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角度/平直度] 請“規矩灣錦苑”老師解惑——關于平板檢定

 關閉 [復制鏈接]
26#
老是 發表于 2013-8-9 21:57:3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4# xqbljc


    受用受用,xqbljc老師,本來我這個昵稱想寫為“老師”的,但哪敢在您們這些專家面前如此稱呼呢呵呵。
27#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3-8-10 01:22:1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1# moreface

  國家2011年就下達了對平板檢定規程2005版的修訂任務,估計應該修訂差不多了,據說修訂中已經取消了公式6中的系數1000的存在。詳見:
  http://www.bkd208.com/thread-164155-1-1.html
  關于平板檢定問題討論的帖子可以看看:    http://www.bkd208.com/thread-164138-1-3.html
28#
JIXIANYU 發表于 2013-8-11 08:14:4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JIXIANYU 于 2013-8-11 08:19 編輯

確實,我一直的感覺,正方形就是矩形的一種特殊形式,甚至我都進一步這么看,正方形是長方形的一種特例,相信有其他人也有此認識。

矩形(rectangle)是一種平面圖形,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同時矩形的對角線相等,而且矩形所在平面內任一點到其兩對角線端點的距離的平方和相等。
所以矩形包括正方形和長方形。

平行四邊形和這兩者也有密切關系,由面積公式可以看出他們三者之間的聯系……
29#
xqbljc 發表于 2013-8-11 21:32:28 | 只看該作者
在某位版主蓄意攪混水的誤導下,樓主提出的以方格布線布點方式進行的平面度測量中,“跨距一致或跨距數不一致的”疑惑,終于被引入平面幾何中,“方格布點也就是網格布點的橫豎相等特例”;“正方形是長方形的一種特例”;“矩形包括正方形和長方形”........。

       提請大家注意,我在7樓特別提到“不希望聽到正方形是特殊矩形的詭辯”,因為我們不是在探討純數學中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關系,而是在探討樓主提出的,某平直度測量的數據處理軟件,在使用小角度測量儀器,以節距法及方格布線布點方式進行的平面度測量中,縱橫方向上跨距一致還是不一致的問題,以及跨距一致還是不一致會對測量結果帶來什么影響的問題,如果我們是從純數學的角度討論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關系,那事情將變得非常簡單,小學數學課本就有這些內容的,我們簡單查看一下就可以了。

       我在本主題的開始階段就提到在http://www.bkd208.com/viewthread.php?tid=155414&extra=&page=1中,就曾經有人提出過類似的問題,但由于某版主的攪混水,使問題并沒有得到詳盡的討論,最后應該是不了了之。現在某版主又在繼續攪混水,目的無非是繼續在論壇中對其早先關于測量基準錯誤論述造成的誤導給以掩蓋。這不,問題的探討終于被引入純數學討論的歧途,這些,確實讓人感到痛心。

       不多講什么了,先將自己近一年前在某板塊提出的幾個問題復制如下,供大家參考或思考:

       所謂方格法的許多問題,自己正在考慮、思索、查找相關資料并與相關人員探討中,所以也非常想先聽一下大家的意見、看法和高見,自己做為拋磚引玉先提出幾個問題與大家一起思考、探討:
   ①所謂的方格法為什么只能使用水平儀類小角度測量儀器?
   ②所謂的方格法在測量全過程中是否允許對水平儀進行調整?為什么?
   ③所謂的方格法在縱橫兩個方向的跨距是否應該一致?不一致是否會改變了測量基準?
   ④所謂的方格法在縱橫兩個方向的跨距不一致的話,會出現什么情況?是否應將所謂的方格法改稱“矩形法”或“網格法”?
   ⑤大家在使用所謂的方格法布線布點時,評定平面度時一般會采用什么方法?這個評定方法的數學模型是個什么樣子?
   ...............................................................;
30#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3-8-12 01:12:2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9# xqbljc

  我的觀點是,“正方形是特殊矩形”并不是詭辯,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關系本來就是一個簡單問題,何必非要復雜化。所以GBT11337-2004《平面度誤差檢測》只說“網格布點”,GB/T24630.2-2009《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PS) 平面度 第2部分:規范操作集》只說“矩形柵格提取方案”。兩個標準均沒有把“方格”或者“正方形”作為一個布點方式,其原因與“正方形是矩形的特例”不無關系。明白了矩形柵格提取方案或者網格布點形式,正方形布點形式還需要費勁嗎?“純數學”本來就是來源于實踐而又為實踐服務的,計量科學,特別是幾何量計量科學永遠不會脫離“純數學”。
  下面我試著回答xqbljc老師的幾個思考題,有不對之處還請老師和各位量友不吝賜教:
  ①節距法平直度檢測離不開橋板,因此也就離不開布點形式,但并不是只能使用水平儀類小角度測量儀器。所謂“方格法”是“網格布點”形式的特例,當然也不是非使用水平儀不可,只要能夠顯示出橋板感應的兩個支點高度差的任何測量設備均可。
  ②節距法平直度檢測因為必須使用橋板這個“傳感器”,決定了還必須使用一個“顯示裝置”(例如水平儀)。傳感器和顯示裝置一旦結合就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絕不允許在測量過程中再分離或調整。兩者相互之間的分離和任何調整意味著測量過程中對原有測量設備的損毀,使測量數據失準。
  ③網格布點方式在縱橫兩個方向的跨距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節距法測量過程中本來就在不斷地改變測量基準,因此測量基準的不一致是正常現象,不必大驚小怪。只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跨距不一致時,相當于使用了兩臺分度值不同的測量設備。如果水平儀分度值τ=0.01mm/m,橫向跨距L1=100mm,縱向跨距L2=200mm,那么橫向新儀器的分度值c=0.01×100=1μm,縱向新儀器的分度值c=0.01×200=2μm。
  ④所謂的方格法在縱橫兩個方向的跨距不一致的話,會出現的情況就是③所說的那樣。所謂的方格法本來就是“矩形法”或“網格法”的特例,只不過因為是矩形特例,當然會比矩形或網格法計算過程更簡單點罷了。
  ⑤使用所謂的網格布點形式布點時,評定平面度的方法與其它布點形式沒有任何差異。首先要把測得數據通過累積統一到同一個測量基準(起始的或稱第一個受檢點)上去,然后進入平面度的評定。評定平面度必須按標準規定或顧客要求的評定基準來評定,不允許隨意選擇評定基準。使用對角線平面作為評定基準進行一個“初評”是簡單易行的,初評結果如果滿足標準或顧客要求就可以作出平面度檢測報告,停止評定。當評定結果不符合標準或顧客要求,或者大家對評定結果有爭議時,應按標準規定或顧客要求的評定基準在初評數據基礎上繼續評定,或直接按最小包容區平面為評定基準進一步評定。以最小包容區平面為評定基準的平面度評定結果是最終的仲裁依據。
31#
 樓主| moreface 發表于 2013-8-12 16:32:3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moreface 于 2013-8-12 16:33 編輯
回復  moreface

   國家2011年就下達了對平板檢定規程2005版的修訂任務,估計應該修訂差不多了,據說修訂中已經取消了公式6中的系數1000的存在。詳見:
  http://www.bkd208.com/thread-164155-1-1.html
  關于平板檢定問題討論的帖子可以看看:    http://www.bkd208.com/thread-164138-1-3.html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3-8-10 01:22



    萬分感謝!~我的信息得到了很大的更新。

您那個“新的測量系統"的說法,是您首創嗎?
我的認識還是比較初淺,但是我好像開始認同你得觀點了。
但是,這樣是不是和以前的認識不大一樣啊。。。。。。認識更接近真相了?
以前好像對跨橋,是無關緊要的認識。在描述上也主要是針對測量儀器(比如水平儀,準直儀等)。
現在,既然已經把垮橋當成系統的一部分,甚至是"新的測量系統"中的“傳感器”——不是角度量,是線值量。
那對垮橋,是否要有重新的認識?對他是否有以前沒注意到的技術要求或其他要求,甚至有新的更準確的定義?

