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位半萬用表不尋常特性
八位半萬用表是業界最高分辨的常用電磁計量儀器,基本檔最高年穩定度在3ppm左右(Fluke 8508, 10V/20V檔),差一些的有10ppm的(Keithley 2002, 10V/20V檔),而且必須每年檢定。這樣的指標在很多場合下是不夠的,不僅因為心理上的1ppm的不確定度上限,更主要是類似的儀器都具備類似的穩定度,互相不能測量。因此看來直接用八位半萬用表來進行計量工作是無能為力了,也就是說,自己不能校準自己。然而,八位半萬用表具備一些不尋常的指標超高的特性,而且不需要校準,可以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由設計或由生產廠家保證,這些特性包括:
1、分辨力很高,與準確度比余量很大。
以最末位字數為單位,3位半到4位半萬用表穩定度一般為幾個字到十幾個字,例如某萬用表測量19.99V時,準確讀為0.5%為0.1V,為10個字。對于6位半的,一般為幾十個字,例如34401A,10V檔年穩定度35ppm,分辨為1ppm,因此為35個字。而8位半的就非常高,比如3458A,10V檔年穩定度8ppm,但分辨0.01ppm,因此為800個字。
2、線性度非常好
線性度是高位萬用表追求的指標之一,一般其指標遠遠高于其年穩定度,比如3458A達到0.1ppm,是年穩定度的80倍。線性度好,類似一把尺子,不僅平直,而且刻度均勻(盡管每一個刻度絕對準確度不很高)。
3、噪音小
例如3458A,10V量程,當NPLC=100時(常用),RMS噪音達到了驚人的0.01ppm。
4、轉移特性非常好,短期穩定性比較高。
轉移特性即短期測量對比特性,能夠在多大不確定程度上對比測量兩個相似的量。這一方面要求噪音小、短期穩定性高,另一方面,也要求有足夠高的線性度。例如3458A的10V轉移特性為0.1ppm。
幾種典型萬用表不尋常特性對比表
(亦見后面圖)
Fluke 189, HP/Aigilent 34401A,HP/Aigilent 3458A,Fluke 8508A
基本檔(年)準確度(ppm),250,30,8,2.7。
最高分辨力(ppm),20,1,0.01,0.005。
分辨力超出倍數(ppm),12.5,30,800,540。
線性度(ppm),n/a,3,0.1,0.1(10V時0.2)。
噪音(ppm),n/a,1,0.01,n/a。
轉移特性(ppm),n/a,7.5,0.1,0.22(10V時0.32)。
二、八位半萬用表不尋常特性的驗證
1、零點的穩定性
零點用短路環測量,實測變動特性不大于0.2μV,對于10V就是0.02ppm。
零點測量時往往有一個固定偏差,一般在0.2μV到0.5μV之間,可以自用校準消除,采用低熱電動勢測試線也可以減少測量的不確定度。這個零點即便不進行消除,也可以在隨后的計算中減去,不影響線性度。
2、線性度
采用高穩定度固態電壓基準Fluke 732B和線性度指標達到0.1ppm的KVD分壓器Fluke 720A,做了多點對比,結果在0.1ppm范圍內相符。
對比時注意,720A的輸出電阻最大為66k,同時與其0.03ppm最大負載誤差上限,要求負載不小于1E12Ω,萬用表的輸入電阻達不到這個要求,因此需要增加一級高輸入阻抗、低失調的緩沖跟隨器。
3、穩定性(可重復性)
我們知道,萬用表讀數的不穩定性不僅取決于信號源的不穩定性(A),而且取決于萬用表自身的不穩定性(B),合成不穩定性的計算方法,是A和B取平方和,再開方,與合成不確定度的計算方法一樣。因此,只要讀數穩定,就證明信號源和萬用表自身都穩定性。更具體的說,萬用表自身的不穩定性不大于其(對任何信號源測量時)讀數的不穩定性。
不穩定性一般用阿倫方差來表示,以一定間隔測量出一組數據,就可以計算出阿倫方差。
使用經過徹底預熱的3458A,對高穩定度10V基準源(Fluke 732B)和高穩定度標準電阻(IET SRX-10k)進行采樣測量,閘門周期2秒,采樣周期4秒,結果是均為0.1ppm之內(有錄像數據)。
穩定性(可重復性)的一個直觀理解:
