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基礎知識
1. 什么是量?
量是現象、物體和物質的可以定性區別和定量確定的一種屬性。分為廣義量,如:長度、時間、質量、溫度、電阻等;特定量:如某個棒子的長度,某根導線的電阻。
注意:量是客觀存在著的,只有同類量才能進行比較。
2. 如何表示量?
量是由數值和計量單位組合表示。
3. 量的分類
基本量(在函數關系上彼此獨立的量)和導出量(為該量值基本量的函數所定義的量),有源量(測量是本身具有一定的能量,如電壓、電流)和無源量(測量時需外加電源,如電阻、電容等),被計量的量(作為測量對象的特定量)和影響量(對測量結果有影響的量)。
4. 什么是量制?
基本量和導出量的總和。
注意:選擇基本量的條件,一是要彼此獨立,而是要在某量制的領域內能夠導出全部的導出量。
5. 什么是量綱?
是以量制中基本量的冪的乘積表示該量制中某量的表達式。
6. 計量的分類
幾何計量;溫度計量;力學計量;電磁學計量;光學計量;聲學計量;無線電計量;時頻計量;電離輻射計量;標準物質。
7. 什么是計量?
帶有法制性質的測量稱之為計量。
8. 什么是測量?
所謂“測量”就是通過物理實驗的方法,對被研究的對象進行定量分析與研究的過程。
9. 什么是檢定?
檢定是由法制計量部門(或其他法定授權組織),為確定和證實計量器具是否完全滿足檢定規程的要求而進行的全部工作。檢定在我國主要是由各級計量院所以及授權的實驗室來完成。
10. 什么是校準?
校準是在規定條件下,為確定測量儀器或測量系統所指示的量值,與對應的由標準所復現的量值之間關系的一組操作。
11. 測量常用的分類有那幾種?
a. 測量的分類很多,常用的有三種分類方法即按計量性質分類、按測量的目的分類、按測量值獲得的方法分類。
b. 測量按計量的性質可劃分為:檢定、檢測和校準。
c. 按測量的目的分類可分為:定值測量、參數檢驗。
d. 按測量值獲得方法分為:直接測量、間接測量、組合測量。
12. 標準量具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所謂標準量具是指用實物來定義、保存或復現一個物理量的計量單位,以便用一定的測量方法將其傳遞給其他測量儀器的一種計量器具。
13. 根據度量器在量值傳遞中的作用及準確度的高低,將其分為哪幾種?
根據度量器在量值傳遞中的作用及準確度的高低,將其跟為基準度量器、標準度量器和工作度量器三種。
14. 誤差基本知識
誤差公理:測量結果都具有誤差,誤差自始至終存在于一切測量過程之中。
15. 誤差是怎樣定義的?
誤差(廣義定義)=給出值-真值
給出值:是取決于給出方式的值。它包括測得值、實驗值、標稱值、示值、近似值等。
測得值:是從計量一起上直接反映或經過必要的計算而得出的量值。如電壓表測得電壓為100V等。
標稱值:是量具上標注的量值。如晶體震蕩器輸出頻率的標稱值為10MHz。
示值:是測量儀器所給出的量值。
真值:是與給的某個的特定量的定義完全一直的量值。注:通常情況下真值無法得到。
誤差的正負,表示給出值偏離真值的方向。
測量誤差=測得值-真值
16. 誤差的表示方法
絕對誤差:某量的給出值與其客觀真值之差。
絕對誤差=給出值-被測量的真值
17. 絕對誤差有何特點?
有量綱和計量單位,數據的大小和計量單位有關;
給出值可正、可負,表明絕對誤差不僅能反映和真值差異的大小,還能反映方向;
其修正值與誤差的大小相等、符號相反,即
修正值=-誤差
使用絕對誤差的優點:當被測量相同時,可以直接比較各測量結果,如鐘廠的鐘表在出廠檢驗時,通常都是測量24h的走時誤差,用絕對誤差表示直觀、方便。
缺點:絕對誤差不能描述測量的準確程度。如測量電壓時,測量值為100V時誤差為1V,測量值為10V時誤差仍為1V,測量1V時誤差還上1V,這時,絕對誤差是一樣的,但是測量準確度卻不一樣。
18. 相對誤差:是絕對誤差與具有該絕對誤差的量值的真值之比。表示為:
相對誤差=絕對誤差/真值
就上面例子而言,相對誤差分別是:1/100=1%;1/10=10%;1/1=100%。雖然絕對誤差一樣,但所測的電壓大小不同,它們的準確程度是不一樣的。
相對誤差的特點:
相對誤差是一個比值,數值大小與計量單位無關;
相對誤差是無計量單位的純數值,通常用的百分數表示;
相對誤差不但能反映誤差的大小,而且能反映出測量的準確程度。
19. 引用誤差:儀器示值的絕對誤差與測量范圍上限值之比。
引用誤差=絕對誤差/測量范圍上限值
如一臺電子電壓表,若其絕對誤差為3V,那么在測量不同電壓時,它的相對誤差是不同的,如選頂測量電壓分別為100V、200V和300V,那么
相對誤差δ(100)=3/100=3%
δ(200)=3/200=1.5%
δ(300)=3/300=1%
因此,在使用連續多檔儀表時,應盡量使用冊測量范圍的上限值附近,一般不得在低于滿度的1/3以下使用。在考核儀表的準確度或在選用儀表時,通常將引用誤差換算成相對誤差,在進行分析,以判斷是否滿足測量要求。
測量儀器的引用誤差就是測量儀器在某個刻度時候的誤差除以該測量儀器的量程。引用誤差的最大值就是該測量儀器的精度。
20. 誤差是怎樣來的?