說白了,就是垮橋的作用不是那么簡單。
32#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3-8-12 18:52:3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矩灣錦苑 于 2013-8-12 19:04 編輯

回復 31# moreface

  的的確確應該重新認識橋板在節距法檢測平直度誤差中的作用,節距法的“真相”也的確就在于使用了橋板。橋板與水平儀組合成新的測量系統的說法,在我提出之前的確還未見有人提出過。但測量設備的定義告訴我們,為實現測量所必需的儀器、軟件、標準物質、輔助設備都是測量設備,它們中任意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組合也是一套完整的測量設備。橋板與水平儀的組合就屬于儀器和輔助設備組合的一個完整的測量設備。它們一旦組合,未完成測量過程中就不再允許分離和做任何調整,此時再說水平儀是獨立的測量儀器那就大錯特錯了。此時的水平儀只是一個讀數裝置,其分度值不再是原來的角度測量分度值,而已經是新的分度值(線性值)了,分度值的大小由“傳感器”橋板的跨距所決定。
  橋板是節距法平直度檢測最為關鍵的測量設備,作為平直度檢測新的測量系統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零部件,雖然也有其技術要求,但要求卻并不高。橋板的作用是感應兩個支撐點的高度差并將感應信息傳遞到新測量系統的另一個重要零部件——顯示裝置。這個顯示裝置使用的最為常見的就是水平儀,但并不能說只能使用水平儀,只要能顯示高度差的測量設備均可與橋板組合為節距法平直度檢測的測量系統。因此,節距法水平儀行,沒有橋板則是萬萬不行,沒有橋板那就不是節距法了。
  因為橋板和水平儀組合后的測量設備分度值為c=τ·L,其中水平儀原分度值τ 是個定值,因此橋板跨距L是決定新測量系統分度值的關鍵參數。但是因為平直度檢測的值往往是以微米計,L 則是以百毫米計,即便其尺寸差一兩個毫米也沒關系。例如,設水平儀分度值τ=0.01mm/m,橋板跨距L=102mm,則c=τ·L=1.02μm,和L=100mm時的分度值c=τ·L=1μm,兩者僅相差0.02μm,這是微不足道的,不足以影響平直度檢測精度。
  所以橋板的技術要求主要還是兩個下支撐面應共面。為了減少共面的加工難度,常常將兩個支撐與橋板體組裝后在磨床上再磨一次,或者將支撐面設計成圓柱面的母線形式,把兩個平面的共面簡化成兩條母線的共面(像正弦尺,所以正弦尺也可以當橋板使用)。至于橋板安裝水平儀的上工作面,應有一定的平面度要求,與兩個下支撐面是否平行要求也不高。這可能就是過去因為技術要求不高而被大家忽略了橋板重要作用的原因。
33#
xqbljc 發表于 2013-8-12 20:38:10 | 只看該作者
不能針對樓主提出的以方格布線布點方式進行的平面度測量中,“跨距一致或跨距數不一致的”疑惑,僅以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可以等跨距布點,也可以非等跨距布點”給以誤導性的回復,然后以“特例”給以搪塞,應該就是詭辯。后面所言“純數學”本來就是來源于實踐而又為實踐服務的,計量科學,特別是幾何量計量科學永遠不會脫離“純數學”,純屬羅列文字的虛張聲勢,空洞且無聊。

      ①. 使用小角度測量儀器,以節距法及方格布線布點方式進行的平面度測量中,按某版主的說辭“并不是只能使用水平儀類小角度測量儀器”,那么好,就請某版主舉出一個非水平儀類小角度測量儀器來給大家看一下,前提是:某版主確實使用過,并能講出具體的操作過程,另外這個非水平儀類小角度測量儀器的檢測過程必須切實可行,不得神話般的演繹、比喻或天方夜譚。

      ②.使用小角度測量儀器,以節距法及方格布線布點方式進行的平面度測量中,某版主把橋板說成“傳感器”,把水平儀說成“顯示裝置”,當然其前期還有更多荒誕的說法,現部分羅列如下:“新的測量設備”、“平面度測量儀”(或平直度測量儀)、“新的測量系統”、“水平儀僅僅是顯示器,橋板是轉換和放大機構”、“平直度計”、“A儀器”.......。不必再羅列了,某版主口無遮攔的胡言亂語確實給平直度檢測技術造成了相當的混亂,做為論壇的一個版主,不能只圖自己一時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過了“口癮”,要考慮誤導后果的。如果橋板真有那么大的神奇,為什么JJG117-2005規程在表8中沒有將其列入主要檢定設備?本來橋板只是使用小角度測量儀器,以節距法進行的平直度測量中,以有限個點代替無數個點被測截面的輔助工具,但在與主標準器水平儀一起使用后,二者的作用包括名稱都被某版主改變了。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質疑某版主:一個赤身露體的某版主站在那里應該是某版主,但當其穿上一件西裝或馬甲后依舊站在那里,“整體上”就不再是某版主,而是換了一個人嗎?我想:大家伙不會主次不分,那某版主就更不應該為了掩蓋自己經常性的不經意間說出的錯話,而去主次顛倒了。至于某版主后面所談到的“統一的整體,絕不允許在測量過程中再分離或調整。兩者相互之間的分離和任何調整意味著測量過程中對原有測量設備的損毀”,水平儀的正常調整會損毀測量儀器嗎?某版主聳人聽聞的說辭除了表現其無知外,只能是自欺欺人了。

      ③.某版主長期以來對于使用小角度測量儀器,以節距法進行的平直度測量中,測量基準到底是什么的論述一直是其后面一系列更加錯誤的根源。而其為了掩蓋自己這一錯誤,不惜在錯誤的道路上越滑越遠,甚至不惜誤導別人和欺騙自己。其錯誤的起始點就是“前一受檢點是后一個受檢點的測量基準”,因而“測量基準是不斷變化的”。我在許多帖子里都曾批駁過上述錯誤觀點,甚至不惜拿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基本測量原理的角度,給以數形結合的闡述過測量基準到底是什么。但是,自稱“擰種”的某版主由于一貫正確的東西根深蒂固,容不得不同意見,所以本人已經放棄說服某版主的任何努力,因為盡管其在其它方面錯誤多多,但自稱“擰種”確實沒有錯,希望繼續發揚光大,一“擰”到底。當然某版主也不完全是前后都錯,其在不經意間還是流露出盡管很少卻是正確的話語,比如講換算系數1000的問題,當然其前后不搭、自相矛盾的話語也比比皆是,比如講某版主在近兩年前的2011年某主題板塊87樓就曾談到“對角線布點方式的測量基準是兩條對角線的交點”,這顯然與其一貫亂語的“前一受檢點是后一個受檢點的測量基準”,因而“測量基準是不斷變化的”的說辭大相徑庭,當然這一切也不難理解,某版主本來的思路就像抽風似的,靈感一來,必然張口就來嗎!所以我講,這是其常態。

        關于使用小角度測量儀器,以節距法進行的平直度測量中,測量基準到底是什么的爭論,我在某主題板塊的180樓應該講已經講的很清楚了,且采用數形結合應該更便于對測量原理的認識和理解,當把測量原理的東西搞清楚了,測量基準是什么必然也就“水落石出”了,這些過細的基礎性工作,某版主應該是做不來的。所以,在這里本人也就沒有必要再去給以重復,自己不會象某版主那樣,新的東西講不出,只是簡單的復制+粘貼,包括學舌與大量的重復碼字。

        另外關于測量基準的問題,我再將 GB/T11336 -2004《直線度誤差檢測》關于間接測量中的所謂水平儀法及自準直儀法文字描述原文“復制+粘貼”如下,供有興趣的大家去參考并思考:

         
         
34#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3-8-12 22:45:5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矩灣錦苑 于 2013-8-12 22:49 編輯

回復 33# xqbljc

  我認為技術討論在作出最終結論之前,所謂的“虛張聲勢,空洞且無聊”的大棒子還是先不要揮舞為好。雙方還是平心靜氣耐心地聽聽對方在說什么。本人聲明在技術討論中絕不挖苦諷刺,也絕不揮舞大棒子。
  ①. 老師要我舉出一個非水平儀類小角度測量儀器來和橋板組合實例,其實老師自己已經舉了。就是你自己在33樓最后引用的GB/T11336 -2004《直線度誤差檢測》5.4.2條的例子。那就是橋板與自準直儀組合的節距法平直度檢測系統又一個實例。橋板仍然是“傳感器”,不同的是測量系統的顯示裝置由水平儀換成了自準直儀。此時的自準直儀作為新測量系統的顯示裝置,分度值同樣不再是小角度,而應該是線性值。新組合測量系統的分度值仍是c=τ·L,橋板跨距L的單位仍為mm,因自準直儀分度值τ的單位為角度秒(″),換算成mm/m就是1″≈0.005mm/m,故測量系統分度值變為c=0.005τ·L,分度值c 的單位為μm。若自準直儀分度值為τ=2″,橋板跨距L=100mm,則新測量系統分度值c=0.005τ·L=0.005×2×100=1μm。
  ②.用節距法進行平直度測量中,我承認我把橋板說成“傳感器”,把水平儀說成“顯示裝置”,它們的組合是不可分離的一套新測量系統。以前我也把組合的測量系統叫過“新的測量設備”、“平面度測量儀”(或平直度測量儀)、“新的測量系統”、“平直度計”、“A儀器”等等,目的是告訴大家水平儀和橋板在節距法中是不能分離的整體,獨立的水平儀不能實施節距法,強調“水平儀僅僅是顯示器”。我相信大多數量友會理解我起這么多名稱的用心。老師罵我“抽風”,“抽風”也完全是老師所逼,多起幾個名字目的是讓老師有所理解。我說“統一的整體,絕不允許在測量過程中再分離或調整。兩者相互之間的分離和任何調整意味著測量過程中對原有測量設備的損毀”,是指那個組合測量系統被損毀,并沒說水平儀的損毀。這里也順便提醒一下,水平儀的調整應在實施節距法測量之前(與橋板組合前),測量過程中絕不允許再作什么“正常調整”,只能用它讀數,不允許作任何調整。
  ③.我說“對角線布點方式的測量基準是兩條對角線的交點”,并不與節距法的“前一受檢點是后一個受檢點的測量基準”,“測量基準是不斷變化的”相矛盾。正因為節距法“前一受檢點是后一個受檢點的測量基準”,“測量基準是不斷變化的”,所以在進入平面度評定步驟前必須“統一測量基準”,平板檢定規程推薦的布點方式是對角線布點(又稱米字形提取方案),所以平板規程計算方法本質上就是以“兩條對角線的交點”為測量基準進行統一。采用的方法是先將各截面的測量基準各自統一,再以“兩條對角線的交點”為同一測量基準統一所有截面的測量數據。
  我說過,以節距法進行的平直度測量的關鍵是橋板而不是小角度測量儀。節距法測量平直度可以沒有小角度測量儀,可用其它任何可以顯示兩相鄰受檢點高度差的測量設備代替,但橋板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沒有橋板也就不是節距法了。正因為橋板具有兩個支點,所以才能起到“傳感器”的作用,感應相鄰兩個受檢點之間的高度差并傳遞到顯示裝置中加以顯示。
  老師“復制+粘貼”的文字中的確存在著“測出被測直線相鄰兩點連線”相對水平面和主光軸的“傾斜角”字樣,但應是受當時對節距法檢測平直度的本質認識所限。現在看來,完全沒必要繞個大圈子測什么“傾斜角”,直接測相鄰兩點高度差更簡單明了。在新測量系統的讀數裝置上直接讀取相鄰兩點的高度差(分度值乘以格數就是高度差)不費吹灰之力,為什么還繞個圈子讀小角度再去逐一換算成線性值呢?
35#
都成 發表于 2013-8-13 10:45:41 | 只看該作者
說實在的,有這樣一個論壇大家上來分享信息和成果,提出問題、解答問題,解答有的簡約,有的詳盡,有正確,也有錯誤和不足,有的可能只是聲明贊同或反對,其實這些都值得敬佩,否則這論壇就談不成了。
尊重每一位發帖人!
36#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3-8-13 15:04:2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矩灣錦苑 于 2013-8-13 16:16 編輯

