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角度/平直度] 發現 JJG 117-2013《平板檢定規程》中的印刷錯誤

 關閉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敲敲打打 發表于 2014-12-23 21:44: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JJG 117-2013《 平板檢定規程》的附錄C中計算表格中發現兩個印刷錯誤。δn 應該是印刷錯了吧。如圖
推薦
長度室 發表于 2014-12-24 16:36:31 | 只看該作者
這兩個地方的δn是寫錯了,對于e1a5截面,理想平面(評定基準)是平行于它的,因此e1、a5兩端點值是一樣的,均為-3.6。對于a1a5截面,a5由C.2可以看出是-3.6,因此δn為-3.6。
對于規程附錄C,還有一個疏漏。原規程JJG 117-2005規定,0級平板用分度值0.005mm/m的電子水平儀檢定,因此原規程的附錄A電子水平儀的分度值為0.005mm/m,而現行規程JJG 117-2013取消了以前的00級,規定0級平板用分度值0.001mm/m的電子水平儀檢定,因此附錄C把原規程附錄A搬過來時,把電子水平儀的分度值由0.005mm/m變為了0.001mm/m,但是在后面的計算當中,由于是把原規程計算示例搬過來的,仍然按照分度值0.005mm/m計算。
推薦
xqbljc 發表于 2014-12-28 20:30:01 | 只看該作者
         拿不出自己的所經、所歷、所思、所想的東西,包括有價值的參考資料供論壇的量友們借鑒、參考、學習,只是一味的跟在他人后面借機上位,胡解讀、亂引申,包括摻雜私貨的不倫不類,除了無聊就是讓大家反感。所以論壇應該提倡端正的學風、有羞恥感的自我約束,以及傳達正能量的個人基本素質!
        把規程正文的內容,不負責任的放到附錄中去,并不是【無所謂的事】,也不是【放在哪里比較方便就放在哪里】的閑篇子,附錄的內容確實有參考的含義,至于無聊的【可有可無,可以不加過問】的亂引申,就沒必要去屑于搭理了。關于規程中正文與附錄的關系,本人將在找到相關規定后再與大家交流。
       78版規程的表格計算法中所謂的“自?!惫δ埽耆菍祿幚磉^程中的計算錯誤給出的“自校”,而與13版規程中的重復測量變動量根本扯不上邊,大家都清楚,91版、05版以及13版規程中均有重復測量變動量≤MPE/6的要求,而這三個版本卻再也不存在78版規程科學計算法(表格計算)中的“自?!惫δ芰?,這將是平直度檢測工作中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還是重復過去所講過的那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根本不了解“自?!惫δ艿娜耍冻瞿氂械摹咀孕E卸ㄊ健?,無非就是為了摻雜起始點為測量基準、中心點為測量基準、大量不斷變化的點為測量基準的私貨而已。至于【使用“旋轉法”使兩端點“等高”】,以及【“和之半”除以橋板跨距數就是“單位旋轉量”】等等說辭,沒人能夠看懂這些“天方夜譚”,既然看不懂,不屑于搭理即可。 78版規程的表格計算法中所謂的“自?!惫δ?,放在今天計算機已經普及的時代,也許其重要性有所降低,但放在當年,計算器都還不普及的年代,計算機還處在DOS系統下,特別是考慮到某量友談及的手算權當做游戲,以加深對平直度檢測理論、公式的理解,“自?!惫δ芤琅f是相當重要的東西!這些,沒有接觸或使用過78版規程的表格計算法的人,是完全無法理解上述這些的。
       何來【平板檢定規程換版如此頻繁】的說辭,確實讓人一頭霧水,58版~78版歷時20年;78版~91版歷時13年;91版~05版歷時14年;05版~13版歷時8年,這【頻繁】的時間應該與一般講規程5年修訂一次相距甚遠吧?!至于把【規程換版如此頻繁】歸至【國家標準的發展迅猛】應該是連起碼的事實都不尊重了。大家都清楚,平板規程始于1958年;而平板部標始于1962年。另外平板局部平面度概念的提出,規程是2005年,而國家標準(GB)是2006年~2008年(GB/T 20428-2006、GB/T 22095-2008),起碼在這件事情上,規程走在標準前面1~3年。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本來規程應該是在91版就可以提出局部平面度的檢定項目,畢竟05版規程提出平板局部平面度的檢定項目,大量的試驗工作報告,以及對大量的實驗數據的分析統計都是90年前所做的工作,僅是由于某人以局部平面度與平面波動量沒有嚴格的數學關系為由,而將此檢定項目的提出一拖就是14年,這些都有90年黃山審定會會議紀要為證的,如果某人當初能夠順應國際發展的潮流,那局部平面度檢定項目的提出將會早于國標(GB)15年~18年。所以,本人不能認可某些人所講,規程的制定,其依據為標準的說辭,畢竟規程與標準的側重點及內容是不同的,規程僅是“引用”了標準的正確技術內容,請注意,這里是“引用”,而不是照搬!對于標準中不合理的平板準確度等級的000級,規程從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側重點考慮,從來就沒有給予采用,這些大家應該都是清楚的。
          平板規程自58年首次頒發,至今已經56年,期間經四次修訂,這每次修訂的得與失,利與弊等,確實值得認真總結、反思一下,這與某個人胡扯瞎繞、無事生非的【追究責任】、【灌水】等毫無關聯,所以,今后本人談及平板規程修訂的問題,將不希望某位胡扯瞎繞、無事生非的參合,對不知趣的人,本人將給以不屑于搭理的鄙視!
