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4-12-27 09:17 編輯
先生說:“不讓用準確度,就用準確度等級吧! 1級,2級,5級我覺得也蠻直觀!”
【史評】
先生的觀點很通達,很實際。也是當前的一種通行方式。但現在是不確定度論當家的時代,用準確度等級,理論上不通、法制上不符。
為什么說理論上不通呢?因為準確度等級不過是特定的準確度,按著不確定度論的邏輯,說“準確度是定性的,不能給出數值”,當然準確度等級也必然不能給出數值。現在是不確定度理論當家,準確度禁用;準確度等級也不能用。國家質檢總局專家李慎安先生就特別強調這一點(網上有李先生講演稿《測量準確度與測量儀器準確度》)。
可是,推行不確定度論20年了,在中國,貶了“準確度”卻弄不掉“準確度等級”。正確的作法,要偷偷地干。為什么讓人們陷此尷尬境地?都是不確定度論的“指鹿為馬”,準確度明明是定量的,卻偏偏說是定性的。
美國的幾個人,發明了“測量不確定度”,為了推行自己,誣陷“準確度是定性的”。 中國人善于“服從”,不讓用“準確度”,掩耳盜鈴地用“準確度等級”。而美國人自己卻不理這一套。美國的大儀器公司安捷倫與福祿克,到現在(推行不確定度20年之后),測量儀器的指標還是“準確度”。
-
準確度一詞 ,全人類用了幾百年了,從來都是定量的。美國人仍然在用;中國人更應該理直氣壯地用!準確度、準確度等級都是定量的,簡單明白,且大眾習慣,都該有合法的地位!
-
至于先生所引的關于“測不準關系”的歷史性辯論,與本網的學術討論毫無關系。量子理論的“不確定性原理”(舊譯“測不準關系”)與美國人提出的測量不確定度,風牛馬不相及,沒有一點共同之處。
本人上世紀50年代末,在北大物理系上《量子力學》課一年(每周4節課),算是科班出身的。工作后在國家計量院搞過幾年大銫鐘,在二十七所又搞了幾年小銫鐘,所用基本理論都是量子理論,我的關于銫躍遷的推導,還被北大王慶吉教授編入北大量子頻標教材(占7頁)。由此我敢說是懂得量子理論的。簡單說一句吧:量子理論的爭論同當今的誤差理論與不確定度論的爭論,毫無關系。美國人從來沒敢把“測量不確定度”與量子理論的“不確定性原理”做任何一點聯系。但美國人的用詞,起了狐假虎威的作用。倒是幾個中國人,例如國家計量院的劉智敏、崔偉群,望文生義,把“測量不確定度”武斷地溯源到量子理論的“不確定性原理”,是錯誤的,他們竟“指狐為虎”了。
-
量子理論的“不確定性原理”可以推導出來;是微觀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反映。是一種經過了歷史考驗的科學原理。
“測量不確定度”是描述測量準確性以及被測量變化性的一種混合方法,與量子理論的“不確定性原理”沒有任何關系。
不確定度論不能推導出來,邏輯混亂,理論錯誤、評定錯誤,是謊花,是莠草,是偽科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