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5-9-11 21:58 編輯
- 先生所提術語名稱的問題,的確是學術論述中的重要問題。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的林奈說過:“在科學研究中,適當的命名與分類是十分重要的”。我從事學術活動五十二年來,自認為在“術語名稱”上是認真的、嚴肅的。注意了,也不一定不出錯;錯了要改。這是一方面。但認為正確的,就要堅持。 - 科學的本質是實事求是。名稱術語要反映客觀事物的性質,反應客觀規律,便于理解,方便應用。要尊重已有的規定和通常的習慣,但這不是主要的。在術語名稱上,也不能墨守成規;否則就沒法在理論上創新。 - 先生把某些規范上的說法,看得過重,一提就是“國家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沒做決定,國家主席沒簽署,國務院也沒發布行政命令,怎么就是國家規定?許多規范本身的解釋權不過是某某學術組織,它本身就沒有強制權。 GUM本身就是“指導書”。正確的,該照辦;不正確的,它沒權強制人家執行。GUM說準確度是定性的;別人就一定跟著說嗎?美國的福祿克、安捷倫公司的大量測量儀器,至今指標依然是“準確度”;中國的國家計量院,不久前公布測量能力,1081項,指標都是準確度(或準確度等級)。你權威再高,不正確的說法,也沒有權威。科學、學術,靠的是正確;先生過于迷信牌子,在學術圈中,沒市場。怎樣才算正確?反映事物特點,符合客觀規律,有用,就是正確。 - 先生說: 標稱值又稱名義值,JJF1001-2011的7.4條給“標稱值”的定義是:“測量儀器或測量系統特征量的經化整的值或近似值,以便為適當使用提供指導。”定義非常明確“標稱值”是為了“適當使用”而“經化整”或“近似”了的值。 你對標稱值的說明是“為了 ‘適當使用’而‘經化整’‘近似’了的值。”你不覺得這全是沒有內容的廢話嗎?測量計量給出的值,哪個不是“為了‘適當使用’而‘經化整’‘近似’了的值”? 這種泛泛的到處可用的話,能反映標稱值的本質嗎? 而老史的下邊的一段:這里的“標稱值”指的是單位的定義值或根據定義值得到的計算值。這是國際計量大會的約定值。標準的標稱值,同樣也可以理解為是定義值。在論及基準、標準的性能時,標稱值是定義值,真值是實際值。標準的真值比標稱值低一個檔次。完全符合國家計量規范JJF1181-2007的基本意思。 銫原子頻率基準(各種標準)的頻率的標稱值是5MHz。是從銫躍遷頻率的定義值9192631770Hz換算過來的。5MHz就是定義值。 - 實際值就是真值。你竟然說;“人們往往稱測得值為實際值”。你昏了頭了,誰把測得值當實際值?如果測得值就是實際值,那還怎么講誤差理論? - 討論學術是討論事物的性質,討論客觀規律。從定義到定義的討論,必定是學究式的空論。大的是非不理,摳名詞,沒勁。 說看法、講道理都要用名稱術語,都得說話。名稱要恰當,要符合實際,語言要大家能懂。像標稱值這樣,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本來比JJF1001前進了一大步,你卻體會不出其中的味道,還要把我拉回到那沒內容的老路上去,甚至規定該先干什么再干什么。而那不過是一條阻擋創新、墨守成規的錯誤之路,老史不會上當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