裝置誤差,其中包括讀數誤差,噪聲、干擾及寄生阻抗的誤差,穩定性誤差,調整性誤差等。
環境誤差:由環境條件所造成的誤差,如溫度、濕度、聲音、光照等。
人員誤差:人為原因形成的誤差。如熟練程度,習慣的不同不能將儀器調節到最佳狀態。
方法誤差:方法不完善,理論不嚴密所形成的誤差。
21. 誤差分為幾類?
系統誤差:在完全相同的條件下多次重復測量同一物理量時,如果測量結果的誤差大小和符號都保持不變;或者當條件有所改變時,測量結果的誤差是按某一確定規律而改變的,這類誤差稱之為系統誤差。即在多次測量過程中,誤差的數值保持恒定或按某種已知的規律變化的誤差。
隨機誤差:在測量過程中,對同一量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多次測量,其誤差的數值大小、符號并不固定,沒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粗大誤差:測量值顯著地偏離其實際值所對應的誤差。
注:凡是粗大誤差,都應從測量數據中剔除。
22. 誤差合成有哪幾種方法?
代數合成法、算術合成法、幾何合成法、均勻分布合成法
23. 數據怎樣表達?
有效數是:從左邊第一個不是零的數字算起,一直到要求的最后一位,這之間所有的數字,包括零在內,都是有效數字
有效數字×10n單位
24. 數據運算規則---加減法運算規則:
幾個準確度不同的數據相加、相減時,按取舍規則,將小數位數較多的數簡化為比小數位數最少的數只多一位數字的數,然后計算,計算結果的小數位數取至與原小數最少的數相同。
如14.5+0.664+2.6837
按上述原則修約后運算:
14.5+0.66+2.68=17.84≈17.8
乘法運算規則:同上
例:34.59×12.6=435.834≈436
乘方運算規則:冪的底數藥鋪幾位有效數字,運算結果就保留幾位有效數字。
例:(2.46)2=6.051≈6.05
開方運算規則:被開放數有幾位有效數字,求得的方根就得保留幾位有效數字。
例:√8.6=2.933≈2.9
注意:43.487(保留兩位數字)→43.49 →43.5 →44 因多次連續修約,錯誤
25. 什么叫正確數?
不帶有近似性或不確定性的數稱為正確數。
26. 什么叫近似數?
近似數是指接近于正確數但又不恰好等于它的一個數。
27. 什么是測量準確度?
測量準確度就是測量結果與被測量的真值之間的一致程度。我們習慣上也把測量準確度稱為“精度”。
28. 什么是測量不確定度?
測量不確定度就是表征合理地賦予被測量值的分散性,與測量結果相聯系的參數。
29. 任何測量結果總存在誤差嗎?
任何測量結果都具有誤差。由于人類認識自然是一個無止境的不斷完善的過程,測量誤差不能小到什么程度總是存在的。
30. 我國電工儀表精度等級有那些?精度0.1、0.2分別表示什么意義?
我國電流表、電壓表等電工儀表精度級別分別有:0.05、0.1、0.2、0.5、1.0、2.0、5.0、10、20。精度0.1表示在測量儀器的的量程范圍內,最大誤差不超過該量程的0.1%;精度0.2表示在測量儀器的量程范圍內,最大誤差不超過該量程的0.2%。
31. 怎樣選擇合理的儀器儀表來測量一個具體的值?
我們根據 原則來選取:
被測量值應在所選用的儀器儀表的量程的 附近。
儀器儀表的精度應該比被測量所容許的精度的 高。
32. 直接測量法:能直接得到被測量量值的測量方法。
如用尺子直接量取桌子的長度;用標準的電壓源去檢測電子電壓表;用示波校驗儀檢定通用示波器等。
33. 直接測量法分為那兩種?
直接測量法分為下列兩種:
等精度(或等權)直接測量、不等精度(或不等權)直接測量
34. 什么是等精度測量?
等精度測量就是在測量儀器、測量環境、測量方法和測量人員都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對某個量進行N次重復測量。
35. 測量次數n與測量結果的準確度關系是怎樣的?
通過增加測量次數的辦法,可以提高測量結果的準確度。但是當測量次數超過10次以后,測量結果的準確度提高得非常緩慢。所以,一般情況下,測量次數在10次左右教為適宜。提高測量精度不能僅靠增加測量次數,還應從改進測量方法,采用高精度測量儀器方面入手。
36. 標準不確定度的評定有那幾種方法?它們各適用與什么條件/
標準不確定度,即標準差的評定方法,有白塞爾公式、別捷爾斯法、極差法和最大殘差法。
極差法和最大殘差法是在測量次數教小時采用的方法;別捷爾斯法是貝塞爾法的近似計算法;當測量數據較多時,貝塞爾發為最佳,且數據越多效果越好。
37. 什么是不等精度直接測量。
不等精度直接測量就是在測量儀器、測量方法以及測量人員任何一項發生明顯變化的情況下,對某個量進行N次重復測量。
38. 什么是測量結果的權?
