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概念] 不確定度是干什么的

[復制鏈接]
76#
njlyx 發(fā)表于 2014-11-21 08:38:0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11-21 08:44 編輯
半杯紅茶 發(fā)表于 2014-11-20 17:19
回復26樓,我覺得你判定合格與否要用到誤差,就是被檢儀器的誤差值不得大于規(guī)程規(guī)定誤差值,與不確定度無 ...


所附圖2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圖!

可以再加一點說明——

在判定的“合格區(qū)——D區(qū)”,理論上也存在一定的“枉判(將實際‘不合格’品錯判為‘合格’)概率P1%,其值與U的包含概率P%及測量誤差的分布規(guī)律有關(guān)。 如果“測量誤差符合諸如‘正態(tài)分布’之類的‘對稱分布’”,大致有P1%<(100%-P%)/2 【在D區(qū)寬度大于U的前提下】:
     P%=95.4%時,P1< 2.3%;   P%=99.7%時,P1< 0.2%;  

在判定的“不合格區(qū)——C區(qū)”,理論上也存在一定的“冤判(將實際‘合格’品誤判為‘不合格’)概率P2%,其值也與U的包含概率P%及測量誤差的分布規(guī)律有關(guān)。 如果“測量誤差符合諸如‘正態(tài)分布’之類的‘對稱分布’”,則肯定有P2%<(100%-P%)/2 :
     P%=95.4%時,P2< 2.3%;   P%=99.7%時,P2< 0.2%;  

在A、B區(qū),也可以做類似說明。



77#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11-21 13:31:29 | 只看該作者
  從圖2還可以得到如下啟迪:
  1.不確定度只是個寬度,不是區(qū)間,這個寬度可以在被測量控制限(規(guī)范區(qū))上下浮動以影響被測量符合性判定的風險。影響的結(jié)果可能會將合格品拒收造成浪費,將不合格品誤判為合格造成事故。
  2.鑒于1,為了確保將采信的測量結(jié)果用于被測量符合性判定不產(chǎn)生事故風險,人們便設定在控制限的兩個極限(上下規(guī)范限)向內(nèi)壓縮一個寬度U,并把這個寬度稱為“安全裕度”。對于高風險的被測對象,設定安全裕度是必須的,應該按壓縮后的規(guī)范區(qū)判定被測對象的符合性。對于一般的、較低風險的被測對象,可不必考慮安全裕度問題,在判定測量結(jié)果可被采信的基礎上直接按“規(guī)范區(qū)”判定被測對象的符合性。
  3.上下規(guī)范限向外擴展一個U寬度的區(qū)域可能會產(chǎn)生“冤判”(合格品判為不合格),但不會有“枉判”(不合格品判為合格);向內(nèi)壓縮一個U寬度的區(qū)域可能既有“冤判”也有“枉判”;D區(qū)(合格區(qū))和C區(qū)(廢品區(qū))既無“冤判”也無“枉判”;D區(qū)和C區(qū)之間的兩個“隔離區(qū)”存在著需要澄清“冤枉”的“案件”,稱為“不確定區(qū)”。
  4.用于評判被測量合格與否的是測量結(jié)果,不是不確定度U,但U影響著符合性判定“合格區(qū)”的大小,必須適當控制其大小。U越小合格區(qū)D越大,測量成本也越高,測量方案的設計取2U為T(控制限,即規(guī)范區(qū)全寬)的1/3是比較適當?shù)模唢L險的被測量也可取1/10。當U≥T/2時,D區(qū)將不復存在,無論用U如何壓縮規(guī)范區(qū),都不能得到既無“冤”又無“枉”的合格區(qū),生產(chǎn)將無法進行下去。所以,U的作用是評判測量方案或測量結(jié)果是否可采信,決定規(guī)范區(qū)是否該壓縮和壓縮多少,并不用于被測量的符合性判定。
  5.由此可以聯(lián)想到有的帖子中說到零售商品的稱重允差-20g,即T=20g,可以用示值允差20g的衡器來稱量,假設忽略其它標準不確定度分量U=20g,看看圖2就知道“冤判”和“枉判”存在的幾率如何了,既無“冤”又無“枉”的合格區(qū)D還存在嗎?
78#
 樓主| 史錦順 發(fā)表于 2014-11-21 19:14:1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4-11-21 19:37 編輯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11-21 13:31
  從圖2還可以得到如下啟迪:
  1.不確定度只是個寬度,不是區(qū)間,這個寬度可以在被測量控制限(規(guī)范區(qū) ...


-
     規(guī)矩灣先生帖中,提到零售大米該如何選用秤的問題。我把此題的討論復述一下。此題雖然簡單,卻是對計量工作者的實用知識的一次考驗。該討論還涉及一個重要問題:對稱量零售商品來說,不確定度論有沒有用,干什么用。
-
     題目:零售大米500g,國家規(guī)定允差是-20g。可用于稱量大米的臺秤的規(guī)格。  
-
       1 說法1
       規(guī)矩灣錦苑:   要滿足1/3原則,測量不確定度U要小于6.6g,臺秤允差2g可用。(按此要求法,允差為5g/10g/20g的常用臺秤都不能用——史注。)
-
       2 說法2
       史錦順:     零售糧食,測得值就是決算值,實際值與決算值之差(要求)同測得值與實際值之差相等,因此臺秤的誤差范圍(最大允許誤差、準確度)小于等于被測大米允差的絕對值即可。準確度20g的臺秤可以用,準確度10g、準確度5g的臺秤更可以用。
-
        3 國家有關(guān)規(guī)定
                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
                                     零售商品稱重計量監(jiān)督管理辦法   
                                                                   第66號
                                                          二〇〇四年八月十日
        第三條  零售商品經(jīng)銷者銷售商品時,必須使用合格的計量器具,其最大允許誤差應當優(yōu)于或等于所銷售商品的負偏差。
-


