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概念] 有關不確定度和允差的關系

 關閉 [復制鏈接]
76#
路云 發表于 2018-10-12 00:08:48 | 只看該作者

“混九規”成天就是念叨著那句屁話。技術討論,罵街是毫無價值,但罵“學術流氓”卻是很有價值,越是拿不出證據參與技術討論,越是蠻不講理強詞奪理的人,就越怕別人罵,可謂是不打自招啊。

所謂“扭矩儀示值的擴展不確定度”實際上就是扭矩儀示值的不確定度,不就是扭矩儀的最大示值誤差,(大小等于規程、規范對扭矩儀示值誤差的“計量要求”)給檢定或校準結果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嗎?

這個“不確定度分量”是“檢定或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嗎?這個“不確定度分量”不是“不確定度”嗎?這個“不確定度”不屬于扭矩儀的還能是誰的?腦袋瓜已經愚笨到如此地步,大概是被驢踢了吧。

另外,為什么提出一個“待定區”問題呢?還不就是檢定或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不能滿足1/3原則,使得檢定或校準結果用于被檢儀器的符合性判定不可信了嗎?

誰告訴你是“檢定或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不能滿足1/3原則”呀?規范清清楚楚的寫到“…以降低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的不確定度U95”明擺著是“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U95”,卻被這位“學術流氓”曲解成了“以降低檢定或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U95”。“通過采用準確度更高的測量標準(機)、改善環境條件(環)、增加測量次數和改變測量方法(法)等措施”,這不就是改善“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嗎。我74樓結尾就已經說了:

如果被測對象自身的“示值重復性”很差,其自身這一性能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都已經成了“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的主分量,靠這些方法的改變,能減小“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嗎?難道用國家基準去校準這臺重復性極差被校對象,其被檢對象的“示值重復性”會變得合格不成?

“混九規”對這一問題卻只字不答。是不是國家基準的校準結果也不可信啊?


77#
wuky 發表于 2018-10-12 10:24:53 | 只看該作者
1、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表征的就是結果的分散性,說明結果以一定的概率分布在某個區間內。
比如某一校準點時示值誤差為0.6℃,示值誤差的擴展不確定度為0.4℃(k=2)。說明該設備的校準結果應有95%的概率分布在(0.6±0.4)℃的區間內,即實際示值誤差應在(0.2~1.0)℃范圍內。
2、在進行符合性判定的時候,勢必要考慮測量結果不確定度的影響。如果直接用示值誤差與最大允許誤差比較,必然會帶來極大的風險,導致誤判。
3、對于設備本身重復性很差的情況,作為主要的一個不確定度分量,導致最終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變大。不能說測量結果不可信,應該說是其分散性較大。從人機料法環這幾個環節來說,主要原因出在“料”,也就是儀器本身重復性較差引起的。測量不確定度大,正是說明了這樣的校準結果對于符合性判定是不合理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設備本身出發,對被測對象進行多次測量,以多次測量的結果作為最終的測量結果,減小設備本身重復性較差對校準結果的影響。
78#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8-10-12 21:03:31 | 只看該作者
  76樓罵人“混九規”的人,正是一個貨真價實、天天罵人的流氓。技術討論容不得罵街行為盛行,我一直警示此人“技術討論,罵街毫無價值”。當然罵街者一直極力反對。罵街行為是他的命根子,讓他一天不罵人,這等于是要了他的老命。因此此人提出“但罵‘學術流氓’卻是很有價值”也不足為怪。可是披著計量資深人士的外衣,不學無術,天天罵人的人難道不想一想,這種人不正是他所罵的“技術流氓”嗎?
  “扭矩儀示值的擴展不確定度”是“檢定或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嗎?這個“不確定度分量”不是“不確定度”嗎?這個“不確定度”不屬于扭矩儀的還能是誰的?
  答:我已經回答過了,既然你只知道罵人,不看帖子的技術內容,又重復發問,我就再告訴你一次。“扭矩儀示值的擴展不確定度”的確是“檢定或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是使用標準扭矩儀檢定或校準扭矩儀,給扭矩儀的示值檢定或校準結果引入的不確定度,這個“不確定度”不屬于扭矩儀,而是屬于扭矩儀示值檢定或校準結果的,是扭矩儀示值檢定或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中的一個分量。要我說多少次你才能明白呢?你的“腦袋瓜已經愚笨到如此地步,大概是被驢踢了吧”!
  你在74樓結尾說:如果被測對象自身的“示值重復性”很差,其自身這一性能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都已經成了“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的主分量,靠這些方法的改變,能減小“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嗎?難道用國家基準去校準這臺重復性極差被校對象,其被檢對象的“示值重復性”會變得合格不成?
  答:示值重復性已經被廢除,實際上是示值穩定性,或者是示值校準結果的重復性。被測對象自身的“示值重復性”很差,如果指的是“示值穩定性”很差,僅此一項即可判它不合格。如果穩定性合格而“示值校準結果的重復性”很差,就應查找校準過程中的造成原因,改進校準方法后重新校準。即所謂“示值重復性”很差,就沒必要繼續檢定示值誤差,也就沒有示值誤差檢定結果了,還談得上示值誤差檢定結果的不確定度嗎?只有這種資深人士才會傻乎乎地“用國家基準去校準這臺重復性極差被校對象”,基層校準人員認為,繼續校準已經毫無意義,早就結束對它的校準了。所以,國家規范也規定使用一個日常的,而不是“很差”的被檢對象進行重復性試驗,從而獲得A類評定的不確定度。
79#
路云 發表于 2018-10-12 22:14:42 | 只看該作者
wuky 發表于 2018-10-11 14:24
1、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表征的就是結果的分散性,說明結果以一定的概率分布在某個區間內。
比如某一校準點時 ...