  xqbljc老師在33樓引用了GB/T11336 -2004《直線度誤差檢測》的5.4.1條水平儀法和5.4.2條自準直儀法有關文字以說明節距法測量的是“角度”,可是老師并沒有完全引用標準的這兩條。如果我們再往下看測量步驟全面理解這兩條的本質,就會發現原來在測量中記錄的并不是角度,而是“各點示值ai”。
  圖32示意ai 就是我說的第 i 點相對于第(i-1)點的“高度差”,“各點坐標值Z(i)”(注:括號內的符號為下標,以下與此相同)就是將 i 點以前的高度差累積,公式13就是通過累積統一到起始點為測量基準的高度值計算公式。遺憾的是標準說式中“a(i)-水平儀示值(格值)”出了錯。因為公式13是Z(i)=Z(i-1)+a(i),Z(i)和Z(i-1)均為高度值,計量單位為μm,a(i)的計量單位必須為μm,而不能為格值。另外從圖32也可以明顯看出ai 是Z軸方向的值,是個相對高度值,而絕不是相鄰兩點的連線與X軸的夾角(傾斜角)。
  公式(27)給出了K=τ·L(μm)(請注意這里刪除了系數1000),公式(28)給出了K=0.0048τ·L(μm),這兩個公式就是我說的組合在一起的測量系統的分度值c,其中0.0048≈0.005。標準規定在水平儀上只能讀格數,不能讀角度值。因為平直度誤差的計量單位是長度單位μm而不是角度單位。格數乘以測量系統的分度值K(注:我用的符號是c),就是各受檢點 i 相對于前前一個受檢點(i-1)的高度差a(i),計量單位就是μm。我認為標準的意思是表達出來了,只不過當時仍受所謂小角度測量的影響太深,還沒有完全從小角度測量思路中擺脫出來,因此有一些令人有點不倫不類的小小不足。
  因此,在這里我也順便向水平儀檢定規程換版修訂小組的專家們建議,這一次的換版我們應該徹底把“平面度檢測”從“小角度測量”中擺脫出來,我們的檢定規程是檢定平板的平面度誤差,計量單位是長度單位,不是檢角度,不應該在角度測量中轉圈圈,平面度誤差的計量單位不是角度單位。新版檢定規程應該適當突出橋板的作用,應該修改“節距法”的定義,應該提出測量系統的概念,提出測量系統分度值的概念,公式6中的系數1000的確應該取消了。
37#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3-8-13 15:59:24 | 只看該作者
關于“節距法”定義的建議
  JJG117-2005平板檢定規程6.3.4.3對“節距法”是這樣描述的:
  將被測截面分成若干段,用角度測量儀器測量其相對于測量基準(自然水平或光軸)的傾角變化,再經計算求得被測截面各測量點對兩端點連線的偏差,然后根據平面度評定方法,計算求得工作面各截面測量點對評定基準的偏差。
  GB/T11336-2004直線度誤差檢測的5.4.1和5.4.2對水平儀法和自準直儀法這樣描述(本人進行了合并):
  將固有水平儀(反射鏡)的橋板置在被測直線上,等跨距首尾銜接地拖動橋板,測出被測直線各相鄰兩點連線相對水平面(主光軸)的傾斜角,通過數據處理求出直線度誤差值的方法。
  顯然GB/T的定義要比JJG的定義更切入實際和本質,也更簡單易懂,只不過仍然沒有擺脫角度(傾斜角)測量的陰影。根據以上定義,本人斗膽提出“節距法”定義修改建議如下,拋磚引玉供量友們討論參考并進一步提出修改意見:
  將水平儀或自準直儀等與橋板組合成一個完整測量系統,把固有水平儀或自準直儀反射鏡的橋板置在被測截面上,等跨距首尾銜接地挪動橋板,并讀出各相鄰兩點的相對高度差,通過數據處理求出直線度和平面度誤差值的方法。
38#
醬里個醬 發表于 2013-8-14 10:14:56 | 只看該作者
真心看不懂
不過看到兩位老師對計量知識的專研,規矩灣版主的專業,由衷的佩服
39#
xqbljc 發表于 2013-8-14 15:50:21 | 只看該作者
我的帖子發出后,一般情況下,某版主的帖子大約在2個小時后就會出現,從帖子的內容看,幾乎沒有什么新的東西,無非就是反復且口無遮攔的重復過去的陳詞濫調,包括單純的為碼字而碼字,大家可以試想一下,某版主的回帖幾乎沒有思考和查閱資料的時間,會寫出有實質內容的東西嗎?!所以,其經常性的不經意間亂講一氣,錯誤多多、抱歉多多也就不足為怪了,這也表明,某版主探討問題的態度自始至終不會端正的,因為他總是拿著敲鍵盤不當做是嚼自己的舌頭。

      ①. 我們現在是針對樓主提出的,使用小角度測量儀器,以節距法及方格布線布點方式進行的平面度測量來談論的,既然某版主認為“并不是只能使用水平儀類小角度測量儀器”,那就是使用自準直儀了,可是,聯想到其過去將自準直儀的反射鏡稱作“光靶”且是什么有刻度的鏡面(某非與全站儀搞混了?),并且根本不清楚自準直原理以及儀器的測量基準是其主光軸,加之現在34樓又將自準直儀稱作顯示裝置,莫非其不清楚自準直儀絕大部分都是鼓輪讀數的?莫非機械的鼓輪也可以數顯的方式顯示?再者,如果使用自準直儀,置放在橋板上的可不是小角度測量儀器了,某非某版主要解釋自準直儀與橋板是通過光軸或空氣連接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了,其可以回避赤身露體的某版主與穿上西裝或馬甲的某版主這樣的“整體”,到底還是不是同一個人的質疑,但能夠回避自準直儀與橋板并沒有結合為“整體”這樣的一個現實嗎?另外,反射鏡是自準直儀的附件,是這個附件放在了橋板上,它恰恰印證了橋板是做為測量中的輔助工具存在的。

         我們再來看看某版主是如何胡言亂語的解釋自準直儀“分度值同樣不再是小角度,而應該是線性值”了,其在文字描述中是這樣講的,“若自準直儀分度值為τ=2″”,我們在這里要質疑無知的某版主,世界上包括中國在內,近大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有哪一個制造商生產過分度值為τ=2″的自準直儀了?莫須有的東西被不懂且無知的亂假設,恰恰說明其根本沒有使用過也不了解自準直儀的規格型號及使用狀況。我們知道使用自準直儀以方格布線布點方式進行的測量,測量基準是通過起始點的自然水平面,這不像是某版主過去胡言亂語的測量基準是起始點(這個點可以看做海平面),請問,海洋應該比我們居住的陸地大的多吧,我們可以不把點按數學意義上無大小和面積來理解,但當其到了海平面的程度,那還能僅說是個“點”嗎???所以,在做多個截面的測量時,你能保證不使測量基準被改變嗎?如果你解釋可以增加反射鏡或五角棱鏡來改變光路,那么請問需要加幾個反射鏡?五角棱鏡的角度偏差2”要不要考慮?測量中,多個反射鏡及五角棱鏡的偏轉角度、高度如何來調整才能保證光路基本按原路返回?才能保證儀器的主光軸大致通過反射鏡或五角棱鏡的的中心?多次改變光路后,自準直儀的測量距離3~6m還能保證嗎?測量中成像質量方便調整和瞄準嗎?所以,以方格布線布點方式與對角線布線布點方式的測量是有很大區別的,前者,要保證在整個測量過程中,測量基準不被改變,為此,使用自準直儀是幾乎完全不可行的;而后者實際上是測各個截面的直線度,只要在同一個被測截面上,測量基準不被改變就行了,再測另外一個截面時,水平儀在測量前被調整而改變自然水平面,或自準直儀被重新放置而改變其主光軸,測量結果的正確性不會受影響的。某版主正是由于非常缺乏這些最基本的測量基礎知識,所以才能這樣無知無畏的信口開河,胡講亂講一氣,希望其能考慮自己版主的身份對論壇的聲譽負責,對論壇的廣大量友不被誤導負責,當然也是對其自己微不足道的名譽及臉面負責。