    以下是史錦順論述說法1的帖子。
--------------
                                   討論:零售大米對秤的要求                    
-
                                                                                                                                    史錦順
-
       零售大米題目的控制限非常明確,就是重量的下限-20g,此規(guī)定的目的是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只有下限而沒有上限。至于由于正偏差引入的問題,是賣方能夠控制的,就是多給,也是賣主自愿的事,也不違法,沒必要控制,如果設置上偏差,反倒是多余的。
       用數(shù)學的語言表達,本題允許的區(qū)間為:
                           [ -20g, ∞ )                                                          (1)
       規(guī)矩灣錦苑的控制限區(qū)間是
                           [ -20g, 0 ]                                                            (2),
       用正確的區(qū)間公式(1),沒法用所謂1/3原則;而規(guī)矩灣用錯誤的(2)式,推演出的結(jié)果,不能不錯,因為出發(fā)點錯了。
-
       零售糧食,現(xiàn)場稱量,測得值當決算值。此時只有兩個值:測得值(決算值)M、實際值(真值)Z。國家允差規(guī)定,實際值Z減決算值M的限度是-20g。用誤差范圍(準確度,允差)為20g的中小臺秤稱重,測得值與實際值之差的絕對值的最大值是20g,這就說明實際值Z可能小些,但不會小于M-20g。因此,用準確度20g的秤就可以。而最通用的準確度10g的秤,更適用。
-
       如果是袋裝大米,就是另一回事。我家中的一袋東北大米,就印有25kg±0.2kg,這是重量偏差的承諾(規(guī)格)。零售糧食,交易大米25kg,偏差的允許量是-100g,而袋裝大米,要求就放寬了(允許的偏差是-200g),因為要顧及生產(chǎn)線裝袋的控制水平。
       檢查袋裝大米的重量是否合格,也要用臺秤,但不能像零售那樣,用誤差范圍與允差等值的秤,而必須考慮“允差帶”的問題。
       25kg袋裝大米,有三個值:標稱值W(決算值,25kg),測得值M,實際值Z(真值)。
       合格的袋裝大米,大米的實際值Z,要在區(qū)間[24.8kg,25.2kg]中,怎樣檢查?怎樣選秤?這就相當于計量的合格性判別,相當于機加工的尺寸檢驗。要知道被檢的一袋大米的實際重量(真值),必須用臺秤稱量。而得到的是臺秤的示值,就是測得值M,要知道的是實際值Z與標稱值W的差,人們只能用測得值M來代替實際值Z與標稱值W比較。因而秤的誤差越小越好。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與被檢袋裝大米的允差的絕對值之比,記為q, q越小越好。
       q值越小越好,沒有所謂1/3原則。1/3這個值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受原蘇聯(lián)的影響而形成的。是技術(shù)水平限制下的一種無奈,不該奉為原則。據(jù)葉德培先生介紹,國外,q值一般都是取1/4。我國的壓力計量已要求為1/4. 影響最廣泛的機加工的尺寸檢驗,q的推薦值是1/5。而技術(shù)最先進的時間頻率計量,要求q為1/10。各行各業(yè),隨著技術(shù)水平的提高,都應該逐漸減小q值。提倡1/3,且奉為“原則”,是一種不利于發(fā)展的謬說。
       具體到檢驗25kg大米分量的合格性,按國際通用作法,取q為1/4,則選用準確度為50g的中型臺秤就可以了。測得M在[24.8kg,25.2kg]區(qū)間中,就是合格。
-
       第三種情況,是生產(chǎn)線上,為達到一定的控制水平,對測量儀器的要求。允差是Z與W之差,而機器識別Z是根據(jù)M。把M當成Z是測量的誤差,M與標稱值W之差是控制能力。總的要求是│Z-W│≤T/2,要把T/2這個指標分配給控制能力與測量儀器誤差。如果分給控制能力的是1/3,而儀器誤差占2/3,則有
                          │M-Z│=2/3│Z-W│≤2/3×T/2
                          R(儀) ≤T/3                                                                    (3)
      可見按(3)式要求測量儀器,是有控制能力的生產(chǎn)線,一種可行的允差分配方案,不是什么原則。而且q值必須是同比,即全寬比全寬,半寬比半寬。(3)式的比例系數(shù),不是計量界通常說的q值。用計量界的通用語言,生產(chǎn)線對儀器的要求,q值是1/1.5.這也說明,根本就沒有1/3原則。
-
       綜上,不同情況的q值上限(越小越好)的選取
       1 零售(按測得值決算) q可取1
       2 包裝商品(按標稱值決算,類似合格性判別如儀器計量、產(chǎn)品檢驗等)  q可取1/3,1/4,1/5, 1/10
       3 可控生產(chǎn)線, q可取1/1.5;而取1/2、1/3、1/5則更好,可減輕對控制能力的壓力。
-
附錄 規(guī)矩灣錦苑的解法   

  1.概述
  1.1被測參數(shù)的要求:被測對象大米500g,國家規(guī)定最大負誤差20g。
  1.2所用測量設備:臺秤,測量范圍上限5kg,假設允差2g。
  1.3環(huán)境條件:室內(nèi)自然環(huán)境
  1.4測量方法:直接將大米放在臺秤上讀取臺秤的讀數(shù)值即為被測大米重量。
  2.測量模型:M=m。式中M為被測大米重量,m為臺秤顯示值。
  3.靈敏系數(shù):C=1
  4.標準不確定度評定
  測量模型中只有一個輸入量m,因此只有一個標準不確定度分量,這個分量的子項主要是測量設備計量特性引入,環(huán)境條件引入等。環(huán)境條件是室內(nèi)自然環(huán)境,一般為20℃±15℃,環(huán)境的變化對重量的測量影響甚微,可忽略不計,即u(m1)=0。測量設備臺秤的計量特性是允差2g,半寬a=2g,按均勻分布處置k=√3,則u(m2)=2/√3=1.2g.
  5.求合成標準不確定度
  以上兩個子項合成,因為u(m1)=0,則uc=u(m2)=1.2g
  6.求擴展不確定度
  按老師要求取包含因子k=3,則U=3×1.2=4g
  7.結(jié)論
  用此臺秤測量大米重量的擴展不確定度U=4g,k=3。被測對象負誤差允許值20g,即控制限T=20g。U/T=4g/20g=1/5<1/3,因此本測量方案滿足500g大米允差20g的測量要求,可以用于被測大米重量的測量。
-
      【史評】            
       1 根據(jù)規(guī)矩灣錦苑的評定結(jié)果,糧店中的準確度為20g、10g、5g的臺秤不能用;而按國家質(zhì)檢總局、工商管理總局的規(guī)定,這些秤都可以用。孰對孰錯?史錦順認為:國家主管部門的規(guī)定是正確的。規(guī)矩灣錦苑的說法是錯誤的。他自己沒弄懂問題,還固執(zhí)地唱反調(diào),太放肆了。
       2 史錦順認為,規(guī)矩灣錦苑的錯誤認識不僅僅是因為他個人水平低,而是不確定度論的“可信性”的說教的不良影響之一。這個例子,從一個方面證明:不確定度論無用;不確定度論誤事。
       3 合格性判別的不定區(qū)的問題,是誤差理論早已解決的問題。1964年前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就有關(guān)于合格區(qū)、不合格區(qū)、待定區(qū)的規(guī)定。待定區(qū)是測量儀器的誤差范圍形成的,用測量儀器誤差范圍表達待定區(qū),才是準確的、恰當?shù)模辉趦x器檢定的合格性判別中,由于不確定度評定的U95,加進了被檢儀器的因素,導致錯判。合格性判別中用U95,必錯。也就是說,不確定度論的作用就是添亂,就是出錯!
-


79#
njlyx 發(fā)表于 2014-11-21 19:40:1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11-21 19:43 編輯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11-21 13:31
  從圖2還可以得到如下啟迪:
  1.不確定度只是個寬度,不是區(qū)間,這個寬度可以在被測量控制限(規(guī)范區(qū) ...


