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概念] 有關不確定度和允差的關系

 關閉 [復制鏈接]
26#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8-9-29 13:28:39 | 只看該作者
  22樓的觀點值得一讀,說的非常好。作為“物”是客觀存在著的,測量設備的特性就在那里,一個砝碼不可能一會是20kg,一會是22kg,一會又變成28kg,重復性這么差不是砝碼的問題,而是測量的問題,是測量方法的重復性造成了測量結果的重復性不好,硬要說重復性是砝碼的責任,這是亂打棍子,亂戴帽子。所以JJF1033-2016取消了對計量標準穩定性考核的要求,改為對檢定/校準結果的重復性試驗。有的人自己不懂,可以學習,有不同看法可以發表,但自己不懂還要在公眾媒體上亂罵街,這種人就值得鄙視了。
27#
chuxp 發表于 2018-9-29 14:31:0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uxp 于 2018-9-29 14:34 編輯

討論問題時,不宜在偷換對方的概念之后,然后再加以批駁。

        結果的不確定度過大,不外乎只有兩個原因,或者是標準裝置引入的(方法的),或者是被校對象引入的。

U如果是標準裝置引入的,結果不可信;U如果是被校對象引入的,結果可信。稱鐵塊重量的例子是前者。

我覺得路云量友的觀點如上所述,是正確的。實際上,在校準中常常有被校對象的重復性太差,A類評定分量大,導致U過大的情況。這個情況太常見了,太多了,搞過具體校準工作的人,無論如何也不會在這個問題上,竟然還會產生疑問!另外有許多規范直接要求測量重復性,比如標準電能表,電能表檢定裝置等,如果結果的重復性很差,導致U偏大,此時我們當然不能說:校準結果不可信!請改變測量方法再次測量。因為這個是被校對象造成的,如果因此而指責測量結果不可信,那就不存在重復性不合格的情況了,因為按照那種錯誤的說法,所有重復性不合格的校準結果,都是不可信的!
28#
chuxp 發表于 2018-9-29 14:42: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uxp 于 2018-9-29 14:50 編輯

看了一下某人說“22樓的觀點值得一讀,說的非常好。。。。。。。。。。。。。。。有不同看法可以發表,但自己不懂還要在公眾媒體上亂罵街,這種人就值得鄙視了。”

去22樓看了,見到刺眼的。。。。“tmd”..........!!!

這是何意?到底是“非常好”,還是“值得鄙視”?
29#
csln 發表于 2018-9-29 14:50:0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8-9-29 15:13 編輯
hangyuanhu 發表于 2018-9-29 12:23
是你們死腦筋吧,轉不過彎來。重復性大,做的結果還可信?設備重復性差,結果必然不可信,還用tmd不確定 ...


1、你檢定/校準實踐經驗太少,如果是經常搞檢定/校準的,你的報告質量堪憂

2、你的學術水平同規矩灣差不多了

3、你的品位太差,這里是學術討論場合,“tmd"這樣的話你回你家里或者對規矩灣說比較合適,他是贊成你這樣品位的,而且說22樓的觀點值得一讀,說的非常好。
30#
csln 發表于 2018-9-29 15:11:5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8-9-29 15:41 編輯

22樓的觀點值得一讀,說的非常好。作為“物”是客觀存在著的,測量設備的特性就在那里,一個砝碼不可能一會是20kg,一會是22kg,一會又變成28kg,重復性這么差不是砝碼的問題,而是測量的問題,是測量方法的重復性造成了測量結果的重復性不好,硬要說重復性是砝碼的責任,這是亂打棍子,亂戴帽子。

暈透了嗎?測量法碼用的天平或秤是經過有效溯源的,計量標準是經過考核的,怎么可能出現這樣的測量結果?

你說說的非常好的原問題是重復性不好就是鐵疙瘩自身的原因,或許你規矩灣有能耐鐵疙瘩放上去時你手的東西沾上去增加幾千克也未可知,如果果然經證實就是鐵疙瘩自身的問題,我也不知道為何重量變來變去的。那無論什么原因,用的秤的不確定度遠小于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測得值就是史先生說的”個個是真值",無論以那一個測得值作為測量結果給出,無論測量結果不確定度有多大,測量結果當然都是可信的

當然,這是個子虛烏有的問題,正常人、正常人的思維整不出這樣的測量結果

這么簡單的道理都想不明白,還說的非常好。幾十年的計量白混了
31#
njlyx 發表于 2018-9-29 15:22:49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hangyuanhu 發表于 2018-9-29 12:23
是你們死腦筋吧,轉不過彎來。重復性大,做的結果還可信?設備重復性差,結果必然不可信,還用tmd不確定 ...