測量結果的權就是當它與另一些測量結果比較時,對該測量結果所給予的信賴程度,記為W。當測量方法越完善,測量精度越高,所得測量結果的權也越大。
39. 什么是間接測量?
根據直接測量法測得的量值與被測量值之間的數學關系,通過計算得到被測量的量值的測量就是間接測量。即通過對被測量的量有函數關系的其他量的測量以得到被測量量值的方法。
如根據導體的電阻、長度和截面積的測量確定電阻率
40. 在間接測量中,怎樣選擇最佳測量方案?
在間接測量中,間接量往往與許多因數有關,有時可以組合成不同的測量方案。一般情況下,間接測量中,如果有不同的公式選擇,一般直接量少的比較好,但若可以計算出各方案的總精度,精度最高的為最佳。
41. 什么是組合測量?
組合測量就是用直接測量或間接測量得到的一些量的量值,將這些量值與相對應的被測量按照已知關系進行組合,列出一組方程,然后通過解方程組得到被測量量值的方法。
42. 組合測量的特點?
組合測量是間接測量的推廣,它可以在不提高計量器具準確度的情況下,提高被測量的準確度。
43. 組合測量方法的數據處理和不確定度的評定的理論基礎是什么?
組合測量方法的數據處理和不確定度的評定的理論基礎是最小二乘法。
44. 什么是A類和B類不確定度的評定。
A類不確定度是通過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的方法處理,對標準不確定度進行估算的方法。B類不確定度是通過對數據進行非統計方法處理,對標準不確定度進行估算的一種方法。
45. 什么是B類標準不確定度的信息?
當影響量不是由重復測量得來時,其標準不確定度只能根據涉及影響量變化的全部信息來評定,這些信息稱為B類標準不確定度的信息。
46. B類標準不確定度的信息包括那些?
a. 以前的測量數據;
b. 對有關技術資料和測量儀器特性的了解和經驗。
c. 校準證書、檢定證書或其它文件提供的數據、精度等級或級別。
d. 手冊或某些資料給出的參考數據及其不確定度。
e. 規定實驗方法的國家標準或類似技術文件中給出的重復性。
47. 什么是回歸分析?
回歸分析就是應用數學的方法,對大量的測量數據進行處理,從而得出比較符合事物內部規律的數學表達式。
48. 回歸分析分為那幾種?
回歸分析分為一元回歸和多元回歸。一元回歸就是處理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多元回歸就是處理兩個以上變量之間的關系。
49. 什么是一元線性回歸?怎樣簡便地求一元線性回歸中的回歸直線
一元線性回歸就是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是線性的。回歸直線最簡便的方法是圖解法。就是把測量的數據畫在坐標紙上,假如畫出的點群形成一直線帶,就在點群中畫一條直線,使得多數點位于直線上或接近此線并均勻得分布在直線兩邊,這條直線就可以近似作為回歸直線。
50. 粗大誤差產生的原因有那些?
測量人員的主觀原因:測量者工作責任感不強,工作過于疲勞或者操作缺乏經驗操作不當,或在測量時不小心、不耐心、不仔細等,從而造成了錯誤的讀數或者錯誤的記錄。
客觀外界條件的原因:測量條件意外得變化(如機械振動、外界沖擊),引起儀器示值或被測對象位置的改變而產生的粗大誤差。
51. 怎樣防止與消除粗大誤差?
防止粗大誤差最重要的是加強測量者的工作責任心和一嚴格的科學態度對待測量工作;此外還要保證測量條件的穩定和避免外界的沖擊
52. 判斷粗大誤差的準則有那些?它們的使用范圍是什么?
常用的粗大誤差判別準則有:拉達依準則,格羅布準則和狄克遜準則。拉達依準則使用測量次數較多(一般大于10次)的測量中。格羅布準則使用簡便,但受測量次數的限制。狄克遜準則能夠從測量值中迅速判別含有粗大誤差的測量值
53. 系統誤差產生的原因有那些?
測量裝置方面的因素有:儀器設計原理的缺陷,儀器零件制造和安裝不正確等。
環境方面的因素有:測量過程中溫度、濕度、磁場等按一定規律變化的誤差。
測量方法的因素有:采用近似的方式或近似的公式等引起的誤差。
測量人員方面的因素有;由于測量者的個人特點,在刻度上估計讀數時,習慣偏于某個方向;動態測量時,記錄某一信號有滯后的傾向
54. 典型的消除系統誤差的方法有那些?
定值系統誤差的常用消除方法有:替代法、補償法和交換法
可變系統誤差的常用消除方法有:對稱測量法、半周期偶數測量法。
55. 什么是單位?
