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角度/平直度] 請“規矩灣錦苑”老師解惑——關于平板檢定

 關閉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moreface 發表于 2013-8-1 16:22: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般平板平面度的檢測,不管是用準直儀、水平儀(電子的或水泡的)或者其他的角度測量儀器,測點布局常用對角線分布,采用節距法,每條測量線的跨距數一致,跨距長不同。計算方法采用對角線布點評定,最小條件原則評定。

但是,自從接觸了一些平直度的測量軟件(例如青島前哨的測量軟件),里面有一種布點方式為方格式布局,即它所謂的方格法。采用節距法。它的評定方法(數據處理方法)又是什么呢?

能否給我舉個所謂“方格法”的評定例子呢?


謝謝您。


另:還聽人說,還有一種布點方式,每條測量線的跨距一致,跨距數不一致的,這樣的情況 又是如何進行平面度計算?

我真的很想很想知道,也請大家給我解惑。

謝謝!
2#
 樓主| moreface 發表于 2013-8-2 14:55:31 | 只看該作者
真的可以“每條測量線的跨距一致,跨距數不一致的,這樣的情況”嗎?

迷惑了~
3#
 樓主| moreface 發表于 2013-8-2 15:15:18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在使用所謂的方格法布線布點時,評定平面度時一般會采用什么方法?這個評定方法的數學模型是個什么樣子?


(這個我最關心了,不知道計算原理,沒有軟件,有了數據,也沒用,還不會計算了呢。)
4#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3-8-2 16:40:0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moreface

  平面度的檢測要把握的四個要點:
  1.布點
  受檢點的布點方法有對角線布點、網格布點,圓環布點等。其中網格布點又可分為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平板檢定規程采用了對角線布點,但并不排斥其它布點的方法。等跨距布點的最大優勢是給后續的數據處理帶來極大方便。對角線布點無法做到等跨距布點,因此數據處理前必須先轉化為“線性值”,給后續計算帶來麻煩。網格布點可以等跨距布點,也可以非等跨距布點,為了后續數據處理方便一般都采用等跨距布點。
  2.測量基準的統一(初次數據處理)
  凡進行測量就必須有讀數的參考對象,這個讀數的參考對象稱為測量基準。用準直儀、水平儀檢測平面度,絕大多數情況均離不開橋板,橋板與水平儀等組合就形成了一套嶄新的平直度測量設備,就不要再分離為水平儀和橋板了。新測量系統的測量原理就是俗稱的“節距法”,本質上就是讀出橋板兩個支點的高度差。在這種測量原理之下,讀得的測量數據總是后一個受檢點相對于前一個受檢點的高度差,即前一受檢點是后一個受檢點的測量基準。這種測量方法的測量基準因為不是同一個,所以對檢測數據必須進行一次初步處理。處理的方法就是采用累積法,將各受檢點的讀數統一到以第一個點(起始點)為同一個測量基準的讀數。
  3.評定基準的選擇
  評定基準的確定是形位誤差檢測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平面度的評定基準有:最小包容區平面、對角線平面、最小二乘平面、三遠點平面等。其中最小包容區平面是最終仲裁基準。平板檢定規程選擇了對角線平面為評定基準,但在有爭議時還是應該以最小包容區平面評定的平面度誤差作為仲裁依據。評定基準的選擇原則是當顧客和標準規定了評定基準時,以顧客和標準規定的評定基準為準,沒有規定或按規定評定仍然產生糾紛時以最小包容區平面評定的結果為準。
  4.檢測結果的評定(最終數據處理)
  經第2.步處理過的初始數據按選擇的評定基準進行平面度誤差評定。評定時的計算方法有:旋轉法、解析法、最小二乘法、作圖法、最優化法等。自動計算的計算機軟件一般常采用最小二乘法、最優化計算法、解析法設計。手工評定計算常采用旋轉法、解析法、作圖法。
5#
xqbljc 發表于 2013-8-3 18:11:41 | 只看該作者
樓主的帖子提出的幾個有關平直度測量的問題,應該講,從技術角度是非常有意義的,是仔細、嚴格思考后才能提出的問題。

      比如講:對XX公司平直度測量軟件所謂“方格布線布點方式”的疑問,對每條測量線的跨距一致,跨距數不一致的情況,如何進行平面度數據處理的疑問。這些疑問,應該講都是內行人士才能提得出的疑問。實際上,在http://www.bkd208.com/viewthread.php?tid=155414&extra=&page=1,有人已經對此問題提出了疑問,但由于某位版主蓄意攪混水,所以,當時對提出的問題并沒有得到詳盡的討論,最后應該是不了了之吧。

      由于樓主提出的問題屬指名道姓的請教,本人不愿意也不想去過多的參與其中,但看到某版主不負責任且答非所問的回復,確有兜售陳舊錯誤觀點,誤導論壇量友的嫌疑或可能,不得已,那就站出來粗略的講幾句。本意絕不是重開舊戰,而是避免誤導、以正視聽。