【  重復性大,做的結果還可信?設備重復性差,結果必然不可信  】<<<<

其中的"設備"是指被檢測(被檢定、被校準)對象(如您在22樓提及的"鐵疙瘩"之類)? 還是檢測(檢定、校準)所用的主要量值傳遞設備(譬如您22樓中提及的"秤"之類)??     若是前者(被檢測對象--"鐵疙瘩"),人們通常的表達可能是【這"鐵疙瘩"的×××散布大,不適用于××××】,不大會說【檢測結果"不可信"】;  若是后者,說【檢測結果"不可信"】才比較貼切---言下之意:【這"鐵疙瘩"的×××散布可能本來并不大,不能由這"檢測結果"斷定它是否適用于××××】。  

不問緣由的籠統宣稱(檢測)/(測量)結果"可信"/"不可信"極易造成誤解。……還是直接說(檢測)/(測量)結果的(測量)不確定度"大"/"小"較妥當。

(測量)不確定度有多種"分量",按當前的"規范",可能分別用所謂"A類方法"或"B類方法"加以"評估",但似乎并不提倡將它們分稱"A類分量"和"B類分量"。 許多人(包括本人)認為可以將(測量)不確定度的"分量"來源(因素)大致分歸于測量方法(手段)與被測對象兩方面,或許不一定十分恰當,您盡可以不以為然。

另,tmd似乎是個比"測量不確定度"流傳更廣泛的不雅"術語",少用為好。

補充內容 (2018-9-30 08:27):
說明: 最后一句表述不恰當,本意沒有【 "測量不確定度"也是不雅"術語"】的認識。
32#
路云 發表于 2018-9-29 15:30:0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8-9-28 19:40 編輯
hangyuanhu 發表于 2018-9-28 16:34
舉個例子,盡量往大了說,你用秤稱量一個鐵疙瘩,第一遍20kg,第二遍22kg,第三遍25kg,第四遍28kg...   ...

你用秤稱量一個鐵疙瘩,第一遍20kg,第二遍22kg,第三遍25kg,第四遍28kg...  經證實就是鐵疙瘩自身的問題,我也不知道為何重量變來變去的。

18樓(因有量友頂帖,樓層可能會向后順延)最下面的“補充內容”你看了沒有?到底是測量設備的重復性差,還是測量設備的被測對象的重復性差,你自己拎清楚了沒有?你用的秤有沒有經過檢定或校準?有沒有進行過預評估?上級計量技術機構有沒有給出這臺秤的“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是多少?你都不知道什么原因導致重量變來變去,你憑什么就妄加斷言“經證實就是鐵疙瘩自身的問題”呀?你的計量基礎知識也的確是了得,本人實在是不敢恭維。

不要在這里挑起事端,自己爬上樓去看看清楚,哪一層樓哪一句話對你進行了開罵。奉勸兄弟你一句,不要沾染上你那膜拜的、曾經不可一世的某版主(現如今已被逐出版主團隊)的惡劣學風。有理說理,有證舉證,知錯認錯。不要像哪位幾十年如一日的“擰種”,本論壇一致公認的“學術流氓”那般,東扯西繞、答非所問、偷換概念、斷章取義、正經歪念、節外生枝、造謠誣陷、不舉證、不演示、不僅蠻不講理,還要強詞奪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鐵證面前也死不認錯。這就是他所謂的哪怕是錯誤的觀點都可以不舉證、堅持到底不認錯的發表的邏輯。對辯論對手的觀點,也從來不需要提供任何證據就可以全盤否定。再次奉勸兄弟,好自為之。

33#
springwood 發表于 2018-9-29 17:07:01 | 只看該作者
chuxp 發表于 2018-9-29 14:31
討論問題時,不宜在偷換對方的概念之后,然后再加以批駁。

        結果的不確定度過大,不外乎只有兩個原 ...