推薦
xqbljc 發表于 2014-12-27 17:09:39 | 只看該作者
長度室 發表于 2014-12-25 13:42
老師您好!您說的被測截面任一點(i點)對理想平面的偏差計算公式δi=Δi+δo+Ci,以及公式中δo、δn的 ...

         可能我談及的規程中(13版)被測截面任一點(i點)對理想平面的偏差計算公式去掉(δi=Δi+δo+Ci),包括公式中δo、δn的技術注解也去掉,是本人沒有說清楚,也可能是量友們的誤解,我談及的“去掉”是指在規程的正文中“去掉”,而被放入到規程的附錄中去,考慮到規程附錄與規程正文的關系,以及如此重要的計算公式放到附錄中去是否合適?大家可以自己去思考、認知。
        “和之半”的事情,首先講清楚,所謂的 “和之半”是某個城市,某個人的“土語”,這在其所寫的資料及出版的平直度檢測書籍中,從未出現過。上個世紀的80年代末,開始了對JJG117-1978平板規程的修訂,應該講,這次修訂牽扯的內容是比較多的,比如,平板準確度等級由0、1、2、3修訂為00、0、1、2、3;平板平面度最大允許誤差由以長邊L為變量計算所得(按前蘇聯的方法),修訂為以對角線d為變量計算所得;測量儀器增加了過去所沒有的電子水平儀;改變了各測量截面的順序及方向;去掉了作圖法;對所謂的表格計算法做出了比較大的修改等等,其中對表格計算法做出的修訂引起的爭議比較大,此爭議在1990年的黃山規程審定會上自始至終就沒有停下過,這就是我過去帖子談及的爭議至近早晨,幾乎使第二天的黃山游覽無法進行。
       本人至今認為,由昆明機床廠(戴XX同志)編寫的JJG117-1978平板規程,其在表格計算法的實例中,是有可取的技術內容的,比如講“自校”功能,所謂的“自?!惫δ?,就是在數據處理過程中,如果前面的相對值、換算線值正確無誤,那后面的將對兩端點連線偏差經平移、經旋轉或同時經平移旋轉至對理想平面的偏差時,由于起、末點的確定,當計算過程中發生計算錯誤時(1+1=3),就會至該截面的n點時被“自?!惫δ馨l現,而得以及時的糾正。當時對此修訂持反對意見的人,個人記得主要是國家院的沈XX、張XX,XX市XX區計量所的王X,304所的張XX等。但非常遺憾,種種原因造成了表格計算法被修訂為現在91版、05版、13版的樣子,科學計算法中的“自?!惫δ茉僖膊粡痛嬖诹?。
       大家清楚,13版規程對坐標轉移量的通式給了一個Ci=i /n(δn-δ0),而在78版的規程中是給出了四個綜合修正量的計算公式,這四個公式分別針對①通過理想平面的對角線;②平行理想平面的對角線;③四條邊線;④非經四個角點的中間線。由于四個綜合修正量沒有乘以序號i,所以每個點對理想平面的偏差均與前一點對理想平面的偏差及該點對兩端點連線偏差及綜合修正量相關,所以斜行累加必然出現“自?!钡墓δ堋6F在的規程給出的通式Ci=i /n(δn-δ0),前面有序號i,不可能再有斜行累加的計算,“自校”功能也就沒有了。做出如此改動,按某位人士的說法,就是所謂的“和之半”理念。由于某人士感覺在XX市平直度檢測計量技術學習班上,很難給學員解釋清楚四個綜合修正量計算公式的技術含義,包括對坐標轉移量的通式Ci=i /n(δn-δ0),許多人也是看不明白,所以其搞出了“和之半”的理論,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計算得出各點的坐標轉移量。我們看一下樓主給出的表C.3紅框部分a1a5截面坐標轉移量Ci=i /n(δn-δ0)使用“和之半”的計算(第10列):[-3.6(a5)+0(a1)]/2=-1.8(a3)、[-3.6(a5)+(-1.8)(a3)]/2=-2.7(a4)、[-1.8(a3)+0(a1)]/2=-0.9(a2)。實際上,這里的使用“和之半”計算的各點坐標轉移量Ci不就是簡單的比列內插,或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嗎。但經按所謂“和之半”理念改動后的表格計算法,卻失去了非常重要的“自?!惫δ?,另外對于每個截面7點或大于7點的測量,“和之半”的理念也就無法套用了。坐標轉移量Ci在[(a7)+(a1)]/2=(a4)時成立,那么[(a4)+(a1)]/2=?,[(a7)+(a4)]/2=?,這時“和之半”理念已經不再成立了,難道此時再造出個“和之三分之一”的理念嗎?