2、在進行符合性判定的時候,勢必要考慮測量結果不確定度的影響。如果直接用示值誤差與最大允許誤差比較,必然會帶來極大的風險,導致誤判。

當“評定示值誤差的不確定度(注:指‘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不大于“被測對象示值允差絕對值(MPEV)”的1/3時,同樣也有“待定區”的問題,同樣也存在誤判的風險,可為什么他就不需要考慮這個不確定度的影響,而直接將測得的示值誤差與被測對象的最大允差相比較作出符合性判定呢?這不正是“待定區”出現的概率較低,從而使得誤判的風險也隨之降低,達到業界可接受的共識嗎。

3、對于設備本身重復性很差的情況,作為主要的一個不確定度分量,導致最終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變大。不能說測量結果不可信,應該說是其分散性較大。從人機料法環這幾個環節來說,主要原因出在“料”,也就是儀器本身重復性較差引起的。測量不確定度大,正是說明了這樣的校準結果對于符合性判定是不合理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設備本身出發,對被測對象進行多次測量,以多次測量的結果作為最終的測量結果,減小設備本身重復性較差對校準結果的影響。

基本贊同您前半部分所說的觀點。也就是說由被測對象自身因素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大(甚至成為“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的主分量),導致“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大,不能認為是測量結果不可信。測量結果可不可信是由“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的大小決定的。當“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不大于被測對象最大允差絕對值(MPEV)的1/3時,“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無論多大,測量結果都是可信的。“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大,恰恰說明了被測對象是有“病”的,它所復現量值存在著比較大的離散性。這正說明,被校對象的下一級測量結果有可能是不可信的。對于這種自身有“病”的被校對象,通過更換更高等級的測量標準、改善測量環境、改變測量方法、增加測量次數等方式,恐怕都無濟于事。因為這些舉措都是為了改善“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即由人、機、法、環四個因素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改善不了作為主要貢獻分量的“被測對象(料)自身因素引入的不確定度”。

80#
路云 發表于 2018-10-12 23:25: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8-10-12 03:27 編輯

“扭矩儀示值的擴展不確定度”的確是“檢定或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是使用標準扭矩儀檢定或校準扭矩儀,給扭矩儀的示值檢定或校準結果引入的不確定度,這個“不確定度”不屬于扭矩儀,而是屬于扭矩儀示值檢定或校準結果的,是扭矩儀示值檢定或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中的一個分量。

大家將這位“混九規”的話與標準術語定義對比一下,就知道誰的腦袋愚笨,誰的腦袋被驢踢了。你“混九規”都已經愚笨到開始鸚鵡學舌跟我學人話了,傻得都不傻了。不屬于測量儀器的,要加“分量”兩個字干什么?手掌上的皮膚屬于全身皮膚的一部分,這手掌上的皮膚不屬于手掌是不是?是不是你的臉皮也不屬于你的臉啊?

示值重復性已經被廢除,實際上是示值穩定性,或者是示值校準結果的重復性。

哪個標準規定里說了“示值重復性已經被廢除”啊?這么多檢定規程/校準規范里都在用“示值重復性”這一術語(包括最新發布的規程/規范),你妄斷此言究竟算老幾呀?有證據出處嗎?貼出來。

即所謂“示值重復性”很差,就沒必要繼續檢定示值誤差,也就沒有示值誤差檢定結果了,還談得上示值誤差檢定結果的不確定度嗎?

