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質監局下發文件要求在全省質檢系統內開展向劉敬東同志學習活動
關于開展向劉敬東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
各市州質監局,省局機關各處室、直屬單位:
劉敬東同志擔任達州市計量測試中心主任以來,帶領廣大干部職工,奮力拼搏,不斷開拓進取,取得了輝煌業績。特別是在全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中,劉敬東同志身先士卒,組織帶領計量檢定人員投身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計量檢定校準工作。由于連日勞累,劉敬東同志持續高燒不退,他不顧身體的疼痛和不適,仍然一直堅持戰斗在專項整治行動一線。劉敬東同志經醫院確診為患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癥后不得不住院治療,他躺在病床上仍堅持工作,面對無情的病魔始終保持樂觀和剛毅,即使昏迷中他還念叨著手頭未做完的工作。9月4日,因搶救無效,劉敬東同志不幸去世。
劉敬東,男,漢族,1966年2月出生,四川省達州市人,1995年11月入黨,1987年8月參加工作,大學文化,歷任重慶望江機器制造廠工程師、廠團委書記、達州市產商品質量檢驗中心副主任、達州市計量測試中心主任。先后獲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部級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西南兵工局“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5年被達州市委辦、市政府辦評為“達州市科技之春科普宣傳月活動先進個人”,2006年被省質監局評為“計量先進工作者”。
劉敬東同志是我省質監系統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也是一位優秀的基層領導干部。20年的工作歷程中,他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質監事業,他的事跡充分體現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展示了一個共產黨員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風貌,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是全省質監系統廣大黨員干部和職工學習的榜樣。為充分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打好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攻堅戰,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際,省局黨組決定,在全省質監系統開展“向劉敬東同志學習”的活動。
向劉敬東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他臨危受命,更新職工的觀念,凝聚人心,大膽改革,不斷開拓檢測市場,經過2年的不懈努力,把一個人心渙散、檢測設備陳舊老化、檢測能力低下、連職工工資都要到別的單位借支的市計量測試中心建成了“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集體”,業務收入翻了兩番。
向劉敬東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竭誠為民、情牽百姓的崇高品質。他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幫助地方企業解決技術難題;他心系群眾,愛民惠民,熱忱服務,及時為群眾排憂解難,為農民節約各種費用支出近20萬元;他在洪災來臨時首先想到的總是妥善保護好單位的設備,叮囑職工注意安全,卻從沒顧及自己及家庭財產安全;他熱心幫助群眾災后重建,為企業和群眾搶修計量器具1615臺件。
向劉敬東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愛崗敬業、忠于職守、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劉敬東同志身為計量測試中心主任,向全體職工喊響“向我看齊”,測試中心的每一項重大工作他都率先垂范,親臨一線;他樂觀豁達,忘我工作,力抗病魔,在生命的最后一天躺在病床仍堅持工作。
當前,正值全國、全省食品和產品質量專項整治的關鍵時期,任務重,時間緊,要求高。全省質監系統很多同志加班加點,忘我工作,以飽滿的熱情和高昂的精神全身心投入這場特殊的戰斗,取得了專項整治工作第一階段的勝利,下一步工作重點是落實全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現場會部署,任務更加艱巨。