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7-8-16 03:59 編輯
1、以被校動彈儀共振頻率示值 fd的校準值 fs作為測量結果測得值: 1.1 y1=fs Hz U = 7.5Hz k=2 (fs 具體數值示例未給出) 1.2 y1=fs Hz Urel=0.35% k=2 我的解讀:1.1 示值fd=2152.7Hz,示值絕對誤差Δ=+4.7Hz,擴展不確定U=7.5Hz,k=2 1.2 示值fd=2152.7Hz,示值相對誤差Δr=+0.22%,相對擴展不確定Urel=0.35%,k=2 以上的不確定度既表示“示值(注:未修正值,修正后的示值稱‘校準值)”的不確定度,也是表示相應的“示值誤差(絕對的或相對的)”的不確定度。因此沒有必要再用您190樓的2.1和2.2的表達形式了。2.1的表達形式就是我說的1.1表達形式,2.2表達的是“示值絕對誤差Δ”的相對擴展不確定度(即U相對于Δ),而不是“示值相對誤差Δr”的相對擴展不確定度(即U相對于Δr,但實際上這種算法只有在以相對量為示值的儀器校準中才用得上)。您在2.1的注釋中說:被校示值誤差有著與其示值的校準值相同的絕對擴展不確定度,兩者的相對擴展不確定度一般是不相同的。這種情況只會出現在我189樓倒數第二段所說的以相對量為示值的儀器中,對以絕對量為示值的儀器來說兩者都是相同的。 您說的3.1實際上就是我說的1.2,只不過您將其解釋成“示值相對誤差的絕對擴展不確定度”,故不使用“rel”下標。但這種解釋我個人認為還是僅限于以相對量為示值的儀器。3.2條就是您所說的“示值相對誤差的相對擴展不確定度”,盡管結果與您的2.2相同,但兩個公式的變量不同,代表的物理意義也就不同(2.2的物理意義見上一段)。實際上180%的相對擴展不確定度已沒有什么實際意義,這從我上面的1.1條中的Δ和U的量值之比就可以看出端倪。 儀器的示值誤差要求(或者說是表達方式)究竟是以“絕對誤差”還是以“相對誤差”通常都是要根據儀器的特性來決定。如果“絕對誤差”隨被測量值的大小而變化,但在全量程范圍內基本呈線性關系,通常都以“相對誤差(%)”的形式表征。如果“絕對誤差”在全量程范圍內大致相同,則多用“絕對誤差”或“引用誤差(%FS)”表征。168樓的示例就適用于我上面的1.2條的測量結果的表達形式。 為便于說明和理解,我畫了一張以絕對量為示值的校準曲線簡圖如下:
示意圖.png (151.73 KB, 下載次數: 703)
下載附件
2017-8-16 23:48 上傳
注:圖中的R僅定性表示量值離散區間的寬度。
補充內容 (2017-8-16 11:19):
njlyx量友說的示值絕對誤差的平均值+4.2Hz可能是漏算了最后一次的誤差“+5H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