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劉彥剛 于 2009-10-12 13:59 編輯
各位同行:
你們好!
近期我所準備建酶標分析儀標準,所以我學習了JJG861—2007《酶標分析儀》,并通過從網上獲得的該規程的宣貫資料,對酶標分析儀的檢定作了些了解。覺得其性能指標靈敏度值得思考。
規程的第5.3.6款給出的靈敏度的檢定方法如下:選用450nm波長或儀器特有的專一波長,使用適合量程并經檢定合格的A級加樣器,在未包被抗源或抗體的微孔酶標板的某一孔中,加入5mg/L的酶標分析儀用靈敏度溶液標準物質,測量吸光度。雖然規程沒有直接說,但看得出規程的本意是將測得的分光度除以該酶標分析儀用靈敏度溶液標準物質的濃度5mg/L,則得到該酶標分析儀的靈敏度(L/ mg)。
值得思考的是:按理被測物一定(包括其濃度度和液層厚度一定),則其吸光度就是客觀存在的,并不應該由于用來檢測的儀器不同而不同。一次難得的機會,使我有幸請教了我們化學計量的權威專家得知:由于酶標分析儀的制造技術水平高低,真的會由于諸如單色光的單色純度高低等原因,使得對于一定的被測物,會有不同的吸光度。既然是這樣,我提出可以用類似于酸度計和電導率儀那樣用儀器誤差來反映酶標分析儀的綜合性能的優劣。而不要用靈敏度該性能指標,因為作為反映靈敏度的指標,我們希望他越大越好。顯然,在我們這里絕對不是說測得的吸光度越大越好,而應該是越接近被測的濃度度和液層厚度一定的實際吸光度值越好。而我請教的老師告訴我:在化學計量里,真要用誤差反映儀器性能很難,一般不輕意用誤差。很顯然在這用靈敏度來反映該性能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所以值得思考:用什么性能指標反映酶標分析該性能(現稱之為靈敏度),且又用什么方法來檢測該性能指標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