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6-12-28 08:20 編輯
-
1 VIM3與JJF1001都有明確的“儀器的不確定度”條款。福祿克公司把堅持多年的“儀器的準確度”改成“儀器的不確定度”,是符合VIM3的規定的。你說人家“混淆概念”,其實是你自己理解的“不確定度”太局限。
-
2 JJF1069之儀器性能表中,寫有“不確定度/準確度等級/最大允許誤差”,就是說:三者任選其一,在表達儀器性能的功能上,不確定度同最大允許誤差等效。這點給你指出過,你怎么就是不理解?
-
3 在不確定度的B類評定中,GUM法由儀器說明書中給定的由MPEV求標準不確定度的公式為:
u = MPEV/√3 (1)
(1)式體現了標準不確定度就是來源于MPEV;而當合成后表達成擴展不確定度,要乘一個因子;設與此項合成的誤差量很小,可忽略,則不改變分布,且因子該乘以√3 ,就變成擴展不確定度U。請問擴展不確定度U等于什么?就是MPEV! 如果并沒有另外的項與其合成,則u乘以√3,就得到U,U就等于MPEV,這里可用數學公式表達為:
U=u*√3=(MPEV/√3)*√3=MPEV (2)
請問(2)式有什么錯?
-
4 美國的最高時頻標準的性能指標,原稱準確度,1993年推行不確定度后,改稱“不確定度”;2007年后,又改稱為“不準確度”。其實“準確度”、“不確定度”、“不準確度”都是頻率偏差絕對值的最大可能值(誤差范圍,MPEV,極限誤差)。
-
5 中國的銫時頻基準,2007年以前稱“準確度”,2007年后改稱“不確定度”,實質都是頻率偏差范圍。即MPEV.
-
中國的NIM,美國的NIST,都是世界頂級的國家計量機構, 那里計量權威云集。就憑你個規矩灣先生,你竟敢說人家都錯了。你真不知道自己的水平有多高!
-
補充內容 (2016-12-28 09:11):
3 之“由MPEV”去掉“由”字。(2)式中之“*”號表示乘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