       我在33樓曾對某版主講過,“請某版主舉出一個非水平儀類小角度測量儀器來給大家看一下,前提是:某版主確實使用過,并能講出具體的操作過程,另外這個非水平儀類小角度測量儀器的檢測過程必須切實可行,不得神話般的演繹、比喻或天方夜譚”。應該講,前提要求并不高,但現在看某版主確實無力做到,只要其沒有神話般的戲說,可以講,已經是大家的幸事了。

      ②.某版主把橋板說成“傳感器”,把水平儀說成“顯示裝置”,包括一系列的什么“新的測量設備”、“平面度測量儀”(或平直度測量儀)、“新的測量系統”、“平直度計”、“A儀器”等等說辭,這是他的自由,本人不想再與其去爭論,由他自我過“口癮”就是了。“我提出之前的確還未見有人提出過”的“首創”說辭,實際上更是缺乏自知之明、應該是非常可笑可樂的事情吧。但某版主技術基礎知識的“抽風”狀態(非身體疾病),怎么會成了他人“所逼”,光天化日下,又是素不相識、無緣無故,何來被逼一說呢?如果技術及基礎知識有不同意見就是逼人過甚,那我們遠離爭議就是,否則,逼出個三長兩短,再導致“鬧訪”,豈不破壞了和諧氛圍。

        某版主“水平儀的調整應在實施節距法測量之前”,應該是缺乏了前提的極不完整的半截話,這要考慮采用了那種布線布點的方式,這些我在本帖前面部分有所講明,就不去重復了。總之,“不允許作任何調整”的說辭是非常武斷且無知的話語,考慮到其在過去的帖子里,對電子水平儀的零值檢定也不清楚要先進行必要的調整(非調修),也就好理解了,對一個企業的計量工作從事人員,不應再做過高的要求,否則的話,就是“逼人”了。

      (后續)
40#
xqbljc 發表于 2013-8-14 15:51:22 | 只看該作者
(接上一個帖子)

      ③.某版主“對角線布點方式的測量基準是兩條對角線的交點”的說辭,與其過去的多種及“大量點”的說辭,應該講大相徑庭,現在又解釋為“平板規程計算方法本質上就是以“兩條對角線的交點”為測量基準進行統一”,大家都清楚,兩條對角線的交點實際上就是同一個點,所以在確定評定基面的位置時,人為規定一條對角線通過理想平面,另一條對角線平行于理想平面,而交點由于是同一個點(有些說法也叫“強迫復合”點),所以這兩條通過且平行于理想平面的空間兩直線(不在同一個平面上)才能確定評定基面的位置,且此評定基面是唯一的。上述對角線方法(評定)的解讀才是正確且符合規程原意的東西。某版主故弄玄虛的什么“提取方案”、“統一基準或數據”......,不知論壇中的量友能否聽懂,反正給自己感覺就是語無倫次的“天書”,也不知道某版主自己是否知道自己在說些啥?莫非真應了那句話,凡是講別人無法聽懂理論的人,才是有學問和水平的人???

       某版主在34樓談到我引用GB/T11336 -2004《直線度誤差檢測》的部分內容,承認“確存在著“測出被測直線相鄰兩點連線”相對水平面和主光軸的“傾斜角””,但又不知天高地厚的說什么,標準編寫人“應是受當時對節距法檢測平直度的本質認識所限”,這個貶低面確實太大了,某版主也確實太擺不正自己位置了,自己是“首創”,大量的人是“受限”?狂妄是不是也應該有個底線呢???

       某版主“完全沒必要繞個大圈子測什么“傾斜角”,直接測相鄰兩點高度差更簡單明了”的說辭,應該是不愿意承認現實中實際存在的前后關系,當一個孩子不會走時,就去跑,結果怎么樣,只能不停地“摔跤”,這不,某版主就是在不停的摔跤,而且還摔不明白,真可悲。

       某版主在36樓講我“并沒有完全引用標準的這兩條”,那就由其完整的引用就是了,標準放在那里,誰都可以看到,實際上,經常有選擇的使用標準的正是某版主,應該講,還是一個討論問題的態度端正問題,這些,某版主歷來是很不講究的。

       在36樓談GB/T11336 -2004《直線度誤差檢測》標準時,某版主又“抽風”似的要“順便向水平儀檢定規程換版修訂小組的專家們建議”,如果其不是“指東打西”戰略的話,也真看不出他到底要干什么?“平面度檢測”、“小角度測量”、“換算系數1000的保留或取消”,與人家“水平儀檢定規程換版修訂小組”又有和干系,某版主講話靠點譜不行嗎?不想再聽到抱歉的說辭,因為某版主假惺惺的抱歉實在是太多了,還是靠點譜、稍安勿躁的好!

       某版主在37樓的建議,本人已經懶得去談了。我們國家有科學、完善的平面度量傳系統,平直度檢測也有一套科學、完整、正確的基礎理論,這些是有著大批老前輩做貢獻的,而且平直度檢測技術及基礎理論在世界上是處于領先地位的,某版主極端的缺乏平直度檢測測量原理的基礎知識,所謂的“測量系統”等胡言亂語理論上講不通,實踐上行不通,根本無法自圓其說,所謂的“首創”應該就是無自知之明的別稱。想當年,非金屬量塊非要擠進量塊規程,但到現在我們國家也沒有也不可能為此再建一個傳遞系統。所以,某版主就不要再瞎操心、白忙活了。

      我的這個帖子,寫了多個小時。今后不會再這樣干了,如果某版主的帖子不會也不可能對論壇的量友造成誤導的話,本人準備遠離。試想,與一個豪邁萬丈的自稱“擰種”的人談論問題..........................。
41#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3-8-14 23:38:0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9# xqbljc

  還是那句話,請老師自重,技術討論還是要平心靜氣,擺事實講道理,挖苦諷刺和謾罵并不證明有道理。
  ①關于組合的測量設備是老師在33樓提出“就請某版主舉出一個非水平儀類小角度測量儀器來給大家看一下”,我提出了自準直儀這個非水平儀類的小角度測量儀,老師自己也認為它們的原理一個是水平面,一個是光軸,現在老師又認為自準直儀和水平儀是同一類的小角度儀,學生我只能無語了。如果說準直儀和自準直儀是同一類小角度測量儀我相信沒有人有異議,如果說自準直儀和水平儀是同一類小角度測量儀,實在令人費解,是不是還要把水平儀檢定器也認為和水平儀是同一類呢。
  自準直儀是在準直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準直儀的光標在反射鏡上,自準直儀的光標在儀器內,如果老師沒有見過反射鏡上有光標(也有稱光靶的)的儀器,那就只有自己網上搜一下或查相關資料了。關于水平儀的工作原理和自準直儀的工作原理,我相信搞平直度檢測的量友沒有誰不明白,我們現在討論的不是它們測量小角度的工作原理,而是使用它們測量平面度、直線度誤差檢測的原理。把水平儀和自準直儀單獨用來測量小角度的工作原理用于解釋它們與橋板組合后檢測平直度誤差的工作原理,無異于用風形成的原理解釋雨形成的原理,盡管有一定的聯系,必定是所問非所答。
  我說過,老師不愿意承認測量設備的概念,不愿意承認橋板與水平儀等的組合變成了又一種嶄新的測量設備,靜止的、局部的、分離的,而不愿意發展的、全面的、系統的看待什么是“測量系統”,這是我們分歧的根本原因。老師似乎認為水平儀永遠是水平儀,它決不能作為另一臺測量設備的零部件使用。我舉過電壓表的例子,一個微電壓表(又稱毫伏表)在獨立使用時是電壓表,一旦與傳感器熱電偶相組合,它的分度值就不是毫伏特而是攝氏度了,而一旦與壓力傳感器組合分度值就變成了MPa,水平儀其實就是這樣,獨立使用分度值是角度單位,一旦與“傳感器”橋板相組合分度值的單位必是微米。“新東西”也好,“陳詞濫調”也罷,我愿意留給量友們自己去評論。
  關于我說的“若自準直儀分度值為τ=2″”,很清楚前面有個“若”,那是我的假設,有沒有分度值為2″的自準直儀,我不想多說,我的目的是說自準直儀與橋板的組合測量設備,準直儀的顯示裝置已經變成了組合測量設備的顯示裝置,此時的分度值不再是角度單位,而變了長度單位微米。
  關于海拔高度的問題,請老師注意測量范圍的大小,高山的高度以海平面為測量基準,這個海平面是有經度緯度要求的,仍然是點與點的高度差。被測平板的第一個受檢點(起始點)的高度規定為零就是起到了海平面的作用,其它各受檢點相對于它的高度就是山峰和海谷。
  ②老師自己可以隨意挖苦謾罵別人“抽風”,本人出于禮貌和對平直度檢測計量專家的尊重,從未還過一句,這絕不是說別人不會還擊,別人都可以任人挖苦諷刺,軟弱可欺。既然老師也明白不要“破壞和諧氛圍”的道理,那就讓我們大家都說到做到,共同恪守吧。
  水平儀的調整應在實施節距法測量之前,這是平直度誤差節距法檢測的最基本要求,并不是“缺乏了前提的極不完整的半截話”,無論哪種布線布點的方式,都必須遵守。“不允許作任何調整”的說辭一點也不“武斷”,在檢測過程中隨意調整那才是真正的“無知”。也許老師忘記了平板規程JJG117-2005的6.3.4.3條的一句話:測量時,“每次橋板移動時,必須首尾銜接”,“反射鏡或水平儀不得有相對位移”。
42#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3-8-15 01:02:1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規矩灣錦苑 于 2013-8-15 01:11 編輯