     1.受檢截面和受檢點的布線布點應該是一種方式,而非所謂的方法,應該是使用小角度測量儀器以“節距法”進行的測量及近似及符合最小條件準則的評定才可稱為測量或評定方法,這里應該是嚴謹規范,而不應該給以混淆的。樓主在提出的問題中,是談到了對XX平直度測量軟件中,“一種布點方式為方格式布局”的“所謂的方格法”,而某版主回復卻改稱為“網格法”,一字之差的改稱,使布線布點在縱橫方向上跨距一致被改為了也可不一致。大家都清楚,使用小角度測量儀器以“節距法”進行的平直度測量,其測量基準應該是儀器的主光軸(自準直儀),或水平面(水平儀),當采用方格布線布點方式時,做為測量基準水平面(讀數參考線或面)應該也必須通過起始點的相對水平面上,而要保證在整個測量過程中,測量基準不被改變,那只能使用一個保持跨距不變的橋板,而且只能使用水平儀進行測量,且在測量的全過程中不得對水平儀進行調整,否則,當測量基準發生了改變,測量結果還會正確嗎?!

       至于“其中網格布點又可分為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這應該不是關鍵的問題,無非是“E”字或“日”字罷了,也就是不可自校或可自校的區別。平板檢定規程是推薦采用對角線布線布點,也確實并不排斥其它布線布點的方式,但推薦的與雖不排斥但畢竟也沒有提及的其它布線布點方式,應該講在優缺點方面還是有所考慮的。“對角線布點無法做到等跨距布點”,個人同意這個觀點。但XX平直度測量軟件中,對角線布線布點卻可以做到等跨距布點,個人認為這是程序的缺陷,因為如此得到的數據處理結果不是實測結果,而是取平均值或插值的不真實的結果,測量軟件不應該為由于橋板跨距不齊全而去提供這樣一個不應該的方便。XX平直度測量軟件是一個商業性質的測量軟件,本人曾經與軟件的編寫者有過交流和溝通,正是由于其較大的商業性質,就不在這里說三道四了,只是希望大家在使用軟件的同時,也能像樓主那樣,多為幾個為什么。

      至于回復中談到的,方“格布點可以等跨距布點,也可以非等跨距布點”,這是一個模棱兩可且錯誤的說法,道理很簡單:改變了跨距也就是改變了測量基準。道理前面已經談到,不再重復。

  2.所謂的測量基準應該就是測量讀數的參考線,這個測量基準在每個測量截面或整個測量過程中是不會也不應該被改變的,所以,不存在所謂測量基準什么“統一”的說辭,平直度測量的實質就是小角度測量(節距法),測量基準只能是線或面,也只有線或面之間才會構成夾角,而點與線或面均不可能構成夾角,所以,所謂測量基準是什么若干個不斷變化的點的說辭,是根本站不住腳,也無法自圓其說的。

        至于測量讀數的“本質上就是讀出橋板兩個支點的高度差”的說辭,應該是陳詞濫調的錯誤了,樓主問題講得非常清楚,測量使用的是小角度測量儀器,而角度測量儀器讀出的只能是角度。后面出現線值只能是數據處理中計算或換算。上面談到的這些,自己在許多帖子里都有詳盡的論述,包括數形結合的測量原理闡述,這里就不再重復了。

      前面已經講過,對樓主指名道姓的請教,本人并不想參與。但看到某版主不負責任的誤導,還是講幾句吧。本人不期望某版主能夠認識自己的錯誤,只希望包括樓主及論壇的廣大量友不被誤導就好。

      謝謝!
  