       除了某人搗糨糊誣賴別人,從來沒有人說過“可以用‘允差’為20g的秤去‘檢驗’要求下偏差不大于20g的‘稱量結(jié)果’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超差’?”! 大家說的是“‘勉強’可以用‘允差’為20g的秤‘稱量’出下偏差不大于20g的‘稱量結(jié)果’”!--- 兩者涇渭分明,可就是有人要將它們攪成一團漿糊!


     1-4,不值評論。
80#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11-21 22:27:47 | 只看該作者
njlyx 發(fā)表于 2014-11-21 19:40
除了某人搗糨糊誣賴別人,從來沒有人說過“可以用‘允差’為20g的秤去‘檢驗’要求下偏差不大于20 ...

  呵呵,“‘勉強’可以用‘允差’為20g的秤‘稱量’出下偏差不大于20g的‘稱量結(jié)果’”和“零售商品的稱重允差-20g,即T=20g,可以用示值允差20g的衡器來稱量”有zi質(zhì)的區(qū)別嗎?不就是多了個“勉強”嗎,勉強可以意味著還是可以,還是允許,兩種說法不存在“涇渭分明”,只存在程度不同,本質(zhì)含義仍然是相同。
81#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11-22 00:03:55 | 只看該作者
史錦順 發(fā)表于 2014-11-21 19:14
-
     規(guī)矩灣先生帖中,提到零售大米該如何選用秤的問題。我把此題的討論復述一下。此題雖然簡單,卻是 ...

  1首先糾正一下史老師所說我的觀點,要滿足1/3原則,指的是U≤T/3,而不是T/6,U≤T/6=MPEV/3是JJF1094對檢定/校準的要求。商品允許負偏差20g,就是說T=20g,衡器引入的測量不確定度U應小于6.6g,因此市場上稱量控制限T=20g的衡器絕大多數(shù)分度值為5g及2g,基本上看不到10g的,示值允差20g的衡器則絕無僅有。從74樓圖2可清楚看出,規(guī)范區(qū)寬度20g,U如果是10g,上下兩個A區(qū)將布滿整個規(guī)范區(qū),合格區(qū)D將變?yōu)椤安淮_定區(qū)”,已經(jīng)存在誤判可能性了,如果U=20g,什么狀態(tài)任何人都可想而知了。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允許最大負偏差20g的目的是保護消費者權(quán)益,但消費者也不能強行要求商家必須多給,商家的希望是0偏差,在滿足顧客權(quán)益基礎上使自己的權(quán)益最大化。因此對于商品稱量這個測量過程的控制限就是T=0-(-20)=20g。如果用區(qū)間表示就是 [ -20g, 0 ] 。史老師的區(qū)間 [ -20g,,∞ )顯然是把經(jīng)營者的權(quán)益排除在法律保護之外,上控制限∞有要求銷售者的全部商品拱手送給顧客的嫌疑。當然商家自愿捐獻是另外一碼事,同樣購買者愿意少要貨多付錢與商家的捐獻具有相同的含義。
  3袋裝大米屬定量包裝商品,按規(guī)定25kg的定量包裝商品允差1%,即250g并非史老師所說100g。按1/3原則,衡器的示值允差可達80g,因此市場上的配置大多都是示值允差50g及其以下的衡器,而不能用分度值250g或200g的衡器稱量。
  4記q=U/T,則q值越小越可信,越安全,但測量成本也越大,兼顧可靠性與測量成本的合適q值一般選擇1/3~1/10,被測參數(shù)風險越大q越偏向于1/10,風險越小越偏向于1/3,但無論如何不能大于1/3,這就是所謂1/3原則。1/3原則是從事測量工作必須遵守的。“據(jù)葉德培先生介紹,國外,q值一般都是取1/4。我國的壓力計量已要求為1/4. 影響最廣泛的機加工的尺寸檢驗,q的推薦值是1/5。而技術(shù)最先進的時間頻率計量,要求q為1/10。各行各業(yè),隨著技術(shù)水平的提高,都應該逐漸減小q值”,正是1/3原則在各個領(lǐng)域中根據(jù)本領(lǐng)域被測參數(shù)的風險性采取的具體應用例證。
  5生產(chǎn)線上的工藝監(jiān)視對測量儀器的要求有公式3:R(儀) ≤T/3,這是正確的,但史老師所說“q值必須是同比,即全寬比全寬,半寬比半寬”本人不認同。儀器允差R(儀)是半寬,T是全寬。但如果把公式3中的T變成半寬T/2,“q值是1/1.5”說得通,因為R(儀) ≤(T/2)/1.5=T/3,仍然是公式3,這說明還是1/3原則的具體應用,T是全寬,q值無論如何不能曲1.5,更不能取1。
  6史老師給出了我曾經(jīng)給出的不確定度評定案例,目的是講述不確定度評定的步驟和方法,并不是說示值允差5g的臺秤不能用。將5g取代案例中的2g,按國際慣例包含因子可以取k=2,U=2×2.9=6g,U/T=6/20<1/3仍然是可行的。但使用示值允差10g甚至20g的衡器是絕對不行的。
82#
 樓主| 史錦順 發(fā)表于 2014-11-22 06:29:5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4-11-22 07:07 編輯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11-22 00:03
  1首先糾正一下史老師所說我的觀點,要滿足1/3原則,指的是U≤T/3,而不是T/6,U≤T/6=MPEV/3是JJF10 ...


        國家質(zhì)檢總局與國家工商管理總局的文件,規(guī)定為:
----------------------------------------------------------------------------------------------------------
               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
                                     零售商品稱重計量監(jiān)督管理辦法   
                                                                   第66號
                                                          二〇〇四年八月十日
        第三條  零售商品經(jīng)銷者銷售商品時,必須使用合格的計量器具,其最大允許誤差應當優(yōu)于或等于所銷售商品的負偏差
------------------------------------------------------------------------------------------------------------
        零售大米500g,國家規(guī)定的允差是-20g.國家又規(guī)定:最大允許誤差應當優(yōu)于或等于所銷售商品的負偏差。這就是說:誤差范圍10g的秤可以用,誤差范圍20g的秤也可以用。這本來是對的,你卻偏偏說是錯的。但你又不敢說國家規(guī)定是錯誤的。請問你:你敢明確地說國家兩大主管部門的規(guī)定是錯誤的嗎?
-
       國家規(guī)定允差為-20g,對正偏差沒有規(guī)定,就是沒有要求,因此有正偏差,多大多小都是可以的,都不違反規(guī)定。允許區(qū)間是半?yún)^(qū)間,就是
                              [-20g,+∞)                             (1)
       你給出的允許區(qū)間是
                             [-20,0]                                 (2)
       你這是胡說,毫無道理的錯誤解說。按你給出的允許區(qū)間,有正偏差就是不允許的,就該受懲罰。這樣,不管用什么秤,都有二分之一的概率違規(guī),這不是無故制造冤假錯案嗎?
-
83#
 樓主| 史錦順 發(fā)表于 2014-11-22 07:55:01 | 只看該作者
史錦順 發(fā)表于 2014-11-22 06:29
國家質(zhì)檢總局與國家工商管理總局的文件,規(guī)定為:
------------------------------------------ ...

