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角度/平直度] 平板平面度計算方法

[復制鏈接]
26#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1-11-4 21:31:2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1# 長度室

  正是你說的方法,所謂打表法無非是根據被測平直度的準確度要求選擇一個指示計,指示計可以是百分表、千分表、扭簧儀、測微計,甚至是電感測微頭、光學計的光管、接觸式干涉儀的干涉管等等,安裝在一個表座上即可。被檢平板工作面如果是刮制的,可以在指示計測頭和被檢表面之間使用一個量塊,從而消除刮制痕跡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當然選擇的大平板的準確度等級應該根據被檢小規格平板的準確度加以考慮。不過由于指示計表座的底面與大平板接觸時具有抵消大平板區域范圍內的平面度誤差作用,因此選擇的大平板平面度也不一定就很高,關鍵是其均勻性。用接觸斑點法檢測的大平板滿足要求即可,嚴重影響大平板平面度而深陷的少數采樣點(凹的采樣點)而致大平板準確度等級降低,可以不必在意。
    所說的負九塊組就是指(0.991~0.999)mm的量塊組,如果說正九塊組則指(1.001~1.009)mm的量塊組。一般這兩組量塊都配一塊1.000mm的量塊,此時應該稱為正、負十塊組。
27#
xqbljc 發表于 2011-11-4 22:35:3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xqbljc 于 2011-11-4 23:09 編輯

回復 25# 規矩灣錦苑


    實際上并不是你談的有點不利于理解的問題,而是你自己也許并沒有理解。
    在前面一個帖子里,我猜測公式f=k?τ?L應該是各點儀器讀數的累積格值換算成線值,看來我的猜測還是對的,也就是講樓上默認公式f=k?τ?L并不是前面講到的“平直度誤差”,所以今后談論問題還是嚴謹為好。另外我在上面的帖子里還談到公式前面應該有一個常數,就是根據水平儀的分度值是弧度還是角秒,來選擇常數為1000還是0.005,如果不寫常數的話,只能按通式來理解。再有就是樓上談到“平直度測量中測量的結果將是線性值,計量單位為mm”,這樣就與我們過去在平尺直線度換算公式中單位的爭論一致起來了。也許樓上是無意識的講漏嘴了,因為后面很快改嘴為“其中f是線性值,即橋板兩個“橋墩”的高度差(計量單位μm)”,不過沒關系,談論問題應該允許他人前后不一。但是將水平儀分度值的計量單位說成是mm/m,這是不能被允許的,因為我們清楚角度的法定計量單位只有弧度和角秒兩類,mm/m只是個換算因子1/1000,再說,過去已經約定擱置的問題,不應該現在再去偷梁換柱的。

    后面樓上用兩個跨距即50mm與250mm,分別計算出兩個δ,即δ1=1000×0.01/1000×50×1=0.5μm、δ2=1000×0.01/1000×250×1=2.5μm ,這部分公式的計算除了線性分度值δ的文字描述不夠規范,再有就是缺少了前面所提到的常數1000外,還漏下了格數k=1,所以還是前面提到的,談論問題還是嚴謹為好。不管怎樣,這部分就算還說得過去吧,但后面馬上就下結論“同一個水平儀對兩個采樣點間的高度差分辨能力是不同”,這樣的結論顯然就是錯誤的了。首先50:250=0.5:2.5,說明樓上前面講到的反比關系不存在,應該就是正比關系,也就是我前面講到的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的初等數學概念,再有就是如果根據上面提到的跨距50mm與250mm的不同,得出“同一個水平儀對兩個采樣點間的高度差分辨能力是不同”的結論,那么這將是一個多么奇特且神奇的水平儀啊?它竟然會隨著跨距的改變而被改變其分辨能力,這樣的水平儀其分辨能力是一個隨跨距改變而改變的變量,誰還敢去使用呢?又如何來檢定/校準呢?;另外,做為輔助工具的橋板也會隨著跨距的長、短而被變的分辨能力強、差,這可能嗎?!一切都被賦予神話色彩了。

    樓上“損失測量精度,小規格的平直度測量使用水平儀檢測是不妥當的”的結論是在神話色彩的前提下得出的,所以肯定是錯誤的,不需要再去多講什么了。

    至于小規格平板的問題,應該是有(200×100)mm的平板,但同樣不是R10優選系列的,但(100×100)mm的平板確實不存在,與是否為R10優選系列的無關,這些方面標準與規程是不同的,因為規程受前蘇聯的影響比較大,所以規格型號比較亂,主要考慮使用中的平板問題,所以沿用下來過去的舊規格型號,但標準基本與國際標準接軌,所以規格型號除方形平板外,所有長方形平板全部為R10優選系列的(公比為1.6)。
28#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1-11-4 23:28:3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7# xqbljc

