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地域特點 搶占發展先機 江西贛州將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 近日,江西贛州市政府出臺了《贛州市標準化戰略實施意見》。這是該市縱深推進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推動技術進步、提高產品質量、促進產業發展、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擴大貿易的重要舉措。該《意見》要求到2010年全市新增地方標準15個,建立國家級、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30個,重點領域工業采標率達到85%以上,新增國家和省級名牌10個以上,初步建立農業、節能減排、礦產資源、水資源、食品安全、公共衛生等技術標準體系,每年培育一批服務業標準化示范單位,到2015年取得更好成績。為此,贛州市力爭在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和標準化工作中堅持創新,以實現工作突破。
贛州市在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和標準化戰略實施過程中,注重并加強研制、實施地域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標準的科學性、協調性和先進性,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該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標準體系。
贛州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作為推動實現農業產業現代化的著力點,實現了每個縣、市都建設一個省級以上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目標。據統計,28個示范區推廣農業標準化種植面積達7萬余公傾,涉及煙葉、果類、蔬菜、水產、畜牧等10多個品種。其中,無公害果園面積達7.3萬公頃,,產量達48萬噸;畜禽養殖規模達500多萬頭(羽);水產養殖面積達0.3萬多公頃。無公害農產品產值超過50億元,帶動農戶16萬戶,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產品質量提高發揮了積極作用。
鎢與稀土生產加工重點企業通過技術標準創新搶占發展先機。江西南方稀土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南方唯一業務包括稀土開采、冶煉、加工、應用和貿易等的科工貿一體化企業,公司通過技術標準體系試點,生產加工的各個環節更加規范化、標準化和科學化,稀土生產的主要技術指標不斷提高,礦山收率提高0.6%,冶煉收率提高0.8%,累計新增產值2203萬元,利稅328萬元。崇義章源鎢業有限公司在技術標準體系試點過程中,積極引入并消化國標、行標,制(修)訂企業標準70多份,工藝標準500多份,并申報了《納米鎢粉》等3項國家標準,其中《鎢精礦化學分析方法》等還分別被評為國家和省級標準化科研成果。
與此同時,贛州深入開展體系建設進園區、進市場、進社區活動,通過3個不同層面又互為補充的“抓手”推動,引導企業主動走節能、綠色、環保的技術發展道路,進而降低企業成本,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于都縣以實施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推動企業加快節能減排步伐。該縣的江西贛州南方萬年青水泥有限公司日產4000噸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余熱發電技術改造項目,被國家發改委、國家財政部列為2007年國家節能技術改造財政獎勵項目(第3批)。該項目年發電量可達4896萬千瓦時,折合節約標準煤1.68萬噸。此外,公司還通過對噴煤管進行結構優化和回轉窯提速相結合的節能降耗技術改造以及余熱發電項目建設,充分發揮計量和標準體系在企業經營、物料消耗、產品檢測、成本核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僅此一項每年節約用電288萬千瓦時,節能降耗所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370萬元。
贛州還注重著力夯實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的物質載體基礎。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技術標準數據庫”,年內還將延伸到縣(市、區)建設19個數據分庫;利用“贛州三農網”建起了農業質量標準數據庫,初步構建了服務工農產業生產發展的技術平臺。據了解,全市最大的技術標準體系物質載體建設項目———國家鎢與稀土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已正式運行,標志著服務地域優勢產業的技術平臺建設邁入新的縱深推進階段。目前,中心已能夠開展鎢與稀土從礦樣到產品的一系列樣品檢測服務,檢測能力覆蓋鎢與稀土的50多個產品400多項參數,待通過國家實驗室認證后,將成為全國最具權威的鎢與稀土檢驗檢測機構。
技術標準創新作為提升產品質量的源泉和動力,通過積極幫助企業改進生產工藝,推動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等措施,全面提高了贛州市企業產品的競爭力。該市工業企業目前已獲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3C認證證書共計267張,工業產品省級抽查合格率上升到80.5%。產品創優有力提高了贛南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目前已有1個中國名牌,35個江西名牌產品,進一步提升了贛南產品的整體形象,帶動全市企業走上以質取勝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