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數據] 校準證書的不確定度

[復制鏈接]
51#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7-10-30 19:19:38 | 只看該作者
路云 發表于 2017-10-30 16:12
簡直就是胡說八道一派胡言,還煞有介事說“你明白嗎”。JJF1059.1第5.3.8.3條全文如下:5.3.8.3 通常,在 ...

  說了半天,你還是沒有明白我的意思。
  5.3.8.3 通常,在相同計量單位下,被測量的估計值應修約到其末位與不確定度的末位一致。
  注:如:y=10.057 62 Ω,U=27 mΩ,報告時由于U=0.027 Ω,則y應修約到10.058 Ω。
  同樣,在相同計量單位下,不確定度保留的有效數字個數應使其末位與被測量估計值修約到的末位(測得值的末位)一致。如:y=10.05762 Ω因測量方法只能修約到10.058 Ω,若不確定度評定結果U=0.02731 Ω,為保持U與測得值末位對齊,就應保留兩位有效數字,修約至U=27 mΩ(執行GB/T8170的修約原則),或者U=28 mΩ(執行只進不舍的修約原則)。假設因測量方法只能修約到10.06Ω,U=0.02731Ω為了保持與測得值末位對齊,就該保留一位有效數字,修約至U=0.03 Ω。
  安全性與經濟性的辯證關系看來你的確不懂。這樣吧,我再講簡單一點,GB/T8170的修約原則是1/2原則,你那“教材”的修約原則是1/3原則,“教材”的修約原則比GB/T8170的修約原則安全性高而經濟性差,說明舍棄1/3比舍棄1/2安全性高。那么你先不要罵街,再深入想一下,一律不舍全部進位是幾分之一原則?這個連1/10、1/100都不舍棄的修約原則,安全性比你那個可以舍棄1/3的原則安全性還差嗎?教材的修約規則比JJF1059.1“嚴”嗎?“安全性不低于JJF1059.1”嗎?
  你可以“在這里嘰嘰歪歪的唱反調嘮叨個沒完”,別人就不能發表與你不同的觀點嗎?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目前國防軍工系統就是這么規定的”,如何規定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請拿出正式的現行有效國防軍工系統的標準、規范或計量管理機構的文件。一個培訓資料僅是一家之言,可以供大家參考,但絕不是什么國防軍工系統的“規定”。像你這樣用參考資料冒充規定,“只能認為你是在這里存心攪屎”。
52#
路云 發表于 2017-10-30 22:59: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7-10-30 03:00 編輯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7-10-29 23:19
  說了半天,你還是沒有明白我的意思。
  5.3.8.3 通常,在相同計量單位下,被測量的估計值應修約到 ...

看清楚我問的是什么?我現在就是讓你按44樓的邏輯,解讀5.3.8.3條及示例的修約,你說了一大堆,哪一句是與該條款及示例相關呀?答非所問,這就叫公平技術交流嗎?馬掌釘在屁股上,離蹄(題)太遠。盡是廢話。假設兩臺同型號同規格的被校儀器(“讀數分辨力”相同),一臺重復性很好,校準結果y=10.057 62 ΩU=0.002 731 Ω;另一臺重復性很差,校準結果y=10.037 21 ΩU=0.0109 23 Ω。你將如何去對這兩個校準結果進行修約?請詳細表述修約步驟及過程。

關于國防軍工系統對不確定度的修約規則,為什么保留一位有效數字時按“三分之一”原則修約,而不按“非零即進”原則修約;為什么保留兩位有效數字時按“非零即進”原則修約,在教材里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23樓截圖),在此不再贅述,自己爬樓去看吧。

關于國防系統不確定度的修約規則(或者說規定),我什么時候說了是我說的呀?這是國防科工委科技與質量司說的,明白嗎?目前國防軍工計量人員的考核就是按此宣貫、培訓、考試的。我讓你去咨詢國防科技工業計量考核辦公室你又不去問,我說我親自聽過教材主編李宗揚老師授課你又不信,那你要怎么著,我提供電話號碼你自己去咨詢怎么樣?這也不行那也不信,你到底要怎么樣?你不是存心攪屎是什么?以下再曬幾份近期的國防計量檢定人員的培訓通知,看看國防系統計量檢定人員的計量基礎知識的培訓是不是以該書為教材培訓考核的,免得你說是我在故事。

你說不是國防系統的規定,你又提供了什么證據呀?究竟是我在冒充,還是你在攪屎,現在該輪到你舉證了。

53#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7-10-31 00:31:53 | 只看該作者
路云 發表于 2017-10-30 22:59
看清楚我問的是什么?我現在就是讓你按44樓的邏輯,解讀5.3.8.3條及示例的修約,你說了一大堆,哪一句是與 ...

  既然你說是國防系統的規定,當然是你拿證據證明是國防系統的規定,要么是國防系統的標準,要么是國防系統的技術規范,要么是國防系統計量管理部門的正式文件。你拿一個培訓班通知算什么?培訓通知就算標準、規范和正式文件嗎?難道說國防系統的計量管理規定靠培訓通知發布嗎?這不是鬧笑話嗎?
  校準結果y=10.037 21 Ω,U=0.0109 23 Ω。這顯然也是鬧了一個大笑話!校準結果y=10.037 21 Ω,表示儀器可以讀得0.00001 Ω,而其測量不確定度首位卻達到0.01 Ω,不確定度再差,也差不到儀器分辨力的1000倍!!如果這么差,你認為這種測量方法還可靠嗎,這種測量還有意義嗎?還值得相信嗎?你編造的案例也實在太不科學,太不靠譜了!不靠譜的東西沒有辦法回答,也不值得回答。
  出這種案例,可以證明你沒實際干過測量工作。我實話告訴你吧,如果評定的不確定度是U=0.0109 23 Ω,首位是0.01,儀器讀數值充其量可估讀出y=10.037 Ω,甚至只能估讀出10.04 Ω,這個儀器根本不可能讀到10.03721 Ω。評估的測量不確定度首位數位置與儀器讀數值的末位數位置密切相關,絕對不會相差百倍甚至千倍遠。
54#
路云 發表于 2017-10-31 08:28:2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7-10-30 12:50 編輯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7-10-30 04:31
  既然你說是國防系統的規定,當然是你拿證據證明是國防系統的規定,要么是國防系統的標準,要么是國防 ...

不管是以什么形式,至少能夠證明國防軍工系統是在按此修約規則貫徹、實施與執行,你除了東扯西繞的攪屎嚼舌之外,你又提供了什么證據來證明國防軍工系統沒有按此執行啊?你沒有證據,憑什么說國防軍工系統不執行啊?誰規定的《通知》不能作為正是文件啦?是你規矩灣的規定是不是?你規矩灣一言九鼎,你說不是就不是啦。國家質監總局官網上發布的那么多通知、公告、辦法算不算正式文件呀?截圖中帶有文件編號的紅頭文件你是不是瞎了左眼看不見呀?“根據國防計考辦字[2017]6號《關于2017年國防軍工計量檢定人員考核工作的通知》”(截圖見下)幾個字你是不是又瞎了右眼看不見呀?這不是國防系統計量管理部門的正式文件嗎?讓你舉證不舉證,讓你咨詢不咨詢,別人舉證又不信,卻偏偏要蠻不講理的否認對方已有證據的事實。這就是你所倡導的所謂“公平”、“和諧”的技術交流,“平等”表達不同觀點嗎?公平何有?平等何在?