贊成,雖然測量結果符合性判定里明確說的U是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但是真正應用中往往要考慮過程,特別是U過大時,需要考慮的是標準和方法引入過大,還是被測對象引入過大,我們的鹽槽證書均勻性為550℃時0.008℃,U=0.036℃,技術指標是均勻性0.02℃,這個證書是不是廢紙呢?不確定度反映的是測量結果的可靠程度,不確定度越大測量結果越不可靠,但并非絕對的不可信。
34#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8-9-30 01:25:38 | 只看該作者
  每個測量結果都是通過實施測量過程獲得的,每個測量過程都由“人機料法環”各種要素構成。使用的測量設備和被測對象均為組成該測量過程的要素之一,測量過程的可信性決定了測量結果的可信性。“U是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但是真正應用中往往要考慮過程,特別是U過大時,需要考慮的是標準和方法引入過大,還是被測對象引入過大”,話一點都不錯,但不管哪個過大,匯聚的一點都是測量過程不可信。不可信的測量過程產生的測量結果也就不可信,不可信的測量結果不能用來評判被測對象的符合性。
  不確定度評定的作用就是用以否定當前選擇的測量方法,否定當前的測量結果,以確保測量工作的安全性。不確定度并非用來否定被測對象。用來判定被測對象合格與否的參數是“誤差”,是可以采信的測量結果。被不確定度確定為不可信的測量結果,不能用來評判被測對象的符合性。這就是“誤差”和“不確定度”的職能“分工”。因此,我認為“不確定度反映的是測量結果的可靠程度,不確定度越大測量結果越不可靠”說的很對,但的的確確“越不可靠”的測量結果就越不能采信,這種測量結果必須廢除,這種證書的確是廢紙一張。
35#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8-9-30 01:57:57 | 只看該作者
  32樓指責hangyuanhu,說:我的“補充內容”你看了沒有?到底是測量設備的重復性差,還是測量設備的被測對象的重復性差,你自己拎清楚了沒有?你用的秤有沒有經過檢定或校準?有沒有進行過預評估?上級計量技術機構有沒有給出這臺秤的“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是多少?你都不知道什么原因導致重量變來變去,你憑什么就妄加斷言“經證實就是鐵疙瘩自身的問題”呀?你的計量基礎知識也的確是了得,本人實在是不敢恭維。
  且不管別人的計量基礎“了得”不了得,這種口吻就是居高臨下,沒有本著每一個量友都是平等的,發言應該是友好、和諧的。
  我在前面說過,“物”是客觀存在的,構成測量過程的“人機料法環”中“機”是所用的測量設備,“料”是被測對象,測量設備和被測對象都是客觀存在的“物”,何來“重復性”?“法”是規定的測量方法,測量過程和測量過程的結果因為有“人”的因素參與其中,有環境的隨機變化因素影響,才會有“重復性”。
  32樓那個天天“擰種”、“學術流氓”不離口,有嚴重罵人嗜好的社會“流氓”,在指責別人的時候,搞清楚什么是“重復性”了嗎?“計量基礎知識也的確是太了得”了吧!此人不正是他自己所罵和指責的“本論壇一致公認的‘學術流氓’那般,東扯西繞、答非所問、偷換概念、斷章取義、正經歪念、節外生枝、造謠誣陷、不舉證、不演示、不僅蠻不講理,還要強詞奪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鐵證面前也死不認錯”之人嗎?還是“再次奉勸”你自己,“好自為之”吧!
36#
285166790 發表于 2018-9-30 11:59:16 | 只看該作者
怎么天天還在扯這些問題,我也是服了。校準證書中的U主要就是用來進行合格性判定用的,怎么判定不是有現成的公式嘛;U過大通常要么所選則計量標準的準確度不夠高導致的,要么是被校儀器重復性或分辨力較大導致的,如果該儀器對重復性有特定要求,規程必然會有重復性的單項考核要求,什么原因造成的自然就一目了然了。
37#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8-9-30 12:18:36 | 只看該作者
  32樓指責別人“哪怕是錯誤的觀點都可以不舉證、堅持到底不認錯的發表的邏輯。對辯論對手的觀點,也從來不需要提供任何證據就可以全盤否定”。對此人這種指責,我的看法是:
  1有些極其淺顯的道理,乃至公理,人所共知,是不需要例證的。沒有哪個人說對1加1等于2非要證明的,也沒有哪個人要求對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用例子證明的,這些道理此人不明白,但恐怕連狗都明白。
  2科學研究中,有些道理是可以用現有理論、定理、定律進行推理證明的,而勿需舉例。當知道周長等于邊長的和這個道理后,完全可以推理出三角形的三條邊長相加是該三角形的周長,只需將已知的道理具體應用就是了,還用舉例子證明嗎?
  3對于那些確實需要用舉例證明的道理,事實上別人都給了例證,此人對別人列舉的鐵證卻從來都視而不見。還有的例子,別人舉的恰恰就是他自己列舉用來批判別人觀點的例子,此人也同樣一概假裝看不見。天天吵吵嚷嚷地要例證,例證就在他眼前,睜著兩只大眼死活不承認,連他自己舉的例證他也嚷著看不見,上帝拿他也沒有辦法!
38#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8-9-30 13:14:04 | 只看該作者
  我還是要提醒一下,的確計量標準和被檢儀器都是客觀存在著的“物”,可以說它們的計量特性有“穩定性”,但絕無“重復性”之說。因此,在JJF1001-2011的第7大條測量儀器的計量特性術語中查不到“重復性”的身影,JJF1001-2016也取消了舊規范“計量標準重復性考核”的規定,把“計量標準”換成了“檢定或校準結果”,“考核”換成了“試驗”,新提法是“檢定或校準結果的重復性試驗”。由于“穩定性”是“物”的特性,因此新規范也繼續保留了“計量標準穩定性考核”的要求。
  至于“檢定或校準結果的重復性”理所當然來自檢定或校準過程,來自構成這個“過程”的檢定人員、檢定環境,及所用計量標準和被檢對象。來自計量標準和被檢對象,絕不是來自它們的“重復性”,因為它們沒有重復性。但要說來自它們的“分辨力”還是有道理的,因為JJF1001第7大條定義儀器的計量特性術語中有“分辨力”。
  另外,JJF1001分別定義了“(測量)誤差”和“(測量)不確定度”,我們應該將兩個定義平鋪在一起,認真對比研究。不確定度確實不是用來評判被測對象符合性,校準證書中的U主要用來判定校準數據合格性,是判定校準證書給出的校準數據在多大范圍內可信,超過不確定度限定的可信性范圍,校準結果就不可信,不能用來評判被校對象的符合性,這張校準證書對這個被校對象的符合性判定就是“廢紙一張”。校準證書給出的校準數據或“誤差”,在用不確定度確認可信后,恰恰是用來判定被校對象是否合格的依據。“誤差”和“不確定度”有嚴格的界限,有嚴格的“職能分工”。不確定度判定測量結果的可信性,不能用來評判被校對象的符合性,同樣誤差用來判定被測對象的符合性,也不能用來評判測量結果的可信性。
39#
chuxp 發表于 2018-9-30 13:40:52 | 只看該作者
請各位留意,彌天大謊又來了!!