各市州質監局、省局機關各處室、直屬單位要結合實際,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劉敬東同志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扎實有效地開展向劉敬東同志學習的活動,注重把學習活動與專項整治工作相結合,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相結合,與開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風建設活動相結合,在全省質監系統掀起學習劉敬東同志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的熱潮,切實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努力推進質監事業的全面發展,打贏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攻堅戰,為全面提高我省產品質量,促進四川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附:“神話”因你而精彩——記達州市計量測試中心主任劉敬東同志先進事跡
二OO七年十月十八日
附件
“神話”因你而精彩
——記達州市計量測試中心主任劉敬東同志先進事跡
劉敬東,男,漢族,四川省達州市人,1966年2月出生,大學文化,中共黨員,生前任達州市計量測試中心主任。先后獲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部級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西南兵工局“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5年被達州市委辦、市政府辦評為“達州市科技之春科普宣傳月活動先進個人”,2006年被省質監局評為“計量先進工作者”。
劉敬東,一個普通的名字,一個敦厚健壯的漢子,一個平凡的人,用他四十一年的生命歷程和事業的輝煌,詮釋了對質監事業的執著、對生活的熱愛,展示了一個共產黨員的人生追求。
劉敬東,在他生命的盛年和追求事業的巔峰中溘然辭世,令人痛心惋惜。但,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他的生命之花曾經燦爛的盛開過,他那短暫人生歷程的一幕幕依然精彩在人們的眼前……
臨危受命顯身手
1987年,劉敬東畢業于太原機械學院“火炮與自動武器”專業,先后在重慶望江機器廠任工程師、廠團委書記,四川華川汽車制造廠任主任工程師,1997年調入達州質監局,從事產商品質量檢驗工作,2002年5月任達州市產商品質量檢驗中心副主任,2005年5月調任達州市計量測試中心主任。
剛接任時, 市計量測試中心人心渙散、檢測設備陳舊老化、檢測能力低下。沒有任何積累,到任第一個月支付職工工資,還是他從原單位市質檢中心借支的。
面對艱難的現狀,臨危受命的劉敬東,開始尋找單位的出路。在一番認真調研后,他心里有了底,于是向職工承諾:3年內,業務收入要達到400萬元,實現翻兩番,職工收入要大幅度增長,設備積累300萬元,檢測項目、檢測能力和質量躋身全省市級計量技術機構前列,市場競爭能力明顯增強,真正成為川東北一流計量檢測中心。
神話!神話?有的懷疑,有的觀望,有的……
為了實現這個神話,他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從解決職工 “等、靠、要”思想入手,強化服務意識;從更新設備入手,全面提升檢測能力;從凝聚人心入手,激活職工工作責任感、緊迫感。
為了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他提出打造“立足科學原則,維護法律尊嚴;公平、公正、規范,確保量值統一;團結協作溝通,和諧上善若水;爭先創優執著,求實創新開拓”的中心文化,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加強思想教育,設立黨員示范崗,向全體職工喊響“向我看齊”,每天早晨, 早早的站在中心大門的花臺邊,用親切的微笑和問候迎接職工的到來,下班后深入職工家中、上班時到檢測工作一線與職工談心交心,職工家里有困難給與人性化的幫助,生日送上一束溫馨的鮮花,生病親自探望慰問,帶去真誠地關懷和祝福,就在他重病住院時,還掛念著因肺癌在成都腫瘤醫院醫治的老職工鄒道華,委派專人前往看望,并在電話中向鄒老師表示了深深地歉疚……真摯而坦誠的交流、親切而溫馨的關懷,職工感受到主人翁的溫暖,他們的氣順了,心齊了,對單位的責任感增強了,工作的積極性起來了。而今,每天上班一到,職工們不需要任何安排,或主動與客戶聯系、預約檢定時間、方式,或迅速進入檢測……
人心齊了,但落后的觀念依然是發展的最大桎梏。為了更新職工的觀念,2005年,他選派8位技術骨干赴深圳、珠海、惠州等地檢測機構考察學習,帶回了沿海計量機構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服務模式。此后,他又分期分批選送職工到中國計量測試研究院等單位進修。好雨潤物細無聲。職工思想變了,理念新了,服務的意識強了,把客戶需要作為決策“第一依據”,把客戶反應作為調整工作思路的“第一信號”已扎根在每一個職工的腦中,過去那種等著企業上門、等客戶來請才去檢定的現象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為企業和客戶熱情的上門服務、在線檢測服務。并重點推出了“打包式”服務,即凡本單位能檢測的,立即檢測,檢測不了的,則幫企業送檢,既確保了企業計量準確,又為企業節約了送檢成本,解決了企業“送檢難”的困惑。如今,這樣的服務訂單他們每年要簽訂上百家,幫客戶解決技術難題幾百起。
今年7月,當大竹川環橡膠廠負責人收到中心“打包”服務送回的10余臺(套)計量設備時,深有感觸地說:“你們如此地為企業著想,我還是第一次碰到,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們根本無法順利地完成這次體系認證,感謝你們!”