  關于嚴謹的問題,我接受老師的批評。非常感謝你的指教。
  關于成正比和成反比的問題,我還是認為τ固定不變時,L與δ成正比關系,δ固定不變時,τ與L成反比關系。
  另外,我還是堅持認為用水平儀檢測平直度,其使用的測量設備是由量儀水平儀和輔助測量工具橋板兩個“測量設備”共同組成的一個新的測量設備即“測量系統”。因此所謂分辨力的強弱是指整個測量系統分辨力的強弱,而不是系統中的某一個組成部分(本例為水平儀)分辨力的強弱。這就像我們用千分尺微分頭與一個輔助工裝斜塊組成一個新的測量系統,如果斜塊的斜度為1:20,微分頭的分度值為0.01mm,因為有了斜塊,整個測量系統的分度值已經不是0.01mm而是0.0005mm了。同樣的道理,水平儀與橋板組合的測量系統的分度值也已經不是水平儀自身的分度值0.01mm/m,而是一個新的分度值0.5μm(橋板跨距50mm時),或者2.5μm(橋板跨距250mm時)了。因為平直度測量的新的測量系統分度值受橋板跨距的影響,而測量設備分度值高低會影響測量結果的準確度,理所當然測量系統的測量精度就會受到橋板跨距長短的影響。這就是小規格平板不易使用水平儀檢測平面度誤差的原因。
29#
xqbljc 發表于 2011-11-5 08:50:1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8# 規矩灣錦苑


     不存在什么批評和指教,也無需什么感謝,只不過是同行之間探討問題罷了。
   關于成正比或成反比的問題,我們看一下,當τ(水平儀分度值)固定不變時(T肯定不會變的),L(跨距)與δ(換算的線值,因變量)在K(儀器讀數累積值)一定時成正比關系,這個估計我們沒有什么分歧;當δ(換算的線值,因變量)固定不變時(這個不可能的,其本身就是因變量,是需要計算的量),τ(水平儀分度值,肯定不變的量)與L(跨距)在K(儀器讀數累積值)一定時,無論如何不會成反比關系。這在換算的實際過程及數學原理上都是豪無疑問的。另外兩個δ(換算的線值,因變量)因為L1和L2及K1和K2的不同,也不存在什么可比性的。
  樓上認為:用水平儀檢測平直度,其使用的測量設備是由量儀水平儀和輔助測量工具橋板兩個“測量設備”共同組成的一個新的測量設備即“測量系統”,這樣的說法實在太勉強,甚至是無道理了,我們知道在平板檢定裝置建標時,我們在主標準器里填寫的就是水平儀,在配套設備里都沒有填寫做為輔助工具的橋板,規程也沒有對橋板提出形式或技術上的任何要求,所以橋板有鋼制的、鋁合金的,還有花崗石的,其形式結構有固定的,也有可調的,與平板接觸的面有圓柱的、圓平面及矩形小平面的,這些都不是規程或標準能夠或應該控制的,把這樣一個純粹的輔助工具歸類到所謂的“測量系統”中去,能講的過去嗎?!另外,在實際測量中,還有將水平儀與計算機通過R232接口連接在一起,自動采集測量數據的,那么你能把這些接口和計算機通通歸類到“測量系統”中去,并寫入建標報告的配套設備的表格中去嗎?!本人猜想,大家包括樓上本人肯定不會這樣做的。正是由于樓上錯誤的“測量系統”歸類,故將本來固定不變的水平儀分辨力歸類到所謂整個“測量系統”的分辨力,而且這個分辨力是隨著跨距的大小變化而產生強弱變換,這可真算的上是天方夜譚了。這里需要特別指出,樓上在前面的帖子里還是含糊其辭的講到分辨能力,現在公開稱為分辨力了,需要講清楚的是,分辨力是計量術語中有明確定義的,不可以隨心所欲用或解釋的。
    樓上還通過千分尺微分頭與一個輔助工裝斜塊組成一個新的測量系統,從而改變了整個“測量系統”的分辨力(不妄加評論),推論出“水平儀與橋板組合的測量系統的分度值也已經不是水平儀自身的分度值0.01mm/m”,也就是變換成一個新的分度值了,那么,我們根據樓上給出的新的分度值數據來看一下變換是如何進行的:新的分度值0.5μm(橋板跨距50mm時),τ=0.5μm/50mm=0.01mm/m;新的分度值2.5μm(橋板跨距250mm時),τ=2.5μm/250mm=0.01mm/m。這里完全可以看出,數學公式是嚴格無誤的,分度值是固定不變,沒有發生任何變換的,這些不需要什么高深的學問,只要稍微細心一些都會看清楚的。
    通過上面談到的這些,對于樓上最后得出“因為平直度測量的新的測量系統分度值受橋板跨距的影響,而測量設備分度值高低會影響測量結果的準確度,理所當然測量系統的測量精度就會受到橋板跨距長短的影響。這就是小規格平板不易使用水平儀檢測平面度誤差的原因”的錯誤結論,是板上釘釘的事,已經不需要再去探討什么了。
30#
xqbljc 發表于 2011-11-5 09:22:1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6# 規矩灣錦苑