        “計量標準和被檢儀器絕無重復性”!!!

那么大家整天進行的重復性測量到底是在干什么?吃飽了撐的了?背的滾瓜爛熟的貝塞爾公式是干什么用的?
麻煩去看看《JJF 1094-2002測量儀器特性評定》,這個關于儀器特性的國家規范怎么說。

2FA4FBC0-4AFF-4F8E-8D9B-F90AED3697B5.jpeg (918.76 KB, 下載次數: 878)

2FA4FBC0-4AFF-4F8E-8D9B-F90AED3697B5.jpeg
40#
chuxp 發表于 2018-9-30 13:49:02 | 只看該作者
問一句,哪個國家規范說過“計量標準和被檢儀器”沒有重復性?請貼個例子,說明一下。

這個不是讓你證明1+1=2,比這個還簡單,貼上證據即可。在上面強調了量友平等吧?我貼了JJF1094,來證明我的觀點,現在請你也貼出你的證據。

41#
路云 發表于 2018-10-1 14:57:17 | 只看該作者

U是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但是真正應用中往往要考慮過程,特別是U過大時,需要考慮的是標準和方法引入過大,還是被測對象引入過大”,話一點都不錯,但不管哪個過大,匯聚的一點都是測量過程不可信。

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謬論。將“測量過程(或方法)引入的不確定度”與“被測對象引入的不確定度”混為一談,只要“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大,前面說“測量結果不可信”,現在又說“測量過程不可信”,越說越沒譜了。