搞了一輩子計量,也就這臭水平。“示值誤差”與“示值重復性”分明是功能與概念完全不同的兩個計量技術指標,此人到現在都拎不清。除了以單次測量結果作為最終測量結果外,證書中給出的“示值誤差”均為多次誤差測量結果的平均值。不進行多次“示值或示值誤差”的檢定,你怎么知道“示值重復性”差呀?你“混九規”連最起碼的常識都沒有,還好意思在這里說教。

只有這種資深人士才會傻乎乎地“用國家基準去校準這臺重復性極差被校對象”,基層校準人員認為,繼續校準已經毫無意義,早就結束對它的校準了。

言下之意就是JJF1094的規范起草人也是傻乎乎的,要通過采用準確度更高的測量標準,來降低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的不確定度。是你“混九規”傻,還是規范起草人傻啊?

所以,國家規范也規定使用一個日常的,而不是“很差”的被檢對象進行重復性試驗,從而獲得A類評定的不確定度。

何謂“日常的”?選一個日常的被檢對象,評出來的不確定度不符合要求,此日常的被檢對象就變成不日常啦?還是用這臺被檢對象,在另一家機構B,以同樣的方式進行重復性試驗和評定“檢定或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結果符合要求。是不是該被檢對象對于A機構是“非日常的被檢對象”,對于B機構是“日常的被檢對象”呢?這叫什么邏輯?

81#
njlyx 發表于 2018-10-13 11:33:49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路云 發表于 2018-10-12 22:14
2、在進行符合性判定的時候,勢必要考慮測量結果不確定度的影響。如果直接用示值誤差與最大允許誤差比較 ...

【   當“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不大于被測對象最大允差絕對值(MPEV)的1/3時,“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無論多大,測量結果都是可信的。    】<<<…… 這個說法可能也不大確切?   “測量手段的不確定度”(≈CMC)不大于"被測對象最大允差絕對值(MPEV)的1/3",大概可以作為"測量手段"合理(--可保證對本來"合格"的"被測對象","測量結果"有足夠寬的"合格確定區間")的推薦"界限"(并非絕對不可逾越,不宜逾越的"界限"一般認為是1/2)。將此表述為"測量結果是可信的"好像有點含糊了?

補充內容 (2018-10-14 10:40):
更正: 不宜逾越的"界限"一般認為是1/2   -更正為->   不宜逾越的"界限"一般“實用”認為是2/3,不可逾越的"理論界限"是1(通常認為不能“實用”)
82#
路云 發表于 2018-10-13 23:24:37 | 只看該作者
njlyx 發表于 2018-10-12 15:33
【   當“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不大于被測對象最大允差絕對值(MPEV)的1/3時,“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無論 ...

“測量手段的不確定度”(≈CMC)不大于“被測對象最大允差絕對值(MPEV)的1/3”,大概可以作為“測量手段”合理(--可保證對本來“合格”的“被測對象”,“測量結果”有足夠寬的“合格確定區間”)的推薦“界限”(并非絕對不可逾越,不宜逾越的“界限”一般認為是1/2)。

1/2通常是指測量設備與被測對象的“不確定度”之比的下限值,而不是“測量設備的不確定度”與“被測對象的MPEV”之比的下限值。這是JJF11042003《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編寫規則》的規定:

而國防軍工的等級間不確定度之比規定如下(摘自JJF(軍工)42012《國防軍工計量器具等級圖編寫要求》):

軍事計量的等級間的不確定度之比則要求更嚴(摘自GJB51092004《裝備計量保障通用要求檢測和校準》):

1/2”實際上是降低了測量設備(或測量標準)的要求,增大了誤判的風險,其本質仍然是降低了“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我79樓開頭就說了,“1/3”是業界的共識,認為量傳比達到或優于該程度,得到的測量結果是相對可靠的、也是可信的,對測量結果進行符合性判定時,無需再考慮“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的影響。

順便說點題外話,我個人認為JJF11042003《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編寫規則》的第6.8條的表述(見本回復第一幅截圖)是值得商榷的。“特性評定結果的不確定度”與“最大允許誤差的絕對值”都應該是表征被測對象的屬性。前者定量表征的是被測對象所復現量值的離散程度,后者定量表征的是被測對象準確程度的技術要求。兩者之間本就不存在什么正相關或負相關的關系,不應該有什么固定的比值要求。比方說力值或扭矩專業,許多被校對象的“示值重復性”技術要求與“最大允差絕對值MPEV”是相等的(即1:1的關系,見下圖),如果將“示值重復性”技術要求折算成“不確定度”,要達到與“最大允差絕對值MPEV”之比小于1/3,幾乎是不可能的。

