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4-5-18 10:35 編輯
回復 5# Enalex
現在見到的國際上給出的不確定度,大體有兩種。
第一種,儀器的不確定度
美國安捷倫公司與福祿克公司,公開說明過,作為測量儀器指標的不確定度,就是“accuracy”,也就是準確度、誤差范圍、最大允許誤差。這叫“測量儀器的不確定度”。測量儀器的不確定度,一定要包括系統誤差與隨機誤差的全部。這樣,實測的偏差(deviation,測得值減標準值)的絕對值,一定要(或說以95%的概率)小于測量儀器的不確定度,否則就是不合格。顯然,這種“儀器的不確定度”,不是該校準證書上的不確定度,而相當于校準證書上
格。寫了“不確定度”卻不是“儀器的不確定度”,而寫的“規格”才是“儀器的不確定度”。 如果不這樣理解,這個“校準證書”是沒法面世的,因為若把此處的不確定度看作是“儀器的不確定度”,那就等于宣布儀器不合格了。 - 第二種,校準的不確定度。 用誤差理論的語言來說,就是確定測量儀器誤差時的誤差范圍。這有兩種看法。 A 僅僅包括計量標準及其附件的誤差范圍,與被撿測量儀器的性能無關。1992年以前,計量界要求檢定的資格是:標準的誤差范圍必須小于被撿儀器誤差范圍的1/3以下。 B 推行不確定度后,要求評定“校準不確定度”,其實質是標準的誤差范圍加上被撿儀器的隨機誤差(重復性、分辨力等)。 誤差理論時代的合格性判別公式為 |Δ|≤ MPEV – R(B) (1) |Δ|是實測偏差(測得值減標準值)的絕對值。R(B)是標準的誤差范圍。 當今標準文件的合格性判別公式為 |Δ|≤ MPEV – U95 (2) 這里的不確定度,可稱“合格性判別的不確定度”,要求U95≤MPEV/3. 由于U95遠大于R(B),實際工作有些就不能干了。例如數字式頻率計、游標卡尺等無法檢定。我認為(1)式合理;而(2)式錯誤。把被檢儀器的性能算在檢定裝置上,不合理。 - 我國理解的“校準”,不是合格性判別,而是為了獲得修正值。也就是確定被校儀器的系統誤差。因此這個不確定度可叫做“系統誤差的不確定度”。我認為,“包括標準誤差與測量儀器隨機誤差”的不確定度,可以當作修正時的根據。如果測得的偏差的絕對值遠大于不確定度,可修正;如果不確定度大于偏差絕對值或不確定度比偏差絕對值小不了多少,則不該修正。對測量儀器,由于測量點極多,我不贊成修正。要求高,就用高檔儀器。修正,可比作是補衣服。當代不必了。大生產,“修正”不便于管理。事實上,生產線上,不能搞修正。我搞一輩子計量與測量,沒搞過一次修正。 - 你上傳的資料,表中的不確定度,大概是第二種不確定度,即被要求U95≤MPEV/3.的那個“合格性判別的不確定度”。表中的“規格”就是MPEV,都滿足不確定度小于規格的三分之一。(零點的不確定度不必要求。)美國人的“合格性判別的不確定度”相當穩定,我看不像是包含儀器的隨機誤差的不確定度,倒像是所用標準的不確定度。難猜。標準的資格,放在校準證書中,沒勁。能用作修正的根據嗎?我懷疑。因為它不包含特定點的隨機誤差。 - 哎,一個不確定度有多種,還得猜。好一個添亂的不確定度! 了解一下國外情況,還是有意義的,謝謝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