比如阿倫方差為1ppm,就是正態分布σ=1ppm,意味著讀數有68%的概率落在中心±1ppm的范圍內,或者有95%的概率落在中心±2ppm的范圍內,或者有98.8%的概率落在中心±3ppm的范圍內。
三、八位半萬用表不尋常特性的應用
1、轉移和傳遞
轉移和傳遞就是對比傳遞兩個很相近的量。計量中常用到10V電壓基準和10kΩ電阻基準的對比,就可以利用八位半萬用表不尋常特性來解決。
電壓的對比。若被對比的電壓是獨立的,那么就可以采用直接比對的方法,即負極接到一起,正極用小范圍量程的萬用表來測量,這樣分辨很高,對比準確度也高。但是,有的時候被對比的電壓是不共地的,比如一個多段分壓器,就需要在線分段測量。
電阻的對比??刹捎盟木€法直接測量。與DCC和電橋對比法相比,此方法具有速度快和使用方便的特點。
2、同量程量的精確對比
比如一個10V和一個7V,需要準確知道其比例,就不能或不方便用別的方法來對比,而利用萬用表10V檔的超級線性度,就可以很方便的完成,對比的不確定度可以達到0.2ppm(兩次轉移不確定度)。
這樣對比的一個實際應用,就是可以大大提高Fluke 732A/732B的穩定性。實際上Fluke 732A/B內部是采用7V基準,然后采用兩只電阻分壓/升壓成10V,因此其穩定性取決于兩個部分分別穩定性。事實上7V內部基準是非常穩定的,但分壓電阻就很難穩定,比如標價3萬多的Fluke標準電阻742A-10k,其年穩定性才4ppm,那么732A/B內部采用的電阻不太可能超過獨立的電阻基準,或者說電阻器件穩定到4ppm已經接近極限。因此可以確定,732A/B不穩定指標中,大部分是分壓/升壓電阻的問題。只要我們精確的測定7V/10V比例,就知道了這兩個電阻的分壓值的變化,就可以進行自修正,從而大大提高732A/B的穩定性指標。
3、溫度系數的測量
高穩定、低溫飄的基準和儀器,其溫度系數非常小,甚至有的遠小于1ppm/℃。因此如果進行測量,需要很高的分辨,這樣八位半萬用表就有了用武之地。
4、老化的測量
老化就是電壓、電阻等參數隨時間長期的變化,一般常用90天、半年、1年作為時間測量單位。高穩定度的基準和儀器,其穩定度一般很高,有的每年變化不了幾個ppm,要在短時間內進行測量,則變化更小,更需要高分辨的測量。另外,要想進行老化測量,必需具備比被測物更穩定的基準做對比。因為八位半萬用表本身的穩定性并不好,不能以其直接測量的結果為依據,而是利用其線性度好、轉移特性高的特點來測量。如果不具備這樣的基準,那么就很難測量,或者需要非常長的時間累計才能得到結果。
舉個例子,一個10kΩ標準電阻,第一次測量值是10,000.123Ω,第2次間隔90天后再次測量為10,000.130Ω,即增大了0.7ppm,這就是90天的穩定性。假設用直線外延,那么1年的穩定性就是0.7*4=2.8ppm/年。由此可以看到,進行老化測量時其測量值變化特別小,因此對讀數的不確定度要求就更高。
再舉個具體的例子,我的一個國產標準電阻BZ3C/8-10k,穩定度指標為20ppm/年,出廠檢驗日期為2001年3月。但是,根據生產技術人員介紹,他們不對穩定度進行測量,原因是沒有相應的測量手段。因此,這20ppm是指標值。實際上,電阻出廠時有在20℃的準確測量值10000.19Ω,現在再次測量,阻值(折算成20度)為10000.20Ω。因此,只變化了2ppm,老化僅為0.3ppm/年。由此看來,這樣的電阻老化很小。事實上,該電阻生產規格比較高,填充與金屬密封效果很好,因此老化才比較好。另外,也正因為老化小,因此很難在短時間內測量出老化結果。要不是利用了出廠準確值以及出廠后經歷了多年,該電阻的老化結果也不可能知道。
四、結束語
以上這些八位半萬用表不尋常的特性,主要不尋常在某些參數的高性能,比穩定度指標高出很多。另外,這些指標不需要檢定和校準,因為:
A、是廠家保證的,很難出問題;
B、出了問題就屬于大問題,即損壞,應修理;
C、檢定項目不包含;
D、不能通過校準程序來改善。
理解了萬用表的這些不尋常的特性指標,就可以更好的發揮其作用。
[ 本帖最后由 lymex 于 2007-5-27 19:46 編輯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