        規(guī)矩灣先生應該弄懂如下幾個區(qū)別:
        1 “允許與不允許”同“必須與不必”的區(qū)別
        商品的允差區(qū)間,區(qū)間內(nèi)是允許的,區(qū)間外是不允許的。你的錯誤的允許區(qū)間公式,秤的正偏差在區(qū)間外,那就是不允許,這就是不合理的錯誤區(qū)間的后果。而我的區(qū)間形式,是說-20克到正無限大都是允許的,并不是要求有多大的正偏差。明白嗎?不要混淆“允許”和“必須”。
-
        2 零售商品與包裝商品的區(qū)別
        零售商品,現(xiàn)場稱秤,按測得值決算,商品量的差只由秤的誤差引入。因此稱500克大米,國家規(guī)定可以用誤差范圍20克的秤(10克及以下更可以)。
        包裝商品。有標稱值,交易時不稱秤,按標稱值決算。這時要檢查,就要選用誤差范圍除以允差絕對值(半寬比半寬)小于1/3的秤.
-
        3 測量與計量的區(qū)別
        對大米的測量叫“稱量”或“稱重”,這是求得量值。零售是現(xiàn)場稱量,q值可取1。而檢查商品的偏差,那是計量,可以檢查秤的誤差,也可以檢查實物的量值,但所用量具,必須高一個等級(誤差小到1/3以下)。
-
        4 全寬與半寬的區(qū)別
        計量界的1/3、1/4、1/10,都是半寬比半寬。你把半寬與全寬相比,必生歧義。

-
84#
羅曼 發(fā)表于 2014-11-22 09:08:44 | 只看該作者
雖然學學習過不確定度的規(guī)范,但是具體到專業(yè)的時候,有的時候?qū)τ贐類的把握還是不是很理解。
85#
羅曼 發(fā)表于 2014-11-22 09:10:30 | 只看該作者
而且B類中有一條,可以根據(jù)文獻查閱或經(jīng)驗值,那這個經(jīng)驗值或文獻查的,不確定度不是更大嗎?不知道規(guī)范里面寫入這一條的理由是什么?
86#
njlyx 發(fā)表于 2014-11-22 09:24:0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11-22 09:27 編輯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11-21 22:27
  呵呵,“‘勉強’可以用‘允差’為20g的秤‘稱量’出下偏差不大于20g的‘稱量結(jié)果’”和“零售商品的 ...



請認真領(lǐng)會史先生的82#! 那里說的很清楚了...78#所指‘檢驗’屬史先生所稱“計量”范疇。
87#
 樓主| 史錦順 發(fā)表于 2014-11-22 10:37:2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4-11-22 10:53 編輯
羅曼 發(fā)表于 2014-11-22 09:10
而且B類中有一條,可以根據(jù)文獻查閱或經(jīng)驗值,那這個經(jīng)驗值或文獻查的,不確定度不是更大嗎?不知道規(guī)范里 ...



      先生的問題,沒人能回答。因為B類評定的條款,除看說明書、驗合格證外都是廢話。而看說明書、驗合格證又算不上評定。所謂的不確定度評定,都是胡鬧,沒有根據(jù),沒有道理,沒有用途。誰用誰錯。搞測量計量工作,要認真學習誤差理論。誤差理論是真才實學,不確定度論是沒有道理的偽科學。下面是我三年前一篇網(wǎng)絡文章,特附后,供先生參考。

