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8-10-16 04:14 編輯
有的人概念混淆已經無可救藥,達到了什么概念都要混淆的地步,居然混淆到“‘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是‘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的一個分量”!建議此人去JJF1001好好學習學習什么是“測量過程”,什么是“測量結果”,什么是“被測參數”。 你一個從來不舉證的“學術流氓”怎么不親自將這些術語定義給曬出來解釋給大家聽啊。從理論上說,“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就是人、機、法、環四個因素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合成得到,再與被測對象“料”引入的不確定度的分量合成,便得到“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當測量過程無法將被測對象“料”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單獨分離出來時,評定“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時,應將被測對象“料”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降至最低(而不是什么取被測對象的最大極限值)。計量界除了你這位“混九規”看不懂,估計沒有誰看不懂。 但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使用了測量過程“人機料法環”諸要素的極限評估,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則用“人機料法環”實際特性評估,所以出現“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比“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小并不奇怪。這也就是為什么檢定/校準機構在校準證書中,常常用建標時對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預評估結果,作為實際檢定或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給出的重要原因。 大家看看這就是這位在計量界混了幾十年的人,說出來的讓人笑掉牙的外行話。眾所周知,“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在計量領域通常被稱作“計量標準的不確定度”,即“計量標準復現量值的不確定度”,CNAS稱其為“校準和測量能力CMC”。大家來看看,GJB2749A-2009《軍事計量測量標準建立與保持通用要求》對“測量標準的不確定度”和“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是如何表述的吧:
a.png (39.44 KB, 下載次數: 379)
下載附件
2018-10-16 23:47 上傳
b.png (184.8 KB, 下載次數: 382)
下載附件
2018-10-16 23:47 上傳
c.png (88.78 KB, 下載次數: 393)
下載附件
2018-10-16 23:47 上傳
再來看看CNAS是如何規定的吧:
d.png (69.7 KB, 下載次數: 374)
下載附件
2018-10-17 00:02 上傳
e.png (189.33 KB, 下載次數: 443)
下載附件
2018-10-17 00:02 上傳
對比一下這位“學術流氓”的說法,大家就可以看出,誰是在這里存心惡意的“攪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