計量標準的最佳測量能力是評定示值誤差的不確定度U95的不確定度來源之一。”這句話從字面上理解本不應該會出現理解方面的歧義。“計量標準的最佳測量能力”指的就是“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示值誤差的不確定度”指的就是“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一詞應視為謂語動詞。

容易造成理解歧義的是下一句話:“評定示值誤差的不確定度U95與被評定測量儀器的最大允許誤差絕對值MPEV之比,應小于或等于1:3”。如果認為“評定示值誤差的不確定度”就是“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即“示值誤差的不確定度”),那么“評定”二字在此就完全是多余的畫蛇添足。仔細一想,我認為此處所說的“評定示值誤差的不確定度”實際上就是指“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即前文所說的“計量標準的最佳測量能力”,或者說是“校準和測量能力CMC”,而不是“檢定或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


83#
njlyx 發表于 2018-10-14 10:52:0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8-10-14 11:15 編輯
路云 發表于 2018-10-13 23:24
“測量手段的不確定度”(≈CMC)不大于“被測對象最大允差絕對值(MPEV)的1/3”,大概可以作為“測量手段” ...


81#中表述的“界限”值是針對一般“被測對象”的“基本”要求。  對于“計量標準”之類的特定“被測對象”,當然應該遵循相應的具體“規范(規程)”要求【更嚴!】

至于 JJF1104-2003《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編寫規則》之6.7和6.8中的那兩個推薦(要求)的“比值”,本人認為:與81#表述的“比值”都有一定的差別。從您在本話題的幾次回帖可見: 您似乎認為6.8中的【評定示值誤差的測量不確定度U95】就是81#中表述的【 測量手段的不確定度”(≈CMC)】....是否如此? 若如此,我們的認識有異!(我認為:這6.8中的【評定示值誤差的測量不確定度U95】是相應示值誤差之校準(檢定)測量結果的測量不確定度)......不妨各持己見。
84#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8-10-14 14:04:07 | 只看該作者
  一、80樓討論中天天罵街是毫無用途的。其復制粘貼的7.27條術語,儀器的不確定度是“由所用的測量儀器或測量系統引起的測量不確定度”,如果把這句話說詳細一點就是“由所用的測量儀器或測量系統的特性給被測參數測量結果引起的測量不確定度”。“測量儀器或測量系統的特性”指的是其示值誤差、穩定性等,“測量不確定度”是測量結果的計量特性,只不過其中一個分量由“測量儀器或測量系統”引入罷了,同時測量人員、測量環境等都會給“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引入“分量”。我們同樣不能說人的不確定度、環境的不確定度。“不屬于測量儀器的,要加‘分量’兩個字干什么?”這不是明知故問嗎?加“分量”兩個字,正是因為它是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組成成分之一,如果是“儀器的”,還用加“分量”二字嗎?
  二、80樓問:哪個標準規定里說了“示值重復性已經被廢除”啊?
  答:你作為資深的計量人士,用不著我告訴你,請你不要只會罵人,把罵街的時間抽出一點點自己去對比一下JJF1001-1998和JJF1001-2011不就清清楚楚了嗎?
  三、80樓問:不進行多次“示值或示值誤差”的檢定,你怎么知道“示值重復性”差呀?
  “示值或示值誤差”和“示值重復性”當然不是一回事。“示值或示值誤差”本來就是測量設備的計量特性,測量設備本來就不存在“重復性”。JJF1001和JJF1033的現行有效版本都已經清楚地明確了“重復性”是測量結果的,檢定或校準結果的。“示值重復性”差是你的話,我只是套用你的語言,告訴你這個所謂的“示值重復性”差是測量結果的重復性差。
  四、80樓問:何謂“日常的”被校對象?對于A機構是“非日常的被檢對象”,對于B機構是“日常的被檢對象”呢?這叫什么邏輯?
  答:人人皆知,只有80樓大罵別人傻的人才傻乎乎地不清楚。“日常的”絕不是你說的“示值重復性很差”的,更不是連合格基本要求都達不到的。如果按你的邏輯理解,你去垃圾堆撿一個測量設備也充當“日常的”測量設備做試驗吧。
85#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8-10-14 14:23:45 | 只看該作者
  82樓談到了扭矩扳子的“示值重復性”,我覺得有必要補充解讀一下檢定規程/校準規范中提到的“示值重復性”問題。
  前面我已經提到測量儀器和計量標準沒有“重復性”的特性,JJF1001和JJF1033均已明確取消了測量儀器和計量標準的“重復性”術語和計量標準重復性考核要求。那么為什么檢定規程/校準規范中還提“示值重復性”呢?這里面有幾個原因:
  1.檢定規程/校準規范的版本是2016年前甚至是2011年前,使用的仍然是舊版本的名詞術語。
  2.檢定規程/校準規范的確錯用了“重復性”術語,有的把示值均勻性錯稱示值重復性,例如硬度塊檢定規程;有的錯把“示值變動性”稱為“示值重復性”,例如扭矩扳子檢定規程。
  有些問題由于長期的錯誤被大家習以為常,修改起來會產生大量的不可接受的成本,也就不得不聽之任之,維持現狀,只要大家正確理解就行了。例如明明是“壓強計量”已經稱為“壓力計量”,明明是“電流從負極流向正極”說成了“從正極流向負極”等等,科技界這種情況還有不少,科技工作者只能盡力而為,但對遺傳下來錯誤的東西心里一定要明明白白,絕不能嘴上說著錯誤的傳承,心里也承認錯誤的東西。
86#
路云 發表于 2018-10-14 15:13:2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8-10-13 19:17 編輯
njlyx 發表于 2018-10-13 14:52
81#中表述的“界限”值是針對一般“被測對象”的“基本”要求。  對于“計量標準”之類的特定“被測對象 ...

