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企業說責任,似乎都離不開名牌效應。冠冕堂皇之詞在所難免。一般說來,都是在企業社會責任的高層面上打轉轉。殊不知,企業的社會責任只是企業責任一個組成部分,是企業完成基本責任之后的附加責任。或者說,是企業經濟責任、法律責任之外的道義責任。 盡管社會責任具有明顯的公益性,但是,企業社會責任作為企業公民形象的基本元素,可以為企業信譽加分,自然使相關信息的擴展具有了功利效應。因此,企業社會責任在全球化時代倒是更具有企業行為的色彩。
企業主體責任是法律賦予市場主體的最基本的責任,也是一個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所不可逾越的責任。在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的今天,計劃經濟時期殘留的按行政命令辦企業的習慣還或多或少地影響著部分企業,加上目前地方政府經濟責任巨大,行政力量影響市場的現象依然不可避免。因此,以法人主體確立市場地位仍然是一些企業必須面臨的課題。那些不管大事小情一律找市長,特別是一受處罰就百般托人說情干擾執法的企業,說到底是企業主體責任不清的具體表現。
企業確立主體責任需要全社會形成法制建設的整體氛圍。一個以法律為基本框架運行的社會是不難建立企業主體責任的。質監部門作為國家機關的行政執法機構,其職責是維護市場秩序,保證社會公平。這其中,基于時代的需要,執法機構還要承擔教育和引導企業確立主體責任的義務,以建立良好的執法環境。
沈陽質監局的做法值得推廣。讓名牌企業帶頭樹立主體責任意識,在全社會建立企業主體責任意識,使企業成為主動按照法律法規生產經營的法人。這看似簡單,卻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一個重要環節。名牌企業大都實力不俗、影響巨大。他們的活動范圍廣、牽涉的社會資源多,駕馭市場規則的能力也十分巨大。發達國家一般把那些實力大、形象好的企業稱為“最受尊重企業”。這些企業因長期的信用積累構建了良好的信譽,其企業文化具有對社會良性影響的功能,有的企業甚至以其卓越的企業文化影響一個時代的風氣。在我國,由于企業文化建設時間短、根基尚淺,還不足以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影響一個時代。但是,一些大企業因為經濟實力巨大,照樣可以在信息傳播方式上形成控制力,并樹立誠信與否的樣板,從而影響到市場風氣。對于這些大企業要建立規范環節,讓他們確立主體責任意識,不僅在質量安全方面,而且還在質量誠信方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