6#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3-8-3 22:28:17 | 只看該作者
  呵呵,看來我和xqbljc 老師的爭論并沒有結束。我認為各人堅持各人的觀點無可非議,不存在誰要“蓄意攪混水”的問題,每個人都有平等發言的權力,我們還是平心靜氣的討論吧,對錯還是讓量友們自己去識別吧。
  1.我和xqbljc 老師的共同觀點
  網格布點和方格布點并沒有原則上的區別,受檢點的布點叫形式還是叫方式也沒有根本性差異,網格布點分為開放式和封閉式起名字叫“E”字式或“日”字式也未嘗不可,我認為在這些問題上觀點基本一致,沒有必要再多費口舌,我可以贊成xqbljc 老師的意見。“對角線布點無法做到等跨距布點”這個觀點我和xqbljc 老師也取得了一致意見。
  2.在本主題帖子中我和xqbljc 老師的分歧體現在下述三個方面
  2.1所謂的“節距法”的測量基準是一個固定不變的,還是不斷變化的?
  xqbljc 老師的意見是節距法的測量基準是一個固定不變的,認為是自然界的水平面,因此測量讀數是角度值。
  我的觀點是節距法每次測量讀數都是橋板的兩個支撐點的相對高度,讀得的是線性值(以μm為計量單位),每個受檢點的讀數都是相對于其前面的一個受檢點,因此測量基準是不斷變化的,這就是為什么所有的讀數都要進行一次初始數據處理的根本原因。數據處理方法就是對讀數的累積,目的是將測量基準統一到第一個受檢點上。只有完成了這一步才談得上下一步以規定的評定基準來評定平面度誤差和直線度誤差。
  2.2把水平儀與橋板看成割裂開來獨立的兩個東西,還是看成一個組合起來不可分割的新測量系統?
  xqbljc 老師觀點是二者各是各的,只有水平儀是測量設備,橋板僅僅是個輔助工具,因此讀數必然是水平儀讀得的角度值。
  我的觀點是測量中水平儀必須與橋板組合,誰也離不開誰,這個組合就是一個新的測量設備(測量系統)。水平儀不再是獨立的儀器,在這個新測量系統中,水平儀扮演的角色僅僅是讀數裝置。水平儀的讀數不再是角度值,而是線性值(μm)。讀數裝置的分度值與橋板跨距L(以mm為單位)和水平儀原有的分度值τ(以mm/m為單位)直接相關,分度值大小為:c=1000τ·L(分度值c的計量單位為μm)。
  2.3等跨距布點與非等跨距布點,哪個形式更具有優勢?
  xqbljc 老師更贊賞非等跨距的對角線布點(有人也稱為米字布點),我更青睞等跨距的網格布點(或樓主稱謂的方格布點)。哪個布點形式更具有優勢,哪個布點形式在數據處理中更為簡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量友們一試便知,我就不再多說了。
7#
xqbljc 發表于 2013-8-4 08:27:11 | 只看該作者
明處說著“每個人都有平等發言的權力”,暗地里刪除不同意見的帖子,這就是某版主所謂“平心靜氣的討論”,只能是缺乏起碼的誠信吧。

  1.真的像某版主所言“網格布點和方格布點并沒有原則上的區別”嗎?方格布線布點只有縱橫方向跨距一致這一種(也就是正方形邊長相等),而網格布線布點在縱橫方向上“可以等跨距布點,也可以非等跨距布點”兩種(也就是正方形邊長相等或矩形相鄰邊長不相等。不希望聽到正方形是特殊矩形的詭辯),某位為了攪混水,謊稱意見一致,做這種文字游戲,而不去正面回復樓主提出的疑問,有意思嗎?!

  2.所謂的測量基準實際上就是測量時儀器讀數的參考基線或面,沒所謂“點”的什么事。如果此參考基線或面“是不斷變化的”,那還有法讀數嗎?!明明是小角度測量儀器,不能讀出角度值,而說讀出什么線值,在角度與高度間做“穿越”嗎?!并不是多么復雜的測量數據處理,竟然被分成了什么“初始數據處理”,拿這些貌似“高深莫測”的術語去糊弄自己吧!只是希望不要到此來誤導大伙。

  3.“水平儀扮演的角色僅僅是讀數裝置”,那么,請問,做為測量儀器的心臟部分(角度傳感器)跑到哪里去了?莫非不在水平儀的殼內了?什么“不可分割的新測量系統”,有誰見過那個部門或單位建標時,將主標準器寫作“新測量系統”的?又有那個部門或單位建標時不是將橋板寫入輔助工具的?錯誤的東西重復念叨千遍也不會變成正確的東西,某版主抱著這些錯誤的東西去欺騙自己吧。

  4.下面摘錄某版主在6樓帖子里的一段話,“讀數裝置的分度值與橋板跨距L(以mm為單位)和水平儀原有的分度值τ(以mm/m為單位)直接相關,分度值大小為:c=1000τ·L(分度值c的計量單位為μm)”。我們再摘錄其在2012年10月所講過的兩段話:“新測量儀器的分度值(a)是:當小角度測量儀分度值用mm/m表示時,a= τ·L (μm) ;式中:τ— 儀器分度值,mm/m;L— 橋板跨距,mm"。.......“顯然公式中的1000的來源毫無道理,必須取消”。

        大家仔細看一下同為某版主的上述原話,近期的換算有了系數1000,而近10個月前的去年,不是還在聲嘶力竭的要取消換算公式中的系數1000嗎???!!!不知道該如何評價某版主好了,莫非出爾反爾、前后不搭是其常態?難道非要待其思維混亂時才能講出正確的技術觀點?這可有些太奇葩了!
        
   不再多講什么了,與不靠譜的某版主是無道理可講的,誰讓人家一貫正確呢!
8#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3-8-5 01:04:2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矩灣錦苑 于 2013-8-5 01:10 編輯

