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地區目前共有出口茶葉企業4家(整頓期間注銷1家),其中珠茶、眉茶生產企業1家。2008年共出口茶葉161批、重量3257.88噸、貨值489.90萬美元,出口茶葉品種主要為珠茶、眉茶、蒸青茶和名優茶,出口極少量的紅茶,其中珠茶和眉茶占出口總量的80%,出口國家主要為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爾及利亞、日本、斯里蘭卡、俄羅斯、美國和德國。2009年1-6月份,出口茶葉47批,金額202.4萬美元,批次同比減少44.05%、金額同比減少17.02%,其中蒸青茶下降最為明顯,高檔綠茶出口也有所下降。浙江金華檢驗檢疫局轄區目前共有備案基地15個,面積近2萬畝,其中有機茶基地3000多畝,1家企業通過GAP認證。出口企業硬件條件逐步得到改善,4家出口企業中有1家已建立新廠房并通過衛生注冊,另有2家正在建設新廠房。 今年以來浙江金華檢驗檢疫局把出口茶葉作為四類重點整頓商品之一,出重拳求實效著力開展出口茶葉專項整治。
一、召開會議加強政策宣貫
4月28日,組織全市5家出口茶葉參加了金華地區出口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會議。會議宣貫了《關于嚴厲打擊出口茶葉摻雜使假行為的通知》(質檢辦食函〔2009〕203)的重要內容,宣貫了出口企業誠信管理系統,要求出口企業積極配合,遵紀守法,講究誠信,維護好出口企業自身的信用度,茶葉企業代表還帶頭簽署了《食品安全質量承諾書》。
二、突出“五查”,集中打擊出口茶葉摻雜使假
根據《關于嚴厲打擊出口茶葉摻雜使假行為的通知》(質檢辦食函〔2009〕203)的要求,浙江金華檢驗檢疫局領導十分重視,統一部署,開展了為期3天的出口茶葉企業突擊檢查。檢查分為5個小組,每組2至4人共出動13人次對轄區出口茶葉企業進行全面檢查,在檢查中結合對食品安全整頓和質檢總局、浙江局有關要求的宣貫,突出五查,即一查原料收購臺帳和出口臺帳,二查茶葉生產過程中添加非食用物質和其他摻雜使假行為,三查出口企業是否建立食品安全質量保障體系、追溯體系和食品安全防護計劃,四查出口茶葉備案基地日常管理是否有效、是否持續符合出口要求,五查出口企業是否建立了完整的質量檔案。
經過檢查發現,所有出口企業都建立了原輔料收購臺帳,對所有通過初制廠加工的原料進行了水分和灰分的檢測,生產過程中也沒有發現擅自添加非食用物質和其他摻雜使假行為,檢查人員對企業倉庫內的原料和半成品進行了檢查,也沒有發現明顯摻假的茶葉原料,工作人員對其中4個樣品進行了灰分的抽檢,結果均在5.7%以下。
三、嚴格按要求注銷一批出口企業和備案基地
對1年未出口產品的杭州瀛洲蘭溪茶場,嚴格按照質檢總局20號令的要求,上報注銷出口衛生注冊證書,同時上報注銷出口茶葉備案基地1個。
四、加強檢驗檢測,質量安全把關見成效
目前,浙江金華檢驗檢疫局對所有出口茶葉批次均檢測水分、灰分和農藥殘留,對出口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按照我國國家標準進行檢測,督促企業加強基地用藥管理,增加出口企業對基地鮮葉的農殘檢測,到目前為止成效比較顯著,2009年沒有發現1批農藥殘留超標,與2008年的不合格茶葉8批(其中農殘超標4批)相比,不合格率大大降低,檢出的農藥成分減少到2至3種,檢出的含量也比上半年明顯下降,同時,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出口企業收購基地外原料的可能性,出口企業也通過檢測掌握和了解了基地的農藥殘留情況,為今后出口技術壁壘較高的國家奠定了基礎。
五、強化企業失信懲戒機制
由于食品質量安全與出口企業誠信關系密切,誠信管理也顯得尤為重要,根據浙江金華檢驗檢疫局應用“進出口企業誠信管理系統”的要求,對一茶葉出口企業未按規范要求隨意加貼標志實施扣分管理。工作人員首次發現一茶葉企業的CIQ標志加貼出錯后,已要求企業對CIQ標志管理工作引起足夠的重視、制定CIQ加貼和管理制度等整改措施,要求落實到位。之后,工作人員再次發現該企業未按規范要求隨意加貼標志,導致兩批出口產品外包裝CIQ標志混貼,因此,根據“進出口企業誠信管理系統”中281938的信用條目“檢驗檢疫機構監管過程中發現不符合項經企業確認,仍未按確認要求整改”對該企業實施了信用扣分。
下階段,浙江金華檢驗檢疫局將在出口茶葉企業中開展模式改革,進一步加大對企業的幫扶力度、加大分類管理力度。繼續嚴格檢驗和把關,對所有出口珠茶進行摻雜使假的感覺檢驗和灰分檢測。今后,浙江金華檢驗檢疫局將繼續把茶葉作為出口重點整頓產品,圍繞食品安全整頓、“質量和安全年”的工作要求,不斷加強檢驗監管,確保金華地區出口茶葉的質量安全,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 |
|