書處原設在北京的機械科學研究院,與TC240關聯的TC132設在成都工具所。11337作為一個檢測標準只能講原則,講原理,具體的檢測方法難以窮盡。這點和檢定規程卻有不同,檢定規程比較具象。對象不同重點也就不同,我想您一定能理解。非常贊賞您檢光管配套調反射鏡,本是“規定動作”,現在卻被遺棄了,前輩有義務傳幫帶啊。
在多處看到二位對平面度的討論,味道越來越怪,本不想多管閑事,實在忍不住出來相勸。我相信誰也不敢說自己對平面度的理解百分之百正確,所以還是求同存異為好,拜托,拜托!
19#
xqbljc 發表于 2014-2-12 16:30:27 | 只看該作者
編造歷史和事實的尖酸刻薄話語,本人不屑于搭理。那屬于自牽自韁繩的溜溜,至于是騾子是馬,本人不屑于踏“黑道”。

      樓上某位關于“任何一個點、一條線、一個平面均可以被選作測量基準使用”的說辭,是將自己錯誤的所謂“三新”理論,硬塞進了基本正確的文字描述中,一條線、一個平面可以做測量基準使用,但“任何一個點”在平直度測量中做為儀器獲得“測量值”(讀數)的測量基準,平直度測量相關的技術文件、教科書、技術資料中從沒有這樣的理論,應該屬“首創”的天方夜譚。大家都清楚,GB11336標準中有“測量基”(測量基準)的嚴格定義,GB11337標準中有“測量基”(測量基準)的嚴格定義,但所有的平直度測量相關技術文件、資料中,均沒有莫須有的“測量基”的定義或文字描述。樓上某位依然可以按“自稱”去堅持錯誤的東西,本人不想去參與其一貫的胡攪蠻纏。

     樓上某位虛張聲勢的對“儀器讀數的參考線”與“儀器固有的參考線”是一個意思嗎”的疑問,本人這樣講,看不出二者之間有什么意思上的不同,如果其確實看出的話,應該也可以直截了當的講出來,不必裝腔作勢的以提出疑問的方式給以正面回避,這也就是我多次指責其態度不端的原因,這確實不講究的,畢竟大家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樓上某位將“儀器固有的參考線”解讀為“顧名思義是固定在儀器上”,大家都清楚“固有”和“固定”(捆綁)的區別,名詞與動詞的不同,某位非要在光天化日之下,做如此不靠譜的解讀,確實居心叵測的。大家都知道,與儀器獲得“測量值”(讀數)有關的參考基線(測量基準)是“在測量過程中”,由自準直儀發出的沿直線傳播的一束光線(主光軸),是水平儀相對于自然水平面的水往低處流,氣泡總是處于最高位置這樣的帶有曲率半徑的水準泡原理,主光軸與自然水平面盡管是看不見摸不著,但只有它們才是節距法中儀器讀數的參考基線或參考基面(測量基準),而你瞎“扯”或瞎“繞”的非節距法中的測量基準“拉直的鋼絲”與“刀口尺的刀口”均屬于實物基準,是可以看得見,摸的著的。除了“儀器自身確定而不可更改的參考線”說辭,還是有其道理外,你又在胡攪蠻纏的“扯”和“繞”,當你詭辯不過去的時候,瞬間就可以“扯”或“繞”到什么“宇宙三維空間”......,本人和大家都清楚,如此不端的態度、惡劣的學風均源自你那臭名昭著的“自稱”這個自稱中的“擰”與“邪”均是讓人不齒的。而你卻恰恰豪情滿懷的以恥為榮,這才是做人的差距所在。

      樓上某位既然對“獲得的測量值是由使用的測量儀器讀取的”沒有異議,就應該懂得具體的測量操作過程就是使用測量儀器的過程,而測量基準只有在這個過程中存有或被使用。后面的獲得“測量值”的數據處理(評定)過程,就不應該再存有或使用什么測量基準了,莫須有的“統一”測量基準的所謂“三新”歪理就應該是不復存在了,這一切,當某位無法自圓其說時,瞬間又開始了“扯”和“繞”,請問:你“繞”到的什么火車頭、火車站是平直度測量中的“節距法”嗎?“節距法”是“動態測量”嗎“火車頭”或“火車站”是測量儀器嗎?你可以繼續無理詭辯,也可以繼續托詞不回答或什么不重復,但只要大家都搞清楚了,你還有市場嗎?!抱著你的“三新”理論繼續“扯”或“繞”吧,沒人愿意去改變你的“自稱”。