---------------------------------------------

     [7.5] B類評定空話連篇-評UA評定(5) (《駁不確定度論一百六十篇集》p257)
-
      不確定度論的B類評定,本質(zhì)上不是評定,只是收集信息。GUM與VIM這兩大文件的B類評定各不相同,我國的規(guī)范,《JJF1059-1999》從GUM,《JJF1001-2011》從VIM;由于原本都是空話,抄哪個,也還是空話。從大量的樣板評定的內(nèi)容看,執(zhí)行的又是另一套,不搞實質(zhì)性的測量,只在別人的數(shù)據(jù)上兜圈子,大都是重復或走形式。本段先論UA評定“說空話”的本質(zhì),下段再議UA評定“走形式”的表現(xiàn)。
-
(一)B類評定版本
1 GUM
4.3 Type B evaluation of standard uncertainty
    標準不確定度的B類評定
4.3.1 For an estimate xi of an input quantity Xi that has not been obtained from repeated observations, the associated estimated variance u^2(xi) or the standard uncertainty u(xi) is evaluated by scientific judgement based on all of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on the possible variability of Xi . The pool of information may include
(1) previous measurement data;
(2)experience with or general knowledge of the behaviour and properties of relevant materials and instruments;
(3)manufacturer's specifications;
(4) data provided in calibration and other certificates;
(5)uncertainties assigned to reference data taken from handbooks.
For convenience, u2(xi) and u(xi) evaluated in this way are sometimes called a Type B variance and a Type B standard uncertainty, respectively.
   當輸入的Xi的的估計值xi不由觀測得到時,估計方差u^2(xi)或標準不確定度u(xi)可用Xi的可能變化的全部有關(guān)信息的判斷來評定。收集的信息可包括:
    (1)以前測量的數(shù)據(jù);
    (2)經(jīng)驗和有關(guān)材料和儀器特性的一般知識;
    (3)制造廠的技術(shù)說明書;
    (4)校準和其他證書提供的數(shù)據(jù)
    (5)取自手冊的參考數(shù)據(jù)給出的不確定度。
    為了方便起見,用這種方法估計的u^2(xi)和u(xi)的值通常分別B類方差和B類標準不確定度。(此段由葉德培翻譯,史錦順僅將原文sometimes由“有時”改譯為“通常”。)
-
2 VIM
2.29 Type B evaluation 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Type B evaluation
    測量不確定度的B類評定    B類評定
evaluation of a component 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determined by means other than a Type A evaluation 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用不同于A類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的方法對測量不確定度分量的評定。
EXAMPLES Evaluation based on information
    評定所據(jù)信息的例
(1) associated with authoritative published quantity values,
    權(quán)威機構(gòu)發(fā)布的量值;
(2) associated with the quantity value of a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
    有證標準物質(zhì)的量值;
(3) obtained from a calibration certificate,
    校準證書;
(4) about drift,
    漂移;
(5) obtained from the accuracy class of a verified measuring instrument,
    經(jīng)檢定的測量儀器的等級;
(6) obtained from limits deduced through personal experience.
    根據(jù)人員經(jīng)檢推斷的極限值等。
(史注:本段譯文引自《JJF1001-2011》)
-
(二)空話剖析
    【GUM (1)】以前測量的數(shù)據(jù)
    【史評】測量、計量,都要進行現(xiàn)時的測量,并依據(jù)測量結(jié)果作出獨立的判斷。以前測量的數(shù)據(jù),還能用來計算嗎?又該以多大的權(quán)重加入今天的測量結(jié)果?這是一條沒用的空話。
-
    【GUM (2)】經(jīng)驗和有關(guān)材料和儀器特性的一般知識
    【史評】一般的知識不能代替對特定量值、特定儀器的認識。知識該有,只是測量計量中不能用此“一般知識”為依據(jù)。
-
    【GUM (3)】制造廠的技術(shù)說明書
    【史評】測量計量工作者,一定要看說明書,而且要熟悉儀器說明書。
    對計量工作來說,說明書的指標是對儀器的要求,只有實測性符合指標,才算合格。但要知道,說明書的規(guī)定只是個要求,合格與否的依據(jù)是實測數(shù)據(jù)。不動用計量標準,無法判別。
    對測量者來說,依據(jù)的是測量儀器,相信的是測量儀器規(guī)格。只能相信,而無法評定。因為測量者沒有計量標準。
-
    【GUM (4)】校準和其他證書提供的數(shù)據(jù)
    【史評】驗證檢定證書、校準證書,是必要的。已經(jīng)檢定或校準,就該相信,不必再評定。
-
    【GUM (5)】取自手冊的參考數(shù)據(jù)給出的不確定度
    【史評】手冊的參考數(shù)據(jù)是一般量,代替不了具體對象、具體條件下的實際測量。
-
    【VIM (1)】權(quán)威機構(gòu)發(fā)布的量值
    【史評】權(quán)威機構(gòu)能發(fā)布多少量值?測量計量,量值千萬、億萬,通常與此條連不上。
-
    【VIM (2)】有證標準物質(zhì)的量值
    【史評】此標準物質(zhì)可當標準,代替不了對實際物質(zhì)的測量。
-
    【VIM (3)】校準證書
    【史評】相信即可。不是評定的問題。
-
    【VIM (4)】漂移
    【史評】被檢測量儀器的漂移是計量工作中該測量的對象,不測不行。測量中,要計及,但無法評定。
-
    【VIM (5)】經(jīng)檢定的測量儀器的等級
    【史評】計量中,是檢定對象,不測不行;測量中,是依據(jù),要相信,無法評定。
-
    【VIM (6)】根據(jù)人員經(jīng)檢推斷的極限值等。
    【史評】僅能避免出不合情理的差錯,無法據(jù)以評定。
-
    幾句簡短的總結(jié)
    所謂B類評定,不過是收集些信息;知識與信息只能參考,不能成為依據(jù)。測量計量不實際測量是不行的。所謂B類評定,不過是在講空話。而且是空話連篇,一個文件一個樣,沒準譜。
-
88#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11-22 11:16:28 | 只看該作者
njlyx 發(fā)表于 2014-11-22 09:24
請認真領(lǐng)會史先生的82#! 那里說的很清楚了...78#所指‘檢驗’屬史先生所稱“計量”[/backc ...

  史老師所說的“計量”指的是計量檢定和計量校準,檢定和校準本來就屬于一種“測量”,一種特殊的測量活動。如果連78樓的“檢驗”也屬于史老師說的“計量”,請問還有什么測量活動屬于“測量”?
  我的觀點是,凡使用計量標準作為測量工具對被檢/校的量具儀表j進行的測量活動就是“計量”檢定/校準活動,凡使用測量設備作為測量工具對被檢產(chǎn)品或參數(shù)j進行的測量活動就是一般的“測量”活動,在量值溯源系統(tǒng)中以工作用“計量器具”為界,往上的溯源鏈稱為“計量”,往下的溯源鏈稱為“測量”,所謂的“計量”和“測量”統(tǒng)稱為測量活動,“計量學是關(guān)于測量的科學”指的就是這個廣義“測量”的概念。你的觀點什么是“測量”呢?
89#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11-22 12:29:51 | 只看該作者
羅曼 發(fā)表于 2014-11-22 09:10
而且B類中有一條,可以根據(jù)文獻查閱或經(jīng)驗值,那這個經(jīng)驗值或文獻查的,不確定度不是更大嗎?不知道規(guī)范里 ...