眾所周知,一臺示值重復性極差的被校對象,檢定或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必定大,即便是拿到國家計量院去校,其“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也小不了。難道說國家計量院的測量過程也不可信?你規矩灣弄個可信的測量過程出來給大家看看,看怎么把這臺重復性極差的被校對象的“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給測小。

我在前面說過,“物”是客觀存在的,構成測量過程的“人機料法環”中“機”是所用的測量設備,“料”是被測對象,測量設備和被測對象都是客觀存在的“物”,何來“重復性”?“法”是規定的測量方法,測量過程和測量過程的結果因為有“人”的因素參與其中,有環境的隨機變化因素影響,才會有“重復性”。

用標準砝碼對一臺重復性極差的電子天平進行校準,在短時間內重復測量得到一組不同的測量結果。人還是那個人,機(標準砝碼)還是那個機,料(被校天平)還是那個料,法還是那個法,環還是那個環,不是料的“重復性”還能是誰的?人、機、法、環都不變,換一臺重復性極好的電子天平(料)來進行測試,得到一組離散度極小的測量結果。哪個測量方法可信,哪個測量方法不可信啊?是不是“人”的因素與“環”的因素會隨著被校對象是否有“病”而變化呀?

你規矩灣撒泡尿照照自己,你什么時候平等過、和諧過、友好過呀?上面這些道理,除了你這位“擰種”不明白,同樣恐怕連狗都明白

還有的例子,別人舉的恰恰就是他自己列舉用來批判別人觀點的例子,此人也同樣一概假裝看不見。

不要將別人的做法來表自己的功,別人舉例是別人舉例,跟你沒有任何關系,再怎么吹也否定和改變不了你不舉證不演示的惡劣學風。別人啥時候舉了我批判別人觀點的例子呀?把原圖截出來對比給大家看看,我的原話是怎么說的,對方的原話又是怎么說的?你癡人說夢吧。自己看不懂還在這里瞎編臆造貶損他人。

42#
路云 發表于 2018-10-1 15:58:40 | 只看該作者

規某人拿著雞毛就當令箭,JJF10332016不考核“計量標準的重復性”,就認為計量標準沒有重復性。那它也不考核“計量標準復現量值的不確定度”,計量標準是不是也沒有不確定度了呢?它不考核“計量標準的重復性”,不代表計量標準沒有重復性。對比JJF(軍工)32012《國防軍工計量標準器具技術報告編寫要求》第5.9條“計量標準器具不確定度的評定”,和第5.10條“計量標準器具重復性”,以及GJB2749A2009《軍事計量測量標準建立與保持通用要求》第5.2.8條“測量標準的重復性測試”、第5.2.10條“測量標準的不確定度評定”和第5.2.12條“測量結果的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對計量標準的重復性表述得清清楚楚,尤其是GJB2749A的第5.2.10條和第5.2.12條,對“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標準稱‘測量標準的不確定度’)”和“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分別進行了評定。而JJF10332016不去考核“計量標準的重復性”和“計量標準的不確定度”,而是以所選擇的被校對象是否滿足預期的使用要求,來作為判定計量標準能否開展檢定/校準的生死線,這是JJF1033最大的敗筆。

從理論上說,“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應該是人、機、法、環四因素的合成。如果測量過程無法將被測對象(料)進行分別評定,則應將“料”的自身因素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降至最低(即選用按量傳關系可獲得的“最佳儀器”進行重復性試驗和評定“測量不確定度”),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校準機構可獲得的最小的“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即‘校準和測量能力CMC’)”,代表了校準機構的校準能力。而日常檢定/校準所得到的“檢定或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完全因被校對象自身的性能而異,通常不得小于該“校準和測量能力CMC”,除非原重復性試驗時所選用的“最佳儀器”被該被校對象所取代。