我認為:這6.8中的【評定示值誤差的測量不確定度U95】是相應示值誤差之校準(檢定)測量結果的測量不確定度。

1、作為JJF11042003《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編寫規則》,規定的比值都應該是指相鄰等級間的計量性能之比,謂之“量傳比”。無論是測量設備與被測對象之比,還是測量標準與被校測量設備之比,均是如此。不大可能將被測對象的實際計量特性(“檢定或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與被測對象的技術要求(“最大允差絕對值MPEV”)兩個自身計量特性之比值,作為“量傳比”在規范里規定。

2、第6.7條和第6.8條是是否滿足開展量傳的原則與條件,而不是對被測對象進行合格判定的原則與條件。

3、如果第6.8條第3款所說的“評定示值誤差的不確定度U95”是您所說的那個意思,那么“評定”二字在此處完全就是多余的,極易產生歧義。全句要么表述為“示值誤差的不確定度U95與被評定測量儀器的最大允許誤差的絕對值MPEV之比,應小于等于1:3”,要么表述為“被評定示值誤差的不確定度U95與被評定測量儀器的最大允許誤差的絕對值MPEV之比,應小于等于1:3”,要么表述為“被評定測量儀器的示值誤差的不確定度U95與被評定測量儀器的最大允許誤差的絕對值MPEV之比,應小于等于1:3”,這樣便不會產生任何異議了。

您的這一觀點,也不能完全加以否定。實際上作為“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的“計量標準的最佳測量能力BMC”或者“校準和測量能力CMC”,其本質也是“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只不過是校準機構在常規條件下所能獲得的“最小的”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這一點至關重要。有了“最小的”這一限定詞,表征的是“計量標準復現量值的不確定度”,沒有這一限定詞,表征的就是“被校儀器復現量值的不確定度”,兩者的作用與用途有著天壤之別。前者是用于判定本級校準過程是否合理,所獲得的檢定或校準結果是否可靠、可信;而后者則是用于判定下一級的測量過程是否合理,所獲得的測量結果是否可靠、可信(即下一級“計量確認”的輸入之一),這其實就是您所說的意思,用于對被校對象進行合格判定

87#
路云 發表于 2018-10-15 00:50:28 | 只看該作者

其復制粘貼的7.27條術語,儀器的不確定度是“由所用的測量儀器或測量系統引起的測量不確定度”,如果把這句話說詳細一點就是“由所用的測量儀器或測量系統的特性給被測參數測量結果引起的測量不確定度”。“測量儀器或測量系統的特性”指的是其示值誤差、穩定性等,“測量不確定度”是測量結果的計量特性,只不過其中一個分量由“測量儀器或測量系統”引入罷了,同時測量人員、測量環境等都會給“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引入“分量”。我們同樣不能說人的不確定度、環境的不確定度。“不屬于測量儀器的,要加‘分量’兩個字干什么?”這不是明知故問嗎?加“分量”兩個字,正是因為它是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組成成分之一,如果是“儀器的”,還用加“分量”二字嗎?

我80樓的截圖明明是JJF1001-2011第7.24條,卻被這位計量界的“混九規”說成了7.27條,并且正經歪念扯成了“測量不確定度”是測量結果的計量特性,那是第7.27條嗎?“測量不確定度”分明是在規范第5大類“測量結果”下面的第5.18條,第7.24條“儀器的測量不確定度”清清楚楚的列在第7大類“測量儀器的特性”下面,你規矩灣拿不出任何證據,不停的在這里公然與國家標準唱對臺戲,究竟想達到什么目的?