校準結果y=10.037 21 Ω,U=0.0109 23 Ω。這顯然也是鬧了一個大笑話!校準結果y=10.037 21 Ω,表示儀器可以讀得0.00001 Ω,而其測量不確定度首位卻達到0.01 Ω,不確定度再差,也差不到儀器分辨力的1000倍!!如果這么差,你認為這種測量方法還可靠嗎,這種測量還有意義嗎?還值得相信嗎?你編造的案例也實在太不科學,太不靠譜了!不靠譜的東西沒有辦法回答,也不值得回答。

自己不懂裝懂,說出來的都是些不靠譜的外行話,還好意思在這里談技術。眾所周知,這里所說的被測量的測得值y=10.037 21 Ω,是未經修約的多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第5位小數后完全有可能還有未表示出來的數,你居然說儀器可以讀得0.00001 Ω,將估讀當成了修約,而且我在50樓就已用紅字標示予以提醒,到現在依然如故,真可謂是對豬彈琴,簡直無語。同樣的校準條件和方法,為什么另一臺被校對象的測量方法就可靠,而這一臺就不可靠?我已經說得清清楚楚,這是由于兩臺被校對象自身的計量性能(重復性)差異所致,評定出的是“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反映的是被校對象復現量值的可靠性)。而不是“校準方法的不確定度”(反映的是校準方法的可靠性,理論上與被校對象的性能無關)。難道你的被校對象永遠都是合格的嗎?如此常識性的東西都弄不懂,把“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當成“校準方法的不確定度”,將兩者混為一談。居然好意思不止一次的到處發表這些誤導性的謬論去誤導初涉計量的量友。

你怎么不說JJF1059.1第5.3.8.3條示例的y=10.057 62 Ω(修約后為10.058 Ω)的尾數“2”是怎么讀出來的呀?小數點后第2位的“5”都已經是欠準數字了,怎么還讀的到第5位小數“2”呢?自己無能還說別人不靠譜,還“不值得回答”,你是否有那個能力回答都要打個大問號。你不就是來濫竽充數魚目混珠,以達混跡論壇之目的嗎。

55#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7-10-31 12:33:3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矩灣錦苑 于 2017-10-31 12:49 編輯
路云 發表于 2017-10-31 08:28
不管是以什么形式,至少能夠證明國防軍工系統是在按此修約規則貫徹、實施與執行,你除了東扯西繞的攪屎嚼 ...


  “不管是以什么形式,至少能夠證明……”的說法軟弱無力,你只能用培訓通知的形式代替正式規定。這充分說明你確實拿不出一個像樣的國防軍工系統的標準、規范、文件,證明你所夸大其詞自我臆造的國防軍工系統對不確定度修約的正式規定。沒有系統內的特殊規定,證明國防軍工系統計量管理層仍認可按國家的正式規定執行,這還有什么好說的呢?作為自稱軍工系統計量工作的萬事通,你知道國防軍工系統有個正式標準GJB3756嗎?還是讓我這個國防軍工系統的門外漢告訴你這個國防軍工系統的計量專家吧:
  GJB3756的4.1.3條規定:“在最終報告測量結果時,測量不確定度的末位應與其測量結果的末位一致。測量不確定度應取1~2位有效數字,不確定度的數字取舍一般采用通用的修約規則;必要時,也可將后面的數字舍去,末位數進1。”
  標準規定的末位對齊沒人有異議,不必多言,但請看清楚“測量不確定度的末位應與其測量結果的末位一致”誰前誰后,是先修約測量結果還是先修約不確定度,和你說的先后次序相同嗎?“不確定度的數字取舍一般采用通用的修約規則”,你作為資深計量人士該知道這個“通用的修約規則”是國家標準GB/T8170吧?“將后面的數字舍去,末位數進1”,是你說的1/3原則嗎?其真實意圖就是JJF1059.1所說的只進不舍的修約原則。你認為國防軍工系統正式標準權威性大,還是你的一個培訓通知的權威性大呢?不要向個別罵人磚家學,只會罵人不是技術工作,還是花1%的精力動動腦筋學習一下技術吧。
  自己的不靠譜,不要賴在國家規范上。JJF1059.1的例子是根據所用測量設備的特性(包括其分辨力)評估出了測得結果不確定度為U=0.027Ω,這說明測量設備的分辨力(被測量估計值末位數)早就已知充其量為0.001Ω。但卻有可能按公式計算出測量結果是10.05762Ω,計算出來的0.00062Ω這些數字可視為“假賬真算”,顯然不靠譜,必須通過修約規則加以處理。根據測得值與不確定度兩者間應保持末位對齊規則,測得值只能修約為10.058Ω。你的例子是“校準結果y=10.037 21 Ω,U=0.0109 23 Ω”,請問儀器分辨力0.001Ω,你如何讀得校準結果10.037 21 Ω?你的例子靠譜嗎?根據以上種種跡象,你的所為,不正符合你樓上的最后一句話:“你不就是來濫竽充數魚目混珠,以達混跡論壇之目的嗎”?
56#
路云 發表于 2017-10-31 18:00:53 | 只看該作者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7-10-30 16:33
  “不管是以什么形式,至少能夠證明……”的說法軟弱無力,你只能用培訓通知的形式代替正式規定。這充 ...

GJB3765還用得著你來宣傳嗎?我早在23樓就已經提及。在國防科工局成立之前,我們國家只稱“國防計量”。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標準化體系與國防軍工的標準化體系統一歸國防科工委管,其標準的統一編號均為GJB。自從國防科工局成立后,“國防計量”便拆分為“國防軍工計量”與“軍事計量”,兩家的標準化體系便逐步分離。過去的計量標準考核依據是JJF1033,但《建標報告》的撰寫則是依據GJB/J2749-1996。現在軍事計量的計量標準考核依據是GJB2749A-2009,而國防軍工計量的計量標準考核依據是JJF(軍工)3-2012JJF(軍工)5-2014。兩家的計量標準考核依據從此不可能去執行什么JJF1033-2016了。GJB3765也一樣,它現在已經作為軍用標準,不是國防軍工計量的標準,至今國防軍工計量人員的培訓考核,沒有任何一次培訓宣貫是將其作為培訓教材,要求宣貫執行的。從這一點看,你的確是個門外漢。

GJB3765的修約規則實際就是與JJF1059.1的修約規則一致,唯一不同的是沒有要求不確定度首位為12時,要求保留兩位有效數字。標準的示例的確說了你所說的修約方法,但這種方式僅適用于兩種情況:1、被測量的測得值y是以單次測量結果作為最終測量結果的情形,因為它直接讀數,不存在修約。2、被校對象的示值變動性(或校準結果的重復性)處于正常的波動范圍之內。如果被校對象的示值變動性遠遠超出了正常的波動范圍(即“示值變動性”不合格),這一方法就未必能適用。例如:下表中的校準數據是兩臺同型號同規格的被校儀器,在相同的校準條件下對同一校準點的校準數據,被校儀器的分辨力都是0.001,最終的校準結果y3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得到(注:表中的平均值尚未進行最終修約)。現在就請你來修約一下最終測量結果y,然后計算各自的重復性引入的不確定度(主分量),并進行修約(注:忽略其它相同的不確定度分量,若與其它分量合成,則合成標準不確定度更大)。不至于說這兩組數據是都不靠譜不可能出現的吧?也不至于說你不會算吧?