回復 40# xqbljc

  關于平面度檢測受檢點的布點方式給出了6種“提取方案”,這不是我的發明,這是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說法,老師認為“提取方案”是“故弄玄虛”大可以找國家和國際標準的起草和批準人提意見,不必針對我,本人只是講述了自己對“提取方案”的理解,理解不對可以指正。
  老師說“兩條對角線的交點實際上就是同一個點”,又說“這兩條通過且平行于理想平面的空間兩直線(不在同一個平面上)”,難道不矛盾嗎?同時平行于一個平面而有一個交點的直線,而又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請老師畫出來給我們看看。“所以在確定評定基面的位置時,人為規定一條對角線通過理想平面,另一條對角線平行于理想平面,而交點由于是同一個點(有些說法也叫“強迫復合”點)”這也是你的原話,這是最基本的立體幾何作圖,也請老師畫出來。
  其實,兩條對角線是同時平行于理想平面兩條異面直線,它們并沒有交點,這兩條對角線是決定理想平面方向的條件,被決定的平面就是平面度評定的四大評定基準之一。這是講評定基準,并不是講測量基準。
  測量基準在對角線布點方式下用節距法檢測仍然是變動的,仍然是各受檢點相對于其前一受檢點的高度差,通過該截面內的累計得到各受檢點的“提取值”。在兩條對角線截面上均得到提取值,由于兩個對角線的提取值測量基準并不相同,無法相比較,我們必須統一測量基準,而兩條對角線的中點提取值是在同一個受檢點提取的,其高度理應相等,于是我們選中了對角線的中點作為統一測量基準的點,讓中點的高度測得值相等,兩條對角線其它各受檢點均以這個點為基準來比高低,從而也就確定了四個角點相對于對角線中點的高度,再設法讓被檢表面其它各受檢點與四個角點比高低,也就相當于與對角線中點比高低了,這樣的結果就是把被檢表面各受檢點的高度值統一到以對角線交點為測量基準了。這種工作就是做統一測量基準的工作,節距法是無法繞過去的。
  通過統一測量基準后的測量數據才能夠轉入選擇評定基準進行平面度誤差評定的步驟。如果評定基準就是對角線平面,而在統一基準過程中我們在確定四個角點高度時,同時做了以對角線中點為測量基準通過旋轉使兩個端點高度相等的工作,那么兩個端點連線就是一條直線,另外兩個端點連線也是一條直線,這兩條直線是不相交的異面直線,這兩條異面直線各自所在平面中的一對平行平面剛好與對角線評定基準重合。
  把測量基準和評定基準混為一談,用測量基準唯一,用小角度測量原理,永遠也是不能解釋清楚平板檢定規程給出的檢測方法和計算、評定原理的。
  向國家標準和法規起草班子提出建議是每一個計量工作者的權力和義務,無論正確與否均無可非議。如果都像老師那樣只有“大師級”人物才有說話權力,“小人物”的建議都是“抽風”,我相信這不是國家和量友們認可的科技領域正常風氣。我也再次聲明,本人不敢貪天之功為己有,所謂的“測量系統”不是本人的“胡言亂語”,是國家規定的計量名詞術語“測量設備”中的一種。
  認真負責地參與技術討論,給量友們一個提示和參考,帖子寫多長時間都是應該的。本人表示將不受任何影響,該怎么發帖和回帖仍然一如既往。我也再次說明,每個人在論壇上的帖子都不是法規和標準,無論正確的、錯誤的、成熟的、幼稚的見解都可以在論壇發表,這有利于活躍氣氛,有利于科技進步和發展。一個新理論、新觀點、新技術、新方法在成熟之前幾乎沒有不受傳統思維打壓的。如果都只能講正確的,不能講拿不準的,更不能講錯誤的觀點,誰又能保證自己永遠正確呢?論壇就只能沉悶下去,科技也只會停止發展。我再次懇求老師嘴下留情,歡迎技術上怎么說都行,挖苦諷刺的話語還是留在肚子里吧。如果有專家自命非凡瞧不起別人,準備遠離,那也是個人的自由。
43#
xqbljc 發表于 2013-8-24 14:25:50 | 只看該作者
本月中旬期間,不知什么原因,論壇的網站總是很難打開,即使偶爾進入,所寫的帖子也是發不上去,且把寫好的帖子內容都搞丟了。后來去河北、內蒙等地旅游,現已回來,感覺某版主胡言亂語的幾個帖子,還是有必要給以駁斥的,不為爭個誰對誰錯,起碼使其無事生非、誤導量友的言論得以澄清。當然,對其無聊、無知,但一般構不成誤導的言論就采取不屑搭理的態度好了。
44#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3-8-24 15:11:3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3# xqbljc

  論壇并不是斗氣的地方,老師還是認真讀讀您的這個沒有任何實質性內容的帖子吧。罵別人“無知”也好,罵別人“無聊”也罷,說別人“胡言亂語”、“無事生非”也行,但這些庸俗低級的語言卻是出自我們的老師和知名專家之口,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這有損于專家、長者的風范。本月中旬期間網站是不是很難打開,帖子是否發不上去,量友們都清楚,沒必要找理由。自己寫好的帖子“都”搞丟了,也不是別人的原因所造成,別人也不會在意都搞丟了的原因是什么。
  我還是那句話,諷刺挖苦和謾罵并不是學術討論的正確態度,有什么不同意見盡可以擺在大家面前,沒有必要用諷刺挖苦和謾罵的形式試圖封別人的口。論壇是一個無論年齡大小、地位高低、職稱尊微、參加計量工作早晚,都可以在平等的平臺上發表個人見解的場所,大家還是應該相互尊重、平心靜氣地參與討論,以求達到明辨是非、共同進步之目的。既然老師認為我的觀點是“胡言亂語”、“無事生非”,“有必要給予駁斥”和“澄清”,完全可以把駁斥和澄清的理由和依據拿出來,本人和量友們也好從中受益,沒有必要罵大街。
45#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3-8-24 16:07:21 | 只看該作者
  老師不愿意承認“測量設備”的概念,不愿意承認“測量系統”的概念,不愿意承認測量設備也可以相互組合變成另一套測量設備的觀念,可是這個概念和觀念正是當前國內外計量界公認的。別的標準可以暫且不提,JJF1001-2011是計量界所通用的名詞術語法規,老師不應該不認可吧。老師不妨幫學生我解釋一下下面兩個術語:
  6.2測量系統
  一套組裝的并適用于特定量在規定區間內給出測得值信息的一臺或多臺測量儀器,通常還包括其它裝置,諸如試劑和電源。
  6.6測量設備
  為實現測量過程所必需的測量儀器、軟件、測量標準、標準物質、輔助設備或其組合。
  試想一下,根據測量設備的定義,水平儀、自準直儀等是不是“測量儀器”,橋板是不是“為實現測量過程所必需的”“輔助設備”,兩者的“組合”為了實現平直度的測量過程,是不是也是“測量設備”?根據“測量系統”的定義,水平儀、自準直儀等和橋板的組合是不是“一套組裝的”并“適用于特定量”平直度誤差在規定區間內給出測得值信息的儀器,這套組裝的測量系統是不是除了包括有測量儀器外,“通常還包括其它裝置”即輔助裝置橋板?
  因此水平儀等與橋板的組合已經是一套完整的“測量系統”和嶄新的“測量設備”,這套測量設備的兩個組成“零部件”在節距法檢測平直度中是不能分離的,這是一套完全不同于水平儀等儀器的另一套完整的測量設備。原有的水平儀是測量小角度的測量設備,被測對象的計量單位是角度秒或微弧度。組合的完整測量系統則是測量平直度誤差的測量設備,被測對象的計量單位是微米。如果仍然還抱著水平儀是獨立的測量儀器觀念不放,將橋板與水平儀等儀器剝離開來,認為還是在測量什么所謂的“傾斜角”,那就是在測量小角度而絕不是測量平直度誤差了。
46#
xqbljc 發表于 2013-8-24 20:54:02 | 只看該作者
當某版主豪情萬丈的自稱其為“擰種”的時候,包括談論問題的過程中,胡攪蠻纏、回避主題、繞來繞去、信口開河、言談話語的尖酸刻薄、錯誤多多、虛偽抱歉........的時候,其從未意識到“自重”為何東東,現在竟然好意思提到了“自重”。這種對自己與他人采用雙重標準的說辭、要求,應該就是缺乏個人修養吧?!