你作為資深的計量人士,用不著我告訴你,請你不要只會罵人,把罵街的時間抽出一點點自己去對比一下JJF1001-1998JJF1001-2011不就清清楚楚了嗎?

一個十足的“學術流氓”“攪屎棍”,整天在這里喜招好挨罵,不罵你這個厚顏無恥的“學術流氓”也實在是對不住你。2011年之后發布的那么多檢定規程、校準規范你怎么不去看呀?

鐵證如山擺在面前,“示值重復性”有沒有廢止呀,“學術流氓”?還要不要再貼幾份出來給你看呀?其他的說辭那還用得著駁嗎。JJF1033不評儀器或計量標準的重復性,就證明儀器沒有重復性啦?我早就說過,你規矩灣的邏輯就是你不吃豬肉就說世上壓根就沒豬肉可吃。這么多的規程/規范都已明確規定了“重復性”屬于被校儀器的計量特性,并進行考核。你否定得了嗎?

檢定規程/校準規范的確錯用了“重復性”術語,有的把示值均勻性錯稱示值重復性,例如硬度塊檢定規程;有的錯把“示值變動性”稱為“示值重復性”,例如扭矩扳子檢定規程。

硬度塊檢定規程啥時候將硬度塊的均勻度錯稱為“示值重復性”啦?截圖貼出來給大家看看。成天挖空心思的捏造謠言出來忽悠大家。請這位“學術流氓”收起你這套下三爛的鬼把戲吧。

上面截圖這么多規程規范起草人的天門都沒你高,你規矩灣一言九鼎說錯就錯啦?神馬玩意!最后一幅截圖第18項清清楚楚的寫著“變動性”,你怎么詭辯?


88#
hangyuanhu 發表于 2018-10-15 14:33:28 | 只看該作者
csln 發表于 2018-9-29 14:50
1、你檢定/校準實踐經驗太少,如果是經常搞檢定/校準的,你的報告質量堪憂

2、你的學術水平同規矩灣差不 ...

1你這是臆斷;2你這是瞎話;3我是為自保。
89#
hangyuanhu 發表于 2018-10-15 14:50:07 | 只看該作者
路云 發表于 2018-9-29 15:30
你用秤稱量一個鐵疙瘩,第一遍20kg,第二遍22kg,第三遍25kg,第四遍28kg...  經證實就是鐵疙瘩自身的問題 ...

      本人舉這個例子的時候有些隨手拿來就用了,其實作為實物“鐵疙瘩”的例子明顯不合適,可您也應該能從中理解我想說的內容。
      我的計量知識不強,我在學習的路上,來此希望得到幫助,提高計量知識。所以希望您和各位前輩提出觀點一定要再三求證,力求準確無誤并經文件證實,不要總拿可能錯誤的觀點教說別人。
      我沒有膜拜規版主,在我心中他也未必是大神。誰對我認可誰,在我認知范圍內。
90#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8-10-15 21:43:12 | 只看該作者
  80樓的截圖明明是JJF1001-2011第7.24條,卻被說成了7.27條,改成7.27條就是了,一個筆誤并沒有改變80樓原意,也沒有對我說的意思產生絲毫影響,難道說87樓就因為這,就成為張口罵人的理由嗎?這難道不是耍社會流氓的習氣嗎?
  關于“重復性”我已經在84和85樓說得很清楚了,“儀器的重復性”已經被JJF1001-2011廢止,保留了“測量重復性”;“計量標準的重復性”已被JJF1033-2016廢除,代以“檢定或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至于檢定規程/校準規范上對被檢測量設備提出的的“重復性”要求,要么是發生在2016年前,甚至2011年前,要么是把示值均勻性錯誤的稱為重復性,或把示值變動性錯誤的稱為重復性。
  再看87樓給的有“重復性”要求的JJG525、JJG1663、JJG1169、JJG1136四個檢定規程,所謂“重復性”哪一個不是“示值變動性”?因為檢定規程的制定者們就像習慣于把“壓強”錯稱為“壓力”一樣,已經習慣于把“變動性”稱為“重復性”,因種種原因錯誤無法糾正,我們明白其本意就是了。但,錯誤使用術語,改變不了壓強和變動性的本質。壓強不是力,壓強變不成壓力。同樣,儀器的計量特性也壓根沒有“重復性”,即便把“示值變動性”稱為“示值重復性”,變動性還是變動性,變不成重復性。
91#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8-10-15 21:51:27 | 只看該作者
  補充一點:87樓舉的最后一例JJG1136同時使用了“重復性”和“變動性”,只要稍微對比一下就知道了,規程中使用的“重復性”之處與“最后一幅截圖第18項清清楚楚的寫著的‘變動性’”,本質上乃至計算方法上都沒有差別。這從一個側面更加印證了檢定規程所稱的測量設備的“示值重復性”絕大多數都是測量設備的“示值變動性”,也有少數是把“示值均勻性”誤稱為“示值重復性”的,例如硬度塊檢定規程就是典型的例子。
92#
路云 發表于 2018-10-15 22:35:1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8-10-15 02:36 編輯
hangyuanhu 發表于 2018-10-14 18:50
本人舉這個例子的時候有些隨手拿來就用了,其實作為實物“鐵疙瘩”的例子明顯不合適,可您也應該能 ...