是啊,至真至誠的幫助,至善至美的服務,劉敬東和他的團隊贏得的是企業的贊美和信任,彰顯的是他們的誠信和精神。
多年的技術工作經歷,讓他深刻認識到:技術機構要發展,必須緊貼經濟發展的脈搏,以先進的檢測技術,去不斷開拓檢測市場。
為了讓計量檢測全面進入達州經濟建設主戰場,他帶領他的戰友們主動出擊,先后33次到天然氣化工基地建設工地調研,掌握到建設工地高壓壓力儀表檢定、校準需求迫切的情況,及時建立起250MP的高壓壓力檢定標準裝置,完全滿足了化工基地建設中的檢定需求。就這樣,他圍繞天然氣開發、醫療衛生及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計量需求,僅2007年就新建了17項計量標準。他還親自帶領課題組,查找資料,反復研究,把原有的相關檢測設備,改進成定量包裝機和定量灌裝機檢測標準,通過了實驗室檢測的認可,填補了達州市定量包裝儀器檢測的空白。這些標準不僅滿足了全市經濟建設和民生計量的需要,也為中心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劉敬東,用他的睿智和改革,換來了豐碩的成果。三年多來,中心累計新增社會公用計量標準26項,檢測項目50余項,檢測服務范圍擴展到重慶、陜西、廣安、巴中等周邊省、市。在熱工、壓力、電磁、醫療衛生、長度、計時計費方面的多臺計量標準設備的技術含量、檢測能力居全省各市州前列。檢測水平和質量贏得了企業和客戶的認可和廣泛贊譽。業務收入從2003年的60余萬猛增至2006年的310多萬元,今年1-8月業務收入已突破400萬元。快速的發展,讓中心多次榮獲“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集體”“黨員示范先進窗口”等榮譽。
一個曾經的“神話”,在他的精心“經營”中變成了現實,達州計量測試之船又揚起了風帆,駛向更加輝煌的彼岸……
情為民系解民憂
“關注民生”是劉敬東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凡是與劉敬東同志接觸過的人都有這種感受:只要是與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民生計量問題,他總是帶著深厚的感情去做好、做實,讓群眾滿意。
水、電、氣“三表”是與老百姓生活最為密切的計量器具,為了規范城區“三表”計量檢定市場,他多次深入居民家中、水電氣經營部門調研三表計量情況,解決計量難題。
達州市牌樓社區的52戶居民至今不忘,2004年那個火熱的八月,是他帶領檢測人員頭頂毒辣的烈日,忍受高溫的炙烤,為每家檢校自來水表,計算各分表與總表之間的誤差,掌握了確鑿的科學數據后,他主動與自來水公司聯系協調,為52戶居民追回了兩年來多收的水費,既維護了住戶的利益,亦化解了住戶的群訪情緒,維護了社會穩定。
為了掌握農村電能表計量狀況,2006年,他帶隊深入74個鄉鎮調查,當了解到農民校電表難后,他毅然決定投資5萬元購置了高精度在線檢測設備,讓技術人員走進鄉村院落,到農民的家中開展測試工作。僅今年上半年,就已為達縣管村、石橋等鄉鎮的農民在線檢定電表8000余只,為農民節約各種費用支出近20萬元。得益的農民朋友無不深表感激,達州市委、市政府也給與了高度稱贊,達州市糾風辦還在全市通報表彰。
今年7月9日下午,是7.5洪災后的第一個星期日,劉敬東正在組織測試中心班子成員研究怎樣幫助受災群眾災后重建的相關工作。通川區魏家鄉北斗村8組村民譚天石焦急地走進他的辦公室,劉敬東立即起身招呼他坐下,給他倒了一杯熱茶。原來:他家的電度表在這次洪災中被水泡了,魏家鄉電管站的人說表壞了,修不了。天馬上黑了,表拿不回去,晚上就要摸黑,洪水退去后家里一片狼藉,沒有電很不方便。于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送到測試中心來。了解情況后,劉敬東立即吩咐電磁站職工趙英圳同志到市場上的電表門市借了一只新表交給譚天石,叫他拿回家晚上應急,并承諾第二天一定將表修好給他送去。第二天,當劉敬東同志將修好檢定合格的電表交給譚天石時,他激動地握住劉敬東同志的手說:想不到你真的親自給我送來了,想不到,想不到…..
