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差是帶有方向的,除零誤差外均有“+”號或“-”號,是相對于真值偏離程度與方向的定量表征。所謂“最大允差”或“最大允許誤差絕對值”則是人為規定的技術要求(或者叫“合格判據”)。其表達方式“±×”(或“±×%”、“±×%FS”)盡管是指區間范圍,但都是相對于“真值”(或“標準值”、“引用標準值”)。而不確定度從理論上說則不是相對于“真值”,而是相對于“群體值”的中心,與這個“中心”偏離“真值”的大小程度無關,只與“個體”之間的離散程度有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某器具的實際誤差大,不確定度可能大也可能小,沒有對應的線性關系。而用最大允差來評估不確定度實際上是另外一個概念,它并不是被校對象實際的“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而是一種套算出來的不確定度,實際上是用另一種方式(用不確定度表示)來表達被校對象的合格判據,仍然可視為人為規定的技術要求。 單次測量的誤差包含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我們稱其為“綜合誤差”。之所以要進行多次測量取其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就是為了消除隨機誤差的影響,得到系統誤差的最佳估計值(群體中心的估計值)。但在有限次的測量中,不同的測量組其群體中心的位置也不盡相同。真正的群體中心(系統誤差)在哪里,那需要取無窮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數學期望)。因此,真正的系統誤差存在但不可獲得,只能用有限的知識、有限的信息,以及實際的檢測數據,來評估不確定度,用來定量表征真正的群體中心(系統誤差)以一定的概率落在某區間范圍的半寬度。如果不用實際檢測數據,那就是套算出來的對被校對象的技術要求,而不是真正的“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相當于規程/規范中對被校對象的“示值重復性”所規定的技術要求,而不是被校對象的實際“示值重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