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科研小組9月9日發布報告說,他們完成了對馬鈴薯晚疫病病菌的基因測序,這有助于找到對付這一病菌的新手段。晚疫病病菌曾導致歷史上著名的愛爾蘭大饑荒。 這項研究由美英等多國研究人員聯合完成。馬鈴薯晚疫病病菌基因測序結果顯示,與同類生物相比,該病菌有大得出奇的基因圖譜,其中74%都是由重復出現的“轉位子”組成。
研究人員說,這是一個“瘋狂”的比例,通常微生物基因圖譜中有25%的“轉位子”就已經很多了。“轉位子”是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片段,它可以自我復制并在基因序列中四處移動,晚疫病病菌正是靠這些“轉位子”的作用侵害馬鈴薯。
研究人員認為,晚疫病病菌基因如此演化是為了保持一個龐大的“武器庫”,便于迅速適應環境變化。
一名馬鈴薯育種專家在評論上述成果時說,有時“好不容易費15年時間培育出一種有抵抗力的新品種,晚疫病病菌卻只用幾年就把它打敗”,現在掌握了該病菌的基因圖譜和“武器庫”特點,將有助于研發能有效對付它的基因手段。
晚疫病病菌會損害馬鈴薯的葉子和根莖,它在19世紀導致愛爾蘭大面積馬鈴薯絕收,約有100萬人因此死亡,還有數百萬人因這一病蟲害移居海外。據估算,這一病菌目前仍給全球農業造成每年約67億美元的損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