         不多說什么了。平板規程自解放后的1958年至今,經編寫、修改出現了共5個版本,這其中修改的得與失,大家應該了解一下,畢竟胡扯瞎繞毫無意義。所以回顧歷史,總結得失,指出錯誤都是正確的做法,這與無事生非的什么【追究責任】、【灌水】等毫無關聯。
         問題可能沒有完全說清楚,請大家能夠諒解這其中的種種原因。有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量友,可以找出1958年的第一個平板規程(編號記不得了,好像不是JJG),以及JJG117-1978、JJG117-1991、JJG117-2005、JJG117-2013共5個版本,靜下心來研讀一下,應該會有所收獲的。這比胡扯瞎繞、無事生非、歪理斜說、無休無止的重復要好的多。
5#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12-23 23:29:35 | 只看該作者
為什么您認為附錄C中計算表格中的δn印刷錯誤,請詳細說明您認為錯誤的原因、、
6#
 樓主| 敲敲打打 發表于 2014-12-23 23:43:46 | 只看該作者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12-23 23:29
為什么您認為附錄C中計算表格中的δn印刷錯誤,請詳細說明您認為錯誤的原因、、 ...

需要看規程更好理解,最簡單的看看圖中公式Ci=i /n(δn-δ0)就知道,第一張圖中δn=0,δ0=-3.6。Ci結果都為0.實際δn結合整個計算過程(看規程)應該是δn=-3.6才對。第二張圖同理。
7#
qiangshou2015 發表于 2014-12-24 19:57:30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學習一下,看來規程還是要好好看看啊
8#
xqbljc 發表于 2014-12-24 21:57:54 | 只看該作者
         先不要急于下結論是“印刷錯誤”,那樣有可能印刷工人會冤枉的。根據本人了解到的情況,應該是審定稿(印刷稿)的錯誤,責任在規程的執筆人(包括審核組長),而不是印刷者的責任。
         建議大家對JJG117-1978、1991、2005以及2013四個版本都認真看一下,這四個版本的所謂表格計算法(均源自兩端點連線計算公式),JJG117-1978是與眾不同的科學計算,具有自校功能,且被測截面的方向與后面三個版本均不同(自下向上、自左至右)。而后面三個版本的所謂表格計算法基本是一樣的(均源自“和之半”的理念)。但2013版本錯誤實在太多了,比如講把被測截面任一點(i點)對理想平面的偏差計算公式去掉(δi=Δi+δo+Ci),包括公式中δo、δn的技術注解也去掉,這就造成了規程附錄C中的8個表格各自最后一列給出的計算公式全部錯誤,再有像表C.2中的d4點,Δi為數字-2,換算為線值后怎么就會成為+1.8?這(+1.8)+(-3.6)(δo),怎么就會成為最后一列的-5.4?所以,這些錯誤絕不是用復制、粘貼就能推脫掉責任的。(大家可以看一下1991、2005兩個版本,表A.2中,Δi為數字-2,換算為線值后為-1.8,故(-1.8)+(-3.6)(δo)=-5.4肯定正確無誤)。
        4樓量友提及的規程錯誤,應屬無法勘誤的嚴重錯誤,這樣的法規性技術文件讓大家如何來實施呢?
9#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12-25 01:21:28 | 只看該作者
  錯沒錯要仔細讀規程,搞清楚各個符號的含義,然后驗算一下就清清楚楚了。我非常贊成樓主提出懷疑的思考,提供給大家討論,但反對不加思考就一口咬定檢定規程錯了,而且咬定錯誤實在太多了。更反對動不動就追究審定稿(印刷稿)的錯誤,規程執筆人的錯誤,審核組長的錯誤。我多次說過我們就技術談技術,在討論中提高計量技術水平,切忌不要討論和追究誰的責任。
  檢定規程的案例計算表格實際上的確如樓主所說δ0或δn的值有錯誤,但計算中還是使用了正確的δ0或δn,所以最后結果也是正確的。另外表格還可以精簡一些列,比如減第一個讀數的第4列沒有必要,第7、8兩列有一列足矣,第9列也可以不要。
10#
長度室 發表于 2014-12-25 13:42:57 | 只看該作者
xqbljc 發表于 2014-12-24 21:57
先不要急于下結論是“印刷錯誤”,那樣有可能印刷工人會冤枉的。根據本人了解到的情況,應該是審 ...