希望您和各位前輩提出觀點一定要再三求證,力求準確無誤并經文件證實,不要總拿可能錯誤的觀點教說別人。

您的這番觀點,我舉雙手贊成,本人參與的任何主題討論,都是盡其所能朝這方面努力。“經證實就是鐵疙瘩自身的問題,我也不知道為何重量變來變去的。”這話是您自己親口說的。正式因為沒有弄清示值變動的原因,才有我回帖中提出的多項質疑。您若知悉,便應回帖述之,便于共同分析探討。結果您至今也沒有給出正面的回答。

您將“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的概念、功能、作用,與“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的概念、功能、作用給模糊化了。道理和例子我在18樓都已作了表述,聽不聽得進去那就是您的事了。對于我表述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觀點,每一個示例,你盡管評論,甚至批駁(但最好提供證據,不要像規某人那樣從不舉證,蠻不講理,甚至是強詞奪理的說別認錯自己對)。但至今未見您評說,不知道您對我18樓的說法是贊同呢還是反對呢,反對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規某人在您的心目中的印象,恐怕仍然停留在曾今不可一世的某“版主”形象吧?現如今因學風惡劣已被逐出“版主”團隊,此乃論壇管理層為維護論壇形象之正舉。眾望所歸,大快人心。

93#
路云 發表于 2018-10-15 23:45:21 | 只看該作者

新版JJF1001取消了“測量儀器的重復性”,取而代之的恰恰是7.24條的“儀器的測量不確定度”,其中就涵蓋有儀器的重復性、分辨力、漂移等儀器特性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日常的檢定操作,通常都是以儀器的“示值重復性”來定量表征被校儀器復現量值的可靠程度。其功能和作用與“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相當,足矣。

“計量標準的重復性”已被JJF1033-2016廢除,代以“檢定或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

新舊兩版JJF1033的重復性試驗方法、過程、步驟、要求沒有任何變化,無非就是將“計量標準的重復性”改成了“檢定或校準結果的重復性”。這哪里是什么“廢除”啊,分明就是“換湯不換藥”,你否認得了嗎?新舊兩版JJF1033原本就有“檢定或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現在從這位“學術流氓”嘴里出來就成了“替代計量標準的重復性”。

至于檢定規程/校準規范上對被檢測量設備提出的的“重復性”要求,要么是發生在2016年前,甚至2011年前,要么是把示值均勻性錯誤的稱為重復性,或把示值變動性錯誤的稱為重復性。

甭管是不是16年之前的,我所貼出的所有截圖證據都是JJF10012011版發布實施之后的,多數是2017年的,足以推翻你那“測量設備沒有重復性”的謬論。

所謂“重復性”哪一個不是“示值變動性”?那所謂“示值變動性”哪一個又不是“示值重復性”啊?就你“混九規”的天門高,人家都是錯的。

補充一點:87樓舉的最后一例JJG1136同時使用了“重復性”和“變動性”,只要稍微對比一下就知道了,規程中使用的“重復性”之處與“最后一幅截圖第18項清清楚楚的寫著的‘變動性’”,本質上乃至計算方法上都沒有差別。這從一個側面更加印證了檢定規程所稱的測量設備的“示值重復性”絕大多數都是測量設備的“示值變動性”,也有少數是把“示值均勻性”誤稱為“示值重復性”的,例如硬度塊檢定規程就是典型的例子。

這恰恰說明規程所說的“示值重復性”與“示值變動性”就是對同一計量特性參量的不同的叫法,這就是其本質。你規矩灣說不出道理就沒完沒了的在雞蛋里挑骨頭,說屎不臭你非得挑開來臭一點都沒錯。