回復 7# xqbljc

  我鄭重聲明,我從來沒有刪除過你的帖子,我也不知道你的什么帖子被刪除過。但是我相信上帝和其它版主絕不會無緣無故地刪除量友們的帖子,如果刪除的帖子不符合本論壇的宗旨和要求,不利于技術討論,在此我也順便明確表態支持他們的刪除措施。我還是這個觀點:論壇每個人都有平等發言的權力,要真心為了把問題討論清楚,就應該平心靜氣地參加技術討論,沒有必要火藥味那么濃。下面是我對您的帖子4個問題的回復:
  1.網格布線布點在縱橫方向上“可以等跨距布點,也可以非等跨距布點”兩種,方格布線布點同樣可以橫豎不相等。如果一定認為方格僅指正方形,方格布點也就是網格布點的橫豎相等特例了。我認為這個問題并不影響我們對核心問題的討論。我覺得下面3個問題才是咱們討論的核心。
  2.“測量基準實際上就是測量時儀器讀數的參考基線或面”說的非常對,不過不能把“點”排除。距離和高度的測量就是以“點”為測量基準的。要測量武昌與廣州的距離,可以以北京為測量基準,鄭州689km,以鄭州為測量基準,武昌536km,以武昌為測量基準,長沙372km,以長沙為測量基準,廣州707km,數據處理后北京廣州相距1069km。平直度測量和距離測量相似,高度差也要以一個點為測量基準,而節距法就是測量的橋板兩個支點的高差,各點的高度最終必須統一到以起始點(第一點)為同一個測量基準上去,然后才能談及平直度的評定問題。
  3.水平儀扮演的角色僅僅是讀數裝置,做為水平儀的心臟部分(角度傳感器)并沒有跑到哪里去,水平儀連同它的“心臟”已經作為新的測量系統的一個“部件”,其具體作用就是顯示器,高度差的傳感器體現在橋板上,橋板的兩個支點和支點間的跨距起到了傳感器(另一個部件)的作用,橋板+水平儀就是新測量系統的“傳感器”+“顯示器”,構成了一套完整的高度差測量系統。建標時不僅僅要寫水平儀,橋板同樣也是必不可少。
  4.實在抱歉,一不小心又直接引用了平板檢定規程的公式c=1000τ·L,檢定規程這個公式的確錯了N年了,至今仍沒被糾正,可見害人不淺,衷心希望規程換版時得到糾正。我堅持2012年10月所說的觀點,正確公式應該是:新系統讀數裝置分度值與橋板跨距L(以mm為單位)和水平儀分度值τ(以mm/m為單位)直接相關,大小為c=τ·L(c的單位為μm)。
9#
 樓主| moreface 發表于 2013-8-5 16:44:37 | 只看該作者
我一字一字的看完 每一樓 每一塊磚頭~  就像看其他的“內涵貼”一樣。

發自內心的說幾句話:
來論壇有些年了,每次總是有問題了,才來壇子。我總能得到滿意的收獲。
看論壇帖子,也看了不少,在一些傳道授業解惑的“內涵型”帖子里,經常能看到xqbljc 老師和規矩灣錦苑老師。我對你們這樣的計量工作者發自內心的尊重,發自肺腑的渴求。不只是因為你們的學識,更因為你們的嚴謹,更更因為你們對待后輩,對待量友的關心,提攜。在現實中,如果能有一個像你們這樣的老師帶我干活,我想我的水平肯定會提高的很快。嘻嘻

我作為學習者的身份,經歷過不少類似研討會,或宣貫會這樣的場合。關上門,為了一些不同的見解,老師們往往爭吵得不可開交,那場面簡直是.......可是,在茶桌上,茗茶言歡自不在話下啦,就像沒吵過似得。哎,見慣了,也就不奇怪了。我在計量學院的時候,有的老師也是這樣.......



在工作中,總是越干越覺得自己欠缺的東西太多,越干越覺得自己不懂啊。縱向吧,有的問題越挖越深,一頭扎進去,不一定能鉆出來;橫向吧,越干越多,接觸不一樣的東西越來越多,想專一點吧,根本就接受不了這么多的知識。。哎

半個月前,和一個40來歲的女師傅討論了平面度的檢測,才想起了這些問題。當我沒有軟件在現場的時候,我就想,采集到了數據,我也可以手算,即時的告訴用戶結果。可是,有一些方法連計算原理,計量方法都沒弄明白呢。在我們單位現在有的年輕人,離開了計算機,什么也干不了,那怎么能行。再一個,僅僅掌握規程是不夠的。

xqbljc 老師和規矩灣錦苑老師,你們有沒有關于這方面的書籍,教材推薦,或者有沒有什么電子資料可以共享呢?

我要下功夫好好學習一下這個,讓自己知道得更全面一點。
10#
 樓主| moreface 發表于 2013-8-5 16:45:12 | 只看該作者
我的郵箱是  moreface_wu@163.com     謝謝你們!!!!!
11#
那個季節 發表于 2013-8-6 08:39:22 | 只看該作者
12#
xqbljc 發表于 2013-8-6 10:52:56 | 只看該作者
某版主的所謂“鄭重聲明”,本人是做為兒戲來看待的。這樣講,個別人可能不愿意接受,大家可以翻看其人過去的許多帖子,無不充斥著漫無邊際的比喻、正話反說的戲言、繞來繞去的歪理、錯誤多多的誤導..........。所以,某版主無誠信可言,這也就是差距吧。

      1.如果不認為方格僅指正方形,那矩形也是方格了?提請某版主注意,他人非常認真的提出平直度測量軟件存在的問題,如果你確實一無所知的話,保持沉默并不有失你的身份,誤導他人是對他人及自己的極端不負責任。

