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出了名堂 山西榆社縣出臺地方標準規范當地笨雞養殖和笨雞蛋經營行為 7月28日,山西榆社縣在全國首家發布笨雞蛋地方標準。笨雞蛋“笨”到什么程度,終于有了標尺。
近年來,笨雞蛋以營養價值高、無公害受到了人們的青睞。但是,市場上笨雞蛋種類繁多且良莠不齊,消費者在購買時沒有判定的標準。榆社縣具有得天獨厚的笨雞養殖自然資源優勢,當地農民也有著悠久的笨雞養殖傳統,并開發了一種山地圍欄原生態養殖模式。通過幾年的強勢發展,山地圍欄原生態放養模式已推廣到全縣。目前,榆社縣笨雞飼養量已突破100萬只,年產蛋量500多萬公斤。笨雞養殖已成為縣域經濟的一大特色產業。
為了打造榆社“笨雞蛋”品牌,規范笨雞養殖和笨雞蛋經營,省、市、縣三級質監部門加強了榆社笨雞生產養殖地方標準的制定。該標準對笨雞養殖、笨雞蛋經營、適用范圍、技術要求、檢驗程序、貯存、包裝等事項都做了明確的規定,為榆社的笨雞養殖、笨雞蛋經營提供了生產技術依據和質量安全保障,更從深層次推動了全縣農業標準化建設進程。此標準的發布,規范了笨雞養殖生產技術、檢驗檢測、包裝、運輸、儲存等產業化經營的各個環節的具體標準,為指導笨雞產業發展,完善壯大養殖體系、產品加工轉化體系、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和市場體系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榆社縣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嚴格按照榆社笨雞蛋地方標準和晉中市確立的榆社笨雞蛋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指導笨雞養殖、生產,加大地方標準和技術操作規程的培訓力度,讓廣大養殖戶按照標準生產。同時,利用照蛋器和笨雞蛋食品檢測儀對笨雞蛋進行強制性檢測,推行市場準入制度和產品質量追溯制度,保護榆社笨雞蛋的品牌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