    樓上談到“所謂打表法無非是根據被測平直度的準確度要求選擇一個指示計,指示計可以是百分表、千分表、扭簧儀、測微計,甚至是電感測微頭、光學計的光管、接觸式干涉儀的干涉管等等”,但是這里需要講清楚的是所謂打表法的測量主標準器不是什么指示計,那只是一個讀數裝置,主標準器應該是做為標準平面的大平板,所以講“大平板平面度也不一定就很高”應該是含糊其辭的,甚至是完全錯誤的,起碼1/3~1/10的原則還是要遵守的。對“嚴重影響大平板平面度而深陷的少數點,而致大平板準確度等級降低,可以不必在意”這樣的說法應該會對他人產生誤導的。
   樓上談到“指示計表座的底面與大平板接觸時具有抵消大平板區域范圍內的平面度誤差作用”,這樣的話語讓人看不懂,希望有時間時能給以解釋。
   另外在使用大平板做主標準器以打表法檢測小平板的平面度,應該對被檢小平板做出正確的調整,這需要有一定的經驗和能力的。再者,我在前面的帖子已經提出,由于打表法屬于規程未推薦的非“節距法”測量,所以對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要給以考慮并評定后給出,這是不應忽視的檢測工作量之內的事情。
31#
xqbljc 發表于 2011-11-5 09:50:07 | 只看該作者
前面對使用節距法或打表法以及使用刀口形直尺、量塊檢測小規格平板的問題,大家談論了不少的內容,應該講談論的話題還是有一定意義的。但是包括自己在內卻忽略了樓主對方格法檢測平板平面度所提出的問題,所以還是懇請大家對樓主、包括自己對方格法檢測所提出的問題給以指教,謝謝!
32#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1-11-5 18:57:5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0# xqbljc

  打表法是要使用表座的,而表座的底面是一個面而不是一個點。表座底面與作為標準平面的大平板表面接觸是面與面的接觸,不是點與點的接觸。
  打表法測量中,在表座底面的區間范圍內,實際情況是表座的底面是與大平板的凸起的點相接觸,與標準平面的凹點是不接觸的,其中決定標準平面平面度的最凹點將被表座的底面所過濾,凹點,哪怕是“天坑”也起不到作用。在這種特殊情況下,三分之一原則其實是完全可以放寬要求的。因此,打表法使用的標準平板“工作面接觸點數和面積比率”遠比其“平面度誤差值”重要得多。這就是我說的“嚴重影響大平板平面度而深陷的少數點,而致大平板準確度等級降低,可以不必在意”的意思。
33#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1-11-5 19:56:0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9# xqbljc

  雖然檢定規程JJG117的表8在“主要檢定設備”中沒有提及“橋板”,但是卻不能否認橋板在水平儀測量法中作為“測量設備”的地位。在JJG117給出的“測量模型”,即計算公式(6)和(7)中包含了橋板的跨距L,儀器分度值τ,和讀數值a′三個自變量。測量模型說明了除了水平儀示值誤差和人員估讀誤差會給測量結果引入不確定度分量外,橋板跨距也是直接給平面度測量結果引入不確定度分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那么為什么檢定規程會在羅列主要檢定設備時把橋板遺忘了呢,我們不得而知。我猜想的理由是橋板沒有準確度要求,即便是其“橋面”(上平面)與兩個“橋墩”底面的連線不平行也沒有什么關系,因為測量中水平儀放在“橋面”上的位置不允許變更。而兩個“橋墩”的中心距誤差完全可以控制在中心距名義值的1%之內。
  測量中識別計量標準器是非常重要的,但卻非常容易。水平儀檢測平面度方案中,大平板就是計量標準器。所以我認為全面識別我們使用的測量設備才是關鍵。在水平儀測量平面度這個測量方案中,我們不能把橋板排除在測量設備之外,我們使用的是由水平儀和橋板兩個測量設備組成的新的測量設備,即整個測量系統,而不僅僅是水平儀。水平儀是不能獨立進行平直度測量的,它必須和橋板組合成新的測量設備才能夠用于平直度的測量。在上例中新的測量設備即整個測量系統的分度值是0.5μm(橋板跨距50mm時),或者2.5μm(橋板跨距250mm時),而不是0.01mm/m。0.01mm/m是水平儀的分度值,而不是新的測量設備——整個測量系統的分度值。
34#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1-11-5 20:41:18 | 只看該作者
  關于水平儀是否適用于小規格平板的平面度測量問題,我認為的確有點困難。不需要找更小的平板,就以JJG117給出的最小平板規格160×100為例,按規程給出的橋板跨距計算公式(3)計算,100/(根號9-1)=50mm。50mm跨距的橋板我們放棄準確度的影響不討論,就是把水平儀放在“橋面”上,頭重腳輕,其穩定性就夠難為測量人員了。
  所以,盡管檢定規程沒有提出把打表法作為小規格平板的檢定方法,為了容易操作和測量結果的重復性好,我們仍然可以按GB/T11337-2004《平面度誤差檢測》國家標準5.4.2條給出的“指示器法”或標準給出的其它合適的方法檢測。其中指示器法就是基層常說的打表法。
35#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1-11-5 22:27:1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矩灣錦苑 于 2011-11-5 22:53 編輯