老師您好!您說的被測截面任一點(i點)對理想平面的偏差計算公式δi=Δi+δo+Ci,以及公式中δo、δn的技術注解在2013版規程中沒有去掉,在附錄B里有說明的。附錄C各表的最后一列把δi寫成δn了,這是錯誤的。
老師能給講一下“和之半”的理念是什么理念么?想多學習一點啊。
11#
xqbljc 發表于 2014-12-25 13:47:33 | 只看該作者
         即不得不承認【檢定規程的案例計算表格實際上的確如樓主所說δ0或δn的值有錯誤】,又不能【咬定檢定規程錯了】,那不就“此錯不是錯嗎”?!畢竟【就技術談技術】,并不是講不允許指錯吧。
     既然某位提出【搞清楚各個符號的含義】,那我們就從符號的含義來看一下。規程中注釋的非常清楚,δ0、δn是被測截面起始、終止端點對理想平面的偏差,但對于規定通過理想平面的截面(a1e5)來講,δ0、δn是被測截面起始、終止端點對理想平面的偏差,也是其對各自兩端點連線的偏差。對于表C.1中的δn=0,非常好理解,該截面兩端點連線在理想平面上(通過),所以該截面各點對兩端點連線的偏差(第8列),與該截面各點對理想平面的偏差(第11列)完全一樣,即Ci(坐標轉移量)全部為0。但表C.2中的δn=0就不是這樣了,此處按δn=0,只能理解為終止端點對兩端點連線的偏差了,所以,此處δn=0不是印刷錯誤,而是概念錯誤,就如同JJG117-1978中在未勘誤前,將δi及δi′、δi″均注釋為對理想平面或對兩端點連線的偏差的錯誤相同了。當年指出該錯誤曾得到國家局及昆明機床廠戴天臻同志的認可和感謝,并重新印發了單行本做了勘誤。大家再看一下表C.2中下面注給出的公式:δ0=δn=C3(a1e5)-C3(e1a5),這個單獨給出的公式,無非是告訴我們,對于平行于理想平面的對角線(e1a5),其起始、終止端點對理想平面的偏差是等值的,即為兩條對角線C3點(強迫復合點)各自對兩端點連線偏差的差值,當然對于通過理想平面的對角線(a1e5),也可理解為該截面C3點對理想平面的偏差。由此可見,如果表C.2中的δn=0沒有錯,只能有一種特殊情況,那就是兩條對角線的各自兩端點連線共面,即C3(a1e5)=C3(e1a5)。
     不多談了,JJG117-2013規程是不是【錯誤實在太多】,大家可以自己去發現,去分析,扯什么【不加思考】、【一口咬定】、【追究】以及【切忌】等等,毫無意義,包括【計算中還是使用了正確的δ0或δn】的說辭,既然概念是錯誤的,粘貼的數值就算正確了,也依舊是嚴重的錯誤,再者,聯系一下4樓量友談及的無法勘誤的錯誤,難道還不是錯誤多多嗎?!
    附:表C.2中的錯誤及8個表格最后一列(第11列)的通錯
   
12#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12-26 00:21:3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矩灣錦苑 于 2014-12-26 00:34 編輯

  我已經在不只一個關于平直度檢測的主題帖中講述了“節距法”測量的是相鄰兩點的高度差原理,因此測量基準是變化的,在進入平直度誤差評定步驟之前必須統一測量基準,統一測量基準的方法是逐點讀數“累積”。因此,在平板檢定中,首先需要數據處理的任務是對各截面(各實際線)先統一測量基準,然后再把每條受檢實際線的讀數統一到以對角線交叉點為統一測量基準上來。
  每一張計算表格的第3列是節距法各受檢點的讀數(每個讀數都是以其前一個受檢點為測量基準讀得的高度差,單位為“格數”也可以格數乘以組合測量系統的分度值);第4列是為了手工計算方便采取的措施,在計算機如此普及的時代確實是多余了,可以刪除;第5列“累積”是以起始點為共同的測量基準統一各受檢點讀數的測量基準;第6列是該受檢實際線以兩端點連線為基準時各受檢點的“變換量”(過去旋轉法曾稱為“旋轉量”);第7、8兩列重復只取一列足矣,不妨計量單位暫定“高度”的計量單位μm,就取第8列而刪除第7列(如果計量單位暫定格數就取第7列刪除第8列);第9列δo是該受檢實際線的起始點高度沒有必要占一列,甚至沒有必要寫出來;第10列將前面本受檢實際線已經統一到起始點為測量基準的讀數再次統一到整個平板中心點為全表面的統一測量基準的讀數時的變換量,此列的δn是本被測實際線末點的高度值不應該放在第9列;最后一列就是以對角線平面我“評定基準”評定的各受檢點平面度誤差。
  表C.2是截面e1-a5各受檢點的計算表格。我們暫且認可前面的計算,其起始點e1,末點a5,中心點c3。此前表C.1并未計算出δo和δn,因此表C.2中δo和δn是需要計算的值而不是已知的值,不能預先填寫。在表C.1中可查到c3=-1.8,因此表C.2中可在最后一列的c3行填寫-1.8。因在第9列是+1.8,因此統一到以中心點高度-1.8為測量基準時,各受檢點高度值(第9列的值)均必須加-3.6,于是得到最后一列的值。這就是統一到以平板中心點為測量基準的讀數值,也是各點以對角線平面為評定基準的平面度誤差值。
  表c.3是截面a1-a5各受檢點的計算表格。其起始點a1,末點a5,此前的表C.1和C.2中已經知道起始點a1和末點a5以平板中心點為測量基準的讀數值,也是以對角線平面為評定基準的平面度誤差值則δo=0(a1見表C.1),δn=-3.6(a5見表C.2),因此在表C.3最后一列的a1行可填寫0,a5行填寫-3.6。那么第10列(倒數第二列)就可以將δo=0,δn=-3.6代入公式求得以平板中心點為測量基準時各點的變換量,各點的高度值(第9列的值)與第10列的變換量相加,就得到統一到以平板中心點為測量基準的讀數值,也是以對角線平面為評定基準的平面度誤差值。
  剩下的各計算表均與表C.3的計算原理相同。
  表C.3的δn=0顯然是一個錯誤,應該是δn=-3.6,表C.2中的δo=-3.6,δn=0壓根就不應該填,而不是數據填沒填錯的問題。所以我認為樓主對δo,δn填寫表示懷疑是很有道理的,規程的錯誤僅僅如此而已,并不是有人一口咬定“2013版本錯誤實在太多了”,其“比如”后面的所謂錯誤更非錯誤,更不是“造成了規程附錄C中的8個表格各自最后一列給出的計算公式全部錯誤”。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在技術討論中評追究張三李四、執筆人、審核組長的什么責任,對我自己的攻擊謾罵已經是家常便飯,我可以不計較,但我希望技術論壇還是就技術問題討論技術問題為好。建議有的人還是認真閱讀一下本論壇版務咨詢版塊的“新手指南”主題帖,其中2樓一開始就說到“本論壇禁止灌水和一切無意義內容”,其第12、13條更是詳詳細細講述了違規帖子的處置辦法,希望大家能夠共同遵守。
13#
醉臥疆場 發表于 2014-12-26 13:35:57 | 只看該作者
說別人的時候最好先想想自己的言辭,為何別人對某版會有攻擊謾罵?樓主的言辭確實有過激的,但是某版說話就秉持公正了?
