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總有適合自己的方法
生活好像兩扇門,一扇門的關閉,意味著還會有一扇們你可以打開,關鍵看你愿不愿意去找那扇你可以開啟的門。
那一年,我調到寧波基地測試中心從事計量工作。師傅在帶我半年后退休,留下一個一知半解的我,在計量工作上深一腳淺一腳的摸索著。
外行人看計量,看到的只是簡單的檢定、簡單的管理和舒適的環境,看不到計量工作中更深一層的東西,比如說修理技術。作為企業計量人員,檢量具的水平再高,如果沒有相應水平的修理技術,工作就會陷入無休止的痛苦之中,比如說增加計量成本、給別人蔑視自己的機會。這種感覺,好比一個診斷水平很好的醫生,看出了病人的頑疾,卻沒有手段幫助病人解決痛苦。沒有同行,沒有交流,甚至連基本的修理技術資料也不是很全。最初的那些日子,我天天為發現了故障量具而無法修復它而痛苦著。好在師傅在有限的半年時間里,籠統的教授了些量修的基本知識。我就著師傅的教的知識,邊實踐邊摸索,一年后,這種技術缺乏而帶來的痛苦才得以減輕。
記得師傅當初研磨千分尺測量面平行度時,用的是四塊互研法,就是用一組四塊研磨器來研磨。師傅在時,有師傅修,我只看不動手。師傅走后,自己一動手,發現這個技術我掌握不好:同樣的方法,師傅修理用時可能不到二十分鐘,我得用近兩倍于他的時間來完成。
師傅立的標桿在我心里擺著,達不到這個標準,對我來說,是件痛苦的事。我嘗試著還有沒有更好更容易掌握的方法,找了不少資料,都沒有收獲。直到有一次到省計量院長度室,看到一臺千分尺測量面自動研磨機,我才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這臺儀器采用的是基面研磨法,也就是用一個大的研磨盤先研平千分尺的活動測桿工作面,然后再以此修好的測桿工作面為基準,來手工修復千分尺的另一個工作面。我就想,如果我將同廠同型的千分尺,壞尺的測桿裝在好尺上,以好尺測砧作基準面來研磨壞尺的測桿,應該可行吧。回來后我一實踐,還真成了。待這項技術練熟后,我磨一件千分尺測量面平行度,也就二十分鐘上下,跟師傅的效率差不多了,而且只須一塊研磨器就可解決問題,大大的節約了設備成本。
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來改善自己的技術短板,是件很快樂的事情。我在解決了千分尺測量面平行度研磨問題的同時,還設計了一種具有專利潛質和市場前景的千分尺平行度專用夾具、一種大尺寸千分尺示值誤差檢具,并成功申報成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所以說,發現一種新的適合自己的方法,有時會帶來更多有趣的有意義的和更有挑戰性的研究課題。
當已有的舊的方法對你關上大門時,并不意味著工作就無法進行,也許你可以嘗試著開啟另一扇門,摸索出一種新的方法來替代,發掘出更多的工作和生活樂趣。只有自己摸索的,且經過實踐難證的方法,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