  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有兩種方法,通過重復性實驗的A種方法和通過信息估計的B種方法。A方法需要花錢、花時間、花精力,評定成本很高。B方法用信息中的誤差(或允差)半寬除以包含因子k即可得到,因此只要知道了信息,用B方法簡單便捷且評定成本極低,也就沒有哪個傻子會用A方法評定了。
  “當輸入的Xi的的估計值xi不由觀測得到時”就是指當不用A方法評定時,“標準不確定度u(xi)可用Xi的可能變化的全部有關(guān)信息的判斷來評定”就是指可用B方法評定。B方法評定必須有可靠信息,標準/規(guī)范給出了“收集的信息可包括”的五個來源(見86樓史老師提供的GUM的4.3.1條)。這五個來源按權(quán)威或可靠性高低排列先后秩序應調(diào)整如下:
    (1)首先查證書。證書是權(quán)威技術(shù)機構(gòu)給出的第一可靠信息,即“校準和其他證書提供的數(shù)據(jù)”;
    (2)無證書時查標準/規(guī)范。標準規(guī)范是國家權(quán)威管理部門發(fā)布的,是可靠的、權(quán)威的,即可查標準規(guī)范規(guī)定的最大允差,誤差范圍等;
    (3)既無證書又查不到標準規(guī)范時查制造廠的技術(shù)說明書。制造廠技術(shù)說明書代表制造廠的承諾,相對來說仍然是可靠的,權(quán)威的,其中必有對該測量設備計量特性的規(guī)定;
    (4)公司歷史悠久,設備已幾經(jīng)更換保管人,連制造廠給的技術(shù)說明書也查不到了,就查相關(guān)資料、教科書、手冊等。這些資料提供的不確定度或計量特性“參考數(shù)據(jù)”也具有相當?shù)恼f服力。
    (5)連手冊和資料也查不到參考數(shù)據(jù)時,查本公司曾經(jīng)存檔備案的資料,例如已經(jīng)做過的重復性實驗數(shù)據(jù),或詢問權(quán)威機構(gòu)(計量測試院所)和兄弟單位的參考數(shù)據(jù),或自己掌握的一般知識,這就是GUM所說的“經(jīng)驗和有關(guān)材料和儀器特性的一般知識”。
  如果經(jīng)以上努力仍不能獲取有用信息,特別是憑自己的知識估計無法承擔因評估錯誤帶來的風險責任時,沒辦法就只好花錢、花精力、花時間進行重復性實驗使用A方法評定了。所以B方法是不確定度的首選評定方法,A方法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評定方法。選擇A還是B方法就看評估者對有用信息的掌握和收集量。這就是“規(guī)范里面寫入這一條的理由”。
  另外,86樓還提供了VIM的2.29條評定不確定度所依據(jù)的信息示例6個:(1)權(quán)威機構(gòu)發(fā)布的量值;(2)有證標準物質(zhì)的量值;(3)校準證書;(4)漂移;(5)經(jīng)檢定的測量儀器的等級;(6)根據(jù)人員經(jīng)檢推斷的極限值等。前面五個示例數(shù)據(jù)都來源于GUM所說的(1)和(2),第六個示例數(shù)據(jù)來源于GUM所說的(5)。示例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因此GUM提到的信息來源(3)和(4)沒有給出示例。注:本自然段使用的GUM五個信息來源編號是按我在本帖調(diào)整后的序號給出的。
90#
njlyx 發(fā)表于 2014-11-22 13:25:5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11-22 13:45 編輯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11-22 11:16
  史老師所說的“計量”指的是計量檢定和計量校準,檢定和校準本來就屬于一種“測量”,一種特殊的測量 ...


“檢驗”當然也屬于“測量”,這無需你“教導”!

同樣是“測量”,目的不一樣要求自然會不同!——

    商家稱量大米,市場交易規(guī)矩要求負偏差不能大于20g【 實際值mz - 交易值ms(稱量示值)≥ -20g】,他應該選用“允差”不大于20g的“秤”來稱量;   

   市場監(jiān)管者要“檢驗”“商家稱出的大米份量ms是否滿足'負偏差不能大于20g'的市場交易規(guī)矩要求”——【 mz - ms ≥ -20g 】 ?他必須用“高精度”的“秤”去重稱商家稱出的大米份量,得到一個更準確的份量示值mj,然后考察:【 mj-ms≥ -20g 】是否滿足?--- 若不滿足,“判定”商家“違規(guī)”!......若要保證此“判定”絕對正確,必須要求監(jiān)管者所用“高精度”“秤”絕對準確——即mj=mz,這顯然是無法滿足的!實際只能要求監(jiān)管者所用“高精度”“秤”盡量準確——其“允差”應該盡量小,最次不能大于“20g/3”---若條件允許,市場監(jiān)管者一定會用“允差”更小的“高精度”“秤”進行“執(zhí)法”“檢驗”,以免可能的糾紛【商家一般都不糊涂,他一定不會放過監(jiān)管者所用“高精度”“秤”的不準確對“判定”結(jié)果的影響!】。

   以上是大腦正常的識字人的基本常識(“20g/3”的具體數(shù)值除外)! 史先生已經(jīng)說了一遍,你似乎還“莫名其妙”? 在此再說一遍,對你或依然不藥?
91#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11-22 15:22:53 | 只看該作者
njlyx 發(fā)表于 2014-11-22 13:25
“檢驗”當然也屬于“測量”,這無需你“教導”!

同樣是“測量”,目的不一樣,要求自然會 ...

  請問,國家對零售商品稱重計量規(guī)定“實際重量值與結(jié)算重量值之差不得超過如下規(guī)定的負偏差”20g不是對銷售者的稱量活動的“控制限”嗎?這個要求僅僅是對監(jiān)管部門提出的監(jiān)管要求?銷售者可以用“允差”不大于20g的“秤”來稱量允差-20g的商品,有這樣欺騙顧客的嗎?
  無論稱量者還是市場監(jiān)管者(注:不是計量器具的監(jiān)管者)都應該選擇不超過被測量控制限1/3的測量設備稱量商品。測量對象和監(jiān)管對象都是商品量,不是衡器,如果計量器具監(jiān)管者抽查市場衡器的合格狀況,監(jiān)管者所用“高精度”“秤”就應該絕對準確,若衡器允差20g,就必須使用“允差”最次不能大于“20g/3”另一種“秤”作為計量標準進行比較測量。監(jiān)管對象不同,請不要攪合在一起。零售商品稱量(包括監(jiān)管)選擇的衡器允差不能超過商品允差的1/3,衡器合格與否的監(jiān)管選擇的對比用衡器允差不能超過被查衡器允差的1/3,兩個“允差”大小不是同一個。
92#
njlyx 發(fā)表于 2014-11-22 17:18:3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11-22 17:31 編輯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11-22 15:22
  請問,國家對零售商品稱重計量規(guī)定“實際重量值與結(jié)算重量值之差不得超過如下規(guī)定的負偏差”20g不是 ...


徹底無語了!你自己搗著漿糊玩吧?
93#
 樓主| 史錦順 發(fā)表于 2014-11-22 18:17:3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4-11-22 18:22 編輯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11-22 11:16
  史老師所說的“計量”指的是計量檢定和計量校準,檢定和校準本來就屬于一種“測量”,一種特殊的測量 ...