單位是為定量表示同種量的大小而約定地定義和采用的特定量。
56. 什么是計量單位制?
由基本單位通過定義的基礎加上由其導出的單位組成。
57. 國際單位制(SI)
國際單位制是指國際計量大會在1960年通過的,以長度的米、質量的千克、時間的秒、電流的安培、熱力學溫度的開爾文、物質的量的摩爾、發光強度的坎德拉七個單位為基本單位;以平面角的弧度、立體角的球面度兩個單位為輔助單位的一種單位制。它可以構成不同科學技術領域中所需要的全部單位.是在米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米制的現代化形式。是世界上通用的單位制,
國際單位制的特點:通用性;簡明性;實用性;準確性。
國際單位制(SI)以下表中的七個單位為基礎,這七個單位稱為SI基本單位。
量的名稱 單位名稱 單位符號
長度 米 m
質量 千克 kg
時間 秒 s
電流 安培 A
熱力學溫度 開爾文 K
物質的量 摩爾 mol
發光強度 坎德拉 cd
58. 國際單位制的輔助單位
量的的名稱 單位名稱 單位符號
平面角 弧度 rad
立體角 球面度 sr
59. 國際單位制中具有專門名稱的導出單位
量的的名稱 單位名稱 單位符號 其他表示式例
頻率 赫(茲) Hz S-1
力;重力 牛(頓) N kg?m/s2
壓力;壓強;應力 帕(斯卡) Pa N/m2
能量;功;熱 焦(耳) J N?m
功率;輻射通量 瓦(特) W J/s
電荷量 庫(侖) C A?s
電位;電壓;電動勢 伏(特) V W/A
電容 法(拉) F C/V
電阻 歐(姆) Ω V/A
電導 西(門子) S A/V
磁通量 韋(伯) Wb V?s
磁通量密度,磁感應強度 特(斯拉) T Wb/m2
電感 亨(利) H Wb/A
攝氏溫度 攝氏度 ℃
光通量 流(明) lm cd?sr
光照度 勒(克斯) lx lm/m2
放射性活度 貝可(勒爾) Bq S-1
吸收劑量 戈(瑞) Gy J/kg
劑量當量 希(沃特) Sv J/kg
60. 法定計量單位名詞解釋
a. 計量單位
用以量度同類大小的一個標準量稱為計量單位。例如;把光在真空中299792458分之1秒的時間 間隔內所經過的距離的長度作為量度長度的標準.稱為米,這個標準長度就是長度的計量單位。
b. 基本單位
在一個單位制中基本量的主單位稱為基本單位。它是構成單位制中其他單位的基礎。而基本量是為確定一個單位制時選定的彼此獨立的那些量。在國際單位制中是以長度、質量、時間、電流、熱力學溫度、物質的量,發光強度這七個量為基本量。
例如:選定厘米、克、秒怍為基本單位,可以構成力學領域的全部單位,也可以選定米、千克、秒作為基本單位來構成力學領域的全部單位。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有七個,可以適應各個科學領域的需要。
c. 導出單位
在選定基本單位之后,按物理量之間的關系,由基本單位以相乘、相除的形式構成的單位稱為導出單位,例如: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單位“千克每立方米”就是由基本單位千克除以基本單位米的三次方構成的。
d. 輔助單位
國際上把既可作為基本單位、又可作為導出單位的單位,單獨作為一類稱為輔助單位。平面角的單位弧度和立體角的單位球面度就是輔助單位。實用中根據方便,既可以用它的單位名稱.也可以用純數來表示平面角和立體角。
e. 單位制
在選定基本單位之后。按一定的物理關系可以構成一系列的導出單位。這樣。基本單位和導出單 位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稱為單位制。單位制隨基本單位的選擇不同而不同。
f. 組合形式的單位(簡稱組合單位)
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位用相乘、相除的形式組合而成的新單位;也包括只有一個單位,但分子力的單位。構成組合單位的單位可以是具有專門名稱的導出單位和國家選定的非國際單位制單位。也可以是它們的十進倍數或分數單位。例如:能量的單位“千瓦小時”、壓力的單位“牛頓每平方厘米”等。
g. 米制
原名米突制。我國曾稱為公制。現已被國際單位制所代替
h. 詞頭
又稱前綴、詞冠。在西方語言中,詞頭是加在另外一個詞的前面,與那個詞一起構成一個具有另外含義的新詞的構詞部分。詞頭都有特定的含義,但本身不是詞,不能單獨作為詞使用。漢語中沒有這種成分,只有某些漢字的偏旁部首與其類似。在國際單位制中,用于構成單位的十進倍數和分數的詞頭。國際上稱為SI詞頭
i. 主單位
在國家制訂的法定計量單位中,有獨立定義的單位稱為主單位。其余的單位以主單位為基礎給予定義,例如;1959年6月25日,我國國務院規定長度的主單位為米,而厘米、毫米等則按米為基礎給予定義。在國際單位制中,基本單位、輔助單位,有專門名稱的導出單位以及直接由這些單位構成的組合形式的單位(不能帶有非1的系數)都是主單位。國際上規定這些單位為SI單位。例如:體積的SI單位是“立方米”,速度的SI單位是“米每秒”。
j. 倍數和分數單位
這是相對于主單位而言的。在國際單位制中是相對于SI單位而言的。例如:長度的SI單位是米,但只有米還滿足不了需要,還要有千米(公里)、毫米、微米等。千米、毫米、微米就是米的倍數和分數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十進倍數和分數單位只能由詞頭加在SI單位之前構成。只有質量單位例外,由詞頭加在克前構成。
k. 法定計量單位
由國家以法令形式規定允許使用的計量單位就是法定計量單位。從事這種立法的國際協調組織是國際法制計量組織。
l. 熱力學溫度的單位是:開爾文(K)。1K等于水三態點熱力學溫度的1/273.16。
m. 用數值表示溫度的方法稱為:溫度標尺,簡稱:溫標。
n. 任何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在不同條件下通常都可以呈現為:固體、液體、氣體三種不同狀態,
o. 用來測量溫度的物理量稱為:測溫量,被用來測定溫度的物質稱為測溫質。
p. 由特定測溫質、特定測溫量所確定的溫標稱為:經驗溫標
61. 國際上通用的溫標是國際溫標,符號:ITS。。
電學計量
62.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質量、時間、電流的單位分別是什么?