43#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8-10-1 17:48:25 | 只看該作者
  首先,把JJF1033-2016視為“雞毛”,正確理解JJF1033-2016視為“拿著雞毛當令箭”,只會罵人不學無術的人有何居心,我不想在這里評價。但,JJF1033-2016不考核“計量標準的重復性”,這個板上釘釘鐵一樣的事實,居心叵測的罵街者無論如何也否認不了。計量標準是客觀存在著的“物”,因此也的確沒有不確定度,不能對計量標準的不確定度進行考核。但計量標準的計量特性會給校準結果或校準過程引入不確定度分量不容否認,所以JJF1033的4.6條要求建標單位應提供“檢定或校準結果的不確定的評定,檢定或校準結果的驗證以及計量比對等資料”,以便綜合判定計量標準的測量能力。
  軍工標準和規范只適合于一個特殊行業,不具有代表性,請不要動不動拿軍工標準或規范說明問題,要說明國家對各行各業的的要求,請拿國家標準或國家計量技術規范來說明問題。另外,JJF(軍工)3-2012、GJB2749A-2009也都在JJF1033-2016發布之前,參考的仍然是JJF1033-2008舊版規范,仍然停留在舊有的觀念,也說明白了2016年后的計量科學發展情況和與時俱進的要求。
  如果42樓有一點點計量學基本常識,他就應該知道“測量過程”的構成要素不考慮“人機料法環”各個方面,而不會聲稱只含有“人機法環”,刻意抹去作為被測對象的“料”。一個測量過程如果沒有被測對象,它就不能稱為“測量過程”。沒有“料”,沒有測量過程也就不能生產出“測量結果”這個“產品”。
  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與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是相輔相成的,唯一區別僅在于“機”這個所用測量設備的計量特性。使用該測量設備的“計量要求”(最大允差)評定的就是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使用該測量設備的實際“計量特性”(實際誤差)評定的就是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實施測量必須使用合格的測量設備,合格的測量設備最大允許誤差一定不小于檢定/校準得到的實際誤差,因此為了確保測量工程的安全性,可以用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代替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絕不能用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代替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在對某個測量方案的有效性進行確認時,一定要用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而不能用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因此,JJF1033還規定為了避免測量過程的可行性確認活動中失誤,還要求對檢定或校準結果進行驗證,這就是加了雙保險,確保設計的檢定/校準方法萬無一失。
44#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8-10-1 18:04:29 | 只看該作者
  42樓說:JJF1033-2016不去考核“計量標準的重復性”和“計量標準的不確定度”,而是以所選擇的被校對象是否滿足預期的使用要求,來作為判定計量標準能否開展檢定/校準的生死線,這是JJF1033最大的敗筆。這是對JJF1033與時俱進修訂的惡毒攻擊。
  計量標準是“物”,不是有人參與的“事”,也不是“事”辦完后的結果。“物”是一種確定的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此不可能有“重復性”,也不可能有“不確定度”,誰也無法對不存在的特性進行虛無縹緲的考核。但“人”使用計量標準作為工具實施測量,這個計量標準的特性就一定會對測量結果產生影響,所以JJF1033規定要對檢定/校準結果進行重復性試驗,要對檢定/校準結果進行不確定度評定,要對檢定/校準結果進行驗證。這就是《計量學》的基本知識,這就是科學常識,這種基本知識無論講多少遍,對于42樓這種只會罵街不學無術的人,都是無法理解的。
45#
chuxp 發表于 2018-10-1 18:38:3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uxp 于 2018-10-1 18:39 編輯

44樓又來質疑基本計量基礎理論了!計量標準沒有不確定度?

在這個論壇里說這個話,如果智力水平正常的情況下,只能說你“不適合”這里,可能需要學習完更多的計量基礎知識,才可以正常與大家交流。

說到1033,看看1033怎么說,計量標準有沒有不確定度?

034659A6-7D7F-43C6-8844-1B172F80DE5B.jpeg (519.7 KB, 下載次數: 891)

034659A6-7D7F-43C6-8844-1B172F80DE5B.jpeg
46#
chuxp 發表于 2018-10-1 18:52:41 | 只看該作者
說別人攻擊JJF1033,你自己怎么做的,第一個具體條款就被你否定了!JJF1033明明說了計量標準具有兩個東西:量值和不確定度。

你上來就砍去一半??!!放大了看看

C4567E52-6042-4B33-A67A-1BE2D6C69E1F.png (2.01 MB, 下載次數: 883)

C4567E52-6042-4B33-A67A-1BE2D6C69E1F.png
47#
袁召 發表于 2018-10-1 19:26:08 | 只看該作者
整那么多一大堆,說白了測量結果的表示為:a±U,
48#
路云 發表于 2018-10-1 22:56:1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8-10-1 03:05 編輯

看看JJF100120117.24條是怎么說的吧:

再來看看JJF1033的規范起草人自己是怎么說的吧:

“混九規”告訴大家,“物”有沒有不確定度啊?這到底是1+1等于幾的例證,還是兩點之間什么線距離最短的例證呀?誰看不懂啊?恐怕你連狗都不如了吧。

對測量標準是否有重復性,是否有不確定度,軍工標準為什么不可以拿出來佐證啊?人家說得有沒有道理?有沒有與國家法律法規相矛盾、相沖突?哪條哪款哪句說得不對?曲解了國家法律法規哪條哪款?你規矩灣不就會自拍腦袋胡編亂造一些東西在這里瞎嚷嚷,還能道出點啥技術含量的東西?