-
       測量是用測量儀器認識量值。計量是用標準考核儀器的準確性(誤差范圍)。廣義來說,凡目的是認知量值,就是測量;凡有標稱值、有允差規(guī)格,進行合格性判別的測量就是計量。測量是計量的基礎,但計量是特殊的測量,比通常的測量高一個檔次。
-
       零售大米的現(xiàn)場稱重,是測量。用測得值當決算值。大米重量實際值對決算值的偏差,是由所用的秤的誤差決定的。秤的誤差范圍是20克,這是秤誤差絕對值的最大可能值。也就是說,現(xiàn)場測量,秤的示值是500g(不允許示值比500g小),大米不會少于480g。所以國家主管部門規(guī)定,可以用誤差范圍是20克的秤來稱量大米。
-
       檢查稱重所用的秤準不準,就是計量,因此規(guī)定所用砝碼要高三倍以上。也可以用高檔的儀器直接檢查大米的重量,看負多少,這也是計量,高檔儀器要比原來用的秤高三倍以上。
-
       袋裝大米,有標稱值,生產(chǎn)時必然測量過。裝袋時的稱重是測量(認識量值),此時對秤的要求,是規(guī)格允差范圍在“控制能力”與“儀器誤差”間的分配問題,不是計量中的標準的誤差可略的問題。因此你常提到的1/3,不是半寬比,是全寬與半寬比,換成計量界的語言,比例關(guān)系是1/1.5,因此生產(chǎn)線上對測量儀器的要求比計量的要求低得多。但比零售對儀器的要求要高。零售是人工加減大米,可以把測得值調(diào)整到標稱值。而生產(chǎn)線上運行很快,機器的加料減料能力有限,總得允許測得值與標稱值有個差別。
-
       對袋裝大米的重量檢驗,就是計量。要用高檔的測量儀器,以使計量的誤差可略,以判別實際重量到底差多少,即合格還是不合格。
-
       你常說測量計量的廣義、狹義概念,實際是把二者混同。一位中國計量學院院長在《計量學報》上講測量與計量的概念,實質(zhì)就是混同。計量學院的人起草的零售檢驗規(guī)則,前邊說可用誤差范圍與允差絕對值相等的秤,后邊表中又要求所用秤的誤差范圍要小三分之一。前后矛盾。其實,區(qū)分開測量和計量,就清楚了,沒矛盾了,就對了。原來前邊說的是店主售貨的用秤,是測量(認知量值),誤差等值即可;后邊表的要求,是市場管理所(或計量所)的用秤,是檢查、是計量,考核原來的測量合格與否。計量要求必然要高。比值1/3,是計量的要求,不是售貨時對測量的要求。
-
94#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11-22 22:26:06 | 只看該作者
njlyx 發(fā)表于 2014-11-22 17:18
徹底無語了!你自己搗著漿糊玩吧?

  的確你沒有辦法回答我87樓的問題,只能無語。
  史老師在92樓說“測量是用測量儀器認識量值。計量是用標準考核儀器的準確性(誤差范圍)。廣義來說,凡目的是認知量值,就是測量”,那么認識零售商品的重量量值該不是“用標準考核儀器的準確性”吧,“市場監(jiān)管者要‘檢驗’商家稱出的大米份量ms是否滿足'負偏差不能大于20g’”該不是“用標準考核儀器的準確性”吧?可是,我們的njlyx老師是不是認為這都不是“測量”而是“計量”呢?
95#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11-22 23:03:20 | 只看該作者
史錦順 發(fā)表于 2014-11-22 18:17
-
        測量是用測量儀器認識量值。計量是用標準考核儀器的準確性(誤差范圍)。廣義來說,凡目的是認 ...

  “測量是用測量儀器認識量值。計量是用標準考核儀器的準確性(誤差范圍)。廣義來說,凡目的是認知量值,就是測量”,史老師對“計量”、“測量”的界定異常分明。可是緊跟著說“凡有標稱值、有允差規(guī)格,進行合格性判別的測量就是計量”是不是把本已界限分明的兩種活動又模糊了呢?用卡尺測量允差±0.05mm的尺寸,用熱電偶和顯示儀表測量允差±15℃的爐溫,用衡器測量允差-20g的大米商品重量,是“用測量儀器認識量值”還是“用標準考核儀器的準確性”?是不是“有標稱值、有允差規(guī)格”并要求“進行合格性判別”?按前者定義是不是“測量”,按后者說法是不是“計量”,老師您說到底是“測量”還是“計量”呢?
  我常說測量計量的廣義概念,的確廣義“測量”包含狹義“計量”,廣義“計量”涵蓋了所有狹義“測量”的科學。具體說就是計量檢定和計量校準是廣義“測量”的一種,而計量學(廣義計量)是研究所有測量的科學,無論是測量的理論科學還是應用科學,也無論是什么技術(shù)領(lǐng)域和測量的準確度高低。測量也好,計量也罷都要共同遵守1/3原則,選擇的測量方法包括檢定/校準方法的測量不確定度必須不大于被測對象的控制限的1/3。因此在測量方法和測量設備(對于校準是指計量標準)合理選擇的問題上,是否區(qū)分開“測量”和“計量”價值真的不大。
  零售大米的現(xiàn)場稱重是測量,袋裝大米的重量檢驗也是測量,市場監(jiān)管部門對零售商品的復秤同樣還是測量,被測對象都是大米的重量在不在允差范圍內(nèi),不是評價秤的示值誤差在不在檢定規(guī)程的允差范圍內(nèi)。“用標準考核儀器的準確性(誤差范圍)”這您定義的“計量”,使用的“標準”允差必須不得超過被檢定/校準儀器示值允差的1/3;“用測量儀器認識量值”,例如用衡器認識大米重量的量值,是您定義的“測量”,同樣也是使用的儀器(秤)的允差不得超過被測對象(大米重量)允差的1/3。
  計量學院的人起草的零售檢驗規(guī)則,前邊說可用誤差范圍與允差絕對值相等的秤是錯誤的,是未加思考復制粘貼了《零售商品稱重計量監(jiān)督規(guī)定》原文,后邊表中又要求所用秤的誤差范圍要小三分之一,這才是符合計量學量值溯源性基本原理的。
96#
 樓主| 史錦順 發(fā)表于 2014-11-23 08:30:5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史錦順 于 2014-11-23 08:34 編輯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11-22 23:03
  “測量是用測量儀器認識量值。計量是用標準考核儀器的準確性(誤差范圍)。廣義來說,凡目的是認知量 ...


-
        本次討論零售大米用秤的規(guī)格,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
       1 在零售大米的場合,秤的規(guī)格與允差絕對值之比值的允許值q,是1,還是1/3?
       1.1 國家主管部門規(guī)定:q值是1;
       1.2 規(guī)矩灣錦苑一口咬定,必須是1/3;
       1.3 史錦順認為:零售大米,q值應該是1。國家主管部門的規(guī)定是正確的。
       1.4 njlyx認為q值是1。并指出,測量與檢驗是不同的。
-
       2 關(guān)于測量與計量的概念問題
       這個問題是個高層次的問題,涉及面廣,是非難以判斷。
-
       對第2個問題,可以各談自已的觀點,但需從長計議,慢慢討論,一時難以統(tǒng)一。而第1個問題,涉及市場管理以及國家規(guī)定的信譽,也是計量知識的普及,還涉及不確定度論有沒有用的問題,理應辯論清楚。這里討論,發(fā)言人太少,不妨換個場所。規(guī)矩灣錦苑先生,如果擺個擂臺,你想挑戰(zhàn)嗎?如果我挑戰(zhàn),你敢應戰(zhàn)嗎?
-
97#
njlyx 發(fā)表于 2014-11-23 12:25: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11-23 12:47 編輯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11-22 22:26
  的確你沒有辦法回答我87樓的問題,只能無語。
  史老師在92樓說“測量是用測量儀器認識量值。計量 ...


你在87#(?)提了什么問題??

