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飄八零 于 2009-10-6 12:17 編輯
作者:lymex
為什么要1G電阻?
1G電阻可以說是正式的高阻了,在校準高阻計、兆歐表時為必需。
另外,1G電阻配合電壓基準,能生成標準的小電流,可以校準微電流計。
當然,如果1G電阻做得好,可以成為校準工作電阻的更高一級別的電阻。
1G電阻的困難
我們知道,小阻值的電阻用線繞或者金屬來做是最好的。但比較現實的金屬箔最大為100k,通過串聯也就是1M。線繞最大的也就是10M,經過串聯可以達到100M,但要做1G,就不太可能用這樣的材料了。
傳統1G電阻用真空電阻比較多。真空電阻由于不僅是密封,電阻材料周圍什么也沒有,因此其老化不受外界影響而僅僅取決于自己。但由于電阻率非常高,因此材料很難選擇,不可能用金屬了,一般是氧化膜、半導體,甚至有可能是有機物質。這樣的材料很難做好,溫漂、老化和電壓系數都比較大。
參考一個我的1G的國產標準電阻,BZ17:
2.jpg (47.96 KB, 下載次數: 148)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4 上傳
3.jpg (38.64 KB, 下載次數: 170)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4 上傳
4.jpg (72.32 KB, 下載次數: 145)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4 上傳
5.jpg (82.97 KB, 下載次數: 149)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4 上傳
內部是多個電阻串聯的,主要用于調整。最主要的電阻是1G真空電阻,但實際阻值不到1G,因此找了很多電阻來串聯湊成1G,不過起主導作用的還是這個1G電阻。
這個電阻性能如何呢?暫且不去測試,看看說明書是怎么說的
6.jpg (86.5 KB, 下載次數: 145)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4 上傳
原來才是1%的!這個電阻的實際值為1.004G,溫度系數是-0.08%/C,也就是-800ppm/C,看來是碳膜的了,比較失望。
再看看國外的商品的電阻。Fluke 742A系列,最大才到19M,不行。
與這個系列性能類似的IET SRL,有1G的,標價2200美金,性能如下:
7.gif (22.53 KB, 下載次數: 139)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4 上傳
裁減表的時候,有意的保留了幾個作為比較。
其中,幾個參數的意義是
Adjustment Accuracy---調整偏差,也就是與標稱值最大可能的差別
Calibration Uncertainty---校準誤差,就是校準證書上的值和真值的最大偏差
Stability 12 months---每年的穩定度
Max Resistance Change from 23C---即當溫度變化正負5度時,電阻可能的最大變化
可以看出,10k的最好,年穩<4ppm,溫度窗口不大于1.5ppm
到了100M就差一些了,年穩<20ppm,溫度窗口實際上是5*10=50ppm。因此,這個仍然是線繞的。
到了1G就更差了,校準不確定度、穩定性、溫度特性都為100M的10倍關系。顯然是非線饒的,也說明1G電阻的困難。
看一下也許是目前最好的高阻:高聯/Guildline的9336
8.gif (20.94 KB, 下載次數: 164)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4 上傳
其中1G的溫度系數才不到6ppm/C,老化也是35ppm/年,這個很不錯了,甚至有人懷疑只有線繞電阻才能做出這個水平。
顯然,這里的DIY 1G是無能力趕上了,溫度系數能做到10ppm之內作為高阻抗不容易了,而年穩定性達到100ppm也不容易,作為DIY的目標吧
1G電阻的做法
現實中,做1G的好電阻的一種可行的辦法,是買100多個Dale RN55D的10M電阻串聯起來。
RN55D一般是藍色發亮的,簡稱藍亮。也有棕亮的。RN55D是Dale的軍規型號,后來讓Vishay收購后也叫CMF55D。這電阻屬于高可靠性金屬膜,外邊的環氧(?)比較厚、比較硬,因此潮濕等不容易入侵,老化和溫度系數都做的不錯。這樣的的電阻我已經買了100只
9.jpg (107.46 KB, 下載次數: 141)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4 上傳
10.jpg (90.77 KB, 下載次數: 151)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4 上傳
11.jpg (78.27 KB, 下載次數: 148)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4 上傳
可以看到,偏差盡管是1%(字母F),但實測都不錯,尤其是溫度系數很小。
但是,10M的RN55D為非標的。上次的賣家是玉林的,后來在TB上找到了另外一個玉林的賣家,把他的10M統統包了下來,也不多,才500只。
那么為什么要用100只串聯這種方法呢?