現在對方格法檢測平板平面度談一點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平面度和直線度檢測在提到方法時有下面三個方面:
  1.平面度受檢點的布點方法(見GBT11337-2004的5.3條)
  包括:①矩形平面和圓形平面的網格布點法(又可分為開放式和封閉式)和對角線布點法;②圓環平面的圓環布點法、方形布點法、方形加橫向布點法。
  2.平面度誤差的測量方法(見GBT11337-2004的5.4~5.6條)
  包括:①直接測量法(又分為間隙法、指示器法、光軸法、干涉法、液面法);②間接測量法(又分為水平儀法、自準直儀法、跨步儀法、表橋法);③組合測量法(例如反向消差法)。
  3.平面度誤差的評定方法(見GBT11337-2004的6.2.1~6.2.4條)
  包括:①最小包容區域法(又分為變換作圖法、旋轉變換法、計算法等);②最小二乘法;③對角線平面法(又可分為旋轉變換法和計算法);④三遠點平面法(也可以分為旋轉變換法和計算法)。
  另外,在使用間接測量法時,由于間接測量中每一個受檢點測得值不是以同一個測量基準的基礎上讀得,因此在測量法與評定法之間還應該增加一個將測得數據轉化為統一的測量基準上去的轉換計算方法。所以一個完整的平面度測量方案應該是:布點方法+測量方法(+數據統一到同一個測量基準的方法)+評定方法。其中統一基準和評定平面度的方法又稱為數據處理方法。
  平面度測量的完整方案由布點法、測量法、評定法組成。上述的布點法、測量法和評定法可以任意組合成完全不同的平面度檢測方案。因此在談到完整的平面度檢測方法時應該分別指出其布點法、測量法和評定法。
  “方格法檢測平板平面度”如果是指“布點方法”,這應該是指標準規定的“網格布點法”。可以用開放式的布點法,也可以用封閉式的布點法。封閉式網格布點法因為有閉合差可以用來檢驗測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平差”處理,可靠性顯然優于開放式網格布點法,但是開放式網格布點法比較簡單省事。
  “方格法檢測平板平面度”如果是指完整的平面度檢測方案,則還應該說明測量法和評定法。不過在“方格法檢測平板平面度”這條信息中,我們可以估計測量者用的完整檢測方案可能是“網格布點法+間接測量法+對角線平面評定法”。至于網格布點法用了開放式還是封閉式,間接測量法用了水平儀法還是自準直儀法,評定方法是不是真的用對角線平面法而不用最小包容區域法,在“方格法檢測平板平面度”信息中,我們還是不得而知。
36#
長度室 發表于 2011-11-6 20:12:50 | 只看該作者
通過兩位老師對于平面度測量中一些問題的討論,自己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受益匪淺。增加了自己對平面度測量技術研究的決心,在此向兩位老師表示感謝!
37#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1-11-7 13:49:06 | 只看該作者
再議平面度測量中布點法的封閉式網格布點法
  封閉式網格布點法,因為有閉合差可以用來檢驗測量過程中是否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平差”處理,其可靠性顯然優于開放式網格布點法。以9個測量點為例〔見JJG117-2005圖2(a)〕,測量順序是①a1-a2-a3-b3-c3;②a1-b1-c1-c2-c3;③b1-b2-b3。c3和b3將得到兩個測量結果,即將形成兩個閉合點c3和b3。
  原平板檢定規程JJG117-91的表13規定了重合點(即閉合點)的重合度(即閉合差)最大允許值,分別是00級T/6、0級T/8、1級T/10、2級T/12、3級T/16。JJG117-2005的4.3條則規定了重合度≤T/6,因此當閉合差大于T/6時應該重新測量,小于T/6時應該平差處理,閉合差太小時可忽略不計。
  例如:用0.01㎜/m水平儀檢400×400㎜1級平板,橋板L=200㎜,若讀數如下:a1a3c3方向讀數為0、+3、+0.9、-2、-1;a1c1c3方向讀數為0、-1.1、+4.2、-5.2、+2.8;b1b3方向讀數為0、+2、+1。通過累積法把測量基準統一到a1點上以后,得到b3的兩個測得讀數值都是+1.9,c3的兩個測得讀數值分別是+0.9和+0.7,產生了閉合差0.2。因為橋板的跨距L=200mm,儀器分度值τ=0.01mm/m,所以測量系統的分度值為200×0.01=2μm。閉合差為2×0.2=0.4μm。查JJG117-2005該平板的平面度允差為10μm,10/6=1.7μm,0.4<1.7,測量數據有效,平差處理后c3的測得值應該是(0.9+0.7)/2=0.8μm。
38#
xqbljc 發表于 2011-11-7 16:06:1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2# 規矩灣錦苑