     ①.某版主在談到水平儀和自準直儀這兩類小角度測量儀器的時候,質疑別人“認為它們的原理一個是水平面,一個是光軸”,“認為自準直儀和水平儀是同一類的小角度儀”,并假惺惺且煞有其事表白自己“只能無語了”。在這里,我非常憤怒的質問說瞎話不臉紅的某版主,別人講過你指責的上述話語嗎?有的話,請你原話粘貼過來!否則,某版主就是當眾說瞎話。過去,我只是簡單的認為某版主僅是基礎理論知識淺薄,探討問題的態度極不端正。現在我深深感覺其人品是有問題的,包括其人格也是不完整的。探討問題的過程中,為了攪混水,不惜當眾編造瞎話、謊話,這對我們認認真真做計量技術的人來講,應該就是一種做人誠信的缺失和人格的墮落。它傳遞的就是某版主身上的負能量。這些應該被大家所唾棄。某版主底氣不足,虛張聲勢發出“是不是還要把水平儀檢定器也認為和水平儀是同一類呢”的疑問,就由其自問自答好了。不管怎樣,從幾何量專業的分項分類來講,自準直儀、水平儀包括水平儀檢定器等應該歸類至角度的大項。

       某版主關于“自準直儀是在準直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的說辭,應該是把角度計量儀器的自準直儀與同稱準直原理的測繪儀器(包括精密水準儀、電子經緯儀、全站儀等)一鍋粥的混為一談了,前者的自準直原理與后者的準直原理完全不是一件事情。這些充分表明了某版主的無知+淺薄,故:在這里稱其為“濫竽”版主確實恰如其分。由于時間的關系,自己不可能在這里把屬計量儀器自準直儀的自準直原理與屬測繪儀器的原理及它們的不同點,在這里給以詳盡的解釋和說明。好在,自準直儀的發展過程、現狀及未來展望,以及關于那幾種測繪儀器的介紹資料,在相關的書籍、刊物、文章,包括網上都有很多。有興趣的量友可以去查詢學習了解,或者我們通過其它方式、找時間溝通交流。只要大家搞清楚這些,“濫竽”版主也就沒有什么市場來“充數”了。

       看到某版主關于“準直儀的光標在反射鏡上,自準直儀的光標在儀器內”的說辭,本人也沒必要客氣了,其應該純屬無知、瞎編、“抽風”似的癡人說“夢”,但這絕不是時下流行的“中國夢”,而是某版主不著邊際、貽笑大方的胡言亂語!大家都清楚,“光標”毫無疑問是計算機的術語,或者數據庫的光標,這樣的光標應該出現在計算機的顯示屏上。他什么時候進入到自準直儀的“儀器內”呢?應該是某版主把自準直儀,其光源前面的十字象玻璃分劃板,使用不倫不類的自創、借用術語來給以的文字描述吧?!某版主無知且自欺其人,應該不算什么錯,技術水平釋然嗎。但跑到論壇胡言亂語、誤導大伙就是他的錯了。為了讓大家對自準直儀能夠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使大家在防欺、防騙、防誤導這“三防”方面增加一點基本的常識,我在這里對自準直儀儀器內的光路一般性結構做一個大概的介紹。一般純光學的自準直儀儀器內,是由光源、十字象玻璃分劃板、棱鏡、固定刻度分劃板、指標線分劃板’目鏡組、物鏡組等構成了一套完整、精細的光路系統,這套光路系統絕沒有什么某版主所言的“光標”。

       至于某版主虛張聲勢的發出“如果老師沒有見過反射鏡上有光標(也有稱光靶的)的儀器”的質疑,應該講,還是本人在前面講到的,其自己“一鍋粥”的一知半解中,完全把計量儀器的自準直儀與多種測繪儀器混為一談了。反射鏡應該是自準直儀的附件,其就是一塊表面鍍膜,平面度極好的光學玻璃(厚度約10mm,平面度0.03μm),而某版主講到的所謂“反射鏡”,實質上就是某些激光準直儀、測繪儀器(包括精密水準儀、電子經緯儀、全站儀等)的附件“光靶”,此附件“光靶”也不存在什么“光標”之說,只是上面有坐標狀的東西及刻度罷了。對于某版主“如果老師沒有見過反射鏡上有光標(也有稱光靶的)的儀器,那就只有自己網上搜一下或查相關資料了”的狂妄說辭,我只是一笑了之,并嗤笑某版主的狂妄及無知。大家可以到http://www.bkd208.com/viewthread.php?tid=135471&extra=&page=1的19樓看一下,那里有我在近三年前上傳的極其經典的英國HILGER WATTS生產的TA80型、TA53型數顯、指針光電自準直儀,我們國家的某研究所就是按此TA80型仿制的國產數顯光電自準直儀。另外一臺德國LEI TZ生產的0.1″光學自準直儀,就是我們國家上個世紀70年代末開始試制,并形成批量生產,最終獲國家銀獎的花崗石平板檢測時使用的主標準器。本人不會象某版主那樣,查看自準直儀的資料要去網上,我們工作的實驗室,除前面提到的多臺進口自準直儀外,還有多臺國產的純光學、光電包括CCD雙軸的自準直儀,如果加上進口、國產的平行光管和專用平行光管,應該在20臺左右吧。本人近幾十年來,就是每天同這些角度儀器打交道,包括檢定、校準或修理;關于測繪儀器, 我們有瑞士萊卡生產的高精度水準儀、光學或光電經緯儀、智能型的全站儀,它們的附件,各種規格的“光靶”應該不少于10個吧。這些,不說是看不起某版主及其所在的企業,他們應該不具備這個工作環境條件的。所以,某版主在需要了解某些儀器時,只能無奈的去網上大概的看一下,由于沒有見到實物,也沒有使用、檢定、校準和維修的經歷,所以只能是一知半解、道聽途說,甚至外行式的一竅不通,也就好理解了。但這樣一個情況下,某版主依然打腫臉充胖子,不懂裝懂的胡言亂語,就是班門弄斧的毫無自知之明,招搖撞騙的品行問題了。

       我們再聯想一下某版主在34樓所言,“若自準直儀分度值為τ=2″”的說辭,我不否認此“若”有“假設”的意思,但這種莫須有的自準直儀規格型號假設,反映的還是某版主對儀器規格型號的無知+淺薄,至于“有沒有分度值為2″的自準直儀,我不想多說”的托詞,只能是醉死不認那壺酒錢的“擰種”精神,絲毫掩蓋不了其對自準直儀缺乏基本常識的實質。所以,某版主,還是閉嘴的好。

       對于某版主“點”“起到了海平面的作用”的說辭,除了說明其“點”、“面”不分或故意給以混淆外,我相信大家,包括那些認為某版主“專業”的人,會看清其空空如也、不懂裝懂,只會賣弄嘴皮這一實質的。

      (后續)
47#
xqbljc 發表于 2013-8-24 20:55:17 | 只看該作者
(接前一個帖子)

        ②.某版主認為別人說其在探討技術問題時,由于其錯誤多多、前后不搭、信口開河,而時常處于“抽風”狀態,就是對其挖苦謾罵。實際上這并不是什么挖苦謾罵,而是某版主的一種常態。首先,“抽風”之說并不是指其身體疾病,而是針對其忽左忽右、自相矛盾、前后不搭的一種技術基礎理論的不靠譜狀態。請大家回顧一下,某版主剛剛不經意間把換算系數加到其所謂的換算公式中去,轉眼就要求將規程JJG117-2005規程公式(6)中的換算系數去掉,這是不是“抽風”?!再看一下其在過去的帖子里,對電子水平儀正反180°兩位置,事先未給以必須正常調整的情況下(非調修),就讀取的兩位置讀數分別為△a1=70和△a2=14,因而就錯誤的判斷該受檢水平儀的零值誤差為42,故為嚴重的不合格,請問,某版主如此理論基礎知識淺薄,實際操作錯誤百出的“冤枉”受檢計量器具的行為,是不是導致量值傳遞不準確的“抽風”?!我們再來看一下某版主在過去的帖子里的文字描述,使用小角度測量儀器以“節距法”進行的平直度測量,如果“第一個讀數就是42,平板就不用往下檢了,這里已經產生了前面一個是凹點,后面一個是凸點,且嚴重超差了,平板可以直接判不合格去修理了”。請問:某版主如此的信口開河,胡言亂語,是不是與上面所講情況屬同類的“草菅人命”的錯檢錯判,那不是“抽風”又能是什么?!某版主在本主題的36樓所談“平面度檢測”、“小角度測量”以及“換算系數1000的保留或取消”問題,是不是只能與JJG117-2005規程有關,但其卻要“順便向水平儀檢定規程換版修訂小組的專家們建議”,如此的指東打西、張冠李戴、胡言亂語,是不是思緒紊亂的“抽風”?!不想再多說什么了,本人及大家非常清楚,要求某版主講話靠譜只能是不切實際的妄想。

         某版主在41樓帖子的最后是這樣講的,“水平儀的調整應在實施節距法測量之前,這是平直度誤差節距法檢測的最基本要求,并不是“缺乏了前提的極不完整的半截話”,無論哪種布線布點的方式,都必須遵守”。那么,請問,當采用對角線布線布點方式時,由于各個被測截面分別是測各自的直線度,那么當測完一個截面。改測另一截面前,某非水平儀依然不允許做正常的調整?如果使用的是自準直儀,測完一個截面后,當測另一個截面前,某版主能保證自準直儀在分別測兩個截面時,儀器的2個放置位置能夠保證其主光軸不被改變?明明是對測量原理根本不清楚,講出那些“無論哪種布線布點的方式,都必須遵守”的不靠譜話,某版主不感到汗顏嗎?!