57#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7-10-31 18:52:5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矩灣錦苑 于 2017-10-31 18:58 編輯
路云 發表于 2017-10-31 18:00
GJB3765還用得著你來宣傳嗎?我早在23樓就已經提及。在國防科工局成立之前,我們國家只稱“國防計量”。 ...


  好,盡管你回避了標準的權威性高還是培訓通知的權威性高的問題,終于還是承認GJB3765的修約規則的客觀存在,這也算是一個進步吧。你想用國軍標中的計量標準化體系和國防軍工計量標準化體系的改革歷史,掩蓋GJB3765的作用是徒勞的,我這個門外漢不想花大量篇幅駁斥,大家都心中明明白白。
  現在你又拿出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的修約問題詭辯,你故意不給出平均值的不確定度評定結果,故意回避了測量結果和不確定度的修約,從而把討論的中心偏離樓主的問題。我們還是回到樓主的主題吧,就以你的第二組測量為例,9.987也好,10.023也好,說明了所用儀器估讀或分辨力充其量是0.001。測量結果(平均值)10.000667是“計算”出來的,不是儀器“讀”出來的,因此未修約前的數字可能很長,得到10.000667,甚至10.000666667都不奇怪。你認為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時,其末位應該修約至哪一位呢?由于不確定度有效數字只能是1位或2位,你認為此時你評定的這個以三次測得值的平均值為測量結果,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該是多大的范圍呢?
58#
路云 發表于 2017-10-31 20:28:48 | 只看該作者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7-10-30 22:52
  好,盡管你回避了標準的權威性高還是培訓通知的權威性高的問題,終于還是承認GJB3765的修約規則的客 ...

我回避了嗎?《通知》不屬于正式文件嗎?其權威性一定比標準低嗎?你不同樣也在回避國防軍工系統是不是執行“三分之一”修約規則的問題嗎?你想否認國防軍工系統執行“三分之一”修約規則同樣也是徒勞的。

你是不是總是這種德性啊?讓你演示給大家看,從來都是不演示,將球推給對方,讓對方演示。你按照你的思路,你的邏輯,將詳細步驟說出來讓大家看,會丟面子嗎?另一主題讓你演示你至今也沒有演示,你的這種行為究竟是不是公平?不得不讓人懷疑你參與討論的誠意了。我的修約方法、步驟與你的能一樣嗎?光有我的演示,沒有你的演示對比能說明什么問題嗎?數據是我提供的,邀請演示也是我先提出的,總有個先后順序吧。你難道不能先演示給大家看嗎?為什么總要我先演示呢?我的修約方法、步驟及結果與你的修約方法、步驟及結果有關嗎?能不能給個要我先演示的正當理由啊?是不是我演示完后你就不演示了,然后開始對我的修約方法、步驟及結果開始評頭論足進行反駁啊?亦或你心里發虛,根本就不知道這個不確定度如何算,或者計算、修約的結果自己都沒有勝算的把握,不敢亮出來給大家看。

59#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7-10-31 22:08:29 | 只看該作者
路云 發表于 2017-10-31 20:28
我回避了嗎?《通知》不屬于正式文件嗎?其權威性一定比標準低嗎?你不同樣也在回避國防軍工系統是不是執 ...


  《通知》不屬于正式文件嗎?其權威性一定比標準低嗎?這個問題你問得好。我可以明確告訴你,培訓通知除了有報銷差旅費或培訓費的作用,的確不能算要求各單位必須執行的正式文件,其權威性比正式標準低多了,不是同一個檔次。
  法律上來說誰提出的誰舉證,這是規矩。是你提出的國防軍工系統必須執行“三分之一”修約規則,理所當然你舉證。
  你的證據一會是培訓資料的“教材”,一會是培訓通知。“教材”并非大中專院校正式教材,培訓通知也不是標準、規范。
  我否定你的說法,你非要說我“不舉證”、“從來都是不演示”,本來舉證就是你的事,我還是不止一次將我的證據擺在桌面上給你看,遺憾的是你從來不看或假裝看不見。我可以在這里再次告訴你,我的證據是國家的正式計量技術規范JJF1059.1,也有由同一個國家機構統一管理國防計量和軍工計量時發布的標準GJB3765,同時還有計量領域內的不確定度修約潛規則,我絕不會像你那樣用非正式的大中專院校教材的所謂“教材”和培訓《通知》冒充標準、規范、管理機構的正式行文,當成權威性證據。
  我的德性和你的德性在論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誰也用不著誹謗對方和自我標榜。既然要演示就不要怕別人說三道四評頭論足,即便錯了經過大家的討論也是巨大收獲,你難道就那么怕“評頭論足進行反駁”嗎?“心里發虛”的人不言而喻,勿需我點名。
60#
路云 發表于 2017-11-1 18:43:49 | 只看該作者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7-10-31 02:08
  《通知》不屬于正式文件嗎?其權威性一定比標準低嗎?這個問題你問得好。我可以明確告訴你,培訓通知 ...

《通知》不屬于正式文件嗎?其權威性一定比標準低嗎?這個問題你問得好。我可以明確告訴你,培訓通知除了有報銷差旅費或培訓費的作用,的確不能算要求各單位必須執行的正式文件,其權威性比正式標準低多了,不是同一個檔次。

你53樓說《培訓通知》不是國防系統計量管理部門的正式文件,我54樓曬出了曬出了國防系統計量管理部門的正是文件你又說不算。誰主張誰舉證沒有錯,我已經舉證證明了國防軍工系統計量領域至少到目前為止,仍然在宣貫、培訓、考核、實施的不確定度“三分之一”修約規則,你仍然否認。從法律程序上而言應該是舉證倒置,該由你提供國防軍工系統不執行不實施不確定度“三分之一”修約規則的證據。你到現在也沒有拿出一份國防軍工計量系統的,能夠證明不貫徹、不執行、不實施的強制性規定證據(GJB3765也不是國防軍工計量系統的標準,而是軍事計量領域的國家軍用標準)。培訓通知果真就只有報銷差旅費的作用嗎?它不能作為宣傳、貫徹、執行、實施的見證材料嗎?是否宣貫實施,其見證材料并不要求只能且必須是標準、規范。54樓截圖的正文開頭就說:“各一、二級計量技術機構:”這不能算要求各單位必須執行的正式文件算什么?“其權威性比正式標準低多了,不是同一個檔次。”那我請問,你曾今在某主題舉證的,國家質監總局發布的“質技監局量發[2000182號《關于加強調整強制檢定工作計量器具檢定周期管理工作的通知》”比哪個標準低呀?低多少呀?屬于哪一檔次的呀?你是不是冒充標準、規范、管理機構的正式行文,當成權威性證據啦?下面是另一份宣貫執行的證據,不會說這份《考試大綱》也是我編出來的吧。

