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3-10-2 10:56 編輯
致 星空漫步
我再說幾句。這個“游標卡尺的校準”,是不確定度評定的樣板評定,來頭很大。 1 這是歐洲認可合作組織搞的。此材料網上易查到。原文為:《Expression of the 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 in Calibration》European co-operation for Accreditation EA-4/02 2 它被載于中國合格性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 編譯《校準領域測量不確定度評估指南》(CNAS-GL09:2008)p42 3 它還被載于倪育才《實用不確定度評定》p150 -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倪育才說:這是實用評定,就是告述人們要實際應用。中國合格性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把這個材料放在叫做“指南”的文件中,就是指導人們要這樣干。你這樣干了,才能被認可;你不照辦,就不能被認可。 但是,人們要問:不確定度評定是必要的嗎? - 我認為,不僅是不必要,而且是不應該。浪費時間,浪費資源,都不該。但問題遠非浪費的問題。通俗點說,脫褲子放屁,是形容自找麻煩的很恰當的比喻;但如果有人為了不丟面子,而堵住那個下邊的排氣門,就是自己“作死”的嚴重錯誤了。 這個評定,堵塞了合格之門,對游標卡尺來說,就是“作死”。 先生講得很對,實測出的誤差0.1mm,就是由卡尺各種不完善造成的。這些不完善,就是誤差因素。計量工作的主要該研究的,是如何全面的暴露、體現誤差因素,不漏檢。卡尺檢定規程規定要多點測量(不少于6點),量塊要有不同的細分度等,都是必要的措施。在各種不同的儀器的檢定中,研究如何不漏檢是非常必要的。檢定還有一條戒律,那就是不能重計、多計。而不確定度評定,本身就是重復、就是多計,因而它是錯誤的。 - 仔細分析清楚一個案例,對我們認識一套理論十分重要。 這個樣板評定,其基本材料已交代的很清楚。被檢儀器:游標卡尺;規格:20分之一毫米細分度;測量點150mm。所用標準:一等量塊,誤差范圍0.5微米。 被檢對象的規格是50微米,標準的規格是0.5微米,誤差范圍之比q是1/100,在此條件下,一等量塊的標稱值對卡尺來說,就是真值。測出的0.1mm誤差值,就是真正的誤差,確定這個誤差的誤差就是量塊的誤差0.5微米,在此問題中,可以忽略。不確定評定,再把分辨力、重復性、機械不完善等拉出來,這完全是多計重計,是錯誤的。這個例子,因估計偏高,堵死了卡尺的合格之路,于是結果是全世界的游標卡尺都不合格(U95大于最大允許誤差,合格通道為負值,不可能有合格品),這當然是荒謬的。規矩灣先生從維護不確定度論的立場出發,把機械效應項估計的小些,于是就回避了卡尺都不合格的宭境。但是,這是掩蓋矛盾的作法。你只有把除標準以外的項都估計為零才正確,這等效于取消不確定度評定。 道理就是這樣簡單,不確定度評定,不搞不錯,搞了必錯。因為不確定度評定,評定的不是可信性,而就是把誤差項重復的算一算。 - 祝賀你,對不確定度有清醒的認識。我為有你這個同伴而高興。我們已有一些同伴,但還不夠多。我們要爭取更多的同伴。我們任重而道遠。同推行不確定度論的八個國際學術組織爭辯,是困難而又很有意義的。中國的計量人,要爭得在世界計量界的話語權。我確信,當前的這場爭論,是有歷史意義的是非之爭。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