        某版主在41樓帖子的最后引用了JJG117-2005規程兩句話,分別是“每次橋板移動時,必須首尾銜接”和“反射鏡或水平儀不得有相對位移”,這兩句話與其前面談到的“缺乏了前提的極不完整的半截話”,應該沒有什么關聯,某版主對規程的文字描述理解的如此離譜,還好意思在論壇中夸夸其談,不怕丟其臉面嗎?!前面提到規程中的兩句話,應該是檢測中需要重點注意的文字描述,為了使大家能夠不被某版主誤導,并加深對規程內容的理解,下面對這兩句話做一下解讀:

       規程中“每次橋板移動時,必須首尾銜接”,此話的主要目的是告訴檢測操作者:由于“節距法”的本質是測出被測截面的誤差折線,以折線≈曲線來近似的代替其誤差曲線,所以,橋板移動時必須沿直線首尾銜接,如果不能做到首尾銜接,那么測得的就不是被測截面的誤差折線,后面數據處理時,再按“節距法”進行數據處理也就講不通了,當然也就不知道你所測得的到底是什么了。

       規程中“反射鏡或水平儀不得有相對位移”,此話的主要目的是告訴檢測操作者,在測量過程中,必須將反射鏡或水平儀固定在橋板上,而不是簡單的放置在橋板上,否則,當使用自準直儀時,反射鏡由于沒有固定在橋板上,會與橋板發生水平或垂直方向的位移,前者(水平位移)可能使成像偏離了儀器主光軸的中心,造成難以或無法瞄準讀數;后者(垂直位移),可能會因為橋板上下工作面的平面度及平行度的影響,帶入較大的測量誤差;當使用水平儀時,水平儀由于沒有固定在橋板上,也會與橋板發生水平或垂直方向的位移,前者(水平位移),由于橋板及儀器工作面平面度的影響,會將電子水平儀水平方向傾斜產生的角度誤差帶入測量結果,后者(垂直位移),可能會因為橋板上下工作面的平面度及平行度的影響,帶入較大的測量誤差。

       (后續)
48#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3-8-24 23:00:4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6# xqbljc

  還是那句話,技術討論應該避開市井潑婦罵街似的語言,我不想回復老師那些不干不凈的語言,我認為如果我回復那些語言有損于老師的專家身份,有損于老師幾十歲年齡的長者形象。
  老師46樓的帖子雖然還是少不了許許多多的污穢話語,但總還是比43樓的帖子多了一點技術的內容。我僅就其中的技術觀點發表以下看法:
  老師談到了“角度的大項”,并把“自準直儀、水平儀包括水平儀檢定器等”“歸類至角度的大項”,請問老師,是不是還應該把“多面棱體”、“測角儀”、“直角尺”、“萬能角度尺”也“歸類至角度的大項”?你可是明明說的小角度測量儀的不同種類,我認為你在這里又用所謂的“角度大項”偷換概念不妥吧,水平儀和自準直儀就是不同種類的小角度測量儀。
  老師只認識自準直儀是角度計量儀器,不認為“同稱準直原理”的準直儀也是角度計量儀器,不知道自準直儀是在準直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那是老師的事情。但把所謂的“精密水準儀、電子經緯儀、全站儀等”測繪儀器與幾何量計量割裂開,認為“完全不是一件事情”,認為別人“無知+淺薄”、“抽風”、“癡人說夢”,這是錯誤的,這些諷刺人的話說的是誰,還是自己先去再翻翻教材和相關資料再下結論吧。
  “準直儀的光標在反射鏡上,自準直儀的光標在儀器內”,老師不認可“光標”,只認可“光靶”,那么準直儀的光靶的確在反射鏡上,自準直儀的光靶又在哪里?所謂“光標”無非是畫有標識的光學元件。自準直儀的光學標識就是在儀器體內,準直儀的光學標識在儀器體外的反射鏡上,這該是個基本常識吧。本人承認自己的知識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只能不斷更新,不斷地活到老學到老,但是我相信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還是必須遵循的。至于誰“打腫臉充胖子,不懂裝懂的胡言亂語,班門弄斧的毫無自知之明,招搖撞騙的品行”還是留待量友們去評價吧。
  如果老師認為“若自準直儀分度值為τ=2″”這個為了計算簡明的假設不妥,也沒有關系。我的例子無非是為了說明組合測量設備的分度值計算方法,也沒有必要在枝節問題上糾纏。那咱們就換一個假設,“若自準直儀分度值為τ=1″,與跨距為100mm的橋板組合后的測量設備分度值就是c=0.005τ·L=0.005×1×100=0.5μm,這樣該可以了吧。
  當說海平面高度和山峰、海谷海拔高度時,海平面、山峰和海谷本來就是指的點。說起海平面的高度,不能認為那是個平面,因為海平面本來就是個近似的橢球,并且還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1976年的測量證明,新幾內亞的高海平面與馬爾代夫群島附近的低海平面高差約180米。只有把海平面局限于一個很小的范圍內,才能夠說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例如我國海拔高度就是以青島港驗潮站的長期觀測資料推算出的黃海平均海面作為零點。在講到海拔高度和相對高度時指出是在講點與點的高度差是必要的,這并不是“賣弄嘴皮子”。
49#
規矩灣錦苑 發表于 2013-8-24 23:51:2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7# xqbljc

  如果老師認為你的那些低級庸俗的語言“不是什么挖苦謾罵”,那么你的這些語言你就收為己用吧,我不想加以評論。我只對技術問題的討論感興趣。
  電子水平儀正反180°兩位置,讀數分別為△a1=70和△a2=14,老師既然認為這樣的水平儀的零位是合格的,那么請問老師,水平儀的零位是合格的,你又為什么要對零位調整,還美其名曰“非調修”,調整水平儀零位難道不是“調修”的工作內容之一?
  我在36樓所談“平面度檢測”、“小角度測量”以及“換算系數1000的保留或取消”問題,的確“與JJG117-2005規程有關”,所以才要“順便向水平儀檢定規程換版修訂小組的專家們建議”,如果與JJG117無關而去提意見那才是“指東打西、張冠李戴、胡言亂語”,那才是“抽風”。
  “水平儀的調整應在實施節距法測量之前,這是平直度誤差節距法檢測的最基本要求”這是對的,也是檢定規程的基本要求。當采用對角線布線布點方式時,由于各個被測截面分別是測各自的直線度,那么當測完一個截面,改測另一截面前,水平儀當然允許做正常的調整,這是因為橋板跨距改變,換了另外一套組合的測量系統了。但是當其一旦投入測量,仍然是絕不允許對水平儀再做任何調整,包括對橋板180°的調頭,這是節距法檢測平直度誤差的基本要求,絕對不允許。
  老師對“每次橋板移動時,必須首尾銜接”的解讀可以說基本正確,我認為其中節距法的本質是“測出被測截面的誤差折線”,應改為本質是“測出被測各點的誤差折線”。后面數據處理時,再按“節距法”進行數據處理,是指解析法或稱計算法,前面講的所謂“誤差折線”講的是作圖法。計算法和作圖法是兩種不同的評定方法,這里沒有什么講不通的。
  老師對“反射鏡或水平儀不得有相對位移”的解讀我很贊成。我的另一個解讀是從測量設備的結構原理來說的。一臺測量設備在實施測量過程前對零這是常識,但在實施測量過程中,調整其零位或調整不同零部件的相對位置,就意味著破壞測量設備。其后果必將產生意想不到的粗大誤差,也稱產生了非預期測量結果。所以聰明的測量者在做風險極大的測量時,不僅僅在測量前對零位,測量后同樣也再次對零位。如果老師不相信,你在測量中如果做了任何調整,測量結束你再把這套測量設備放在起始位置上看看,那個結果絕對與開始測量時的結果大相徑庭。
50#
xqbljc 發表于 2013-8-25 12:17:30 | 只看該作者
我的許多帖子,除開技術角度上的論述外,應該講在文字的措詞上相對比較激烈,但那是對“濫竽”版主“無知+淺薄”,且屢屢不懂裝懂,誤導論壇廣大量友行為的一種氣憤。而今,“市井潑婦罵街”、“污穢話語”、“低級庸俗”等等言辭,卻成了某版主最最干凈的言談話語及儒家風范。不去評論什么,還是本人前面講過的話,某版主自始至終對自己與他人完全采用雙重標準后的本質暴露。