名稱 長度 質量 時間 電流
單位 米(m) 千克(kg) 秒(s) 安培(A)
63. 指示儀表的基本結構是由哪幾部分組成?
測量線路和測量機構
64. 什么是儀表的誤差?
所謂儀表的誤差,就是用儀表測量一個被測量所得出的指示值與該被測量真實值之間的差別。
65. 什么是儀表的準確度?
儀表的準確度就是表示測量結果與真值的一致程度,也就是儀表在工作時的誤差范圍。
66. 儀表誤差分為哪幾種?
基本誤差和附加誤差。
67. 什么是儀表的基本誤差?
儀表的基本誤差是由儀表本身的結構、原理、制造工藝、材料性能所成的固有誤差。
68. 儀表的附加誤差的概念是什么?
由于儀表超出了規定的正常工作條件時所增加的誤差稱為儀表的附加誤差。
69. 儀表靈敏度的概念是什么?
儀表靈敏度的概念是被測量改變某一數值時,偏轉角能改變多少?
70. 什么是儀表的阻尼時間?
一般把被測量接入儀表到讀數指示器的擺幅不大于標尺全長的1%的一段時間稱為儀表的阻尼時間。
71. 什么叫視差?
所謂視差,就是由于人為的讀數方法不正確而帶來的誤差。
72. 消除視差的方法是什么?
消除視差的方法就是在讀數時要保證視線與儀表的標度盤的平面相垂直。
73. 磁電系儀表的原理是什么?
磁電系儀表是利用載流導體在磁場中受力而運動的原理制成的。
74. 磁電系檢流計可分為哪兩類?
可動線圈式檢流計和可動磁鐵式檢流計。
75. 什么叫做電磁系測量機構?
利用一個或幾個載流線圈的磁場對一個或幾個鐵磁元件的作用而產生轉矩的測量機構叫做電磁系測量機構。
76. 電磁系測量機構一般分為哪兩種結構?
電磁系測量機構一般分為扁線圈結構和圓線圈結構。
77. 什么是電動系儀表?
利用載流線圈建立磁場,再使活動線圈發生偏轉就構成了電動系儀表。
78. 相位表的作用是什么?
相位表又叫功率因數表,用來測量交流電路中電壓與電流之間的相位角。
79. 相位表分為哪幾種?
相位表分為單相相位表和三相相位表。
80. 鐵磁電動系儀表是利用什么材料來構成磁路的?
鐵磁電動系儀表是利用鐵磁材料來構成磁路。
81. 什么是整流系儀表?
整流系儀表是磁電系測量機構配以半導體整流元件組成的儀表。
82. 根據整流元件的不同,整流系儀表分為?
根據整流元件的不同,整流系儀表可分為半波整流式和全波整流式兩種。
83. 什么叫靜電系儀表測量機構?
利用帶電導體與電介質組成的系統電場能量來驅動活動部分偏轉的測量機構稱為靜電系測量機構。
84. 根據可動部分偏轉時電容改變的方式不同,常見的靜電系測量機構分為?
根據可動部分偏轉時電容改變的方式不同,常見的靜電系測量機構可分為箱式和平板式兩種
85. 箱式電容和平板式電容的變化是由什么導致的?
箱式電容的變化是由于電極間有效面積的改變,平板式電容的變化是由于電極間距離的改變。
86. 萬用表一般包括哪幾部分?
萬用表一般都包括表頭、轉換開關和測量線路三大部分。
87. 熱電比較法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熱電比較法的工作原理是用與交流電量有效值等值的直流電量的測量來代替交流電量的測量。
88. 相位表的具體檢定方法有哪幾種?
相位表的具體檢定方法有交流補償法、直接比較法、瓦特表法和數字表法四種。
89. 什么是直流電位差計?
直流電位差計是采用比較測量法測量電動勢的一種儀器。
90. 電位差計實現測量功能的主要工作電路是什么?