劉敬東同志就是這樣,用心地想著別人,想著百姓。連續三年達州遭遇洪災,每次洪災來臨,他一方面妥善保護好單位的設備,叮囑職工注意安全,一方面帶領測試中心的搶險隊到沿河企業查看情況,第一時間投入抗洪搶險的戰斗中,幫助企業和受災群眾進行災后重建,累計為企業和群眾搶修計量器具1615臺件,帶頭組織職工捐款8000余元,衣物300多件。而他自己家就在達州市區的低洼地帶,9.3洪災中,洪水漲至他家樓下的二樓,家屬、兒子被困家里三天,沒有水、沒有電,而他為了組織職工抗洪搶險,連電話都沒有往家里打一個,內心無奈地忍受著愧疚。
為了確保全市醫用計量器具計量準確,讓老百姓放心就醫檢查,三年來,他組織投入70余萬元,建立起包括醫用超聲診斷儀超聲源、醫用輻射源、生化分析儀、心電監護儀、心電圖機、腦電圖機、血細胞分析儀、CT機等醫療檢測標準設備,形成了完善的醫療計量檢定標準體系。并建立了全市醫療機構計量器具電子檔案,對醫療計量器具配備、送檢情況進行動態監管。為了保障農村醫療計量器具的準確,今年3月,他帶領一個檢測小組奔赴30多個鄉鎮,對鄉鎮醫療機構的800多臺件強檢醫療計量器具全部實行檢定,有力地保障了農村醫療機構的計量可靠,為農民朋友放心就醫提供了計量保障。
在歷時兩年的規范集貿市場計量檢定過程中,劉敬東同志始終親歷親為,因為他深知此項工作對老百姓的重要。特別是今年,物價一路上漲,商販缺斤少兩會給老百姓造成更大的損失。為了對集貿市場的計量監管更加到位,他挨家與各集貿市場業主協調、研討在計量監管上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順利完成了城區內23家集貿市場計量器具的清理檢定,確保了計量準確。
宣漢縣白馬鄉畢城村是市計量測試中心定點幫扶貧困村。他與職工們每年都會抽出幾個周末時間去看望那里的困難群眾,捐錢送物。今年7月1日從幫扶村回來后,他親自制做了一個捐款箱,要求每位職工少抽一支煙,少買一雙鞋,少趕一次出租車,每天在捐款箱捐一元錢,支持貧困群眾早日致富,每天,他都第一個將捐款投入箱內,而今捐款箱里已有數百元錢,而他卻帶著一顆愛心永遠離去了。
時時刻刻不忘百姓的利益,在維護群眾利益上沒有小事。他用實際行動向社會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崇高情懷。
忘我工作抗病魔
“我們本在一個城市,但見面的機會實在太少,偶爾打電話都是談工作的事,有時為工作談的恨不親熱,但我非常理解他”與他一起長大,感情深厚的舅舅說起劉敬東,遺憾中帶著自豪。
“中心每天上班最早的常常是他,下班最晚的往往也是他” 中心值班的大爺掉著傷心的淚述說著。
這就是劉敬東,在親人的眼中,他把事業看得比生命還重,在同事的眼中,是一個“工作狂”。
的確,在他人生的字典里,寫滿的是事業、注解的是工作。
為了工作,沒能親自照顧年邁的父母;為了工作,多少次將深愛的妻子一人撇在家里;為了工作,不得不把最疼愛的兒子送去了寄宿學校;為了工作,又有多少次累病而依然頑強的支撐著……
中心駕駛員簡林至今不忘,2005年陪同劉主任多次往返在200多公里的襄渝鐵路復線工地,披星戴月、爬山涉水,組織對工地實驗室的計量儀器設備檢定、校準的情景。為此,他曾兩次病倒,但躺在病床上,關心的依然是鐵路復線實驗室的檢測服務。