既然你那么在乎誰先演示,那我就按我理解的修約不確定度,修約被測量測得值y,修約結果如下:

1、不確定度首位為“1”,保留兩位有效數字,采取擬舍數“非零即進”的修約規則;

2、按照“四舍六入五留雙”的修約規則,將被測量測得值y的最終結果修約至與不確定度末位對齊。

現在該輪到你將修約結果曬出來給大家看了。

61#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7-11-1 20:25:03 | 只看該作者
路云 發表于 2017-11-1 18:43
《通知》不屬于正式文件嗎?其權威性一定比標準低嗎?這個問題你問得好。我可以明確告訴你,培訓通知除了 ...

  《培訓通知》不是國防系統計量管理部門的正式文件,這是事實。你54樓曬出了的國防系統計量管理部門的文件是“考核工作的通知”,不是不確定度評定方法或修約規則的規定,當然不能算你關于1/3修約規則的“證據”。你現在拿出國防科工委計量考核辦的文件,刪去了文件名和文件號,能不能算作不確定度修約規則的正式規定,不得而知。但就其4.2條“測量不確定度的基礎知識”要求內容來看,提到了測量結果的表示方式和修約規則,卻并沒有規定修約規則人人不能作為你說的修約規則的正式證據。另外,你提供的“教材”修約規則,你只給出了(1),有1必有2、3,為什么不敢和盤托出?
  我聲明,上面雖然點出了你的“證據”瑕疵,但對于你這種鍥而不舍找證據的態度,仍然是肯定和贊揚的。技術討論就應該像60樓這樣,不能像那個聞名世界的罵街磚家那樣。因此,不管你怎么罵,我之所以還愿意和你探討問題,也就是看中你的這點精神。搞技術工作就需要這種精神,而不需要謾罵,只要你的證據充分有力,相信大家是會接受的。
  關于你的修約示例,我的解題思路是:
  由讀數值知,儀器的分辨力明顯是0.001,讀數值不存在修約問題,讀得多少就是多少。以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因為相除的原因可能出現多余小數部分,甚至是無限不循環小數,因此必須修約到儀器的分度值位,測量結果才有意義。A的平均值可以修約到10.001,B的平均值可以修約到10.009(按常規修約)或10.010(按只進不舍修約)。考試時學員A的答案平均值修約到10.0007保留了儀器無法識別的多余位數,必須扣分,B的平均值修約到10.009或10.010都正確,均不應該扣分。
  解決了測量結果的修約,測量結果的測量不確定度修約按JJF1059.1規定理應與測量結果的末位對齊,也必須修約到小數點后第三位。B的不確定度修約到0.013達到了這個要求,且不超過兩位有效數字,完全正確。可是A的U=0.001708,因為不確定評定結果的第一個有效數字是1,按JJF1059.1的規定應該保留兩位有效數字,修約到0.002就錯了,這種情況修約到0.0017(按常規修約)或0.0018(按只進不舍修約),都是可接受的結果。考試時學員答案0.0017或0.0018都不應該扣分,0.002就必須扣分。
62#
路云 發表于 2017-11-1 23:23:5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7-11-1 03:29 編輯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7-11-1 00:25
  《培訓通知》不是國防系統計量管理部門的正式文件,這是事實。你54樓曬出了的國防系統計量管理部門的 ...

52樓的培訓通知清清楚楚地寫到“根據國防計考辦字[20176號文……”(54樓截圖文件),結合60樓的考試大綱,無論你怎么狡辯,都否認不了國防軍工計量系統都是按該教材內容培訓、宣貫、考試、實施、執行的事實。證明這一事實的存在,并不是必須提供標準、規范等文件作為見證材料(有當然更好)。60樓的證據我說是國防軍工計量管理部門發的你又不信,那只有舉證倒置由你自己親自打電話向發文單位咨詢確認咯。大綱只是要求不是教材,不可能在這里寫修約規則,但大綱的最后已經清楚的表示參考文獻就是該教材,不可能是JJF1059-1999,也不可能是GJB3765-1999

既然你那么在意19樓和23樓證據的第(2)部分,那我現在就曬給你看,免得你說我不敢和盤托出。

自己好好看看清楚,教材上是如何修約被測量的最終測量結果的。順便說明一下,本教材沒有第(3)部分,不要又說我藏著掖著。

你這次總算兌現了承諾,將修約過程詳細的表述出來了,可喜可賀。下面就由你來為大家解釋一下以下問題:

1、A的平均值經修約后為10.001,與A的經修約后的最終不確定度0.0017或0.0018的末位是否對齊?不對齊是否符合JJF1059.15.3.8.3條之規定?

2、B的平均值根據JJF1059.1的哪一條哪一款之規定,可以“只進不舍”修約至10.010

63#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7-11-2 01:44:21 | 只看該作者
路云 發表于 2017-11-1 23:23
52樓的培訓通知清清楚楚地寫到“根據國防計考辦字[20176號文……”(54樓截圖文件),結合60樓的考試大綱 ...