1、串聯起來后,耐壓、功率尤其是阻值都成倍增加。我們根本就買不到1G的金屬膜,不串聯沒辦法。
2、串聯后,性能比串聯前不僅不差,而且要好
比如溫度系數,一個+20ppm的和一個-10ppm的同阻值電阻串聯后,總電阻的溫度系數不是+10ppm,而是+5ppm。同樣,上述4個電阻若串聯,溫度系數并非為相加的-17.5ppm,而是-4.4ppm。
總之,4個串聯大約可以提高性能1倍,9個3倍,100個10倍,這就是所謂統計規律。
如果仔細一點,還可以分別測試溫度系數進行篩選和匹配,這樣性能會更好。
3、串聯后,可以方便校準、溯源。
100個串聯后,即便用很苯的辦法,逐個測試100個10M,加起來就可以得到1G,畢竟測試10M要精確得多。
而實際上,,我們可以做出9個抽頭來,并聯成10M,直接測試這個10M就可以。根據Hamon原理,測試10M偏差多少個ppm,最后的1G就是偏差多少個ppm。
12.jpg (60.62 KB, 下載次數: 153)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4 上傳
看一下1G電阻的內部結構圖
這是個帶有Hamon轉換的,正常使用時10個100M串聯成1G,校準的時候10個100M并聯成10M,這樣,10M的相對偏離就是1G的相對偏離,就能在10M的較低電阻的水平上得到更好的不確定度。
1G電阻的實際制作
要把100個電阻串聯起來,也不是一個很輕松的工作。曾經在某天睡覺前想到一個方法,這里的制作就是。
首先裁出兩塊特氟龍/Teflon/F4板(以下簡稱F4),標稱厚度1.0,但由于是模壓的,實際厚度有1.2mm。
13.jpg (71.91 KB, 下載次數: 141)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4 上傳
用洞洞板做鉆孔模板,孔距是2.54mm,這個比電阻的直徑要小。這個電阻就是適合這樣密排安裝的。把兩片F4板放到一起,一面用洞洞板對齊、另一面用普通電路板夾緊
14.jpg (60.75 KB, 下載次數: 145)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4 上傳
實測RN55D的引腳是0.62mm的,因此找出0.8mm的鉆頭,正合適
15.jpg (44.71 KB, 下載次數: 150)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4 上傳
手持鉆孔。其實力量很小,注意垂直就可以。鉆到頭的時候再輕輕鉆半秒鐘,一邊徹底鉆透F4板
16.jpg (61.07 KB, 下載次數: 141)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4 上傳
鉆好的孔,實際上長方向是14個孔,多余4個用于兩邊的接線,而寬的方向是12個,各留一個余量
17.jpg (68.08 KB, 下載次數: 146)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4 上傳
這些電阻,用了90只10M,另有10只是9.76M的,這樣每組99.76M標稱值,就能在最壞的場合下保證小于100M,最后再串聯2M-3M的電阻進行補償
18.jpg (92.24 KB, 下載次數: 146)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4 上傳
先把10個9.76M插入一個F4板,注意每邊留兩個空位
19.jpg (56.86 KB, 下載次數: 132)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4 上傳
依次插入成10×10方陣。插入前一定要整理一下管腳,要求筆直,才好進行后續操作
20.jpg (65.42 KB, 下載次數: 149)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5 上傳
開始插入另外一塊板,這個需要一些技巧,自己可以琢磨。我的方法是,插入不要太深也不要太淺,暫時插入后的,兩邊要彎曲形成阻擋,否則插好的會掉下來
21.jpg (102.52 KB, 下載次數: 147)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5 上傳
這個是雙面完全插入后的
22.jpg (92.71 KB, 下載次數: 148)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5 上傳
縮緊2板。這樣讓體積最小
23.jpg (76.04 KB, 下載次數: 137)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5 上傳
焊接采用搭焊,這樣體積小而焊接方便。先從一邊開始,剪斷一排,留出2mm高的腳,折彎。避免先全部剪短,以防脫落。
24.jpg (60.83 KB, 下載次數: 152)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5 上傳
25.jpg (45.18 KB, 下載次數: 139)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5 上傳
26.jpg (48.91 KB, 下載次數: 136)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5 上傳
全部整理完畢的樣子。超長的鏈接應剪斷,以防尖峰和過大體積
27.jpg (43.77 KB, 下載次數: 137)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5 上傳
28.jpg (41.99 KB, 下載次數: 153)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5 上傳
29.jpg (44.63 KB, 下載次數: 145)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5 上傳
焊接。焊接前重新整理一遍壓接的部分,力求整齊。先焊接一面,然后再整理另一面再焊接
30.jpg (34.95 KB, 下載次數: 154)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5 上傳
31.jpg (101.42 KB, 下載次數: 125)
下載附件
2009-10-6 12:04 上傳
內殼采用以前買的空調節電器的那種小鋁盒子,外部尺寸小是45×40×18.5mm
制作的第二部分:裝外殼
1G屬于高阻,因此要充分考慮如下幾方面:
1、防潮,密封和加防潮劑
2、高絕緣,必須用F4接線和F4接線柱
3、耐壓,高阻有比較大的可能要高壓使用。
1G電阻在10kV下也才是0.1W,因此不用考慮功率和散熱問題。
內部電阻每組之間耐受300V不成問題,因此總體耐壓可以按照3kV設計
采用的材料和方法
1、外殼:防水鑄鋁外殼
2、導線:所有線均采用厚壁F4絕緣材料
3、校準開關。本電阻最大的特色,就是內部帶有校準轉換,其實也是一個Hamon電阻,這樣可以轉換成10M,在1/100阻值這樣的較低的電阻下進行校準,能夠得到更好的不確定度。
轉換開關采用手動拔插的方式,平時都在各自絕緣的架子中,校準的時候把10個抽頭重新拔插轉換,就轉換到10M狀態。由于10M和1G電阻的測試電壓都比較高(10V級別),因此對熱電動勢要求不高(10uV才是1ppm。.同時,10M電阻很大,一般的接觸電阻都可以忽略不計。
4、接線柱。F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