中心力學站站長鄧遠方至今還清晰的記得,2006年7月的一天,襄渝復線陜西境內一工程段的材料實驗機出現故障,測試數據誤差超差,工程人員在陜西計量部門檢定時查找不出問題的情況下,請求達州市計量測試中心提供幫助。當時正在醫院打吊針的劉敬東同志了解情況后,二話沒說,立馬驅車前往,在40度的高溫下經過6個小時的仔細分析,找到并解決完問題時,他已近乎虛脫,工程段的同志無不感動的說:“四川質監局同志真是技術一流,風格一流,我們打心底敬佩!”
7月27日,全國質量工作會議召開,一場關于食品安全的專項整治風暴行動在全國拉開了序幕。劉敬東同志又身先士卒,組織帶領計量檢定人員投身到食品安全的保衛戰中,做好食品企業的計量基礎保障工作,為食品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計量技術支撐。
8月6日,連日奔波勞累的他起床后感覺全身乏力,浸入肌膚的疼痛,體溫極不正常。但為了抓好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計量檢定校準工作,他沒顧及到考一考體溫,咬了牙,又早早地來到單位辦公樓下,習慣性地坐在花臺邊,重復著三年多來養成的習慣,觀察每一位職工來上班時的精神狀態,卻將自己的病痛置之度外。這天,他照例主持完周會,對上一周的工作做認真點評,詳細地布置了一周的工作后,時間已是上午10點過,體溫不斷升高,疼痛難忍,他到單位門口的小診所掛上輸液瓶又回到單位,一邊輸液一邊和幾位班子成員研究標準器復查及業務方面的工作。
就這樣頑強的與病魔抗爭了近三周,每天都是掛上液體就回單位,繼續主持全中心的日常工作。由于身體一天天虛弱,大量排汗,他的衣服每半天就要換上兩次。家屬、同事們多次勸他上醫院做檢查,安心休息,而他總是說:感冒而已,我能堅持,食品安全專項整治任務這么重,單位馬上又面臨標準器考核,這個時候,我不能離開。就這樣,他以一位黨員的責任心,一名基層質監干部的事業心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反反復復的病情時刻折磨著他,在同事們面前,他始終表現出一種樂觀與剛毅。
由于長時間耽誤治療,8月25日早晨,他的體溫高達40.5℃,處于昏迷,不得不住進醫院。當醫生將“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癥”這個最后診斷結論告訴親屬時,在場的親屬和同事都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忍不住失聲痛哭,不相信這樣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爸爸、好領導會得當前還無有效治療方法的“絕癥”。但就是這樣,劉敬東念叨的仍是手頭的工作,昏迷中他還含含糊糊地說著“天源水廠的儀器檢定周期到了喲”、“電力公司的合作協議簽了沒有”、“扭矩班子設備到了沒有”等。9月3日,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前,還在病房堅持審核標準器考核的迎考方案,醫院的醫護人員無不為之動容,去探視的親人、朋友、同事無不深感揪心的疼痛。
他就這樣念著他的“工作經”告別了他所熱愛的事業,告別了他敬重的領導和同事,告別了他最可愛的親人。用他短暫而豐富的人生,用他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展示了一個巴山男兒的氣魄,彰顯一個壯年漢子的英雄本色,書寫了一個大大的“人”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