      沒人去談什么“小角度測量儀的不同種類”,這應該才是某版主先入為主、無事生非的“偷換概念”。至于“濫竽”版主所談“萬能角度尺也歸類至角度的大項”的話語,那就請便,即使某版主將其歸類至游標類萬能量具,也與本人毫無關聯。因為,經常性的“指鹿為馬”應該就是某版主的常態,況且也不可能給大伙造成誤導嗎。

      沒人將“測繪儀器與幾何量計量割裂開”,本人只是講,它們的儀器設計原理“完全不是一件事情”,只是“濫竽”版主根本不懂這些,所以只能依靠斷章取意來混跡論壇。

      什么“不認可“光標”,只認可“光靶””,本人認為“光標”是計算機的術語,提請“濫竽”版主搞清楚,這是專用術語,不可濫用或錯誤的借用;而“光靶”是測繪儀器的附件,也是測繪界的專用術語,再次提請某版主,文字描述要靠譜!至于將“光標”轉彎抹角的解釋為“光學標識”的簡稱,那是在做文字游戲,“濫竽”版主實在是太不講究了,莫非不怕被量友們恥笑!某版主不是從前講過“光靶”也有稱“反射鏡”的話嗎,那么現在某版主“準直儀的光靶的確在反射鏡上”的說辭,又想表達二者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呢?本人無法猜知某版主語無倫次的言談話語及思路。至于某版主“自準直儀的光靶又在哪里?”的疑問,還是其自己回答的好,也只有某版主才能將話題扯到天邊,瞬間再繞回原地。本人只是清楚的知道,自準直儀的附件是反射鏡,而所謂的“光靶”是某些測繪儀器的附件。

      看到某版主“還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活到老學到老”的言辭,確讓人忍俊不止,幾乎出聲,差距如此之大,難道要從小學起步?書到用時方恨少,已經老大不少的了,就對付著在某企業計量管理崗位及論壇混吧。

      “海平面.......本來就是指的點。海平面.......不能認為那是個平面”,請問,比我們居住的陸地大若干倍的海平面都是個“點”,這個“點”是不是太大了?依照“濫竽”版主如此不靠譜的邏輯,“地平面”也應該“就是指的點”了?那么人類所在的地球就可以解釋為由兩個“點”構成,這就太不像話了吧???!!!

        電子水平儀正反180°兩位置讀數,檢定其零值誤差的事情,“濫竽”版主發出了“你又為什么要對零位調整,還美其名曰“非調修”,調整水平儀零位難道不是“調修”的工作內容之一”的質疑,莫非,某版主對儀器的正常調整及非預期的調修都搞不懂?非要將二者混為一談?提請“濫竽”版主去看一下JJG103-2005規程,規程中對零值誤差檢定的文字描述如下:“6.3.8.1 檢定前,對數顯式電子水平儀先使用調零旋鈕將其調整到水平零值;”請問,某版主,上述文字描述,你能否看懂并理解?規程做為檢定的技術依據,怎么到了某版主嘴里,就變成了修理(調修)的依據?告誡某版主:學習、熟悉、理解規程的方法要正確,總是為我所學,為我所用,選擇性的理解和使用,不出差錯才怪呢!

       既然某版主清楚“平面度檢測、小角度測量以及換算系數1000的保留或取消問題,的確與JJG117-2005規程有關”,那就應該向JJG117-2005規程修訂小組的專家們去建議啊,那才是“目標正確”、“有的放矢”嗎,怎么非要向毫不相干的“水平儀檢定規程換版修訂小組的專家們建議”呢?這不就是欠了東家的賬,卻“抽風”似的跑到西家去還錢,還要美名其曰“絕不欠賬”,某版主這思維智力,確實讓人不敢恭維。當然也是好理解的,經常性的前后不搭,且抱歉多多,則假惺惺抱歉的話語也沒臉再說了,物以稀貴,話多不值錢(抱歉話),應該就是這個道理吧?!

      “濫竽”版主既然承認在采用對角線布線布點方式時,“測完一個截面,改測另一截面前,水平儀當然允許做正常的調整”,那么“這是因為橋板跨距改變”了的結論又是如何得出的呢?我們測完一條長邊截面,再去改測另一長邊截面,此時“橋板跨距改變”了嗎?那么,“絕不允許對水平儀再做任何調整”的說辭又是從何說起呢?莫非“濫竽”版主檢測的是任意多邊形的平板,而非矩形平板?某版主在論壇中經常性的講一些無前提的半截話,進而得出不靠譜的結論,且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除了解釋為語言表達或文字描述能力極差,缺乏起碼的嚴謹外,也就只能依然歸類至無知+淺薄了。

      “濫竽”版主對“橋板180°的調頭,這是節距法檢測平直度誤差的基本要求”的說辭,不知其自己能否看懂且理解,估計有些人會一頭霧水的,這明顯就是“故弄玄虛”嗎。讓我們一起看一下JJG117-2005規程對此方向問題是如何給以文字描述的:“6.3.4.3 節距法......。測量時,應考慮角度測量儀器的測量方向”。一句非常簡單的話,將測量方向的問題講得非常清楚,當然也包括了儀器的方向,因為某些自準直儀的讀數方向是不同的,這些應該不是那些土語“調頭”所能講得清楚的,對于這些,估計“濫竽”版主并不知情,也不會理解,問題還是出在使用小角度測量儀器,以“節距法”進行的平直度測量原理的無知+淺薄嗎。對于某版主,我也不想再去“彈琴”了,其自己去悟吧。

          某版主關于“測出被測截面的誤差折線”,應改為“測出被測各點的誤差折線”的說辭,應該是其對被測截面就是“被測實際線”并沒有搞清楚,只有“被測實際線”才會有直線度誤差折線啊!,“被測各點的誤差折線”應該是文字不通,或者講文字描述不準確、不到位吧?此事不去多講了,對別人是正常要求的的事,對某版主就會成為高標準、嚴要求了,那肯定是不切實際的。某版主把“誤差折線”簡單的理解為作圖法,應該講并不是完整準確的,這里談論“誤差折線”,并在過去的帖子里,費盡口舌的給以數形結合的公式推導,均是為了把測量原理性的東西講清楚,而測量原理性的東西才是基礎的基礎,當大伙把這些東西基本搞明白了,“濫竽”版主又如何繼續“充數”呢?!所以,其胡攪蠻纏,拼命“攪混水”也就好理解了。

        使用小角度測量儀器,以“節距法”進行的平直度測量,不存在什么“對零”的問題,只有圓分度角度檢測才會有“回零”的說法,JJG117-2005規程沒有測量結束后,再將儀器“放在起始位置上看看”的說辭,這都是某版主瞎編亂造的東西。當然,再將儀器“放在起始位置上看看”,包括使用多臺水平儀給以監測,或每個被測截面進行兩次以上的測量,對各位置測量讀數再取平均值也未嘗不可,但這些,規程并沒有做出特別的規定,那么,從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的角度來講,一次測量且不再“放在起始位置上看看”,已經滿足規程的要求了。既然如此,某版主也就無需在此亂“忽悠”了。“大相徑庭”的說辭應該也只能是網絡謠言了。

       注:44樓的帖子毫無新意,沒必要去回復;
             45樓的貼子,我去其它主題板塊查看了一下,基本上是略微改動后原文粘貼,純屬碼字,也沒必要去回復;
             42樓的貼子,盡管是錯誤的理解規程,且錯誤多多,但考慮到,某些說辭可能會對他人造成誤導,我將在有時間后給出簡單的回復;
             某版主“我只對技術問題的討論感興趣”的說辭,完全就是幌子,其“多余話”大家將會有目共睹。本人將以負責任的態度真正只對感興趣的技術問題給以回復,其它毫無價值的東西只會不屑于搭理,由其自感無趣、自生自滅去吧。

       (后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計量論壇 ( 閩ICP備06005787號-1—304所 )
電話: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閩公網安備 35020602000072號

GMT+8, 2025-7-13 14: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chinasex对白videos麻豆|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手机版| 精品国产一二三产品价格|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观看不卡|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一区乌克兰 | 在免费jizzjizz在线播|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 91精品视频播放|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毛片|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中文在线а√天堂| 人人澡人人澡人人澡| 国内一级毛片成人七仙女| 欧美另类杂交a| 麻豆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一久久久久久| 午夜性色吃奶添下面69影院| 在线视频你懂的国产福利| 美女被免网站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天天看天天射天天碰| 欧美人与物videos另类xxxxx|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免费|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喜欢老头吃我奶躁我的动图| 天天做天天躁天天躁| 日韩视频免费观看| 色吧亚洲欧美另类| 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 国产免费午夜a无码v视频| 好爽好深好猛好舒服视频上| 欧美任你躁免费精品一区| 老湿机69福利区18禁网站| 94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久久久久一级片| 亚洲成人黄色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