  考核辦公室可認為是管理部門,計量測試研究中心是技術部門,不是計量管理部門,其培訓通知算不上管理文件。考核辦公室的考試大綱仍然不能算標準和規范,但在沒有標準和規范的情況下可以作為工作中執行的依據。
  但是,這個“教材”的修約規則的確有違反科學的地方。就修約先后秩序而言,應該是先修約測量結果,再修約不確定度,而不是先修約不確定度,再修約測量結果。以你60樓的A為例,先修約不確定度,再修約測量結果,你得到了測量結果10.0007。以千分尺為例,分度值0.01mm,可估讀到0.001mm,測量人員說他用千分尺測得被測尺寸的測量結果為23.4567,你不認為他在吹牛嗎?后面的0.0007他能測出來嗎?他只能估讀到23.457。同樣,用分辨力0.001的儀器只能測得10.001,無法測得10.0007,給出10.0007的測量結果就叫“假賬真算”,是不可信的,吹牛的。
  先修約測量結果,再修約不確定度,不會發生上述錯誤。10.000667根據儀器的分辨力0.001只能修約到10.001,此外別無選擇。然后根據測量結果的末位,修約測量不確定評定結果0.001708,按末位對齊規則修約到0.002,這就是常規,規范說的“通常”。但0.001708的首位是1,遇到了“特殊”情況,應該保留兩位有效數字,所以應修約至0.0017或0.0018。
  A的平均值經修約后為10.001,與A的經修約后的最終不確定度0.0017或0.0018的末位的確如你所說沒對齊。但末位不對齊是遇到了不確定度首位為1和2時的特例,目的就是防止將滿足要求的測量方法誤判被否決。例如允差0.005時,要求測量方法的不確定度不能大于0.0017,不確定度評定結果0.001533修約為0.0016完全滿足要求,按末位對齊修約保留一位有效數字0.002,就不能滿足要求,從而造成對測量方法有效性的誤判。
  這種不對齊的特例完全符合JJF1059.1第5.3.8.3條規定。5.3.8.3明確指出“通常”應該末位對齊,那么非“通常”的情況是什么呢?5.3.8.1條的注回答了這個問題,不確定度“有效數字的首位是1或2時,一般應給出兩位有效數字”,這種情況下有可能末位未對齊。
  B的平均值根據JJF1059.1的哪一條哪一款之規定,可以“只進不舍”修約至10.010?答:根據5.3.8.2條最后一句話規定,可以“只進不舍”修約至10.010。
64#
路云 發表于 2017-11-2 14:41:56 | 只看該作者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7-11-1 05:44
  考核辦公室可認為是管理部門,計量測試研究中心是技術部門,不是計量管理部門,其培訓通知算不上管理 ...

我現在就是要證明國防軍工計量系統是不是按這一修約規則在宣傳、貫徹、培訓、考核、實施、執行,不是要你證明是不是有標準,是不是有規范。國家質檢總局的182號《通知》照樣沒有標準和規范,其權威性和執行力度不也絲毫未減嗎。不要老在這個問題上嚼舌頭,沒有意義。

教材的修約規則違反科學,那是你個人的觀點,包括JJF1059.1在內,都是這種修約順序,要說違反科學,豈不JJF1059.1也是違反科學?被測量的最終測得值y并不能以分度值或分辨力作為修約的依據,它只能作為讀數的估讀依據。前面我已經說過,除非最終測量結果是以單次測量結果作為其最終測量結果,那么它只能以分辨力作為其最小估讀單位。對于多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來說,多于分辨力一位或少于分辨力的情況都是有可能的,究竟修約到哪一位,那就要看修后的不確定度末位是哪一位了。通常不確定度的首位數的位置及大小,就表示了被測量測得值y相應的欠準起始位及不可靠程度的定量表征。多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的修約并不是依據儀器本身的固有分辨力,而是根據儀器的有效分辨力來確定。用一8位半的數表對以穩定的被測量進行測量,如果該數表第5位就開始穩不住跳變,盡管可以讀到8位,但后3位基本上是無效的。本次讓你修約的兩臺同型號同規格同校準點的被校對象,器具A的重復性好,其有效分辨力達0.0025(示值變化區間的1/2),從不確定度0.0018便可看出,其小數點后第3位才是欠準數的首位。而器具B由于重復性差,其有效分辨力達0.018,從不確定度0.013看,也可知反映出測得值y的第2位小數已經是欠準數了。我對A、B兩個測量結果的修約,都是依據各自修約后的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進行的,就修約精度而言兩者是一致的,都是修約至第2位欠準數。對于相同校準條件,對同型號同規格同校準點的被校對象來說,這種修約方法是科學合理的。A、B兩者的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之所以相差如此之大,并非由于校準方法所致,而是因為被校對象自身的計量性能所致。所以說“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只反映被校對象復現量值的可靠程度,不反映本級校準方法的可信度。校準方法是相同的,校準結果的可信度也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該兩件器具的下一級測量結果的可行度。對于下一級測量來說,使用器具A進行測量的可靠性要遠高于器具B。你的那套將“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視為“校準方法的不確定度”的理論純粹就是謬論,不要再對初涉計量的量友進行誤導了。

這種不對齊的特例完全符合JJF1059.1第5.3.8.3條規定。5.3.8.3明確指出“通常”應該末位對齊,那么非“通常”的情況是什么呢?5.3.8.1條的注回答了這個問題,不確定度“有效數字的首位是1或2時,一般應給出兩位有效數字”,這種情況下有可能末位未對齊。

純粹就是正經歪念,5.3.8.3條所說的“通常”明明是特指“在相同計量單位下”。當測得值的估計值與不確定度使用不同的計量單位時,或不確定度是已相對量的形式表達時,則沒有位數對齊的說法,前者必須轉換成相同的計量單位進行修約。

B的平均值根據JJF1059.1的哪一條哪一款之規定,可以“只進不舍”修約至10.010?答:根據5.3.8.2條最后一句話規定,可以“只進不舍”修約至10.010

又是一例正經歪念。第5.3.8.2條明明說的是對最終測量結果不確定度uc(y)和U的修約,你卻將其用于對被測量估計值的修約,你對標準條款的理解能力,實在是不敢恭維呀。

65#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7-11-2 19:05:02 | 只看該作者
路云 發表于 2017-11-2 14:41
我現在就是要證明國防軍工計量系統是不是按這一修約規則在宣傳、貫徹、培訓、考核、實施、執行,不是要你 ...

  你“要證明國防軍工計量系統是不是按這一修約規則在宣傳、貫徹、培訓、考核、實施、執行”,而不是按國家標準和國家規范,這也是我需要你證明的。先修約不確定度,再修約測量結果,“包括JJF1059.1在內,都是這種修約順序,要說違反科學,豈不JJF1059.1也是違反科學”,你的這個說法有道理,說明JJF1059.1乃至GUM也是有缺陷的,這個觀點我贊成,也說明國家和國際標準都存在著持續改進的問題。
  我的觀點,無論對測得值采取什么計算方法計算,小數點后的位數有多長,所用測量儀器的分度值或分辨力已經限制了測量結果小數點后位數的有效性或可信性,多余的位數都是“假賬真算”,后面的數字均不值得人們相信。如果先修約不確定度,你也承認可以保留一位,也可以保留兩位有效數字,豈不是想保留幾位就幾位?保留幾位必須有根有據,這個根據就是修約后的測量結果的末位數,因此我認為必須先修約測量結果,再修約不確定度。
  你60樓的案例,A、B兩者的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之所以相差如此之大,差到一個等級近兩個等級,達到7倍以上,要么A和B是兩種不同的測量方法,要么測得值是胡編亂造的假數據,測量結果只不過用來說明修約規則而已,并無實際價值。
  “當測得值的估計值與不確定度使用不同的計量單位時”毫無道理,這也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測量結果與其不確定度使用的計量單位必須相同,眾所周知“被測量估計值”就是“測量結果”。我對標準條款的理解能力,不需要任何人恭維。
66#
路云 發表于 2017-11-3 18:54:3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7-11-2 23:31 編輯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7-11-1 23:05
  你“要證明國防軍工計量系統是不是按這一修約規則在宣傳、貫徹、培訓、考核、實施、執行”,而不是按 ...