14#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12-26 17:07:26 | 只看該作者
  我對量友們的帖子但凡我經歷過、聽到過、看到過或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歷來毫無保留地和盤托出,絕不作任何保留,我也非常誠心誠意地歡迎持不同意見的量友毫無保留地對我的帖子說三道四、指指劃劃,大家平等地、朋友般地共同討論,我對量友們的態度如何我自己不評論,量友們如何評論我都沒有意見,但我絕對反對對持不同意見的諷刺挖苦和謾罵。我可以保持對謾罵的帖子不對罵,但對諷刺挖苦和謾罵的話語我也會把它點出來,讓大家,以及罵人者看看這種話語是否適合于發表在公眾媒體之中。
  我和某專家的帖子言辭如何,怎么發展到現在,可以追溯這兩三年所有的帖子,畢竟論壇上的帖子白紙黑字在那里。最初我是不是老師長,老師短地稱呼對方,我唯恐對方對我持有的不同意見執著不高興,用老鄉的身份和家鄉話自貶“擰種”,勸慰對方不必生氣,不曾想不僅不能減少對方的謾罵,反而以我自貶的“擰種”無限次地罵我,并拒絕我對其老師的稱呼,進而神經病、帕金森,……一系列不堪入耳的言語相加。我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能做到的只能保持拒絕對罵,只點明一些語言的丑陋,并指出在公眾場合下的不當言行如果造成不良后果是會承擔法律責任的,只能寄希望于相關人員能放棄對不同觀點的諷刺挖苦和謾罵,靜下心來參加純技術上的探討。如果我在哪個帖子言辭過激或者說話故意偏袒謬誤,在此誠心誠意希望樓上和量友們明確指出,本人定當衷心感謝。
  以上我說了本不該在這個主題帖中說的話,就此打住吧,我希望大家也包括我都能盡力遵守本論壇版務咨詢版塊的“新手指南”主題帖的規定“本論壇禁止灌水和一切無意義內容”。我們還是回到主題帖的技術問題上來,對我10樓的技術觀點有什么不同意見和觀點期望樓上和量友們毫無保留地提出,我們共同探討。我基本贊成9樓的技術討論態度,但不贊成6樓追究相關人員是不是負什么責任的做法,我們應該只討論技術問題,技術觀點哪怕是針鋒相對的對立,都允許講出來,平等地相互討論。敲敲打打量友指出了我在另一個平直度檢測主題帖中存在的問題,我將抽時間修改后重新發表,并對他的發現和指出深表謝意
15#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12-28 00:14:23 | 只看該作者
  贊成樓上以平靜的心態講檢定規程的制定和修訂歷史,講述自己對平板檢定規程制修訂過程中技術問題的看法,“回顧歷史,總結得失,指出錯誤都是正確的做法”,這對搞清楚檢定規程的發展和進步,正確理解和執行新規程有利,但我的確不贊成在技術討論中講“是審定稿(印刷稿)的錯誤,責任在規程的執筆人(包括審核組長)”之類的話。對樓上帖子中的相關技術問題,我的看法如下:
  1關于“去掉(δi=Δi+δo+Ci)公式”,的確2013版并未去掉,在計算表格中明明白白地使用了這個公式。至于公式放在正文中還是放在附錄中,應該是無所謂的事,放在哪里比較方便就放在哪里,附錄不同于“參考文獻”,也是檢定規程、標準和規范的組成部分之一,是需要“執行”而不僅僅是僅供“參考”的,并不是可有可無,可以不加過問的內容。
  2關于“自校”功能,幾個版本,包括2013版檢定規程仍然保留著“自校功能”。規程的4.3條給出的公式就是利用不同截面檢定時的共同點(也稱重復點或交叉點)所得結果的差Δ來實現“自校”,Δ不大于平面度允差的1/6,即Δ≤MPLp/6表示檢定結果有效,否則需要重新檢定。共同點并不僅限于樓上所提及的n點,以及中心點,任何兩個以上截面的交叉點均應滿足這個“自?!迸卸ㄊ?,這個自校公式包含了n點和中心點。這個也不僅僅是如樓上提及的檢查計算中的錯誤,更重要的是檢查測量過程中有意或無意之中產生的錯誤。
 ?。酬P于“和之半”,的確正如樓上所說是部分業內人士的“土語”,在本單位或本地區范圍內使用無可非議,但并沒有得到標準和法規的認可,不足以推廣,只能供大家參考。其實“和之半”是使用“旋轉法”使兩端點“等高”的簡明方法,也是有道理的,是便于記憶的方法,其用心良苦,是可嘉的,“和之半”除以橋板跨距數就是“單位旋轉量”。但我們在宣貫檢定規程時仍然應該使用正規的旋轉法或者解析法(計算法)。