  2.““測量基準實際上就是測量時儀器讀數的參考基線或面”說的非常對,不過不能把“點”排除”。某非你所談到的點也是構成被測角的元素?你所談到的什么北京、鄭州、長沙、廣州的距離測量問題,應該是測繪界的事情,這些與平直度測量沒有什么關系,所以,提請某版主不要搞混淆或穿越。另外也不要將“高度差”和“高差”混為一談,我在其它帖子里談到過,前者“高度差”不是某個科技領域的專用術語,它是從測繪術語中被演繹過來的非正規術語,而后者“高差”是測繪界的專用術語,所以,某版主就不要不懂裝懂,亂講一氣了。

  3.“水平儀扮演的角色僅僅是讀數裝置”,“其具體作用就是顯示器”,某非,水平儀已經不是小角度測量儀器了?“傳感器體現在橋板上”?“橋板+水平儀=“傳感器”+“顯示器””,按照這樣的邏輯,角度傳感器就是橋板了?某版主真敢亂講,確實讓人笑話啊!“建標時不僅僅要寫水平儀,橋板同樣也是必不可少”。上述話是否可以這樣理解:某版主單位的建標報告是將橋板寫在主標準器欄內?

  4.不必抱歉,不經意間或“一不小心”是某版主的常態。但是現在某版主卻將不經意間或“一不小心”以及“前后不搭、自相矛盾”又歸罪到了平板規程。提請某版主認真看一下規程,JJG117-2005中有這樣一個四不像的新分度值換算公式嗎?!根本就沒有的一個東西(c=1000τ·L),思維混亂的某版主是如何給以復制、粘貼來給以“直接引用”了呢???!!!正確的“錯誤”是某版主的個人行為,不要上推下卸好不好,大氣一點,不要去冤枉了規程,大伙都看的清楚的。

       某版主推翻自己剛剛2天前的觀點,重新堅持自己去年的錯誤觀點,這些都是其自己的個人行為,別人不好多講什么。只是希望其自己寫的帖子,能夠前后一致,“從一而終”,而不要“喜新厭舊”、前后不搭,那就不是規程“害人不淺”,而是某版主害人太深了。
13#
 樓主| moreface 發表于 2013-8-6 14:00:24 | 只看該作者
xqbljc 老師和規矩灣錦苑老師,你們有沒有關于這方面的書籍,教材推薦,或者有沒有什么電子資料可以共享呢?