    “打表法是要使用表座的,而表座的底面是一個面而不是一個點。表座底面與作為標準平面的大平板表面接觸是面與面的接觸,不是點與點的接觸”。前面這段話與沒講是一樣的,因為大家都知道。
   所謂“大平板的凸起的點”,實際上就是刮制工藝生產的所謂刮研平板的接觸斑點,平板的工作面就是由無數個這樣的接觸斑點組成的。將接觸斑點說成凸起的點,將非接觸斑點說成凹點是不合適的。至于帖子的后面所談到的什么“過濾”、““天坑”等,估計是一些自創或地方方言,實在看不懂,也理解不了,所以還是不去談的好。對于后面談到“三分之一原則其實是完全可以放寬要求的”,應該屬于“創新”的東西,不敢茍同,也不知要放寬到什么程度,1/2或1/1甚至......?只是感覺太隨意了吧;后面所謂“工作面接觸點數和面積比率”遠比其“平面度誤差值”重要得多的說法,估計就是平面度誤差中整體包含局部,而局部又決定整體,但二者并無法比較誰更重要啊,因為它們本身就是一體的,只不過由于測量方法的先天性不足,或使用中的局部磨損,將其人為的拆成兩塊,使之相互包容又相互補充,來彌補檢測、制造或使用中出現、或造成的缺陷吧。
39#
xqbljc 發表于 2011-11-7 16:06:3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xqbljc 于 2011-11-7 16:10 編輯

回復 32# 規矩灣錦苑
40#
moreface 發表于 2011-11-7 16:36:37 | 只看該作者
大家 說說網格法好不好? 評定方法和數據處理是什么樣的啊?
真是不得而知
我比較關心這個
41#
moreface 發表于 2011-11-7 16:44:04 | 只看該作者
大家 說說網格法好不好? 評定方法和數據處理是什么樣的啊?
真是不得而知
我比較關心這個
42#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1-11-7 18:20:1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矩灣錦苑 于 2011-11-7 18:47 編輯

對不起,糾正一下37樓的錯誤:
  “平差處理后c3的測得值應該是(0.9+0.7)/2=0.8μm”改為“平差處理后c3的測得值應該是(0.9+0.7)/2=0.8格,0.8×2=1.6μm”。
  這是因為各點讀數均為水平儀的格數,格數乘以測量系統的分度值2μm/格,才能夠得到線性測得值。
  另外,我在37樓就是在討論40樓說的網格布點法的作用和方法,用的圖是JJG117-2005圖2(a),但是要在那張圖的基礎上取消兩條對角線。網格布點法的優點可以使橋板跨距為整數,可以使橫向和豎向測量時跨距相同,對角線布點法由于對角線是邊長的平方和開方,會出現無理數,橋板跨距在對角線上與在邊上不一致,例如當受檢點為16點時,對角線的交點和兩條對邊中點連線的交點往往是不能重疊的。對角線布點法有一個重合點(中心點),網格布點法可以有若干個重合點(都在最右邊的邊線上),通過多個重合點的重合度(閉合差)控制,測量結果應該是更可靠。因此建議高精度的平板采用封閉式網格布點法,低精度的平板采用開放式網格布點法。我也贊成使用對角線布點法。企業的平板校準工作我覺得還是怎樣實用,怎樣簡潔,就怎么辦。
43#
xqbljc 發表于 2011-11-7 18:26: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3# 規矩灣錦苑