      “三部曲”的經就不要繼續念了,從某些量友的短消息中,可以看出,大家都知道這“三部曲”在論壇已經臭不可聞,大家也都認可了你的“自稱”,認識到了你的胡攪蠻纏,“顧名思義”自稱的話,應該是盛名之下名符其實的。

      自準直儀光路示意圖的解讀,由于被樓上某位認為“簡單到不能再簡單而且絲毫也不影響使用的問題”做托詞,繼續給以回避,大家應該會理解也諒解的。本人將在今后抽出專門的時間給以解讀或基本常識性的說明,以滿足有需要的量友們參考或借鑒。
20#
xqbljc 發表于 2014-2-12 17:23:1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xqbljc 于 2014-2-12 17:38 編輯

回復 18# 深圳漁民


     發完帖子,才看到18樓的帖子,記不清是在2003年還是2008年我們曾在一起開過會,當然,緊張的會議應該沒有時間過多的什么交談。

     對于18樓談到的事情及批評,個人認為是實事求是的,也是非常中肯的,我完全可以接受,并在今后給以注意。

     本人從不認為自己對平面度測量的理解百分之百正確,而且是錯誤很多。比如講在mm/m到底應該按JJF1001中的3.2.6換算因子來認識,還是按角度計量單位來理解,自己受某幾位前輩的影響,在幾十年的專業計量工作中一直是按后者來理解認識的,并在2007年的全國幾何量專業會議上面對近200名幾何量專業的工作者也是這樣宣貫的,當現在自己通過學習提高,有了新的認識后,一直在為當年無意識間的誤導感到痛心,所以,,才應該也完全有必要將這個原則問題理論清楚。

      總之這個世界上,“一貫正確”的東西是不存在的。

     不多講什么,謝謝18樓。
21#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2-13 02:10:4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8# 深圳漁民

  你的批評是正確的,的確是這種討論“味道越來越怪”。技術討論本來就應該心平氣和,各自講述各自道理和證據,可是有的人就是喜歡挖苦諷刺和謾罵,一方面表示接受18樓的意見,咱們前面的帖子惡言穢語就不說了,僅剛剛發表的19樓照樣就從一開頭反映出某種品德。什么“踏黑道”、“胡攪蠻纏”、“裝腔作勢”、“虛張聲勢”、“臭名昭著”、“讓人不齒”、“臭不可聞”、……充斥全篇,并沒有絲毫收斂。為了避免某人更劇烈的言辭和謾罵,使其心態稍微能夠平靜一點,19樓的帖子本人也就暫時不予回復了。
  你說得對,歷史上成都工具所不是從中國計量院分出來,因此我沒有說成都工具所是從中國計量院分出來的,我只是說“工研所和機械院的標準所是一個單位”和“工研所參與了平直度檢測國家標準起草”這兩句是謊話,立即招致惡毒謾罵不止,因此才又擺了一點歷史告訴他這是歷史事實。成都工具所和機械院標準所歷史上從來不是同一個單位,如果追根溯源到建國初期,說工研所和中國計量院曾經是一個單位卻還稍微沾邊。
  正如你所說,GB/T11337作為國家標準本來就是關于平面度檢測的基礎標準,而不是具體針對某一個品種產品檢測或計量器具的檢測,因此只能講原則,講原理,具體的檢測方法難以窮盡,只能用來指導具體的檢定規程、校準規范或測量規范,具體的操作方法由檢定規程、校準規范或測量規范去細化。
  可是有人卻極力貶低該標準“是個面面俱到,但又極不甚解的技術文件”,并與謊言“工研所參與了起草”相聯系,這必然會使人誤讀為標準水平低,工研所水平低。另外還將JJG117新版規程對舊版規程的糾錯與當前不良社會風氣相聯系,說起草人員是外行、新人、有某種目的,難道就因為新起草班子沒有了某人就那么差嗎?我鼓勵對新版規程提出改進意見,但我絕對反對人身攻擊,特別是沒有確切證據的人身攻擊。技術討論不應該涉及人事安排,不應該涉及人員和單位的水平高低,不應該挖苦諷刺和謾罵,大家應該一律平等,就技術問題討論技術問題,允許百家爭鳴,各抒己見。
  關于準直儀和自準直儀用于直接測量法時的確正如你說的不能“做一個轉臺”,但并不等于說不能用于平直度誤差的直接測量法。旋轉的目的是使儀器光束可以瞄準各個受檢點,準直儀和自準直儀完全可以通過其附件反射鏡、棱鏡等改變光束的方向來達到測量采樣的目的。
22#
xqbljc 發表于 2014-2-13 11:39:43 | 只看該作者
實際上,并不只是“對平面度的討論,味道越來越怪”,幾乎有樓上某位參與的討論,氣氛都不是很好,一個所謂的團隊管理成員,給論壇帶來了極壞的風氣,那就是:可以不懂裝懂,也可以胡攪蠻纏、東“扯”西“繞”,還可以斷章取義、尖酸刻薄......,總之,某位屢屢綁架論壇、制造事端,以維護其始終倡導的“潛規則”,正是由于某版主帶起的極壞風氣,許多技術討論一直處于很不正常的態勢下,包括有些量友不敢、不愿意、也不屑于談自己的觀點,還有些量友實質上遠離論壇,不屑于與某版主的壞風氣為伍,這在許多主題版塊冷冷清清表現的尤其突出。所以,某版主應該就是論壇的罪人。