我的郵箱是  moreface_wu@163.com     謝謝你們.
14#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3-8-6 16:36:14 | 只看該作者
  1.關于聲明,“鄭重”也好,“兒戲”也罷,自有事實來驗證。每個人有沒有誠信在這里不想多說,由量友們去識別吧。“方格”和“網格”的問題無礙平直度檢測核心問題的討論大局,總之我認為正方形是矩形的特例,矩形包括正方形,討論“網格”形式也就同時包含了樓主和老師所說的“方格”形式,在這里也沒有必要再多說。
  2.我相信量友們是明白我所說的距離測量例子中關于“測量基準”是可以任意選擇的含義的。測繪界和幾何量計量理論上本來就是相通的,不可隔離的,如果老師認為北京、鄭州、長沙、廣州的距離測量的比喻不妥,比喻成以鋼直尺上的不同刻度為測量基準,測量其它任意兩條刻線的距離也未嘗不可。再不然比喻為工件各臺階面的相對高差也行。如果老師認為“高差”省略了“度”字不好理解,那就依老師意見以后我們就稱為“高度差”,我認為這都不是問題的核心。我們應該圍繞著核心問題討論。我和老師的分歧核心是:節距法測量的是平直度誤差還是角度誤差,測得值應該是“角度”還是“高度差”,測量結果的計量單位應該是弧度(或角度秒)還是微米。
  3.水平儀作為獨立的測量設備的確是小角度測量儀,但是它一旦與橋板組合在一起,就不是小角度測量儀了,它已經成為新的測量系統的顯示器(或叫讀數裝置)。這和有些微電壓表一樣,作為獨立的電壓表是電壓測量設備,可是一旦與其它傳感器組合在一起,就不再是電壓表了,它的的分度值計量單位可能變成為℃,可能變成為MPa,也可能變成kg或其它單位,這完全取決于與其相組合的傳感器。橋板是將小角度(秒)轉換為線性值μm的“傳感器”,測量中與水平儀組合,水平儀的分度值計量單位同樣由角度單位變成了長度單位。
  4.老師不愿意承認檢定規程中有公式c=1000τ·L,但是不能不承認有公式ai=1000τ·L·ai′(見JJG117-2005的公式6)。難道公式6不就是ai=c·ai′嗎?本質上不就是受檢點量值ai等于新測量系統讀數裝置(原水平儀)讀得的格數ai′ 乘以讀數裝置的分度值c 嗎?這個新測量系統的分度值c 就是c=1000τ·L。公式中的1000的確錯了N年了,是個使人一不小心就“掉進深淵”的系數,這并沒冤枉檢定規程,在規程換版時應該得到糾正。我堅持老師在7樓提醒的我“在2012年10月所講過的”觀點,平板檢定規程正確的公式應該改為:c=τ·L;ai=c·ai′=τ·L·ai′。我對6樓受檢定規程的誤導一不小心又使用了系數1000的錯誤表示抱歉,我再次表示我并不認為1000是正確的,對于計量工作的嚴密性、嚴謹性、科學性而言,規程公式中系數1000的存在肯定是個嚴重錯誤。
15#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3-8-6 17:39:57 | 只看該作者
  11樓和13樓提出了關于平直度檢測方面的資料和教材要求,我非常贊賞和支持,如果哪位量友有這方面的書籍,特別是電子文檔在本論壇發表,本人也非常感謝,本人也很需要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本人手頭上的資料絕大多數都是在本論壇中看到的,以國家標準和相關法規為主。我認為認真學習國家標準和相關法規很重要,很多資料也都是講解國家標準和相關法規。
  樓主的主題是平板檢定,主要是討論平板平面度檢測問題。JJG117是關于平板平面度檢測的專業性法規,對平板檢定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但平板平面檢測僅僅是平面度檢測的一個典型例子而已,我認為我們應該站在一個比較高的高度來研究平板平面度檢測問題。平板檢測,平面度檢測,平、直度檢測,形位誤差檢測等依次反映了相關知識的高度或深度。就平板檢測看平板檢測問題,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站在平面度檢測的高度來看平板檢測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同樣站在“測量設備”的高度看“計量器具”,乃至于看具體一種儀器(例如水平儀)也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這是用“系統方法”看待具體事務的學習方法。因此,針對平板平面度檢測,我推薦以下幾個國家標準供量友們學習和參考:
JJG117-2005  平板檢定規程;     JJF1097-2003  平尺校準規范;
GBT11336-2004  直線度誤差檢測;  GBT11337-2004  平面度誤差檢測;
GBT24630.1-2009  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PS)平面度 第1部分:詞匯和參數;
GBT24630.2-2009  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PS) 平面度 第2部分:規范操作集;
GBT24631.1-2009  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PS)直線度 第1部分:詞匯和參數;
GBT24631.2-2009  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PS)直線度 第2部分:規范操作集;
GBT1958-2004  形位公差 檢測規定。
16#
 樓主| moreface 發表于 2013-8-6 20:24:44 | 只看該作者
萬分感謝,受用,受用!!~~~~~~~~~~~~
17#
xqbljc 發表于 2013-8-7 09:15:27 | 只看該作者
大家認真看一下14樓某版主的帖子,這已經不是在探討什么技術問題了,由于某版主長期以來討論問題的態度極不端正,所以一直就是無理反纏、口無遮攔、前后不搭、錯導誤判,以買能嘴皮子混跡論壇,論壇讓這樣的人做什么版主,極大地損害了論壇的口碑。

      1."測繪界和幾何量計量理論上本來就是相通的,不可隔離的”嗎?測繪歸國土資源,有“測繪法”;計量歸質檢總局,有“計量法”。也只有某版主這樣無法無天的無知之人,才敢如此將二者混為一談。什么“老師認為“高差”省略了“度”字不好理解”,這里“高差”是測繪界的專業術語,不是某版主亂講的什么在“高度差”間省略了個“度”字,無知竟然成了詭辯的遮羞布,某版主某非不感到羞愧嗎?!

      2.什么“老師不愿意承認檢定規程中有公式c=1000τ·L”,某非某版主看到規程中有這個公式了嗎?那你為何不理直氣壯的將該公式復制粘貼過來,讓大家見識一下,以正視聽,還虛情假意的抱歉什么?!這種毫無意義的抱歉實質就是為自己思維混亂、前后不搭做一下掩蓋吧!但掩蓋只能是越遮越丑,遭人唾棄。為了掩蓋自己正確的“錯誤”,某版主又把公式c=1000τ·L往規程JJG117-2005中的公式(6)上推,好像是公式(6)讓某版主“不小心就“掉進深淵””,臉皮可有些厚了。公式(6)是你解讀的那樣,為“讀得的格數ai′ 乘以讀數裝置的分度值c 嗎”?規程中有“新測量系統”或類似字眼的文字描述嗎?自己錯誤多多,死拽硬扯的解釋為受規程的誤導,原來某版主的所謂一貫正確就是上推下卸、嫁禍于人得來的吧!還是取一個老實做人的態度好,不管對錯,起碼讓別人看的起!

