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商務部、發改委、國家質檢總局等6部委聯合發布了《促進我國汽車產品出口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分析了我國汽車產品出口的現狀和面臨的嚴峻形勢,提出了幫助汽車企業提高質量和安全水平,支持企業參與國家和國際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等內容,明確了我國汽車及零部件產品出口不同時期的階段性目標,以促進我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出口形勢低迷
近年來,我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呈現快速發展態勢,2001-2007年年均增長近50%,2008年汽車產品出口已達302億美元。但從總體看,我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與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地區)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出口經營粗放、品牌和營銷網絡缺失、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出口產品附加值不高、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亟待加強等問題制約了汽車產品出口的發展。
2008年下半年以來,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汽車產品出口存在的問題更為凸顯,出口大幅下降,汽車產品出口面臨嚴峻形勢。同時,也應看到,我國汽車產品國際比較優勢依然存在,國際市場需求潛力巨大。為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必須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推動我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持續健康發展。
明確發展目標
《意見》的指導思想是,根據《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總體要求,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汽車產品出口戰略,擴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汽車產品出口,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快轉變外貿出口增長方式,提高出口增長效益和質量,推動我國汽車產品出口持續健康發展。
《意見》首次明確了汽車及零部件產品出口的發展目標: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從2009年到2011年力爭實現年均增長10%;到2015年,汽車和零部件出口達到850億美元,年均增長約20%;到2020年實現我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額占世界汽車產品貿易總額10%的戰略目標。
實現五個轉變
此次出臺的《意見》還包括,加快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設,增強汽車產品出口的技術基礎;鼓勵企業利用金融工具,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鼓勵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優化出口產品結構等內容。
《意見》還提出,要積極應對和化解國際貿易摩擦。加快建立我國汽車產品貿易摩擦預警機制。密切跟蹤、收集和整理國外汽車產品貿易摩擦相關信息。充分發揮中介機構的作用,組織企業早準備、早應對,最大限度維護我汽車出口企業的權益。
支持自主品牌產品出口
《意見》大力支持自主品牌汽車產品出口,要求著力從出口產品結構、出口市場結構、出口貿易結構、出口企業結構、售后服務主體結構等5個方面大力推進汽車產品出口結構實現轉變。加快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設,增強汽車產品出口的技術基礎。鼓勵企業利用金融工具,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
主動接軌國際標準體系
《意見》鼓勵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和新技術,提高研發能力;積極引導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產品出口;引導企業采用國內外先進技術標準,主動接軌國際標準體系,推動產品的國際安全、質量和標準認證工作,支持企業參與國家和國際標準的制訂和修訂;整合研究開發資源和科研力量;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支持企業開展商標和知識產權的國外注冊保護等。
實施“走出去”戰略
此外,意見還指出要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鼓勵有比較優勢的企業或企業間聯盟體對外投資,在境外建廠設點,擴大海外生產規模,貼近銷售市場,帶動汽車產品、技術和服務出口;鼓勵企業通過多種形式建立境外營銷中心和營銷網絡,完善出口產品的零配件供應、維修服務體系;積極引導企業在國際市場加大品牌建設投入;有針對性地組織企業參加國際知名展覽會,展示我國汽車零部件技術發展水平;推動汽車零部件企業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
推行汽車免驗工作
《意見》提出,要大力推動國內汽車整車出口生產企業與國內航運企業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聯盟,創建我國遠洋汽車運輸船隊;要大力實施貿易便利化,在對汽車出口企業商品檢驗實施分類管理辦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出口汽車產品的監管,幫助企業提高質量和安全水平,積極推行汽車產品免驗工作;加強培訓服務,選擇我主要出口目標市場及潛在市場,就政策法規、技術標準、認證、投資環境以及市場情況等內容組織專家對出口企業進行培訓,指導企業開展對外貿易和海外投資;各駐外經商機構要積極推進多雙邊經貿合作,幫助出口企業應對貿易摩擦和開拓國際市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