    盡管有些量友告戒:好鞋不踏...(省略三字),但路見不平有人踏,畢竟,技術探討不可以黑白顛倒的,更不可以讓某位帶起的壞風氣在論壇暢行。

     爭論的過程可能有措詞尖銳、過分的事情,但唧唧歪歪抱怨他人的某版主,從來就不是嘴上省油的燈,其嘴上的無德以及尖酸刻薄,包括某些近似黑話,本人不愿意婆婆媽媽的重復,相信大家有目共睹。僅從其當初豪邁情懷的自稱“擰種”,就可以看到其人格的低下,這樣的“自稱”應該就是臭名昭著,也必須“臭不可聞”,否則,論壇永遠不會樹立正氣和良好的技術討論氛圍。

     無知或蓄意的編造歷史的糾纏,本人不屑于搭理,由其繼續無聊的去追查“謠言”即可。國家標準與國家規程、規范,沒有某位隨心所欲談到的,前者“講原則,講原理”,后者被指導后提出“具體的操作方法......去細化”這樣的一層關系。這還是某位不懂裝懂,善于想象的一貫拙劣思維或聯想。至于樓上某位誣陷別人認為“標準水平低,工研所水平低”,其盡可以去無事生非,本人自始至終不想也不屑于評論標準,還是那句話,那是搞標準的人事情,與本人沒有任何關系。另外,在JJG117規程修訂事情上,樓上某位表現的由其惡劣,誣陷他人“說起草人員是外行、新人、有某種目的”,請把這樣的原話復制過來,否則,就是無故制造事端和存心不良。“新起草班子沒有了某人就那么差嗎”的說辭,讓人憤慨,這某人是其自己?應該是不可能的事情,所處的位置及水平應該混不進去;是他人?樓上某位什么也不知道、不了解,本人至始至終沒有多談過這些事,即使談也不會選擇這樣的場合,由其不會與善于望風撲影、無事生非的制造事端的樓上某位來談,其就永遠一無所知吧,否則,其邪惡的想象、無聊的嘴,還不知道會制造出什么事端來呢!修訂規程的事,樓上某位就有點嘴德吧,免得給自己惹來一身騷。

     使用自準直儀用所謂的直接測量法(光軸法)的事情,樓上某位就不要不懂裝懂的亂說一氣了,心平氣和的回去再認真的看一下GB11336、11337,那里的文字描述及示意圖表明均不是自準直儀。對于這些常用的小角度測量儀器,你幾乎可以講一無所知。僅是習慣信口開河罷了,是你自己的無知以及不懂裝懂讓人鄙視。
23#
xqbljc 發表于 2014-2-13 13:49:5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xqbljc 于 2014-2-13 13:51 編輯