 ?。搓P于坐標轉移量的通式Ci=i /n(δn-δ0),2013版規程只給了這一個足矣,78版的規程中是給出了四個綜合修正量的計算公式有過于繁瑣之嫌,沒有必要,一個通用公式就足夠了,只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每個截面上的δn和δ0代表的受檢點不同,分別代表本截面上終點和起始點的“高度”,這個“高度”是以平板中心點“高度”為測量基準的高度,這兩點的高度在前面表格中已經通過數據處理統一到以中心點為測量基準,是可以查到的,我們只不過是使用公式Ci=i /n(δn-δ0)將本截面上的其它各受檢點高度統一到以中心點為測量基準。
  很贊成樓上所說的對平直度檢測感興趣的量友“靜下心來研讀一下”歷次版本的平板檢定規程。之所以平板檢定規程換版如此頻繁,正說明了在平直度檢測方法和檢測理論方面的國家標準的發展迅猛,也說明舊版本平板規程的確存在著問題需要修訂,這是“持續改進”理念在平板檢定規程中的具體體現。真心實意地探討平直度檢測和平板檢定方面的技術問題,推動平板檢定規程的不斷進步,乃至平直度誤差檢測、形位誤差檢測的新觀念、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持續發展,的確“比胡扯瞎繞、無事生非、歪理斜說、無休無止的重復要好的多”。
16#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12-28 22:34:11 | 只看該作者
  按JJG117-3013平板檢定規程的規定,結合我說的平直度檢測三大步編寫的一個小程序,經過敲敲打打量友的指正,已經進行了修改并重新發表在主題帖http://www.bkd208.com/forum.php?mo ... d=171852&ctid=5中的12樓。
  表格程序只需在黃色區填入被檢平板計量編號,長邊和短邊長度(單位mm),等級和水平儀分度值(單位mm/m)基本信息,將自動計算和顯示平板允差,應檢點數,各截面所用橋板跨距(單位mm)、組合測量系統的分度值(單位μm)。按表格自動提示“應檢點數”確定被檢表面的布點,按自動顯示的橋板跨距選擇或調整橋板跨距進行測量,將測得讀數(格數)填入最上方淡藍色區域提示的記錄表,表格自動將格數乘以組合測量系統的分度值變成受檢點高度值參與后續的計算。點擊相關“檢定結果”表格,即可看到自動判定的檢定數據是否有效,檢定數據無效時將會自動提示“重新檢測”,檢定數據有效時,自動輸出“平面度誤差值”并判定被檢平板合格與否。
  其原理結合規程的表C.1至C.8說明如下:
  1.按布點形式布點并進行數據采集
  附錄C的8個表每個表格中的前三列完成了這一步。
  2.在各受檢截面中的受檢點高度以該截面起始點統一測量基準
  每個受檢點的高度值都是相對于其前面一個受檢點的高度讀得的。即節距法的測量基準是變化的,每個點高度讀數參考的對象都不相同,為此必須采用累積的方法將每個點的高度讀數值統一到同一個測量基準(該被測截面的起始點高度)上,規程各計算表的第5列(Ai 列)完成了這一步。
  3.確定中心點(對角線交點)的高度值
  3.1將第一條對角線截面的末點與起始點等高,確定中心點的高度值(表C.1的δ0列之前計算),以后的每個受檢點的高度值均應以這個中心點高度為參考對象(測量基準)統一,計算出各受檢點的高度。
  3.2第二條對角線截面兩端點等高后(表C.2的δ0列之前),進行平移(即平移-3.6)使其中心點高度與第一條對角線中心點高度相等,從而實現這條對角線截面上各受檢點的高度統一到以對角線交點我測量基準的高度值。
  經表C.1和C.2計算,確定了中心點c3的高度值,同時四個角點a1、a5、e1、e5高度值也統一到以中心點為測量基準,至此已實現了中心點和4個角點共五個受檢點的測量基準統一。
  4.將其余各受檢點高度均統一到以對角線交點高度為測量基準的高度值
  4.1截面a1-a5,起始點a1,末點a5已經在第3步表C.1和C.2中統一到以中心點為測量基準的高度,分別是0(視為δ0)和-3.6(視為δn),利用公式Ci=i(δn-δ0)/n可得各受檢點的變換量(表C.3倒數第二列)分別與倒數第四列相加便得到該截面各受檢點以中心點為測量基準的高度值(表C.3最后一列)。
  4.2截面a5-e5,a1-e1,e1-e5三個截面的起始點和末點均為四個角點a1、a5、e1、e5中的兩個,四條邊線的各受檢點完全可以按照3.1的做法計算出以中心點高度值為測量基準的高度,不再累述。最后只剩下b3、d3、c2、c4這四個受檢點沒有統一測量基準,因此任務就交給表C.7和C.8了。