    規程JJG117-2005并沒有遺忘橋板,但橋板的材料、形式結構確實很多,可以講是五花八門。從材料來講,有鋼制的、鑄鐵的、鋁合金的及花崗石的等;從形式來講,有固定的尺寸,也有可調尺寸的;從結構來講,有燕尾槽緊固,也有螺栓直接緊固,與平板接觸的面有圓柱的、圓平面及矩形小平面的,所有這些,都不是規程或標準能夠或應該控制的,在規程編寫期間,許多廠家找到規程修訂小組,希望能夠把他們生產的橋板寫入規程,但寫入的理由確實極不充分,據調研的情況,橋板沒有國家、行業標準,只有河北泊頭某企業有一個企業標準,雖經有關部門備案,但該標準寫的很差,許多技術要求很不合理,另外某權威人士也反復要求將其生產的類似跨步儀樣子的橋板寫入規程......,最后,起草小組反復考慮,借鑒國內、外標準及實際情況,統一意見為,橋板做為測量使用的輔助工具,而非樓上所講的是什么“測量設備”沒有必要在結構形式,技術要求等方面強行統一給出規定,那樣并不科學。所以樓上講規程遺忘了橋板,只是不了解情況的亂講罷了。至于橋板是在平面度測量結果引入不確定度分量的一個重要因素的說法,只能講是很勉強的,嚴格講應該是測量操作者在移動橋板并使其首尾銜接時,有一個定位誤差做為引入不確定度分量考慮了進去,此分量的主要因素還是操作不合理可能出現的。
   “測量中識別計量標準器是非常重要的”,此話沒有錯。在使用小角度測量儀器以“節距法”原理進行測量時,主標準器毫無疑問就是小角度測量儀器(比如講水平儀),但樓上卻講“水平儀檢測平面度方案中,大平板就是計量標準器”,這樣的說法,明顯就是連所謂“節距法”測量原理就是測量的傾角變化都搞不清楚了,把節距法和打表法都搞混了,所以探討這些問題,需要思路清醒為好。
    在上面的帖子里,我已經將水平儀的分度值0.01mm/m與樓上人為制造出來的所謂新的“測量系統”分度值完全不一樣給出了說明和解釋,但樓上依然死硬堅持,而且絲毫不講出其道理,那么這里再一次按樓上給出的所謂不一樣的數據用數學公式列出,讓大家去評論吧:
      τ=0.5μm/50mm=2.5μm/250mm=0.01mm/m。公式非常清楚的表明,所謂0.5μm/50mm≠2.5μm/250mm≠0.01mm/m,只是前面兩個換了馬甲而已。
  
44#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1-11-7 19:37:2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8# xqbljc

  老師說的沒錯,使用中的平板碰傷如果是凹坑影響平板的平面度,但是并不影響其使用的精度。我說的過濾是指,如果在表座底面積內存在三個以上的凸起點支撐表座,其它的點再低,再凹又有什么關系呢?表座底面的面積常見的為63x50mm,萬向磁性表座大的達350mm,小的有200mm的。以63mmx50mm的為例,也大于橋板底面積(橋墩為小平面時)或者接觸線(橋墩為圓柱母線時)。假設在表座底面積內存在一個“天坑”達到“-30μm”,影響到整個大平板的平面度精度等級,因為在這個凹點周邊(使用的橋板“橋墩”底面積或者接觸線之外)存在著三個以上的凸起點支撐著表座,表座的底平面也就把這個最低點過濾掉了。這種情況和三坐標測量機的氣浮導軌類似,因為氣浮導軌的氣浮元件面積綜合作用而使導軌使用精度高于其實際精度,因此提高了導軌的使用精度,我們也就沒有必要對導軌直線度提出過高要求。
45#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1-11-7 21:03:1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矩灣錦苑 于 2011-11-7 21:14 編輯

回復 43# xqbljc

  非常贊成老師對橋板之所以沒有在平板檢定規程中列入使用的測量設備清單的原因描述。但是我認為沒有列入檢定規程的清單并不能否定其作為測量設備的地位。 GB/T19022的3.3條給測量設備measuring equipment的定義是“實現測量過程所必需的測量儀器、軟件、測量標準、標準樣品(標準物質)或輔助設備或它們的組合。”
  在水平儀法測量平面度中,橋板就是“實現測量過程所必需的……輔助設備”,離開了橋板,單獨使用水平儀是不能實現平面度測量的,因此橋板必然是測量設備。橋板與水平儀組裝在一起,就是定義中的“它們的組合”,這就產生了另一個嶄新的測量設備。這個測量設備就是JJF1001中6.5條定義的測量系統,即“組裝起來以進行特定測量的全套測量儀器和其他設備”,它們組裝起來就是用于平直度誤差“特定測量的全套”測量設備。
  所以作為水平儀這個測量設備它的分度值是0.01mm/m,而作為跨距分別為50mm和200mm的橋板與分度值0.01mm/m的水平儀組合起來的新的測量設備的分度值則分別是0.5μm和2μm,如果使用的橋板是200mm,為什么不按新測量設備分度值每格2μm在水平儀上讀數,而非要按水平儀的分度值每格0.01mm/m去讀數呢?
  我非常感謝并接受老師對“水平儀檢測平面度方案中,大平板就是計量標準器”的批評,這的確是錯誤的。我的本意是主標準器比較容易識別,是無論如何忘不了的,而作為其他必須的測量設備較難識別,容易被忽略。例如打表法的主標準器是大平板,指示器是其他必須的測量設備(輔助設備);水平儀法水平儀是主標準器,橋板是其它必須的測量設備(輔助設備)。所不同的是打表法中標準平板與指示器是分離的,不存在組合,水平儀法中的水平儀和橋板必須組合成另一個測量設備,是不能分離的,測量中它們的相互位置和方向不允許絲毫改變。因此對于已經組合的測量設備在測量中應該看成為一個整體,不要只盯住水平儀不放,要盯住組合在一起的新的測量系統,把它看成為一個整體。水平儀和橋板都是新的測量設備的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此時的水平儀僅僅是顯示器,橋板是轉換和放大機構,水平儀和橋板是不能再分離的,分離后無異于我們只關注內徑百分表的表頭,而不管可換測頭和其它傳動部件,只管表頭示值誤差,而不管綜合示值誤差。
46#
xqbljc 發表于 2011-11-7 21:47:2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4# 規矩灣錦苑