點什么贊呀?好像是我說JJF1059.1違反科學似的,明明是自己說的,又想將罪名往我頭上套是不是?自己不懂裝懂,還好意思說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違反科學。別人天門都沒你高,就你科學。

我的觀點,無論對測得值采取什么計算方法計算,小數點后的位數有多長,所用測量儀器的分度值或分辨力已經限制了測量結果小數點后位數的有效性或可信性,多余的位數都是“假賬真算”,后面的數字均不值得人們相信。如果先修約不確定度,你也承認可以保留一位,也可以保留兩位有效數字,豈不是想保留幾位就幾位?保留幾位必須有根有據,這個根據就是修約后的測量結果的末位數,因此我認為必須先修約測量結果,再修約不確定度。

你只看到了分辨力之后的數據不可信,誰規定了分辨力之前的數據就一定可信啊?新購置的儀器尚且說得過去,用了十幾年的儀器,計量器具因老舊磨損,計量性能下降,估讀的末位數甚至是倒數第2、3位數仍然一定可信嗎?計量器具永遠不會超差、報廢嗎?我前面已經說了,八位半的數表,第5位就開始穩不住跳變,估讀到第7位、第8位可信嗎?有意義嗎?60樓的A、B案例完全符合實際情況,甚至不確定度比B例還要大的情況都是有可能的。B的不確定度大的原因,就是因為被校對象的示值變動性差(甚至不合格)所致。“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本就應當因被校對象的計量性能而異,哪有校準方法相同,“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不變之理。相同的醫院、相同的醫生、相同的診斷方法和設備,對不同的患者的診斷報告,豈有相同之說。多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修約至與分辨力相同的位數,或多一位、少一位,甚至少兩位都是有可能的。究竟修約至哪一位,這就要由與之相關聯的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表征哪一位是欠準數以及可靠程度的大小決定了。

為何要取多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作為最佳估計值呀?不就是要達到降低隨機誤差的影響,增加自由度,提高可靠性嗎。為何要評定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呀?不就是要找出可疑欠準數的位置,定量表征可疑欠準數對測量結果的影響程度(不可靠程度)嗎。我62樓曬出了教材第(2)部分,無話可說沒有任何理由與證據就妄加斷言“違反科學”。這也叫應有的科學態度?這也叫正常的技術交流?

“當測得值的估計值與不確定度使用不同的計量單位時”毫無道理,這也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測量結果與其不確定度使用的計量單位必須相同,眾所周知“被測量估計值”就是“測量結果”。我對標準條款的理解能力,不需要任何人恭維。

怎么不可能啊?誰告訴你測量結果與不確定度使用的計量單位必須相同啊?測得值的估計值以“mm”為計量單位,不確定度不能以“μm”為計量單位嗎?自己去看看JJF1059.15.2.1條的uc,與第5.2.2.1條的U是如何表達的吧。看完之后再來親自告訴大家,到底我說的有沒有錯。不要老是以永遠有理的墨索里尼自居。

67#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7-11-3 23:22:25 | 只看該作者
  我只看到了分辨力之后的數據不可信,誰規定了分辨力之前的數據就一定可信啊?答:國家檢定規程說,檢定合格的儀器的分辨力之前的數據在示值誤差最大允許值之內,是可信的,估讀的數據是可參考的,有效的。每一種測量設備的使用說明書在講述使用它實施測量時,均會講到測量和讀數方法。“用了十幾年的儀器,計量器具因老舊磨損,計量性能下降,估讀的末位數甚至是倒數第2、3位數”純屬無話找話扯皮胡謅,如果如此還能檢定合格嗎?我對修約規則的解讀就在65樓,你所謂測量結果“修約至與分辨力相同的位數,或多一位、少一位,甚至少兩位都是有可能的”,我不想多說,兩種觀點就擺在一起,就留給大家識別對錯吧。
  你62樓曬出了教材第(2)部分,我在63樓花了大量篇幅舉例說明先修約不確定度,再修約測量結果是有問題的,是“違反科學”的,你還要說我“沒有任何理由與證據就妄加斷言”,真是天下奇事,那么大篇幅的文字說明,又不是一行兩行,難道你真的看不見嗎?
  休拿醫療診斷與不確定度評定相提并論。不確定度評定是利用測量方案的有用信息估計測量工作的可信性,同一個測量方法,有用信息是同一個,不給誰用這個信息估計測量不確定度也就都八九不離十。醫療診斷與醫生的診斷水平密切相關,不同水平的醫生用同一個檢查報告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診斷結果。但,用相同的檢查儀器檢查同一個病人的同一個部位,不管哪個醫生檢查的結果將八九不離十,因為他們使用的檢查方法完全相同,可信性相同,評估的測量不確定度也會八九不離十。
  關于測量結果與其測量不確定度的單位相同,指的就是量綱相同的計量單位,mm和μm的量綱相同,無非是詞頭不同而相差1000倍而已。當測量結果和不確定度分別使用詞頭不同的計量單位時,“末位對齊”的原則仍然有效。所謂“末位對齊”一定要將兩個單位換算為相同詞頭下的“末位對齊”,你在這里撈不到什么稻草。
68#
路云 發表于 2017-11-4 00:58:50 | 只看該作者

“用了十幾年的儀器,計量器具因老舊磨損,計量性能下降,估讀的末位數甚至是倒數第2、3位數”純屬無話找話扯皮胡謅,如果如此還能檢定合格嗎?

誰規定了檢定不合格就不叫檢定啦?誰規定了送檢的被檢器具必須檢定合格啦?不叫檢定那要規定“最大允差”、“示值重復性(或變動性)”這些計量技術指標作為合格判據干什么?還“純屬無話找話扯皮胡謅”,你干了幾十年的計量說出這樣的話,丟不丟人啊?你63樓說“違反科學”的那些理由都是些站不住腳的歪理。我64樓就已經正面駁斥了你的理由,指出了決定讀數是否可靠有效的不是儀器的“固有分辨力”,而是“有效分辨力”,還特意用紅色醒目標示,并且還列舉了8位半數表第5位開始就穩不住跳變的例子,說后3位基本上是無效的。66樓我繼續問你估讀到第7位、第8位可信嗎?有意義嗎?你正面回答了嗎?現實當中沒有這種可能嗎?你拿不出證據來反駁,那就是歪理。

休拿醫療診斷與不確定度評定相提并論。不確定度評定是利用測量方案的有用信息估計測量工作的可信性,同一個測量方法,有用信息是同一個,不給誰用這個信息估計測量不確定度也就都八九不離十。

你這叫“測量方法的不確定度”,或者叫“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理論上與被校對象無關。“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除了這些相同的信息外,還有對測量結果有影響的被測對象自身的計量特性因素(通過校準數據獲得),而這一信息(或因素)對測量方法不構成影響。因此“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大小必定與被校對象的性能差異強相關。

醫療診斷與醫生的診斷水平密切相關,不同水平的醫生用同一個檢查報告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診斷結果。但,用相同的檢查儀器檢查同一個病人的同一個部位,不管哪個醫生檢查的結果將八九不離十,因為他們使用的檢查方法完全相同,可信性相同,評估的測量不確定度也會八九不離十。

不要在這里跟我偷換概念,我說的不是兩個不同的醫生,我說的是“相同的醫院、相同的醫生、相同的診斷方法和設備,對不同的患者”,如果對兩位患者的同一部位進行診斷,一個有病,另一個正常,怎么個八九不離十法呀?