測量回路是電位差計實現測量功能的主要工作電路。
91. 什么是熱電勢?
兩種不同的金屬相互接觸時,其接觸端與非接觸端的溫度若不相等,則在兩種金屬之間產生的電位差稱為熱電勢。
92. 什么是零位電勢?
所謂零位電勢是指電位差計的全部測量盤都置于零位時其測量電路的輸出電勢。
93. 直流電橋的檢定方法可分為哪幾種?
1. 直流電橋的檢定方法可分為整體檢定、元件檢定和半整體檢定三種。
94. 什么是整體檢定?
整體檢定是采用標準電阻箱作標準量具,與被檢電橋的示值進行比較,來確定電橋整體誤差的方法。
95. 什么是元件檢定?
1. 元件檢定是利用標準儀器設備去測量被檢電橋的各個電阻元件的實際值,然后,根據這些測量結果通過計算方法來確定被檢電橋的整體誤差。
96. 什么是半整體檢定?
半整體檢定是用整體檢定方法檢定電橋的比例臂,而用元件檢定的方法檢定其比較臂的混合檢定方法。
97. 什么是互感器?
互感器是將交流或電壓變換成為可測參數的電氣設備。
98. 互感器校驗儀按其工作原理可分為哪幾種?
互感器校驗儀按其工作原理可分為電位比較型、電流比較型、平衡電橋型、磁勢比較型和自動數顯型五種。
99. 單相交流電能表是采用什么原理設計的?
單相交流電能表是采用磁感應原理而設計的。
100. 交流電路里的主要干擾因素有哪些?
裝置內部元件間的相互干擾、裝置線路的對地泄漏、外界磁場的干擾和外界電場的干擾四種
溫度計量
101. 玻璃液體溫度計的原理是什么?
玻璃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液體隨溫度變化在透明玻璃外殼中的熱膨脹作用不同,細玻璃管中的液體的彎月面也隨之升高或降低。
玻璃液體溫度計是一種使用方便、測溫范圍廣(可用于測量-200℃到+600℃范圍)測溫精度高、價格便宜的測溫儀表
102. 雙金屬溫度計的原理是什么?
雙金屬溫度計是利用兩種不同膨脹系數的金屬片A和B,將其焊接在一起并將一端固定.當溫度發生變化時,膨脹系數較大的金屬片B伸長較多,故其未固定端必然向膨脹系數較小的金屬片A一方彎曲變形,利用彎曲變形的大小不同,從而可表示出溫度的高低不同。
103. 電阻溫度計的原理是什么?
電阻溫度計(工業部門稱熱電阻)是利用金屬導體或金屬氧化物等半導體做測溫質,利用隨溫度而變化的電阻做測溫量.
電阻溫度計電阻值的測量方法有:電橋法、電位計法。
104. 熱電偶是什么?
由兩種不同金屬或合金A,B組成的閉和回路,這兩種不同金屬或合金的組合就稱為熱電極。熱電偶通常是由熱電極、絕緣材料、保護管和接線盒等部分組成。
熱電偶按熱電極材料可分為:貴金屬、廉金屬、貴-廉金屬混合式熱電偶。
按使用溫度范圍可分為:高溫、中溫、低溫熱電偶
標準化熱電偶是指:工藝上比較成熟,能成批生產、性能穩定、應用廣泛,具有統一分度表,并已被列入國家專業標準中的熱電偶。
105. 輻射感溫溫度計原理是什么?
輻射感溫溫度計是利用斯蒂芬—玻爾茲曼全輻射定律為理論基礎,即利用物體表面的輻射強度與溫度成一定函數關系的原理制作的。包括輻射溫度計、光電溫度計、紅外線溫度計。
106. 什么數字儀表?
數字儀表是一種能將被測的連續電量自動地變成數字量,然后進行編碼,并將被測電量以數字方式顯示的電測量儀表
無線電計量
107. 在無線的計量有些特有的測量方法介紹如下:
a. 替代測量法:將已知值替代被測量,并使作用于指示裝置效應相同的測量方法
如:衰減、增益、相移等,通常采用射頻代替測量法。
b. 微差測量法:將被測量的量與同它的量值只有微小差別的同種一直量相比較,并測量出這兩個量值之差的測量方法
如:用0.2μV準確度的微伏表測量兩組電池之間的電壓差。
c. 零位測量法:用平衡的方法確定出被測量的值
如:用電橋法測量電感、電阻、電容。
d. 符合測量法:由對某些標記或信號的符合觀察,來測定被測量量值與作比較的同種已知量值間微小值的一種微差測量法
如:由時號和時鐘示值的符合來測量時間。
108. 無線電計量測試包括哪幾個方面?
無線電計量測試包含建立和保存無線電計量基本參數的計量標準;保證量值的傳遞和準確一致;研究各種精密測量技術和測量方法三個方面。
109. 如何表示無線電計量測試能力?