什么“參考的仍然是JJF1033-2008舊版規范”,舊版的“重復性”除了將“計量標準的重復性”改成了“檢定或校準結果的重復性”外,其重復性的試驗方法、步驟、過程沒有任何變化。“檢定或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幾乎就沒有改變。我談我的觀點,我也擺出了理由,啥叫“惡毒攻擊”呀?你胡編亂造無中生有的正經歪念難道就不是惡毒攻擊啦,我看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49#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8-10-2 02:53:25 | 只看該作者
chuxp 發表于 2018-10-1 18:38
44樓又來質疑基本計量基礎理論了!計量標準沒有不確定度?

在這個論壇里說這個話,如果智力水平正常的情況 ...

  我說過N遍了,“計量標準和被檢儀器”是客觀存在著的“物”,其特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它的存在,不管你對它確定還是不確定,它都在那里以確定的姿態客觀存在著,因此“計量標準和被檢儀器”不存在重復性,不存在不確定度,這是科學常識,用不著哪個標準、規范給予規定。
  你引用的“計量標準”定義也說得非常清楚。計量標準具有“確定的量值”以及“相關聯的不確定度”,計量標準的“量值”是“確定的”,因此它不可能有“不確定”度。所謂計量標準的不確定度是與計量標準“相關聯的”,是這個計量標準的計量特性給檢定或校準結果引入的不確定度,這個不確定度分量屬于檢定或校準結果,不屬于計量標準,屬于檢定或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的一部分,僅僅是與計量標準“相關聯”而已。
50#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8-10-2 03:16:06 | 只看該作者
  48樓說,什么“參考的仍然是JJF1033-2008舊版規范”,舊版的“重復性”除了將“計量標準的重復性”改成了“檢定或校準結果的重復性”外,其重復性的試驗方法、步驟、過程沒有任何變化。
  答:請你仔細看看發布年代,哪個在前,哪個在后,國家技術規范JJF1033是哪年修改了舊版本的不科學提法,一切清清楚楚,我不相信你連數都不會數。
  “混九規告訴大家,物有沒有不確定度啊?”答:這里是技術討論,技術討論是高尚的活動,請你嘴巴干凈一點,不要每天滿嘴惡臭。關于“物”有沒有不確定度,我給你說過N次了,你就好好想一想那個“物”就在那里,用不用的著你“確定”,難道說你不確定它就不存在了嗎?但因為它的特性客觀存在,只要“人”使用了它,它的特性就一定會給“人”的行為及行為的結果“帶來”不確定性,這個不確定性的度屬于人的行為以及行為的結果,而不屬于這個“物”。只因為人們為了表達簡便和方便,才把這個因“物”的計量特性引入的不確定度稱為了這個物的不確定度。
  啥叫“惡毒攻擊”呀?答:你把JJF1033-2016視為“雞毛”,把正確理解和執行JJF1033-2016視為“拿著雞毛當令箭”,這就是惡毒攻擊,不用說讓你放在心上,照章辦事了,你也太不把國家技術規范放在眼里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22 07: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青青草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va| 免费看一级性生活片|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韩国演艺圈悲惨133bd| 最近中文字幕2018| 国产精品一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校园自拍都市| 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 用我的手指来扰乱吧全集在线翻译 | 亚洲最新视频在线观看| 91学院派女神| 欧美韩国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xxx|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 高清不卡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国产区女主播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 蜜桃AV无码免费看永久| 手机1024看片| 午夜视频免费成人| xxxxwww免费| 爱情岛论坛网亚洲品质自拍|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日韩在线视频导航| 国产一卡二卡四卡免费| 两个人看的www免费视频中文|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 在线观看免费污视频| 亚洲国产视频网站| 黄瓜视频免费看| 成人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久久人人爽人人爽AV| 91国视频在线| 日韩电影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四虎影视永久费观看在线| jizzjizz日本护士| 欧美挠脚心tickling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