關于測量結果與其測量不確定度的單位相同,指的就是量綱相同的計量單位,mmμm的量綱相同,無非是詞頭不同而相差1000倍而已。

狡辯,純粹的狡辯。什么是“量綱”?什么是“計量單位”?你怎么不搬JJF1001啦?計量單位當然是包括詞頭在內咯,按你的邏輯“mm”與“μm”是相同的計量單位對嗎?JJF1059.15.2.1條以及第5.2.2.1條被測量的估計值與不確定度的末位能對齊嗎(小數位數相同嗎)?

69#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7-11-4 14:47:31 | 只看該作者
路云 發表于 2017-11-4 00:58
“用了十幾年的儀器,計量器具因老舊磨損,計量性能下降,估讀的末位數甚至是倒數第2、3位數”純屬無話找話 ...

  請你瞪大點眼睛看清楚了,誰也沒有規定檢定不合格就不叫檢定,我說的是測量設備的實際分辨力已經是“甚至是倒數第2、3位數”了,“還能檢定合格嗎?”,你見過哪一臺儀器的“有效分辨力”比“固有分辨力”還要小?這不是純屬糊弄初進計量大門的年輕人嗎?你這還不算“純屬無話找話扯皮胡謅”就沒有什么歪歪理是扯皮胡謅了,你還是去好好學習一下國家規范的術語定義吧。  
  相同的醫院、相同的醫生、相同的診斷方法和設備對兩位不同的患者診斷,一個有病,另一個正常,這是兩個人一個有病一個正常,恰恰證明對兩個人的診斷結果的“不確定度”都是相同的,診斷結果都是可信的,并非這個醫生的診斷方法不可信,對不同被測對象得到的測量結果截然相反和不確定度有半點關系嗎?你這是又一個偷換概念的“純屬無話找話扯皮胡謅”!所謂“診斷(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大小必定與被校(診斷)對象的性能差異強相關,純屬胡扯。不確定度評定中,測得值的不確定度分量只來源于測量模型中的輸入量,被測量是輸出量不是輸入量,輸入量是輸出量的影響量,請你也學習一點不確定度評定的基本常識。
  關于測量結果與其不確定度的計量單位相同的問題,人人都知道含義是什么。還是一句話,在這里面你找不到稻草可撈,我也沒必要在這里非勁和你磨嘴皮。
70#
路云 發表于 2017-11-4 18:58:0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7-11-3 23:01 編輯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7-11-3 18:47
  請你瞪大點眼睛看清楚了,誰也沒有規定檢定不合格就不叫檢定,我說的是測量設備的實際分辨力已經是“ ...

現在討論的是被測量的估計值與該估計值的不確定度,與檢定合格不合格有什么關系呀?不合格就不合格唄,有沒有測量結果?有沒有不確定度?況且樓主的說的是《校準證書》根本就沒有是否合格的說法。你不懂裝懂在這里東扯西繞,你究竟想達到什么目的?

你見過哪一臺儀器的“有效分辨力”比“固有分辨力”還要小?這不是純屬糊弄初進計量大門的年輕人嗎?你這還不算“純屬無話找話扯皮胡謅”就沒有什么歪歪理是扯皮胡謅了,你還是去好好學習一下國家規范的術語定義吧。

我說了“有效分辨力”比“固有分辨力”小嗎?睜大眼睛看看清楚,“有效分辨力”不可能會比“固有分辨力”小,只會比它大。你沒見過的東西就代表沒有嗎。這種儀器滿世間都能找到,自己不懂裝懂還好意思說別人糊弄。看看下面幾個檢定規程對“有效分辨力”是如何表述的吧:

睜大眼睛看看清楚,啥叫“固有分辨力”,啥叫“有效分辨力(紅線標示處)”,兩者能一樣嗎?尤其是那些示值變動性(或示值重復性)差的計量器具,如:56樓示例中的器具B、64樓所舉的8位半數表等,這些都是實際工作中經常能遇到的情況。自己不懂裝懂,還要在這里嚼舌。你要么就拿出證據來,證明上述紅線標示的“分辨力”不是“有效分辨力”,與紅線標示前所說的儀器“固有分辨力”有什么不同。

相同的醫院、相同的醫生、相同的診斷方法和設備對兩位不同的患者診斷,一個有病,另一個正常,這是兩個人一個有病一個正常,恰恰證明對兩個人的診斷結果的“不確定度”都是相同的,診斷結果都是可信的,并非這個醫生的診斷方法不可信,對不同被測對象得到的測量結果截然相反和不確定度有半點關系嗎?

明明是“診斷方法的不確定度”相同,卻說成是“診斷結果的不確定度”相同。即便是沒有人看病(沒有診斷結果),其“診斷方法的不確定度”也是客觀存在不會改變的,是與被診斷的對象無關的。所以不管是什么診斷結果,其可信度都是相同的,因為他是由本次診斷方法所確定的。但患者能否勝任他所從事的崗位的工作,那就是由本次診斷結果的不確定度”來決定,而不是由本次“診斷方法的不確定度”來決定。不確定度也是一樣,其“校準方法的不確定度”都是相同的,即使不校準,其“校準方法的不確定度”也是客觀存在不變的,是與被校對象無關的。因此不管什么校準結果,其可信度都是相同的,因為它是由本級校準方法的不確定度”所決定的。但被校對象能否滿足下一級的測量要求,那就要看本級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了。無論是輸入量還是影響量,只要是對測量結果有影響,其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都不應當將其遺漏,只是不確定度評定的基本原則。自己不確定度的常識一塌糊涂,概念混淆不清,還好意思在這里說教。

關于測量結果與其不確定度的計量單位相同的問題,人人都知道含義是什么。還是一句話,在這里面你找不到稻草可撈,我也沒必要在這里非勁和你磨嘴皮。

大家看看,這就是典型的不要臉、胡攪蠻纏、蠻不講理、拿不出證據卻又死不認錯的惡劣學風。是不是人人都知道“mm”與“μm”是同一計量單位呀?你這就是一典型的牛逼、無賴、學術流氓。