用計量的參數、準確度和可以覆蓋的頻帶寬度來表示。
無線電計量參數和單位
參數名稱 單位 參數名稱 單位
頻率 Hz 衰減 無量綱
時間 s 增益 無量綱
波長 m 相移 無量綱
電場強度 Vm-1 噪聲溫度 K
磁場強度 Am-1 噪聲系數 無量綱
功率通量密度 Wm-2 噪聲功率譜密度 WHz-1
天線增益 無量綱 脈沖響應函數 無量綱
天線效率 無量綱 脈沖上升時間 s
電壓 V 復數相對介電常數 無量綱
電流 A 復數相對導磁率 無量綱
功率 W 介質損耗角正切 無量綱
復數阻抗 Ω 失真系數 無量綱
復數導納 Ω-1 調幅系數 無量綱
Q值 無量綱
110. 無線電計量有何特點?
計量參數種類繁多
量程多頻帶寬
傳輸線和接頭形式多種多樣
量值傳遞鏈較短
測試工作量大于檢定工作量
計量標準投資大,運行周期短
111. 無線電實驗室應注意些什么?
環境方面:包括供電電源;環境溫度;環境濕度;防塵;防腐;防振;防陽光照射;防電磁場干擾等。
實驗室須接地
112. 常用電子測量儀器有哪些?
數字式電壓表:將連續的模擬量變成斷續的數字量。分為直流數字電壓表和交流數字電壓表。
數字萬用表,通用計數器,數字示波器,頻譜分析儀,信號發生器等。
113. 基本無線電參數測量
時間: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為“時刻”;另一指“時間間隔”。時刻是指某個事件何時發生,而“時間間隔”則說明了這個時間持續多久。
t1 t2 t
t1和t2分別表示二者的時刻;σt=(t1-t2),則表示時間間隔。
時間的測量:一可以采用示波器測量時間間隔;二采用延遲掃描法測量時間間隔。三采用雙延遲掃描法測量時間間隔。
頻率:是周期的倒數,用字母f表示。
周期為T,則f=1/T
單位Hz
頻率的測量可以采用比較法、電橋法、諧振法、計數器法來進行測量。
脈沖:是一種電壓或電流的短暫沖擊。是斷續波形。有梯形波、巨型波、鋸齒波等。
脈沖有以下參數:
脈沖幅度
脈沖上升時間
脈沖下降時間
脈沖寬度
衰減振蕩幅度等
114. 交流電參數包括哪些?
瞬時值:指某個時刻讀出的值;
峰值:最高電壓,
平均值某段時間內電壓的總合和時間的比值;
有效值:實際輸出的有效電能值。
注意:我們常用的220V、110V交流電指的是有效值。
電壓測量儀器的分類:直流電壓表;交流電壓表;脈沖電壓表等。
115. 什么叫失真?
測量值與標準值之間的差異。有失真度來描述其差異的大小。如:失真的測量范圍在(0.1-10)%量級,誤差為10%。
116. 示波器應用范圍有哪些?
電壓的測量;頻率的測量;相位的測量。
117. 什么是Q表?
Q表是一種多用途的無線電測量儀器,它能測量電感線的Q值、電感量、分布電容量;電容器的容量等。
Q表的分類:
低頻Q表
高頻Q 表
超高頻Q表
寬帶Q表
118. 什么是無線電計量技術?
是以電子學和計量學理論為基礎的,以現代科學技術為主要手段的,以無線電計量基準和計量標準為依托的具有無線電計量特點的一套計量體系。
力學計量
119. 質量的概念是什么?
質量就是物體中所含物質的多少,是物體固有 的非常重要的屬性,它表示了物體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的統稱。
120. 質量單位換算表?
單位名稱 代號(或英文符號) 與kg(或g)的關系 備注
毫克 mg 1×10-6kg
厘克 cg 1×10-5kg
分克 dg 1×10-4kg
克 g 1×10-3kg
十克 dag 1×10-2kg
百克 hg 1×10-1kg
千克(公升) kg 1kg 國際單位
公擔 q 100kg
噸 t 1000kg 法定計量單位
克拉、米制克拉 mectric Carat 2×10-6kg 珠寶鉆石的質量計量單位
原子質量單位 u 1.540×10-27kg 法定計量單位
磅 Ib 0.45359237kg 常衡制
盎司 ou(ounce) 28.3495g 常衡制
金衡盎司 ounce troy 31.1035g
UID9763 帖子10 精華0 積分5 金幣61 閱讀權限10 最后登錄2007-10-5 查看詳細資料
編輯用戶
禁止用戶
編輯 引用 報告 評分 回復 TOP
120. 質量單位換算表?
單位名稱 代號(或英文符號) 與kg(或g)的關系 備注
毫克 mg 1×10-6kg
厘克 cg 1×10-5kg
分克 dg 1×10-4kg
克 g 1×10-3kg
十克 dag 1×10-2kg
百克 hg 1×10-1kg
千克(公升) kg 1kg 國際單位
公擔 q 100kg
噸 t 1000kg 法定計量單位
克拉、米制克拉 mectric Carat 2×10-6kg 珠寶鉆石的質量計量單位
原子質量單位 u 1.540×10-27kg 法定計量單位
磅 Ib 0.45359237kg 常衡制
盎司 ou(ounce) 28.3495g 常衡制
金衡盎司 ounce troy 31.1035g
121. 什么叫質量計量原理?