    你的帖子提到規格為(160×100)mm平板,這個規程及標準中確實有,也確實是R10優選系列的,首先這樣規格的平板使用50mm跨距的橋板,這個橋板沒有什么影響準確度的東西可言,再有也沒有頭重腳輕的懸乎說法,所以穩定性不會有什么問題的。
    規程沒有推薦打表法作為小規格平板的檢定方法,你講可以按GB/T11337-2004《平面度誤差檢測》國家標準關于給出的“指示器法”或標準給出的其它合適的方法檢測,這個需要將計量法中規定的計量檢定必須依據計量檢定規程進行的規定撤消,或者辦理有關偏離的手續。所以不能為了證實自己的意見是對的,就連法律法規也唯我所用或唯我放棄。
47#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1-11-7 22:37:4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6# xqbljc

  我非常贊成老師說的道理,檢定必須依據檢定規程。但是有時候還是需要實事求是的,過小的平板在實際工作中并不是沒有,即便是(160×100)mm平板,在基層的確用水平儀和橋板測量非常困難。相對來說平板小,水平儀大,橋板跨距小,水平儀在橋板上的確顯得頭重腳輕,重合度(閉合差)的控制比較困難,用水平儀法檢定也的確不如打表法穩定可靠。我認為只要選擇的檢定方法不確定度滿足JJG117-2005的4.2條規定,即U≤Fm/3(其中Fm為被檢平板平面度最大允許誤差),檢定方法就應該是可取的。
  如果某些計量管理機構實在要摳“檢定”字眼,為了合理合法,建議企業改稱對平板進行“校準”,自編的校準規范就規定小規格的平板使用打表法(即GB/T11337-2004標準上的指示器法)。檢定規程的表10規定小規格平板的受檢點數≥9,內部校準規范用打表法可以適當規定受檢點多一點,比如25或者更多,畢竟打表法采點是非常容易的事。
48#
xqbljc 發表于 2011-11-7 23:00:4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5# 規矩灣錦苑


    一個大約700字左右的帖子,竟然用了63個“法”字,所以我在前面的帖子里曾提到平直度檢測中,被稱謂“法”的東西太多,太亂,非常需要理順或規范,否則會把別人包括亂提“法”的人搞糊涂的。
    對于圓形平臺的檢測,規程沒有列進去,因為我們在實際應用中,沒有看到圓形平臺是做為平板來使用的,只是做為工作臺來使用,也就是圓形平臺不屬于計量器具,所以規程JJG117-2005不包括圓形平臺,也沒有對其提出技術要求和檢測方法,包括現行的平板國標也沒有將莫須有的圓形平臺包括進去。GBT11337-2004確實提出了圓環平面的圓環布點法,但僅僅是泛泛的講了一下,沒有象對矩形(包括方形)平面那樣詳細的去講,甚至列出了布線布點的方式和數據處理的通式,也就是講,圓形平面的檢測、布線布點、數據處理及評定方法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嚴格的檢測技術,不是夸夸其談就能夠很容易的解決的。我曾經見到XX國家的平面度檢測數據處理軟件,里面就有圓形平面或環行平面的數據處理,也曾目睹了某些外商使用水平儀和此軟件驗收產品的狀況,可以肯定的講,從布線布點的方式到整個檢測的過程,以及最后的數據處理和評定,完全是錯誤的,是從測量原理上講不通的。所以,我在過去的帖子里曾經講到過,計算機可以做科研方面的許多事,但也可以用來搞封建迷信的算卦。
    一個不算太大的帖子,竟然用了60多個“法”字,說明了什么呢?說其故弄玄虛可能重了些,但確實將相同的方法以不同的名稱給以羅列,或者將本來不屬于方法的步驟性質東西,無原則的升級到了方法的高度。這樣的做法確實顯得不夠慎重,說輕浮也是不為過的。
    樓上的帖子將統一測量基準的舊論點再次給以重復提出,可它本來就是錯誤的東西,是對“節距法”測量原理不清楚的表現嗎。這些,在其它的帖子里已經談論過不少了,所以現在也沒有必要為此再去浪費時間了。
     樓上的帖子最后多少談了一點樓主提出的所謂方格的東西,但確實沒有什么獨到的見解,包括連方格法數據處理軟件中,最后平面度評定結果到底是否依據對角線確定的評定基準位置來進行的評定,都表示還是不得而知,甚至對測量是使用了水平儀還是自準直儀都不能確定,我現在可以負責任的告知樓上,方格法檢測肯定使用的是水平儀,因為此方法不可能或非常困難使用自準直儀的,至于評定方法,從數據處理軟件得到的結果是兩對角數據結果分別相同,再有軟件編寫者彭XX自己的認可,就是按對角線確定的評定基準位置來進行評定的。
49#
xqbljc 發表于 2011-11-7 23:28:0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5# 規矩灣錦苑