71#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7-11-4 22:16:53 | 只看該作者
  真是個無聊透頂的“典型的不要臉、胡攪蠻纏、蠻不講理、拿不出證據卻又死不認錯的惡劣學風”之人,至今仍然不嫌惡臭,不知羞恥地罵罵咧咧!
  關于“固有分辨力”、“有效分辨力”之說,我已經告訴你,請你認真學習JJF1001的關于分辨力的定義,沒有更多的定義。JJF1001的7.14條定義的“分辨力”就是“儀器的分辨力”,7.15定義的是“顯示裝置的分辨力”。沒有什么“固有分辨力”和“有效分辨力”,更不存在比儀器的“分辨力”還小的另一個“固有分辨力”。多說無益,請把“固有分辨力”和“有效分辨力”的定義擺在桌面上,說清楚術語“固有分辨力”和“有效分辨力”,來自哪位“牛逼、無賴、學術流氓”的發明,還是來自哪個國家標準、規范?
  至于計量單位,人人皆知“mm”與“μm”都是長度計量單位,同屬于一個基本計量單位“米”的倍數,大小無非是0.001m還是0.000001m。關于這一點,人人都明白。講到這個份上如果你還要鉆進牛角尖里不能自拔,就請自便吧。用你罵人的話也照照你自己,以罵人為終生嗜好的人如果不是一個“典型的牛逼、無賴、學術流氓”,天底下也就壓根不存在“牛逼、無賴、學術流氓”了。
72#
路云 發表于 2017-11-5 06:36:4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7-11-4 11:00 編輯

不要臉就是不要臉,牛逼就是牛逼,講不出道理,拿不出證據,解釋不了我提出的問題就開始耍無賴,我的就是錯的,你的就是對的,是不是?這不是學術流氓還能是什么?一天到晚讓別人學習JJF1001,我68樓讓你搬出JJF1001來解釋你怎么不搬呀?你以為JJF1001是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啊,上面沒有的術語多得很呢。即便是7.14條“分辨力”與7.15條“顯示裝置的分辨力”,說的也都是“有效分辨力”。7.14條的注寫得清清楚楚“可能與噪聲、摩擦力有關”。怎么個“有關”法,你不是“百曉”嗎,你解釋給大家聽聽。7.15條也寫得清清楚楚是“能有效辨別”。啥叫“能有效辨別”呀?定義解釋了嗎?“能有效辨別的顯示示值間的最小差值”與“顯示裝置的最小變化量”這兩句話有什么區別呀?為什么定義不用后者呀?看了70樓截圖紅線標示的表述,除了你這位牛逼無賴以外,估計沒有人不清楚啥叫能有效辨別

至于計量單位,人人皆知“mm”與“μm”都是長度計量單位,同屬于一個基本計量單位“米”的倍數,大小無非是0.001m還是0.000001m。關于這一點,人人都明白。

純粹是不講道理的胡攪蠻纏,還“人人都明白”,除了你這位牛逼無賴明白還有誰明白呀?“英寸”也是長度計量單位,“mm”也是長度計量單位,量綱也一樣,無非就是一個轉換系數。那是不是被測量的估計值用“英寸”表示,不確定度用“mm”表示,也可以放在一起相提并論呀?你怎么不進一步解釋給大家聽啊?我細究技術舉證詳述倒成了“鉆牛角尖”,你不學無術無理可言卻成了道貌岸然的居士。我63樓問的最后一個問題B的平均值根據JJF1059.1的哪一條哪一款之規定,可以‘只進不舍’修約至10.010?”,現在都幾層樓啦?你到現在為止,說清楚了嗎?錯還是沒錯?沒錯就把證據拿出來,錯了就老老實實的認錯。東扯西繞想跑是不是?想溜是不是?天底下哪里還能找到像你這種德性的“學術流氓”啊,真是厚顏無恥。

73#
chuxp 發表于 2017-11-5 17:11:51 | 只看該作者
規矩灣居然如此出言不遜!。。。“說清楚術語“固有分辨力”和“有效分辨力”,來自哪位“牛逼、無賴、學術流氓”的發明,還是來自哪個國家標準、規范?”

             這樣說未免太絕對了吧?是不是罵了很多無辜的人啊??!這樣子讓下面的規程起草人怎么看呢?
                JJG349-2014  通用計數器

image.jpg (788.05 KB, 下載次數: 381)

image.jpg
74#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7-11-6 00:23:00 | 只看該作者
路云 發表于 2017-11-5 06:36
不要臉就是不要臉,牛逼就是牛逼,講不出道理,拿不出證據,解釋不了我提出的問題就開始耍無賴,我的就是錯 ...

  英寸的確是長度計量單位,但很遺憾它不是SI規定的計量單位,不是我國法定計量單位,你在這里東拉西扯,胡攪蠻纏沒有任何意義。
  JJF1059.1關于修約規則中可以只進不舍的規定,我已經給你說過無數次了,大家都聽得耳朵磨出老繭了,“像你這種德性的學術流氓啊,真是厚顏無恥”,自己去看吧。“溜”也好,“跑”也好,罵也罷,恕我不再重復,更沒有時間陪你罵街玩。
75#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7-11-6 01:13:52 | 只看該作者
chuxp 發表于 2017-11-5 17:11
規矩灣居然如此出言不遜!。。。“說清楚術語“固有分辨力”和“有效分辨力”,來自哪位“牛逼、無賴、學術 ...

  我要求路云先生說清楚術語“固有分辨力”和“有效分辨力”,來自哪位“牛逼、無賴、學術流氓”的發明,還是來自哪個國家標準、規范?“牛逼、無賴、學術流氓”是他的話,因此“出言不遜”的不是我,他至今也拿不出國家標準和規范定義的“固有分辨力”和“有效分辨力”。
  你幫他找到了“有效分辨力”的定義,不過只是在時間頻率計量專業的一個檢定規程上找到,連時間頻率計量的通用術語JJF1180都沒收納,更算不上所有計量專業都應該使用的術語。應該說雖然你仍沒幫他找到“固有分辨力”的定義,也算是煞費苦心了。不過我只能說很遺憾,你復制粘貼的這個定義,并非JJF1001的7.14定義的儀器的“分辨力”,而是7.15定義的“顯示裝置的分辨力”,即“能有效辨別的顯示示值間的最小差值”。只不過這個檢定規程沒使用國家的通用計量名詞術語,另起爐灶起了個名字而已。這個分辨力比7.14定義的儀器的分辨力大一倍,與路云先生所說的那個“有效分辨力”還有很大的差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22 06: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大好爽好舒服视频|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久久精品综合电影| 久久文学网辣文小说|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亚洲VA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这里是免费 | 四虎影视在线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 国产寡妇树林野战在线播放| 国产揄拍国内精品对白|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香港特级一级毛片|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青青机版| 国内一级野外a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啊灬啊灬别停啊灬用力啊免费| 动漫美女www网站免费看动漫| 人妖互交videossex|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精品青草社区| 中文字幕乱伦视频| a级午夜毛片免费一区二区|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国产主播在线看| 精品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大战三个黑鬼|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视频|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97|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想毛片|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的免费网站 | 91香蕉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视频网站在线www色| 阿v视频在线观看| 被猛男cao尿了|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