      對樓主提出問題涉及到的自準直儀光路示意圖以及某些基本常識性基礎知識的說明,僅滿足有需要的量友們參考或借鑒,不參與討論或糾纏。

     1.光源——比較簡單,不解釋;
     2.濾光片——綠色的光學玻璃,濾去雜光,使視場呈綠色,以避免視力的疲勞,該濾光片位于光源的前面,位置與示意圖中略有不同;
     3.十字像分劃板——有色的中間刻有十字像的光學玻璃,質量好壞,以及反射像的清晰程度,取決于所刻十字像邊緣的清晰程度,其位置在濾光片的前面,與示意圖中略有不同,處于物鏡的焦平面上,調整時可松開其緊固螺釘、打開儀器側板后進行前后位置或旋轉的調整;
     4.立方棱鏡——經粘合而成的光學玻璃轉向棱鏡,由光源發出的光經濾光片、十字像分劃板、棱鏡、兩個反射鏡、物鏡后形成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反射鏡上,并沿原路返回,經立方棱鏡轉向后,反射像(十字象)成像于固定分劃板上;
     5.固定分劃板——固定不動的,帶有5~10~15共10個刻度的分劃板,每一個刻度相當于測微鼓輪轉動一圈的100個分度,故10個刻度就是1000個分度,則該自準直儀的測量范圍為(0~1000)分度,考慮到其分度值為0.005mm/m,則測量范圍為(0~5)mm/m,相當于16″多,見同圖上面的圓視場圖;
     6.可動分劃板——也就是指標線分劃板,該分劃板與其金屬框與絲桿相連接,隨絲桿的轉動而移動,以瞄準反射像,由鼓輪獲得讀數,固定或可動分劃板由于不在一個平面上,故,會有輕微的視差,如視差過大,應調整其相對位置,因水漬或灰塵,需要清洗時,應注意所使用的清洗劑的選用及配比,防止兩分劃板刻度及指標線脫色;
     7.目鏡——觀察視場的玻璃鏡片,該目鏡有視力環調整,可根據個人視力的不同,調整視場的清晰度;
     8.測微鼓輪——讀取數據的微分鼓輪,每圈為100分度,每個分度為0.005mm/m,當指標線對準固定分劃板的5刻度時,測微鼓輪的0刻度應與其讀數指標線重合,當差值較大時,應對測微鼓輪的位置給以正確的調整;
     9.反射鏡——儀器內的反射鏡為兩塊,是為了改變光路,在保證焦距的前提下,使儀器的外形體積變小,以方便攜帶及使用,改變光路的兩塊反射鏡,可能會使出射光受損,但不影響使用就好,故許多高準確度的自準直儀將不會為縮小其外形體積,而加上這兩塊改變光路的反射鏡;
     10.物鏡——使光源過來的光變為一束平行光射出,該光束即為儀器的測量基準,物鏡為增加透光量,其表面有鍍膜,不可使用布等干擦,以免劃傷物鏡表面;
     11.水平調整板及調整手輪——哈量儀器獨有的附件,可用來調整儀器的俯、仰角度,比較方便;
     12.平面反射鏡——自準直儀的附件,反射鏡中心部位2/3D范圍平面度0.03μm,由于絕大多數省級計量機構不具備非接觸檢測手段和能力,該項目實際上是不撿的。平面反射鏡與測繪儀器的附件光靶不可混為一談,其將自準直儀物鏡射過來的一束平行光線沿原路返回,成像于儀器的固定分劃板上。平面反射鏡在水平及豎直面上的傾斜角度是可調的,通過調整后,使其平面垂直于光軸,調整的具體注意事項見2樓。

      上面談到的都是某些人認為的“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基礎知識方面的東西,本人也沒有再去查看相關資料或仔細給以文字斟酌,僅供有需要的量友們參考
24#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2-13 23:28:5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2# xqbljc