    不想多談什么了,就講以下幾條:
    ①.“節距法”是小角度測量,水平儀即使放在橋板上,測量的也依然是傾角變化,不會出現測得0.5μm和2μm這樣的數據;
    ②.水平儀是平直度測量中的主標準器,橋板只能也永遠是一個輔助工具,分度值不管你使用什么尺寸的橋板,其分度值也只能是τ=0.5μm/50mm=2μm/200mm=2.5μm/250mm=0.01mm/m;
    ③.“打表法中標準平板與指示器是分離的”的說法不妥,表座與標準平板是緊密結合的,只是測量的需要而不能固定為一體;
    ④.說“水平儀僅僅是顯示器”是完全錯誤的,說“橋板是轉換和放大機構”更是隨心所裕的,難道測量的心臟部分,即水準泡或角度電容傳感器不在水平儀里而在橋板里面?!
50#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1-11-8 01:16:3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8# xqbljc

  討論方格法應該是脫離平板檢定而討論泛指的平面度檢測中的布點方法。正如老師所說,我談的并沒有限定在平板檢定中,而是針對平面度檢測而說的,所以必然涉及方方面面,包括矩形平面、圓形平面和圓環形平面。平板檢定僅僅是平面度檢測的一個具體應用而已。
  平面度的測量是不能僅僅說方格法或者網格法的。方格法或者網格法是整個平面度檢測方案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指受檢點的布點方法。完整的平面度檢測方案還應該說清楚使用了什么測量法(如果是間接測量法還應該說清楚是水平儀測量法、自準直儀測量法、跨步儀法還是表橋法),使用網格布點法的不僅僅是水平儀測量法。完整的平面度測量方案還應該說清楚使用了什么評定方法,是對角線平面評定法、最小區域評定法、最小二乘法還是三遠點平面法。它們是可以任意相互組合成完全不同的檢測方案的。因此僅僅從“方格法檢測平板平面度”這句話中,的確是不能確定使用了什么測量方法和評定方法,我們只能對它的受檢點布點方法確定為網格布點法,甚至我們也還不能確定其網格布點法是用的開放式還是封閉式。
  如果像老師所說“方格法檢測平板平面度”肯定使用的是水平儀,評定方法肯定是用的對角線平面法,這是不是有點猜測和牽強啊,呵呵。萬一我在受檢點的布點中用了網格布點法,測量方法就是用了自準直儀法或者其它什么方法,評定方法就是規定用最小二乘法或者三遠點平面法呢?
  隨便指出,平板檢定規程上使用的布點方法是對角線布點法,而非網格布點法,但是也不反對使用別的布點方法。規程在使用的間接測量方法中規定了水平儀法和自準直儀法兩種,示例是舉的水平儀法。規程使用的評定方法在A.2.1給出了對角線平面評定法示例,在A.2.2給出了最小區域評定法示例,并規定了最小區域評定法的評定結果是最終仲裁依據。并不是說一定要“按對角線確定的評定基準位置來進行評定”。
  因此在討論網格法時只能討論網格布點后的測得值獲得如何統一到同一個測量標準上去的問題,而不能涉及被檢平面的平面度到底是多少問題。如果涉及被檢平面的平面度結果,就必須說清楚規定用什么評定方法。在國外機床行業就有用三遠點平面法評定平面度的,而非對角線平面評定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22 09: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良妇露脸附生活照15|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国产chinese中国hdxxxx|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1000部拍拍拍18勿入免费视频下载 |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线免费| 没带罩子让他c一节课| 在线你懂的网站|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bt自拍另类综合欧美| 男生和女生打扑克差差差app| 巨大欧美黑人xxxxbbbb| 和朋友共享娇妻高hh| 中国精品白嫩bbwbbw| 精品国产成a人在线观看| 小荡货公共厕所| 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 91东航翘臀女神在线播放|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 国产高清在线a视频大全|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91中文字幕yellow字幕网| 欧美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一级久久精品| 1204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欧美69式视频在线播放试看| 国产无遮挡吃胸膜奶免费看|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成年性午夜免费视频网站不卡| 制服丝袜第五页| a大片大片网y|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色欲麻豆国产福利精品| 孩交精品xxxx视频视频| 人与禽交zoz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