87樓最后我已經追問道:硬度塊檢定規程啥時候將硬度塊的均勻度錯稱為“示值重復性”啦?截圖貼出來給大家看看。大家看看這位“學術流氓”,不僅不正面回答我的問題,也不舉證,仍然繼續造謠。這種人的確是招罵、找罵、欠罵,不挨罵渾身不自在。

94#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8-10-16 23:01:42 | 只看該作者
  關于“硬度塊的重復性”,是我將“計”錯寫成“塊”字了,應改為“硬度計的重復性”。
  硬度計檢定規程不止一個,隨便打開一個即可。例如JJG150《金屬布氏硬度計》的6.2.8.2條就是“硬度計示值重復性”檢定方法。只要稍微認真一點,即可發現“硬度計示值重復性”的測量是“在標準塊上均勻分布地壓出5個壓痕,并對其進行測量”。這種測量方法是測量“硬度計的”重復性嗎?這分明是考察硬度計對“硬度塊的均勻性”反映能力。假設硬度塊均勻分布的5個點硬度值本來就不同,硬度計在5個點測出來的硬度值沒變化,這個硬度計不是“示值重復性”好,反而是有問題了。假設硬度塊的5個點硬度值幾乎相等,均勻性非常好,硬度計測得的值相差很大,所謂“示值重復性”就是“示值變動性”了,也不不存在儀器的重復性。
95#
路云 發表于 2018-10-24 21:56:10 | 只看該作者

造謠就是造謠,狡辯抵賴有什么用呢,“學術流氓”的此下作又不是第一次領教。況且本次我也不止一次的指出,眼看抵賴不過去了才被逼無奈改口狡辯,否則沒人抓住不放,不就被這位“學術流氓”給忽悠了嗎。

布氏硬度塊的均勻性與布氏硬度計的示值重復性,是定義與計算公式完全不同的兩碼事,也被這位不懂裝懂的人搬出來嚼舌。那JJF12502010《激光測徑儀校準規范》為什么不叫“示值變動性”啊?就你規矩灣天門高是不是?

96#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8-10-25 15:09:48 | 只看該作者
  我還是那句話,在技術討論中罵街除了證明你的道德品質低下,于討論的主題毫無價值,你習慣于滿嘴噴糞是你個人的問題,別人除了勸導毫無辦法。
  布氏硬度塊的均勻性與布氏硬度計的示值重復性的確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布氏硬度塊有均勻性,但布氏硬度計沒有示值重復性,所謂的示值重復性實際上反映的是布氏硬度塊的均勻性,充其量包含有布氏硬度計的示值變動性影響。不管規程還是校準規范叫什么,其描述的重復性本質上只是示值均勻性或示值變動性。
97#
劉耀煌 發表于 2018-10-25 17:18:15 | 只看該作者
示值變動性是用有限次測量值的極差表征示值的重復性,硬度計也是有示值重復性的
98#
路云 發表于 2018-10-25 19:00:3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8-10-24 23:03 編輯

96樓的規某說來說去還是那幾句讓人耳朵起繭的屁話。問他JJF12502010《激光測徑儀校準規范》為什么不叫“示值變動性”,就開始裝聾作啞一副死相。你不從事幾何量計量幾十年嗎,怎么這下喉嚨被鬼掐啦?

99#
路云 發表于 2018-10-25 19:09:06 | 只看該作者
劉耀煌 發表于 2018-10-24 21:18
示值變動性是用有限次測量值的極差表征示值的重復性,硬度計也是有示值重復性的 ...

我個人完全贊同您的觀點,只不過絕大多數規程/規范都是用“極差/相對極差/引用極差”的方式來表達的。

100#
飛水 發表于 2018-10-26 12:50:50 | 只看該作者
最大允許誤差,和不確定值無直接關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22 07: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AV一区中文字幕天堂|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天天在线天天综合网色| 四虎在线播放免费永久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免费精品| a级片免费电影| 男人j放进女人j网站免费| 好爽好深胸好大好多水视频| 内射中出无码护士在线| 一二三四免费观看在线电影中文|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小宝极品内射国产在线|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eeuss影院130020部| 污视频在线看网站| 国产精品妇女一二三区|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97视频免费在线| 日本www.色| 加勒比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 色视频色露露永久免费观看| 护士的小嫩嫩好紧好爽在线播放 | 免费看污成人午夜网站| zooslook欧美另类最新| 澳门永久av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黄网在线免费看|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88av视频在线观看| 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 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特级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天堂avav在线| 久久本网站受美利坚法律保护| 美女黄色毛片免费看| 大象传媒在线观看| 亚洲一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