  是誰以諷刺挖苦和謾罵著稱于論壇,量友們自有共識,有的量友也不止一次地指出過,甚至有人的過分謾罵帖子也被論壇管理團隊的其他管理人員不止一次地刪除過。因此我認為每個人都沒有必要自我表白。
  勿需翻看其它主題帖,就以本主題帖為例,甚至僅僅就以19樓一個帖子為例,什么“踏黑道”、“胡攪蠻纏”、“裝腔作勢”、“虛張聲勢”、“臭名昭著”、“讓人不齒”、“臭不可聞”、……就不一枚舉。22樓說這些惡言穢語只是“措詞尖銳、過分”,這說明了什么?我認為把口出惡言穢語說成僅僅是“措詞尖銳、過分”的正常行為,這種說法本身就是不正常的行為。我認為我的回帖充其量不得已才點出老師說的不應該在技術論壇中該說的語句,指出這些用語的不當,如果老師認為我謾罵了你,本人歡迎你直接指正。
  關于JJG117-2013的“起草人員是外行、新人、有某種目的”原話復制問題,我相信老師在哪里說過自己心中有數,網絡上的白紙黑字,全世界都可以看到。畢竟說這些話不利于團結,也并不是技術討論關注的主要問題,我只能好心好意點到為止,老師愿意接受這個善意的批評就改正,不愿意接受就由你自便,還是不要復制吧。
  本人再次真心希望技術討論不要使用惡言穢語,不要謾罵,大家以平等的地位參加討論。如果老師真的平靜了心態,本人可以就平直度檢測的技術問題繼續和你討論。如果你仍然持有你在22樓所說的別人都“不懂裝懂”、“胡攪蠻纏”、“從來就不是嘴上省油的燈”,都是“邪惡的想象、無聊的嘴”,都是“一無所知”、“信口開河”、“讓人鄙視”,別人的說法都是“臭不可聞”,“讓人不齒”的“扯”或“繞”,那么這就是本人最后一次指著你的帖子的回復,從此可以不再直接回復你的帖子。但,本人不與你討論并不是不說話,本人仍將保持發表個人觀點的權力,無論對本人的挖苦諷刺和謾罵如何劇烈,在必要的時候仍將發表個人觀點,向量友們提供一個在對比中識別新舊和正誤觀點的,站在另一個角度上的看法。
25#
xqbljc 發表于 2014-2-14 13:28:29 | 只看該作者
樓上某位唧唧歪歪的抱怨讓大家見笑,在帖子的語言文字方面,某位不是已經意識到“每個人都沒有必要自我表白”了嗎?

      本人是有針對性的講過某位“從來就不是嘴上省油的燈”的話,這有以下隨手拈來的部分話語為證:“市井”、“潑婦”、“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讓人笑掉大牙”、“對付敵人的用語”、“污穢話語”、“低級庸俗”、“惡言穢語”......,至于樓上某位挑起“女人”話題,以及東“扯”西“繞”、斷章取義、尖酸刻薄等話語與學風問題,本人幾乎已經不屑于再去講了。上述這些,缺乏誠信的樓上某位應該是否認不了的吧?!所以,某位還是多看一下自己言行是否檢點,一味的指責、抱怨別人只會讓大家更加反感。

     樓上某位對于討論的主要問題,基本都是正面回避,其托詞就是沒有重復的“不重復”,或多說了的“不多說”.....,類似的極壞的風氣又發展到誣陷他人對JJG117-2013修訂不滿的原話“還是不要復制吧”,實際上樓上某位非常樂于制造事端,望風撲影的瞎講一氣,只是由于所處的“下里巴人”(自稱)的位置,由于對許多事情的根本不了解、不清楚,所以很難“興風作浪”罷了,既然沒有任何事實的“不要復制”深感無奈,你就消停一下好了,免得無信息來源的瞎講讓大家見笑,也免得無事生非惹一身騷。

      “就平直度檢測的技術問題繼續和你討論”的說辭,樓上某位真的沒有自知之明,不會再有人屑于與你討論了,實際上,當你報上自稱“擰種”的那一刻,就應該遠離這個毫無價值的所謂討論,由其橫行論壇,唱獨角戲的好。對于態度不端、學風惡劣的樓上某位,自己已經近一年的時間不再屑于“指著你的帖子的回復”了,某位的“擰種”風格“驅離”了不少的量友,你就自己與自己胡攪蠻纏去吧,沒人屑于再去搭理你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3 05: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视频| 2022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入口| 最近国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四虎影视8848a四虎在线播放| 97人洗澡人人澡人人爽人人模 | 暖暖在线视频日本| 制服丝袜怡红院| 色多多成视频人在线观看 |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呻吟| 91制片厂天美传媒鲸鱼传媒|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日本高清视频色wwwwww色| 人与动人物欧美网站| 青青青青啪视频在线观看| 处破女第一次亚洲18分钟|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黑人| 永久看一二三四线|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色吧亚洲欧美另类| 婷婷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 久草视频在线免费|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蜜桃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久久| 老子影院午夜伦不卡| 国产精品公开免费视频| 一本一道dvd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mv图| 亚洲综合网美国十次| 色妞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一二三四视频社区在线| 日本特黄特色aa大片免费| 亚洲成人xxx| 皇夫被迫含玉势女尊高h|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2018天天爽天天玩天天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