胡攪蠻纏!

經(jīng)過如此多回合的“交流”,本人深刻認識到:您“規(guī)版”先生不光是在“測量不確定度”問題上認識“獨到”,在其他技術(shù)問題上的“認識”也通常與眾不同,認識“邏輯”非本人所能弄明白。以后本人會盡量回避與如此“高手”交流,您盡管長篇累牘的販賣您的“觀點”,但請別再稱什么“老師”之類的來叫板。


市場監(jiān)管者‘檢驗’商家稱出的大米份量ms是否滿足'負偏差不能大于20g’】的“活動”當然可以算做【用標準考核儀器的準確性】的“工作”,只不過間接一點而已!



98#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11-23 14:39:17 | 只看該作者
史錦順 發(fā)表于 2014-11-23 08:30
-
        本次討論零售大米用秤的規(guī)格,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
       1 在零售大米的場合,秤的規(guī)格與允 ...


  第一個問題是史老師定義的“測量”與“計量”,雖然和JJF1001的定義不同,但我認為定義還是合理的,是容易區(qū)分的,即“測量是用測量儀器認識量值。計量是用標準考核儀器的準確性(誤差范圍)”。簡單來說,“凡目的是認知量值,就是測量”,我加一句“凡目的是認知測量儀器計量特性值,就是計量”。前面我說狹義的“測量”和“計量”都是廣義的“測量”。
  在研究測量方法和測量設備(對于校準是指計量標準)合理選擇的問題上,區(qū)分“測量”和“計量”價值真的不大。但并不是說一點價值都沒有,例如在企業(yè)設立組織機構(gòu)進行職責分配時,“測量”活動往往屬于質(zhì)檢處、質(zhì)檢部等,“計量”活動往往屬于計量處、計控部等。但從未按“凡有標稱值、有允差規(guī)格,進行合格性判別的測量就是計量”,“凡沒有標稱值、沒有允差規(guī)格,不進行合格性判別的測量就是測量”這樣來對狹義“測量”與“計量”分類。
  第二個問題是零售商品稱量(無論銷售者的稱量還是監(jiān)管部門的稱量)是狹義“測量”還是狹義“計量”的問題,那就依據(jù)史老師的定義看是“認知量值”,還是“認知測量儀器計量特性值”。大米不是測量儀器,大米重量是“量值”,因此非常明顯是“測量”活動。測量活動同樣存在著人們被測對象的允差,500g大米稱重允許負偏差20g就是該測量活動的“允差”,選擇的測量設備允差不能大于20g的1/3,這是計量學量值溯源性的基本要求。
  我說過,和史老師在一起討論問題是愉快的,有意義的。如果史老師認為有必要另外開一個專題帖討論第二個問題,我一定響應史老師的號召積極參加。
99#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11-23 16:55:42 | 只看該作者
njlyx 發(fā)表于 2014-11-23 12:25
你在87#(?)提了什么問題??

胡攪蠻纏!

  史老師講述了自己對“測量”、“計量”的定義,我明確贊成史老師關(guān)于以被測對象是事物和現(xiàn)象的“量值”還是“儀器”的計量特性來劃分的定義,但不贊成關(guān)于是否有名義值和允差區(qū)分兩者的說法,我88樓問你的問題是,你對“計量”和“測量”如何區(qū)分的觀點是什么呢?你可以回答也可以不回答。
  你認為【市場監(jiān)管者‘檢驗’商家稱出的大米份量ms是否滿足'負偏差不能大于20g’】的“活動”可算做【用標準考核儀器的準確性】的“工作”,“份量”(重量)可以和“準確性”放在一起用“算做”一詞,請問,稱大米的秤可否“算做”檢秤的“標準”,大米可否“算做”儀器?
  我從來只講我個人的看法和觀點,講的時候是否有量友反對我沒考慮,但量友們的不同觀點我會認真仔細思考。也許我的觀點像你所說“獨到”和“與眾不同”,但我的確講的是我真實的想法。我的觀點從不“販賣”,只是毫不隱瞞、毫無保留地講給量友們聽,如有量友指出了其中的錯誤我將得到提高,如果其中有道理也許有的量友略有收獲,如果暫時無法識別對錯則可以供討論中參考。
  既然你認為我尊稱你為“老師”是“叫板”,我可以不稱你為老師而直呼 Lyx,如果你認為有更容易被你接受的稱呼可以直截了當告訴我,我可以按你的要求稱呼。至于別人如何稱呼我,我從不計較。至于你欲回避與誰交流,我也多次表態(tài)那肯定都是你的權(quán)力,不會有任何人阻攔,誰也阻擋不住,不必多言。但我還是一如既往有什么說什么,絕不會顧忌別人怎么說,也絕不會與特定的人不交流,無論他對我的態(tài)度如何,即便是罵我的人只要其帖子還有技術(shù)內(nèi)容我覺得值得參加討論,我也一定會與他交流。
100#
njlyx 發(fā)表于 2014-11-23 17:37:5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4-11-23 17:40 編輯
規(guī)矩灣錦苑 發(fā)表于 2014-11-23 16:55
  史老師講述了自己對“測量”、“計量”的定義,我明確贊成史老師關(guān)于以被測對象是事物和現(xiàn)象的“量值 ...


認為【市場監(jiān)管者‘檢驗’商家稱出的大米份量ms是否滿足'負偏差不能大于20g’】的“活動”可算做【用標準考核儀器的準確性】的“工作”,“份量”(重量)可以和“準確性”放在一起用“算做”一詞,請問,稱大米的秤可否“算做”檢秤的“標準”,大米可否“算做”儀器? }—— 你就如此認識問題?!

在此,“商家稱米的秤”是被檢“儀器”“市場監(jiān)管者用來‘檢驗’的‘高精度秤’”可算作“標準”器,“大米”是一個“中介”;  也可以認為“市場監(jiān)管者用‘高精度秤’”稱出的、“量值已知”的“大米”作為檢秤的“標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wǎng)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19 10: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韩国精品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jazzjazz国产精品| 久久久高清日本道免费观看| 国产xxxx做受视频| 五月天丁香在线|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 巨大欧美黑人xxxxbbbb|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 日日干夜夜操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成人| 51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日本视频免费观看| 免费看欧美一级特黄α大片| 538精品视频| 日本免费一区尤物| 伊人久久五月天| 日本人的色道免费网站| 手机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片|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黄瓜视频在线观看| 女人被两根一起进3p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黄+色+性+人免费| 好爽~好大~不要|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 美女aⅴ高清电影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伊人av|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男人插曲女人下面|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福利app| 一级毛片60分钟在线播放久草高清在线| 欧美精欧美乱码一二三四区| 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9久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免费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 aa级国产女人毛片水真多| 快猫官方网站是多少|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有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