質量計量原理也叫衡量原理,衡量就是利用天平或秤為確定物體質量值而進行的實驗工作,衡量的目的就是要測量被稱物體的質量(習慣上也叫重量)值。
衡理原理有杠桿原理,液壓原理,彈性元件變形原理及力一電轉換原理等。
122. 砝碼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a. 砝碼是一種規定了形狀、材料、表面品質、標稱值以及最大誤差等結構性能和計量性能,用于配合天平或秤來測定物體質量的實物量具,對于一個砝碼,它只能單獨復現某一固定的質量值 ,對于由多個砝碼組成的砝碼組,不僅每個砝碼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在不同的組合下使用,用以復現大小不同的質量值。
b.砝碼的標稱質量:又叫砝碼的名義質量,它是在砝碼所標明的質量。
c.砝碼的實際質量:是指砝碼經過檢定后所確定的質量值。
d.砝碼的修正值:是為得到砝碼實際質量而加到砝碼標稱質量上的相應質量值,是砝碼的實際質量與砝碼的標稱質量之差。
e.砝碼的示值誤差:也叫砝碼的器差,是砝碼的標稱質量與實際質量之差,與砝碼的修正值互為相反數。
f.砝碼的質量允差:砝碼在制造和調修進其實際質量與標稱質理在檢定規程中所允許相差的極限值。
g.砝碼的檢定精度:也叫砝碼的總不確定度,表示砝碼的測定結果與砝碼真值之差的符合程度,用砝碼質量測定的綜合極限誤差來表示,等于砝碼測定結果的系統誤差與極限偶然誤差之和。
h.各等級砝碼表面允許有鍍層或涂層,以保護砝碼表面不受腐蝕,要求鍍層或涂層能承受沖擊,磨損及大氣環境的影響,表面色澤均勻,不得有脫野、起泡、灼傷流痕、起皺、龜裂、露底等缺陷。
123. 如何看浮計示值的讀法與計算
(一)、浮計示值的讀法與計算:
a. 在浮計的檢定中,包括用單支浮計測量液體的密度時,對浮計示值的正確讀數是極為重要的環節,否則就會給計量結果帶來較大的誤差.
b.計示值的讀數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按彎月面上緣讀數,另一種是按彎讀數,而且都是用目力讀取的。
c.我國規定:除浮計內標明按彎月面上緣讀數外,均按彎月面下緣讀數法讀數。
(1)、彎月面上緣讀數法
讀液體彎月面最上緣與浮計干管相接觸的液面的水平刻線。
讀數時要水平在對準彎月面最上緣,即眼睛要稍高于液體水平面,為能對準彎月面的最上緣,觀察者這時應背向光線,使自然光投射到彎月面上,光線投影在彎月面上緣最高處的亮點或線即為對準讀數的水平位置一般適用于不透明液體。
(2)、彎月面上緣讀數法
讀液體彎月面最上緣與浮計干管相接觸的液面的水平刻線。
讀數時要水平地對準彎月面最上緣,即眼睛 要稍高于液體水平面。為能對準彎月面的最上緣。觀察者這時應背向光線。使自然光投射到彎月面上,光線投影在彎月工資面上緣最高處的亮點或亮線即為對準讀數的水平位置,一般適用于不透明液體。
124. 密度計的構造?
密度計是一種特殊浮體,它一般用玻璃制造。它可分為軀體、干管和壓載室三部分。軀體是一個圓形截面的空圓柱形體,它的下端有一個重心,用于裝入鉛丸或水銀等作為壓載物,其目的使浮計得到必要的質量。并使其重心下降,垂直漂浮在液體中。壓載物要用棉花塞住或用火漆封固,使壓載物不發生移動,以免影響浮計重心位置變化使浮計傾斜造成讀數誤差。浮計的干管上端要求熔接,干管是一根較細的玻璃管,熔接時應使干管與軀體的中心軸相重合。在干管內應放有按照密度或濃度百分數進行刻度的分度紙,分度紙上部用膠水與干管內壁粘貼住,以防止滑動或接脫落。干管頂端用火焰熔封后就成為一種測液體密度用的儀器(密度計)了。
125. 密度計的分類?
密度計按其用途和刻度方法可以分為第一類密度計、第二類密度計和第三類密度計三種類型。
第一類密度計:這類密度計可按其分度刻度值接讀出液體的密度值,
如一、二等標準密度計、實驗室用密度計、石油密度計、乳汁計、電液計等。
第二類密度計:這類度計是用來測定物質在溶液中濃度高低的浮計。它的刻度分度值是用質量百分數或體積百分數來表示的,如各種酒精計、糖量計等。
第三類密度計:除上述兩類以外的具有特殊刻度的專用密度計,如波美計、士壤計、制革計等。
126. 第一類密度計
這類密度計使用范圍最大,它呆用于測定密度大于水的各種酸、鹽水溶液以及密度小于水的甲醇、乙醇、乙醚、汽油、苯等液體密度的測定。其測量范圍一般為0.650~2.000g/cm3
[ 本帖最后由 duomeiti 于 2007-10-5 21:09 編輯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