      3.“橋板是將小角度(秒)轉換為線性值μm的“傳感器””,懇請某版主不要再胡言亂語了,查看一下角度傳感器的定義及解釋再來說三道四吧。應該明正無誤的告誡某版主,將論壇的廣大量友當做“阿斗”,任意欺騙或誤導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了。
18#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3-8-7 15:52:41 | 只看該作者
  對老師灼灼逼人的討論口吻我不想加以回復和評論,因為那不利于技術討論,我們還是平心靜氣地討論技術問題吧。
  1.說測繪界與幾何量檢測界是相通的,不可隔離的,指的是在技術領域層面大家完全可以相互借鑒,相互啟迪,這并沒有涉及行政管理問題。老師用測繪法和計量法的不同反駁測繪和幾何量檢測技術的相通性,實在是風馬牛不相及。“高差”和“高度差”在幾何量檢測中的一字之差,我相信沒有人會誤解,沒必要在這個問題上爭論不休。因此我希望老師能在我們觀點分歧的本質和核心問題上多下點功夫,本人和量友們也好從老師那里多得點收獲。
  2.關于規程公式的討論我并沒有對老師有絲毫不禮貌,老師沒有必要動氣和發火,你完全可以平心靜氣直截了當指出我的觀點錯誤原因所在。我還是堅持這個觀點,技術討論就是技術討論,應本著友好互助、平心靜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態度,不應該指桑罵槐,技術討論的目的是達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我真心希望老師能夠在下面這個分歧的核心問題上給本人和量友們一個正面答復:ai=1000τ·L·ai′其實就是規程中的公式,如果設c=1000τ·L,則ai=c·ai′錯了嗎,公式中的1000我認為錯了N年了,這是白紙黑字,我并沒有“嫁禍”于規程,老師真的還是認為不該去除嗎?
  我認為我們意見分歧的另一個核心問題是,老師不承認橋板與水平儀的組合已經變成了一個新的測量系統,在節距法檢測平直度誤差中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老師仍然把它們看著為分離的兩個毫不相干的個體。我與老師的觀點恰恰相反。
  如果把橋板和水平儀的組合看著為新的不可分割的測量系統整體(以下簡稱新儀器),橋板和水平儀也就是新儀器的零部件,作為零部件絕不能獨立使用于節距法平直度檢測之中。橋板是新儀器測量參數線性值(高度差)的傳感器,水平儀就是新儀器的線性值信息處理和讀數裝置。水平儀雖然可以獨立作為小角度測量儀使用,但在節距法檢測平直度時不再是獨立的水平儀,而是新儀器的讀數裝置了,讀取的值是線性值而不再是小角度值了,其分度值為c=τ·L(τ 的計量單位mm/m,L 的計量單位mm,c 的計量單位μm)。
  如果水平儀分度值τ=0.01mm/m,橋板跨距L=100mm,那么新儀器的分度值c=τ·L=0.01×100=1μm,在水平儀上每一格代表的線性值就是1μm。分度值乘以水平儀上的讀得格數ai′,就是該受檢點相對于其前一個受檢點的高度差ai(ai=c·ai′)。
  老師的3.批評的是“橋板是將小角度(秒)轉換為線性值μm的‘傳感器’”。我的觀點在上面已經說明白了。需要補充說明的是為什么橋板是線性值“傳感器”。橋板有兩個支撐點,通過兩個支撐點“感應”了被測表面兩個相鄰受檢點的高度差,并同時實現了正切轉換,高度=小角度正切×跨距。小角度在非常小的情況下與其正切值相等,于是高度≈小角度×跨距。橋板的感應信息傳遞到新儀器中與其緊密相連的另一個部件“信息處理和顯示裝置”(水平儀),顯示出“格數”,與“分度值”的積就是相鄰兩個受檢點間的高度差。新儀器分度值c=τ·L的來源就是基于這個道理。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欺騙”也好“誤導”也罷,衷心歡迎老師指出我的觀點中的錯誤。
19#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3-8-8 15:54:4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矩灣錦苑 于 2013-8-8 17:28 編輯

  樓主在1樓特別問及了平面度檢測中的測點(受檢點)布局的問題。建議看一下以下兩個國家標準:
  一、GB/T11337-2004《平面度誤差檢測》
  該標準的5.3條“測量布點形式”,里面對“網格布點”、“對角線布點”、“圓環平面布點”等布點形式給出了詳細描述。
  二、GB/T24630.2-2009《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PS) 平面度 第2部分:規范操作集》
  該標準更是重點講述了6種布點形式,該標準稱布點形式為“布點提取方案”。其中“矩形柵格提取方案”就是GB/T11337的“網格布點”;“極坐標柵格提取方案”和前述“圓環平面布點”相通;“特定柵格-米字形提取方案”和前述“對角線布點”一致;“布點提取方案”就是我們常說的隨機采點(類似于打表法)的布點形式;“平行線提取方案”是一種單方向在若干個平行截面上等跨距采點,另一個方向不考慮布點的布點形式(有點像用刀口尺對被測表面平行地檢測幾個截面代替其平面度誤差);還有一種“特定柵格-三角形提取方案”沒有被GB/T11337所采用,日常檢測也很少見人使用。
  雖然米字形提取方案也是一種快速提取方案,但兩個平面度檢測有關的國家標準均把網格布點作為首推的平面度檢測布點形式。GB/T24630.2還特別把“米字形提取方案”列入了“特定柵格”的布點形式,強調這種布點形式“只有當平面度要素的較長波長成分可忽略時,才能使用”,“如果表面的波長成分預先并不知道,則對于整體平面度的評定,優先推薦矩形柵格、極坐標柵格和三角形柵格提取方案作為采樣方案,其后才選用米字形提取方案”。網格布點和對角線布點哪個更具有優勢顯而易見。把對角線布點形式看作是最佳布點形式,甚至看作是唯一布點形式是平面度檢測工作中極其有害的思維方法。
20#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3-8-8 16:47:2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矩灣錦苑 于 2013-8-8 17:36 編輯

