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典型 建機制 促整合 江西景德鎮質監局從關鍵環節入手整治豆制品產業 閱讀要點
該局在整治豆制品產業過程中,不僅有明確的整治目標、細化標準,而且先樹典型,讓作坊主看得見、摸得著;鑒于豆制品作坊大多還以家庭為單位,從業人員基本上為家庭成員,該市采取作坊資源整合、股份制聯營的方式,引導小作坊組建正規的有一定規模的生產加工企業,使加工環境、生產廠房、設備、產品檢驗等方面達到國家對食品生產的基本條件;景德鎮市質監局還以書面報告的形式向市政府提議建立包括豆制品在內的食品工業園。
審視江西景德鎮市豆制品產業,不難找出其中的許多亮點:一大批豆制品作坊資源整合后,采取股份制聯合經營模式,實現了豆制品產業從量到質的嬗變;景德鎮市金維食品廠成為景德鎮市首家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籌劃建立中的食品工業園,將逐步完善食品安全長效監管機制。
兩年前,景德鎮市曾對該市的傳統小吃冷粉進行了徹底整治,讓市民吃上了放心冷粉。此舉被媒體稱之為“冷粉整治模式”。兩年后,該市借鑒“冷粉整治模式”再次實現豆制品產業安全、有序、規范發展。那么地處山區、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景德鎮市何以實現食品產業的科學、良性發展?
“以‘質量和安全年’活動為契機,不等不靠、高點定位、強力推進,做好保食品安全、促民心工程。”景德鎮市質監局黨組書記、局長鄭勝林一語道破其中原由。
景德鎮市原有豆制品作坊90余家,分布在城鄉接合部。這些作坊日加工黃豆約12噸,豆制品的市場日銷量達到36噸,基本上自產自銷給本地市場。加工作坊大部分生產規模小、生產環境惡劣、加工工藝簡單,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質量和安全年”活動開展以來,景德鎮市質監局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衛生、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門的全力配合,對該市豆制品行業開展整治、清理與規范行動。
該局在整治豆制品產業過程中,不僅有明確的整治目標、細化標準,而且先樹典型,讓作坊主看得見、摸得著。該市金維食品廠地處昌江區西郊墾殖場園林分場,主要生產豆腐、豆沖,其前身是一家家庭作坊,生產條件簡陋,衛生環境差。“質量和安全年”活動開展之初,質監部門就將該廠列為重點幫扶對象,派專職人員進駐該廠,對其生產環境、加工設備、加工工藝流程、生產管理等環節進行專業指導。現在,這個廠已成為景德鎮市首家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日生產量達到4000余公斤,可實現產值100多萬元。
采取典型示范措施的同時,鑒于豆制品作坊大多還以家庭為單位,從業人員基本上為家庭成員。該市采取作坊資源整合、股份制聯營的方式,引導小作坊組建正規的有一定規模的生產加工企業,使加工環境、生產廠房、設備、產品檢驗等方面達到國家對食品生產的基本條件。到目前為止,該市的豆制品生產企業已由90多家整合為64家。這些企業均已達到景德鎮市質監局制定的豆制品生產企業必備條件。生產的豆制品也均已做到統一標明出廠標識,即產品出廠有生產的業主名、廠址、生產日期等。景德鎮市質監局還要求全市所有豆制品生產企業必須向社會公開承諾:不使用非食品原料、不濫用食品添加劑、不使用發霉、變質原料等。
為了提高豆制品質量和生產安全水平,完善長效監管機制,景德鎮市質監局還以書面報告的形式向市政府提議建立包括豆制品在內的食品工業園,建議食品工業園由食品加工企業參股投資興建或由政府統一投資、統一規劃、統一建廠房,給予進駐園區的企業一定的優惠政策,園區的道路、供水、污排水、供電等基礎設施要做到“四通一平”,遠離工業污染區等。該建議已得到了景德鎮市政府及人大、政協等部門的高度重視,相關事宜有關部門正在協調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