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7-8-22 02:49 編輯
JJF1033所說的“計量標準”僅僅指“計量標準器和輔助設備”這兩項硬件嗎?“反過來計量標準的特性不一定是輔助設備的特性,也不一定是計量標準器的特性”。這句話還稍微沾一點邊,4.3~4.6條差不多就是你說的這個意思。 你在計量機構和計量技術機構上做文章是徒勞的。我們討論的“資格確認”指的就是對計量技術機構的資格確認,是政府計量主管部門(計量管理機構)對計量技術機構的資格確認,“檢驗檢測機構”的資質認定就屬于政府計量主管部門對計量技術機構的資格確認。要我舉例說明“非檢定或校準為主業的計量技術機構”,你會“傻了吧唧”地認為“檢驗檢測機構”不是“非檢定或校準為主業的計量技術機構”嗎?
見過傻了吧唧的人,還真沒見過傻到你這種地步的人。讓你去百度下載一下這份標準研讀一下再來說,已經給足了你面子,你卻是給臉不要臉。死豬不怕開水燙,死要面子活受罪,婊子做足了,還念念不忘立牌坊。“檢驗檢測機構”與“計量技術機構”都分不清的人,還振振有詞地將質檢站、測試所、車檢站、公平計量(稱量)站、安監站、環監站、……列為“計量技術機構”,簡直丟盡了計量人的臉。是不是某企業的理化實驗室、檢驗科也是計量技術機構呀?自己也不去看看,有哪家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檢定/校準項目是經CMA資質認定的,稍有一點腦子的人都不會蠢到如此地步。 我們有些資深的計量工作者,受傳統計量工作的影響極深,眼睛就只盯著計量檢定/校準,似乎除了檢定和校準,其它的都不是計量工作,除了計量所,其它的技術機構都不是計量技術機構,其它技術工作都不是計量技術工作。因為這種思維作怪,許許多多的企業在減員增效工作中首當其沖把精簡計量人員放在了首位,理由是既然計量是二線的二線(生產為一線,檢驗為二線,計量為三線),重要性如此不足掛齒,工作如此簡單,完全可以砍掉計量機構,只留一兩個人負責送檢就行了。事實上也正是這種傳統計量的思維將測量排除在計量之外,破壞了計量工作的重要性形象,毀滅性打擊了基層的計量工作,使基層計量工作頻臨滅亡。
這就是干了幾十年的“計量人”說出來的丟人現眼的話。恕我直言,你真的是干去死,而且還無休無止,沒羞沒臊的進行拙劣的表演。你就繼續演吧,反正我有的是時間,耗唄。今天不將你這股惡劣學風的囂張氣焰給壓下去,就難解眾量友的這口惡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