  平面度檢測的第一步就是選擇最佳布點形式(或稱最佳布點提取方案),對各受檢點進行采樣檢測。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對受檢點的采樣(檢測)數據絕不是有人說的測小角度,而是測量每個采樣點相對于測量基準的高度差。這是因為平面度誤差的計量單位是長度單位μm,而不是角度計量單位。如果檢測數據是角度計量單位,遲早也是會通過數學關系式轉換為長度計量單位的,讀取水平儀顯示的小角度值不如直接讀取新儀器(橋板與水平儀的組合測量系統)顯示的高度差。
  采樣結束后,第二步就是統一測量基準。首先檢查采樣工作中使用的測量基準是同一個還是不斷在變化,如果是相對于同一個測量基準采的數據,就可以轉入第三步平面度評定了。如果采樣中測量基準是變化的,就必須設法統一測量基準節距法的測量基準肯定是變化的,每一個受檢點采得的數據都是以其前面那個受檢點為測量基準讀取的高度差,這就是需要用累積的方法把測得數據統一到同一個測量基準(第一個受檢點)上去的道理。
  第三步就進入平面度評定了。平面度評定必須按顧客或標準、圖紙規定的評定基準進行,評定基準不可以任意選擇。評定基準有最小包容區平面、最小二乘平面、對角線平面、三遠點平面。其中三遠點平面作為評定基準僅用于個別行業的個別產品,很少使用。雖然采點采用了網格布點形式,但布點形式并不妨礙選擇什么作為評定基準。按對角線平面進行初評是簡單易行的,因此一般可先按對角線平面為評定基準評定出初步結果。初步評定結果滿足產品質量要求時,評定可就此結束,給出平面度檢測報告(其中平板檢定規程規定了以對角線平面為評定基準)。如果以對角線平面為評定基準的評定結果產生了計量糾紛,則必須再將初步評定數據按最小包容區平面為評定基準進一步評定。
  以上就是平面度檢測的三部曲及其要點。
21#
 樓主| moreface 發表于 2013-8-8 22:12:35 | 只看該作者
很精彩~~  很受用。待我再慢慢去反復體會。非常感謝!!!

請問,從個人理解的角度,2005版平板規程,都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進,補充的呢?

將來的幾年,技術委員會是否有平板規程的改版計劃?
22#
老是 發表于 2013-8-8 23:58:49 | 只看該作者
"關上門,為了一些不同的見解,老師們往往爭吵得不可開交,那場面簡直是.......可是,在茶桌上,茗茶言歡自不在話下啦,就像沒吵過似得。""我對你們這樣的計量工作者發自內心的尊重,發自肺腑的渴求。不只是因為你們的學識,更因為你們的嚴謹,更更因為你們對待后輩,對待量友的關心,提攜。在現實中,如果能有一個像你們這樣的老師帶我干活,我想我的水平肯定會提高的很快。"
嚴重同意9樓上述說法,老師們,和為貴,大家相逢在論壇,珍惜緣分!xqbljc 老師,請您嘴下留情,不要把人身攻擊帶人學術討論。
23#
老是 發表于 2013-8-9 00:02:11 | 只看該作者
老師們,和為貴,大家相逢在論壇,珍惜緣分!xqbljc 老師,請您嘴下留情,不要把人身攻擊帶入學術討論。
24#
xqbljc 發表于 2013-8-9 10:11:35 | 只看該作者
快1年的時間了,老是還是“老是”。
25#
hdg2009 發表于 2013-8-9 16:15:4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hdg2009 于 2013-8-9 16:17 編輯

從字里行間我能看到規矩灣錦苑版主的態度是誠懇的, 如果是我,我都急了,他還是那么淡定的回復。呵呵,也是一種境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9 07: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网|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久男人天堂| 波多野结衣一区在线| 国产乱人伦无无码视频试看| 91香蕉污视频| 成年女人免费碰碰视频| 亚洲乱码无码永久不卡在线| 短篇丝袜乱系列集合嘉嘉| 国产在线资源站| 91成人试看福利体验区|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高清国产在线观看|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你懂的| 在线视频1卡二卡三卡|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精品| 日韩色日韩视频亚洲网站| 亚洲精品一二区| 精品日韩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黄网站色视频大全免费观看| 国精产品一二二区视在线| 中文字幕一区视频|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日产| 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国产一国产二国产三国产四国产五| 婷婷色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最好的精华液| 日本乱子伦xxxx|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残忍女王虐茎chinese| 免费毛片a线观看| 美女视频黄.免费网址| 国产内射999视频一区| 日本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裸模视频免费区无码 |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