  4.3截面a3-e3,起始點a3,末點e3已經在表C.3和C.5兩個表中統一到以中心點為測量基準的高度,分別是-0.3(視為δ0)和-1.0(視為δn),利用公式Ci=i(δn-δ0)/n可得各受檢點的變換量(表C.7倒數第二列)分別與倒數第四列相加便得到該截面各受檢點以中心點為測量基準的高度值(表C.7最后一列)。
  4.4截面c1-c5,起始點c1,末點c5已經在表C.6和C.4兩個表中統一到以中心點為測量基準的高度,分別是+1.0(視為δ0)和-0.8(視為δn),利用公式Ci=i(δn-δ0)/n可得各受檢點的變換量(表C.8倒數第二列)分別與倒數第四列相加便得到該截面各受檢點以中心點為測量基準的高度值(表C.8最后一列)。
  5.檢查交叉點的測量結果是否相同判定測量結果是否可用并顯示檢測結果
  因為步驟3確定了中心點高度值,步驟4.3和4.4分別又得到了中心點高度,中心點c3就有了三個高度值,三者最大差值Δ利用規程的公式(1)即Δ≤MPLp/6檢查,滿足時測量結果可采信,不滿足時應重新檢定,電子表格可自動實現自校并顯示以對角線平面為評定基準的平面度誤差和是否合格,不滿足時自動顯示“重新檢測”。
17#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12-28 23:19:02 | 只看該作者
  至于15樓中情緒化的話語,本人也就拒絕評論了,僅就與技術有關的問題作如下答復:
  1.附錄歷來是標準、規程、規范的組成部分,附錄中往往包括對正文難點的解釋、示例,執行標準需要的數據和常數,使用的必要表格、報告、證書格式,正文中規定的型號規格以外的型號規格有關要求如何計算等等,這都是必須執行的,并不是無關緊要可有可無的東西,也不是用來作參考的東西。
  2.關于自校功能,重復點在不同截面上的最終結果相同程度不僅僅檢查了測量過程中有意或無意之中產生的錯誤,也檢查了計算中的錯誤,沒有必要搞得太復雜,因此沒有什么遺憾。
  3.平板檢定規程已歷經五六個版本如果按三五年一個版本的確并不頻繁,但與絕大多數檢定規程的版次數相比不能不說是頻繁,這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形位誤差和平直度檢測國家標準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誕生以來發展迅猛,平板規程理應適應這個發展;第二個原因就是平板規程制修訂中的意見分歧始終存在,為了照顧到各方面的意見,必不可免地無意之中保留了一些錯誤,而不得不再次修訂,例如類似2005版公式6的常數1000就是典型的錯誤。
  4.還是堅持技術討論不能個人攻擊的觀點,攻擊別人“胡扯瞎繞”、“無事生非”,“不知趣的人”,“給以不屑于搭理的鄙視”的時候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就是他所說的這樣的人,技術討論各自拿出自己的技術觀點就行了,攻擊他人“胡扯瞎繞”、“無事生非”,“不知趣的人”,“給以不屑于搭理的鄙視”并不能證明自己的觀點正確,而只能證明自己的道德和品質高低,在技術討論場合講“是審定稿(印刷稿)的錯誤,責任在規程的執筆人(包括審核組長)”之類的話難道說是正常的嗎,難道還不算【追究責任】嗎?因此我重復14樓的最后一句話:真心實意地探討平直度檢測和平板檢定方面的技術問題,推動平板檢定規程的不斷進步,乃至平直度誤差檢測、形位誤差檢測的新觀念、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持續發展,的確“比胡扯瞎繞、無事生非、歪理斜說、無休無止的重復要好的多”。
18#
moreface 發表于 2014-12-29 10:59:12 | 只看該作者
JJG117-2013  的有幾個附錄都有一些錯誤。 這個錯誤可大可小, 看得懂的人,錯了也無所謂, 看不懂的人,就會是很大的誤導。

在一次公開的會議上, 吳迅已經做出了勘誤。好幾個地方呢。

不過不知道為什么計量司沒有發出勘誤的修改單。
19#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12-29 12:23:19 | 只看該作者
moreface 發表于 2014-12-29 10:59
JJG117-2013  的有幾個附錄都有一些錯誤。 這個錯誤可大可小, 看得懂的人,錯了也無所謂, 看不懂的人,就 ...

  建議將你所記憶中吳迅老師的勘誤貼出來,一方面大家討論一下是否需要勘誤,另一方面如果的確需要勘誤也可以防止更多的同行量友繼續誤解新規程。在此先行感謝了!
20#
zhcxy 發表于 2014-12-29 12:26:04 | 只看該作者
moreface 發表于 2014-12-29 10:59
JJG117-2013  的有幾個附錄都有一些錯誤。 這個錯誤可大可小, 看得懂的人,錯了也無所謂, 看不懂的人,就 ...

錯了也無所謂? 口頭勘誤?
21#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12-29 16:21:52 | 只看該作者
zhcxy 發表于 2014-12-29 12:26
錯了也無所謂? 口頭勘誤?

  呵呵,我認為18樓的意思仍然是有錯就應該改正,并且口頭勘誤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應該有正式的書面更改文書。大家在這個觀點上是一致的。
22#
zhcxy 發表于 2014-12-29 19:10:36 | 只看該作者
           “有錯就應該改正”的輕巧話好說,但出現了那么多錯誤,特別是4樓提及的錯誤,還有辦法勘誤嗎?規程附錄C全部推倒重來?或者由說輕巧話的人拿出個能講的過去的勘誤方案?
23#
 樓主| 敲敲打打 發表于 2014-12-29 22:04:47 | 只看該作者
zhcxy 發表于 2014-12-29 19:10
“有錯就應該改正”的輕巧話好說,但出現了那么多錯誤,特別是4樓提及的錯誤,還有辦法勘誤嗎? ...

就四樓說的那個錯誤,可以說表格計算就是全錯了。
24#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4-12-30 00:32:49 | 只看該作者
zhcxy 發表于 2014-12-29 19:10
“有錯就應該改正”的輕巧話好說,但出現了那么多錯誤,特別是4樓提及的錯誤,還有辦法勘誤嗎? ...

  你說得對,我們可以再研究一下4樓提到的2013版平板規程的錯誤。
  1.“對于e1a5截面,理想平面(評定基準)是平行于它的,因此e1、a5兩端點值是一樣的,均為-3.6”這個問題,我已經說過在表C.2中只不過為了將e1a5截面各點高度統一到中心點為測量基準,只是一個平移,各點高度抬高-3.6即可,e1(即δ0)和a5(即δn)同樣處在計算中,計算之前并不知曉其大小。規程起草班子所謂的δ0=-3.6實際上是全部抬高-3.6,而不是按Ci=i(δn-δ0)/n公式計算。-3.6概念錯了實際平移的作用還是對的,δn=0更是個不該填寫的內容。
  2.“對于a1a5截面,a5由C.2可以看出是-3.6,因此δn為-3.6”這個問題,4樓是說到點子上了,的的確確是規程的一個錯誤。a1(即δ0=0)在表C.1可查,a5(即δn=-3.6)在表C.2可查。
  3.“對于規程附錄C,還有一個疏漏。原規程JJG 117-2005規定,0級平板用分度值0.005mm/m的電子水平儀檢定,因此原規程的附錄A電子水平儀的分度值為0.005mm/m,而現行規程JJG 117-2013取消了以前的00級,規定0級平板用分度值0.001mm/m的電子水平儀檢定,因此附錄C把原規程附錄A搬過來時,把電子水平儀的分度值由0.005mm/m變為了0.001mm/m,但是在后面的計算當中,由于是把原規程計算示例搬過來的,仍然按照分度值0.005mm/m計算”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確是規程起草班子的一個重要疏漏,過于麻痹大意了。水平儀分度值0.001mm/m,橋板跨距分別是180mm、152mm、95mm,那么組合測量系統的分度值就分別是0.18μm、0.152μm、0.095μm,所有表格的第8列(倒數第4列)數據均應使用第7列的“字”數乘以該截面測量的組合測量系統分度值0.18μm、0.152μm、0.095μm中對應的一個。由于這一步的疏忽大意,造成了所有表格后續計算結果的錯誤,需要對這個附錄C作全面修改。
  4.建議修改時表格中的δ0和δn從表中取出放在表格上方。表格上方應該有橋板跨距、組合測量系統分度值、δ0和δn的信息。另外可以取消表格第4列,由第3列的讀數值直接累積達到本測量截面的測量基準統一,這樣改進以后,表格會更加簡明清晰。
25#
ydq 發表于 2014-12-30 09:04:18 | 只看該作者
敲敲打打 發表于 2014-12-29 22:04
就四樓說的那個錯誤,可以說表格計算就是全錯了。

           “表格計算就是全錯了”,你又能怎樣?當修訂規程也要以“創收”為目標時,則規程的錯誤多多也就很正常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16 17: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交换朋友夫妇2| 444kkk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老司机深夜福利视频| 日本人强jizzjizz| 夜鲁鲁鲁夜夜综合视频欧美|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在线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97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d啪蜜芽| 色妞色综合久久夜夜| 日本免费网站观看|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japanesehd熟女熟妇| 色欧美片视频在线观看| 手机在线视频你懂的|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8090韩国理伦片在线天堂| 欧美性猛交xxxxx按摩国内|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浪潮av| 亚洲人成777|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波多野结衣与老人公569|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国产免费av片在线播放| 久久99国产精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国产精品久久|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日本一二三区视频|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九九视频在线观看视频23| 日批视频网址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手机在线| 国产真实露脸精彩对白|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久久| 国产喷水女王在线播放| 欧洲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视频| 桃子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